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方言学
毕业论文方言学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2/9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
毕业论文论常德方言
毕业论文论常德方言
摘 要:常德方言归属北方方言分支的西南官话,是湖南地区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俗有“小北京话”之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留有不少北方话的`特征;同时由于处于湖南境内,受周边地区湘方言的影响,又往往体现出1些湘语的特点,毕业论文:论常德方言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本论文从语音、词汇、语法3方面对常德方言进行了描述,重在探究常德方言相对普通话以及临近方言的特殊之处,还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常德方言的形成以及某些方言词汇的构词理据作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轻声 儿化 变调 构词理据 文化理据
修辞理据 风俗词语
Abstract: Changde dialect which ownerships the branch of north dialect--- the southwest official words, is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southwest official words in Hunan region. It has " little Beijing words " fit customly, and it has the feature of a lot of north words in speech sound, vocabulary, grammar and such aspect remain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it’s in Hunan boundary , receive the influence of Xiang dialect priphery region,again often embody some the characteristic of Xiang language. this paper describe for Changde dialect from speech sound, vocabulary and grammar aspectsvalue in probe Changde dialect relative to Putonghua as well as the special place of close to dialect, return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culture for Changde dialect form as well as some dialect vocabularies Gou word reason according to have mad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light tone the retrofles ending modified tone
The reason of word formation the culture reason the rhetoric reason custom words
《旧日的静定》:因为爱过是很复杂的一片海洋
“前两天整理旧物的时候,理出了两大箱明信片。它们原来都躺在我书桌下的抽屉里。因为抽屉不够用了,确切说,抽屉早就不够用了,而我直到如今才下定决心,将这些心意腾挪出来,将工作环境调整至——中年。”张怡微在散文《希望你有机会来》里写的这段话,除了最后的“中年”不一样(我自认还是少年,至少是青年),其他就像另世我。
作为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相比于手机,有些更实在的物品保留了很多回忆。有一些情书,或者不是情书的小纸片,混在明信片中,若无其事地沉睡。心碎的话不会出现在邮差可以看见的明信片上,不写出来的“想念”也才最沉重。“希望你有机会来”是写明信片的标准收尾,但后来发现,面对这样的话,我们能说的不再是“好的啊”,而是“我应该不再有机会”。就像我们笑着不停说“回头见”,但心里知道,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了。
最早知道张怡微这个名字,是在读《细民盛宴》的时候,后来也读了她的其他书,比如散文集《新腔》《我自己的陌生人》,这篇《希望你有机会来》收在她的新书《旧日的静定》里。她在复旦念的书,本科哲学,硕士文学系,拿到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之后,又回复旦做了老师,教创意写作。我让在复旦的师妹拍过她上课的照片。在另一篇《写给新概念作文二十周年》(她得过一等奖)里,她讲自己本科毕业前出了四本书,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出了十几本书,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二十几。她的作品题材主要是校园故事和家庭故事,切入的人物以城市女性为主,也有品读文学经典的,比如《情关西游》。
