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论文开题报告
海顿论文开题报告
在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①我们在谈论音乐文化的时候必然要谈及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以便从根本上认识音乐文化到底何谓多元以及怎样实现多元。
一、认识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把握音乐多元文化的关键
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一提外国音乐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欧洲音乐,包括很多学生也认为欧洲音乐就是比较发达一些、时髦一些,或者通俗音乐比较现代一些。但是一说到亚非拉音乐学生们就会认为它很“土”,不能把其放在等同的位置上,不能平等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对亚非拉音乐文化的偏见。艺术不像科学那样新旧更替迅速。有些艺术品个性极强,不可代替,不同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的群众基础或者文化圈而存在,总是倾向于多元化的发展。音乐艺术价值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民族性或国际性的强弱,而是取决于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成就的高低。那种认为只有世界性好或只有民族性好的观点,都否定了多元化所取得的成就,硬把自己的爱好说成是真理,而把别人的爱好说成是错误。著名的音乐学理论家洛秦在《音乐与文化》一书中,强调指出的:“抽象、普遍、理性的启蒙人并不存在于所有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认识文化的人、社会的人、民族的人、观念的人、意识的人,而且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具体的、不能复制的。人类的各种文化,社会和民族没有价值上的差别,只是观念、行为和由之产生的具体物品不同: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② 音乐文化包含了一种其他文化与艺术不可替代的形式,包含其他物质不可构建的思维基础。它一方面具有可操作性,有实实在在的音乐基本要素,具有形象的表现内容和理智的控制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超越时空与语言界限,让人轻易接受,而不像文字、语言那么复杂,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得以接受。所以它是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各团体组织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交流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工具。
二、如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进行多元文化渗透
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在《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八个论点》一文中指出“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是人类音乐和世界音乐的一部分,它正是以它独特的民族特点是否浓烈,以及是否具有高度的艺术造诣,而在人类音乐和世界音乐中占有一个独特的、突出的、抑或一般的位置。现代科技、传媒以及国际交往已得到空前发展的今天,正如柯达伊早在半个世纪前已经指出过‘世界正日益开放,只与单一一个民族有关的艺术,已变得没有意义。’”③因此,在音乐的民族性始终不渝地永葆青春的同时,音乐也正日益国际化、洲际化、文化际化及世界化。任何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教育,无不建筑在它自己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而在这同时,任何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教育,也日益把其他民族的音乐包
括进来,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音乐教育的发达和自己民族音乐的繁荣昌盛。因此,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主导——教师应当有种强烈的自主意识,加强自身多元音乐文化修养的建立,以开拓的视野,丰富的音乐资源和优秀的世界音乐文化,对学生进行多元音乐文化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教师自身多元音乐文化修养的建立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结成的大家庭,任何一个民族系统中的优秀音乐都是具有中华民族性的,尽管它不包括中华民族音乐的民族性的全部外延。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丰富的音乐品种,有民间歌曲、曲艺、戏曲、舞蹈音乐和民族民间器乐等等。在多元化民族中有着多元化的音乐存在样式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音乐特性。19世纪的西方民族乐派,实际上就是国家乐派,它们也是多元化的民族性。全人类的音乐文化就是由不同国家的音乐构成的,各国之间的音乐关系也是多元化的,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多元化。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把握不同国家、民族、地区、时代各自的音乐特征,不论是在横向还是在纵向都能信手拈来,从音乐的形式、风格、文化构成上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例如同处在古典主义时期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伟大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的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一听便泾渭分明。