英文论文期刊题目
英文论文期刊题目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语言学研究
英语在香港的传播
英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生
英语帝国:是现实还是神话
二战后英语发展的非正式化趋势
英语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现象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和西方妇女的社会地位
女性语言特点及其社会根源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浅析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
源自英语的汉语表达为汉语和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一个社会语言学调查
语音与语义---音义关系中的非任意性
笑话致笑的原因
论幽默的因素
英语幽默中的语用学
幽默的跨文化障碍分析
拉丁文对英语词汇的深远影响
英语发展史中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初探
网络英语词汇和构词方式
网络语言对日常语言的渗透
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词汇中的映射
翻译研究
浅谈中文标牌语的英译
商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耶希斯图尔特的短篇小说《劈樱桃树》的翻译与评析
意志的力量--短篇小说《无视失败》的翻译与评析
英语谚语在口语中的运用及其翻译
怎样翻译英语习语
隐藏的主角们——《我们的生存之道》的翻译与评析
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翻译与评析
跨文化在中菜西译的体现
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
论译者主观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
科技英语中词汇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浅谈机器翻译
文化感知与文化翻译
翻译中双关语的处理
在新的语言中新生---翻译中的转类
跨文化研究
从“赵燕在美被打”事件看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中英科普文章对比研究
教育使美国移民融入主流社会:比较犹太家庭与亚裔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理念
从《成长的烦恼》看中美家庭教育模式之差异
奥普拉和陈鲁豫的成功范例给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启示
现代中西方家庭淡化的透视
中英姓名文化内涵比较
中西文化礼仪的异同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冲突与融合——好莱坞与亚洲电影的互动
跨文化在中菜西译的体现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
中美跨文化商业行为比较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冲突
商务礼仪差异对中国涉外商务洽谈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决策因素浅析
礼貌原则的不同视觉
中西方广告的差异
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对比
中美婚姻观新视角
中美性状比较
从文化象征意义、宗教信仰及例行仪式看中西婚礼
论中西方恐怖电影的差异
论英国骑士精神与中国武侠主义
中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中英色彩文化与语义对比的研究
美国生活方式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及其原因
论跨文化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从养生观看民族特性
从电影角度看决策中的文化差异
幽默的跨文化障碍分析
美国文化霸权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法国叫板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从<围城>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王家卫电影看中西方文化交融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文化意识与跨国交流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现代大学的起源
从中美英语教学的差异谈如何改进中学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研究
浅谈语境引入在中国高校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意识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从多元智力原理分析中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策略的个体差异性
交互式语言教学在乡村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多媒体课件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的思考
构建课堂英语教学新模式——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入手
英语习语的理解和教学
论外语习者与二语习者英语词汇扩大的途径
教师在英语网络教学中的角色
网络教育资源和高校英语写作教学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中介作用
外教在当代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背景知识和听力教学
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中学生听力问题的分析和展望
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应用
论记忆的联想策略
少儿英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
第二语言从儿童学起的意义
寓英语教学于游戏
论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
词汇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一项基于实证的研究
新加坡与中国在推广双语教学中具体措施的比较与分析
英语演讲中的艺术与技巧
大学英语写作的措辞缺陷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英文作文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从中美英语教学的差异谈如何改进中学英语教学
“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英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与贡献
文学研究
从《飘》到《冷山》:看美国南北战争文学作品的变迁
俄狄浦斯情节初探
论《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
评呼啸山庄中Katherine自我意识与传统道德间的冲突
浅析艾略特诗歌的转变
解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逃离“社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主题分析
荒诞与理性---论《第二十二条军规》
宿命与现实——从《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
从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看美国黑人现状
从《隐身人》中看爵士乐在黑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脆弱的心灵,虚伪的面孔--简析《红字》中蒂姆斯韦尔的悲剧命运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至等待解放或为解放而
论狄金森诗歌独特优美的意境
《MrsDalloway》看VirginiaWoolf的意识流写作
存在的代价---解读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色意识
海明威作品悲剧因素分析
从《白象似的群山》谈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争平等意识
从SthphenCrane看美国自然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论后现代主义中的女性主义—看美国影片《时时刻刻》
从“指环王”到“龙与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欧洲中古文化
浅论《远大前程》的理想主义倾向
从“自愿贫穷”到“返朴归真”—重新发掘梭罗在瓦登湖的生活
《一报还一报》——莎士比亚问题剧新解
《伟大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安徒生童话故事对中国儿童的影响
追求自由的灵魂遭到宗教的扼杀:裘德的悲剧
从《飘》的人物分析看开拓不屈的美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从雪莱的诗看英国浪漫主义
福克纳献给艾米莉一朵什么玫瑰——谈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
文学叙事形式在侦探悬念片中的运用
论《红字》中的性别错位
从<围城>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苔丝的悲剧和它的社会原因
英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与贡献
文化研究
中东文化与其商业行为
民族动物与民族精神
一路上的疯狂——从《在路上》看“垮掉一代”的精神实质
冲破枷锁,自由呼吸—从西方服饰演变看妇女解放运动
从“指环王”到“龙与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欧洲中古文化
殖民地时期英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
欧洲人的城堡心结:通过对城堡文化的研究看欧洲社会的变迁和特点
美国文化霸权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法国叫板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绝望的主妇》中的妇女形象分析——西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妥协与抗争
对骑士文化的研究
浅析哥特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词汇中的映射
论地理、政治、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韩流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朋克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香水文化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标题1:如何利用辞典学习英语
目的:找到利用辞典学习英语的方法。
内容:1、调查;2、查资料;3、写作;4、修改。
参考资料:1、国内期刊:《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研究》;2、书籍;3、互联网。
标题2:英语口语练习中的语音训练
目的:探索语音训练的方法以提高英语口语。
内容:1、调查;2、查资料;3、写作;4、修改。
参考资料:1、国内主要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国教育》、《外语界》、《外语教学》等;2、书籍;3、互联网。
标题3:英汉翻译中的“信”的原则
目的:了解英汉翻译练习的“信”的本质并遵循此原则。
内容:1、调查;2、查资料;3、写作;4、修改。
参考资料:1、国内期刊:《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研究》;2、书籍;3、互联网。
标题4:幼儿英语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目的:探索幼儿学习英语与智力开发的关系。
内容:1、调查;2、查资料;3、写作;4、修改。
参考资料:1、国内主要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国教育》;2、书籍;3、互联网。
标题5:新时代报刊阅读的特点
目的:了解新时代报刊的新特点并探讨如何更好地阅读报刊。
内容:1、调查;2、查资料;3、写作;4、修改。
参考资料:1、国内期刊:《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研究》;2、书籍;3、互联网。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
