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研究毕业论文
功夫研究毕业论文
关于武术毕业的论文
摘要: 武术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其动作中各种表现形式是其艺术性孕育和不断丰富的源泉。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以武术动作的基本特点为研究入口,对武术动作中的所呈现的艺术特点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武术动作作为习武者进攻和防御于一体的基本技能,在日常训练或表演以艺术性为追求,在防身的打斗中则以致胜为目标,并呈现出了造型艺术、美观性、欣赏性与情节性等艺术特征。
关键词: 武术毕业论文
武术中的动作是其习武者最基本的基础技能,一直贯穿在各种武术当中。武术动作的造型、过程与双方动作的配合等,既体现了武术的阳刚之美,也体现了武术自身的艺术性,使武术成为了健身、健美、艺术表现的重要载体。武术动作艺术的丰富性,能充分地体现出习武者的高深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在当前非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背景下,各种门派的武术动作作为地区群众、首创民族的文化结晶,以行为艺术的方式科学地集聚了舞蹈艺术、服装艺术、造型艺术、技击艺术与肢体变化艺术等,随着国家对于武术文化遗产的专项保护、教育、竞技开放与表演开放,为武术运动的艺术的发扬和创新创造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
1武术动作中的基本特点
武术的动作是攻防结合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目的就是在攻击压制的基础上,防御自己与进攻对方,使自己的危险降低地倒最低限度,并取得制胜的效果。
1.1力量技术
武术动作的力量技术有两个层面:一是,大小的技术层面。以武术运动者自身力量的大小为基本要素,包括爆发力、耐力、握力、臂力、腰部力量、肩部力量、腿部力量,甚至几个项目对手指力量与颈部力量的要求等。在武术对抗中,自身的绝对性的力量体能是确保致胜的根本法宝之一。因此,动作力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绝对了打的胜算率。二是,智慧的技术层面。指在武术打斗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对方暴露出的缺陷或失误等,使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因时制宜的发挥,包括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等等,既能化解自己绝对力量体能方面的不足,也能让自己处在安全并为制胜做好准备。另外,动作中的力量技术,还体现在主动进攻方的自我保护能力等,例如在对方实力远超己方的情况下,动作的力量控制情况直接决定着自我受损程度,自己使出的击打力量越大,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越严重,反之则轻。
1.2部位技术
由于人体部位在人体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在武术击打中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结合武术动作的目的,部位技术有两种:一是,要害部位击打技术。主要是指手臂、腿、背部、肩部、臀部等,一些在承受某种力量强度的打击后,不至于直接丧失反抗能力或受重伤甚至丧命的部位击打技术,其技术重点在于让对方在短时间内失去反抗能力,或降低自己的抵御和进攻能力,为己方创造更大的制胜机会和几率。二是,要害部位击打技术。指头部、心脏部位、肝脾肾部位、男性裆部等,在击打后容易直接导致重伤害甚至直接出现生命危险的部位,控制在适当的力度下,既让对方丧失短暂的抵抗力,又不至于导致伤害的产生,是力量技术、部位技术的巧妙结合。结合中国武术动作的实践,一些关键的关节、穴位等,也是打的重要部位,既能让对手瞬间被控制,也能确保省时省力的情况下制胜。例如在武术对抗实践中,针对对手膝关节的打击,能让其处于身高和身体力量重心的失衡状态中,为己方取胜创造最佳的连续击打契机,甚至是直接获胜。
2武术动作中的艺术特点
精湛的技术是武术中取胜的基本条件,而以武术的体育科学视角分析,武术的动作则是运动者动作肢体动作配合下艺术美的创造。
2.1造型艺术
造型美是武术艺术性的最直观表现之一。无论是徒手的各个派别的拳,还是运用十八般兵器的相关武术,每个类别或拳种中都有具有标识性的造型,使其既能展现相关拳术的特点,又能具有更高的艺术魅力。根据武术运动的实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独立性技能造型艺术。即在武术表演或武术格斗中,能把准备动作和预备进攻动作相统一的造型,如白蛇吐信、鹤飞九天、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运动者通过这种造型的完美表现,既能展现出个人的武术基本功和实力,也能以更优美、更英勇的气势,去震慑对方或感染观众等。二是,复合技能造型艺术。即在经过几个准备性的技能动作展示后所做出的武术造型,且此造型起到了攻防兼备的功能,如拗步拉弓、八方藏刀势等,既能起到舒活身心,也能把运动者的最佳技击状态激活。这种造型艺术,以一种静态的美呈现出来,把武术的观赏性充分挖掘和提炼,使其以更多样性的魅力,为运动者的健身、健美和极限挑战服务。
