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研究论文
课本剧研究论文
儿童 文学与小学语文 教育 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都在致力于两个学科的整合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教学浅谈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而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作为为儿童专门研究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作品。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儿童文学当作学生认识生字和词语的媒介,而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种现象,本文浅析教师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 。
一、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现阶段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学校并没有开设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课程,这就使得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儿童文学的了解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或者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这就形成了教师儿童文学阅读量较小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去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工作。
(二) 教学 方法 死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常常将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从小学语文课程的视野出发,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而是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不关注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
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对于儿童文学的学习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市场上繁多的阅读资料,教师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调研,而是一味的让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作品,学生在选书的时候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层次的不平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现在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各种补习机构,学生没有多余的实践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法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关注孩子本身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优化儿童文学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使得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师范院校设置关于儿童文学教学的课程,让师范 毕业 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时将真正的儿童文学带到课堂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来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还要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判断。如在上《乌鸦喝水》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抛出一个问题,问学生“现在有一只小乌鸦口渴了,它看到地上有一个瓶子,但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了,小乌鸦的嘴巴伸不进去,小朋友能帮小乌鸦想想办法,让它喝到水吗?”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便开始思考并回答,从而将学生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第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叙述一篇 文章 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从而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研发和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由于文章中出现了去多角色,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搞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理清文章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扩大儿童的课外阅读量
对于儿童文学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拿起一本书就开始读,而是要鼓励学生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如教师在上《花钟》这一课之前,首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花钟》这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后阅读一些介绍花草的书籍,并在阅读的时候适当的记一些笔记。这样一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知识。此外,对于家长来说,要把时间尽可能的还给孩子,让孩子把课余时间放到阅读上去,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文学教学论文
一、不断提升儿童文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 脸谱 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 传说 、人文 故事 、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 经验 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 文化 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分析
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二、 总结
总之,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适宜性非常强的语文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下,找到正确的方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资源
一、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围绕“阅读与欣赏”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是要让学生关注作者与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个性、经历、创作动机和创作风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这是常见的作品阅读导入策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占用时间不长,如何用好有限的时间拉近作家和学生的距离呢?对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做足“功课”,阅读作家的背景资料,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华,在导入环节中讲好“写作故事”,而不是四平八稳地展现“作家简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该文以不动声色的写法,把鸟儿对诺言的遵守与执着很好地表现出来,使这个悲伤的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爱的温暖。新美南吉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淡淡的叙述,悲伤的基调,美和爱的内核,这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课前,笔者阅读了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的《家乡的月夜啊,谁在吹笛?》一文。这篇文章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美南吉的一生娓娓道来,也表达了新美南吉的创作初衷与追求。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全部读给学生听,笔者设计了“作家聊天室”的形式,将文章的精华语句抽出,改写成徐鲁与新美南吉的对话,将新美南吉作为“美的寻求者、发现者和爱的颂扬者”的形象和作品中“为世界送去光明、友善、欢乐和信心”的努力,以平易近人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后,笔者还将徐鲁的这篇文章打印出来与学生分享。这些做法,为学生提供了一把走进新美南吉创作世界的钥匙。
