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周庄古镇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7 21:17

周庄古镇毕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周庄的初三作文650字(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风一缕缕幽香,雨中的炊烟,从那小院农家传来。

云水边洒下丝丝缕缕飘散的金光,河岸边的天晴了。先前还是幽幽怨怨的细雨,雨声和乌篷船的桨声深情合唱,现在,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暖阳沐浴着大地,洋溢着温暖的情意。这番景象,恰似那迷人的少女,露出清亮的笑靥,置身此地,能有谁人不醉?

这是正值盛夏,这里,古镇周庄,辛勤的人们在天蒙蒙亮时就起早干活,晨曦初起,就已热闹非凡。渔夫们驾着小船,摇摆着上路,采莲的小女,也能坐着乌木盆,唱着采莲的民谣,轻快地在水上滑行,她在下午归来时,一定是满载莲藕,欢愉地归来。这样的画面,纯真、质朴,人文与古朴相结合,于是乎,我已醉在淡淡荷香的微波涟漪之中,清风同醉。

锦鲤跃然于荷中央,已是午后了,游人渐渐散尽,下起了诗情画意的小雨,摆渡的船停在岸边的柳荫下,渔夫们披上了蓑衣,戴上了编织的斗篷,而那些如柳树般多情的女子,撑起油纸伞,站在青石路上,一尘不染的雪白衣群上绣着透着情韵的荷花。是呀,那女子正如她衣襟上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远方似乎有清音一发为这美景伴奏,悠远绵长。

背手踱步在青石桥上,这仿佛是乡愁,这不是我的家乡,这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的每一处,都是我的故乡。

天渐渐暗了,夜织上了天空,织上对面屋顶,皎洁的圆月爬上了树梢。朦胧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这周庄水乡,古镇清秋,一把油纸伞,一把丝绢扇,构成了江南的水乡。周庄古镇,今宵同入梦,一片诗情画意!

周庄古镇,备注名古画家吴冠中称赞道:“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还是我们中国的第一水乡古镇呢!它古色古香,令许多游客神往。

我来到周庄,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白墙黑瓦的老屋,长满了青苔的石桥,镇上欢快游玩的人们……在这儿的每一刻,都让我们随处见到了这样水乡古镇。它们历经时代的磨练。显得古朴有韵。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流淌着碧绿的小溪。周庄能经历900多年的沧桑,却水依然清澈、房依旧如昔。

我坐在船中,小溪的两边都是一块块长满了青苔的石头砌成的石级。我享受着划船人唱的悠扬的当地歌儿,看着河岸边洗菜、淘米的妇女,房屋前织着毛衣的老人们,居民们洗衣后把水倒入溪中的“哗哗声”……青青绿绿的水波光粼粼,鱼儿欢快地穿梭着喜迎远客,又与船赛跑……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独具特色的各种景色集中在一起,长了一幅既淡雅又精彩的水乡墨画!

周庄有着近900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含。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也在于此……

步入沈厅,沈厅由三部分组成,前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用来接送宾客;后部为生活起居之所,其有100多间房屋,共占地2000多平方米!可你知道吗?为什么沈万三的后裔要建起沈厅呢?听当地人说,那就是因为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人们为了祈求富裕,便会来到沈厅祭拜。

临走时,我还买了一串冰糖葫芦吃。我站在桥上,边吃边望着周庄的事与物,心里不经感叹:“古朴、繁华、热闹的周庄,后会有期!”

从雄奇壮丽的敦煌到风景如画的桂林,从广袤无垠的蒙古到四季宜人的杭州,从大漠孤烟直的塞外到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溪边,无不被人赞许和向往,直到现在,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了。

我独自走在周庄的石板桥上,古色古香的水乡景色,倒映在水面上,映入我的眼帘。远处的孩子们也跑来嬉戏,脱了鞋子和上衣,跳到水浅的地方,一会儿踩水,一会儿泼水,玩的不亦乐乎!两只可爱的小鸟站在河岸旁的垂柳上,两双眼睛注视着陌生的我,又好像在议论着什么新鲜事,但又像在欢迎我。我抬头仰望着蔚蓝的天空,心中的烦恼仿佛天上的白云,越飘越远。

“妈妈,快看!那边好多小船停在水面上,我们去坐船吧!”弟弟高兴地又蹦又跳,往船篷那边跑去,我和爸爸妈妈也紧随其后,我们一家四口坐在了一只较小的木船上。船夫爷爷以娴熟的动作,轻快地摇着木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我侧着身子,闭上了眼睛,倚在小船的一角,一吸一呼,鼻腔和身体都在享受着纯净沁人心脾的空气。这一刻,我置身于千里之外,真正感受到了而无车马喧,我在享受属于我自己的世界。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有诗意呢?长长的柳条温柔地抚摸着平静的河面,水中的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抬望眼,一座石拱桥伫立在我面前,船夫放下木橹,静静地望着那棵翠绿而又饱经沧桑的垂柳,好像在思考着什么。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地方,此次来周庄,我感受到了它作为中国第一水乡的不负其名,如果让我再为旅行做出一次选择,我依旧会选择来周庄。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心中一直向往着去江南水乡——周庄,走一走,看一看。暑假里,我终于有机会去游览这如诗如画的小镇。

走进周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道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树木间芳草如茵,散发着阵阵清新的草香气息。周庄真美啊!“小桥、流水、人家”,周庄古镇就是一个如诗般美丽的地方。“井”字型的河道穿过小镇,把小镇分割成一个个“格子”。一座座小桥横跨在河道上,又把一个个“格子”连成一个完整的小镇。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圆或直,最著名的要数双桥和富安桥了。周庄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民风淳朴,不愧于“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

周庄的民宿与城市的高楼大厦截然不同,他们的房屋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蓝色的瓦片,雪白的墙面,傍水而建,枕河而居,大多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古香古色。来到码头上,乘船欣赏周庄独特的风景,看着水中柳树姑娘婀娜多姿的倒影,聆听着船夫那委婉动听的江南小调,感受着小船的晃晃悠悠……

石板铺成的路,通往周庄的各个角落。周庄最著名的景点要数沈厅,园林里有假山、奇石、各种花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它们主人富可敌国的奢华。来到周庄,就不能不吃“万三猪蹄”,它看上去圆滚滚油亮亮的,香味扑鼻,十分诱人;咬一口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特别好吃,真是人间美味。

漫步于如诗如画的周庄,沉浸在浓浓的江南韵味中,品味着周庄特有的`古典气息,我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提起周庄,你肯定很陌生吧,说道江南水乡,大家应该很耳熟,今天我们就到了江南水乡周庄,它在江苏省的西南,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座古老的小镇,四面环水,导游说这个镇除了桥、街道,就是水了。原来他们最早的交通工具就是船,也是唯一的。小河两旁翠绿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长长的柳枝随风舞蹈着。还有一座小桥被茂密的柳树遮了个严严实实的,一座座石拱桥由大块大块的石头砌成,人走在上面感觉很踏实。有一座叫富安桥的,听说只要来回走3次,就能升官发财了,也叫升官桥。还有一座有名的双桥,被画家陈逸飞画下来了,被美国石油公司的老板买走,后又送给邓小平爷爷而出名了。

周庄到处都卖着一种美味,叫万三蹄。你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其实就是猪蹄,味道非常的好。对于这个名字也有一个故事。当地最有钱的富商沈万三很有钱,皇帝朱元璋很嫉妒他,经常刁难他。有一次,朱元璋来到沈家,沈万三就精心制作了一道猪蹄招待他,上菜后,朱元璋就故意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沈万三心想,如果我说猪蹄,那就跟皇帝的姓“朱”同音了,所以不能说,于是就说:“叫万三蹄。”朱元璋听后也没话可说了,只能品尝起来了。

晚上,我们又看了一场原生态水乡实景演出,表演了“四季周庄”,一年四季当地风俗习惯。最吸引我的是一艘船乘风破浪地在海上航行,简直是栩栩如生啊!很多都是当地老百姓的本色表演。舞台上五彩斑斓的灯光,演员们精彩的表演,都让观众们惊叹不已。

周庄———古老的小镇,真美!

