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轻兵器学术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3-03-09 20:17

轻兵器学术论文集

《轻兵器》 是我国第一家公开发行的、专门介绍轻武器的科技知识期刊,具有行业权威性。《轻兵器》现为半月刊,大16开,全彩印刷,每期附赠8开彩图。

中国大陆专门介绍轻武器的刊物之一。科技日日更新,武器年年换代。此刊包括视点、警用与特种武器、武器分析、名枪名弹、战役战术、冷兵器、装具等栏目。此刊集权威性、科普性于一体,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不同时代的轻武器。该刊以其精到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普及轻武器知识,张扬尚武精神,深受军事爱好者们的喜爱。

武器看台:介绍在枪展及防务展上的展品,很多都是平常难得一见的"稀有物种"。

视点:讨论轻武器的发展方向。

名枪名弹: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枪械及弹药。

国产篇:介绍国产轻兵器。

警用与特种武器:介绍警方及特种部队所用的轻武器。

武器分析:对武器的结构,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也进行不同武器的对比分析。

战役战术:介绍著名战役,并对双方采用的战术进行分析;也介绍特定作战行动所采取的战术。

图解兵器:对武器进行分解,用图片详细展示武器内部结构和运动动作。

冷兵器:介绍著名刀具,也介绍古代的武器。

装具:介绍除武器外的军用品,如军装、军靴、携行具等。

军事游戏:介绍军事类游戏,多为FPS与即时战略类游戏。

轻兵器大致包括各类枪械,手榴弹,火箭发射器,单兵飞弹,榴弹发射器,小型迫击炮,刀具,地雷,枪榴弹及其他携带型武器与相应器具组成。

步枪,机枪,手枪,狙击步枪,冲锋枪,手榴弹,榴弹发射器,单兵火箭(反坦克飞弹),步兵用轻型炮(迫击炮,无后座立炮,反坦克炮等),军用刺刀、匕首等。

轻武器大都是能单人或两三人使用携带运载的武器。用车辆或其它运载工具运载的武器叫重武器。如:榴弹炮。

1978年底,创刊并试发行,邢文远任主编,到公开发行为止,《轻兵器》一直作为行业内的技术刊物。

1979年发行了两期。

1980年改为季刊。

1987年《轻兵器》上的"内部刊物"换为"限国内发行",杂志改为双月刊物,每期定价0.7元,从此公开发行。

1988年去掉了"限国内发行"字样,每期定价为1.2元。

1992年定价改为1.5元。

1993年改为彩色封面,并通过邮局试发行,从第三期起,增加了中插彩页。

1994年起,杂志全部通过邮局发行,定价改为1.7元,当年出版第一套增刊。

1995年杂志完全按市场化运作,定价改为2.2元。

1996年定价改为3.4元;出版发行了A、B辑精选本。

1997年定价改为3.7元,出版发行了精选本。

1998年改为月刊,开办了网站。

1999年改为大16开本,定价不变。

2000年增加了彩色篇幅,定价改为4.00元。

2001年定价4.2元,成立期刊发行部;出版发行了《轻兵器增刊-刀剑专辑》。

2002年改为全彩版,定价改为5.7元;当年起,《轻兵器》每年出版一套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轻兵器》论文集。

