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类论文文献
农学类论文文献
农业技术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那么,关于农业技术专业参考文献有哪些?
[1]樊锡聪.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1-312.
[2]贺警钟、牟筱玲.论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5-36.
[3]邓振营.农业高等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86-87.
[4]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8-9.
[5]张令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88-289.
[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7]徐鹤群.浅议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开发与装备,2013(12)67.
[8]徐荃子.西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9]余春友.我国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6—317.
[10]马志强、朱永跃.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12)122—123.
[11]苏国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1,(6)1-44.
[12]冯永晔.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5,(6)1-72.
[13]肖黎.眉山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3,(5)1-58.
[14]徐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5,(5)1-85.
[15]王冰.浅谈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论证评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37-38.
[1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17]钟蔚.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冶科学院,2001.
[18]许毅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19]高志勇.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20]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1]蔡荣,王学渊. 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4:69-75+111-112.
[2]秦愚. 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6:19-29+110.
[3]黄祖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8-9.
[4]邓宏图,王巍,韩婷. 转型期农业合作社的现实与逻辑:来自山东寿光的经验观察[J]. 中国农村经济,2014,07:27-38.
[5]谭银清,王钊,陈益芳. 西方农业合作社演化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的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2015,05:74-78.
[6]刘颖娴. 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困境与发展方向——“2012国际合作社年:农业合作社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2013,03:89-96.
[7]秦愚. 农业合作社的资本问题——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5,07:60-72+111.
[8]本报记者 高伟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的时代诉求[N]. 许昌日报,2012-10-12003.
[9]刘宇 王雷. 农业合作社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N]. 中国改革报,2012-10-19003.
[10]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余爱民 胡小芳.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N]. 农民日报,2013-10-28001.
[11]应瑞瑶,何军. 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2,07:2-7.
[12]应瑞瑶. 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 江海学刊,2002,06:69-75.
[13]扶玉枝. 农业合作社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4]常青,张建华. 丹麦与中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2:25-31+110.
[15]刘洁,祁春节. 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2:192-195.
[16]雷兴虎,刘观来. 激励机制视野下我国农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之立法完善[J]. 法学评论,2011,06:100-108.
[17]应瑞瑶. 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 南京社会科学,2004,01:13-18.
[18]米新丽. 美国农业合作社法初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04,03:139-141.
[19]潘建国. 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J]. 中国合作经济,2004,10:55-58.
[20]雷兴虎,刘水林. 农业合作社的法律问题探讨[J]. 中国法学,2004,05:90-98.
[21]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述评[J]. 商业研究,2009,03:175-179.
[22]周波,万小兵,朱朝晖,唐卫青,万洁.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8-72.
[23]郑丹. 国外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及启示[J]. 农业科技管理,2009,02:55-59.
[24]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 开放时代,2009,04:27-35.
[25]刘勇.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4-63.
[26]李先德,孙致陆. 法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02:32-40+52.
[27]秦愚. 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8:45-56+111.
[28]林坚,马彦丽. 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6,03:16-20+79.农业经济参考文献
[29]蔡润英. 农业合作社定义及其法律地位探析[J]. 企业经济,2006,03:158-160.
[30]柴效武,叶益东. “农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模式的抉择[J]. 浙江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98-107.
[31]丁俊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2]徐小平. 中国现代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33]逄玉静,任大鹏. 欧美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J]. 经济问题,2005,12:46-48.
[34]米新丽. 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J]. 法学论坛,2005,01:59-64.
[35]. 法国农业合作社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营管理,2005,04:43-46.
中国农业科学类发表期刊论文的写作格式应该是怎样的
学术堂整合了一份中国农业科学类发表期刊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字体大小,供大家参考: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各个时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1
浅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科技支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村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技术上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1982年,国家就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列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技术推广为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渐增加,普遍提升了技术员的能力,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社科技术示范户为辐射点的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载体。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所以着力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例如科技示范区、科技下乡活动等等,取得明显的成果,定期对农业技术实行咨询讲解与培训,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广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的是完整性,紧密衔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由于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组成的部门主体是不连贯的,由此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联结机制。在基层没有能够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没能够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不连贯和不完整的问题。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还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客观上存在着政府主导的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性质,并不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往往农业技术的推广完成是任务性和目的性的,与农民、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不吻合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农民对于科学性的技术知识意识淡薄,忽略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年轻的农业人口改变了自身的环境,选择非农业或他乡谋生,剩余部分的劳动力在文化科技素质方面不高,导致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应有的认识。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的推广管理体制和多样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性、完整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
3.1强化农民农业知识以及科技教育的专业培训
农民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所以有关农业技术的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只有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提高,才可使其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更新速度,理解农业向产业化改变的经营要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入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块,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的科技知识、教育知识等等。
3.2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在现已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把省、市级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机构到推广体系之中,形成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大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政策待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有科技推广能力和科技带动作用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级示范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走多元化体系建设这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完整性。要将信息化服务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改变当前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3.3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实现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有机结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之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并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合适合需地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满足农民的需要。响应国家“以贡献求发展”的号召,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及时注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大学生产力;分析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尽快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进行实际运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
4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是依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J],农业经济,2001(03).