海顿的音乐有着沉稳和宁静,即使有了怨气也不过是用突强的和弦吓唬吓唬打瞌睡的贵妇人们(惊愕交响曲);莫扎特的音乐则充分显示着灵气和天分,虽然在骨子里他是一个“叛逆”者,不忍封建主教的呵斥与侮辱,毅然同其决裂,但是在他的音乐却时时处处“清泉石上流”般的透彻,罗曼?罗兰称莫扎特的音乐是含着眼泪的微笑;贝多芬却是一个以音乐作为为受迫害阶级呐喊的武器,“从绝望到斗争,从斗争到胜利,从胜利到欢乐”,因此他的音乐中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期望人类的理想世界一定会变为现实,一定会到来。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要想把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巨子星座的音乐解释清楚,不了解作曲家成长的经历和社会背景的话,恐怕只是探其皮毛,无法真正洞析三位大师作品的深刻内涵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作曲家音乐风格的差异是音乐历史长河中的同一时期的多元化音乐的代表之一。
再如,笔者曾经看到一节优秀的示范课——《妈妈的歌》,纵观整节课内容充实,主题鲜明,选材新颖,特别是在采用了多个国家、多个民族、多个体裁和多个形式的摇篮曲,使得同学们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的同时又感受到了多元音乐文化的巨大魅力。在课上老师没有走传统的路线,练声,教唱,而是通过两张照片作为导入,背景音乐是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震撼心灵,感受母爱。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连续欣赏了地中海、巴西、非洲和法兰西四个国家的摇篮曲片段,使学生开拓了视野,感受了色彩丰富、原汁原味的各国摇篮曲,体会全人类父母对孩子的爱心。第三部分是摇篮曲与母爱,第四部分是摇篮曲的特点,第五部分选用了五首合唱摇篮曲有日本的,有柴可夫斯基《暴风雨中的摇篮曲》,有东北摇篮曲,有藏族和土家族摇篮曲,让学生自己挑选感受和体会艺术摇篮曲的优美意境和深邃情感。第六部分是器乐摇篮曲勃拉姆斯弦乐《摇篮曲》,豪塞管弦乐《摇篮曲》和格里格钢琴《摇篮曲》,既让学生了解了摇篮曲的器乐形式,又进一步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第七部分是学唱布拉姆斯的《摇篮曲》,第八部分是选择欣赏现代摇篮曲,选用了苏小明的《军港之夜》、罗大佑的《摇篮曲》、动力火车的《摇篮曲》和美国“民谣四兄弟”的《绿野》,充分让学生了解用摇篮曲的形式可以抒发各种深沉、温柔、细腻的情感,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最后一部分是给母亲的电子贺卡。可见,作为一个课
279
大大 众 文 艺
平面构成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和转换训练
牛建琳 伍立峰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摘要: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近年来在其是否适用于现代教学的意见上出现了分歧,其中主张废弃或者内容修订的说法主要集中在对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满意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程与后续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理解往往非常模糊,对于平面构成内容的纯理性、冷抽象思维不能适应,感觉学习起来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运用一种逆向思维进行的转换训练,为这些在设计道路上刚刚起步的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通过这种逆向思维的练习不仅能有效完成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后续的包装设计,VI设计,书籍设计,招贴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平面构成;基础性;逆向思维
Abstract: Two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college students of art design. There is disputation on whether it is suitable for a modern teaching. Those who propose that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shall be discarded or revised are mainly not content of the class teaching effect. The protruding problem is that there is no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a course and other courses followed up. Most students can not adapt to such thinking patterns as pure reasoning and cold abstraction. They think such a class is too bore to stud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 train of reversal thinking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those freshmen in art design, and will contribute a lot the teaching of such a course. We believe that the practical training in reversal thinking will also be very helpful for other courses such as packing design, VI design, book design and poster design.