2003年成立了《轻兵器》杂志社。

2004年每期随刊赠送8开彩图,同时增加期刊页码,定价改为6.5元。

2005年改为半月刊,定价为6.2元,设立了办事处。

2008年定价改为6.8元。

2009年定价改为7.2元。

2010年定价改为7.4元。

2012年定价改为7.6元,并更改了封面。

轻兵器一共有多少期

《轻兵器》于1978年创刊,是中国大陆专门介绍轻武器的军事刊物之一,是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关于轻武器的可读性期刊,主要面向广大兵器爱好者及国防系统企事业单位,军队机关和院校从事轻武器研究和设计的科技人员,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等。《轻兵器》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中国兵工学会轻武器学会、兵器工业轻兵器专业情报网联合主办。
中文名称
轻兵器
外文名称
Small Arms
语 言
中文
类 别
军事
主管单位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八研究所
编辑单位
《轻兵器》杂志社
创刊时间
1978年
出版周期
半月刊
邮发代号
82-478
定 价
7.6元(2012年)
1978年底,创刊并试发行,邢文远任主编,到公开发行为止,《轻兵器》一直作为行业内的技术刊物。
1979年发行了两期。
1980年改为季刊。
1987年《轻兵器》上的“内部刊物”换为“限国内发行”,杂志改为双月刊物,每期定价0.7元,从此公开发行。
1988年去掉了“限国内发行”字样,每期定价为1.2元。
1992年定价改为1.5元。
1993年改为彩色封面,并通过邮局试发行,从第三期起,增加了中插彩页。
1994年起,杂志全部通过邮局发行,定价改为1.7元,当年出版第一套增刊。
1995年杂志完全按市场化运作,定价改为2.2元。
1996年定价改为3.4元;出版发行了A、B辑精选本。
1997年定价改为3.7元,出版发行了精选本。
1998年改为月刊,开办了网站。
1999年改为大16开本,定价不变。
2000年增加了彩色篇幅,定价改为4.00元。
2001年定价4.2元,成立期刊发行部;出版发行了《轻兵器增刊-刀剑专辑》。
2002年改为全彩版,定价改为5.7元;当年起,《轻兵器》每年出版一套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轻兵器》论文集。
2003年成立了《轻兵器》杂志社。
2004年每期随刊赠送8开彩图,同时增加期刊页码,定价改为6.5元。
2005年改为半月刊,定价为6.2元,设立了办事处。
2008年定价改为6.8元。
2009年定价改为7.2元。
2010年定价改为7.4元。
2012年定价改为7.6元,并更改了封面。

中国兵工学会的组织刊物

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并出版包括《兵工学报》、《JOURNAL OF BALLISTICS》、《弹道学报》、《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火炸药学报》、《民爆器材》、《光学技术》、《车辆工程》、《探测与控制学报》、《兵器知识》和《轻兵器》等在内的十几种科技或科普期刊;每年还出版一定数量的会议论文集。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中国兵工学会曾成功举办过坦克装甲车、火炮、轻兵器、炸药与烟火、可靠性、测试、光学、阻燃等领域的学术会议。

哪些枪械属于轻武器?它有什么特点?

以前是20mm一下 不过现在通常指枪械及其他各种由单兵或班组携行战斗的武器。又称“轻兵器”。主要装备对象是步兵,也广泛装备于其他军种和兵种。其主要作战用途是杀伤有生力量,毁伤轻型装甲车辆,破坏其他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最初仅指可供单兵携带的枪械,如手枪、冲锋枪、步枪等,后经发展才包括了各种大小口径的机枪、榴弹发射器、火箭发射器和无坐力发射器等。中国现代的轻武器主要包括枪械和手榴弹、枪榴弹、榴弹发射器、火箭发射器和无坐力发射器,此外还有轻型燃烧武器和单兵导弹等。中国学术界习惯上将上述各种轻武器概括分为两大类,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轻武器可分为枪械和近战武器;另一种观点认为轻武器应当分为枪械、榴弹武器和其他类型轻武器。两种观点都可见于某些轻武器专著、文件、标准或辞书中。

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的什么

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最著名的武器,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
三国志中说到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他很可能使用的是矛,同时随身佩有短刀,以便刺杀后进行斩首
也有可能用的是丈八鸟矛,刺死对方后用随身佩戴的水果刀割下头颅,丫自己就是被三国第一神箭手马忠射死后,用他自己的水果刀切掉的脑袋
【转】『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关羽使用兵器胪析---转自:天涯社区 > 天涯论坛 > 煮酒论史
作者:凌云雕龙 发表日期:2011-5-25 13:28:00
一、前言 
   
    在清朝以前,不论正史(1)、野史(2)(3)、小说(4)(5)及戏曲(6),悉云关羽操刀、杖刀及轮刀;即是唐诗(7)、元曲(8),提到关羽使剑,但这里的剑还是指刀,日本四天王寺现在珍藏七星剑、丙子椒林剑及正仓院搜藏水龙剑,虽名为剑,其实为刀(日本至今仍把使用武士刀的方法叫剑道)。元人关汉卿提到关羽之剑戒(用剑发出警告之声),本意为此声来自关羽单刀,故此剑戒应指刀鸣。至于关羽是否使用传说中的青龙偃月刀那是另一个问题,总不能因无法证明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就反推关羽不可能用刀,事实刚好相反,关羽在史实与小说,应皆使用刀。
    
