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控毕业论文
电梯群控毕业论文
电梯plc的开题报告
所有控制功能及信号处理均由硬件实现,线路直观,易于理解和掌握,适合于一般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所掌握是PLC控制电梯的优点之一,那么知道优点之后又该怎样去写电梯plc开题报告的开题报告呢?下面是我带来的电梯plc的开题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课题来源
老师命题
二、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在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R新月异的今天,楼的高度已和经济发展同样的速度成长起来。作为建筑的中枢神经,电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梯作为建筑物内的主要运输工具,像其他的交通工具一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电梯需求总量,主要受其经济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及数量、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从客观上导致了我国电梯行业的空前繁荣景象,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电梯需求量越来越大。总趋势是上升的,已经进入了“第三次浪潮”,而且目前还没有减速的迹象。从1949年建国以来全国共生产安装了6l万多台电梯。尽管如此,我国的电梯远未达到饱和的程度。全世界平均1000人有l台电梯,我国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准,还需要增加70万台。到那时候,全国在用电梯将达到130万台,每年仅报废更新就需要6万台。到2005年,中国电梯的年产量达到13.5万台,与1980年相比,25年增长了59倍,产量每年平均增长17.8%。2005年安装验收电梯124465台,截至05年底,我国的在用电梯总数已达651794台.。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舞台!我国电梯行业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产能力。兴旺的电梯市场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的知名电梯公司,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同本三菱、东芝、富士达等13家大型外商投资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74%”.
(1)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的引进对国内电梯企业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苏州江南、山东百斯特、浙江巨人、上海华立、东莞飞鹏、宁波宏大、苏州申龙和东南液压电梯等一批优秀的电梯品牌看清了自己的定位与出路。目前国内市场需要的电梯产品,我国电梯行业几乎全部可以生产,不但大量替代了进口,而且有一定的出口。国产电梯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正在稳步提高。自1985年我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l78以来,先后等同或等效采用了一批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的标准。标准的高起点使我国电梯行业在技术上居于有利地位。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如无机房电梯、无齿轮曳引机、永磁同步拖动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国际上也是刚刚出现,我国就有多企业可以生产了。国产电梯以其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为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电梯控制上采用微型计算机,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用微型计算机控制,它成本低,体积小,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简化了安装调试工作,使得电梯控制系统体积减小,节省能源、可靠性提高。可编程使灵活性增大。更突出的优点是微型计算机具有算术运算功能和灵活的逻辑运算功能,因此可以实现更完善的自动控制,例如对于电梯平层可以实现自适应控制,便平层情况达到最佳状态”微机控制电梯是电梯技术的方向,~些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相结合,相继推出了微机控制的电梯新机型,使控制功能得到增强,电梯的性能得到改善,明显提高了可靠性。除了合资企业外,也有其他厂家开发出了变频调速电梯新产品。另外,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机型对单梯进行控制还是有前途的。有些生产企业开发了紧急供电装置、防火厅门、自检测以及语言合成等电梯新功能;对机械系统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
(2)总之,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虽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电梯技术正以迅猛的发展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电梯在亚洲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每年销售量己达l万台左右,约占亚洲市场的1/50,一些合资企业在出口创汇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当今世界,电梯的生产情况与使用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3)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在与外界隔离封闭的电梯轿厢内,心理上的压抑感和恐惧感也有所考虑。因此,提倡对电梯进行豪华性装修,比如:轿厢内用镜面不锈钢装潢、在观光电梯井道设置宇宙空间或深海景象:进而主张电梯、扶梯应与大自然相协调,在扶梯的周围种植花草;在轿厢壁和顶棚装饰某些图案甚至是有变化的图案,并且在色彩调配上要令人赏心悦目;在轿厢内播放优美的音乐,用以减少烦躁;在轿厢内播放电视节目,乘客可收看天气预报、新闻等,同时绿色电梯也是将来发展的一个放心方向,要求电梯的智能化、安全水平、视觉协调、消除电磁辐射、舒适感等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简称电梯;倾斜方向运行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德总称。电梯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运输工具,对电梯的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等的不断追求推动了电梯技术的进步。目前,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微机组成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正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采用PLC 控制的电梯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开发周期短,这种电梯运行更加可靠,并且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控制任务,已成为电梯控制的发展方向,,其许多功能是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无法实现的。
可编程控制(Progremmable Controller)系统是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实现由继电器实现的逻辑控制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功能,使得当改变电梯的控制功能时,只要更改程序即可,而不需要像继电器一样需要更改硬件和接线。
3、主要参考文献:
