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报告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9 09:08

研究报告性论文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区别是:

1.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内容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一般来说,论文比较简洁精炼,它仅仅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论文含有新的见解或形成新的解释、新论点、新理论,没有一般研究过程的叙述,也没有过多的具体材料;而科研报告则可以将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写进去。

2.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创新性方面存在差别

在创新性方面,学术论文必须在充分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理论,以补充已有研究的不足,纠正流行说法偏差,填补研究的空白,达到现有研究的新高;而研究报告则注重陈述研究过程的.事实和数据,说明问题,不一定必须要有创新性观点的形成。

3. 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差别

就论证过程来说,学术论文是以“论”成文的,论文作者要运用严谨规范的科学语言、形式和专业的术语概念,来论说所持的观点见解,论证所提出的理论模式,做到就事论理、以理服人,论述深刻、充分,论证严密、透彻,论断精当、公允,论据可靠、确凿,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推理成分,具有较强的论理性;而研究报告则注重用事实与数据来说明和揭示某一问题或现象,主要凭事实和数据说话。

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区别是什么?

一、性质不同

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2、研究报告包括多个行业,网站评价分析报告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建议用于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检验网站前期策划及网站建设专业水平等等。

二、分类不同

1、学术论文

(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3)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2、研究报告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扩展资料

学术论文主要特点

1、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5、专业性

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

6、实践性

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还表现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报告

高二研究报告范文

一、 研究背景:

平时我们都经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卖部买的,后来发现网上其实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着。

现在学农的时候能提供一个机会我们自己做酸奶,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积累一门手艺,感觉非常高兴,就参与了这项活动。

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我们想了很久,奶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奶质和形态都能影响酸奶的味道,所以我们选择了控制奶源变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学习,探究选取哪一种奶源才会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 活动目标

近几年,发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对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酸奶的事件,我们产生了恐惧与担忧。所以我们想通过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产的过程,同时体会制作每种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与口感来源。

我们对于酸奶成品的期待并不高,希望结果制作出来的酸奶,能在凝固中传递出当

代酸奶的香气与奶味。

三、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 分组分工,选取实验材料,制定活动方案。

二、 材料

1、发酵用的原料

伊利纯牛奶、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香满楼鲜牛奶、伊利高蛋白脱脂高钙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发酵剂。

2、工具及仪器

RC-H2日创酸奶机(5个反应杯)、标签纸数张、量筒、电子天平、称量纸等。

三、 实验原理:

在42℃恒温环境下7小时,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 -4 .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四、 实验的设计

杯①用100ml香满楼鲜牛奶,倒入100ml反应杯,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④用100ml伊利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经发酵后品尝5杯酸奶的味道,比较5杯酸奶的酸度、颜色、香味、状态、口感的不同。

实验步骤:

1、煮开水,并将五个玻璃杯、五个盖子、量筒、烧杯清洗干净并消毒;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纯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 3、待奶粉冷却到室温,五个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 4、酸奶机恒温42℃发酵7小时; 5、品尝并比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总结。 四、 结果与评价 发酵时间 1:45-9:00 发酵温度42℃ 序号 酸度(最酸为5) 颜色(最白为5) 香味 状态(最凝固为5) 口感 总评(满分5分) 1 2 4 很香

酸与微奶味,稍滑 4 2 1 3 很香 1 酸,微粘 1 3 3 5 很香 4 正常酸味带奶味,滑 5 4 4 1 很香 3

较酸,稍粗糙

很香

很酸,有奶味,较粗糙

酸奶的做法大同小异,而根据我们的探究。> 用不同奶源做出来的酸奶的味道会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实验我们得出,用鲜牛奶做奶源做出的酸奶酸度适中,颜色呈乳白色,香味浓郁,凝固程度较好,口感较滑,总体来说是最好的,只是鲜奶做的酸奶保质期较短,制作后需尽快食用。若在发酵前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白糖,味道更佳。

五、 学生收获(可附学生作品):

我们很开心能参与这次的酸奶制作学习研究性活动,学会了做酸奶。

在收集资料和制表的过程中,学习了如何集中和拣选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的制作,同时懂得了如何做研究性报告。

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与同学更加友好地相处,亲近了我们的距离,学会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烦,耐心等待。

在进一步完成研究性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珍惜这次的机会,希望往后能够多点参与像是这样的研究性活动。

六、 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更加能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对酸奶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激发。但面对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学生来说又是一项“艰难”的选择,但也同时考验着学生的毅力和耐性,对学生提高科学研究的素养有巨大的帮助。

学生在完成该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历了分工、设计活动方案、动手完成制作过程、

品尝评价等,学生能够共同商议解决难题,并能够从不同的提议声中迸发新的想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活动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活动报告,效果优异。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起到组织、指导和参与的作用,减少学生面对活动开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因对环境的陌生、知识和技术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师需要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指导的工作,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活动中。