    民国以来至今,开始有臆测关羽用槊、持枪、横矛之类,甚至出现在大量的博、硕士论文及期刊报告,学术论文也很浮躁出现疑似、怀疑等观点,姿态还摆得很高,屡屡指谪外行人没资格质疑业内专家之理盲又滥情,态度何尝正显露出其人专业之傲慢。
    
    二、本文 
   
    自拙本非业内专家,只略会看懂几个字,证据会说话,事实胜雄辩,以下分别搜集各种谣言,试着分别提出史料根据、前后历史及逻辑演绎,内容究竟有理无理,仅供陈列参考比较。
    
    (一)盛传「关羽刺颜良而斩其首,故知应使用两种兵器,刺者必用矛,斩首则用环首刀。」  
  
    1.先寻找历史记载
    
    按正史:「(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9)
    
    故知关羽骑兵作战、刺杀颜良、斩首撤退以及无法阻挡。
    
    2.刺字含义 
   
    刺之广义为杀戮,张良与力士用铁锥「刺」秦始皇(10)、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11),皆取其引申义为暗杀。关羽刺颜良若解释刺为暗杀,拿铁锤敲打或以匕首丢掷都算刺。
    
    刺之狭义为直伤(12),是以刀、剑、枪、矛及匕首等,均能直伤,不必局限于矛,荆轲「刺」秦使用兵器就是徐夫人匕首(13)。诸多刀法有刺,不知为何特别强调刀不能刺,这里不必费心仔细调查所有各家刀谱有无刺法,一颗蛋不必全部吃完,就能知道是否为坏蛋,但是那怕只有少数刀可以刺,即可证明「凡刀不能刺」之谬论。现行考古出土汉制环首刀多为直刀,也可以直伤;而且枪类也可以直伤,「谁说没有枪头就捅不死人」(嗯,以上来自唐家霸王枪传说^-^)。长柄刀真要直伤,并非难事,由后往前送即可;再说关刀套路还有「倒拖刀」(青龙偃月刀又称「冷艳锯」(同4),盖其刀背有锯齿,佯退弃敌拨马而走,待敌追来一刹那,适时回旋转身,以刀背倒钩之刀尖刺击,再向下锯劈,此谓「拖刀势」)招式,持兵反势使出,正好形成刺击直伤。可见环首刀、枪、匕首等诸多兵器都可以直伤而刺,不必当然为矛。
    
    反过来说,汉将卫青、霍去病率骑出塞,屡屡斩首归师,纵使当时使用环首刀,策马出击匈奴,照样能以刀刺敌,以刀斩劈,单刀可以完成刺、斩两种动作。考古出土汉矛还出现两边刀刃,足以割裂猎物,虽然矛以刺为主,但是若要改为割斩,并非不行。若刺具杀意,砍、劈、斩、砸皆可,则可用刀为之;若刺限直伤,刀尖可刺,刀不尖亦可直送伤敌,动作仍然是刺。
    
    3.长柄兵器(含青龙偃月刀),大致上为普通刀剑加长柄棍杆,撇开长柄的话,戈戟矛铍等都是刀剑的延长变形。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现大致完整的铍(14),青铜质身,形如短剑双刃,通长三十五至三十八厘米,若是不接木杆(或是万一在战斗中木杆被折断)都可以拾起铍头,作为短剑继续格斗。即使到了汉朝,铍(两刃长兵)仍为军队常用制式兵器,依《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15)统计,铍的数量计有四十四万九千八百零一,为长兵器数量最多者,这还是西汉成帝(公元前十三年)时的事。
  
    若短刀、长矛都能能使出刺、斩两种动作,没有理由加了棍杆的长柄刀作不到。
    
    (二)盛传「汉朝冶铁技术欠佳,没有能力造出长柄兵器」  
  
    讨论汉朝缺不缺铁或是制造技术上能不能,没多太大意义,空口清谈不会得出双方认同的结论,不如直接从条理及参考同期或以前之事实,沟通上会更有效率。按字义原意即为汉末三国只能造出短兵器,这点应该没有疑问。短兵器包括青铜刀或铁剑,这点仍然着无庸议。如果短兵器要加长,是不是接上木杆或竹身,即可成为长兵器?这点可能会有不同见解。史前时代的矛,不外乎锋利的石头加上木杆,后世的戈戟矛铍之属,当可比照办理。若坚持长兵器一定是一体成形,那古人很难持一根石棒(石矛长兵?),以猎象鹿之类巨兽。
    