(1)何衍庆,《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技巧》[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1998、皮壮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M].机械工业出
(2)版社,2000
(3)陈家盛,《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电梯维修与操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注:本部分内容必须详细填写)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目的是在全面了解国内外电梯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以江西长林电梯公司的一个三层电梯本体为控制对象,开发出以EMERSON公司
EC20.2012BRA型PLC为电梯控制器、采用TDl000-4T01 lOP型通用变频器的电梯控制系统,重点解决目前VVVF电梯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控制器性价比低、速度曲线实现难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所开展的工作如下:
(1)根据长林公司提出的三层梯的控制的性能指标,确定一种新型的、以通用变频器、光电编码器组成的实现大闭环调速的控制方案,按该种方案 组建的控制系统价格将大幅下降。
(2)采用EMERsON公司EC20.2012BRA型PLc的编程开发软件Controlst开发出本控制器软件,实现了本电梯逻辑信号的控制、速度的PID大闭环的控制,满足所要求的性能的控制。
(3)采用国内使用最广的工业控制组态软件组态王6.51,开发出本电梯的上位机组态程序,实现了上位机对电梯系统的监测控制,可以使用该组态程序对电梯进行调试运行和实时监控。
(4)对电梯系统进行数学分析,实现控制机理的建模,在此基础上,从而对曳引电梯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为控制策略实现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
1、 查阅资料,选定设计方案;
2、 确定设计方案;
3、 确定工艺流程;
4、 PLC的选择;
5、 绘制程序图;
6、 实验室调制程序;
7、 比较得出结论;
8、 撰写设计论文。
拟解决主要研究内容:
(1)原有的电梯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故障率高,日常保养和故障检修工作十分繁重。
(2)原有的电梯依靠井道内的位置传感器获取楼层的信息,控制精度不高,平层精确度无法达到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3)原有的电梯为双速电梯,起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比较大,乘客乘坐时不舒服,舒适感差。
四、 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
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 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六、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老师签字:
年 月 日
摘要:电梯作为垂直运输的工具,其作用在建筑物中至关重要。为了保证电梯运行既高效节能又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可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来控制电梯系统。本文介绍了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主要涉及两台11层住宅区居民楼电梯的PLC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总体设计方案,并且分析了采用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关键词:PLC,电梯,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1 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筑业得以迅速发展,大批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1]。电梯是服务于三分之一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建筑的发展必然带来了电梯行业的快速发展[2]。如今电梯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是机械电气相组合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电梯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普及,保证电梯的运行既高效节能又安全可靠,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电梯业界人士的关注[3]。
自 1889 年美国奥梯斯升降机公司推出世界第一部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升降机以来,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现在电梯已成为人们进出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而且作为载人工具[4],人们对电梯在可靠性、舒适性、低噪音、低能耗、操作方便性等性能方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电梯群控系统应运而生,两台电梯的并联优化控制又是电梯群控较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情况[5]。两台电梯并联控制或是多台电梯群控,其最直观的感觉是两台或多台电梯并排设置并且共享各个楼层的厅外呼梯信号,并能按预定的规律进行各电梯的自动调度工作。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取代微机实现信号控制[6]。微机控制系统虽然在智能控制方面有较强大的功能,但也存在抗干扰性差、系统设计较复杂、一般维修人员难以掌控其维修技术等缺陷;而PLC控制系统由于运行可靠,使用维修方便,抗干扰性强等优点[7],使得系统可靠性大大提高[8],从而PLC控制系统已成为目前在电梯控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控制方式。
2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主要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9],必然要做到高效、安全、可靠、方便等。现代高层建筑中各办公大楼、住宅、宾馆、医院、仓库、码头、甚至是大型的货轮等都离不开它。电梯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满足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上的需要[10]。
据统计,我国在用电梯已达40多万台,每年还以约5万~6万台的速度增长[11]。并
且在实现电梯群控系统后,据一些资料数据显示,电梯并联后的运送能力提高了20%-30%左右,减少了电梯因停层而带来的加减速、开门、关门及等待的时间,因而在上、下班客流量的高峰时段,乘员候梯和乘梯的时间大大减短。电梯运行实际能量消耗的50%是在减速、加速这段运行过程中。电梯并联后,电梯停层数量的减少很大程度减少电梯运行的电力消耗[12]。如果两电梯各自独立运行,容易发生电梯响应呼梯信号而运行到站后,乘客已被另一台电梯接走而空运行的现象,长期这样必然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给电梯的集中管理造成较大的困难[13],而且使得电梯系统处于非最佳运行状态,难以提高运行效率,乘客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最好的响应和最好的满足。
可编程控制器(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根据顺序逻辑控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专门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14]。在电梯控制系统中,PLC控制可以降低因专门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的成本,且 PLC 具有编程简单、控制运行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通用性好、功能强大、开发周期短、体积小、使用方便、可扩展性强、成本低、维护方便以及强大的网络通讯功能等优点,因此成为现代楼宇电梯控制系统的主流[15],同时在我国电梯行业有着广泛运用。这种电梯控制系统较原有电梯控制系统可以更容易的完成更为复杂的控制任务,其许多功能是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无法实现的。