Key words: Two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fundmental; reversal thinking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平面形态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平面构成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半学期。众所周知,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程的有效学习对后续的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平面构成课的学习,学生对平面设计中元素组合规律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再加上积极的设计实践,在平面的整体审美和创造能力方面,肯定会得到长足发展和提高。不同的专业对平面构成的基础性要求也是稍有差别的,本文主要探讨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平面构成课程的特点。
一、必须要积极面对和正确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面对一个问题,即学生对于平面构成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作用理解不够的问题。因为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历届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平面构成课程中。以前,笔者曾在课前准备很多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招贴设计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平面设计中元素排列组合的奥妙和技巧,意在引出平面构成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这些图形和文字在学生眼里既陌生又不乏吸引力。但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欣赏完图片后的确很兴奋,但却没能和平面构成产生多少联系。虽然我一再提示他们这些平面设计中元素的点、线、面排列构思如何精妙,但构成的基础性意义就在一阵唏嘘和惊叹声中被搁浅了。所以,单单靠学生自己结合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的应用,去理解平面构成的基础性作用,其效果一般都比较差。原因之一,一年级的大学生对于专业设计的理解很片面尚不具备综合把握的能力,这样做的后果会导致学生对于基础课程的误解,增加其对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负担和学习难度;原因之二,在于平面构成是一种纯粹性构成,其特点是运用纯理性和抽象思维较多,这种思维方式与注重感性思维方式的专业设计相距甚远。现在市面上一再出现的所谓新编平面构成教材,其内容与传统平面构成内容相比有的删减幅度太大,有的甚至与图形设计,招贴设计随意混淆,为了避开冷抽象的思维方法而痛失平面构成体系的精华部分,显然是不可取的。基于的工作。在青少年的音乐生活中审美趣味的形成直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社会上流行歌曲的模仿是下意识的、自发的。因此往往缺乏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准确的审美评价。从这一方面来看,尤其需要教师以健康的审美观来加以引导,我们既要把关定向,不能听任其自流发展,又不能采取说教、训斥等简单的做法,而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引导、疏导的方法和措施,使青少年健康、积极的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⑤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我们在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学习、了解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族音乐。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有一个健康的审美观,开放型的思维方式,放眼世界和了解世界,并学会理解、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起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注释:
①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艺术教育司②洛秦著《音乐与文化》,西冷印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13页
③廖乃雄 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八个论点 《音乐教育》 2000年第4期
④罗小平 著 从文化学角度谈星海审美趣味的形成《音乐研究》1995年第3期
五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平面构成作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是研究二维空间造型要素以及造型要素间排列、组合规律的课程,堂的导演者的教师,如果没有广阔的视野和不具备多元思维,怎能把一堂音乐可上得如此生动、扣人心弦呢?
当然,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文化都是我们音乐教育肥沃的土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既不能一味地走民族路线,也不能过多地走古典路线,而是放眼纵横,加强自身多元文化底蕴,以丰富的音乐资源和营养,培养出更多“有文化的” 高素质人才。
(二)对学生多元音乐文化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趣味是人们对某些审美对象的兴趣、喜爱与选择。它是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独特审美定向。音乐的审美趣味一方面可以涉及主体对各种音乐体裁、风格、流派、乐器与表演形式的不同兴趣;另一方面,也因主体音乐价值观的不同,会存在高尚情趣与低下的兴趣、积极的倾向于消极的态度、多元化的选择与单一的挑选,相对的爱好与绝对的偏爱④。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身上的审美趣味的形成就交汇着中西文化大系统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又涉及传统文化、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则是欧洲 ,尤其是法国印象派音乐文化的熏陶。冼星海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大量吸取、溶化异质文化的动律与气势,对他崇尚壮美,追求新颖,丰富的艺术美等审美兴趣、爱好,有重要影响,使其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
现今的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音乐欣赏对象是快餐式的流行音乐,有的甚至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类作品中有一些是不适合他们的,有的是对他们有害的。要使学生分清流行音乐的良莠,主动并热爱高雅音乐,必须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这是一项艰难而又富有意义
急!!急需俩份关于西方音乐发展史论文,2000字左右就可以,如果采纳继续加分!!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其代表人物- -
--------流行音乐-------:
爵士乐
一、爵士乐的起源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 、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1、爵士乐的来源 --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Blues)
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
拉格泰姆(Ragtim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
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 爵士乐的发源地
新奥尔良(New Orleans)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
二 、早期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
1、新奥尔良爵士乐
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爵士
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
2、芝加哥爵士乐
三、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Big Band)演奏的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Swing,例7)开始在纽约发展起来......
四、 比博普
......比博普的旋律很不连贯,有时却又连续不断地往外迸射;节奏是支离破碎的;拍子是含蓄的;和声变化频繁,而且十分复杂(例8)。推动这种风格的爵士音乐家主要是查理·帕克和迪齐·吉列期匹......
五、冷爵士和硬博普
1、冷爵士(Cool Jazz)
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对比博普的反应,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柔美的、更温
馨、更舒缓放松的爵士乐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冷爵士"......
