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企业合作
毕业论文企业合作
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学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形势下,各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情境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情境教学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将案例教学引入了管理学科的研究。通常来说,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特点: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与一个或数个理论点对应;其次,案例中企业资料丰富真实,行业背景齐全,且与案例中的角色和情景相关;最后,案例使用者需要经过深入的讨论才能得到答案。案例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案例,不是成功经验介绍或失败教训的总结,而是通过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案例使用者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决策。因此,案例中提供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和相关背景资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学习的情境。并且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思考和讨论等活动,学生还能不断补充和完善情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它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甚至反思性的思考,进而增强学生在特定复杂现实环境下的问题诊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从案例教学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但和一般的案例教学法有所不同,情景模拟法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步骤,即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通过演讲等互动形式充分认知教学内容。一种形式是在教学中由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角色的人物,如总经理、区域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运营官等,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认知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等,并通过扮演感受该角色的经历,加强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个人关注点、问题、行为和参与等方面的体验。另一种形式是面向高校举办的各种商业模拟大赛,如“PeakTime尖峰时刻全球模拟大赛”自2008年引入中国后,已经吸引了国内众多优秀高校的参与,“尖峰时刻”现正成为国内一项知名度较高的国际性模拟赛事。参赛小组可通过“企业经营模拟系统平台”模拟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包括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战略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另外,我国高校现在比较普及的ERP沙盘模拟大赛、股票模拟交易大赛等都可提供模拟的情境以供学生学习和情境体验。因此,情景模拟法是一种模拟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要求学生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学生要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解决方案。
三、企业家进课堂
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商学院已经开始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与企业达成协议,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分享其成长、成功、创业经历和人生感悟。企业家进课堂能够让学生从高校教师课堂上获取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企业家这里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企业家的授课,学生能够学到关于企业经营管理多方面的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企业家在真实情境中的“所作所为”,加深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领悟。通过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奋斗历史,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企业认知能力。另外,通过搭建学生与企业家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加强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使其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管理型人才。因此,通过企业家进课堂这种情境教育新模式,为学生传授校园之外的知识,使他们得以感受到社会上更多新鲜事物,学生听取企业家对企业实践经验的介绍、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获得解答,从而逐渐获得情境的体验并构建起情境。同时,与企业家的互动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把握,促进了学校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有利于学校面向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在国内高校开展得并不普遍,甚至有些高校还未启动,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类似的模式,但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条件、机制等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家认为此种做法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等原因而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然而,从未来高校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来看,高校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因此,建议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合作平台及其长效机制,共同拓展合作内容,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共同努力。