2.2动态艺术
武术作为一种动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态艺术是其基本的艺术要素和艺术元素的统一。从体育艺术的视角,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单造型技能的动态艺术。即某一种技能动作在连续性运用下,形成的力量美、速度美与动态造型美,如扫荡腿、旋风脚、流星拳等,以某种高的速度和大的力量呈现出来,便创造了武术的艺术美,观赏性和技击实用性便统一起来。二是,技能动作变化的动态艺术。武术作为以系列技能动作编排的套路体育项目,其完整项目表现是以特征性技能动作之间的衔接和变化来体现,其技能规律性的变化自身也是一种艺术,如太极拳就是挤、按、捋、采、靠等系类动作的变化中,呈现出了动静相宜、以柔克刚的艺术美。当然,武术动作的动态艺术还体现在节奏感、人与器械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服装的和谐,以及人与现场音乐、现场活动主题的和谐等,以一种文化氛围的'美、激情集中展现出来。
3武术动作的艺术性创新
在当前法治社会,武术打斗的伤害功能逐渐退化,武术动作的艺术和技术功能逐渐提升。尤其在武术艺术化和武术表演经济的带动下,武术动作的技术性向着观赏性的艺术层面提升,是群众健身、群众健美、群众娱乐与群众综艺活动的时代需求。
3.1极限挑战性的艺术创新
极限挑战性的艺术创新,可以以武术运动者的身体某硬度、肢体柔韧性、身体力量,以及击打的速度等为载体,在通过某种专业训练以后,在特定安全条件下去挑战以往的相关记录,如出拳速度、拳击打的瞬间力量大小等。能为其他的武术学习者或爱好者等,提供训练方式方法、训练技术方面的参考价值。
3.2健身性艺术的创新
健身性艺术的创新,可以以当前比较普遍受群众欢迎武术运动项目为主,如武术健身操、武术健美舞等,这类的武术活动以简便易行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武术动作向着艺术方向的转化,把原本具有攻击性的动作,改造为了具有健身作用的舞“打”动作,还有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武术项目,例如太极剑、太极舞、太极扇,以及日常健身气功的训练等。
3.3表演性艺术的创新
表演性艺术的创新,可以根据各种舞台表演的需要,以某种武术项目作为核心项目,对武术动作进行舞台化、艺术化、表演化与观赏性的改编,使武术动作能以更好的造型美、节奏美、队列队形美、个人姿态美等,为观众和武术运动者自身提供美的运动享受。例如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武术节目,就属于这种武术动作的典型艺术化。
结语
在现代音乐、舞蹈与服装等艺术的支持下,武术动作被挖掘和赋予了更多的艺术性,使其以更大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和运用。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基础,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也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追求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多元化体育项目社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各种艺术形式的充分发展,武术动作的艺术化发展趋势,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尤其是当前“健康中国”实施举措下,通过对武术动作的艺术性创新,是引导群众强身健体、娱乐生活、愉悦身心、锻炼精神与实现我国“健康中国”发展举措的有益统一载体,这需要更多的武术传承者、爱好者与研究者去做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岳才亚.浅谈武术散打的技术战术特点及关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246-247.
[2]陶凌荣.高校武术教学项目的时尚性创新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95-196.
[3]郝佳.全民健身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的多元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115,120.
[4]赵涛.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135-136.
求一片四千字的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制约因素研究》 高手速度来 无限加分!