现有的电梯控制技术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如何把更为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电梯群控之中,以进一步改善运输的效果、提高运行的效率、满足乘客的需求[17],仍然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因此运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对电梯控制系统、特别是电梯群控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6]
3 研究内容
3.1 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
电梯是由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两部分组成。
电梯的机械系统部分由曳引系统、轿厢和门机系统、平衡系统、导向系统以及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等部分组成,如图3-1所示。
电气系统又由电力驱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三部分组成。
1一减速箱
2一曳引轮
3一曳引机底座
4一导向轮
5一限速器
6一机座
7一导轨架
8一曳引钢丝绳
9一开关碰铁
10一紧急终端开关
11一导靴
12一轿架
13一轿门
14一安全钳
15一导轨
16一绳头组合
17一对重
18一补偿链
19一补偿链导轮
20一张紧装置
21一缓冲器
22一底坑
23一层门
24一呼梯盒
25一层楼指示灯
26一随行电缆
27一轿壁
28一轿内操纵箱
29一开门机
30一井道传感器
31一电源开关
32一控制柜
33一曳引电机
34一制动器
图3-1 电梯机械部分结构示意图
3.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本次设计对象是某住宅区内居民楼的两台11层并联电梯,电梯轿厢可上下运行,轿厢门具有开关和限位等保护功能。轿厢内可提供上行信号、下行信号、平层检测信号、开关门限位信号、门安全信号等。
2.系统整体设计框图
3.3 PLC电梯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在设计中两台电梯的硬件完全相同,在设计程序之前,首先通过进行PLC的I/O点的估算,进行PLC选型,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本课题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200型号的PLC作为电梯的控制器。
3.4 PLC电梯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图3-3 电梯运行流程图
3.4.1 电梯的启、停控制 3.4.2 电梯的开、关门控制
图3-4 开关门流程图
3.4.3 双电梯的并联调度
正常情况下,1台梯在底层待命,另1台梯停留在最后停靠层,称自由梯或忙梯。某层有召唤信号,则忙梯立即定向运行去接某层的客人。
2台梯因轿内指令而到达基站后关门待命时,则应执行“先到先行”原则。如A梯先于B梯到基站,则A梯立即起动运行至事先指定的中间层楼待命,并成为自由梯而B梯则成为基站梯。
当A梯上行时,如上方出现任何方向的召唤信号,或下方出现向下的召唤信号,均在A梯的一周行程中完成,而B梯留在基站不予应答运行。但如在A梯下方出现向上召唤信号,则在基站的B梯应答信号而发车上行接客,此时B梯为忙梯。
如果当A梯正在向下运行时,其上方出现任何向上或向下的召唤信号,则在基站的B梯应答信号而发车上行接客,但如A梯下方出现任何方向的召唤信号,则B梯不予应答而由A梯去完成。
如当A梯正在运行,其他各层楼的厅外召唤信号又很多,但在基站的B梯又不具备发车条件,而在30~60s后,召唤信号仍存在,尚未消除,则通过延误时间继电器,令B梯发车运行。同理,如本应A梯应答厅外召唤信号而运行的,但由于电梯门锁等故障而不能运行时,则也经30~60s的延误时间后,令B梯(基站梯)发车运行。
3.4.4 召梯信号的登记和响应 3.4.5 电梯运行的方向
3.4.6 识别井道层间距离,实现准确的平层 3.4.7 故障报警控制
通过这几个程序模块以及其他控制程序的模块组成电梯运行时所需功能的总框架。 3.5 对系统进行仿真。
这次的设计中,由于要对电梯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所以我选用了北京亚控公司的King-view6.5组态王软件,并且结合计算机以及S7-200型的PLC对系统进行仿真。组态软件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PLC为控制装置,在组态软件的画面中生成的虚拟电梯为被控对象,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观察虚拟电梯的运行情况。PLC的输入信号可以从PLC的开关量输入端输入,也可以在组态软件的画面中用鼠标点击按钮来产生。
在系统仿真过程中,运用到的一些参数可能会有所偏差,所以要通过多次仿真调试才能更接近实际,做到更完善。
4 工作特色及其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4.1 工作特色及其难点
工作特色:随着电梯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梯在运行中的可靠性、平滑性、高效性、准确性等都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而使电梯从故障率高、可靠性差、接线复杂等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发展为如今安全高效的PLC控制方式。因此PLC电梯控制已然成为电梯行业中互相竞争的资本,所以想要突破现有的技术有一定的成就是十分困难的。
难点:
(1)了解电梯的全部运作方式,以及充分理解并且能运用PLC基本及功能的指令。 (2)通过PLC设计电梯的电梯的厅呼叫控制、电梯的到站指示控制以为电梯的自动平层控制、停留时间等功能,并实现。
(3)用PLC程序设计来实现电梯的并联控制系统。
(4)本次的设计电梯是通过系统仿真,虽然基本结构与实际的电梯能做到完全一样,但是设计中运用到的参数总会与现实稍有偏差,导致最终仿真的结果会有些不符合实际。
4.2 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先将所学的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知识、功能指令熟悉掌握,再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认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并且分析此类资料的内容,和所学PLC知识相结合。
熟悉并联电梯的运行过程,并记录,了解其中两条电梯运作的规律以及电梯自动开关门、到站指示、显示电路等。之后选择恰当的可编程控制器的型号,以满足电梯并联控制系统的要求。参考关于电梯并联控制的书籍,对电梯运行过程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自己的研究以及老师给出的资料进行设计,减少误差,成功完成最后电梯控制系统的仿真。本文中的电梯并联系统仿真较简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加强。 5 论文工作量及预期进度
2011年12月根据所选课题,完成毕业设计的资料收集工作,并进行汇总整理,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定出设计大纲,并撰写开题报告,在指导老师审阅通过后上交,进行开题答辩。
2012年1-3月:完成科技论文翻译工作;进一步了解系统工作原理,确定系统设计方案,完成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准备中期检查。
2012年4月:完成系统各功能部分的软件设计。
2012年5月:写毕业论文,检查全部内容,进行排版整理、定稿,准备答辩。 6 预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创新点
预期成果: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对两台11层住宅区内的民居电梯的并联控制,准确无误的实现电梯的运行过程,并通过组态软件做出仿真。最终完成一篇关于PLC电梯控制系统的论文。
参考文献
[1] 张聚丽.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36):3.