四、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一般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开展,一种是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习,另一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搜寻适合的工作岗位参与企业实习。根据大多数高校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在校期间的课程学分要求,一般商学院学生自主实习是和后期择业联络到一起,要到大学四年级,平时的实习大多数是通过校企合作提供的实习机会。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学生实习参与的情境都是完全真实的环境。学生通过体验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能启发其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通过自我实践掌握操作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开展企业实践,一方面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培养其实践能力,提出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因此,企业实践情境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工商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情境学科,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还远远不够,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等情境结合起来,才能胜任和提升其各项管理能力。然而,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一方面是受到各高校专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合作效果不明显,企业无法从中切实受益,因而合作热情不高有关。因此,高校要努力完善自身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激发企业合作热情,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方向
一、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对教育部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学位授予及考研专业目录公布第四版》进行认真研究,同时对全国知名高校中的工商管理类学科进行研究①,结论如下:
1.比较规范。从整体上看,中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规模和办学层次,虽然存在着部分院校将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企业管理等不同型别的管理类学科都并入管理学院,但在工商管理方面,各位学者均能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着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展开,并且紧跟国际全球化、一体化潮流,具有国际视野。针对中国工商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针砭时弊,提出积极对策。
2.特色明显。由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以及高等学校、高等研究机构的本身“DNA”特点,不同地区的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各自特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工商管理研究方向紧密围绕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职能展开,例如吕景胜教授的公司治理;宋华教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徐家悦副教授的质量管理等。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则偏重企业战略,如成志明的战略管理;刘海建的战略管理、组织理论;刘春林的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各高等院校虽然在工商管理方向研究方面各有所长,但相互补充、完善,呈现出工商管理学丛林的学术之风。
3.形成“丛集效应”。这里所说的丛集超越了一般的产业范围,指对工商管理的研究相互融合、相互联接的共同体。例如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集聚现象,山东大学的管理学院分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资讯管理三个系,工商管理以徐向艺、杨惠馨的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为代表;管理科学与工程以丁荣贵的专案管理、刘岗和吴爱华的生产运营管理为代表;资讯管理以戚桂杰的资讯系统、赵炳新的资讯化管理为代表。三者虽然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管理学研究,但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在借鉴中相互提升。工商管理学可以提供整体框架,管理科学与工程则从系统、科学方法方面独树一帜,而资讯管理学则从资讯化角度整合企业资源要素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建议
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理论和方法较宽泛的学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研究方向,由点及面,逐步展开。本文认为可以从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工商管理配置的资源要素、工商管理的职能以及工商管理理论的研究前沿等四个方面展开。
1.从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看,应更多着眼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其中工商管理包括工商管理、商务策划管理、特许经营管理、商品学、连锁经营管理等。在从事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时,既要理清工商管理不同学科、专业层次的关系,又能从整体上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分类和组成有整体把握,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泾渭分明。
2.按照工商管理的资源要素来划分。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管理的研究,均离不开对管理的职能、目标和要素的阐述。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是指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中国知名学者周三多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工商管理学从属于管理学类,故可从对组织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资源管理、市场与客户管理、政策及 *** 资源管理、资讯资源管理等。
3.按照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划分。从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看,其研究方向应围绕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专案管理、人力管理、资讯管理等展开。另外,各个研究方向之间也有交叉和边缘的领域,诸如竞争战略、供应链管理、管理决策模型及应用等也应属于此种划分范畴。
4.从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前沿、未来发展方向看。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深入研究企业文化等“软体”。譬如,迈克尔·波特对竞争战略的阐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对企业再造理论的研究;威廉·大内对文化管理理论的贡献在于最早提出“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不断进行创新等。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前沿是与时俱进的,目前看,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企业智慧财产权管理、价值评估、企业流程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企业领导力等方面。即使是同一个研究方向,例如企业领导力,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研究内容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对研究或服务物件有一定影响作用,其研究即是值得肯定的。
