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论文题目
工业分析论文题目
对于煤的工业分析而言,它可以确定出煤的整体组成部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煤的工业分析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煤的工业分析
摘要 :文章浅谈了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的要点、原理及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测试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字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固定碳
Abstract: the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coal industrial analysis method, principle an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measur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actical work of the result of the test made a simple introduction.
The keyword volatile moisture ash fixed carbon
中图分类号:TQ52文献标识码:A
正文:
煤的工业分析也称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在国家标准中,煤的工业分析是指包括煤的水分(M )、灰分(A )、挥发分(V )和固定碳(Fc )四个分析项目指标的测定的总称。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 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工业分析是一种规范性很强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各项数值。
1、煤的水分
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最基本指标。煤是多孔性固体,含有一定的水分。水分是煤中的无机组分,其含量和存在状态与煤的内部结构及外界有关。一般而言,水分的存在不利于煤的加工利用。
煤的水分按照它的存在状态及物理化学性质,可分为外在水分、内外水分及化合水三种类型。
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煤的水分也容易引起煤炭粘仓而减小煤仓容量,甚至发生堵仓事故。
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
煤的游离水分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煤的全水分,是指煤质全部的游离水分,既煤中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之和,简记符号Mt。
煤的全水分测定可采用四种方法,即通氮干燥法、空气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及空气干燥的一步法和两步法。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用的是空气干燥法,即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6mm的煤样,在空气流中,于105-110℃干燥至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全水分的含量。
2、煤的灰分
煤的灰分不是煤中固有的成分,而是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灰分简记符号为A,也表示灰分的质量分数。即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经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而形成的的,是煤质矿物质的衍生物。灰分全部来自矿物质,组成和质量又不同于矿物质,煤的灰分和煤中的矿物质关系密切,对煤炭利用都有直接影响,工业上常用灰分产率估算煤中矿物质的含量。
煤的灰分可用来表示煤中矿物质的含量,通过测定煤中灰分产率,可以研究煤的其他性质,如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等,用以确定煤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中国标准GB/T212-2001规定,灰分测定方法包括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两种。其中缓慢灰化法为仲裁法。
缓慢灰化法测定时,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地摊平于灰皿中,放入马弗炉中,以每分钟不大于2cm的速度把灰皿推入炉内的炽热部位,即恒温区(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则实验作废),关上炉门,在(815±10)℃温度下灼烧40min。从炉中取出灰皿,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并进行检查性灼烧。如遇检查性灼烧时结果不稳定,应改用缓慢灰化法重新测定。灰分低于15.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3、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
(1)煤的挥发分
挥发分的概念 煤样在规定的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挥发物质产率称为挥发分,简记符号为V。煤的挥发分主要是由水分、碳、氢的氧化物和碳水化合物(以CH4为主)组成,但不包括物理吸附水和矿物质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看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挥发性物质,而是煤在特定条件下的热分解产物,所以煤的挥发分称为挥发分产率更确切。挥发分测定结果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度以及实验设备的形式、试样容器的材质、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说挥发分的测定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实验项目,只有采用合乎一定规范的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所得挥发分的数据才有可比性。
挥发分的测定 按国家标准GB/T212-2001的规定,挥发分的测定方法要点为: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的质量分数(Mad)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2)煤的固定碳
煤的固定碳的概念 从测定煤样挥发分后的焦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称为固定碳,简记符号为FC。固定碳和挥发分一样不是煤中固有的成分,而是热分解产物。在组成上,固定碳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包含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因此,固定碳与煤中有机质的碳元素含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绝不可混淆。一般而言,煤中固定碳含量小于碳元素含量,只有在高煤化程度的煤中两者才比较接近。
固定碳的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中,固定碳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计算获得。在空气干燥煤样测定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由下式计算没的固定碳的质量分数
Wad(FC)=100-(Mad+Aad+Vad)
式中 Wad(FC) ——空气干燥煤样的固定碳的质量分数,%
M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的质量分数,%
Aad ——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的质量分数,%
V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的质量分数,%
结论: 随着煤的煤化程度的增加,煤中水分开始下降很快,以后变化则不大;固定碳含量逐渐增加;挥发分产率则先增加后降低。若以干燥无灰基计算,挥发分产率随煤化程度增加呈线性关系下降。
参考文献
【1】 朱银惠《 煤化学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8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煤的工业分析技术论文
工业分析与检验论文
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
水分析 或者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
怎么选毕业论文题目啊
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
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
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1.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2.追溯验证法
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的想法,即根据自己平素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但这种想法是否真正可行,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故还需按着拟想的研究方向,跟踪追溯。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只要通过努力,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以把“拟想”确定下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
