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研究论文
兰陵王研究论文
漫谈中国舞:《兰陵王入阵曲》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整个中国舞舞蹈史的悠悠岁月,几乎和中华文明史旗鼓相当。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国舞能刻划所有人物,可以容进任何生活元素,是人类艺术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的瑰宝。
《兰陵王入阵曲》的由来
《兰陵王入阵曲》是唐代假面舞蹈,根据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记载,起源于北齐,盛行于唐代,又称《代面》、《大面》。此舞是表现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作战的勇猛英姿,为带有简单情节的男子独舞。
高长恭身型高大健壮、性格勇敢有胆略,但面貌却秀美如妇人,他自觉作战时因面容俊美柔和不足以威慑敌人,每临阵时必戴上形象凶厉之木雕假面(面具)。他勇猛善战,战功卓越,且十分关爱战士,《北齐书》:“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故深得将士爱戴。
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邙山之战(今洛阳西边),北周发兵10万攻打北齐,并大败北齐军于邙山,进而围困北齐首都洛阳。高长恭带领5百骑士救援,两次冲入敌阵,在洛阳西北的金墉城遭到围困,由于戴上假面,城上齐兵都认不出来者何人?怀疑是敌人的计谋。敌众我寡战况危急之际,兰陵王摘下假面对守城齐军示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立刻放箭射敌并开城与敌决战,北周军大溃而逃,为庆祝胜利并赞颂兰陵王的威猛,将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舞边歌。
遭皇帝妒嫉赐死
《兰陵王入阵曲》让高长恭的声名与英勇事迹远播,却也伏下祸因。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观赏《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早对高长恭声名妒嫉的高纬一听“家事”两字,心生警觉,赐下药酒令死。
高长恭喝药前对妃子郑氏长叹:“吾忠以事上,为何要被毒死呢?”郑氏哭劝让他亲自见皇帝诉说无罪,高长恭仰天叹道:“天颜何由可见!”临死前,他烧掉了所有别人欠他债的借据,留下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
中土失传千年 日本仿习保存
《兰陵王入阵曲》在北齐时是战斗型舞剧,但到唐朝时已经变成“软舞”,原来的作战英姿早已不见。唐代将此舞归入“歌舞戏”类,与《踏谣娘》、《拔头》并列。
此剧在中国已失传千余年,只能凭史书上的记载知道一些大概情况。1950年代中期,中国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在访日期间,曾看到日本有人表演《兰陵王》,觉得十分新奇,就向表演者学了回来。其舞蹈节奏缓慢,步法凝重,动作英武威严,造型步态与中国戏曲舞蹈的动作十分相似。
早在汉魏时期,日本文化已与中国文化先有接触。隋唐时代中日交流达到顶峰,日本向中国陆续派出20多次遣唐使团,每次人数多者可达200至500人,其中的文化使者就将唐代的许多乐舞学了回去。在《日本史·礼乐志》中,明确写出是由中国汉、唐时传入的乐舞就有150部之多,对《破阵乐》、《兰陵王》、《春莺啭》、《泛龙舟》等都有翔实的记载。
日本《舞乐图》中绘有《兰陵王》舞姿,题记:“兰陵王,唐朝准大曲,一人舞。”
请问大家知道兰陵王嘛?有没有关于他的历史文献可以查找借鉴呢?相关文献以及最近研究报告还有相关论文。
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 573年),又名高孝瓘,骁勇善战。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很快敌人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北齐书》中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载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兄弟六个中,史书载老五安德王的母亲陈氏为“广阳王妓也”,但尚知明确姓氏,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谁。由此,人们推断,兰陵王母亲的身份和地位,恐怕连官妓都不如,很可能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贱、不知姓名的宫女。这样,在讲究血统门弟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他“莫名”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每天忍受别人鄙视的目光,低声下气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时候的人生境遇。
二、柔美的容貌与狰狞的面具
《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可见,兰陵王的美确是不容置移、超凡脱俗的,他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俊美容貌。后人猜想,他的美也许正是来自于他那出身卑微的母亲。如果不是母亲的容貌异常惊艳,又怎能引来地位相差悬殊、贵为帝胄的父亲的垂幸呢。
但是,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作为王公将相家的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因为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每逢出战时,都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手的目的。《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乐府杂录》鼓架部条云:“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战斗,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唐朝崔令钦的《教坊记》说:“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由此可见,兰陵王经常着狰狞假面出征并非道听途说、无籍之谈。后来,京剧中出现的“脸谱”,也许与兰陵王的面具及舞曲《兰陵王入阵曲》的影响不无关系。
三、骁勇善战及威名美誉
史载,兰陵王是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有的说他“有胆勇,善战斗”,有的说他“勇冠三军,百战百胜”。这表明,他的英勇善战绝不仅是因为戴着狰狞的面具。光靠威吓,肯定是吓不退敌人的,关键还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战斗本领。狰狞的面具,只是为他的神勇无敌增添了一抹传奇的光环。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北齐书》书载:“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又有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正是这次大捷,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
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作为那个混乱王朝的皇亲国戚,能够做到没有架子、与将士同甘共苦确实难得。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史载,当初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害自己。为此,高长恭安慰他说:“吾本无此意。”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非要央求惩罚。高长恭只好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好让他安下心来。《北齐书》还记载了他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动人细节。说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高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由此可见,他平常对待下人,是非常宽厚仁慈的。在北齐那样“不把人当人”、动辄砍头杀人的疯狂时代,他宽厚仁和的一面独具风范,焕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四、最后悲惨的命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人生辉煌的顶点,往往可能是悲剧开始的起点。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朝自建国以来,短短二十八年间,就换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间彼此折磨,兄弟之间相互惨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一个比一个疯狂。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避祸自保,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 《