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
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
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
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
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
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
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
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
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
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21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
22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
23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24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2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6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27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28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29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30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31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32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33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
3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35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
36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37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3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
39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
40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41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42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43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44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45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46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4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48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49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50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2】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
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
ture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论杜甫的诗词翻译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
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
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
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
15.A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 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ic--Transliteration-the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
18.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
e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
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及其翻译
ating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汉语公示语英译
22.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23.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rand Names and Brand Culture
2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Names
25.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
26.中文商标英译探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2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双赢语用策略
The Win-Win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的合作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ic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9.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An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n Face
30.中西文化中女性角色意识差异及其对职业发展影响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ole Awareness of Women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31.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
Cultural Obstacles in English Learning
32.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nism
33.中英禁忌语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34.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 of Privacy right
35.中西社会习俗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onventions
36.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Speech Act and its Application
37.湖北经济学院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8.湖北经济学院双语课程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Bilingual Course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9.1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tym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英语词源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
h idiomsA Mirror Reflecting British Culture
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反映
Values of Chines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
从词汇角度读中国人的价值观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论中英体态语文化差异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东西方人际关系要素差异探析
ch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its Impacts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探析
trical Feature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非对称性研究
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s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tiquette N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研究
48.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ter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中英文习语的特点以及文化差异
e and Western Culture Values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从广告语中看中西方文化观
参考文献英文题目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英文文献格式”的资料,供大家参阅。
参考文献
I.文内引用
(一) 直接引用
1. 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
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
2.大段落引用
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p.183)
(二)间接引用
1.基本格式
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
议„。
2. 单一作者
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
3.两个作者
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
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
例如:
(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
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 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
4.三至五个作者
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
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
例如:
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
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
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此时省略年份).