②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
②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
④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干万不可轻易放弃。因为这种思想火花往往是在对某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之后的理性升华,如果能及时捕捉,并顺势追溯下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很有价值的。
追溯验证的选题方法,是以主观的“拟想”为出发点,沿着一定方向对已有研究成果步步紧跟,一追到底,从中获得“一己之见”的方法。但这种主观的“拟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等作为依据。
轻工知识小论文
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有了飞速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消费品短缺的状况,而且产品大量出口。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行列。资料显示,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实现利税已分别占到或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和利税总额的大约三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产值同步增长,产值、效益、出口年均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总体上看,近10年我国轻工行业实现了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都较好。我国轻工业产品中的家用电器、五金制品、制浆造纸、钟表、啤酒、皮革及皮革制品等的产量已排名世界首位或位居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轻工生产大国。
第一章 轻工业概述
1.轻工业
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如:食品、纺织、皮革、造纸、日用化工、文教艺术体育用品工业等。
轻工业主要指提供生活消费品的工业部门,包括: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如棉、毛、麻、丝的纺织及缝纫,皮革及其制品,纸浆及造纸,食品制造等工业;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如日用金属、日用化工、日用玻璃、日用陶瓷、化学纤维及其织品、火柴、生活用木制品等工业。轻工业产品大部分是生产消费品,一部分作为原料和半成品用于生产,如化学纤维、工业用布、纸张、盐等。
轻工业划分为22大类,44个行业,产品50多万种,涵盖了衣、食、住、行、用、玩各个方面。一个国家轻工业发展程度决定了国民的生活水平。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肩负着对内解决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对外依靠出口换汇,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必不可缺的资金。
2.我国轻工业行业划分
1、制浆造纸工业2、日用机械工业3、制盐工业4、食品工业5、日用硅酸盐工业6、电光源及照明器具工业7、日用化学工业8、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工业9、木制品及竹藤棕草制品10、家具工业11、文教体育用品工业12、工艺美术品工业13、塑料制品工业14、金属制品工业15、家用电器工业16、衡器工业17、日用杂品工业18、玩具工业19、室内装饰工业20、轻工装备工业21、包装装潢印刷工业22、其他工业
3.轻工业的三个发展层次
轻工业是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消费资料工业可分为3个层次。它们是:
在工业社会前期的轻工业是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材料,如纺织、食品、造纸等;
在工业社会的轻工业是以重工业产品为原材料,如自行车、手表、汽车等;
在知识社会的轻工业是高技术含量的轻工业,如多媒体、家用机器人等。
第二章 我国轻工业发展
1984年以前农村的村及村以下办工业归属农业,1984年以后划归工业。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轻工业加快发展、高加工度化与产业结构纠偏(1979~1990年):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础上,人们对建国以来的工业化过程和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反思促进了“ 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轻工业与重工业”、“生产结构与资源结构”、“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等多方面关系、比例的调整。伴随国家“轻纺工业优先”、“地区经济梯度发展战略”、“国际大循环”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我国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逐步得到扭转,表现出轻工业加快发展、高加工度化和部分外向化的特点。从1978~1990年,轻重工业的比例由43.1∶56.9变为49.4∶50.6,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由38%下降为34.7%,净出口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的比率)由-0.3%上升为 2.8%,三次产业比重分别由28.1%、48.2%、23.7%变为27%、41.6%和31.3%。
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资料,1978年,轻工消费品中三大件代表之一的手表,每百人占有仅为1.95只;肥皂等洗涤用品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公斤;全国啤酒产量仅为40万吨;牙膏、火柴、电池、灯泡、饭碗等都供应紧张;日用家具、皮鞋等成了很难买到的奢侈品。
“如今,轻工业成为我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轻工产品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产品产量呈现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长。”步正发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原来“三大件”之一的手表已由1962年的76.1万只增长到11919.14万只;成品糖由1949年的19.90万吨增加到1449.49万吨;乳制品年产量由1952年的1.27万吨增长到1810.56万吨……
与此同时,一批新兴行业涌现,家电、塑料、羽绒制品、健身器具、现代化妆品、装饰、礼品等行业产品从多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轻工生产和消费大国。
第三章 中西方轻工业分析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理论反映了历史上工业化过程的一般规律,但它毕竟来源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实践,因而具有明显的历史"痕迹"和西方"痕迹"。在用它来观察和评判我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时,不宜简单地"对号入座"。我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基于两个基本因素:
第一、中西工业化的历史起点不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开始就是循着市场经济的路径展开的。在市场机制的整合下,城乡发展大体上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在这种制度下,工业的发展同时意味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化与工业发展大体上同步前进。但我国则不同。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由国家计划来完成,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市场化的有机联系十分微弱,工业很难把自己发展的影响"自然"地传递给其他产业。同时,由于实行城乡分治,城乡间的经济联系只是经过政府的"行政联系"。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城乡间、工商业与农业间的产业隔绝,致使乡村和农业长期不能进入以大工业和城市为中心、以市场机制为纽带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因而远远没有被"化"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工业化,基本上只是城市的工业化;在国民经济的整体上,工业化与工业发展严重不同步,工业化大大地滞后于工业发展。只有当工业化的传导机制生成,我国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进程。所以,在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用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来评判工业化所处的时期、用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间的比重及其涨落来评判工业化水平和阶段的方法,在我们这里却不适用。