[2] 周亚军.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 魏伟.PLC控制技术与应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4] 丁镔.PLC控制四层电梯教学模型的设计[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4):33-35.
[5] 李柏树.PLC在双电梯并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6):173-175.
[6] 李晓霞.PLC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3):21.
[7] 唐勇奇,赵葵银.PLC在变频调速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自动控制,2001,(9):26-27.
[8] 滕慧绒.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39-140.
[9] 张学锋,苏兰涛,李相荣.电梯限速器检测[J].中国电梯,2003,(22):15-16.
[10] 芮静康.电梯电气控制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 刘培尧.电梯原理与维修[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12] 王凤杰.电梯并联控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
[13] 钟肇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4] 陈美谦.基于PLC/MCGS的电梯系统研究[D].厦门大学,2007.
[15] 胡国良.基于PLC网络的双电梯并联控制技术[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3):177-186.
[16] 李涛.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仪器仪表用户,2010,(3):74-75.
[17] 周万珍,高鸿斌.PLC分析与设计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8] 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9] Siemens re and Installation:CPU 312 IFM-318-2DP,2003.
[20] Siemens uring Hardware an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STEP 7V5.2 Manual,2002.
关于电梯问题,高分求助~
你说的是群控,不是电梯群。群控----参考文献里有图
群控系统
在主板上开关X86与CAN总线(总线末端)连接起来。该开关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电梯上关闭的其它的打开。
主要特点:群控电梯的信号传递采用两线CAN-BUS的串行通讯方式,从而保证了大量数据的高速、可靠传送。当维修保养时,此电梯自动推出群控服务,恢复正常运行后,电梯立即自动转换成群控运行,由EKM6500电脑主控板所实现的群控功能无须加并联柜。
主要功能:
■ 动态泊梯
对每台梯设置好泊梯误差后,每台梯将产生一个泊梯区域,在"动态泊梯" 功能下,这些泊梯区域将依据"避免空驶和快速响应"原则在各梯之间相互转换。
如一台梯在设定的泊梯时间内无指令呼梯,则行驶到下一个空白泊梯区域的中央;泊梯期间如有呼梯指令,则泊梯运行被中断,电梯此时所处位置的不同,将做不同的响应。
■ 分散待梯功能
当群控系统的所有电梯都保持待梯状态一分钟时间,群控系统就开始分散待梯运行:
A.如果基站及基站以下层楼都没有电梯,系统就发一台最容易到达基站的电梯到基站闭门待梯。B.如果群控系统中有两台以上电梯正常使用,而且中心层以上层楼没有任何电梯,系统就分配一台最容易到达上方待梯层的电梯到上方待梯层闭门待梯。
■ 倾向服务
群控系统根据投入群控中的电梯和实际使用情况的比较,如果发现投入使用的电梯量大于需要量的上限标准值,就逐渐减少投入使用的电梯数量,知道电梯数量符合需要量或者只剩一台电梯投入使用为止。其中电梯都让它们处于休息状态,从而减少电梯的运行次数,起到节能功能。反过来,如果群控系统发现投入使用的电梯数量小于需要量的下限标准值,就逐渐增加投入使用的电梯数量。
■ 疏散状态运行
如果大楼备有电源,当正常电源突然停电,切换到后备电源供电时,就需要这一选择功能,此时群控系统为了防止后备电源的功率有限,根据预先设定,按次序逐一让每台电梯返回到基站开门放客待梯。当所有电梯都返回到基站后,群控系统根据预先设定指定哪几台电梯继续正常使用,哪几台电梯关梯休息,这样可保证后备电源不会超负荷运行。
参考资料:
回答者:ALOSTSHIP - 进士出身 八级 4-14 19:22
电梯使用运行安全的要求是什么
来源: 日期:2003-09-29
一、电梯的产权单位应对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负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履行下列职责:
l、设置专人负责电梯的日常管理,记录电梯运行状况和维修保养工作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采取先进技术,降低故障率。
2、确定合理的电梯运行时间,加强日常维修保养。
3、安装、维修保养人员和电梯司机均应持有效的特种行业操作证上岗,并定期参加复审。
4、在便于接到报警信号的位置设立电梯管理人员的岗位,制定紧急救援方案和操作程?
回答者:fengshanjian - 助理 三级 4-15 10:36
它是通过系统来远行的
回答者:ttdx - 童生 一级 4-15 11:41
楼主如果需要下面文献的话可以发邮件联系我(点我可见),专业的论文,文献比较多,可联系后再详细讨论。
电梯群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Elevator Group Controlling System
【作者】 朱明富; 雷科; 王国萍;
【英文作者】 Zhu Mingfu; Lei Ke; Wang Guoping Zhu Mingfu: Assoc. Prof.; Dept. of 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 Wuhan; China.;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湖北武汉;
【刊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04期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Wuhan Automotiv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中文关键词】 电梯群控系统; CAN总线; 调度算法;
【英文关键词】 elevator group controlling system; CAN bus; dispatch algorithm;
【中文摘要】 通过对电梯群控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结合CANBUS总线实时、高速的通信特点,提出了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CANBUS的通信特征、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以及调度算法进行了阐述,在软件结构的设计中运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提高了电梯群控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英文摘要】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an elevator group controlling system are analyzed. A designing method of an elevator group controlling system is presented combining the timely and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 features of CAN Bus. The communication features, system architecture,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ing, and the dispatch algorithm of CAN bus are clarified. The designing method of modularizing is applied in software architecture design to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and expansibility of an elevator group controlling...