    观看从兵马俑及汉墓出土,即可知长兵器仅有前端为金属,杆身或为木竹类,技术合成可行,并无一体成形之考古出土。二千年后的现在,对于长兵器的仿制,柄身虽有实心铁棍或空心铁管,但更多为木杆或竹杆。陈涉吴广斩木揭竿起义(16),就兵器制造过程难易度上,平民仓促行动临时起意无法与官府长期规划相抗,但是若能竹竿接菜刀(仿矛铍)、或是木棍装镰刀(仿戈戟)、甚至削尖为枪(即竹枪),人民也能持有长兵器。没人规定兵器一定要一体成形,或是出自科班、必照方圆规矩云云。
    
    (三)盛传「长柄大刀用于仪仗或训练,实战并不使用。」 
   
    仪仗或训练的兵器不一定能拿来实战,但实战的兵器却可拿来用于仪仗或训练。纸扎或未开刃兵器之类,固然不具实战效益,然而实战兵器却可以用来校阅、练习或玩赏。也许现今山海关所保存重型长柄刀具确实是用来训练之用,但是这不代表所有长柄刀具都是一样重,也许其他地方或其他朝代也有更轻长柄刀具也说不定。至于临阵讲求速战,太过笨重影响其敏捷性,并不以为然,此为时代变迁性,重型兵器在当时有其必要性,由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甲骑具装」重骑兵,弓箭及刀剑等穿刺类兵器伤害力因此大减,面对骑兵若能改以槊、锤、棒等钝兵器,以便破甲造成伤害,或将人扫落下马。后世有种重型兵器面对于骑兵,居然能产生「人马俱碎」效果,此为轻兵器无法撼动之威力,容后再提。
    
    若以铍为长柄剑(剑+柄),长柄刀亦如此(刀+柄),既然铍能在当世(至少是秦汉,皆有史料记载及实物出土)盛行实战,长柄刀在理论上亦应可使用。秦兵马俑部分出土无柄之铍,多被误认为古剑,或许现今很多出土古刀,其实原带长柄也说不定。
    
    (四)盛传「掩月刀最早见于宋朝,长柄刀在汉朝没有留下图样或记载,故汉朝没有长柄刀。」
    
    诚然直到宋仁宗庆历四年之《武经总要》始记载「偃月刀」半弦月带背刃的长柄大刀(17),另外顺便提到,其中屈刀、眉尖刀、凤嘴刀及笔刀很容易被现代人误认为关刀。现今出土的偃月刀也只能追溯到明朝,不过这不代表长柄刀不曾存在。对照起唐朝陌刀(18),作为正规军制式装备,又有名将李嗣业使用陌刀(19)很有效率对抗骑兵,有敢挡者、「人马俱碎」(20)。但是至今没有任何陌刀的图样可考,没有人知道陌刀长像如何,虽然新旧唐书及其他史料屡屡记载陌刀,由于缺乏考古实物出土,陌刀原貌扑朔迷离。日本有专家考证(史料及实物唱作俱佳),日本有短柄长刀,称之野太刀,类似唐朝陌刀;另外日本还有长柄大刀,称之剃刀,类似宋朝眉尖刀,在日本为女性专练。
    
    宋朝《武经总要》连较近的唐朝陌刀都已失考,较远的汉朝纵使出现长柄刀失考不记,也很正常。比方汉墓出土最多的环首刀,曾在秦朝大量出现的铍或戟,在宋人记载完全没有图样留存,宋朝的《武经总要》只记宋朝事,本来就很正常。(即使是现在,对前一朝清朝都已难以考据,惶论再前一朝明朝那些事儿,这是时代的差距与悲哀。)铍即为长柄剑,若是长柄刀之类,像是竹竿接菜刀等,不无可能会有雏形出现。以单刃刀、双刃剑定义区别来说,差别仅在单边或双边磨刃,就技术而言,在秦朝就能硺磨长杆双刃,在汉朝硺磨长杆单刃,并非作不到,汉兵环首刀即为短杆单刃
   