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企业合作竞争理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
合作竞争理论(cooperation-competition theory)
目录
[隐藏]
1 合作竞争理论概述
2 合作竞争理论核心逻辑分析
3 合作竞争成功的要素
4 合作竞争的效应分析
5 西方的合作竞争理论与实践
6 4种战略管理理论核心逻辑比较表
[编辑]合作竞争理论概述
合作竞争理论,源于对竞争对抗性本身固有的缺点的认识和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拜瑞·内勒巴夫(Barry ff)和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亚当·布兰登勃格(Adam nburger),他们的代表作是1996年合著出版的《合作竞争》。他们认为,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进行竞争,也有合作,提出了合作竞争(Co-competition)的新理念。它是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新思维,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克服了传统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思想。同时,利用博弈理论和方法来制定企业合作竞争战略,强调了战略制定的互动性和系统性,并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博弈策略分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合作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逻辑是共赢性,反映了企业战略在网络信息环境下,要以博弈思想分析各种商业互动关系、与商业博弈活动所有参与者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合作竞争关系为重点。
1997年Maria Bengtsson和Soren Kock也将既包含竞争又包含合作的现象称为合作竞争,他们共同研究了企业网络的合作竞争;Loebbecke等研究了基于合作竞争的知识转移及合作竞争组织间的知识分配理论;Hausken研究了团队间的合作竞争,认为利益主体间的竞争有利于利益主体内部成员积极性的提高,其他利益主体内的合作竞争情况也影响该利益主体内部的合作竞争程度;Mar等认为,合作中利益主体把其他利益群体的活动视为正外部条件,竞争中利益主体则将其他活动视为负外部条件;Kenneth Preiss、Steven n和Roger N.Nagel认为新型企业没有明确的界线划分,其作业过程、运行系统、操作及全体职工都应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在一起,企业必须走出孤立交易的圈子,进入相互联合的王国,获取竞争优势;
麦肯锡高级咨询专家乔尔·布列克(Jole Bleeke)和戴维·厄恩斯特(David Ernst)认为,未来的企业将日益以合作而非单纯的竞争为依据,企业会把合作竞争视为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之一 。
[编辑]合作竞争理论核心逻辑分析
1.合作竞争理论的逻辑思维是:绘制价值链→确定所有商业博弈参与者的竞争合作关系→实施PARTS战略来改变博弈→分析和比较各种商业博弈结果→确定合作竞争战略→扩大商业机会、实现共赢。即首先将商业博弈绘制成一幅可视化的图——价值链,利用价值链定义所有的参与者,分析与竞争者、供应商、顾客和互补者的互动型关系,寻找合作与竞争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改变构成商业博弈的5要素(参与者,Participators;附加值,Added values;规则,Rules;战术,Tactics;范围,Scope,简称PARTS)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形成多个不同的博弈,保证了“PARTS 不会失去任何机会”、“不断产生新战略”,并分析和比较各种博弈的结果,确定适应商业环境的合作竞争战略。通过实施,最终实现扩大商业机会和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2.基于合作竞争理论的战略起点,是分析商业博弈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合作竞争理论提出了参与者价值链的新观念,利用价值链来描述所有的参与者的竞争合作的互动关系。价值链的思想强调了企业经营活动中同时竞争与合作两种行为,两者的结合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和“合作”的两字所单独的意思,有效克服了Porter经典竞争战略管理理论利用5个力量模型仅从竞争的角度来分析所有参与者竞争态势的弊端。
3.基于合作竞争理论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和保持与所有参与者的一种动态合作竞争关系,最终实现共赢局面。合作竞争理论提出了互补者 (Complementor)的新概念,认为商业博弈的参与者除了包括竞争者、供应商、顾客外,还有互补者。强调了博弈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要创造价值,就要与顾客、供应商、雇员及其他人密切合作。这是开发新市场和扩大原有市场的途径”。因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其他组织的支持和合作,这是对经典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4.基于合作竞争理论的战略制定过程,贯穿了博弈思想。战略要“从其他参与者的认知角度”来制定战略,克服了传统战略仅从企业本身的利益制定战略的弊端。同时,通过参与者、附加值、规则、战术和范围这5个杠杆对博弈行为和结果的作用分析,选择合适的战略,使企业战略更具有互动性、现实性和可行性。博弈思想是一种结合了合作与竞争思想的革命性战略思维,博弈的理论方法为网络竞争环境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5.基于合作竞争理论的战略,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动态战略。合作竞争理论认为,商业博弈是一种重复博弈,而且构成博弈的五要素PARTS会随时间而变化,从而改变每次博弈的行为和结果。因此,企业战略并非都是事先计划好的,而是一种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动态战略,以适应商业博弈的改变。同时,在商业博弈中, “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的”、而且“充满活力,不断进化”,PARTS模式的变化带来博弈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机会。因此,基于合作竞争的企业战略必须着眼于未来的博弈,才能把握住未来的机遇。
从上分析,我们认为合作竞争理论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1)从组织的有限理性出发,按X理论来考虑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博弈关系,忽略了企业的社会性和复杂性对博弈的影响。
(2)仅研究了参与者两两之间的两元合作竞争关系,没有结合企业网络理论来研究合作竞争的网络关系。
(3)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合作竞争战略管理过程。
[编辑]合作竞争成功的要素
合作竞争是一种高层次的竞争,合作竞争并不是意味着消灭了竞争,它只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促使企业间的关系发生新的调整,从单纯的对抗竞争走向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对于合作竞争成功的基本条件,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专项研究,其中比较典型是尼尔·瑞克曼(Neil Rackham)对大量实例进行研究后提出的合作竞争成功的三大要素,即贡献(Impact)、亲密(Intimacy)和远景(Vision)。