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
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
5.六个作者及以上
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
例如:
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
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
6.团体作者
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
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
7.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 抑郁症 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 报告 „„。
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
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
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 论文 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
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9.多篇文献
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
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 决定 。)
例如:
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
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
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II. 参考文献
所有的参考文献使用“悬挂缩进”格式。参考文献按照作者姓的字母或拼音顺序排列于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排列顺序为先列英文文献,后列中文文献(如有中文参考文献的话)。英文文献使用英文标点符号,而中文文献则应使用中文标点符号。
1.著作类文献的基本格式
(1)独立作者的文献的格式
[序号]+空格+姓名(英文:作者姓+逗号+空格+作者名字的首字母)+点+空格+(出版年代)+点+专著名称(英文斜体)+[参考文献标识]+点+空格+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点。英文书名的每个单词(冠词和介词除外,除非在句首)的首字母都要大写,标点一律用西文标点。
中文文献的格式为:[序号]+空格+作者姓名+空格+(出版年代)+句号+专著名称(须加书名号)+[参考文献标识]+句号+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句号。
[1] 陈福康(2000)。《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Booth, C.(1983).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M]. England: Penguin Books.
(2)同一作者同年出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献
[3] 周兆祥 (1996a)。《翻译人与人生》[M]。香港: 商务印书馆。
[4] 周兆祥 (1996b)。《翻译初阶》[M]。香港: 商务印书馆。
[5] Newmark, P.(1988a).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6] Newmark, P.(1988b).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3)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
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英文的后两位作者姓名之间用&连接;使用中文时,两名作者之间使用“和”连接。
[7] 顾嘉祖、陆升、郑立信(1990)。《语言与 文化 》[M]。上海: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8] Fabb, N.,& Durant.A.(2003).How to Write Essays,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in Literary Studies [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
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只需标出第一位作者,英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et al.来代替;中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等”来代替。
[9] 李学平等(1982)。《当代 英语 语法概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Quirk,R. 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5)一书多册的文献
在书名之后标出第几册或第几卷。
[11] 张道真 (1983)。《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第5册)[M]。上海: 上海译文出
版社。
[12] Blotner, J.(1974). Faulkner: A Biography (Vol.2) [M]. New York:
Random.
(6)翻译著作
在书名后标出译者,英文在译者名后加Trans;中文则在译者名后加“译”。
[13] 斯威夫特(1991)。《格列佛游记》(马祥文译)[M]。台北: 台湾麦克出版社。
[14] Calvino, I. (1986). The Uses of Literature (, Trans.) [M].
San Diego: Harcourt.
(7)作者是机构
作者就写机构名称。
[15] 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1996)。《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
[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3).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
[Z]. Chicago: ALA.
(8)工具书格式
工具书格式相同。
[17] 舆水优、大川完三郎、佐藤富士雄等 (2000)。《朗文汉英中华文化图解
词典》[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没有作者就不用写作者。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在参考文献页,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列Anonymous这个字,中文用拼音顺序排列“匿名”或“无名氏”。
[18]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Z].(1989).Oxford: Herndon Press.
[19] Anonymous. (2002). Teaching research, researching teaching [M].New
York: Alpine Press.
(10)更新版的书籍
[20] Bollinger, D.L. (1975). Aspects of Language (2nd ed.)[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1) 论文集全书
英文如果只有一个编者,用Ed.;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者,则用Eds.; 中文在作者后面加“(编)”或“(主编)”。
[21]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1990)。《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2] Abrams, M. H. (Ed.).(1986).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2) [C]. New York: W.W. Norton & Co.