北齐书》载:长恭“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门口常有行贿的人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说三道四。但贪人钱财的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据他自己讲,是为了自污其名,免遭朝廷忌恨。邙山大捷后,武成赏其功,为他买来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过张扬,遭人嫉妒。又载:长恭“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也就是说在他临死前,烧掉了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从他待人处事、宽厚仁义的性格特征来看,不象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不少史家认为高长恭是故意贪财自污,以求避祸。
《北齐书》载: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生活在这样恐怖的帝王家庭,不紧张也不行。从此,长恭每遇战事,便称病不出。故意“有疾不疗”,以求借此避祸。一次,江淮寇扰,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将,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脸打肿冒充病人。
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与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余,残暴稍次之,不过杀起自己的亲人来,却毫不手软。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家事是我高纬的,不是你高肃可以随便说的。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叔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死前烧掉所有债券。其时,兰陵王仅33岁,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临漳县境内)以西。重要军事统领兰陵王的遇害,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终结。四年后,失去了军事支柱的北齐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灭掉,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五、流传至今的千年古曲
也正是在“邙山大捷”中,北齐武士们持假面歌舞庆祝胜利,诞生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后该曲定格为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气势不凡,古朴悠扬,描写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诞生后,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以后,该曲在我国渐渐失传。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1986年,河北磁县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1428年,在邯郸市文管人员马忠理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在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兰陵王入阵曲》从此又得以回归故里。
兰陵王高肃墓位于今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1920年,当地村民在修公路时取土时,挖出了《兰陵王高肃碑》。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实记载了兰陵王高肃的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字迹虽然驳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劲、古朴,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1988年,兰陵王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面对兰陵王墓前那英武的塑像及后面高大的封土,每次走到跟前,不仅让人忆往追昔、扼腕叹惋、浮想联翩。一段传奇的人生,一个混乱的年代。
英雄的悲剧也许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与高长恭有关的历史论文 600字
——警惕全球变暖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同时,空调还会浪费掉许多电,所以要尽量避免用空调,适当即可。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与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现在汽车逐渐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1世纪,汽车在全世界已有7亿辆,大量的尾气严重影响着我们,咳嗽,喉咙发炎……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有人统计,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了20吨一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51吨一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恶劣地变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被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鲜的淡水供应成了问题,同时由于矿物质被大量使用,燃烧出的CO2气体导致了大气污染,同时臭氧层被严重破环,南北极出现臭氧层洞,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样恶性循环的话,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
这样一来的悲剧是什么呢?当然是显而易见了!天气加热,海平面上涨,南北极冰川融化,海滨城市,岛国被淹。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实验证明,以后300年,海平面将上涨半米多,这还是最乐观的数据。再过7年,全球变暖将会无可逆转地持续。更可怕的是,由于北极冰融化,降雨量加强,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破坏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将会下降5—8度之多,从而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引发新的冰河时期!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后天》这部电影,剧中的情景正是几百年后对我们地球的一个真实写照:龙卷风,冰层断裂,温度急剧下降,冰风暴,冻雨,地震,洪水,海啸……这并不是疯狂的幻想,如果人类不停止毁坏环境的话,这将成为现实!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天气变热,更会牵连出许多负面影响!