暑假到处旅游,一晚,有幸到周庄古城住宿。

第二天,特意起了个大早,想体验一下周庄古城的清晨。

睁眼就听到了一声声清脆的鸟叫,不敢再耽误清晨的打好时光,慌忙洗漱完毕,匆匆跑出住宿的小旅馆,不愿多等一秒。

索性,小旅馆的正前方就有一条连通古城的溪流,这大大方便了我赏景。

由于时间还很早,溪上,裹了一层薄薄的雾。早晨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到溪上,透过薄雾,依稀可朦胧地看见溪上的渡舟。而溪流两边的柳树里边,却不知有多少鸟儿欢声齐唱,“叽叽喳喳”的鸟叫,反将周庄古城的早晨衬地更为寂静些。

由于是清晨,古城里的游客还不是很多。时断时续地走过一两个来的早的“客人”,他们,一定与我一样,要渐渐陶醉与周庄古城的清晨吧!就算说话,也是缓缓的,怕打扰到这座寂静的古城呢!

清晨的时候,城里,一般都是居民或如我一样的住宿人家。没有游客的打扰,这座原生原味的古城恢复了它的原貌,到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我贪婪地大口呼吸这早晨古城的新鲜空气,庆幸自己在忙碌的一天中找到了片刻清闲。

吃过早饭,古城便热闹起来了。

一大波游客不知从哪儿奔涌而入,浩浩荡荡的气势将古城早晨的宁静打破得无影无踪。一时间,到处都是人。各种各样的小店开张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摆出来了……古城新的一天,也开始了。

来往的人们欢笑着,奔跑着;大人们回忆儿时,小孩们则快乐地东瞅西看;而衣着时尚的年轻人,不断地找角度拍照,想用照片,将这美丽古城中的美好时刻记录下来,珍藏,保存起来……瞧!周庄古城,给人们带来了多少快乐!

热闹,欢快洋溢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周庄古城的美,又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了……

今年秋游,我们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周庄地处澄湖、淀山湖、白蚬湖、南湖之间。境内河港交叉,“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素有“水中桃源”之称。镇区内保持着完好的宋代“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井”字型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

进入周庄,我们先来到了双桥。周庄是桥的世界。鳞次栉比的楼房簇拥在水巷两岸,石拱桥上的藤蔓在水里摇曳,绿得碧玉似的河水缓缓流淌。这里最耐人寻味的,莫不是横卧在水巷之上的石桥了。

双桥,又名钥匙桥,是周庄的标志,也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早上,欸乃小船从桥洞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妇女们在桥边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让人为之着迷。

沿北市街一直走,青石路旁,常可见小船悠悠地飘过。两岸房屋依水而筑,错落有致,桥楼合壁,水阁踏渡,河、桥、街、宅融为一体,尽显水乡风光。明代建筑张厅、沈厅皆在此街上,为这条街添了不少人文气息。

过隆兴桥,便是全福寺了。全福寺是远近闻名的古刹,这“水乡佛国”使周庄这颗明珠更加璀璨。蜿蜒曲折的花廊环抱经台,经台中央矗立三层宝鼎,炉香袅袅。经台下粼粼池水连贯着曲径花廊下的流水,锦鳞戏水,轻舟荡漾,宛入仙境。

再经南湖街,穿过外婆桥,中市街与城隍埭旁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驳岸、拱桥、水巷,整齐而又狭窄的石板街面构成了水乡古镇的特有风貌。在保留着诸多明清建筑的静谧的街巷里穿行,使人恍若走进了人间仙境。

虽意犹未尽,但终要走。周庄如诗,似画,更若梦。这梦是那么地美好静谧,撩拨着我的心弦,使我久久不能忘却。

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好柔,紫色的云儿布满天空,还有那一轮血似的夕阳,呈现出一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景象,可我却无心观赏,回忆起刚去的周庄的美......

周庄,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今日有幸目睹周庄美景。清晨,天蒙蒙亮。周庄正享受着自然春雨的洗刷,清新美丽。“井”字河上,几只小木船摇摇慌慌地飘在水面上,静静的。偶尔,有几只船向河上划过,也感觉岸在前进,船在后移,坐在船上,看着古城风光,听着京剧小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看,那树阴下的双桥,多么惟妙惟俏,美轮美奂。交叉连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走上双桥,眺望远方,听着潺潺流水,真有点诗情画意的感觉呢!

下了双桥,我又踏上了古色古香的青石路,真像是时光倒流,回到明朝。

走着走着,一座凛然、宏伟的房屋出现在眼前,哦!原来是沈万山先生的“敬业堂”呀!说它大可真是名副其实啊!2000多平方,“小码头”、正厅、后厅一个不少。前有“三轩画廊”,后有“屏风廊”。整个大厅金碧辉煌、美不胜收,更有沈万山石嫌,栩栩如生,让人赞叹不已,成为千古佳话,广为流传。

周庄的一河、一桥、一路、一屋都体现了人们勤劳、善良的淳朴之美,形成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美。正因如此,许多外国游客都慕名而来此地,为的就是接受中华文明之风的熏陶。

“黄山集中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中国水乡之美。”的确,周庄的美无与伦比,我赞美周庄,更赞美中国!

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影子,被木橹搅碎了,破城斑斓的光点,迷离的闪烁着,一阵风吹过,犹如一匹长长的彩色绸缎,没有人能用画笔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甚至是古代最著名的山水画家——王维,也难以画出这景色。

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充满了诗意。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着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又一座的风格。老桥们,您们如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您们把多少人们渡过对岸……桥上的游客低头看河中的美景,船上的游客向桥上的游客招手示好。我站在这座石桥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座古桥,我的身躯变成桥梁,双手双脚变成支柱,我见证了古代人民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生活。

走过一座座石拱桥,来到了大街小巷,一阵阵琵琶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它虽然不像小提琴一样轻柔,不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不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但她像鸟儿的歌声一样清脆悦耳。

听着清脆悦耳的琵琶声,我来到一家茶馆,喝着功夫茶,说着人人爱的苏州话,听着琵琶的音响,我仿佛回到了古代,穿着旗袍走在这水韵的周庄欣赏风景……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天色渐渐朦胧起来,我该回家了。我告别了周庄,边走边想着这是天堂!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韵周庄山水画。透过作者那生动形象地描写,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呢。