关于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性论文 按照自主学习理论之父霍勒克的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讲,自主学习可以使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外语能力,直至掌握这门外语。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也更加明确,所以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而大学英语又是一门重要课程,大学生不仅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还要应对社会对他们的英语能力日益增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英语自主学习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 1 培养自知,树立自信 自知包括对自己的学习愿望、目的、观念、风格等的认识。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项学习活动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学习者对世界、尤其是对该学习活动的态度,自我感觉,学习欲望为条件的”。所以,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观,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主动的态度,学习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产生独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种学习机会,而不是仅仅对老师的教学刺激做出反应。此外,强烈而积极的动机是对外语产生兴趣、进而要努力学会这门语言的重要条件,动机能在困难的时候使学习者产生坚韧不拔的信念,而坚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环境所带来的局限, 所以, 动机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要让他们相信自身的努力对学英语至关重要,而自己有决心付出努力;不论自己的英语基础是好是坏,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自尊和自信可以产生责任感和独立感,促使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认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认知特点是理性还是感性,场依赖型还是场独立型,视觉型还是听觉型等,学生就不会盲从和模仿别人,而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参照点的作用,个体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因此,目标被看成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但徐锦芬等人的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但他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复习课文等之外,并无学习英语的计划,即使有,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随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担当起帮助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个人兴趣、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告诉他们不要制定诸如“我要尽量争取过四级”这样模糊的目标, 要制定多项小的、具体的短期目 标,因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长,对他们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个目标的成功实现往往会促进新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计划中的学习时间安排非常重要。根据调查结果,很多学生不是自觉地利用自习时间或业余时间安排学习活动,有70% 被调查的学生自称对这些时间抓得不紧,其他类似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况下,要获得较高的英语能力,就得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建议让学生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使自己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认为教会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也是自主学习教学中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教学一般包括如下步骤:与学生讨论时间的运用;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记录下自己的时间运用,认识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制定个人时间表,确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时间;让学生估计完成自主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并相应地填入时间表;本段结束后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 3 学习并运用学习策略 目标制定出来之后, 就要付诸实践, 采用适合自己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说:“如何学和学什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学习者所采取的总体方法将极

大地影响他的学习结果”。那么,我们的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如何呢?徐锦芬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而根据王静等对自主学习的调查,无论对于英语学习的总策略,还是对于各单项技能如词汇学习、阅读学习等的策略使用,受试学生绝大多数在“有时使用”的范畴以下,表明我们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很低。这种情况与我国英语教学一贯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有关,所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策略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著名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观点,“提高学习者策略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把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作为外语课程的一部分传授给学生”,“明确地教给他们如何应用语言学习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外语。研究者查莫特和卢宾提出了策略培训的做法: 发现并讨论学习者已经使用的策略;呈现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释为什么、在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策略;用真实的任务练习策略使用、验证其效果。因此,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自我诊断;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习得的策略进行比较、试验; 让他们自己决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给他们机会尝试将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学习情景。这些对学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大有益处。策略渗透最好在英语课堂上长期进行,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随时给学生介绍相关策略,并指导和监督他们使用,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自觉的意识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 而不是以传授具体的策略为重点, 因为它们可能难以穷尽。 4 适时反思、评价和调节 我们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自我反思、评价这一环节,他们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 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而从未把自己当作自己学习的观察者,监督者, 评判者和操纵者,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培养这种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断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价和归因分析。自我评价指对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目标一致以及对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的评判,归因分析是指对造成既定学习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较差的学习成绩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因为努力不够造成的,等等。评价可从学习的质量、数量、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学生用书面形式进行反思会受益很多,比如写学习日记,阶段总结,自我报告等,教师只需帮助他们弄清楚用哪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亦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对英语学习而言,指“学习者不停地根据系统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观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协调状态,使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全部发挥出来”。语言学习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不同的时期,学习的重 点和难点是不一样的,学习策略也应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调控”是策略系统良好运作,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学生不能做到适时、自觉进行策略调整时,教师可加以提醒、点拨,或亲自进行调控,随后逐渐放手,只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进行监督, 作出鼓励性、形成性评价即可。 5 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非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其职业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大学阶段的自主能力培养很重要,应从激发学生自知、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策略培训、发展元认知调控等几个基本步骤逐步、全面地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1、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围绕着“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需要进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2013年我校提出了目标导学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该模式尊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主导”地位被充分显现。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内容在

45分钟的课堂内分步实施完成。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教师学习、认可“目标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优点。

(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实施“目标导学”模式教学,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

“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3)以研促教,加快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目标导学”,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评价-反思-交流”的教学流程,深入开展教学专题化研究,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以“目标导学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具体目标:

1、学生成才。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质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

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教师成长。通过“学习、实践、评价、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成长。

3、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通过教师的“目标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教师认可。

2、通过示范课及辅导讲座,使课题组教师基本掌握“目标导学”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进行实践、创新与总结,实践出适合各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模式及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

4、如何组织教学,达成高效课堂。即:

(1)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通过学习,借鉴及对比实验,教师掌握编“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获得采取什么样的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得到收获。

(5)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知识需适当拓展。

5、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

论文和研究报告有什么区别呢?