【DOI】 CNKI:ISSN:1007-144X.0.2005-04-011
电梯群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Elevator 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 Technologies
【作者】 杨祯山; 邵诚;
【英文作者】 YANG Zhen-shan; SHAO ChengResearch Centre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China.;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中心; 辽宁大连;
【刊名】 控制与决策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12期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英文刊名】 Control and Decision
【中文关键词】 电梯群控技术; 人工智能;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英文关键词】 Elevator 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 technologi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uzzy control;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中文摘要】 在对电梯群控系统的结构特性、工作原理以及该技术最新发展概况综述的基础上,对电梯群控系统研究中的控制算法以及控制策略的采用、实施的效果、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电梯群控系统的应用现状,探讨了现阶段电梯群控技术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英文摘要】 Based on the revie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vator group control technologies,the principle of work and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EGCS) are discussed in is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EGCS,including the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ftermath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s and strategies,key technologies used in this field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are conducted considering the curresent application of prospective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EGCS and dev...
【DOI】 CNKI:ISSN:1001-0920.0.2005-12-000
电梯群控系统调度算法的研究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Investigation about dispatching method i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作者】 赵硕; 杨欣宇; 丁海波;
【英文作者】 ZHAO Shuo YANG Xin-yu DING Hai-bo (Computer Department;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Qiqihar Water Company; Qiqihar 161005);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系; 齐齐哈尔市自来水公司; 齐齐哈尔;
【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03期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中文关键词】 电梯群控系统; 电梯调度; 人工智能;
【英文关键词】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elevator dispatch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专家系统的算法,基于模糊控制的算法,基于神经网络系统算法以及遗传算法在电梯群控系统中的应用。
【英文摘要】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al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s in the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such as expert system-based,fuzzy logic-based,neural networks-based control and Ga-based method.
【DOI】 CNKI:ISSN:1007-984X.0.2005-03-023
基于CAN总线的电梯群控系统的通讯接口设计与实现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CAN bus
【作者】 余华; 孙德宝;
【英文作者】 YU Hua1; SUN De-bao2(ute of Wuhan Shipbuilding; Wuhan; China; 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刊名】 电气传动自动化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1期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英文刊名】 Electric Drive Automation
【中文关键词】 CAN总线; 电梯群控系统; 通讯接口;
【英文关键词】 CAN Bus;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中文摘要】 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给出了CAN总线通讯接口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法。
【英文摘要】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CAN Bus are introduced,and the hardware circuit and software design method of CAN Bu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re also presented.
【DOI】 cnki:ISSN:1005-7277.0.2006-01-012
什么是电梯群控?主要目的是什么?
两台电梯联在一起就叫关联,
两台以上电梯联在一起就叫群控,
关联和群控原理都是一样,但群控比关联更智能些(这种群控就是高层的电梯才会有设群控柜,一般电梯都带有并联功能,)
关联只是简单的利用电梯的就近原则,载完客后如果没有返基站功能电梯都是停在最后一个人离开的楼层,然后有人呼梯时,两台电梯经过比对哪台电梯离要去的楼层近就哪台走,(有的并联干脆两台直接到,当然并联也有考虑到顺向截止,同向优先停靠的)
群控
1. 1上高峰模式
在设置的时间内,全部电梯按基站层上呼优先权最大来提供呼梯服务
1. 2下高峰模式
在设置的时间内,一台电梯优先提供上呼服务,其余电梯分区优先提供下呼梯服务,最大限度地使下呼梯得到及时响应。
1. 3均衡模式
对电梯呼梯进行寻优分配,按照呼梯最短时间原则,进行呼梯指令的响应。
1. 4空闲模式
在均衡模式下在3分钟内无外呼内选,电梯将均匀分布于各区域的首层待命,以便一旦有呼梯时能尽快响应。
电梯处于故障、司机、检修、驻停、消防、专用状态时该台电梯将被排除群控控制。
邵诚的论文目录
[1]C. Shao,F.R. Gao,Y. Yang,Robust stability of optimal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to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ACTA Automatica Sinica,29⑴,2003,pp.72-79.[2]K.J. Zhang,D. Jin,C. Shao,Fuzzy Neural Network’s Application in Furnac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Based on Rolling Information Feedback. Preprints of 16th IFAC World Congress,Prague,July 4-8,2005,Topic: 6.2 Mining,Mineral & Metal Process.[3]Y. Li,C. Shao,Application of Grey Relation Analysis and RBF Network On Grinding-Concentration Soft Sensing,Preprints of 16th IFAC World Congress,Prague,July 4-8,2005,Topic: 6.2 Mining,Mineral & Metal Process.[4]C. Shao,Y.H. Zhang,RBF Neural Networks and Genetic Algorithms Based Optimization Control of Aluminum Powder Nitrogen Atomization Process,Proceedings of the 44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and the European Control Conference,Seville,Spain,December 12-15,2005,8048-8053.