[23] Bublitz, W., Lenk, U. & Ventola, E. (Eds.).(1988). Cohere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
2、文章类
(1)学术期刊文章
英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氏,名字和中间名字(若有的话)的大写字母. (出版年份). 论文标题(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 杂志名称(使用斜体), 卷号, 所引页的页码.
注意:英文期刊每期均是起于第一页,在卷号后面用括号带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n.d”(即无日期)。同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姓氏之后是逗号“,”,名字字母之后是英文句号圆点“.”,年份带括号及圆点“.”,论文标题之后是圆点“.”,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及期号之后是逗号“,”,
页码之后是圆点“.”。
中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份)。论文标题[参考文献标识]。《杂志名称》,卷号,所引页页码。
注意:中文期刊如果没有卷号的,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无日期”。
同样要注意标点符号,姓名之后接年份带括号,之后是句号“。”,论文标题及其[参考文献标识]之后是句号“。”,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或期号之后是逗号“,”,页码之后是句号“。”。
[1] 蒋骁华(2003)。巴西的翻译:“吃人”翻译理论与实践及其文化内涵[J]。
《外国语》41(1), 63-67。
[2] Hewitt, A.(1984). 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 [J].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28(3), 205-218.
(2)引用论文集
引用论文集中的文章时,参考书目要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出版年代).文章名称(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英文文献使用“In ”,之后接编者名的字母及姓氏,这一顺序与单独引用时不同;论文集名称(英文斜体) [参考文献标识], 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中文文献则须提供:作者 (出版年代)。文章名称[参考文献标识]、中文文献在论文标题之后使用“载于”, 之后接编者之姓名, 《论文集名称》(须加书名号) [参考文献标识]。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3] 方梦之(1990)。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载于杨自俭, 李瑞华(编),《英
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79-85页)。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4] Searle, R. Metaphor [A].(1979). In Ortony, A.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pp.72-12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报纸文章
报纸文章需提供出版日期,没有署名的文章,如社论,不用写作者。
[5] 吴天 (2000,10月23日)。外来语与我国文化的冲突[N]。《羊城日报》, 第
4版。
[6] 王树人(2002,4月3日)。文化会通的 历史 之镜:评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
学交流史[N]。《中华读书报》,第5页。
[7] Darst, J. (1998, May 25). Environmentalists want hotels, concessions
removed from US parks [N]. Boston Globe, pp.B1,B6.
[8] Young, Gifted, Black - and Inspired [N].(1988,May 18). Editorial.
Washington Post, p.20.
(4)学术会 议论文
引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时,论文标题使用斜体字。论文标题之后表明该学术会议的名称及论文发表的形式,英文论文使用“Presented at”或“Poster at”字样,中文论文使用“宣讲论文”或“张贴论文”字样。再之后是会议举办的地点(通常是城市),以及月份时间。
[9] Lei L. & Wang L.(2000). The differenc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tween LD
and non-LD students [R]. Poster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Kuala Lumpur, June.
[10] Jochens, J.(1992). Gender Equality in Law: The Case of Medieval Iceland[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 Binghamton, New York, October.
(5)未发表的学位论文或手稿
引用学位论文时要注明是出版或是未出版的学位论文以及授予学位的机构。
[11] Cheng, X. (2003).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Discourse Coherence [D].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2] 雷雳(1999)。《亲子沟通与 儿童 行为问题的关系》。未发表手稿,首都师范
大学。
3、非印刷材料
(l)电影、电视、广播等
电影、电视、广播、幻灯、录像、录音、艺术品等的基本格式是导演(或制作者)姓名、年份(或播出日期)、片名(或节目名)、出品地(或播出台和播出地)。
[1] 张艺谋(导演)(1998)。我的父亲母亲[电影]。北京。
[2] Taylor,C., Cleveland, R., & Andries, L.(Producers). (2002). Six feet
under [Television Series]. New York: HBO.