①贡献
贡献是指建立合作竞争关系后能够创造的具体有效的成果,即能够增加的实际生产力和价值。贡献是合作竞争成功要素中最根本的要素,是成功的合作竞争关系可以存在的原因。贡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减少重复与浪费;二是借助彼此的核心能力,并从中受益;三是创造新机会。
②亲密
成功的合作竞争关系超越了一般的交易伙伴,具有一定的亲密程度,这种亲密是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下不存在的。要建立这种亲密的关系,企业必须:一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是建立合作竞争关系的核心;二是信息共享,促使信息和知识的快速流动,降低信息收集和交易成本;三是建立有效的合作团队。
③远景
远景是建立合作竞争企业的导向系统,它描绘了合作企业所要共同达到的目标和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成为建立合作竞争关系企业的活力源泉。远景要能正确的发挥作用,必须能评估伙伴的潜能、发展伙伴关系、进行可行性分析等。
合作竞争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它从组织的长远发展角度,通过企业自身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整合,通过组织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学习,进行产品、服务、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从而使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合作竞争有别于传统的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它以实现合作竞争双方的共同利益为目标。同时,要建立成功的合作竞争关系,还要理性的选择合作伙伴,考察合作伙伴的资源优势、创造贡献的潜能、合作伙伴的长期战略、企业文化、价值观等,从而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管理。
[编辑]合作竞争的效应分析
企业的合作竞争联合了若干企业的优势,共同开拓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规模效应
合作竞争使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首先,单个企业各自的相对优势在合作竞争的条件下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降低了企业的单位成本;其次,合作使专业化和分工程度提高,对合作伙伴在零部件生产、成品组装、研发和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优势进行了优化组合,放大了规模效应;再次,企业通过合作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形成了格式系统,增强了网络的外部性。
(1)成本效应
合作竞争降低了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组织成本。企业通过相关的契约,建立起稳定的交易关系,降低了因市场的不确定和频繁的交易而导致的较高的交易费用。同时,由于合作企业间要进行信息交流,实现沟通,从而缓解了信息不完全的问题,减少了信息费用。合作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也有助于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组织效率。
(1)协同效应
同一类型的资源在不同企业中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这就为企业资源互补融合提出了要求。合作竞争扩大了企业的资源边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异质性资源,而且可以提高本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合作竞争节约了企业在资源方面的投入,减少了企业的沉没成本,提高了企业战略的灵活性,通过双方资源和能力的互补,产生了 1+1〉2 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1)创新效应
合作竞争使企业可以近距离的相互学习,从而有利于合作企业间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将自身的能力与合作企业的能力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能力。此外合作组织整体的信息搜集、沟通成本较低,可以更加关注行业竞争对手的动向和产业发展动态、跟踪外部技术、管理创新等,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
[编辑]西方的合作竞争理论与实践
自从20世纪末开始,西方企业战略已从“纯竞争战略”为主导,向“合作竞争战略”为主导转变。“商场如战场”是传统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之上,商家使用激烈的竞争手段,击败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而在如今的商战中,和平与战争同时存在或交替出现。不少成功的经营者是建立在他人成功的基础上,是共同战略的胜利。当共同创建一个市场时,商业运作的表现是合作,而当进行市场分配的时候,商业运作的表现是竞争。竞争不以伤害竞争对手为目的,重要的不是他人是否赢了,而在于你是否赢了。这就是合作竞争所反映的竞争理念精髓所在。
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都会出现港口群效应。北海沿岸是世界最繁忙的海域之一,是沿岸各国以及欧洲与其他各洲之间大宗货运的主要航道。北海沿岸集中分布的重要港口有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汉堡、伦敦和敦刻尔克等港口,其中有些港口分布在不到100公里的区域内。这些港口规模大,竞争有序,吞吐量不少都超过亿吨。再如,日本东京湾内首尾相连集中了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横滨港、梗洋港、横须贺港等6个日本的重要港口。日本港口管理者与地方政府通常是同一的。这些港口虽然集中在一起,但各有特色, 通过“合作竞争战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东京港地处东京湾,拥有4000万人口的首都经济圈支持了东京港的不断发展,使其成为日本最大的消费品进出口港口。东京港和日本陆上交通网直接相连,有利于东京港有效而畅通的疏散商品和货物。该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为第19位。横滨港素有“东京外港”之称,是日本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港口,也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该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为第27位。千叶市距东京仅40公里,横跨东京湾的海上之星大桥进一步缩短了千叶与东京间的距离。千叶港是日本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出口货物主要有机械产品、钢铁、化学药品和重油,进口货物主要是石油产品、原油、铁矿石和煤炭。集装箱在该港所占的吞吐量比例显然不高。2004年千叶港货物吞吐量为1.69亿吨。世界上经济发达地区港口群港口之间,建立适度的竞合关系,共同发展,说明了发达国家通过市场运作,在处理港口间合作与竞争问题上的成熟性。
[编辑]4种战略管理理论核心逻辑比较表
4种战略管理理论核心逻辑比较表
理论类别 企业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 复杂理论 合作竞争理论
对市场条件的认识 相对稳定、线性可测 无序、突变、不可预测 混沌、非线性、周期性 互动性、系统性
对竞争优势 难于模仿的、 不断创新的能力 进化的商业生态 有效地合作竞争的能力
对资源的认识 持久的核心能力 系统和合作能力
分析单元 企业内部 企业与企业经营环境 商业生态系统 博弈参与者构成的价值链
战略重点 培养、利用和提升核心 快速、敏捷地打破均势 保持商业生态系统进 PARTS模式分析,
能力 发挥其杠杆作用 创造不连续的创新 优化和关系网络管理 保持合作竞争关系
合作的态度 机会主义的合作 短期的合作 共生的周期合作 竞争的合作
战略的特性 长期性、稳定性 短期性、不定性 周期性、互动性 动态性、互动性、适应
如何加强旅游业和企业的合作