(二)调动阅读期待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多种多样的猜想、预设和不确定性,“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经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创造欲望与创造快乐的阅读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阅读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可结合作品设计导入游戏,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有效设计悬念,引导学生对作品提问、质疑,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文本世界的碰撞、冲突与融合。课堂实录1:图画故事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克罗格特•约翰逊笔下的阿罗,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 想象力 的小孩”。《阿罗有枝彩色笔》充满了童年的游戏精神。阿罗来到月光下散步,用一支紫色蜡笔画了条小路,开启冒险之旅。故事里所有的危险都是阿罗画出来的,所有的解决办法也是阿罗画出来的。故事展现了想象所具有的力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亮点,教师一开始设计了“想象力游戏”的导入环节:首先呈现一些线条和形状的创意设计图片,打开学生的创意思路;随后呈现一组由线条和形状组成的图案(如左下图),鼓励学生对此展开充分想象。“这是一辆小汽车的底部,四个半圆是车轮。”“这是一只抱着竹子的熊猫,中间是竹子,它的四个爪子露了出来。”“这是一条马路,路的两旁是小山。”……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也颇具创意。这时,教师说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不简单,有一个叫阿罗的小男孩,据说他的‘想象力世界第一’,他拿着一支小小的紫色蜡笔,创造了自己的想象王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种导入设计紧扣图画故事书的主题。通过参与“想象力游戏”,学生切实感受到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在想象力加工下所具有的魅力,带着对想象创造的期待,很快就融入了作品的奇幻世界。“阿罗留白的地方,也有你的梦想”,这是《阿罗有枝彩色笔》封底上的一句话。故事里的多处留白和转折,一次又一次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带来了充满新奇、趣味和挑战的阅读感受。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与领悟文学阅读特别注重体验和领悟,作者的匠心和作品的亮点,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分析”,必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领神会。如,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创作了很多颇具童趣且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常常让人产生“出乎意料”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的“作家介绍”中点明这一创作特点。那么,如何将“出乎意料”的趣味性和美感放大,让学生印象深刻呢?课堂实录2:罗大里的儿童诗《需要什么》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大树从哪里来?需要种子;种子从哪里来?需要果实;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乍一看,这首诗非常简单,但认真分析,这首诗颇具童趣,最后的结论很接近儿童天马行空的思维,而且充满审美张力。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一开始就把全诗呈现出来,让学生照着文字吟诵,那么这首诗一环扣一环的问答以及最后出乎意料的结论,就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课堂呈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现“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这几句,然后,以“你(学生)问,我(教师)答”的形式,将这首诗逐渐“创作”完整,等“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继续提问,教师及时收住,以俏皮的口吻,将最后一句表现出来,这个结论“出乎意料”的趣味,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了。随后,教师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结论展开想象:“一张桌子是一朵花,这一大一小的对比充满了张力,让人过目不忘。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桌子,不就相当于我们身在鲜花丛中了吗?”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创作“现场”、填补创作“空白”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方式,罗大里儿童诗“不按常理出牌”的巨大冲击力和“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张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多部作品的关联与比较课堂上可以就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纵向分析,也可以链接多部作品,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展示同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深化对作者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的理解;展现与作品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明了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取材角度、叙述手段等。笔者曾借鉴“主题教学”的理论思路,设计了一堂以“陪伴:亲子之间”为主题的作品阅读课。“陪伴”是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笔者将反映这一主题的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串联起来,如儿童诗《流萤》、图画故事书《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和长篇童话《火鞋与风鞋》选段。《流萤》起了导入的作用,这首诗非常细腻地将亲子之间置身大自然、共同发现、共同游戏的欢乐和温暖表现出来,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氛围;《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讲述爸爸为了帮助孩子解决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一次次“变身”成鸟的故事;《火鞋与风鞋》选段叙述的是爸爸妈妈倾听孩子心声,和孩子一同解决心理烦恼的故事。这三部作品层层递进,展现了“陪伴”的不同层次,使学生对“陪伴”形成立体化的感悟与理解,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动。
(五)用其他艺术手段深化作品阅读分角色朗读,将作品改编成课本剧,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画出作品中的想象世界、选择适当的音乐来传达作品中的情绪,让学生观看由作品改编的电影片段等,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情节冲突明显、角色个性鲜明的故事类作品,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和微型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揣摩和理解角色的个性、情绪和思想,这有助于他们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二、运用儿童文学资源实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有机整合
教师应注重儿童文学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实现三者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在写作教育实践中,教师通常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学生不愿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对此,钱理群指出,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儿童文学充沛的趣味、丰富的幻想、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故事情节的预测、修改和再创造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欲和创作欲。如,图画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很适合与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写话”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这个故事中无法预知的场景转换让学生一直处在惊喜、期待和愉悦之中,学生纷纷自发地表达“如果我是阿罗,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教师鼓励大家把各自的创意整理起来,就有了一个个全新版本的《阿罗历险记》。“初小阶段(第一学段)的写作教育,要注重三个原则:一是口头写作先于书面写作,要尽量保留儿童口语中‘小儿的语言’;二是群体性,要让写作教育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进行,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三是将写作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边唱、边画、边跳、边说、边写,在游戏中学习写作。”前述的儿童诗赏析课,也在这种游戏式的集体创造中结出了令人欣喜的果实,学生即兴仿写、接龙创作的作品层出不穷。如,做一个包子,需要面粉/面粉从哪里来?需要小麦/小麦从哪里来?需要麦田/麦田从哪里来?需要土地/土地从哪里来?需要地球/地球从哪里来?需要宇宙大爆炸/做一个包子,需要一个爆炸的宇宙。也许这首诗在美感上还有所欠缺,但结论的张力颇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的集体创造热情,创意的火花点燃了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写作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爱表达、不愿意表达呢?