2、硬博普(Hard Bop)
......硬博普于50年代末在纽约黑人乐师中兴起,以同冷爵士相对抗。他们不
满于冷爵士那种深受古典音乐影响的风格,力图复兴比博普......
六、自由爵士
20世纪60年代,爵士乐创作飞速发展,创作者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创新。他们打破了一切传统的创作规律......
七、现代爵士乐
从爵士乐经历的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中,不管是音乐家还是听众,在艺术趣味和知识水准上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单纯的爵士乐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口味了,因此,他们开始将爵士乐进行新的组合,以致出现了一种爵士乐杂交文化......
摇滚爵士(Jazz-Rock)
拉丁爵士(Latin Jazz)
波萨诺瓦(Bossa Nova)
融合爵士(Fusion Jazz)
酸爵士(Acid Jazz)
乡村音乐
一、乡村音乐的诞生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
二、西部摇摆
......来自德克萨斯的鲍勃·韦尔斯(Bob Wills)在乡村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种来自乡间的浪漫情歌)和摇摆乐的成分,创造了一种类似"大乐队"阵容的西部摇摆(Westen Swing)风格。
三、 蓝草音乐
20世纪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区还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另一个分支,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
四 、纳什维尔之声
20世纪50年代,纳什维尔成了乡村音乐的集中营,著名的乡村音乐家大部分都来自这里。因此?quot;纳什维尔之声"(Nashville Sound)也成了乡村音乐的代名词...
五、乡村音乐的叛逆时代
......到了70年代,乡村音乐已经显得老态龙钟了,因此一场"叛逆运动"改变了乡村音乐的传统模式......
六 、乡村歌手
约翰·丹佛(John Denver)
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
乔治·斯雀特(George strait)
文斯·基尔(Vince Gill)
加思·布鲁克斯(Garth Brooks)
仙妮亚·唐恩(Shania Twain)
摇滚乐
一 、摇滚乐的产生
1、背景
2、摇滚乐的出现
3、摇滚乐的来源
节奏布鲁斯(Rhythm&Blues)
叮砰巷歌曲(Tin Pan Alley)
乡村音乐
二、早期摇滚乐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摇滚乐从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迅速的成长起来,在这期间,摇滚乐舞台显现出了一片繁荣盛景。首先是两位先行者为摇滚乐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接着又在众位摇滚明星的拥护下使其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倾向。
1、比尔·哈利(Bill Haley ,1925 ~1981)
2、埃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
3、三种风格倾向
主流摇滚(Main Stream Rock)
温和摇滚(Soft Rock)
山区摇滚(Rockabilly)
4、冲浪音乐(Surfing Music)
三、"披头士"与英国摇滚乐
1、"披头士"的发展历程
就像50年代的摇滚乐以普莱斯利为代表一样,60年代推动和支配摇滚乐坛的
主要代表是"披头士"。不仅如此,"披头士"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摇
滚乐队......
2."披头士"的创作手法
3、"滚石"和其他乐队
四、民谣摇滚
1、 背景
2、 鲍勃·迪伦(Bob Dylan)
3、 其他民谣摇滚
五、迷幻摇滚
1、"旧金山声音"
2、旧金山乐队
3、旧金山以外地区
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门"(the Doors)乐队
吉米·享德里克斯(Jimi Hendrix)
六、艺术摇滚
艺术摇滚(Art Rock)于60年代末兴起于英国。其特征为:结构庞大,和声语言较为复杂,常借用古典音乐中的主题作为素材,并注重音乐的逻辑性和音乐素材的简炼、统一 ......
"平克·弗洛依德"(Pink Floyd)
七、温和摇滚和乡村摇滚
1、温和摇滚(Soft Rock)
2、乡村摇滚(Country Rock)
"老鹰"(The Eagles)乐队
八、重金属
1、 重金属(Heavy Metal)
"莱德·泽普林"(Led Zeppelin)乐队
"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乐队
"枪炮与玫瑰"(Guns N' Roses)乐队
"范·海伦"(Van Halen)乐队
"邦·乔维"(Bon Jovi)乐队
"戴夫·莱帕德"(Def Leppard)乐队
"AC/DC"乐队
"金属"(Metallica)乐队
2、华丽摇滚(glitter rock或glam rock)
与重金属有关的还有硬摇滚的另一个分支"华丽摇滚"。它的特点主要不是在音乐上,而是在演员的化装、服饰和舞台上的戏剧行为。这方面的领头人是戴维·鲍伊(David Bowie)。他经常被人比作"变色龙"......