第二、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不同。我国的工业化是在新的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起步的。高度开放的全球化环境不仅使我国从对外交往中很快学习和吸收了传统的工业文明,而且很快接受了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科技文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科技革命成果及其所带来的新型生产方式。信息技术的嵌入,使服务业的战略地位提前突出出来,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迅速提高的时序大大前移,也使工业化的升级过程大大前移,传统工业化的秩序被打乱,初期、中期与后期的界线在这里变得模糊不清、工业化进程与"后工业时代"也变得模糊不清。简而言之,信息化带动了工业化,同时也改变了工业化。再加上中国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特殊性和工业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特殊性,这就使我国工业化的进程较之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更复杂,因而也更丰富,--多层次的工业化技术和文化在这里交汇,并融合为一个多元化、多样式而又统一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说,全球化已经颠覆了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环境,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工业化的规律。今后,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工业化,都不会再重复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历程。我们将不可能再次清晰地看到工业化中期与后期以及工业化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传统分界。
第四章 我国轻工业发展趋势
1.我国工业发展阶段
我国工业化的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
(1)1949-1984年:工业化的准备时期。旧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当时,工业十分弱小,并集中在上海等几个沿海城市。同时,无论是在洋务运动时期,还是在国民党政府治理时期,工业都具有"官办性"和买办性,很难说工业化在当时已经起步。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和工业化的序幕。但这一时期,城乡隔绝,工业化只限于城市,而没有进入农村。虽然农民、农业也为当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本身却长期游离于工业化进程之外,未能分享到工业化的成果。所以,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这35年是城市工商业孤立发展时期,完整意义上的工业化还没有全面启动。但这一时期毕竟使我国有了大规模的工业、有了覆盖城乡的国有和准国有商业,国家工业化初期、中期阶段所必需的物质力量已经具备。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作工业化的准备时期。
(2)1984-2002年:工业化的起步时期。1984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在城市进行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从而使改革开放在全国城乡普遍展开。到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团大会召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大体上被破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生活最重大的变化是作为工业化传导机制的市场机制的生成和发展。正如人们所知道的,工业化的核心、主导和带动力量固然是工业,但靠什么把工业的发展转化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工业化?这个传导机制就是市场。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在工业内部以及在工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建立紧密的产业联系,把工业的影响投射和渗透到整个社会的再生产体系当中去,把工业经济的产业化特征变成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化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就是它的传导机制--市场机制发育和成长的过程。所以,1984年中共中央做出在城市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全面工业化过程的正式启动。到2002年,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在我国的基本确立,也自然地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行将进入一个动力更强、力度更大、影响面更广的新阶段。
(3)2002-2020年: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按照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设想,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起比较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后,但从党的十六大算起,经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实现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是完全可能的。因此,这个时期就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基本确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从而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工业化的激励和传导作用高度释放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市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功能、对产业发展的整合功能、对城市和乡村的联结功能、对工业化的引导功能都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国的工业化将呈现出更加蔚为壮观的图景:在市场机制的前所未有的强大作用下,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优势互补,将使经济增长更快、劳动生产率更高、城市扩张势头更强、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更具规模。可以预见,这一时期将是中国工业化力度最强、速度最快、在质量上迅速提升的时期。
(4)2020-2049年:工业化的成熟和完成时期。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49年,我们所要完成的,可能不仅要基本包括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所完成的初期、中期、后期任务,也将包括他们在"后工业社会"所实现的一些重要发展。
2.我国轻工业形势
依靠科技进步,轻工产品的品种从过去几万种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万种,产品转向多样化和系列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整个国际轻工业发展背景下,我国轻工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轻工业与国外先进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另外,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我们今后应该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我们在发展中,应该有效地保护环境。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应盲目地追求GDP,应该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应该关闭效率低下的耗能大企业。企业的建设应由当地老百姓创建的监督机构参与。在今后发展中,应该建立资源节约型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将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在今后我们应该突出强调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经过近30年的加快发展,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之一,GDP总量已排在世界前列。但按人均水平计算,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的富裕程度仍然排在发达国家和诸多发展中国家的后面,我们没有任何骄傲和固步自封的理由。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比照下,随着与外部接触的逐渐增多,我国国民虽然已经走出贫困,但致富欲望却愈发强烈。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体制冲动"刚刚开始全面释放,从居民个人到企业、再到地方政府,从社会到城市、再到整个国家都充溢着强烈的发展愿望。由于已经有了强大的工业、有了可观的社会资本、有庞大的准备进入工业化社会门槛的农村人口、有可资利用的全球化的平台,有了信息化的带动,这种强烈的发展冲动将成为一种巨大的难以抑制的内在张力,使我国经济在这一时期的增长速度要比前些年更快。
今后十几年,是我国工业化的加速时期。同过去的工业化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应当是"正式工业化"的开始。这是因为,在过去,我国的工业化缺乏完整的推进机制,大体上是一种有工业增长而没有或少有工业化进步的发展。现在,我们不仅有了大规模的工业,而且有了工业带动和主导其他产业的机制--正在迅速成长和逐步成熟的市场。在这一时期,工业的每一步扩大和提升,都将表现为工业化的扩展和推进。因此,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将是一个系统发展的时期。为了在这一时期顺利推进工业化建设,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把握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上一篇:英国毕业论文没过
下一篇:柳宗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