旅游业和企业的合作有以下几点,你可以展开写。一、资金方面的合作,优势互补。二、宣传方面的合作,捆绑宣传。这方面最成功的是福建七匹狼广告,就是烟草和服装两家企业合作的。可以借鉴。也可以利用旅游业的优势宣传企业。三、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亮点作为旅游点。比如丝绸的抽丝及生产过程,就很有意思。四、利用企业的人脉,组织团队旅游。五、旅游业有更好的沟通渠道了解顾客,把这方面信息提供给企业。旅游业也可以直接帮企业销售适合游客的商品。这些展开了,应该够了吧?你的论文需要多少字啊?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选题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提供,还是上缴税收以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该地区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推进了西部的城市化进程。虽然该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融资难、市场准入条件背刻、人才引进等诸多不利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西部地区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重组,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的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也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从国内看,《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另外还要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要加大向西开放力度,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全面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此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指出,工业转型升级要着力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要考虑主体功能区和重大生产力规划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区域消费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调整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布局,同时要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西部地区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另外还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国家审核公告的工业园区和国家重点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内创建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也要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这些政策给该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带来了好的发展机遇,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以及政策倾斜等有利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把握住机遇来不断成长壮大是摆在该地区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和继承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已有成果,结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现状来探讨有哪些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以及这些企业有哪些成长方式可以选择,通过什么方法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期望能够对该地区其它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西部地区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些企业将不断活跃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但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在于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成长壮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以期能够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理论意义:目前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关于西部地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上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主要是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影响因素和企业成长性评价三个方面,而关于成长方式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从理论上完善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实践意义: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西部地区市场的不断开放,更多的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将活跃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将本文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可以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以后的成长壮大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战略联盟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但目前的学者对战略联盟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波特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已经超过了正常的市场关系但是又没有达到合并的程度,于是企业间进行的长期联合协议。具体的方式有技术许可生产、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
2、威廉姆森是从组织性质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企业联盟是介于市场交i易和各层组织之间的.中间边际状态组织,是一种对企业交易时契约不完备性的一种治理结构,是管理企业的一种特殊系统,是企业市场交易行为的一种补充。
3、蒂斯是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而进行的.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以承诺和信任为基础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排他性的购买协议、排他性的合作生产、技术成果的互换、B&D协议、合作协议及共同营销等。