    三国对长刀、长剑或大刀大戟的记载很多:曹魏赏赐亲魏倭王「五尺刀二口」(21),典韦曾使用长刀及重八十斤双戟(22),华佗提到用「大刀」斩断黄狗腹部(极刑腰斩?)(23),李傕以数百人持大戟(24),袁绍在界桥之役大破白马义从时,亦有大戟士百余人(25),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26),自叹「当带七尺之剑」(27),一把与身高相当的长剑,孔明亦提「强弩长兵」(28)———以上均为三国长兵器,数据见诸《三国志》正史及附注相关史料,却不见于宋朝记载,《武经总要》略以「手刀」就要涵括各类刀剑,似乎也太拢统、太差不多了。无论当时度量衡换算现今几何:对照戟重八十斤,若长柄刀重八十二斤,并不太过分;或者日本现今有太刀(实物)长二米多(前头文字标示七尺一寸二分),明朝山海关所置偃月刀亦长二米多,除长短柄之分外,两者在总长度之差别不大。
    
    (五)盛传「汉朝没有马蹬,所以不可能出现长柄刀」  
  
    1.骑兵用双手兵器 
   
    这里不讨论究竟汉朝出现马蹬与否,因为相同的疑义纷争还有马鞍、马刺、马蹄铁等有无出现,太过于明察秋毫,反而不见薪舆之巨,重点应在论兵,而不是谈马。若以为骑兵必需单手持辔控马,仅剩单手可持兵器,所以不可能出现双手武器在马上使用,实则大误。早在春秋战国就出现游牧民族骑射作战,赵武灵王还实施「胡服骑射」改革(29),弓箭为双手兵器,而且在马上射箭,根本不用再空一手控制马匹。汉初匈奴控弦三十万,不要说全体人员都不骑马。即使时代到了宋朝,已有伟大的马蹬出现,难道武将策马作战仍因被要求「一手持辔、一手持兵」而不可能在马上使用双手偃月刀?事实长兵器(三米至六米)都可以单手持用,并非枪矛等长兵器不能用于骑兵。从史载骑射之事实,已表示双手兵器(弓箭)在秦汉以前,即可让骑兵使用,故不否定骑兵无法使用双手兵器。
    
    2.骑兵可双持兵器 
   
    相对于双手持有单一兵器,若是双手各持双兵器则称之双持,东晋时出现猛将陈安与十余骑「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30),没有多余的手持辔控马。冉闵亦是乘马「左仗双刃矛、右执钩戟」(31),双手舞动两兵器,双持矛戟之骑兵作战。至于有的骑兵还能持盾,不管持盾手是否同时兼负持辔,或是盾牌算不算兵器,总之,并无骑兵应空手控马之规定。
    
    3.骑兵适用长柄刀 
   
    用法得当、运势得宜,草木皆兵也,并无马战使用长柄兵器在挥砍时,长柄可能会打到马头的窘境,这是人的问题;有的马强健、有的马瘦弱,并无皆因兵器太重,注定无法在马上久战云云,这是马的问题。明朝已有兵书提出,大刀(偃月刀包括在内)利于马战,而且适合将军不适于步卒、以及若有骏马不难久战等(32)。挑人选马总有最佳组合,骑马耍大刀这事很讲天份的。
    
    4.骑兵肉搏作战  
  
    主张应有马蹬及马鞍发明,骑士才坐得稳,方能在马上砍劈肉搏,否则兵器一顶到敌人,自己也会被挤落下马,所以无马蹬及马鞍前,马上不能使用长兵器之类,史书所载张飞横矛、或是马超长矛军,都应只是步卒之类,不过这话有点太想当然耳。楚汉相争时的项羽临终脱围逃亡,一连串骑兵作战:从将麾下骑从八百人被灌婴率五千骑追杀、从剩二十八骑到分四队突围、从披靡斩将、斩都尉到杀数百人,以及霸王自刎、汉骑互相蹂践抢尸,相杀者数十人(33)。命在旦夕,骑马比走路迅速,面对骑兵追捕,没有理由弃马不乘,项羽骑马斩将,甚至于汉骑十面埋伏围杀项羽到自相残杀,所有动作均在马上完成,远比因所谓当时无马蹬而必须下马作战,要合理得多。至于张飞或马超「长矛在手」,是否悉皆步卒,验诸正史可得张飞将「骑」拒后(34)及马超纵「骑」冲突(35),究竟事实的天平应如何衡量,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六)盛传「汉代戟矛最盛」  
  