兰陵王历史真实
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 573年),又名高孝瓘,骁勇善战。
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
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很快敌人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以此为题材的作品有诗词、电影、书籍和游戏。 一、暧昧不明的身世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
《北齐书》中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载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兄弟六个中,史书载老五安德王的母亲陈氏为“广阳王妓也”,但尚知明确姓氏,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谁。由此,人们推断,兰陵王母亲的身份和地位,恐怕连官妓都不如,很可能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贱、不知姓名的宫女。
这样,在讲究血统门弟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他“莫名”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每天忍受别人鄙视的目光,低声下气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时候的人生境遇。
二、柔美的容貌与狰狞的面具 正面《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可见,兰陵王的美确是不容置移、超凡脱俗的,他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俊美容貌。
后人猜想,他的美也许正是来自于他那出身卑微的母亲。如果不是母亲的容貌异常惊艳,又怎能引来地位相差悬殊、贵为帝胄的父亲的垂幸呢。
但是,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作为王公将相家的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
因为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每逢出战时,都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手的目的。
《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
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乐府杂录》鼓架部条云:“有代面,始自北齐。
神武弟,有胆勇,善战斗,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
唐朝崔令钦的《教坊记》说:“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由此可见,兰陵王经常着狰狞假面出征并非道听途说、无籍之谈。后来,京剧中出现的“脸谱”,也许与兰陵王的面具及舞曲《兰陵王入阵曲》的影响不无关系。
三、骁勇善战及威名美誉 史载,兰陵王是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有的说他“有胆勇,善战斗”,有的说他“勇冠三军,百战百胜”。
这表明,他的英勇善战绝不仅是因为戴着狰狞的面具。光靠威吓,肯定是吓不退敌人的,关键还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战斗本领。
狰狞的面具,只是为他的神勇无敌增添了一抹传奇的光环。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
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
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
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北齐书》书载:“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又有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正是这次大捷,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 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
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作为那个混乱王朝的皇亲国戚,能够做到没有架子、与将士同甘共苦确实难得。
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史载,当初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
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
差距可大了。我是兰陵粉,所以没有看电视,具体我也不太清楚。
但是有几点我还是非常清楚的!
第一:历史上兰陵王是音容兼美,有其他同时期历史相关类小说记载貌若白妇人,反正不管怎么说是一个美男,您看冯绍峰阴柔吗?(不得不吐槽一下电视剧中的造型,冯大叔那一头凌乱的稻草让我很内伤。。)对着这么MAN的一个人林依晨还叫美女姐姐,我确实吐了一口血。还有郑妃,这部电视剧搞的乱七八糟,历史上兰陵王的郑妃可是荥阳郑氏!关于北齐那啥啥啥错误我就不想讲了,对了,高延宗也就是兰陵五弟,是一个胖子。
第二:周武帝宇文邕可是个不错的皇帝!我还记得当年历史教科书上有关于南北朝佛教盛行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周武帝为了国家实福肌弟可郗玖甸雪鼎磨行灭佛行动。这样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怎么可能和高长恭抢女人?还是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天女,好好笑!