暑假游周庄周庄是国家五A级的景区,位于昆山市周庄镇。那里面有很多小景点比如张厅、沈厅、迷楼等等。这里还有很多美食,比如“万三蹄”、“万三糕”、巴鱼。在里面还可以坐船来看周庄美景。周庄里面的“万三蹄”非常好吃,这个“万三蹄”在周庄里面到处都有卖的,那个蹄很大,吃的时候要用骨刀把肉切开,骨刀就是从万三蹄中抽出来的一个很像刀的骨头,用骨刀切万三蹄是他们当地的一种传统习惯哟。周庄还有一种鱼叫巴鱼,这种鱼很像河豚鱼,但不是河豚,吃起来味道不错,滑滑的很软。吃完饭,我们去坐船游周庄。一艘船可以坐八个人,我们和别人合坐了一条船,在船上我们从窗外看到了很多美景,有漂亮的小桥和小船,还有清澈的溪水。这种船叫乌篷船,我猜是因为船顶上的蓝花布得名的吧。船上的船娘唱着地方小调儿,慢慢地划着船缓缓地向前走,在船上坐着呀,一摇一摆的,再加上小风一吹,那感觉真好。坐完船,我们要去看张厅和沈厅。

张厅里面有许多的小房间,还有条小溪,还有一个小池塘,小溪上还停着一条小船,这叫船从家中过,轿从门前进,这是张厅最有特色的景色,说明他们家很有钱,地方很大。沈厅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大小房间共有一百多个,里面有两块大石头,一块石头是天气石头,可以预测天气,晴天的时候石头很干燥,下雨的时候就会很潮湿,另一块是很像貔貅的石头,据说摸了它会给你带来好运,我摸了很多下,希望能给我带来好运气,哈哈。周庄古镇很好玩,你们也可以去看一下哦,万三蹄和巴鱼真好吃,我还想再吃一次呢,周庄的夜晚据说很漂亮,因为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都亮起来了,不过我是白天去的,真可惜,下次我一定要晚上再去看看!

“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上海淀山湖畔;周庄的水犹如一锦翠绿的丝绸穿进古镇的每一处空隙里。

一整条碧绿的小河,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周庄。河岸两边的垂柳,绿得发亮的柳枝,拂过河面当起层层涟漪,伸进河里正跟鱼儿谈心。坐在船里感受周庄古色古香的建筑,靠近河边的房子都有几层台阶,下了台阶就坐到船,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可以让划船的人们当作是休息站。在船里的船工饶有兴趣地依次介绍水乡的特色。

居民依河筑屋,依水成街。船当然也就成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这里的船模仿九百年前的船,古建筑也不少于九百年,有至今还保存着“桥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和七进五门的沈厅;沈厅有七个堂,左右各有一个厢房。沈厅上方是卧室,又称江南民居一绝。走马楼,从墙门到小堂楼前后六进,周长200米,大小房屋45间。占沈厅整个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整个结构成回形状,结合和谐,空间多变,厅堂楼阁,廊庑和备弄,连贯有序,曲折绵延,为江南民居独特建筑。

周庄小巷多,多得让你找不着北,多得让你走一天也走不完。最有意思的就是小巷里的店,每家店都有稀奇古怪的东西,琳琅满目让你应接不暇。店里的老板可会拉客了,只要你碰到他们,他们的热情会让你不由自主地买他的东西。

天暗了,这时候的周庄才叫美。各家灯都开了起来,这时候的周庄就像要升起的月亮。河水流进一家一户的屋檐下,倒映着一家一户的情景,这就叫作:小桥流水人家。

周庄之旅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周庄之旅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周庄。在那里,几乎每条路旁都能听到水的“哗哗”声,给予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周庄的巷子也特别多,与苏州相比也毫不逊色。而且放眼望去,每条小巷似乎都有“疑无路”之忧,其实只要一折一弯,就是“柳暗花明又一巷”。这使它又多了一份神秘的含蓄。小巷两边,沿河的多是一些旧式建筑,院中植了许多花草树木,把它们遮掩了,只稍稍露出点线条。那一扇扇木格窗,给人一种幽雅而清静感觉。

我们一行人随着导游来到了双桥。啊!这不就是陈逸飞的名画《双桥》吗?瞧,两座弯弯的石拱桥静静地躺在波澜不惊的河面上,细致得就如古代的壁画一般,而斑驳的桥身与沿河沉郁的木阁楼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由于这是著名景点,人也多了些。桥两边有不少出售纪念品的小店,都是当地居民开的,店主们悠然地卧在摇椅上,似乎他们并不是来做买卖的,而是来休闲的,在怡然地欣赏着双桥的美……

我登上双桥,向四周望去,如果说周庄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幽雅与神秘的,那么现在则多了几丝人间烟火之气,这里的小船、小桥、小河以及它的人们都那么朴素、温婉。

我站在双桥上,细细地品味着周庄的一草一木,在这母亲般亲切、温柔的水光中,我醉了……

八天的快乐旅程很快就结束了,想到明天要与这美丽的周庄告别,心中总会泛起一点点不舍。说来奇怪,在家中做作业的八天与本次写生的八天时间一样,但怎么觉得待在家里的时间是过得那么慢,那么无聊,而与伙伴们在一起的时间却过得飞快呢?我倚在床头,百思不得其解。不用照镜子,就能感觉到自己现在的表情一定很搞笑。“哎,干嘛呢?”张雨歌拍拍我的肩。“哦,没事,我正在想些事呢。”“你可真是多愁善感。”她开玩笑道。不一会儿,周钰霏与高宇轩也起床了。我们赶紧刷牙洗脸,到楼下集合。

老师说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双桥。说到这里,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副经典的画面,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以前。记得两年前,我也曾来过周庄写生,不过那时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在画画时,耳畔响起了孙导甜美的声音:“双桥也称钥匙桥,这个名字有两个寓意,一是把双桥与水中的倒影连起来,就像是一把古代的钥匙;二是双桥就像是一把真正的钥匙,开启了周庄通往世界的大门……”无意中,我已走上了双桥。抚摸着粗糙的栏杆,眼前也浮现了两年前的一幕幕感人情景。“梦涵,你站在这儿干吗?快点回去,老师分工了。”陶老师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的身后说。“哦。”我胡乱地应了一声,回到了大队伍。老师帮我们分好工后,就去胡同里批发特色小吃与纪念品去了。我们一边哼歌一边画画,别提有多有趣了。因为这是我们写生中的最后一幅画,所以大家画得都很努力,不仅效率高,而且速度也不慢。

中午,出现了一点点小问题。吃完饭后,我们四人去小镇买纪念品,没想到回来时小组中的五人都不见了。我问了问付老师,结果她也很吃惊。没办法,只好自己回宾馆了。在路上,我们遇见了她们五人,小组九名成员总算凑齐了。可因为导游不在,走着走着大家却忘记了回宾馆的路。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结果离宾馆越来越远。直到走了二十多分钟后,大家才觉得这样走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派我向商店的老板问路。回到宾馆,我看了看手表发现一共耽误了一个多小时,也就是说大家多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程。

下午,我们在南湖举行了联欢会。内容精彩极了。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

快乐的一天又过去了。我闭上眼睛,默默地想:我爱你,周庄,你给我带来了假期中最难忘的日子!

古镇周庄,春秋时期称为“摇城”,隋唐时期称为“贞丰里”,宋元佑元年改名为“周庄”。吴侬软语,阿婆茶香,橹声欸乃,昆曲悠远,“小桥流水人家”如画卷。大家听了是不是很向往去哪儿呢?7月30日,我们就参加了德清之声举办的“亲水一下,清凉一夏”周庄亲子自驾游活动。

两天的周庄之旅,活动丰富,景色迷人,让我陶醉其中。有几个地方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个是“声活家”,在那里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进小电台录了一段关于江南水乡的诗。我感觉好新奇,因为知道了每天在车里听到的广播原来就是这样录制出来的。我还体验了一把有声明信片的制作,实在是太奇妙了!第二个是参观大富商沈万三的宅子,听导游阿姨介绍,周庄的.特

产“万三蹄”还是由明朝皇帝朱元璋来沈家吃饭时取名而来;第三个是“纸箱王”创意园区,那里的桌椅,餐具都是纸做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创意纸制品,让人爱不释手。

周庄是个美丽的江南小镇,两天的亲子活动不但让我们欣赏了美景,品尝了美食,也让孩子们和爸妈们享受了温馨的家庭时间,更有机会和电台主播们面对面互动游戏,真是开心无比!