《旧日的静定》一共有47篇散文,分在《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探路》、《追光》三个标题下面。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几个方向,包括追忆往事、回忆老城、艺术欣赏、写作教学、生活感悟、重要之人和在重要节点的创作,比如新年之际、第一次当老师。可以说,这本书写的是“冷热、亲疏、爱与忧愁”,其中很多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我都有会意。
春卷
这是一篇关于食物和亲情的短文。
作者到台湾念书多年,为了让她回家过年,母亲允许她随便开条件,她说就是想吃春卷。
“我母亲的春卷,饱满、丰盈,每只都塞得差一点就要破皮,又控制得刚刚好。内馅是娃娃菜、肉丝、香菇、冬笋与荸荠……我觉得春卷是母亲的专利。”
拥有专利的母亲,一直到她动身返台的前一晚才为她炸春卷,理由是起油锅要擦很久,炸东西不方便,吐槽完了不忘自夸“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其实舍不得女儿走。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短文,因为它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每次回家的第二天,或者离家前一天,迎送我的除了家人之外,还有母亲包的芋头饺。
和常见的饺子相比,家乡芋头饺最大的区别在饺子皮。不用面粉不用水,只用芋头仔和番薯粉。将煮好的芋头仔剥去外衣之后,和番薯粉混合到一起,揉捏之后有了粘性,就可以拧出一个个圆团。圆团放在手心上,拍一下,指尖一点点抿开,饺子皮就做好了。内馅是肉丁、红青尖椒、荸荠、葱末、蛋清。更重要的是包的手法。沿着两边往中间捏合,边上留一个小孔好入味,最后包好的饺子一个个都是半月形的。我觉得芋头饺是我母亲的专利。
作者在最后说,“即使我从不觉得在于不在会有多重要,但到底过年,还是会感到心酸。”食物背后,万千故乡,真诚的食物可以抵御虚无。
微光与低语的城市
这是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
作者的故乡在上海,年纪渐长之后,她开始找寻故乡赋予她的文学生命以外日常生活的重大意义,比如上海菜。全凭记忆里外婆的手势、妈妈的偏好来做上海菜,即使做得并不好,她也要告诉外地同学:“这才是上海菜。”
这次国庆回家,我从家里带了一包“金椒末(辣椒粉)”来,平时做菜调味用它就够了。老家的菜最大的特点是辣,配料里可以没有青椒红椒,但是一定要有这种辣椒粉。有的人会自己做,任何一个菜市场临街的铺子里也都能买到,但是在这里我还没有见过。
再比如乡音,被作者视作唯一能够随身携带的行李。“我稍微想了一想,‘夹钗’两个字怎么写呢?也会莞尔。这或许就是语言的力量,关于家,关于童年。”
我的家乡是赣东北的一个小县城,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方言也比较特别。像“XX两个字怎么写呢?”这样的问题,其实伴随着我从小到大,但是问来问去没有人能告诉我答案,于是我选择自己去找答案。本科读了语言学专业之后,研究生又选了方言学方向,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家乡方言的构词法。觉得家乡话好玩这是初心,解开方言词汇的疑惑,就成了使命。
虔敬趱程
这篇短文讲述了一位老师。
作者在其他作品里也提到过这位对她生命比较重要的老师:本科论文指导老师汪教授。
本科毕业后她考了研,但是并没有把握考得上,也没有想过没上岸要来年再战。在交毕业论文的时候,被问到四年都做了什么,她有点心虚地说“我在写小说”。下次再见面时,汪教授对她说:“如果你考研究生需要什么帮助的话,我可以帮你去中文系说。我可以帮你找某某、某某”,因为他查过了,发现她真的写了挺多不错的小说,“我希望你只要有机会,一定要继续读点书。工作有的是。”那一刻,作者感觉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希望小学的学生,因为在一片苍茫之中,有个人对自己有要求、有期望。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觉得有点泪目,因为我的本科学年论文指导老师孙教授,对我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学年论文是大三的安排,我的选题是家乡方言的一个方言词研究。因为读书比别人稍晚,加之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大三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找工作实习了,准备毕业就工作。后来有一次,在导师的办公室里,她对我说,“你的研究对象很明确,也有意义,希望你能继续读书,有需要的地方我可以帮你。”其实我也想读研,但是我不敢承担考研失败的结果。
书里作者最后的结果是有惊无险地考上了,而现实中我最后的结果是因缘巧合地保研了。
硕士毕业的时候作者又见到了汪教授,她还是担心写不出论文,汪教授鼓励她,“好好写作,论文那么多,不差你那一篇。”这样的话让作者觉得很感动,巧的是,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是在作者《情关西游》的序言里,而当时我正在写硕士毕业论文,最后我把这句话化用在了论文致谢的开头,“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不缺我的一篇论文,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想把本科就感兴趣的问题接着做下去,所以写了这篇和家乡方言有关的论文。”对了,孙教授后来又因缘巧合成了我的研究生导师。
短文最后,作者说毕业后朋友们会问她“你还在写小说啊?”令她哭笑不得。而我呢,毕业之后因为工作地点离学校近(马路对面),可以回学校图书馆,碰到以前的老师时他们都会问:“你还没毕业啊?”