总之,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组织。联盟实质上就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来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和风险共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马歇尔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这种聚集经济并提出了产业区理论。产业区具有如下特点:由当地小企业组成,投资和生产决策高度本地化;上下游企业间有牢固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长期的合约或承诺;员工属于整个产业区,可以在企业之间频发流动,劳动力市场比较灵活;产业氛围和文化认同比较浓厚;专业服务网络较为发达;金融机构会提供基于信任的坚初成本。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重新审视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价值,他认为企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对集群的形成、发展模式和发展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是国内企业集群研究领域中的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她对企业集群的概括是大量专业化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聚集。石培哲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和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资源享赋是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人力资源是集聚发展的推动力量;交易成本的降低是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素;而创新网络经济的形成为集聚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琼斯(Jones)在1971年提出了特定要素模型,他认为在两部门经济中,劳动作为流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作为特定要素则不能自由转移,其他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使得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进口行业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则下降。1985年,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HelpmanandKrugman,1985)引入规模经济来分析比较优势,他们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多样性的数目比较少,而进行自由贸易则会增加可供选的产品数量。戴维斯(Davis,1996)认为,即使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技术上的差异也会引起同行业产品之间的贸易。彼原三代平(1955)认为经过扶持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就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从而形成了动态比较优势,构成了动态比较费用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明确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分析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研究进行文献述评,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等。
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部分。阐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划分标准,以及企业成长的含义,然后对战略联盟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增长极理论进行了综合整理和评述,作为本研究的基础和分析工具。
第三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第四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该部分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的因素以及适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具体方式,然后介绍了层次分析法以及如何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
第五章是案例研究。该部分选取了W公司作为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结合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和成长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第六章是结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五、写作提纲
致谢5—6
摘要6—7
ABSTRACT7
1引言10—24
1.1研究背景10—11
1.2研究目标及意义11—12
1.2.1研究目标11
1.2.2研究意义11—12
1.3相关文献研究及述评12—22
1.3.1国外研究现状12—14
1.3.2国内研究现状14—22
1.3.3文献研究述评22
1.4论文研究方案22—24
1.4.1主要研究内容22
1.4.2主要研究方法22—24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24—31
2.1相关概念界定24—27
2.1、1中小企业及划分标准24—26
2.1、2企业成长26—27
2.2相关理论综述27—31
2.2.1战略联盟理论27—28
2.2.2企业集群理论28—29
2.2.3比较优势理论29—30
2.2.4增长极理论30—31
3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31—40
3.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31—34
3.2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34—37
3.3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困境37—40
4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40—55
4.1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40—46
4.1.1内部影响因素41—43
4.1.2外部影响因素43—46
4.2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46—51
4.2.1集群化成长46—47
4.2.2创新型成长47—48
4.2.3国际化成长48—49
4.2.4虚拟化成长49
4.2.5联盟型成长49—50
4.2.6规模化成长50—51
4.3基于AHP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51—55
4.3.1层次分析法51—54
4.3.2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层次分析决策模型54—55
5案例分析55—64
5.1公司介绍55—57
5.2W公司成长方式的选择57—64
6结论与展望64—66
6.1主要结论64
6.2未来研究展望64—66
参考文献66—69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2]中国中小企业年鉴编委会。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3[厘]。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2.
[3]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14
[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25
[5]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分析型论文范文
下一篇:毕业论文有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