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结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3-03-09 10:27

中国结的论文题目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真正成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室内装饰、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化知识;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也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 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出自于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
  1、结绳记事
  人们常常讨论的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的另一重要作用。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已经历了绳结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如今,在笔记本电脑的方寸之间,轻触键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可以尽在眼前。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2、中有千千结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

求一篇关于中国春节习俗的小论文,3000字左右,急急急急!!!!

  春节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在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春节团拜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春节习俗。过去,拜年的人要围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见,不至于拜不到。现在,每年春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要举行春节团拜会,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拜年,并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庆新春。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短信拜年把拜年内容与优美诗意的文采、真诚幽默的情感巧妙精致地结合,内容极富个性,或轻松幽默、或充满情趣、或极富哲理、或谆谆教诲、或温馨浪漫、或真诚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春节祝愿和祝福是永远不变的。

  拜年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大年初一拜年中国民间大体有四种形式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求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论文,

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看现代设计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自身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表征文化。在当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形势
下,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变为视觉形象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中国绘画、书法、篆刻及传统
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增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感染力,体现了现代
设计的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也体现了设计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融合时代特色,对提高现
代平面设计的艺术价值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视觉形象;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先辈
在漫长的岁月中向往美好、追求光明而上下求索的
精神沉淀,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生命线[1]。传统
的文化价值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来说是
巨大的资源,不仅体现为一种历史怀旧情结、历史
记忆和寻找可以安慰、表现和确认自身历史性的东
西,而且也体现为一种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体系
及展示某种能够体现自我、民族和国家身份的文化
形象。
文化是设计理念产生之源泉,背离传统文化的
设计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单纯地
拷贝或间接地挪用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又将丧失
艺术的感染力。因此,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
代设计的关系,将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中国特色的
现代设计有机地融合,使其在现代设计中更为广泛
和深入的应用,是当今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文思想的意向载体,它
所追求的和谐、节制、朴素和含蓄的思想是与中国
传统的人文、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的,是基于儒、
道、释三家互补交融、兼容并蓄观念的注解。中国
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意境和
精神,印证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积养、品行和操守。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广泛而丰富,如传统的哲学思
想、古典文学、书画艺术、民间艺术、园林、建筑、音
乐、戏剧、饮食、茶道等等[2]。这些都是中国当代设
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中国现代设计师中,有人由于缺少传统文化知
识,面对庞杂的设计资源往往会不知所措,或张冠
李戴,或随意发挥。下面就以利于感知的物质属性
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进行归类。(1)建筑:
华表、庙宇、古塔、寺院、园林、民宅(四合院、窑洞
等)、长城、天安门、牌坊、亭、檐、木雕、砖雕、石雕
等。(2)生活用品:炊具、食器、灯具、雨具、计时器、
货币、化妆用具、学习用品、服饰用品等。(3)生产用
具:衡器、农具、运输工具、渔具、木制工具、制陶工
具、冶炼工具、织绣工具等。(4)文娱用品:戏剧用
品、体育用品、博弈用具、书法、印章、国画、宠物用
具等。(5)民俗用品:荷包、门神、年画、剪纸、风筝、
脸谱、对联、中国结、中秋月饼等。(6)宗教礼仪用
品:神器、神像雕塑、壁画、祭祀用品、占卜用品等。
(7)人格化的自然:昆仑山、五岳、长江、黄河、井、黄
土地、五针松、竹子、牡丹、梅花、莲花、葫芦、寿桃、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等[3]。(8)其他:兵器、刑具
等。
传统文化元素的这些可视形象或是人类为了
生产生活创造的用具和用品,或是因无知和恐惧制
造的怪异物品,或是志趣把玩的用品,或是借物抒
怀的自然景象……在历史长河中都渐渐演变成中
国人精神特质的典型形象,把它们作为我们视觉传
达的图形语言,有着极强的民族个性。因此,追寻
中国传统文化印迹,从中寻找智慧的启迪,汲取丰