摘 要: 武术散打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在精神教育、文化包装和专门的健身训练内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在推广中应加大力度,重视精神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大众健身的训练大纲,采用合理的宣传包装手段,从而使武术散打运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成为人们终身的体育健身项目,为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关键词: 武术散打运动 精神教育可持续发展 包装 宣传武术散打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伟大结晶,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阴阳学理论,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散打是武术对抗形式的一种,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斗智斗勇,战胜对方的格斗运动项目。如今,散打运动赛事频繁,正大步地走向世界,走向职业化、产业化的道路。散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其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颇受观众的青睐。因此,推广武术散打运动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中国人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武术散打运动的健身功能更是武术界一直关心的问题,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但在推广武术散打运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种种问题,这给散打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在有的地区散打运动处于停滞状态。1.武术散打练习者获取散打信息的途径1.1电视大部分的练习者是通过电视了解散打这项运动的,因此加强通过电视媒体推广散打的可行性是非常高的。现在电视是一般家庭的娱乐消遣方式,是大部分人不可缺少的消遣方式之一,因此现在的电视节目日趋增多。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体育节目的质量,很多国家都有自己专门的体育频道。所以现在很多散打信息都通过电视进行播放,例如CCTV-5和各省市体育频道经常对散打赛事进行报道,特别是“散打王”的报道频率甚高。1.2网络网络在这几年突飞猛进,已经普及全球,特别是在大学里,各个学院和宿舍都装有宽带,这使大学生有了比电视更加快捷的了解信息的渠道。奥运会、世界杯等都已经在网络上直播。现在有很多网民都是从网络上获得散打的信息。1.3报纸不少人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信息。许多人的主要消遣方式之一就是看报纸,报纸是很多没时间看电视和上网的人得知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报纸的信息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国内报纸对散打的报道并不多,连锦标赛有时都没有具体报道,仅仅是一笔带过。1.4朋友许多人在闲暇的时候总会和朋友一起聊聊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最近发生的大事,其中常常包括体育活动。通过朋友这个渠道,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更加了解散打。2.目前在散打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2.1精神教育练武之人历来都非常重视武德修养,但真正做到注重武德修养的只是那些对武术了解深刻、投身武术教育传播的前辈。武术的精神博大精深,刚入门的年轻人对武术道德礼仪认识不足,道德传播只流于表面形式,因而我们所见到的武德体现远远落后于跆拳道的礼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武术散打的发展。2.2可持续发展要使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要对散打项目的性质、方法规律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具体地说,散打有以下几种发展可能:一是恢复和保持中国武术的技击特点,改变现在人们印象中的“拳击加抱腿摔”的形象;二是延续目前的状态;三是继续向泰拳等其他项目靠拢,成为国际搏击的一员。我们的意见是,“只有是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决不能以牺牲民族特点为代价。只有使散打赛场真正成为展示中国武术精髓的舞台,让人们看到各种精妙的拳法、腿法、摔法,散打才能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舞台。2.3讲究包装文化包装最直接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训练馆的氛围,就是整体给人的感觉。大部分健身俱乐部训练房是临时租用的,在开散打课时才会在墙上临时挂上俱乐部的标志,给人很不严肃的感觉;第二,训练服装。很多训练馆的训练服装不统一。训练者有的穿长裤,有的穿短裤,且颜色很杂。个别学员文明礼仪意识较差,在训练中身体出汗了就会脱掉外衣,随处乱扔,一堂训练课下来,训练场地极其杂乱。有的学员极不注重个人形象,经常赤裸上身进行训练,毫不顾忌对女性与儿童学员的影响,造成很坏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竞争讲究的是包装,同样的物品,包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价格高低和利润多少。武术散打内容丰富,练习者需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它的内涵。想使人一看就拿欢上它,首先就要从服装上去改变它。以韩国的跆拳道为例,据考证最早是由中国的武术发展过去的,而其却在四五十年间就风靡世界,拥有众多爱好者,不能不说有它的独到之处。就其服装而言,统一的白色道服,等级鲜明的道带,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跆拳道练习者。道服对练习者来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容易激发练习的兴趣。所以,中国武术散打应该也有自己的服装,服装既要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能让大众接受,穿着方便、便于训练,同时又要有一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武术练习者的效果。这样就能体现出现代散打的预期效果,使武术内外合一。2.4注重宣传自身的包装无疑是重要的,但在宣传上的包装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武术不是奥运项目,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往往只是片言只语。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内容,散打具有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我们说散打是中国文化审美特征性的意识标准,我们现在还在沿用着传统的师重形授,教师的言传身教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武术内涵。