上个周六,我们学校开展了春游活动,去了昆山的周庄。

车子进入周庄古镇,小桥流水的景致立即印入大家的眼帘。伴着那潺潺的流水声,鸟儿们“叽叽喳喳”地也叫个不停。它们有的扑棱着翅膀从绿油油的草地或是从似金色海洋的油菜地里起飞,时不时又飞入花丛里去了;有的站在不知名的果树上,啃着刚刚泛出红脸蛋儿还没有小拇指般大小的果粒,直到填饱肚子为至;有的则横掠过河面,“唧”的一声,就不见了踪影。

昨夜刚下了一场春雨。细雨过后,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湿润的气息。这时的周庄也别有一番情趣哩!近处的树蒙上了一层轻柔的,淡淡的纱布。那清澈的流水也变得若有若无。行人,车辆,商铺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迷迷蒙蒙的雾,给周庄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窄窄的街巷,不时穿梭着我们活泼的身影;小河边的石栏上,留下了我们驻足过的痕迹;农家小木船上,更是回荡着我们银铃一般的笑声……古朴的周庄,由于我们的到来,宁静中增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

在苏州古城的边缘,有一个叫周庄的安静小镇。那里鱼虾丰富,水稻种植广泛,在江南很有名。鱼米之乡。在那里,我们很少看到宽敞的道路,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船夫,拿着半长的杆子,戴着帽子,戴着蓑衣,哼着家乡的曲子,在熙熙攘攘的船队中慢慢行走。那一年,我有幸和母亲一起见证了这个古老而又与世隔绝的中国威尼斯。

那年我八岁多,去的时候已经过了五月。夏雨绵绵,柳絮不褪。现在我隐约记得这就是全部?但那种视觉冲击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漂浮的水面,古雅建筑里朴实的人,令人难忘.

周庄虽然发展旅游业多年,却从未见过现代人为的痕迹。因为那天下雨,能见度很低,但是虚幻的雾气在人与人之间来回穿梭。也有三两个人,挑着担子,沿着海岸卖些水果蔬菜,还有很多当地特有的手工艺品:尿娃;一种泥巴小人,只要往它头上浇一点水,它就会从底部“撒尿”。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这是什么原理,但觉得很新奇,就买了一个,放在手心里玩;娃娃:一个小竹娃娃,可以一个一个打开,中间有小一点但一模一样的东西。我只买了一个,仔细数了数,竟然有五个之多。我真的不得不佩服当地人的高超技艺.

在一艘小船上,我开始向镇的深处移动,小船随着船夫的竿子左右摇晃。这时雾散了,我才发现周庄的水是那么清澈:像一块巨大的玉石,又像一面镜子。你也可以看到鱼的一举一动.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次周庄之行!

周庄被白圭河、北白荡和南湖环绕,河流街道和水路纵横交错。两座白色墙壁和绿色瓷砖的小楼一个接一个地排成一行。石柱拱桥横跨在河上。瓜皮船来回穿梭。树被婆婆遮蔽,水晶莹剔透。周庄宁静的空气中漂浮着一朵睡莲。从我住的小楼望出去,晨雾中依稀可以看到“毛泽国”的古牌坊和全福塔的身影。他们是不可分割的,有独特的风景。南湖烟波浩渺,模糊了全福寺的轮廓,但依然雄伟庄严。在一座长桥的水平波浪上,在与天空相同的地方画了一条黑线,几艘渔船在上面荡漾。那应该是鱼虾的围场,一排排,一排排,水平,垂直和水平,形成任何形状,在水波的阴影中摇曳。

好~,一幅烟雨江南的水翠图,;再看楼下,氰氢的水蒸气还没有散去。瓮壁间的藤叶和葱白衬着L枝的古老荫虫都映在河边。酒旗茶已经挂了出来,一条船被拴在护岸上。一名年轻女子走出水门,提着一桶水。是打扫房间的时候了。小女孩蹲在河港上,用力地洗着花衬衫——“嚓”、“嚓”。小船清晰而缓慢地卷起,一个竹篮挂在楼上。是时候买些小菜当早餐了。当小渔船在航行时,老农夫领着枯萎的母牛慢慢地穿过石桥。三四只鱼鹰骄傲地站在船边。看看这片鱼米之乡的生活,多么自然和舒适。

自从学习了《江南水乡——周庄》这篇课文后,我就非常向往周庄。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妈妈后,妈妈同意陪我去周庄看看,得到妈妈的承诺,我心花怒放。出发时间确定后,我立刻收拾行李。

6月23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了周庄古镇,我们到达周庄秀水轩客栈住下来时已经是深夜11点半了。第二天,我们吃完早饭出来,古镇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对于久居大都市的人来说,那种水泥丛林给人的压迫感会立刻消散,油然而生水一样的轻松和畅快。”这句话果然没错!

正对着大门的那座桥,就是举世闻名的双桥了。双桥最能体现古镇文化的神韵,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也称之为“钥匙桥”。双桥为什么这么出名呢?那是因为1948年春,上海著名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他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经新闻媒体宣传,陈逸飞的画让默默无闻的周庄走向了全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却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我们还去了沈厅、古戏台、福满桥......吃了据说是沈万三非常爱吃而得名的“万三蹄”。

双桥、贞丰桥、福满桥.......它们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至今仍未人们提供着方便,守护着周庄流水的温馨。

我们喜欢周庄,喜欢它那独特的水乡风光;我们热爱周庄,热爱它那久远的历史和文化。

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国家5A级景区——-周庄游玩。

古镇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金三角”的中心点。这里的居民依旧生活在依水成街的古镇社区,吴侬软语、阿婆茶香,叙说着财神沈万三和聚宝盆的传奇。

说到沈万三,他可是当时的名富,他的一生有许多传奇的色彩,他勤学自奋,靠着刻苦努力逐步发展成大商人。他和朱元璋皇帝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故事,他捐赠巨资辅助朱元璋成为皇帝,后来发生变故,被朱元璋皇帝全家流放到了云南。

周庄的景点主要有:沈厅、张厅、双桥、周庄博物馆等,但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沈厅和纸箱王创意园区。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是江南水乡代表性的。占地20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有一百多间,可见沈万三家里当时很富有。在这里我还尝到了著名小吃“万三蹄”和沈万三招待宾客的“八大碗”。

纸箱王创意园区里面的东西都是用纸板做的,如七彩灯、长颈鹿、小蜜蜂等。这些东西都做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引得我也跃跃欲试,想DIY一些纸质的饰品。

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周庄是江南水乡古镇的经典之作!大家有空就来周庄玩玩看看吧!