三、结语
早在民国时期,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国文教材普遍的标准,当为儿童所曾接触的事物,而表达的方法,又能引起儿童的感情的……文学趣味本是儿童的夙好呢,教师当然要教他们以富有文学趣味的教材了。”教师要注重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儿童文学教学理念,设计灵活多变的儿童文学教学活动,让充满童真童趣、以善为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切实地点亮语文课堂。
有关关于儿童文学论文推荐:
1.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4. 幼师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5. 学科教育论文
6. 大专幼师论文范文
7. 浅析少儿图书的市场营销论文
微电影与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微电影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
小学生在感知、思维、性格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于中学生和成年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的教材、教学方法等也有其特色。微电影的“微”特征和互动特性使其更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微电影直观的影视镜头、视听综合更符合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更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不稳定、不持久,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明显,因此,微电影短小精简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内就完成视频的整体“阅读”,从而得到初步的理解。现代社会信息量较大,信息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种类,而且有效信息的占比很小,影视信息同样如此。微电影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取有效内容,才能让小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知识。
二、微电影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微电影除了观看欣赏,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微电影在小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形成,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但是利用微电影资源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微电影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能力。首先,观看微电影作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看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质量。
2.发挥校园微电影德育功能
校园微电影是“学生化”的影视,内容思想接近学生口味,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校园微电影节目中,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关心身边同学以及学校一个阶段热点问题,适时开办专题节目,访谈节目,让学生借助微电影平台,开展讨论、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如,针对就餐浪费的现象,制作“食堂里的浪费”,节目播出后,学生容易被触目惊心的浪费画面所震动,为自己习以为常的浪费感到羞愧,又如,针对春节以后,部分学生收到的“压岁钱”比较多,个别学生大手大脚乱花“压岁钱”现象,制作“压岁钱大家谈”,通过家长、老师、同学的访谈了解对压岁钱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学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问题,借校园微电影平台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3.优化学科教学
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件道具、一句台词、一段音乐,有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微电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本创作背景;在品德课上,蕴含着正确浅近哲理的微电影故事,常常能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在数学课中,直观、形象的微电影素材则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音乐课中,微电影则可活化音乐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情感主线,使微电影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电影与各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策划、制作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也需要经过许多工序,经由许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初级阶段,通常需要集体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制作节目的主题,在讨论中,参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点、看法、特长、爱好等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学生想拍课本剧,有的想拍英语短剧,有的想拍MTV,还有的想拍一部讲述小学生自己故事的纪录片等等。当要做的节目主题已经确定下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进行自由选择,建立各制作小组,根据不同的制作内容会有导演、制片、编剧、剧务、策划、记者、主持人、播音员、配乐等不同的分工。
在这里,无论参与的学生擅长什么,或是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大家合作收集素材,一起对资料进行推敲,确定节目形式与风格,在拍摄现场,边拍摄边沟通,在后期,一起探讨片头、特技、配音、字幕等内容,协同工作。因此,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完成一部微电影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成果。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节目的制作、各项栏目的开播,使学生主动交往意识、交往能力、表演能力不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随机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不断发展。而更多的是使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发展,既磨炼了学生意志,又增长了学生才干。
5.创办微电影主题活动,使校园学习生活充满生机活力
由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影视活动节,并发动学生、老师、家长参与校园微电影、微视频创作。校园影视活动节活动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1)开展微电影知识宣传、微电影知识讲座。
