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腐女文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15:06

腐女文化研究论文

近些年来国内“腐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热烈,相关作品及背后粉丝数量激增。各方面的讨论度也越来越高涨。

究竟是哪种神秘力量,能让众多女性为它痴迷?研读了一些学术论文和相关文章,对腐文化背后的探究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群体特点:

作品角色以青少年为主,12-25岁

作品受众多为单身女性

具有良好经济基础

上网时间长(?)

心理特点:

性取向为异性居多

性意识虚拟性和现实矛盾

性别认同潜在矛盾性

耽美文化受腐女欢迎的原因总结概括:

1、男权社会文化的长期压迫,自我认同矛盾,以及对男权的妥协和反抗(额、具体点说比如由于长期压迫导致的从根本意识上认为男尊女卑,但又想反抗的矛盾心理。喜欢看男男的腐女们潜意识会因为自卑而觉得 “我(作为一名女性)不配和这么好的人在一起”

2、耽美作品能够作为一种感情投射,拥有更为自由的代入感:不同作品能满足不同感情关系的定位,比如有的喜欢“强势”自我,厌恶以往女性弱势。被动的固化形象,还有的则是为了刻意去避开女性这种“弱势、易受伤害”的个体,转而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他者”(通过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旁观者从而回避伤害,算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防御)

3、自我性别未分化

简单来说,人有四种性别角色: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

属于自我性别未分化的人自我和谐感和认同感低

在“腐女”群体中中处在“未分化”的性格个体较多,既不完全认同自身的女性化形象同时又对男性性别角色产生向往,并未找到一种完全的平衡感。

产生根源:成长环境(父辈、母辈角色认同感和影响、青春期的变化和性需求、性宣泄)、社会分工和文化背景、同类竞争感、

深层理论解释:人格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混乱、penis envy、对理想异性的投射

ps:论文中很多理论涉及到精神分析的内容,尚未被验证。论文观点也仅作为一种‘’提出”,并非都是准确的。很多问题尚未有清晰明确的答案,任何理论观点的提出,都只是让我们能够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仅此而已。

以上所有观点与本人无关,本人无任何立场。

参考文献:

1.《腐文化的流行及其影响分析》李茹

2.《耽美文化背后的女性心理探微》张楠

3.《耽美文化及同人女群体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亚文化图谱》陆国静

others...

寻找关于腐女文化研究的论文

这个吗?给我信箱我发给你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源起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目的
第三节重要名词解释
第四节研究限制
第二章文献探讨
第三章 分析与验证
第一节受访者基本资料
第二节访谈资料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研究建议
参考书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源起
....
参考书目
一、书籍部份
Flick,Uwe著,李政贤、廖志恒、林静如译(2007)。《质性研究导论》。台北:五南。
宋镇照(2007)。《社会学》。台北:五南。
陈向明(2002)。《社会科学质的硏究》。台北:五南。
二、论文部分
张秀敏(2005)。《蔷薇园里的少年爱— 同人志文化与青少女性别主体》,中正大学电传所硕士论文。
杨晓菁(2006)。《台湾BL衍生「迷」探索》。政治大学广研所硕士论文。
刘平君(2003)。《解构流行文化的权力轨迹-试析台湾漫画文化》。政治大学新闻所博士论文。
钟瑞苹(1999)。《同性恋漫画读者之特性与使用动机之关联性研究》。文化大学新研所硕士论文。
三、期刊部分
蘇蘅(1994)。〈青少年阅读漫画动机与行为之研究〉,《新闻学研究》,第四十八期。
在《同性恋漫画读者之特性与使用动机之关联性研究》本文的名词解释部分已清楚指出,此处的同性恋漫画等同於BL漫画,然为避免让人将之与同性恋文学产生联想,往後若非援引原文,论者将一律以BL漫画表示。

从心理学角度,如何理解「腐女」这类人群的存在?

我认为我这样的说法会引起很多人的不适,因为绝大部分人在现代社会的包容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已经认为腐女是政治正确的说法。但是对我而言,我认为腐女是一种性压抑之后的扭曲心理。

腐女实际上是反映了女性自卑的心理状态。有人认为女孩子喜欢“耽美”是因为她们厌倦了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想女人总是“被看到”和“被评价”,而是希望能够看到女人和男人同样拥有强势的角度去看待对方。这种说法可以理解,但是我并不同意。

为什么呢?首先,腐女否定的不是“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而是否定包括女性的性别等所有的好与坏的女性形象。如果她们只是讨厌传统小说中的女性矫情、敏感的形象,她们就会倾向于类似有女强或者女尊情节的小说,以女性为第一视点,而不是男性,而腐女明显并不爱看女强类型的小说。

其次,任何文艺的作品或小说都有一定的代入感,耽美小说基本上不会出现女性这种生物,甚至于厌恶女性角色的出现,或者是只要一出现,马上定位为恶毒女配。因为腐女在女性角色中没有找到替代感。而且耽美作品中的男男角色,受的一方实际上被男性中的比较柔弱的一方取代,具有女性的特征,并在肉体上抛弃了女性的性别,相当于将女性和弱者划为等号。

腐败女性的本质是一种自卑情结,腐女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选择自己喜欢的设定。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流行文化,甚至是女性权利的体现。但这种文化中渗透着一种自卑情结,腐女们要用男性的身份来代替自己,而要用女性身份来代替男性——同性恋中较为弱的一方,她们厌恶所有女性的形象,耽美实际上是在丑化女性。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腐女产生的原因。

类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产生粉丝的原因。
要知道在很久以前有,戏子,伶人等这样的职业,同现在的演员,艺术家等。
以前有人喜欢,但是没有诞生粉丝。单纯喜欢作品。
同,很久以前有同性恋断袖,龙阳之流,也有过一段时间被社会上层追求。
以前有人喜欢,但是没有诞生腐女。
这大都类似时代产生一些时代团体。
因为爱,所以喜欢。
粉丝追偶像,因为偶像的个人魅力。
腐女看耽美,因为作品的文风文笔。
单纯因为喜欢,喜欢是由各部分原因组成,就像某人喜欢看科幻,某人喜欢看玄幻,这都是兴趣使然。不能说是读者缺乏什么才去喜欢什么。
腐女也没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喜欢其他东西像王者荣耀、ACGN、钓鱼、电影等的人吧。

上一篇:宣传论文格式模板

下一篇:博士论文答辩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