游周庄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游周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山的周庄是一个精美的特色小镇,它是一个响誉中外的江南水乡。

周庄之美,首先在水,周庄的水清澈见底,不知名的小鱼在湖里欢快的游荡,一条条载着游客的观光船在湖面上来回穿梭,穿着古时衣服的船夫在船上唱着古老的船歌,看着两岸的风景,听着这悠扬的歌声,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仿佛回到了明朝。

周庄的古典体现在了沈万山的府邸,沈万山以富有和精明著称,这座面积20xx平方米的七进院落,从布局和建筑风格上来讲,都十分精美临水就势、深宅大院、古色古香,而院中《西厢记》等古典戏文砖雕,其刻工之精、构思之巧,都足以使人赞不绝口,导游的一则故事充分的体现了沈万山的精明,有一天,皇帝到了沈万山的家里,因为到了吃饭的时间,沈万山就盛情款待,其中的一道红烧猪蹄很合皇帝的味口皇帝就问这菜名,因为皇帝姓朱,所以聪明的沈万山灵机一动说这菜名叫万山蹄,万山蹄由此而来。

周庄的桥、周庄的建筑无不透露出历史的美,故人的聪慧。

周庄--我梦里的水乡。

周庄还有一绝,就是水。水?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别处的水最多只能流过门前,而周庄的水,不仅清澈见底而且可以穿过庭院,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依水而立,错落有致,再加上纯朴的民风,使周庄有了“东方威尼斯”的美称。难怪人家说:到江南不到周庄可是一大遗憾。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圆或直,而最典型的当属双桥了。双桥建于明清时代,使有一座石拱桥和以最石梁桥组成的。跨越在南北市河和银子滨两条小河上,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错落有致,宛如一八大锁把两条小河紧紧锁住。著名作家陈逸飞当年就以双桥为素材画了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画被美国石油大亨哈默看中,送给邓爷爷作礼物,从此,双桥闻名遐迩。双桥由事情坂组成,不同肤色的游客踩在上面,磨得它失去了棱角,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光滑透亮。

从高处鸟瞰周庄,你会发现,周庄被湖围绕在怀中。湖上静静的,只有船夫摇杆的声音“嘎吱”“嘎吱”这声音与湖水合奏成一曲浪漫恋曲。

无论庙堂上得怎么样的人来人往,云起云散,周庄乡人所创造的这份温馨、平泊、宁静和美丽,以及着温馨美丽中所包含的博大,是永恒的。漫步在这古镇周庄,我的心软了,化了。

一年一度的中秋、国庆节又来到了,在中秋国庆八天长假里,我们和弟弟全家一起去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一路上,我们在车里谈笑风生,很快就到了周庄镇上。哇,镇上有繁华的街市,有热闹的商场。到处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们准备去浏览各个景点,于是,我们拿起行李,向景点出发。在半路上,买了几瓶水和一些食物,以备在游览时肚子饿了可以充饥。来到了古镇的石牌楼前,看!高大雄伟的牌楼上刻着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来到里面,那里的世界可非同一般—全是古老的木制楼房,小桥流水。水中的小船上飘荡着动听的歌声。街上到处是周庄特产——万三蹄,馋得我直流口水。前面挤满了人,走近一看,原来是魔术表演,看到最后原来是让我们买他们的魔术道具,那魔术的确是非常神奇,比如:他可以把我抽选出的任意牌给抽出来……之前,我们都不懂怎么玩,后来在我们买了牌后,他就告诉我们玩牌的方法了。

我们来到了双桥,那里可是周庄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哟!我们在桥上拍了许多照片。瞧!那一张张照片上的我和弟弟笑得是多么开心呀,身后的风景更是迷人。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那里如同人间天堂般,环境很幽雅。我们坐在那竹编的沙发上,悠闲地听着音乐,舒服极了!

一天下来,虽然我们玩的很累但还是很高兴。在回家的路上,累的睡着了——在梦里又出现了我们在周庄古镇游玩时开心样子……

三天,不快不慢的,一眨眼就过去,似乎一家人都感觉没玩尽兴。于是,老妈手机一搜,一拍大腿,决定前往周庄古镇。

也不知为何,老妈似乎对古镇情有独钟,才出去四天,就跑了两个古镇。但也没办法,谁叫大家都没玩够呢?

驱车四个小时,一路疾驰,可却仿佛一路追着雨在跑高速。那雨啊,噼里啪啦,砸在车玻璃上,连路都看不清。好不容易挨到周庄,屁股都坐蔫了。

悠闲地享受了晚饭后,晚上七点,老板开着车送我们去了西塘的景区。

人们三三两两,走在石板路上,由于下雨的缘故,空气出奇的干净,带着一点土尘与木板的味道。建筑,古色古香;石桥,古色古香;甚至连店铺里卖的东西,也都是古色古香的。

古镇不大,里面的人家都是小户小院,却别有一番情调,主人竟能在这最多百余平米见方的地域内,种下各种盆景,栽上树苗,造上池塘养鱼,摆上石凳歇息喝茶,真心是把每一寸地方穷尽其所能。

一看到陈逸飞故居,我就立刻明白了老妈为什么对周庄情有独钟。因为,老妈最喜爱陈逸飞的画了,而且,他的成名作《双桥》就是在周庄古镇完成的。可惜由于太晚,未能进入陈逸飞的故居,一睹风采。

夜色如水,恰好碰上七夕,望着夜空中的月亮,那美丽动人的传说又在心头浮现。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卧)看牵牛织女星”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第二天,由于要赶着回家,没能细细的再将周庄走一圈,要是我还有空,下次,我一定还要再来周庄。周庄,再见!

周庄是我国第一大的水乡集镇,它已经有900多年历史了。900多年前,江南地区有许多像周庄一样的水乡集镇,可是因为打仗的原因,水乡集镇从一大片慢慢地少起来了。到现在,只有一小部分留了下来,包括周庄。

周庄有清澈的湖水和许多小桥,那里有双桥、福安桥。所说的双桥,是由两座桥相连接组成了一座桥,因为像一把钥匙,又被人们称为钥匙桥。而能从福安桥上走三次,就会有福气哦!别看周庄是个水乡集镇,那儿的建筑可是顶顶有名的,有张厅、沈厅、全福寺、迷楼、道院、棋苑。虽然这些建筑有点损失,但基本还是保住了古老的建筑风格。我们还在张厅看见村妇灵巧的双手编着美丽的花编和鞋,非常好看。张厅也有一句好听的话,就是“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说得是张厅的后花园的小河是直通外面的大河的。

中午吃饭了,说到小吃,周庄还有想不到的美味,最让人陶醉的就是万三蹄了,万三蹄是沈万三家宴中的一道菜,还是给皇帝吃的贡品,因为在皇帝面前不能用刀,沈万三脑子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骨头做刀,就这样传了下来。

世界真奇妙,不找不知道,要想知道,自己找!

终于来到了那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周庄了。这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镇,井字形的河道上有着十几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一座座小屋挨在一起。一股淡淡的古朴的味道在小河上游走,在小街上荡漾。

在清代房屋里,是一个个店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卖花花绿绿的围巾的。有卖手工艺品的,反正应有尽有。让人的购物欲望达到了顶峰。

穿过石街来到缓缓流淌的小河上,一条条摇撸的船上载满了客人,摇撸的船娘唱着动听的歌曲,为这小镇增添了一份新的活力。我们漫步来到了桥上,桥面凹凸不平,这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留下的痕迹,那一个个小坑里似乎都记着岁月中这古镇点点滴滴的事,好像要让我们知道那些饱尽创伤的故事。

在这古色古香的小镇让我留恋的,要数那色香味俱全好万三蹄了。这是当年沈家招待客人必须食物。经过数百年的流传,这已经成为周庄人招待客人、喝喜酒等等必备的食物,并有了“家有宴席,必有酥蹄”的说法。万三蹄不尽色泽鲜艳,而且猪蹄的皮酥软可口,让人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我缠着妈妈给我买了两只,及不可耐地就吃起来,让我一下变成大花猫。

如果你在周庄那木头桥上,背后有着夕阳那无限的光芒,一束束全色的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你背对着照相机,让人拍一张照片,洗出来的照片是那么美,总会让人沉醉,让人感觉周庄是那么的美。

再见了,周庄。我下次再来玩!