九、朋克运动
1、朋克(Punk)
朋克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主要在英国,它与西方,特别是英国社会日益蓑落有
着直接的联系......
2、新浪潮(New Wave)
3、垃圾乐(Grunge,又译"格伦吉" )
垃圾乐,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西雅图,也称"西雅图之声"(Seattle
Sound)......
"涅盘"(Nirvana)乐队
十、另类摇滚
......
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主要是指从1983至1984年,新浪潮音乐开始逐渐衰退后出现的各种后朋克摇滚,这种潮流一直持续到1995年,直到另类摇滚成为摇滚乐的主流。
1、 美国另类摇滚
2、英国另类摇滚
3、其他另类摇滚
90年代以后,女性摇滚歌手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像辛妮·欧康娜、比约克、"酸草莓"乐队等一些非英美国家的歌手及乐队也在欧美乐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
索尔音乐
一、概 述
什么是索尔(Soul,又译"灵魂乐")音乐?一些著名的索尔音乐家是这样认识的......
二、福音歌
19世纪末,伴随着五旬节派教会(基督教派别之一,主要由社会低层人士组成)的兴起,福音歌(Gospel)也随之诞生了。它与拉格泰姆、爵士乐差不多同时出现,不同的是它来自黑人教堂礼拜仪式,是礼拜仪式的组成部分,但也通过音乐会、广播和唱片等途径传播。
......
三、索尔歌手
1948年起,在大西洋唱片公司(Atlantic)的推动下,逐渐出现了很多索尔歌曲和歌手,到60年代末,索尔已成为流行音乐中的一个重要品种......
阿撒·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
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
四、摩城音乐
五、其他索尔音乐
70年代,索尔音乐继续得到发展,它像70年代整个流行音乐一样,也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局面。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歌手、团体以及后面将会提到的迈尔克·杰克逊之外,还?quot;斯莱和斯通一家"的"迷幻索尔";"大地、风和火"继续摩城风格但变得更复杂些的索尔音乐以及英国逐渐兴起的"蓝眼睛索尔"(Blue-Eyed soul)。
......
世界音乐
世界音乐(World music)有时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广义的世界音乐可以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但是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世界音乐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美国流行音乐为主体的,同时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元素的一种新音乐形式。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流行音乐占据了整个世界。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和其他更多的形式充斥全球的每个角落,对各国流行乐坛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实,所有的这?quot;美国"形式,实际上都是非洲血统的基因转移,是贩奴时代流传到北美的节拍。当这些节奏稍略加工以后以新的形式回到他们的故乡时,又影响了曾经孕育他们的文化并诞生了令人兴奋的混血品种--世界音乐。80年代世界音乐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却是一种循环关系:非洲的黑人文化作为流行音乐的源泉使其迅速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这种美国形式的流行音乐回到非洲时又促使了世界音乐的诞生。80年代,当世界音乐的影响逐渐扩大,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的音乐家便通过各种先进手段充分体现了更加前卫的当代意识,从而又返回来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世界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甚至传统音乐相结晶的混合体。
一、雷盖音乐
1、概述
雷盖音乐(Reggae,港台地区又译"雷鬼音乐"),60年代中期起源于牙买加,速度中等,强调反拍的重音是它的明显特征。
......
2、鲍勃·马利(Bob Marley,1945-1981)
3、其他雷盖乐队
70年代后期,当雷盖音乐在欧美找到了广阔的市场后,众多音乐家开始纷纷效仿。其中以英国的"UB40"乐队和"警?quot;乐队最为知名。
......
二、拉丁音乐
本节所谓的拉丁音乐(Latin music)指的是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拉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
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的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那么,在拉丁美洲的众喙�抑校�园臀骱凸虐臀�椎睦�∫衾郑��亲咴谑澜缌餍幸衾值那傲小?