[5]C. Shao,J. Nie,F.R. Gao,A robust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with neural networks for robot,Pre-Prints of IFAC Symposium on Advanced Control of Chemical Processes (ADCHEM),2003,Hong Kong,873-878.[6]C. Shao,G.J. Luo,F.R. Gao,Robust stable adaptive control of uncertain bilinear plants and application for distillation column,Pre-Prints of IFAC Symposium on Advanced Control of Chemical Processes (ADCHEM),2003,Hong Kong,879-884.[7]Y.H. Zhang,C. Shao,Q.H. Wu,RBF Neural Networks-Based Software Sensor for Aluminum Powder Granularity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ISNN2004,Lecture Notes of Computer Science,Vol. 3174,Springer:860-865.[8]Y.H Zhang,C. Shao,RBF Neural Networks Process Model Based Optimization of Aluminum Powde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06.6. Dalian,China. 8048-8053.[9]Y.H. Zhang,C. Shao,Fuzzy-PID Hybrid Control for Temperature of Melted Aluminum in Atomization Furnace.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2006.10. Jinan,China.[10]K.J. Zhang,D. Jin,C. Shao,A New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In Reheating And Rolling Process,11th IFAC Symposium on Automation in Mining,Mineral Metal Processing. Nancy France,September 08 - 10,2004.[11]Y. Li,C. Shao,Application of Wavelet Network’s Soft Sensing in Ball Mill’s Faults Diagnosis,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2005.[12]徐恭贤,邵诚,修志龙,甘油生物歧化为1,3-丙二醇过程的H∞控制,自动化学报,2006,32 ⑴: 112-119.[13]李勇,邵诚. 一种新的灰关联分析算法在软测量中的应用,自动化学报,2006年,32⑵:311-317.[14]邵诚,张永辉.铝粉氮气雾化分级过程集成优化控制系统,信息与控制,2006年,35卷,1期:114-119.[15]刘瑞国,邵诚,一种带有参数可自适应调节的改进遗传算法,信息与控制,2003年,32卷,6期:556-560.[16]张立权,邵诚,基于模糊预测器模型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信息与控制,2005,34卷,6期: 660-664.[17]巫庆辉,邵诚,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信息与控制,2005,34⑷:444-450.[18]李勇,邵诚,一种新的灰关联分析算法-一致关联度,信息与控制,2006年,35⑷.[19]刘鸣,邵诚,异步电动机的自抗扰控制器及其参数整定,控制与决策,18卷,5期,2003年,540-544.[20]杨祯山,邵诚,电梯群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控制与决策,20卷,12期,2005年,1321-1331.[21]巫庆辉,邵诚,基于递归型小波神经网络的感应电动机伺服驱动系统自适应控制,机械工程学报,2005,41⑵:71-76.[22]巫庆辉,邵诚,感应电动机定子磁场定向直接转矩控制中定子电阻自适应估计方法,机械工程学报,2006,42⑹:24-29.[23]刘艳,邵诚,电动汽车感应电机的时变模型与计算机仿真,系统仿真学报,Vol.16 ⑸,2004,2052-2055.[24]张凯举,邵诚. 基于生产目标的热轧过程集成控制方法的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 ⑴: 48-51[25]张凯举,邵诚,朱晖. 步进式加热炉炉温优化算法的改进与计算机仿真,系统仿真学报,2006,18⑶: 794-796.[26]张凯举,邵诚. 基于机理分析的钢坯轧前及粗轧过程的温降计算.,钢铁研究学报,2004,Vol. 16 ⑷:39-42.[27]张凯举,邵诚, 基于温度的钢坯加热与轧制过程的集成控制方法及仿真研究,钢铁,2004,39⑿:43-46.[28]张凯举,邵诚,钢铁工业加热炉先进控制技术及其发展,冶金自动化,2003,27 ⑴:11-15.[29]张永辉,邵诚.雾化炉铝液温度的自整定模糊-PI控制,冶金自动化2005年,29(s1):399-402.[30]徐恭贤,冯恩民,邵诚,修志龙,色氨酸生物合成的稳态优化,工程数学学报,2005,22 ⑹:975-982。[31]李勇,邵诚,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断裂参数灰色软测量,测试技术学报, 2005,19⑵:146-151.[32]李勇,邵诚,基于BP网络的软测量在断裂能检测中的应用,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5,5 (185): 6-11.[33]张凯举,邵诚,基于离散状态空间的钢坯粗轧阶段温度控制模型,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 44 ⑹: 892-896.[34]金迪,邵诚,自抗扰控制器在6自由度液压并联机器人仿真分析中的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43卷,5期: 691-696.[35]张永辉,邵诚,崔波.铝粉雾化炉温度的模糊-PID复合控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6,46⑷: 572-575.[36]李勇,邵诚. 高压线路中串联IGBT动态均压方法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34⑴:43-47.[37]李勇,邵诚.灰色软测量在介质填充率检测中的应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⑷: 549-554.[38]赵志宇, 邵诚,于云满,基于小波变换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21 ⑴: 50-52.[39]薛丽,邵诚,供电企业综合统计系统中的安全性策略,计算机工程,2004,30 ⑾: 168-169.[40]李勇,邵诚. 基于RBF网络的球磨机介质填充率灰色软测量,2004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文集. 2004年,282-291.[41]孙海英,邵诚,金迪,炼油企业原油储运调度方法的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⑷,2003,39-43.[42]C. Shao,Y. Yang,F. Gao and F. Wang: Optimal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with uncertain initializations and disturbances,Preprints of the 6th IFAC Symposium on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Process Systems,June 4-6,2001,Jejudo Island,Korea,pp. 532-537.[43]F. Gao,C. Shao,F. Wang and W. Wang: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of bilinear plants with high-order perturbation uncertainties,Proceedings of 39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December 12-15,2000,Sydney,Australia,pp. 4934-4938.[44]J. Jiya,C. Shao and T.Y. Chai: Comparison of PID and PPI design techniques for a process with time delay,Preprints of the 14th World Congress of IFAC,July 5-9,1999,Beijing,China,pp. 391-396.[45]J. Jiya,C. Shao and T.Y. Chai: Design of an adaptive control of bilinear system with guaranteed stabil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Vol.30,No.6,1999,pp. 651-657.