(2)每人观看一部优秀微电影,学生可以自己观看,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观看。
(3)征集微电影小故事、小剧本,鼓励学生个人完成创作,也允许学生和家人一起创作一个有趣的体现正能量影响力的小故事或小剧本。
(4)开展优秀微视频展播,将优秀作品按主题统一编辑,加上片头、字幕后在校园展播。
(5)从收集的小故事和小剧本中选择合适内容进加工改编,由学生、家长、老师出演筹划拍摄校园微电影。
6.开办校园微电影沙龙,做正能量的向导
由于知识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局限,学校适当开展沙龙交流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引导,纠正一些不当的方法和观点。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微电影知识,交流自己体验微电影魅力的心得,交流运用微电影手法创造文明美好童年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正能量。
三、结语
当我们把微电影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去时,校园里将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课间你会看到一个个小学生手拿相机、手机、DV在校园里寻找着拍摄的目标;三五成群的学生聚在一起谈论着某部校园微电影的某一场景;作文课上教师定格在某一视频画面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延伸着银幕上的电影故事;电影社团队员们正在讨论筹拍一部新的校园微电影;班会课上学生对着银幕上出现的生活中不良现象的画面进行激烈的讨论;英语课上,学生正为一部模拟的英语短剧剧情进行英语配音。
求各位救救小弟!!高分!!求论文2篇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高中语文课程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口语交际”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但在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却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口语,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原因
(1)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左右,历届中考、高考,只考书面语言,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忽略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不少教师仍没有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仍陷在繁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的泥潭中,教学内容单一、气氛沉闷。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常常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肯定,甚至扼制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厌说”的心理。
(3)没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交际氛围。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考试的压力,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几乎被取消,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班会、团队活动等几乎被挤出校门,“口语交际”的权利大部分被剥夺,学生缺乏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缺乏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环境。
(4)学生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进入中学,生理、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害羞之心随之产生,不愿当众发言,“怕说”成为普遍现象,无形中失去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上述四个方面,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的冷点、盲点。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增强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并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带动语文素质、思想素质的提高,特提出本课题,促进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随意性向计划性、盲目性向科学性、零散性向系统性的转变。
3、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训练“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具体涉及口语交际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语音表达、内容的呈现、倾听与交流、体态表情和语言修养等六个方面。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说话,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加强基础训练,注重积累,逐步做到读得准确,讲得响亮,说得有内容、有条理;复述、转述准确;造句训练要达标;做好围绕中心句展开成段的训练;口头小作文训练;求异思维的训练;快速作文的训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有说的空间和时间。
4、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口语交际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中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分析;
(4)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5)口语交际训练的阶段性、序列性;
(6)口语交际的艺术技巧;
(7)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听”“说”训练;
(8)口语交际活动课的研究与设计;
(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可操作性评价方式。
三、理论依据及培养原则
(一)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依据是:
1、大教育观的理论。大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有时间长、空间广、效率高、质量好、内容多的特点,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这个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
2、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认知心理学认为:信息可以使人形成知觉学习。知觉是积极主动的、适应性的建构过程。在知觉学习过程中,用言语标志区别性特征,可以促进知觉学习。
3、现代语言学理论。说是言语的运动和表达过程,主要通过言语运动分析器活动实现;听是言语感受过程,主要通过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分析器活动实现。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交际双方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