    「听说」就是查无实证的推托,引用数据应该经得起考验,至少也应检视核对。例如至少数以万笔网络搜索结果:「汉代戟制最盛,矛次之。」进一步比对,出处为周纬之《中国兵器史稿》;再仔细按图索骥,翻书查阅内容,文章收在第二章铜兵第三节《三代以后之铜兵》,文字确认无误。但是汉代早就由青铜转为铁器,所以满怀疑惑再往下向找,果然还有第三章铁兵第二节《秦汉铁兵》,汉代戟矛最盛原来在仅讲青铜兵器,而且质量还没有百辟铁兵好(36)。人云亦云汉代少铁、技术欠佳、当代常用为戟矛等,原来都是风马牛不相及,净在过时的青铜兵器推敲五四三,汉朝当代已有比铜戟、铜矛更优良之铁剑、钢刀。
    
    就算青铜戟矛盛行,也不过是军队制式装备,属于兵卒武器,试想马上将军会像小兵一样,端戟、持矛、入列、迎宾及应招吗?关羽本性不屑与老兵同列(37),岂可妥协?白马之战,关羽突袭先发,执行代号斩首行动,深入重围斩杀颜良,英雄本来就应该被包围(类似兄弟乐团之壹零壹空降师,进行诺曼底抢滩及市场花园作战,一胜一负,不伯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关羽冲锋陷阵亦一胜一败,除突进敲击心脏以解白马之围外,另外威震华夏的襄樊作战亦是陷入包围,只是白马之战有友军张辽(后来以八百壮士追杀十万大军、还差一捕获孙权之勇将)助阵,襄樊作战则因孙权叛盟而失利。),但是关羽竟能对包围进出自如,袁绍诸将莫能当,除了马快迅雷不及掩耳外,就是手中兵器及武艺惊人,如同李嗣业之陌刀,使凡有挡者「人马俱碎」,刀之霸气,绝非戟矛所能相提并论(虽然张飞的横矛也很吓人)。古往今来之高阶将领或是特别队伍,兵器装备通常都比一般士卒优良,汉朝兵器既有铜铁之分,为达突围解围之任务,关羽没有理由随便拣把割信刀就上阵。
    
    大量出现之汉代铁器,在文献记载(38)(39)及考古出土(40)(41)(42),执牛耳者当属刀剑,动辄数以万计,若以人手一把兵器计算,光是十五万口刀及九万口剑,就可装备二十四万大军,送上战场攻杀。中国古代金属兵器科学发展史上,铁器淘汰青铜器,砍劈刀类又在实战上取代刺击剑类,尤其是铁长刀迅速取代长剑,成为骑兵常规主战使用(43)。自先秦至魏晋南北朝,骑战又取代车战,轻骑及重骑之加入战场,随之对兵器的要求也增加。与其以唐诗「一剑万人敌」之咬文嚼字,主张以剑代刀;不如以铁器淘汰落后青铜器之进化演进,强调舍剑取刀。
    
    三、结论  
  
    严格说起来,关羽使用兵器为青龙偃月刀,来自《三国演义》小说家之言,连较早之《三国志平话》皆未记载。而当代及后正史、野史及杂书等,亦听所未闻。无论是宋、明两代兵书出现之偃月刀,只表明宋明两朝军队使用过偃月刀而已,以上都不能证明关羽用使用过偃月刀。但是也不必矫枉过正,正史《三国志》及引注等书既已提到关羽操刀或杖刀,要武断拒绝关羽绝对不可能用刀,似乎过矣。有汉一代,就青铜而言,固然戟、矛为盛,但是就铁器而言,刀光剑影不在话下,特别是刀还淘汰剑,并且还广泛使用在骑兵上。所谓马上不能使用双手兵器、刀不能刺或是长柄刀不能马战之类,从罗列各类文献及史实来看,未必然诚如遵命。
引用资料:  
  
  
    (1)《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鲁)肃住益阳,与(关)羽相拒。肃邀(关)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关)羽操刀起谓‧‧‧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2)《山阳公载记》:「(关)羽、(张)飞并杖刀立直,(马)超顾坐席,不见(关)羽、(张)飞,见其直也,乃大惊。」
  (3)《古今刀剑录》:「关羽为先主(刘备)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关)羽败,(关)羽惜刀,投之水中。」
    