[46]C.J. Zhang,C. Shao and T. Chai: Indirect adaptive control for a class of linear time-varying plants,IEE Proc. Part D,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Vol.145,No.2,1998,pp. 141-149.[47]J. Jiya,C. Shao and T.Y. Chai: Neural network based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on nonlinear non-minimum phase systems,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San Diego,California,USA,June 1999,pp. 1082-1085.[48]Z.J. Wang,C. Shao and T.Y. Chai: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ble technique in temperature control of reheating furnace,Proceedings of the 199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Kohala Coast-Island of Hawai’i,Hawai’I,USA,August 22-27,1999,pp. 29-32.[49]Z.J. Wang,T.Y. Chai,S.P. Guan and C. Shao: Hybrid optimization set point strategy for slab furnace temperature,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San Diego,California,USA,June 1999,pp. 2362-2365.[50]J. Jiya,C. Shao and T.Y. Chai: Design of an adaptive bilinear control algorithm for a class of combustion processes,Preprints of IFAC Workshop on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UK,1998,pp. 26-28.[51]W.M. Xu,C. Shao and T.Y. Chai: Learn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constrain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uncertain disturbances,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Albuquerque,NM,USA,June 4-6,1997,pp. 3854-3858.[52]W.M. Xu,T.Y. Chai and C. Shao: Force and contact transient control for robot manipulators with robustness enhancement,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Albuquerque,NM,USA,June 4-6,1997,pp. 952-956.[53]R.J. Zhu,T.Y. Chai and C. Shao: Robust nonlinear adaptive observer design using dynamic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Albuquerque,NM,USA,June 4-6,1997,pp. 1096-1100.[54]G.J. Zhang,T.Y. Chai and C. Shao: Synthetic approach for control of intermittent wind tunnel,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Albuquerque,NM,USA,June 4-6,1997,pp. 203-207.[55]Y. Heng,T.Y. Chai and C. Shao: Adaptive control of nonlinear non-minimum phase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s,Proceedings of the 36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San Diego,California,USA,December 10-12,1997,pp. 2211-2212.[56]C. Shao: On the robust stability of a Clarke-Gawthrop type of self-tuning controll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Vol.64,No.4,1996,pp. 721-731.[57]G.J. Zhang,C. Shao and T.Y. Chai: A new method for independently tuning PID parameters,Proceedings of the 36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Kobe,Japan,December 11-13,1996,pp. 2527-2532.[58]W.M. Xu,C. Shao and T.Y. Chai: An adaptive impedance controller for robot manipulators in task space,Proceedings of the 36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Kobe,Japan,December 11-13,1996,pp. 392-393.[59]Q.H. Dai,T. Zhang,T.Y. Chai and C. Shao: Robust direct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dynamic neural networks,Proceedings of the 36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Kobe,Japan,December 11-13,1996,pp. 2424-2425.[60]C. Shao: Robust stable adaptive control for the plants with nonlinear disturbances,Preprints of IFAC 4th Low Cost Automation,Buenos Aires,Argentina,August 11-13,1995,pp.429-434.[61]X.Y. Gu and C. Shao: On the robust stability condition for adaptive control systems,Chinese Journal of Automation,Allerton Press,Inc.,Vol.5,No.4,1994,pp. 604-610.[62]X.Y. Gu and C. Shao: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for time-varying linear plants using polynomial approximation,IEE Proc. Part D,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Vol. 140,No.2,1993,pp. 111-118.[63]C. Shao: Stable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subject to bounded external disturba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Vol.5,No. 2,1991,pp. 121-134.[64]X.Y. Gu and C. Shao: A self-tuning controller using techniques of conditionally updating parameter estimates,Chinese Journal of Automation Allerton Press,Inc.,Vol.1,No.3,1989,pp. 219-229.[65]王中杰,柴天佑, 邵诚: 加热炉多模式动态优化控制策略,控制与决策,第14卷,第5期,1999年,465-468页.[66]王中杰,柴天佑,邵诚,王伟: 加热炉最优炉温设定策略的研究,信息与控制,第28卷,第7期,1999年,600-606页.[67]王中杰,柴天佑, 邵诚: 加热炉O2闭环控制策略的研究,钢铁,第34卷,第7期,1999,532-542页.[68]王中杰,柴天佑, 邵诚: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加热炉钢温预报模型,系统仿真学报,第11卷,第3期,1999,181-184页.[69]邵诚,张承进: A modified Clarke-Gawthrop self-tuning controller with guaranteed robust stability,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4卷,第5期,1997年,671-678页.[70]徐为民,柴天佑,邵诚: 工业机械手的自适应阻抗控制新方法,控制与决策,第12卷,第2期,1997,109-131页.[71]邵诚,顾兴源: 带有模型误差反馈的鲁棒自校正控制器,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1卷,第5期,1994年,604-610页.[72]顾兴源,邵诚: 关于自适应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条件,自动化学报,第19卷,第4期,1993年,444-449页.[73]顾兴源,邵诚: 按条件更新参数的自校正控制器, 自动化学报, 第15卷,第3期, 1989,232-241.