照相馆往事
这篇短文追忆了一个时代。
作者家里曾经开过一家照相馆,只营业了五年时间。在这不长不短的五年里,无所事事去店里串门的人很多,但并不都是去光顾生意的,而是为了蹭暖气或者冷气。文章讲了几个去照相的人的故事,有要以奇低的价格做遗照的老太太,有眉清目秀但因为出过车祸鼻子有点歪的男孩,有坚称自己是地下党不拍照只复印的男人,有热爱旧照翻新还有一些秘密的老先生,形形色色人物的故事,围绕着照相馆这一小小的社交空间栩栩如生地展开。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家镇上的“老四照相馆”,我们一家四口人在那里拍过一张家庭合照,十二年之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去照相馆照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隆重的事。要穿新衣服,手里拿着道具,身后落下一块幕布,明知是假的,但是很好看。胶卷拍摄,暗房冲洗,约定日期,没有“立等可取”,但是是“永远的纪念”。最近一次拍家庭合照是在去年的正月,用自己的单反相机搭配着三脚架拍的。
虽然现在照相馆仍然随处可见,但主要是拍证件照,也有像“海马体”“天真蓝”这样可以精修的地方,但也早已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因为靠的不是摄影师捕捉和运用光线的技术,而是后期的电脑技术。现在的照片,就像当初照相馆的幕布,好看但是假。广州倒是还有一家比较传统的照相馆,叫“艳芳照相馆”。前两个月因为要更换身份证,加之想拍一张复古的照片,坐两个小时的车前往。过了几天之后拿到成品一看,“也太丑了吧!”但这能怪谁呢?
作者在文章里还提到了《长恨歌》里的程先生,因为他是通过拍照爱上别人的。而我呢,曾经因为爱上别人而拍了好多照。
海马洗头店
这篇短文讲了一个职业。
和作者一样,上大学之前,我一直是用鞠躬的姿势洗头的。先烧一壶水,倒入洗脸盆之后,再烧一壶水,两壶热水才够洗头,洗头的过程很像催眠。现在浴室洗头太容易了,反而少了很多想心事的时间。就像刷牙一样,每天最安适的时间就是靠着门刷牙,在放大的沉默里什么事也不想,电动牙刷的声音轻易就能打破这种沉默。
从家门口美发店里玩手机的女店员,到吹头发时偷看顾客手机的男店员,店员总喜欢问她:“你是第一次来吗?”作者感叹,人生若只如出现,大概就是说理发店。
说起理发,在广州的这些年,我只去过一家理发店,没有招牌,店里装饰也很简单,由夫妻两个人打理。整个理发的过程一般只要十分钟,在这期间我几乎不用说话,只要在一开始告诉他们“打短一点”就够了。偶尔我也会思考一下人生,摘下眼镜后尽管很努力,但依然看不清镜子里的自己,想要认清自己有多难。
这家夫妻店常让我想起老家镇上的“剃头店”,也是在门口墙上贴一张纸或挂一块板,上面写着“剃头”两个字。其实我倒觉得“理发”的叫法更有趣。理,修理、打理,我们只是简单地打理头发吗?其实也是在打理身心,还有生活。
书里还写了其他几种职业,比如旅行团的小巴司机、明明绕了路却还要求给好评的的士司机、小区里的外卖骑手、护理机构的护理师,还有戏剧演员。
书名《旧日的静定》的灵感来自林徽因。作者造访了一个叫“李庄”的地方,那里曾是林徽因和梁思成进行学术研究的地方。在生活和身体的双重困境下,梁和林在李庄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写作。而作为在和风细雨里眺望的我们,唯有尊敬可以献出。
书里也不乏作者对青年成长的思索。在《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里,面对学生倾述的“老师,我觉得自己没有爱过”的苦恼,开始她只是回应“我也没有”,因为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真的会成为一名老师,不只该如何帮学生解惑。在经历过外婆的癌症、看见病房和家庭里的一些事之后,她想遥远地补充回答那个学生的那个问题:爱过是很复杂的一片海洋。
我想写一份关于莆田方言的毕业论文,求意见。
湄洲方言是莆田话不是闽南话
从湄洲方言不是闽南话说起