苏州有一个美丽而又著名的旅游胜地,它的名字叫“周庄”。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说周庄美丽而又著名吗?走进周庄后,你会发现房屋古色古香,乌黑的瓦,洁白的墙,小桥流水,船夫们手摇船桨穿梭其中,伴着织娘们优美的歌声,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让人陶醉。这里有一个古老又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明朝时期,一直流传至今。主人公叫“沈万三”,还有一个与他名字有关的一道美食叫“万三蹄”。来到这里,你一定要尝一尝噢!游客们来自四面八方,人山人海,商人们的吆喝声与人们的谈论声交织在一起,那就是一曲精美绝伦的名曲。

到了晚上,这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大家高高兴兴地走进演出场,有的演员吐火,有的骑单车翻转盘子,有的表演空中芭蕾······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体现了浓浓的乡情,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一阵又一阵的鼓掌。表演结束了,但游客们还有些恋恋不舍。

啊!周庄那水、那桥、那精彩的演出,让我回味无穷。

暑假里,我们一家人去周庄游玩。

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始建于1086年,还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呢!

一走进周庄,我就看见涓涓的河水,从古色古香的桥下流过,还有几座粉墙黛瓦的房子靠在水边,小桥,流水,人家,组成了一幅古典、朴素的画,难怪人们把这儿称为“江南第一水乡”呢!

据说,沈万三是这里的富人,他的故居就在周庄,当时只有他能吃上“万三蹄”,我们就参观了他的故居。

我一进门,就看见了一片菜园子,没想到富人也种菜啊!不过,我最喜欢的就要数他的孩子上课的地方了。只见有一张较大的桌子,我猜这可能是老师的讲台。讲台后面还有一些小一点的木头桌子,这应该是学生用的,上面还摆着一些砚台、毛笔和假书。我仿佛看见了一群小孩子,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还一边拿着毛笔做笔记呢!

坐在船上,小船摇摇晃晃,迎面吹来了习习的凉风,一边看着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一边听着开船人唱的江南小调,真是诗情画意。

周庄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真不愧是东方文化的魁宝啊!

在暑假最让我忘不了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周庄游玩。在去周庄的前几分钟爸爸,妈妈,我和妹妹都很兴奋,突然,爸爸说:“该走了,要不然就来不及了。”说着,我们就上车了。因为那是晚上,所以我就在车里睡觉了。突然听见一声刹车我就被吵醒了,原来是到了周庄。因为我刚才在睡觉被吵醒了所以还想睡,当然没心思去看周庄的景色,我就想:明天再看吧,先好好休息一下。

天终于亮了,我妹妹急忙拉着爸爸出去玩。爸爸说他想拍照片,我和妹妹就在外婆桥上面摆好了拍照片的动作,可爸爸不在拍我们,而在拍外婆桥的景色。拍完,爸爸就陪我们散步,突然我看见了我从来都没见过的渔鹰,我听爸爸说那是和影的。我们在那儿认识了阿冬哥哥,还给渔鹰喂了水,就在玩的开心时,爸爸说:“该回去了,不然妈妈要担心的。”

我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今天真开心啊!

周庄游今年过年,我们一家三口带着外婆一块儿到周庄古镇游玩。这次是爸爸来当司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古镇周庄。

一进门,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一派节日的气氛。我们赶紧买好票,大步的走进周庄的大门,开始了真正的游玩。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大牌坊,一面写着贞丰国泽,一面写着唐风孑遗。牌坊下面中央是一个铜钱似的大门,上面有四个闪闪发光的大字“招财进宝“这么好的预意,加上这过年的气氛,游玩的人们都纷纷的拍照留念,我们跟不会放过这好兆头,拍一张全家福,作为纪念。

接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你们猜猜这是什么?不错,就是美食,有西施糕、芋圆馒头、绿豆圆子、万三猪蹄……但是最好吃的还是酒酿饼,它既有酒酿的味道,又有豆沙的味道,外酥内软好吃极了!

这里的风景更不错,小桥流水,一艘艘小船载着游玩的人们,船夫们还唱着船歌。印象最深的是双桥,双是两的意思,双桥就是两个桥,一个是拱形的桥,另一个是平行的桥,拱形的桥像日出的太阳,平形的桥像日落的太阳,怪不得中国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画的《双桥》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先生在1984年访问中国时作为礼物赠送给了邓小平。

这次游玩好开心呀!不仅玩的很开心,吃到了美食,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七月十一日傍晚,我们来到周庄。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他以悠久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澄的河水和充满神奇色彩的人物成为我向往的旅游胜地。

周庄在灯火的照映下,显得宁静优雅。这里有江南富豪沈万山的沈厅,有船从家中过的张厅,有文人赋诗的迷楼,有许愿祥地的全福寺。入夜时分,在灯火中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

这里的桥与众不同。最出名的是画家陈逸飞笔下的双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的钥匙,当地人称为鈅匙桥。石拱桥。世德桥,石梁桥。永安桥,还有最具江南建筑风格的富安桥。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河道两岸的一步街,商家不用出门,就可以和对门的邻居递东西,又叫友谊街。这样的小巷我们在城市中从未见过,在这里却可以随处可见。虽已是晚上,人依然是熙熙攘攘。河面上的摇橹船来回穿梭接送游客,一副热闹的景象。

我为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而陶醉,这里真是最美的水乡!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玩了不少地方。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苏州庄周。周庄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也被称为中国的威尼斯,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

走进周庄,一眼望去,一条条河道像“井”字围绕着古老的楼房,大部分住户,都是临水而居。一座座古老的拱桥,连接着一条条小街小巷。沿街的尽是一排排、一座座的江南古宅,一家挨着一家的小店里,商品琳琅满目,有漂亮的工艺品,字画,还有许多特色食品。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张厅和沈厅。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江南的亭台楼阁。

看着眼前的美景,我迫不及待地想乘船游一游。船儿行进在河中,风儿轻抚着我的脸庞,两岸的柳树随风飘动,像在梳理着美丽的长发。锦缎似的河里漂着一艘艘小乌篷船,船儿慢慢地摇啊摇,穿过一座座拱桥。

游周庄,走在狭长的石板路上,我想起一首歌《小桥流水》,“多少年小河,在我家门前绕,多少年小桥笑弯了她的腰,数不清的石板路啊,越走越薄。讲不完的故事,顺着水儿漂”。

山清水秀这个词用在周庄的美丽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周庄的美景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无可替代。

水乡周庄,正如名字一样,那里处处都可以见到水。以前人们干什么都要划船,因为那里的水道就是马路,所以那里的台阶有的在水里,旁边就是渔船。在周庄,我坐着渔船,听着美妙的渔歌,欣赏着风景,看着小鱼在船边嬉戏玩耍,品着茶,真是在画中一样。船在水上一左一右的轻轻晃动,水面上的波纹一起一伏,像一座座小山在飘动,周围的灌木、草和树为湖加了一个美丽又朴素的相框,这多么诗情画意啊!