富的营养,才能不断充实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宝库。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沉淀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犹如一座
巨大的宝库为现代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
(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中国画技法的再现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和墨色作为中国绘画
的语言表现了我们民族绘画语言独有的审美特征。
中国绘画的线条充分发挥了中国毛笔、水墨及宣纸
的特性,具有丰富的笔墨技法变化趣味,具有东方
特有艺术美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就是一个
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设计思想完美结合的经典设
计。会徽中奥运五环蓝、黑、红、黄、绿的典型颜色
组成五角星形状,以中国手工艺品的“盘长”方式环
扣在一起,在表现元素上采用了中国绘画的笔迹,
暗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用绘画笔迹组成的“同心
结”或“中国结”,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
作和交流[4]。中国绘画元素及其表现技法在平面
设计中的应用,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和
表现语言,开拓了平面设计的创作思路。
2.中国画意境的再现
中国绘画艺术在美学上重于营造意境,意境一
般从虚灵的空间即画中之无形处(留白处)产生。
中国画的留白之虚与笔墨之实交相辉映,虚虚实
实,相辅相成,使绘画作品达到通体皆灵的完美境
界。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为了便于形象的传播,加
深读者记忆,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又意味深
长。中国传统艺术中空白、虚形的表现方式已体现
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陈幼坚设计的“前
卫新形象设计公司”标志中运用了中国画的技法,
让观者展开想象的翅膀:红色的圆使人想起冉冉升
起的太阳,上部的“一”就是太阳上空的云彩。这种
图形之间奇妙的组合,在全神贯注于一个物形的同
时又能注意到之外的空白处,使观众全面领略图形
所要传播的信息,是现代图形创意的亮点。
艺术和设计是相通的,从中国画的空灵意境到
图形设计的负空间、虚拟形,再到建筑设计的简约
含蓄,看不出有什么本质的不同[5]。艺术家和设计
师擅长于找出一个共同的着力点:把中国传统绘画
的审美内涵作用于现代设计,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
力,使之带有无尽的韵味和悠远的意境。正如王国
维所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
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二)书法篆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
人格,创造意境。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
为符号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
族美感的工具,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各具个性的
视觉美感,并形成了完美的审美意识。”把书法融入
到设计中,丰富了视觉表达语言,提高了文化品位,
更符合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审美文化定式。
书法能使简约的线条生成繁复丰富的气韵之
美。这种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灵魂。而书法线
条之间的抽象之美,通过用笔的急缓、润涩、顿挫,
产生音乐般的律动,洋溢在字里行间,演绎出千变
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平面设计中有不
少成功的作品正是借鉴了这种用笔和书体形态,才
增添了设计作品诗一般的意境,较高的文化品位与
民族特色,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靳埭强设
计的招贴《山》、《云》、《风》就是中国书法元素在平
面设计中应用与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作者用浓、
淡墨变化的字迹来组成整个画面的形式,采用空白
的底色,精心安排了水墨的浓淡变化,而且匠心独
运将其字融合了甲骨文、如意纹、书法。这组招贴
设计,让观众强烈感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魅
力[3]。2010年亚运会会徽设计以草书构成申亚城
市“广州”二字,点线富于动感,传达了强烈的现代
城市精神、人文精神和亚运精神。草书流畅飞动的
艺术特征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使标志图案舒展、
自由、活泼、灵动,体现了时代的节奏与动感。这件
标志作品堪称运用汉字书法表现形式设计的成功
之作。
2.篆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的视觉形象语言,其外部
特征与内在意蕴完美结合,显示了鲜明的民族特
色,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篆刻的艺术形式以其自身显著的特征,如:色
彩、式样、造型、结构等。各元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和沉淀之后,成为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源泉,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如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就是印章艺术在平面设计
中运用较为成功的范列之一。这个设计之所以成
功,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它体现了中国特色,寓现
代于传统之中,“中国印”代表浓重、深厚的中国意
蕴。印章本身的特性成为设计的一部分,它是一种
诚信的象征与表现,与奥运精神相结合,体现了中
国的独特文化,并恰如其分地象征着中国式的承
诺。该标志图案通过单纯、简洁的图形语言,准确、
生动地向人们传达出奥运信息,鲜明醒目,给人以
深刻的中国印象。所以,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引入到
我们的设计中,使之自然融合,对提高现代设计的
价值起着重要作用。
(三)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应用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
了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的图形。从原始时期的
洞窟岩画起传统图形演变出多样又统一的格调,带
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我们的传统图形正是在
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它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
的装饰,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化、对象化的图
示,在这些朴素的图形背后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祝福;有着无形的宇宙观;有着更广阔、更生动的
人生感悟[6]。比如吉祥图形,在我国明清以来是非
常盛行的,“形必有意,意必吉祥”,百事如意以柏
(百)、柿(事)、如意三种素材所组成,比喻事事称心
如意;“和合二仙”源出于唐代人物,是我国传说中
象征相爱的神,一持荷花一持宝盒,借荷(和)、盒
(合)之形寓意象征合家团圆、婚姻美满之意。这一
类还有寿星、连(莲)年有鱼、五子登科等等,这些都
体现着中国农耕文明下的民生愿望,也是中国传统
文化中中庸思想的体现。再如太极图的格律是一
种阴阳对立、相互转化的世界观、物质观,可概括为
宇宙观[7]。它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念,太极图的内敛、封闭轮回、平衡完满、和
谐稳定的特征又使它可以延伸到如万字纹、回纹以
及中国很多文化图形中。
传统图形是借助于用一定的物象来表达一定