[3] Brandt, F. (Producer) & Messina, P. E. (Director). (1985). Too Smart
for Strangers [Videotapes]. Burbank, CA: Walt Disney Home Video.
(2)电子文献
引用电子文献时,尽可能参照参考书目的基本格式,同时提供所引文献所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英文文献使用“Retrieved …, from …”,后面接网址;中文文献使用“获取资料于…来自互联网:”或者“来自因特网:”,冒号后面接网址。另外,论文(或资料)的标题使用斜体字。
[4] Dewey, R. (1996). APA publication manual crib sheet [OL]. Retrieved January 8, [5] Anderson, D. (2002, May 1).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Moos [OL]. Retrieved
August 6, 2002, from
[6] 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1999).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OL]. Retrieved October 25, 2000, from
[7] Wissink, J.A. (2000). Techniques of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teens and adults
[J/OL]. Adolescent Medicine, 2. Retrieved August 16, 2002, from
[8] 万锦坤 (1996)。《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 百科 全书出版社。
[9] 王明亮 (1998,8月16日)。关于中 国学 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
4.其他文献
(1)专利
引用专利需提供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1] 姜锡洲(1989,7月26日)。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
881056073。
(2) 国际 、国家标准
国际、国家标准,需提供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2] GB/T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3)政府文件
政府文件需提供文件出台时间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Z] (1991)。香港: 三联书店有限
公司。
[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1982). Television and Behavior:
Ten Years of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ighties
[Z]. (DHHS Publication No. ADM 82-1195).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英语论文一级标题二级标题怎么表示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除了英语小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要大写;另外:除了题目外,论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
(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
【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
【Key Words】 idiom; com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关键词: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除了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不大写,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空一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
1. Introduction
(顶格,除了第一个单词及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不要大写;标题最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上空两行)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1999).
(段落第一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夹注的标注法:出现在夹注中的作者必须与文后的参考文献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注意一个或多个作者间的标点符号,时间、页码等的标注法;另外,汉语参考文献的作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现,不能出现汉语姓氏;夹注出现在标点符号之前)
1.1.2…。小节以下层次,采用希腊数字加括号为序,如(i),(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号,如(a),
(b),…;每章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加粗;每节(及小节以下)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不加粗但要斜体;所有章节的题目都单独一行,最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Feng (1998) found some problem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注意此句中夹注的另一种写法):
(9)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
(10) People take no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time until they lose
it.
….
3.2.1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 (i) ….
….
(ii) ….
….
4.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References) (小四号,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Sanved, 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C]. New
York: OUP, 1981.
常亮,“关于英语的偏离否定”[J] 。《外国语文》,1993,4:44。 冯树健,“否定之否定新说”[J] 。《英语辅导》,1998,6:11。 李光陵,“不完全否定浅析” [J] 。《大学英语》,2000,30:30。
(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所有文献的排列顺序:尾注:按照编号顺序。夹注:英文文献----网络文献----汉语文献,各个文献的先后以作者的姓氏字母或拼音为序,不用单独加序号或编号;每个参考文献的第二行起必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1.5倍行距;另外,与文中的夹注一一对应;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写法请参照写作指南中附件2的内容)
英语论文的写作,主要用于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国际上共享科研成果,英语论文也是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另外英语论文还包括英语相关专业人员必要地用英语撰写学术报告或毕业论文等等。不同的学科或专业领域、不同的刊物对英语论文的内容、格式等有不同的要求,不同领域的研究论文在文体和语言特点上既有许多共性,也不乏各自特点。
格式:
York: OUP, 1981.
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0.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学生而言,如果英语论文篇幅较短,亦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一页的左上方。第一行为作者姓名,与打印纸顶端距离约为2.5cm,以下各行依次为教师学衔和姓、课程编号(或名称)及日期;各行左边上下对齐,并留出2.5cm左右的页边空白(下同)。接下来便是论文标题及正文(日期与标题之间及标题与正文第一行之间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2.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1.5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每个关键词使用四号字
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语论文
上一篇:恒大论文文献
下一篇:明朝后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