我们的小船经过了许多桥,每座桥都是拱形的,大约能容纳三两条船同时通过。每座桥两边都有一副对联,看着每付对联我仿佛看见了许多古代诗人在桥上饮酒作诗。我记忆最深的是福桥、禄桥和寿桥,他们代表了人们常说的“福禄寿”,是很吉祥的意思。我还参观了沈万三的故居,摸了沈万三的聚宝盆,希望把沈万三的财富带回家。

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应该就是在写周庄吧。周庄真不愧是中国第一水乡啊!

今年年初三,我和全家人开开心心地来到了中国的第一水乡——周庄旅游。

我们在大门口转了一圈之后,来到了一家名为“纸箱王”的店里。一进门,里面都是用纸箱做的玩意儿,有用纸箱做的人,还有用纸箱做的小桥、小船、花花绿绿的灯、“嘀哒嘀哒”响的钟、白色的绵羊……这些物品都跟真的一样,栩栩如生。我很佩服开这家店的主人,我想,把这些做完,应该要好几年时间吧。

周庄河道纵横,桥梁众多。双桥是周庄最有名的桥,我站在双桥上往下看,水面上有好多好多的游船和渔船。船夫一边摇着船一边“伊伊呀呀”地唱着动听的歌,流动的水似乎也要到船上歇歇脚。石拱桥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中间的半圆变成了一个圆,如同一只凶猛的老虎张开血盆大口,要吃掉那些小船呢!

我们又在旁边发现了船只上有好多鱼鹰,它们个个“眼神呆滞”地站在船头,可是呢,又像在等待鱼儿游来,随时捕食。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旅途就这样结束了。最后妈妈还买了“万三蹄”,我咬了一大口“万三蹄”,好香啊!我吃得津津有味,满嘴流油。这周庄就是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希望同学们也来周庄旅游哦!

是中国三大水乡之一,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周庄的入口有一个石牌坊,石牌坊上大书着“周庄”二字。踏着石板路,仿佛让我进入 了时空隧道来到了古代。石板路两边是用土筑成的土房,土墙是白的,房顶是用瓦铺的,跟电视里的一样。

周庄有几个景点一是戏台,二是张厅,三是沈厅,我对其中的沈厅记忆最深。

沈厅的大门前有一个私人码头。大门上方有一块匾,匾上大书着“沈厅”二字。进入大门,会走到客厅。客厅十分宽敞,门槛有七尺。在古代再有钱的人也不能修九尺的门槛,因为这是皇帝的专权。客厅靠正墙的地方放着一个桌子,桌子上有一只瓶子和一个放官帽的器皿。桌子两旁有两把椅子。客厅后有一个庭院,庭院两旁是人住的地方。正直走又到了豪华客厅,这里的摆设比客厅多。豪华客厅后有一个长廊,顺着走就会看见一个厨房,厨房中有许多灶,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器具。来到饭厅,饭厅上有三个桌子,桌子上摆着“万三蹄”。

走出沈厅顺水而走就到了出发点。

《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论文

悠悠中华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

中国的村落遍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江南水乡之唉乃,茫茫草原之炊烟,东方海岛之渔村,西北山中之人家,黄土高原之窑洞,东北密林之木屋,西南边陲之寨子……千姿百态,魅力迷人。

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

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居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现在的人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忧,近日中外专家聚首西塘,探讨古村落保护之法。

在前来参加论坛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当中,有被称作“民间文化守望者”的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有以“骂”著称、且被媒体称为“保护古城的卫士”的国家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还有远道而来的两位日本民俗学界的领军人物: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福田亚细男和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菅丰博士。

另外,国内外具有典型意义的古村落——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顺化等地的代表也悉数到场,为论坛带来了更多的声音。让我们借着专家的智慧,试着寻找延续这些传统文化的良方。

宣言书

4月27日清晨,银色的月光刚刚退去,苏醒中的古镇西塘充满了生机,鸟鸣声、摇橹声、脚踏车声、还有清风拂柳的婆娑声袅袅不绝于耳……一如“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本色。

而此时,冯骥才和西塘镇党委书记沈国强两人早早地就出现在了“明清食代”的二楼露台上,参加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节目录制,主题正是“古村落保护”。

第二次来到西塘的冯骥才还是老样子,一头桀骜不驯的头发,说起话来慷慨激昂。这几年他一直为抢救民俗文化而奔忙,走了不少地方,今年他把保护的重点放在的古村落上,他坚定地认为,在民间文化遗产和抢救过程中,古村落是民间文化的“箱底”,因此从2005年3月至今,他已辗转考察了国内七八个省的古村落。他说:“时间很紧迫,我们现在连多少古村落都不知道,怎么保护?因此在这里开这个会议,希望集中各方力量探讨今后古村落的出路。”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留给后人的财富,我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镰刀、锄头,那将是无比的悲哀。”这是他最大的担忧。

不止在一个场合,冯骥才用“来晚了”来形容对西塘的感受,他也不止一次讲述他第一次到西塘时偶遇的一个细节:“我去年第一次到西塘,镇长陪我在岸边走,走着走着天有些凉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正把支窗户的棍子拿起来关窗户,同时把一盆窗外的花拿进去。我注意到当时花盆上落了一只蝴蝶,老太太拿起花盆,轻轻一抖,蝴蝶飞走了。西塘连生活的诗意都保存下来了,这种和谐让我感动。”

冯骥才认为西塘的经验是一种生态的保护方式,它延续了当地人生活的原态,是以人为本,可以作为典型供其他地方学习。当谈到为什么选择西塘作为论坛主办地时,他说,除了西塘的保护做得成功之外,当地政府的观念也让他感动。

“当时西塘镇领导有两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一句是‘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责无旁贷是政府的事’,还有一句是‘当经济的GDP和文化保护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把根留住。’一名基层的领导能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和文化责任感,让我看到了希望。”

带着这样的希望,冯骥才把论坛带到了西塘,并发出了旨在呼吁开展古村落保护的《西塘宣言》。他说:“必须要抓紧时间,不然的话,很多古村落可能我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它,就要失去它。”

观点论

一批重量级专家、学者、官员的到场无疑为本次论坛增色不少,他们在会场上激烈的观点碰撞更是擦出了精彩绝伦的火花。

冯骥才:古村落遗产,比万里长城还大

“我一直认为古村落是中国最大的文化遗产,比万里长城还大。”冯骥才这样解释他的观点,“从规模上讲,我国有5000年到7000年的农耕文明,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约1600个县,19000个镇,按照一个镇10个行政村来算,我们有20万个左右行政村落。但不是所有村落都是古村落。我原来估计中国的古村落大约有3000个到5000个。但后来听说仅贵州黔东南地区就有六七百个古村落。所以我们心里应该有个数,我们的古村落数量至少过万。”

他认为,古村落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以及鲜明的地方特色。“村落是历史文化的容器,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的建筑,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规划,都是其物质遗产,还有很多诸如民俗之类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关于民俗,他补充道:“我所说的民俗,包括人们生产、生活的民俗,商贸的民俗,婚丧嫁娶的民俗,起居饮食的民俗,节日的民俗,信仰的民俗,还有类似神话、故事、谚语、歌谣之类的口头文化。民间戏剧、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艺人们身怀的民间技艺和民间手艺都是这个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要进行保护?冯骥才这样回答:“我们的古村落有它研究的价值、学术的价值、见证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审美的价值、欣赏的价值,但最终的价值还是它的精神价值。我们之所以传承文化遗产,最终的目的就是传承我们民族的独特文化,就是把我们的民族身份、民族基因传承下来。”