1、 拉丁音乐的来源及发展
(1)印第安文化
(2)欧洲(伊比利亚)文化
(3)非洲黑人文化
2、 拉丁节奏
从拉丁音乐的来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
(1) 桑巴(Samba)
(2)伦巴(Rumba;Ruhmba)
(3)曼波(Mambo)
(4)萨尔萨(Salsa)
(5)恰恰 (Cha Cha)
(6)探戈(Tango)
以上介绍的六种风格,加上在爵士乐中介绍过的波萨诺瓦,作为拉丁音乐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拉丁狂潮,但是除了这七种大众性的类别之外,还有以下几种风格也都是极具个性的拉丁音乐,如波莱罗(Bolero)、瓜拉喳(Guaracha)、哈巴涅拉、崧(Son)、瓜希拉(Guajira)、坦桑(Danzon)等。这几种风格都来自于古巴,再加上前面的曼波、伦巴,因此古巴具有"拉丁节奏的宝库"之称。下面提供几种拉丁风格的乐队模式以供参考(例44)。
3、桑塔纳(Santana)
在60、70年代,有一位音乐家对拉丁音乐的传播及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就是卡罗斯·桑塔纳(Carlos Santana)。
......
三、新时代音乐
1、概 述
80年代,当流行音乐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时:爵士乐各种流派重返舞台;摇滚乐各种风格丰富多采;索尔音乐更是冲破了各条防线不断扩散。这时出现了一种安静、温和的情绪音乐--新时代(New Age,又译"新世纪")音乐。
......
2、"英格玛"(Enigma)
"英格玛"(又译"谜"),一种通过西方流行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美国式圣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遥远而神秘的非洲部落,和神圣而庄严的宗教回声。很多人只是听到了神秘的声音,却极少了解"英格玛"背后的故事。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形式呢?
......
3、其他新时代音乐
......
恩雅(Enya)
喜多郎(Kitaro)
雅尼(Yani)
其它流行音乐
一、舞曲浪潮
1、 迪斯科舞曲(disco)
2、耗斯舞曲(House)
3、流行舞曲(Dance Pop)
二、说唱乐和嬉蹦乐
1、说唱乐(Rap)
说唱乐一词(有时又译"雷普"或"莱普"),原意为黑人俚语中相当于说话(talking)或交谈(chatting)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70年代末纽约的贫困黑人住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声为背景,快速地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
2、 嬉蹦乐(Hip-Hop)
嬉蹦乐,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纽约的一种街头文化,它涵盖了说唱乐、DJ的"刮擦"(Scratching)、"霹雳舞"(Break Dance)等各种活跃于街头的文化形式。
......
三、流行音乐明星
这一节我们要介绍的这些歌手及乐队都是当今流行乐坛亨有盛名的国际大腕,每位歌手放在哪一章节都不尽合适。如埃里克·克莱普顿的布鲁斯血统,又在流行音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埃尔顿·约翰的多元风格,"U2"的"新浪潮"、电子味以及各种元素的融合;迈克尔·杰克逊、玛丽亚·凯丽、惠特尼·休斯顿的索尔根基在流行音乐中的展现,等等。所有的一切说明的只是一个问题,流行音乐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并且将源源不断。
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
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迈克尔·波顿(Michael Bolton)
"U2" 乐队
芭芭拉·史翠珊(Babra Streisand)
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
麦当娜(Madonna)
席琳·迪翁(Celine Dion)
玛丽亚·凯丽(Mariah Carey)
----------古典音乐--------:
一. 早期 (1000-1600)
二.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维瓦尔弟 (1678-1757) Italy
亨德尔 (1685-1759) Germany/England
巴赫 (1685-1750) Germany
三. 古典时期 (1750-1830)
巴赫 (1714-1788) Germany
海顿 (1732-1809) Austria
莫扎特 (1756-1791) Austria
贝多芬 (1770-1827) Austria
罗西尼 (1792-1868) Italy
舒伯特 (1797-1828) Austria
四. 早/中期浪漫派 (1830-1850)
格林卡 (1804-1857) Russia
柏辽兹 (1803-1869) France
门德尔松 (1809-1847) Germany
肖邦 (1810-1849) Polish
舒曼 (1810-1856) Germany
李斯特 (1811-1886) Hungary
奥芬巴赫 (1819-1880) Germany/France
五. 后期浪漫派 (1850-1930)
威尔弟 (1813-1901) Italy
斯美塔那 (1824-1884) Czech Republic
小约翰.施特劳斯 (1825-1899) Austria
勃拉姆斯 (1833-1897) Germany
鲍罗丁 (1833-1887) Russia
穆索尔斯基 (1839-1881) Russia
里姆斯基-柯萨可夫 (1844-1908) Russia
