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论文研究选题
苏轼论文研究选题
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苏轼处世哲学初探
【 摘 要 】在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重要财富。而作为政治家的苏轼,也做出了一个儒家士大夫当有的历史功绩。而苏轼辗转于放达文人和深邃政客之间的处世哲学,便有了深刻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正道直行的执着、善处忧患的旷达、自救自立的人格、亲躬为民的情怀四个层面来剖析苏轼的处事之道。
【 关键词 】苏轼 处世之道 人格风貌 生命精神
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评价苏轼:“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苏轼坎坷人生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风貌和生命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一、“奋厉有当世志”――正道直行的执着
儒家鼓励人“志于道”,建功立业,有为于天下。苏轼《上梅直讲书》云:“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苏辙《墓志铭》追述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授以书。“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这正如后来苏轼说自己“少抱有为之志”。苏轼于仁宗朝举制科作《制策》二十五篇,“大抵劝仁宗厉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也”;及事神宗皇帝,两次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哲宗元�初,主张“校量利害,参用所长”。
苏轼对儒家忠君报国的思想接受尤深,使得他虽有“隐”的思想,却终究没有归隐。正如他所言:“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羡君欲归去,奈此未报恩。”……可知苏轼一生沉浮,而拳拳报国之意若一。
二、“一蓑烟雨任平生”――善处忧患的旷达
苏轼才华横溢聪敏过人,刚正立朝勇于为义,却拙于谋身,不会自我保护。故“一生忧患,常倍他人”(《南华寺六祖塔功德疏》),几经贬逐,饱受苦难,终不得大用。苏轼于靖国元年所作《自题金山画像》,算是对自己一生贬谪生涯的 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一生贬居黄州、惠州、儋州三地,穷困潦倒,但他都善于在诗词歌赋中发现生活美,从而获得一种充满善处忧患的智慧审美人生。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智能优异”。
元丰时贬往黄州,《初到黄州》诗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对黄州的“鱼美”、“笋香”盛情称赞,仿佛忘却了“乌台诗案”的灾难。绍圣初贬往惠州,他的《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诗云:“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这似是《初到黄州》诗在十几年后的历史回想。他又抒写“欣然”,描写口腹之乐。绍圣四年贬往儋州,登岛的第一首诗,“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以其神采飞扬、联想奇妙而成为苏诗五古名篇:“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自赏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三、“尽卖酒器,以供衣食”――自救自立的人格
苏轼之所以能面对忧患随缘自适,不仅在于他善于排遣苦闷,更重要的是他始终立足于自救自立,保持一种人格的独立。元丰三年(1080)初贬黄州,作《节饮食说》,提倡“节食”。第二年不能再靠“节流”,于是“开源”。《东坡八首》叙云:“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他不辞辛苦躬耕其中,并把这块田地命名为“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他的《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云:“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明年共看决渠雨,饥饱在我宁关天。”苏轼作为政治上的逐客,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心态却不卑微猥琐。苏轼之卓异正是建立在自己动手种田筑屋丰衣足食,生存需求获得独立的物质基础之上。
苏轼在海南禄�既绝,衣食难保,不得已“尽卖酒器,以供衣食”。暂居破漏官屋不久被官吏逐出,遂买地,起屋五间,名曰“桄榔庵”。然而,独特的伟大人格,既成就了不怨天尤人、立足自救自立的“东坡”精神,苏轼也就拥有了一份坦然与自乐。
四、“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亲躬为民的情怀
苏轼在贬谪时期,反复专研佛老,极慕陶渊明,却始终没有出世。苏轼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奋厉有当世志”的壮志雄心,践行了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儒士操守,也在生存状态上真正的融入到了黎民百姓之中。
谪黄以后,苏轼和“渔樵杂处”,对黎民疾苦有着更深切的了解同情。当时岳州鄂州一带“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苏轼遂“闻之酸辛,为食不下”,当即给鄂州知州朱寿昌写信并盼他“惟为民自重”。他说:“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吾虽贫,亦当出十千。”由此可知,苏轼口出“悲歌为黎元”并非虚言。在儋州,他把自己被贬海南看作是“天其以我为箕子”,理应尽力帮助儋州人民改变困境。面对民族压迫、生产落后的现状,苏轼写了《和劝农》“以告其有知者”,“咨尔黎汉,均为一民”。看到当地人民“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以巫为医,以牛为药”,写了《书柳子厚牛赋后》。为了让百姓喝上泉水,讲究卫生,减少疾病,苏轼曾带领众人开凿至今完好的井泉,儋州人称之为“东坡井”。儋州在北宋时期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苏轼的《和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一诗真实的反映了学校教育七零八落的情景。王国宪《重修儋州志叙》指出:“北宋苏文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教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
【参考文献】
[1](宋)秦观:《淮海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 王国维:《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3](宋)苏轼:《苏轼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看了“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苏轼的学术论文
2. 对苏轼研究的学术论文
3. 中文学术论文范文
4. 对外汉语学术论文范文
5. 浅析苏东坡的人生美学论文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不仅成就了一代代文人雅士,也缔造了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历代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乃至普通人还源源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提高社会文明的步伐,提高个人的修养。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
1. 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2. 论乌江流域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3. 论乌江流域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4. 论乌江流域古代贬谪文人的诗歌创作
5. 论乌江流域民间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6. 乌江流域历代碑刻文学艺术价值略论
7. 论王维山水诗田园的诗情与画意的交融
8. 论李白诗歌与道家精神的关系
9. 杜甫夔州行迹及诗歌创作考论
10. 负重生活下的自我寻求——从杜甫诗歌看其性格
11. 杜甫成都诗与夔州诗的差异比较
12. 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
13. 浅谈苏辛词风之异同
14. 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15. 论高适诗歌深沉悲凉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因
16. 试论杜诗中的“哭”字诗
17. 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二)
1. 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缺失性体验
2. 杜牧、李商隐咏史诗比较
3. 论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内转倾向
4. 论宋元时期的李商隐研究
5. 论李贺诗歌的神秘美及其成因
6. 论禅修队苏轼词境的影响
7. 论宋元明清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传播
8. 苏轼、黄庭坚诗歌艺术特征比较
9. 论黄庭坚诗歌对杜甫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10. 论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轨迹
11. 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12. 论李贽对明后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13.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研究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三)
1. 从乌台诗案探苏轼政治悲剧的根源
2. 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朦胧意境
3. 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
4. 论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5. 李白、李贺浪漫主义诗歌比较研究
6. 论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因素
7. 论李白的咏侠诗
8. 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9. 李白和杜甫对诗歌创作的贡献与影响比较研究
10. 李白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及其演变
11.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探源
12.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13. 杜甫夔州时期的诗歌创作及其审美观照
14. 论杜甫咏怀咏史诗的超前意识和批判精神
15. 论杜甫人文精神的构成要素
16. 论杜甫的律师成就
17. 论白居易的闲适精神及其思想根源
18. 论李商隐咏史诗对杜甫咏史诗的突破创新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2.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3.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4.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5.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苏轼的论文标题
尘满面,鬓如霜!可以概括苏轼的一生,潦倒不幸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文学史地位.
关于苏轼毕业论文写什么题目
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百万范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引文数据库: 社科类论文: 经济类论文: 论文之家: 范文网: 如果你是校园网,那就恭喜你了,期刊网里面很多资料: 中国知网: 龙源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优秀论文杂志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新浪论文网分类: 大学生论文库 sad
上一篇:论文文献右上标
下一篇:英文毕业论文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