他认为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这种同质化的文化,它把我们的文化变成了同一个样子。同时它又是商业文化,能成为卖点的就利用,不能成为卖点的就抛弃、甚至毁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危机,也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的失职。”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去年开始做的,但是由于目前没有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现在只能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加紧相关法律的制定。

阮仪三:村落是最后的“净土”

“阮仪三”这个名字,对于关注中国遗产保护的人并不陌生。作为一名建筑学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发起了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运动,而他最让人熟悉的“力作”莫过于周庄古镇的保护了。

在他的努力下,上世纪80年代,北京、西安、开封、扬州、洛阳等城市相继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江苏周庄、云南丽江等又在上世纪90年代同时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进入21世纪,阮仪三又马不停蹄地促使了同里、南浔、乌镇、西塘等古镇走上了“保持原汁原味、扩展文化内涵”的道路,为中国留下了叹为观止的“水乡”。

阮仪三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城市建设热潮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

他说:“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而我们所说的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的东西,就依存在建筑等物质载体当中。所以那些具有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的遗存都应该保护。比如江南水乡,就要保护构成江南水乡的构建: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因水建房、邻水建镇的特点,这是它的灵魂。”

在谈到“城市记忆”这一概念时,阮仪三举了“上海犹太人保护区”的例子,那里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现在是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曾任美国卡特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布鲁门撒尔60年后旧地重游时,泪流满面,对身边的女儿说,‘记住,没有上海就没有我们一家,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这些犹太人的活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街区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慈爱之心,是和世界人民和谐相处的里程碑。这个街区就是重要的城市记忆,记忆着一代人的友谊,这不是语言能够承担的。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他对把旅游与保护等同起来的看法嗤之以鼻:“我们通常认为用保护来发展旅游,来搞经济开发,把保护等同于赚钱。”他认为保护不应该围绕着商业利益,因为商业利益的背后必然是破坏。“保护不是为了政绩,不是为了开发旅游,为的是留存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民族建筑的精华、和谐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环境。而这些是我们今后创造新城镇、新建筑的规范。”

青岛泰之:保护活态的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驻亚太地区总代表青岛泰之应邀出席了论坛。他在发言中表示,古村落是一个特定文化历史发展的珍贵的有形见证,反映了人们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的演变过程。与考古遗址和废墟相比,这些历史遗产群落是活态的遗产。

青岛泰之认为,在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过程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传统建筑和街道正不断被现代建筑所替代。因此,保护历史遗产群落的非物质文化元素与保护其物质形态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在保护这类遗产的努力中,提高当地社团保护遗产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

他说,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以及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他同时希望中国政府、非政府机构和组织以及地方社团都能够参与到遗产保护工作中来。

他山石

在“中国古村落保护”(西塘)国际高峰论坛上,浙江西塘、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顺化等地代表的经验发言也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江西婺源——文脉的延续

婺源的乡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冯骥才对婺源也是赞不绝口,“色彩太漂亮了!青砖、灰瓦、白墙、翠绿的竹林、金色的菜花、蓝色的山野、红色的霞光,简直像一幅画。”

婺源县政府根据各村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不同的保护方式。包括景区式、博物馆式、分区保护式和原始生态式。

由于婺源境内徽派建筑遍布乡野,独具地方特色的傩舞、徽剧、茶道等文化绚丽多彩,因此政府出资对分散在乡村的古建筑进行普查、登记、建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保护性规划,同时成立了“婺源县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还制定了详细的农村建房审批流程,以抑制乱拆乱建的现象。

为了增强古村落的生命力,该县还专门成立“婺源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下设茶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徽商文化、民艺文化和民间故事等9个分会,负责对全县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保护性挖掘整理。

今年,婺源傩舞、婺源徽剧、婺源徽州三雕、婺源歙砚制作技艺等4项民间艺术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榆次后沟古村——民居博物馆

后沟古村以古朴的农耕文化、精美的建筑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特别是精巧别致的古戏台、玉皇殿、观音堂等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后沟古村因地制宜、顺势选址、择吉而居,强调和谐的“田园山水”和“耕读文化”。2005年,在经过周密论证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对后沟古村进行了抢救性的整理和修复开发。同时还成立工作组,围绕村民生产生活的自然形态开展调查、挖掘、整理、引导工作,再现了古村久远的民间艺术、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地域节庆活动,并筹建了农耕民俗博物馆。

在抢救和保护古村过程中,始终贯穿“简单不简陋,民俗不粗俗”这一主线,在修复保护过程中,力求展现其简单而精巧的建筑、悠久而古朴的风俗、厚重而传统的民风,使“田园风光、淳朴民风、古村风貌”跃然而出。

越南顺化——新旧的和谐

顺化市是承天化的省会,位于越南的中部。在顺化市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遗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当时受南方考古文化的影响和北方青铜时代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古代起,这里就成为独特文化的十字路口,也奠定了多样风格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基调。

顺化的一个特点是博采众长,历史上所有的独特艺术形式都为顺化文化所吸收利用;而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宫廷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存与互融。

顺化是一个都市,但仍保存着历史中形成的诸多传统。因此,顺化不仅扮演着多样城市和历史城市的角色,其实它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里有着很多的可触与不可触的文化遗存。

周庄双桥作文四百字左右

  位于苏州市东南30多公里的古镇周庄,近年来犹如一颗拂去了尘埃的珍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成为众多中外旅客争先前往欣赏水镇秀色的旅游胜地.周庄古镇区只有0.47平方公里,去年一年的旅游收入却高达3.2亿元,周庄旅游业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古镇保护得好,没有遭受过“建设性的破坏”.这一方面得益于周庄四面环水,自古就交通不便的特殊地理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早就受到一些古城保护专家的关注,规划早,保护早.周庄既然四面环水是水的世界,自然最耐人寻味的便是横卧在水巷之上的石桥了.周庄至今仍保存着建自元明清时代的石桥14座.双桥、富安桥、贞丰桥、福洪桥和新建的急水港大桥可谓是周庄桥的代表.双桥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的双桥又名钥匙桥,是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位于周庄镇东北.由于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这里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便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因桥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双桥一名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建造,一名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建造,二桥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皆重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又由里人捐资重建.永安桥在1957年再次修缮.世德桥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永安桥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
  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游人见了,无不为之入迷.贞丰桥
  由于周庄古名贞丰里而得名的贞丰桥,位于中市河西口,连接贞丰弄和西湾街,为单孔石拱桥.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桥长12.2米,宽2.8米,跨径4.4米.该桥如今拱洞完整,磨石斑驳,一派古意.桥西侧有一小楼,曾经是南社成员柳亚子、王大觉、陈去病、费公直等人聚会的地方,人称“迷楼”.贞丰桥和迷楼现仍保存如初,一桥一楼,相得益彰.富安桥
  位于中市街东端的富安桥,原名总管桥.富安桥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里人杨钟建,初系青石面无级.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元年(1522年)再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而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富安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较长的一块在桥东作为行人坐歇的栏杆石,一块用作桥阶,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堍.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雨雪天也不打滑,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
  1988年以来,有关部门拨款修复了四个桥楼,黛瓦粉墙,飞檐朱栏,雕梁画栋,一派古色古香.桥楼内有茶楼和专售旅游用品的商店,既可供游客歇憩,又是欣赏水巷风光和摄影留念的好景点,为江南水乡仅存的桥楼合璧的立体型建筑.福洪桥

上一篇:小期刊发表论文

下一篇:我怎写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