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Russia
格里格 (1843-1907) Norway
埃尔加 (1857-1934) England
普契尼 (1858-1924) Italy
马勒 (1860-1911) Germany
德彪西 (1862-1918) France
理查施特劳斯 (1864-1949) Germany
西贝柳斯 (1865-1957) Finland
拉赫马尼诺夫 (1873-1943) Russia
拉威尔 (1875-1937) France
斯特拉文斯基 (1882-1971) Russia/France
普罗柯菲耶夫 (1891-1953) Russia
格什温 (1897-1937) USA
柯普兰 (1900-1990) USA
肖斯塔柯维奇 (1906-1975) Russia
斯托克豪森 (1928) Germany
求一篇钢琴鉴赏论文,最好有关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的
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
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35岁
最出名的乐剧是《安魂曲》和《唐璜》和《魔笛》。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
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出生于罗劳的车匠家庭,父亲是马车制造匠,母亲是厨师,幼年生活贫寒,很早就接触了民间音乐。因嗓音甜美,八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并学习乐理、古钢琴和小提琴。这里虽然没有正规的教育,但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海顿几乎是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必备的音乐技能。十八岁时因为噪子变声,被唱诗班解雇,他立即变成了维也纳街头的流浪者。幸亏偶遇旧友,才在一个阴冷的旧屋住下,使他喜出望外的是这里竟有一架被人弃置不用的古钢琴。后来他回忆说,每当他坐在那台破琴前面的时候,“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这时,他只靠打零工过日子,但仍自学音乐理论,研究作品。直到几年后遇到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波尔波拉才有转变。他一方面为波尔波拉的声乐课伴奏,同时向他学习作曲。这使他获得了更系统的作曲知识。以后的数十年间,他就在为宫廷、王府、教堂作曲、演奏的工作当中,为人类创造了珍贵的音乐文化。
海顿的性格善良,诚恳而质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这些性格在音乐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他还热心关怀青年音家,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顿求教,并且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约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海顿与比他小了二十四岁的年青的莫扎特相识。莫扎特把海顿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天性谦虚好学的海顿也从莫扎特的作品中受到启发,两人自此保持了持久的友谊,直到1791 年莫扎特去世。非常遗憾,学生竟比教师早逝了十八年。就在莫扎特去世的前后,海顿又与年青的贝多芬在波恩相识。海顿立即看出了贝多芬非同寻常的天才,愿收他为学生。当1808 年庆祝海顿76 岁诞辰时,贝多芬曾令人感动地跪吻海顿的手。
海顿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创作体裁极为广泛。他写了125部交响曲,大量室内乐、钢琴曲和两部清唱剧。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基本确立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创作原则、奏鸣套曲曲式结构和交响曲的乐队编制。他的创作风格明朗,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乐观主义精神风貌,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农村的生活并塑造了农民的形象,表现了他的进步的民主倾向。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始人,海顿曾经对贝多芬、莫扎特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顿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海顿在乐曲的发展中经常运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1796年后,海顿在维也纳定居,写出了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等作品。1809年5月31日,为人类音乐作出不朽贡献的约瑟夫•海顿在维也纳病逝。
海顿写下的钢琴曲至今没有准确的统计出来,这是由于有些尚待发现,有些还须进一步确认。至今得到公认的已有五十几首钢琴奏鸣曲,其中1788年的几首明确注明了是为钢琴写作的,此前仍是为古钢琴的。此外,还有《变奏曲》、《回旋曲》等作品。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上一篇:论文怎么做研究
下一篇:硕士论文答辩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