[2]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3] 路立平.吉林省农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09).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2
浅析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2.1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
开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2.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2.3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英,徐建华,李万良.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展望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1.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2. 农业经济方面论文3000字
3.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养殖业的参考文献
1.王家启 现代奶牛养殖科学 2006
2.徐勇;高雅;刘艳华 农业过程本体及其构建方法:以玉米为例 [期刊论文] -农业网络信息2009(11)
3.徐勇;甘国辉;牛方曲 农业信息协同服务总体架构解析 [期刊论文] -农业网络信息2009(09)
4.斐成发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期刊论文] -情报学报2000(02)
5.鲜国建;孟宪学;常春 基于农业本体的智能检索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期刊论文] -中国农学通报2008(06)
Bechhofer;Ian Horrocks;Carole Goble OILEd:a Reason-able ontology editor for the semantic web 2001
7.徐建军;梁邦勇;李涓子 基于本体的智能Web服务 [期刊论文] -计算机科学2002(12)
o N Formal Ontology:Conceptual analysis an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1995(2/3)
9.彭隽;朱德海 农业信息系统在不同平台上性能的比较 [期刊论文] -农业工程学报2006(09)
10.苏晓路;钱平;赵庆龄 农业科技信息导航知识库及其智能检索系统的构建 [期刊论文] -情报学报2004(06)
农学·先秦时代的农学·农学文献与农家的出现
农学·先秦时代的农学·农学文献与农家的出现
我国现存农书中没有属于战国以前的。《汉书·艺文志》收录了农家著作九种,其中《神农》、《野老》为战国时作品,但都没有保存下来。不过,成书于公元前239年的 《吕氏春秋》 中有 《上农》、《任地》、《辩土》、《审时》 四篇。《上农》讲农业政策,《任地》等三篇讲农业技术,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一组农学论文。《任地》等篇以“后稷曰”为发端,提出了农业生产中的十大问题 (包括如何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及如何提高产量和质量),并围绕着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展开论述。它以如何把涝洼盐碱地改造为畎亩结构的农田为中心,阐述了土壤耕作、合理密植、株行布局、中耕除草、掌握农时等技术环节,带有作物耕作栽培通论的性质。它不但是先秦时代、尤其是战国以前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光辉的总结,而且第一次对农业生产中天地人(“三才”)的关系作出科学的概括,成为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传统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先秦时代还有一些虽然不是农学专著,但包含了丰富的农学内容的文献。如《尚书》中的《禹贡》,对全国土壤作了相当科学的分类,并论述了各地不同的土壤及其相应的物产。《管子·地员》明确指出了不同地势、不同土壤和它的植被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管子·度地》则重点总结了治水经验和水工技术。以上三篇系战国时作品,包含了战国以前长期的有关资料的积累。《夏小正》、《诗经·七月》、《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和《逸周书·时则训》则主要是讲农时、物候,包含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农业科技和农业制度的宝贵资料。
关于农家的来源,《汉书·艺文志》说:“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君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由此可见,先秦农家有两派。一派出于农官,或继承了农官的档案资料。《吕氏春秋》的《任地》诸篇劈头就是 “后稷曰”,似乎当时存在以“后稷”命名的农书或农法,《任地》诸篇基本上取材于它;而《后稷》则是根据周代农官积累的资料写成的。另一派出于“鄙者”,即与农民有较多联系的平民知识分子。《孟子·滕文公上》提到当时“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应属这一派农家,《神农》一书可能出于此派之手。这种情形延续至后世。我国的传统农书,少数是官修的,多数是私撰的,但从私撰农书的作者看,除部分为平民知识分子外,不少是在职或退职的官吏。这是因为劝督农桑是古代各级 *** 的经济职能,有些官吏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具备了创作农书的基本条件。
上一篇:知网论文下架教程
下一篇:毕业论文专家会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