    (4)《三国演义》:「(关)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
    
    (5)《三国志平话》:「张飞与吕布交战二十合,不分胜败,关公忿怒,纵马轮刀,二将战吕布。」
    
    (6)《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勒着追风骑,轻轮动偃月刀。」
    
    (7)《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8)《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我这剑戒,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
    
    (9)《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10)《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11)《史记‧魏世家》:「使荆轲刺秦王。」
    
    (12)《说文解字》:「刺,直伤也。」
    
    (13)《史记‧刺客列传》:「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
    
    (14)《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过去出土的铍,由于绝大多数只剩下锋刃部分,罕见连有秘者,因而一些金石著录与考古报导中,都把它称作剑或短剑。秦俑坑这批较完整铍的发现,使人们对铍获得了进一步的认识。」
    
    (15)《尹湾汉墓简牍综论》:「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戟六千六百卅四、矛万一百七十八、铍四十四万九千八百一、铩二万四千一百七十‧‧‧」
    
    (16)《史记‧秦始皇本纪》:「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7)《武经总要前集‧器图》:「刀八色: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
    
    (18)《唐六典‧武库令》:「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释名》曰:「刀末曰‘锋’,其本曰‘环’。」今仪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鄣刀盖用鄣身以御敌。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19)《新唐书‧李嗣业传》:「(李嗣业)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李)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安禄山反,肃宗追之……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
    
    (20)《旧唐书‧李嗣业传》:「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李)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天宝七载……选(李)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至德二年九月(李)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李)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
    
    (21)《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诏书报倭女王曰:「制诏亲魏倭王卑弥呼...又特赐汝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

  (22)《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韦)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23)《佗别传》:「黄色犬一头...因取大刀断犬腹,近后脚之前,以所断之处向疮口,令去二三寸。」
    
    (24)《献帝起居注》:「(李)傕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左右。」
    
    (25)《英雄记》:「(袁)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公孙)瓒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自随。」
    
    (26)《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太史)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27)《吴书》:「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28)《诸葛亮集.将宛》:「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逾渊隔水,风大暗昧,利以博前击后。」
    
    (29)《史记‧赵世家》:「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30)《晋书‧刘曜载记》:「(陈)安与壮士十余骑于陕中格战,(陈)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
    
    (31)《十六国春秋辑补‧后赵录‧石闵》:「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仗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
    
    (32)《武备要略.大刀》:「夫大刀利于马战,乃将家之技,非步士之所宜...其法,或刀前钻后,或藏头献钻,有撩、有劈、有勾、有砍、有拖刀等势。...以刀形如半月,故名曰偃月刀。...若太重,骑马奔驰,恐难久战。若有骏马者,又不在此论也。」
    
    (33)《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34)《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张)飞将二十骑拒后,(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
    
    (35)《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魏书》:「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公谓诸将曰:『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马)(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马)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时公军每渡渭,辄为(马)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
    
    (36)《中国兵器史稿》白花文艺出版社2005第1版:「汉代己至铁兵全盛时代,进为钢兵,有练至百辟者,则迵非三代以后之铜兵可能抵敌者矣。」
    
    (37)《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先主为汉中王,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闻黄忠为后将军,(关)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38)《古今刀剑录》:「蜀主刘备,处所有令,称元造刀五万口,皆连环及刃口,列七十二链柄中,通之兼有二字。...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
    
    (39)《太平御览.蒲元传》:「(蒲)元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
    
    (40)《尹湾汉墓简牍综论》:「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刀十五万六千一百卅五、大刀百廿七、剑九万九千九百一‧‧‧」
    
    (41)《马王堆汉墓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出土剑、戈、矛、弩、弓、矢箙和兵器架等器种...角剑有长剑和短剑两种。」
    
    (42)《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在资兴县旧市和木银桥两地发掘西汉墓葬256座,出土铁釜4件、三足架5件、削刀6件、镨1件、凹口锸8件、锛2件、凿1件、剑6件、刀202件、环首刀145件、矛47件...」
    
    (43)《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长于砍劈而更适合于骑兵作战的新型格斗兵器铁长刀出现,并迅速将长剑取而代之,成为终汉一代的常规主战兵器,极大地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和战斗规模。」  
  
    (全文结束)
    
    2011.05.25修订
  
    (首发于琅邪三国)

上一篇:文献和论文区别

下一篇:变电所论文答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