PLC控制电梯的优点
四层电梯PLC控制
第一章:设计要求
一、接收并登记电梯在楼层以外的所有指令信号,给予登记并输出登记信号。
二、根据最早登记的信号,自动判断电梯是上行还是下行,这种逻辑判断称为电梯的定向。电梯的定向根据首先登记信吃的性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令定向,指令定是把指令指出的目的地与当前电梯位置比较得出“上行”或“下行”结论。例如,电梯在二楼,指令为一楼则向下行;指令为四楼则向上行。第二种是呼梯定向,呼梯定向是根据呼梯信号的来源位置与当前电梯位置比较,得出“上行”或“下行”结论。例如,电梯在二楼,三楼乘客要向下,则按AX3,此时电梯的运行应该是向上到三楼接该乘客,所以电梯应向上。
三、电梯接收到多个信号时,采用首个信号定向,同向信号定向,同向信号先执行,一个方向任务全部执行完后再换向。例如,电梯三楼,依次输入二楼指令信号、四楼指令信号、一楼指令信号。如用信号排队方式,则电梯下行至二楼—上行至四楼—下行至一楼。而用同向先执行方式,则为电梯下行至二楼—上行至四楼。显然,第二种方式往返路程短,因而效率高。
四、具有同向截车功能。例如,电梯在一楼,指令为四楼则上行,上行中三楼有呼梯信吃,如果该呼梯信号为呼梯向(K5),则当电梯到达三楼时停站顺路子载客;如果呼梯信号为呼梯向下(K4),则不能停站,而是先到四楼后再返回到三楼停站。
五、一个方向的任务执行完要换向时,依据最远站换向原则。例如,电梯在一楼根据二楼指令向上,此时三楼、四楼分别在呼梯向下信号。电梯到达二楼停站,下客后继续向上。如果到三楼停站换向,则四楼的要求不能兼顾,如果到四楼停站换向,则到三楼可顺向截车。
六.采用MCGS组态软件监控系统运行。实现监控功能。
第二章:交流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的电气系统包括电力拖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电力拖动系统有各种交流的和直流调速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现在已逐渐采用可靠性更高、通用性更强的可编程控制器和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但是,仍有大量正在使用的电梯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本次毕业设计采用交流变极调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XPM型四层四站客货两用电梯, XPM型 型号中X代表选层按钮控制,P代表自动选层,M代表自动门。
电梯的基本结构按照位置,可分为机房、井道、轿厢和厅门四大部分。
一:机房部分
机房设在顶层,在井道的上方,机房部分包括拽引机、控制屏和限速器等。
(1): 拽引机
拽引机是电梯的驱动机构,它包括拽引电动机、电磁制动器减速器和拽引电动机为电梯专用YTD系列双速电动机。减速器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拽引轮是V型或轮挂着对重,当轿厢上升时同,对重下降,反之当轿厢下降时对重上升,轿厢与对重要在井道中各自的导轨内滑动。
(2):控制屏
控制屏上装有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大部分电器,包括熔断器、接触器,各种继电器、变压器、整流器及各种阻容元件等。
(3):限速器
限速器是电梯专用的一种安全保护装置,通常使用离心甩块夹绳式限速器。
二: 井道部分
井道是电梯轿厢垂直运动的通道,在井道里安装有轿厢和对重的导轨,缓冲器,以及各种控制和保护用的电器。——极限开关,楼层感应器,平层隔磁板等。、
三: 轿厢部分
电梯的轿厢部分包括轿厢体,安全钳,轿厢门的自动开关装置,平层和层楼信号装置,以及轿厢渺无人烟操纵屏和指示灯。
(1):轿厢体
轿厢是指电梯用来载动运乘客或货物的装置。包括厢架、厢体、厢门。
(2): 自动开关装置
开关门及电机开关门控制装置轿厢门由电动机拖动,能自动开关,开关门电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
(3):平层和楼层信号感应器装置,
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的角度来看,电梯是垂直运行按行程位置进行控制的电气设备,而向控制电路发出楼层和平层的位置信号的装置是永磁感应器。
平层感应器一般用永磁感应器,他和换速感应器结构相同,均由干簧管和永磁铁组成,干簧管是一个装有触点的真空管,其动触点2是用导磁的簧片制成,触点1—2之间相当于一组动断触点,2—3之间相当于一组动合触点。由于干簧管装在永久磁铁旁边,在磁场的作用下簧片动作,其动断触点1—2断开,而动合触点2—3断开。用永久磁感应器作位置控制的主令电器,不但具有动作迅速可靠的优点,而且没有行程开关容易产生机械磨损的缺点。
发出平层信号的平层感应器装在轿厢上,装在上面的是平层感应器,装在两者中间是开门感应器。三个感应器随轿厢上下运动,而平层隔磁板则固定在井道中,当轿厢到达停层位置时,平层隔磁板插入三个感应器中间,则轿厢的底版正好与楼面地板平齐。楼层信号感应器的原理与此相同,不同的是停层隔磁铁板装在轿厢顶上随轿厢运动,而楼层感应器则固定在井道中(每层一个)。
上一篇:议论文自律素材
下一篇:论文答辩观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