此电视剧跟女相(现在貌似叫陆贞传奇吧)一样坑爹,不过女相起码还有帅哥美女咧。
总之你看这类电视剧,就别想着跟历史靠边了,最多最多就套个人名,如果你想了解历史推荐看一下25史。
真有,以下是本人研究史书《北史》自打,同样的回答已有三篇采纳,一篇推荐,望您采纳。
兰陵武王,名为高长恭,其父高澄,是东魏权臣,一时权倾朝野,在得知孝静帝一党欲除己而后快,高澄先声夺人,杀其党人,欲篡夺皇权,只是眼见到手的皇位,高澄却意外的被家中厨子刺杀。
但高氏一族没有因为高澄之死,而一跤失势,其弟高洋废孝静帝,登上龙椅,建立齐国(史称北齐),直到传至北齐第四任帝高湛,仅立国十一年,当时高长恭乃高澄第四子,辈份上来说是高湛堂兄弟,长恭长相貌美似玉,声音优美,内容却心怀壮志。
长恭因为宗室的关系,得以身任并州刺史,约治理今山西省一带,当突厥带大军来犯,兰陵王高长恭总能击败突厥大军,对於军中琐碎的小事都非常仔细处理,对将士极好,每有瓜果,都会跟将士分享。
当高湛治理齐国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564年的冬天,周(史称北周)国带领十万大军往齐国重镇金镛(意即洛阳)而来,人在邺城的武成帝高湛,闻讯大惊失色,因为金镛城现已被周国的十万大军重重包围,繁华的金镛直接影响著齐国之存亡,高湛立马下诏檄文,倾全国之力,救援金镛。
很快,全国军队,不分日夜的往金镛救援,此时金镛被周军如铁桶般的重重包围,金镛齐军三番两次的想杀出重围,然而,三军将士仅仅只突破周军第一道内层防线,就无能为力了。
然而在这紧急的时刻,援军赶到,援军之中的一名中军将领更是格外令人瞩目,因为他戴著一张狰狞恐怖的面具,这名将军率先杀出,仅率五百人竟能杀入周军的重重防线,为援军开了一条血路,杀至城下,被重军围困之际,此将一摘下面具,齐军高声欢呼,因为此人正是屡败突厥的猛将兰陵王高长恭,城上派出弓箭手支援援军,大败周军,事后齐军为高长恭还编了《兰陵王入阵曲》以示敬意,此战史称芒山之战,让高长恭名扬天下。
原来带面具之怪举,乃高长恭之习惯,由於其长相貌美,如似女子,战斗时,往往受敌人轻视讥笑,於是戴著张恐怖、惊耸的面具,以震摄敌军。
芒山之战高长恭受高湛看好,命贾护赏高长恭妾女二十,高长恭仅选一人。
然仅一年,高湛就退位,公元565年,后主高纬继位,面对这位军中英雄,对高长恭评论了芒山之战,就说:「身陷军中,想突围也就不太可能了。」高长恭有意无意的回了一句:「家事不就是像这样吗?」惹怒了高纬。
后高长恭转任司州牧、青州、瀛州刺史,官运恒通,一瞬之间,家财万贯,参军阳士深曾表其摊赃之事,士深却被免官。
一次长恭上朝,回府后,发觉仆人都在偷懒,走得只剩一个,长恭没罚那些仆人。
尽管身在官场的高长恭,依然还是征战沙场,不失雄风,公元571年3月,高长恭与大将段韶共同攻打周国栢谷,攻克后,再攻定阳。此时段韶生病,高长恭代理统领了段韶的部属,因战功先后受封长乐、乐平、高阳等郡的郡公。
定阳之战时,阳士深又与高长恭同事,怕长恭杀害自己,长恭对此啼笑皆非,仅以杖罚二十来使阳士别那麽提心吊胆的。高长恭的部下尉相愿曾质问高长恭,说:「王您怎会如此贪婪残忍呢?」高长恭不答,尉相愿又问:「是不是因为芒山之战,您怕功高盖主,所以才掩饰自己?」高长恭点了点头,尉相愿说:「皇上如此忌恨您,您做错就该罚,以错事隐藏自己,反会加速祸患的到来。」高长恭被这番正气凛然的话给感动得留下了男儿泪,向尉相愿跪下,请求保命方法。尉相愿说:「您有赫赫战功,现在又在定阳打了胜仗,威望名声太高,您应马上托病在家,不要干预政事。」高长恭同意了这个方法,并且照作了,朝廷却不让他辞官养病。
后来长江一带又有战事,高长恭非常担心自己又会成为将领,恨不得自己以前生的怪病都回来,一怒之下,索性有病也不去医治。公元574年5月,高纬无预警的派太医徐之范前来,拿毒药给高长恭服下,高长恭临死前对妃子郑氏说:「我一生效忠朝廷,没做错一件事,皇上为何要毒杀我呢?」郑氏泪眼惺忪的应了一句:「或许见到皇上,还有所挽回啊!」高长恭对郑氏天真的回答,无奈的笑了笑,服下了毒药。
长恭死前,还把一千两的债券都烧光了。死后追封太尉。
高长恭,一名高瓘,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
累迁并州刺史。当突厥攻入晋阳时,他尽力击退敌人。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洛阳之战时,北周攻击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
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面具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哪里不平哪有兰陵王,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撤退。这场战役是高长恭最受注目的战役。
根据《北齐书》的记载,士兵们为了这场战役而歌诵他,后来就变成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同年十二月,他被任命为尚书令。
历封郡公他后来历任司州、青州与瀛州的地方首长。武平元年(570年)七月,被任命为为录尚书事。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担任太尉。同年三月,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跷谷,抵御北周宇文宪的攻击。
五月,段韶包围定阳城,而北周汾州刺史杨敷坚守住城池,段韶久攻不下。段韶病倒之后,由高长恭接替统领全军,他成功的利用伏兵击败了从城中撤退的杨敷军队。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他被任命为大司马,武平四年(573年)四月担任太保。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