4、学生语言获得和发展的规律。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交际智能是人的一种重要智能,而口语交际能力又是交际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5、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新语文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新语文教学大纲都将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旗帜鲜明地提了出来,这就为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指出了明确的目标。新教材将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分设开来,每册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口语培养的样式以及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增强了可操作性。
6、、“吉林演讲交际培训学院”出版的有关口语交际方面的论述。如《演讲学基础》、《礼仪演讲艺术》、《即兴演讲艺术》、《交谈艺术》、《交际口才艺术》、《论辩艺术》等,这些书籍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日常交谈、与人交往和辩论比赛提供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知识,指出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是: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又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对说话训练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说话机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把抢答赛、辩论赛引进课堂,也可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组织学生观看大学生辩论赛的录像,学习名家的演讲辞,体会演讲家的思想美、语言美和风格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介绍一些因为口才杰出而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学生。
2、激励性原则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须遵循激励性原则。在每次训练中,教师都要设法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成绩,并适当加以引导和纠正,让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享受尊重,以此来激励学生。
贯彻激励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爱心,要热爱事业,热爱学生,全身心投入;其次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并尊重他们;三要不断学习名家名师的成功范例。
3、思维性原则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一种思维训练,人们在说的时候,思维的高低决定了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口语交际的速度反映了思维的速度。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在学生的口语表达中,经常会出现表达与思维的脱节,影响了表达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诱发他们的想像、联想,理清表达事物的顺序。要有针对性地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加强训练,以扩大视野和增加思维的敏捷度。
4、示范性原则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教师教学语言的高低直接制约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字正腔圆、口若悬河、抑扬顿挫或口齿不清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示范中指导,在指导中示范,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仿,兴趣浓厚,效果更佳。
5、主体性原则
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综合活动,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口语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方法及教师的作用
(一)课题研究方法有:
1、资料积累法。用文献法进行理论的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全面掌握国内有关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等相关信息资料,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和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起来,作为研究的重要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观察法。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社会对人才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以及中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学生的心理障碍,确定阶段实验重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的训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评价实验,观察学生的反应,分析学生心理,及时调整活动设计。
3、实验法、活动法。设置口语交际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在班级内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并在活动中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从初一到初三、高一到高三教学循环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建立档案,分析学生发展和提高情况。及时挖掘日常教学与学生生活中口语交际的有关素材,设计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专题训练课、渗透型训练课、语言积累运用课、语言实践课、口头作文课等。
4、经验总结法。及时收集各种材料、课例,进行深入研究,对各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写出各阶段的论文,最后形成有新意、效果好的实验报告,上汇报课,展示教学成果。
5、行动研究法。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行动,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动。
(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教师作用
1、教师是激励者。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的是一种气质,可以通过主动锻炼加以培养。如说话课,要求学生准备好说话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上台与否,教师要善于激励,对主动上台的学生给予高度肯定和合理评价。