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写作目的来看,学术论文是以阐述作者的科学见解为目的,是探求新理论、新论点、新解释、新规律的;而研究报告则以报道研究结果和进展为目的。从题目上来看学术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应该指出的是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能写成研究报告,但不一定都能写成学术论文,因为研究结果的素材不一定都能满足形成新见解的要求,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

第二、内容要求上,学术论文是记叙研究课题中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是选用最精彩最具说服力的、与论证内容有关的数据,经过科学整理、综合分析、判断推理,以形成论点,因此在写作上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

明确的论点、充足的论据、科学的论证,而不应包括一般过程的论述,不应包括与论点无关的具体观察所得;而研究报告则是科学研究结果的真实记录,包括整个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观察结果及对结果进行讨论等细节。

第三、在资料引用上,鉴于学术论文有以上两个特点,为了建立自己的新论点和新见解,它不仅需要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引用前人以及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数据。

而研究报告则只能如实的报告本课题的观测所得,都是第一手资料,它除了前沿和讨论部分引用必要的参考文献外,一般不能也无必要在正文中引用他人的数据,因为它不要求做观点上的论述,也不一定承担课题的最后结果,这样来看,研究报告具有更强的资料价值。

第四、在撰写格式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为: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前提、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后附英文摘要,但由于其论述的内容不同,它具有比其他科技问题更复杂、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没有股东的撰写格式;而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大体相容。因此可以说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高级表达形式,而研究报告则为科研成果的一般表达形式。

第五、在保密性上,学术论文因着重于解释事实和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一般不涉及保密问题;而研究报告侧重于报告事实,内容比较具体,因而保密性较强。故对于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则要对技术关键部分和需要保密的数据做适当的处理,有的甚至暂不发表。

第六、在发表时差上。由于学术论文要形成新的观点,就需要充分的占有材料,要进行严密的逻辑认证,有时甚至还要做些补充实验。因此,撰写难度较大,费时多,发表较慢;而研究报告由于是对研究结果如实的描述,并且不一定要形成论点或得出结论,因此,写作速度较快,发表也较快。

扩展资料

下面先说几条基本原则

1、先要以事实为依据

研究报告中列举的全部数据和例子,都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不可有半点虚假,不能编造,不能无中生有。报告中对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探索,也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科学研究报告中的每一句带有判定性的话。

都必须在足够的、可信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基础上得出。当然,科学研究报告中也必须把研究问题时所需要的大量事实材料跟撰写报告时应引用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区分开来。有些事实材料,如与研究的主题扣得不紧,应当忍痛割爱;有些事实材料,应当尽量制作成表格、图例以及其它直观形式。

2、内容的阐述有逻辑性

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内容阐述与研究工作的逻辑发展顺序是大体一致的,为了确保研究报告的逻辑性,我们应当首先考虑整个研究工作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考虑报告的表达方式。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没有一个好的研究基础,好的科研报告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 科学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3、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在教育科研报告中完全可以引用,采纳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必须尊重别人的劳动。一方面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实实在在地引用;另一方面,不应当把别人的成就变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在研究报告中凡有引用别人的材料、研究成果或观点性词语,必须加以注释或说明,以向读者示知成果界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报告

什么叫研究性论文?

不知道是什么研究的啊 就说化学的把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征
  
   素质教育是要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而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渠、分析和处理,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即研究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有效地突出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教学方式。同样传统的高效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的效率。而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它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具体的讲,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个特征:
  
   探究性
  
   探究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沦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首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其次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第三许多课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要去权衡利弊,进行评价,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第四时空的开放性,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学主从目前中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学习,增强面向社会的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通过学生的主动深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
  
   1.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
  
   适当地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选题之前介绍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动向及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介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股步骤。具体如下:
  
   常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分析加工所收集的资料→提出沦点或假说→撰写研究报告
  
   常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做出假设→设计实验以验正假设→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可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或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例如学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结合氯气的性质,让学生研究新的氯气发生装置,防止氯气污染实验室环境;学到化学平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生产、社会中的有关平衡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调节这些平衡。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深究意识和研究欲望。教材中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的结合材料。还可以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鲜花中提取代用酸碱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根据高二学生特点以及我校实际情况,拟出以下课题供学生选择。
  
  (1)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2)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3)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4)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究
  
  (5)溪美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3.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3人~5人,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经济背景、化学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每个小组都成为整个班级的缩影。建组之后,每一个课题小组要明确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提纲、实验方案的编制等,使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4.实施方案、信息处理、得出结论和课题评价
  
   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搞调查、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定期检查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时总结,使课题逐步深入,落到实处。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以小论文、图表、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个人的建议。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活力和生机。

上一篇:文献学分类小论文

下一篇:波普艺术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