高长恭,名高肃,又名高孝瓘,字长恭。(?-573年),北齐大将,世称兰陵王。是北齐高祖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第四子,母亲姓氏不详(但是无论是《北史》或是《北齐书》皆对其余五王之母有所记载,独长恭“不得母姓”)。据说相貌柔美,为了在战场上能够威吓敌人,故戴面具上阵。其五弟安德王高延宗后来曾在576年称帝。
高长恭曾经担任赠州刺史。当突厥攻入晋阳时,他尽力击退敌人。河清三年(564年)12月芒山之战时,北周攻击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面具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中的人才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撤退。这场战役是高长恭最受注目的战役。根据《北齐书》的记载,士兵们为了这场战役而歌诵他,后来就变成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564年12月,他被任命为尚书令。
他后来历任司州、青州与瀛州的地方首长。武平元年(570年)7月,被任命为为录尚书事。武平二年(571年)2月担任太尉。571年3月,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跷谷,抵御北周宇文宪的攻击。5月,段韶包围定阳城,而北周汾州刺史杨敷坚守住城池,段韶久攻不下。段韶病倒之后,由高长恭接替统领全军,他成功的利用伏兵击败了从城中撤退的杨敷军队。武平三年(572年)8月,他被任命为大司马,武平四年(573年)4月担任太保。
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
在芒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曾问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开始猜忌他会谋反。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但是常常收取贿赂,累积财富,属下尉相愿问他,“您既然受到国家的委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尉相愿继续问说,“是不是因为芒山之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长恭说是的。尉相愿说,“如果朝廷真的对您有所妒忌,这件事情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不能避祸反而更快招来祸害。”高长恭流泪屈膝问尉相愿解决的方法,尉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之后都装病在家,别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同意他的说法,可惜没有办法成功退出。
573年(武平四年)5月,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跟妻子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妻子回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之后就饮酒而死 。妻子郑氏则进入佛门。
兰陵武王高肃(公元541年-573年),南北朝北齐王室,一名孝瓘,字长恭,文襄帝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
插画家MANG蟒绘制的兰陵王(2张)乐平、高阳等郡公。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 :“吾本无此意 。”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被高玮一杯毒酒赐死,为何在2年之后才下葬?
在南北朝 历史 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大概就是兰陵王高长恭。传说他不仅作战勇猛,其容貌更是惊为天人,甚至比女子还要俊美,以至于在打仗的时候都要戴着面具。 以至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还被列为史中国四大美男之一。
《兰陵王入阵曲》也是赫赫有名的曲子,是专门纪念他的乐曲,不仅在中国,对国外尤其是日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真正的兰陵王究竟有没有吹的那么神呢,一起来走进高长恭的一生。
高长恭出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西魏和东魏正在交战,双方打得你死我活。高长恭的爷爷就是东魏的大将 高欢 ,父亲是 高澄 。8岁的时候,父亲高澄去世。而后,高长恭的叔叔 高洋 篡位,在乱世之中建立了北齐政权,当时他也只有10岁。
在正式介绍兰陵王之前,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北齐是什么样一个政权。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拥兵自重,互相征讨。 就在20多年的时间内,就先后有6位皇帝走马上任,很多臣子都不得善终,兰陵王高长恭也没有逃过这种命运。