2、教师是辅导者。例如,在演讲开始之前,教师要给学生作演讲辅导,提出比说话更高的要求。首先结构是怎样的,有几部分组成,然后材料要形象生动。学生形成了大致的模式的概念,就会努力完成自己的演讲内容,使演讲言之有物。演讲题目自选,扩大学生自主的空间。到即兴演讲时,学生的水平虽然有高低之分,但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辅导下,学生演讲的信心和水平不断提高。
3、教师是示范者。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一开始学生还没有完全把握要领之前,教师要做示范演讲。比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论题“要有一手好字”、“要有公德”等等,精心组织演讲的内容和语言,注意演讲的语速、语态,力争有感染力。教师的示范既能给学生以引导,又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4、教师是协助者。在辩论辅导之前,要求学生自己寻找辩论模式。在学生查资料的基础上,概要辅导,如辩论有关知识,如何选题,确定辩论会成员,作好辩论准备,安排辩论会程序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是从旁协助。学生一旦发挥了积极主动性,结果是很可喜的。
5、教师是平等参与者。在口语交际的交流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平等的参与者,应当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言,然后教师再用很少的时间,提出自己的看法,把反思留给学生自己。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而作为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我们的责任,所以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进一步完善“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的调整适应阶段(2003.9—2004.8)
2003年5月,根据社会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初步确定把“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在安庆市教科所和市教研室考中语组的精心指导下,课题申报很快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厅的批复,同意立项。2003年9月,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文献理论、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分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讨论并确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及具体分工。本阶段主要在初一、高一年级开展课题实验。
2、课题研究的重点实施阶段(2004.9—2005.8)
本阶段重点在初二、高二年级进行实验。研究内容分听说训练和说话训练两个部分。听话训练目标包括辨析与调整,归纳与判断,扩展语意、丰富情节三项;说话训练目标包括讲述见闻、说明事物,说话要有合理的顺序,要看对象、语言得体。教师应当根据实验目标和学生实际,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如新闻发布会、口头作文、课本剧表演等。课题组应加强教师课件、论文、学生成绩测试等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进行阶段性实验成果的分析和总结。
3、课题研究的巩固提高阶段(2005.9—2006.8)
本阶段重点在初三、高三年级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内容分听话训练和说话训练两大部分。听话训练目标是:排除听话障碍;一词多说,注意语言美;听不同意见的分歧。说话训练目标是:朗读与复述语言流畅;演讲中心突出、说服力强;辩论观点正确,说服力强;体态和情感训练。训练的方式主要有观后感、词句意义辨析、朗读、复述、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课题组应加强对口语交际活动的指导,注意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及时加以分析和总结。
4、课题研究的宣传推广阶段(2006.9—2006.12)
在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实验研究之后,课题组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结题各项准备工作,以迎接省教科研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验收。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推广工作。
(1)课题组对实验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总结。
(2)课题组成员写出个人实验报告和论文。
(3)汇报展示课。
(4)课题负责人写出课题实验结题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锦》,举行结题鉴定评审会。
六、课题研究的探索实践
1、兴趣——成功的起点
通过实践和研究,再一次验证,只有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因此,我们始终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
兴趣需要教师的唤醒和激发。特别是在当今这种各门功课学习压力过大的学习现状之下,教师的唤醒和激发显得尤为珍贵。我们采取如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重要意义。(2)列举口语交际能力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事例。(3)教师介绍自己和周围的人在交际方面的体会。(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描述口才的词语和名言警句,并加以分类。
2、知识——成功的基础
口语交际是一种即时性较强的活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启迪心智,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巧妙回答,应对自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总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1)增加阅读量:①阅读名著,做好读书笔记;②推荐中学生报刊,如《演讲与口才》、《交际与口才》、《中学生阅读》、《中华活页文选》、《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语文周报》等;③阅读并背诵古典诗词,掌握名句名篇;④学习名人演讲稿,组织观看辩论赛及演讲光盘。(2)听相声小品,搜集小幽默、漫画等。(3)开展“词语接龙”活动。
3、技巧——成功的保证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听明白;有话说、会说话。
(1)听的练习。①听读(人或录音机);②对听到的内容加以分析和筛选,弄清意思、主题、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然后加以转述;③听出错误,加以纠正;④将听到的一段话按一个中心重新排序;⑤听讨论会;⑥复述故事;⑦听出言外之意。口语交际中听别人说话,要注意力集中,态度谦虚诚恳,双目正视对方,不随意打岔,体态自然大方,无下意识的小动作。