电视连续剧《戏说乾隆》的有关故事发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可是在戏中却不时出现用闽南话的对白,使观众看了听了莫名其妙,同时也使不明真相的观众产生错觉,以为莆田湄洲也是讲闽南话。
莆田湄洲位于福建中部,离台湾最近。湄洲是莆田的一部分,包括湄洲岛和湄洲湾。[湄洲祖庙在湄洲岛上,是世界妈祖信仰的信众的朝圣的圣地,湄洲因此名闻天下。]莆田的方言古称兴化话,现在叫莆仙话,[意即莆田和仙游的方言。]含有吴越语和日语的词汇。莆仙话既不是福州话,也不是闽南话,是独树一格的方言,使用人众包括海内外的莆仙老乡有三百万人,使用区域在莆田市全境,惠安县的南埔乡,福清县的江兜镇,以及周边邻近县的部分村落。
莆仙话与闽南话[台湾大部分人说的方言就是闽南话]不能交流。可《戏说乾隆》却把闽南话配音到莆田湄洲来了,好像闽南话在莆田湄洲也可以通用,真有点不伦不类。我觉得现在有些人在影视里以艺术为幌子故弄玄虚,让人不懂或难懂,有些古代玄学的味道。这样的人的心里总是以别人不知所云来显示他的高深的。
普通话是汉语[华语]的最高标准,任何地方的方言都有它的局限性。解放后,随着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以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为荣,常常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的语音为榜样来学习,而为自己带地方口音使人听不懂或个别听不懂感到苦恼。
闽南话和客家话在港台地区可以行得通,他们在影视或歌曲里用方言是为了让在那里的最广大的民众听得明白,目的是深入观众或听众,达到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并不是艺术需要方言,而是观众或听众需要方言。这就和大陆各地的戏曲都用各地的方言一样,语言相通才能产生艺术效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影视创作中大量地使用方言,好像真的很时髦。可能创作先生们只考虑“艺术”,如何开创自己的“风格”,而最重要的观众们却没有去考虑,请问,有人讲话你听不懂,你会怎么样?这是一个直接关系收视率或票房收入的问题。
普通话是任何方言都无法假冒的,就是北京话也不能冒充普通话。北京话就是北京话。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有个别节目主持人满口北京腔,使外地观众听得很累。其特点 是舌尖和牙齿离不开,使观众觉得他[她]把口水吐掉了再说有多好呀!
现代技术的字幕显示,是一种辅助手段,也是无法替代普通话的。我们从影视中看到的那么多译制片,普通话配音多好啊!假如字幕显示就能达到效果,那译制片的配音演员就要改行,去学电脑字幕显示技术。观众能看懂听懂才是好。
退回来说,《戏说乾隆》里的方言如果[在湄洲]使用莆仙话对白,还说得过去,反正七呀不笑八,大家都在用方言。可是,莆田湄洲人讲闽南话不讲莆仙话,牛头不对马嘴,弄得太玄了,以致莆田人都不知所云。我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是创作人员闭门造车想当然,连外景地不在莆田拍摄。南少林的武功片都在莆田南山广化寺实地拍摄,可是发生在莆田的故事不在莆田拍外景。因为莆田的房屋结构和别的地方的房屋比起来都不同,它的屋顶结构很特别……
谈到此,使我想起鲁迅先生不能用“广州的雪花大如席”来夸张的话,任何艺术都离不开产生它的土地。我们的影视艺术应面对世界五分之一的人们,用普通话配音。不然的话,我们国家教育事业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孩子学汉语拼音,将造成很大浪费,因为还要去学习东西南北中的各种方言,才能看懂听懂影视里的语言[对白]。
【注:本文于1994年11月4日草成】
上一篇:中特研究生论文
下一篇:论文格式及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