高长恭就是北齐的兰陵王,大名为 高肃 ,长恭是字,还有一个名字叫 高孝瓘 。关于高长恭的家庭关系中,基本上都捋清楚了,但是唯有他的母亲,史书上基本上没有记载,也许是因为身份低微的原因,以至于史书上就没有记载,真正的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
天宝八年的时候,高长恭被授以 通直散骑侍郎 。此后,又屡建战功,先后被封为将军、司马、尚书令等官职,可以说是功勋卓著。据说他在担任刺史这段时间内,在当地鼓励农桑,广受百姓爱戴。
在生活作风上,高长恭也堪称完美。 在平日里,他喜欢结交一些文人,不喜欢亲近女色,更不贪恋财宝。长相柔美,声音也好听,搁到现在就是妥妥的小鲜肉。他还喜欢亲自种地,每次到了收获的季节,还会和军中的将士共同分享。
关于兰陵王在军事成就,后人的评价相当高。据说兰陵王的的部下,有 很多是来自鲜卑的 ,不仅长得勇猛,而且擅长歌舞,对兰陵王忠心耿耿。所以,在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在兰陵王率军作战的过程中,多次克敌,妥妥的战神级别的人物。
尤其是在邙山大战中,高长恭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华。战事发生在公元564年,也是北齐河清四年,当时的北周的将领 杨忠以及突厥 率领近10万大军,兵临洛阳,企图将城中围困。当时的皇帝高湛命他援救。高长恭率领大军,将北周的军队击溃。
而后,高长恭又带了 300名将士 ,来到了 金墉城 。刚开始城内的将士没能认出他来,直到他摘下面具之后,才将他认出。当时的将士纷纷欢欣雀跃,将士们的士气也大大提高了。而后,在高长恭的率领之下,内外夹击,将北周的军队击溃。
北周的将士们见状,纷纷丢盔卸甲,甚至连驻扎的营地都不要了,漫山遍野都是他们丢下的物资。从此之后,高长恭的名声远播,深受百姓以及将士爱戴。 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就是根据他在这场战争表现,有感而创作的。 《旧唐书》记载:
虽然说高长恭作战勇猛,但是论军事实力上,根本没有后世吹的那么厉害。论军事才能,可能还比不上 段韶以及斛律光 。并非民间吹的那样的战无不胜,勉强能称为是勇将,杰出的将领恐怕就没有那么名副其实了。
兰陵王能够取得一些军事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是皇子的身份,皇室对他的悉心栽培。尤其是北齐建国之后,国家急需军事人才,就对皇子们刻意培养。而兰陵王高长恭也因为有这方面的天赋,才会被重点培养。
对于兰陵王军事成就方面的夸赞,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后人的添油加醋,以及他身上带着的悲剧色彩,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名将。尤其是在邙山之战后,高长恭因为军事才能以及将士对他的爱戴, 受到了北齐皇帝高玮的猜疑和排挤 。
因为当时的长期带兵的将领,经常会与军镇之间勾结,经常会发生军事政变。所以高玮身为当时的统治者自然对一些带兵的将严加防范,兰陵王高长恭就是牺牲品。 高玮对于高湛的猜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史书上也有记载:
在此之后,皇帝对于他的猜忌和怀疑就进一步加深了,两人之间的隔阂也就一发不可收拾。 公元573 年,南朝的陈国为了收复原来的失地,派军攻打北齐。高长恭为了避免成为主将,谎称自己生病。而高玮也同样不采用他手下的将领。
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北齐惨败。气急败坏的高玮气撒在了高长恭的身上,最不想见的一幕还是来了,北齐皇帝高玮终于还是出手了。 同年的5月份,皇帝派了徐之范送出了毒药。
高长恭欲哭无泪地对自己的 妻子郑氏 说道:我对皇帝忠心耿耿,苍天可鉴,为什么换来的只是一杯毒酒!郑氏说道:为什么不请求见皇上一面呢?高长恭说道:皇帝岂是我们说见就见的。说完之后,就喝下了这杯毒酒,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时候,还不到30岁。
他死之后,北齐将其赠为 太尉以及忠武王 。但是我们发现他的碑文之后发现,他死去的时间和史书上是不对应的。也就是说,在兰陵王死后两年之后,才入土为安,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也很好猜测,高长恭虽然被皇帝赐毒酒死掉了。但是国家还需要继续运转,尤其是还要继续对南朝作战。 如果将兰陵王被杀的消息传出去的话,必然会动摇军心。所以,只能是掩人耳目。
武平六年,当时国内动荡,发生了 河阴之变 ,北齐摇摇欲坠。高长恭的家人才将高长恭偷偷地埋葬,立了碑。
而后,关于兰陵王高长恭的事迹也广为流传,为当时的百姓歌颂和拥戴。虽然他的实力并非那么强,但一曲《兰陵王入阵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也成为了人们歌颂的英雄。
参考文献:
《北齐书》
《北史》
司马光:《资治通鉴》
马忠理:《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及碑文述略》
严昊:《北齐兰陵忠武王高长恭研究》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 历史 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 历史 。期望用 历史 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上一篇:政治地理论文题目
下一篇:电机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