(2)说的练习。主要是以多种方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之养成敢说和会说的习惯。①指物说“文”;②给材料说“文”;③短文读评;④同学讲故事;⑤开设聊天课;⑥拓展教材,如课本剧表演、课文续写(或改写、扩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⑦障碍练习,训练应变能力;⑧绕口令。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说,要求语言连贯、准确,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语速适中,能根据对方身份、交际目的和环境气氛等确定表述语气和态度。
(3)体语练习
面部表情、体态姿势不仅能对交际起辅助作用,而且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不要忽视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如,让学生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注意那些“会见”的场面;组织观看综艺大观、新闻采访、实话实说等电视栏目,让学生反复观摩、体会,反复练习体态语。
4、实践——成功的关键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重参与,重实践,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如,开展口语交际问卷调查活动,走出校园,实地采访,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课堂三分钟演讲,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等,教师甚至还可以把班级的一些具体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5、评价——成功的阶梯
培养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是重点。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将建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能。评价方法是:教师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活动表现划出等级;学生自评,即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填入表格;同学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查看小组活动记录。具体的操作方式包括行为观察和问卷法、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达标卡和评价报告单、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等。目前,正在尝试将听说能力的考查纳入到学生语文总成绩之中,以更加全面地作出评价。
七、课题研究的收获
1、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温馨的口语交际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变得愿意说,乐意说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而课堂教学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教师应当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传达给每个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让学生想说;采用多种训练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指导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抓词抓句,抓段抓篇,并充分利用课文空白、课文特点等内容,创造性地练说,让学生乐说。
2、有助于语文其他知识的学习。
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为使自己的语言内容充实、引例典型、言之有物,阅读和收集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书面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又常以各种口语交际活动为内容,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摆脱说假话、套话、空话的恶劣风气,养成写真事、抒真情的良好习惯。
3、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一部分原本内向型的学生转变为外向型,原来有一些心理障碍的自我封闭型的学生现在愿意向同学、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个性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口语交际是将表达者的思想感情知识转化为外部语言形式的能力,它是学生知识、素养、能力、胆量、个性的综合展示,是情商和智商的有机结合。
口语交际课题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近几年联考中,我校学生的语文成绩明显优于同类学校。2005年我校高中语文会考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60%,居于全市前列。写作尖子、辩论演讲征文比赛以及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比同类学校多出二至三倍。如,2003年3月在“走向世界的中国”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中,邓沈生老师辅导的胡毅和徐靓同学分别获得市一等奖和市三等奖,殷集体老师辅导的林旋同学获市三等奖。2003年9月,语文课题组组建了参加省首届“新华教育杯”中学生散文·诗歌朗诵大赛初中和高中两支代表队,其中张启祥老师指导的初中代表队获市区第二名,金仁竹、仇爱、朱学明、邓沈生四位老师指导的高中代表队代表安庆市参加省赛,获省优胜奖。2004年6月,在安庆市“奋发有为建小康”读书征文活动中,詹石音同学(辅导教师:陈龙月)和胡毅同学(辅导教师:邓沈生)分别荣获市一等奖和全国一等奖。2004年6月,王旻同学(辅导教师:邓沈生)和濮丹丹同学(辅导教师:殷集体)在2003年安徽省高中作文竞赛中均获省三等奖。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05年我校学生参加安徽省初、高中作文竞赛,共有88人次获市以上等级奖,其中省三等奖共9人,市一等奖15人,市二等奖26人,市三等奖38人。2004年6月,邓沈生老师辅导的江伟和胡毅同学在安庆市“奋发有为建小康”演讲比赛中均获市直一等奖,胡毅同学又在市赛、省赛中分别获得市一等奖和省三等奖。2004年8月,在“全国青少年文化活动周”征文评选中,韦笑同学(辅导教师:陈龙月)和张王昕同学(辅导教师:邓沈生)的征文均获全国三等奖。2005年3月,朱旭同学的小论文《润物细无声》(辅导教师:邓沈生)入选安庆市教育局编辑的“走进心灵”《家访札记》。2005年5月,在安庆市青少年“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杨旭东和邓沈生老师辅导的周晟波、丁童两位同学,分别荣获市二等奖和市直三等奖。2005年高考,邓沈生老师班的方怡萱和王旻同学分别被中国传媒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表演专业(本科)录取。2006年3月,在安庆市2006年中学生“红色之旅”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演讲比赛中,邓沈生老师指导的高一(2)班李娜同学获市征文二等奖,李驾林、张瑶瑶获市征文三等奖,韩颖和李驾林两位同学均获市演讲三等奖。2006年8月,语文课题组和校团委联合举行“文学采风活动”,组织高一年级近三十名学生赴桐城文庙、桐城中学、六尺巷、文和园等景点搜集楹联。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向市级以上报刊投稿,先后有30多篇学生习作公开发表。
4、通过实验与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
课题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水平。
上一篇:蔬菜农残检测论文
下一篇:秘书劝谏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