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的认识本来就很不全面,因此,他们对武术的学习和掌握只能停滞在形式上。因此中国武术散打要想走向世界,就一定要有细致的说明。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相通之处,研究武术散打与中国文化相通之处,在宣传时,努力地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武术在外国人心中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3.结论及建议3.1通过武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武术散打。3.2研究出一套适合于大众健身的训练大纲。加强散打运动健身作用的宣传,并针对散打俱乐部制定一系列与竞技散打不同的段位或等级制度。3.3加强对武术散打的宣传,要有细致的解释说明,将武术散打与中国文化有机的融合起来,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形象。3.4散打运动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而简单易学,有很好的健体与防身功能,且能提高练习者的精神气质,很有推广意义。参考文献:[1]徐春毅,卫志强.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2]曾恒辉.武术散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3]王震.试论武术与当代精神[J].体育文化导刊,2003,(8).[4]徐春毅,卫志强.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5]吉洪林.加快武术散打发展的战略措施——包装与宣传[J].搏击武术科学,2005,(8).
关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议论文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议论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比如悬梁刺骨的孙敬,他是一个晋朝人,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端系在房梁上,每当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扯醒,醒后便继续读书,就这样他成了一个用悬梁来防止自己睡着的名人。还有刺股的苏秦,因为在秦国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于是,他决定要争口气。以后,他就废寝忘食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静悄悄时,苏秦已经是头昏脑胀,总想睡觉,他就立即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来的名人苏秦。
再如西汉的匡衡,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可是他家晚上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所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用洞里传出来的光看书,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
还有现代的徐悲鸿,他的画闻名中外,年轻时他励志学画,用他的勤奋努力,为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从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头蛇尾,都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毕业论文怎么写?写些什么?
选题就是决定论文写什么和怎么写。选题是写好科技论文的关键,选好题目就等于写好论文的一半。 很多一线工作人员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写起论文来却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选题方向与专业对口。怎样去发现问题,确定论题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从主管部门、专业学会和各类研讨会等指定的研究课题中,筛选出符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加以研究,撰写成文;实践中注意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自己体验较深又感兴趣的地方触发灵感,加以提炼,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形成论题;通过认真阅读书刊杂志,在综合、借鉴别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受到有关论点和问题的启示,发现论题,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总之,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留心"。只要平时留心,注意积累,好的选题是时刻都可能出现在你的思维之中的。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记下来,为以后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 二是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应对自己有正确的客观估计。如自己掌握材料的深度和广度,驾驭材料的能力,对课题的理解程度等。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爱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主观优势。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如本课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及迫切程度,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等等。只有把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结合起来,才能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来。 三是选题时间适宜,选题要尽量早些,以便有充分的时间积累材料。但又不宜过早,过早选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较单薄,如果在对本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状况知之甚少的情况下,贸然选题,难免失之偏颇。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不至于茫然无从,又可以比较从容地准备,读书、积累材料,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讨。如果到评职称时才考虑选题,就会显得很仓促,无暇把问题考虑成熟,研究透彻,投稿成功的几率就很小。 四是课题难易、大小要适度。选择的课题难易要适度。难度大的课题当然更有科学价值,但对参加工作不久的人来说,往往力不胜任,难以完成。 在选题时,要根据本人的专业基础和时间及其它相关因素,如资料条件、经费等,综合考查以选择大小适当的课题。