的精神内涵与情感特征。对传统图形的应用并非
拘泥于完整的形式沿袭,而是着眼于创新。将传统
图形的深厚内涵和完美形式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
起来达到“古为今用”,进而充分展现出独特的中国
文化风采。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采用的就
是源于佛教八宝中八吉祥之一的“盘长”的造型,盘
长纹样的“同心结”,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
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
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上下相连的
“心”,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联通的通信、通心的服务
宗旨,将永远为用户着想,与用户心连着心的服务
理念。LOGO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
情结的颜色,代表热情、奔放、有活力。象征快乐与
好运的红色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并给人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与中国联通“创新、活力、时尚”的企
业定位相吻合。水墨中的黑则是最具包容与凝聚
力的颜色,是高贵与稳重的象征,红色和黑色搭配
具有稳定、和谐与张力的视觉美感。水墨黑字体中
中国红的双“i”是点睛之笔,既像两个人在随时随地
沟通,体现了“让一切自由连通”的品牌精神,又在
竖式组合中巧妙地构成了吉祥穗造型,强化了联通
在客户心中吉祥的形象。这种吉祥寓意的完美使
用,使得该设计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亲和力,更增添
了丰富的文化气息。
中国传统图形追求和谐、节制、朴素和委婉的
思想与中国传统的人文自然观、哲学观一脉相承,
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趣味。向
艺术生活,讲究内敛恬静,平淡天真的境界,正是
传统图形被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图形中蕴
含的人文情趣、精神关怀使现代设计的意蕴不仅仅
停留在物态设计上,而是更多地指向人与人之间
递关怀的主题。
三、对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现代再设
的思考
对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现代再设计应是一种
现代化的转型,而决不应是生硬地照搬,简单的挪
用或是随心所欲的组合。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自身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设计
语言、现代设计概念,从传统元素中取其形态然后
再利用现代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
法,将这些提取的造型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
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
韵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设计势必要配合当
今简约生活原则及时代风尚潮流,倾向简约的个
性。我们可把一些繁杂、细腻的中国传统艺术,根
据需要,保留图形的韵味予以简化创新,融入于
代设计。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设计即是成功的一
例。设计师以春秋战国时的货币之一———布币与
汉字“人”为造型元素,标志基本形态为向心式的稳
定三角形。三个布币向心组合形成基本形与中心
负形均为人”字,众多的“人”就有了“人民”的意义
该造型动静结合、方中寓圆、简洁大方。
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再设计要有新意、有现代
感,还必须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元
素的神韵提炼出来,重新与现代形态相结合,以新
的视觉形象彰显一个民族的创新活力[8]。中国典
型的传统图式———太极图以S形的骨式结构体现
了对立统一、永恒运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意
象。根据这个意象设计出的凤凰卫视中文台台标,
文化底蕴深厚,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借凤与凰
的吉祥安康寓意,预示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
化的历史性整合重组。图形简洁凝练,极富动感。
凤尾和凰尾突出开放的特点,表现出凤凰卫视“开
拓新视野,传播新感受,记录新生活,创造新文化”
的理念。
四、结束语
在现代设计作品中,往往存在着对传统文化所
产生的一种亲近中的陌生,亲近是由于传统文化中
历史的积淀引发的,而陌生则是由于缺乏时代的印
记产生的。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运用
一定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结合现代的审美
情趣和社会文化状况,对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进行消
化吸收和深层次的再设计,使其既不失民族传统
性,又不乏现代设计的时代感。设计主体也只有在
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
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
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民族的、符合
新时代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
计。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流传久远。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为平面设
计的符号,表明中国的现代设计在往民族化的方向
上发展。这不是一种表面上的搬用与模仿,也不是
停留在对“形”的简单的挪用和堆砌上,而必须对其
中的观念性意义、文化内涵予以领悟和把握,同时
吸收现代设计理念,适应现代审美习惯,扩展设计
思维空间,在造型、表现手法、精神内涵等方面对传
统文化艺术元素加以改造、提炼、运用与创新,形成
特有的、民族化的设计艺术,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
合。

参考文献:
[1] 唐德阳.中国文化的源流[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4:16.
[2] 李学英,舒彤.中国传统图形赏析[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
社,1994:16.
[3] 杭间,何洁,靳棣强.岁寒三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4] 赵炬宇,赵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J].艺术探
索,2006,20(4):84-85.
[5] 柳燕子.含蓄的力量———由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谈现代设
计[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137-138.
[6] 顾林,龚继先.中国民间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社,1992:18.
[7] 张蓉,韩鹏杰,陆卫明.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M].西安:西安
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
[8] 殷玲玲.谈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D].苏州:苏州大
学,2007.

求一篇关于中国春节习俗的小论文,3000字左右,急急急急!!!!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上一篇:回母校写论文答辩

下一篇:拉丁舞论文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