否则,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可能导致虎头蛇尾,草草收摊;题目过小,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论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深度。 具体来说,选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问需求——罗列需求问题 针对你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细细地分析以下问题: 1) 年轻同志:目前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那些地方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别的同志、别的单位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我还有那些东西该懂但还不懂?下面应该怎么办? 2) 已工作多年的同志,除上述问题外,更应该考虑:曾经关注过那些问题?在哪些方面倾注了心血?哪些方面有与人不同的经验和体会?我自己的新想法和新做法可以在什么地方使用和推广? 从上述问题中选定研究方向,学习有关知识,下功夫进行探讨和研究,选题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3.2 深——深入一步 选题前要弄清这样几个问题:关于本题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前人的思想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存在争议的问题;争议的焦点和问题和症结;论争各方的代表性观点、人物及其著述;研究的薄弱环节及尚待开拓的领域;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之要从大面上摸清本问题的基本情况,这样就会头脑清醒,方向明确,开拓新的研究领地。一句话,就是站在前人的肩上,而不是盯住前人的脚底。站在前人肩上,一方面是指在对前人知识与研究成果深刻了解与掌握的前提下,去选取那些“前沿性”课题;另一方面是指从前人思想或研究中获得启迪。有勇气去研究前人刚刚开始接近而没有解决与提出的问题,这是选题的一个主要思路。这样的选题,既意味着继承,又意味着发展。深入一步,往往就意味着创新和突破。 3.3 奇——从容易被忽略处选题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并不是一次完结的,永远处在一个过程之中,需要不断深入与发展。在许多被人们认为是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往往存在可供研究的新的境界,而又最容易被人们忽略。勤学好问的人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被人们忽略的地方是大量存在的,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能认真与细心地观察各种事物,并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就很容易找到需要研究的课题。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即是如此。 3.4 新——从开拓创新中选题 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探索,敢于开拓新领域。选题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人们创造力的强弱,取决于知识贮存的多寡、应用知识的技巧与想象力是否丰富。如果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就敢于从自己熟知的学科跨入到生疏的学科,就敢于冲击所谓不可逾越的禁区。这类课题的选择,除了选择者具有学识之外,还必须有胆略,没有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精神是不行的。只有专心致志,勇于探索,不怕困难,才能开拓出科学技术的新领域。 3.5 巧——从意外获得中选题 科学研究在探索着一个又一个新课题,在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偶然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后,不要轻易纠正它、排斥它,而应该去深入研究它。即使是不属于自己研究课题范围的内容和所从事的专业问题,也应该去深入地探讨它。这种意外的发现会给我们以新的启迪,如果追踪下去,往往会产生新的有价值的课题。如X射线就是从一次意外中发现的。 3.6 实——从实际工作中选题 有人认为,科研和科技论文写作是专业科研工作人员的事,这是极其片面的。其实,除科研工作者外,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工人、农民等,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撰写科学技术论文。结合实际工作的选题是十分广泛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结合实际工作撰写的论文,题目可以不拘一格,多种多样。诸如理论性的推导和探索,实践经验的分析和总结,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中的问题研究,科技研究的阶段总结,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和深化,对产品、工艺、组织、管理的建议和设想,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讨等等。非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应该破除对科研工作和科技论文写作的神秘感,勇于实践,敢于写作,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更加繁荣兴盛。 3.7 改——从改革进步中选题 我们有幸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置身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改革进步的触动。政治体制的改革使国家更加民主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使人民实现小康,科技创新使我们迎头赶上。所有这些,都为我们选定论题提供了广阔天地。港口科技工作者在工艺改进、质量攻关、技术改进方面,在学习、消化推广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方面,在防止和排除重大隐患方面,在大型和高精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保养方面有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确有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虽不是创造发明,但为企业及社会创造了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都可以写。从中选择自己最擅长、最突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命题的内容,然后再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某一项进行整理、浓缩,作为自己命题内容的基础材料。 只要我们以强烈的责任心、上进心和创新意识审视一切事物,启迪智慧、激发灵感、捕捉信息,就一定遴选出合自己探索、研究的课题,为写好科技论文奠定坚实基础。 00
上一篇:徐州论文查重
下一篇:致癌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