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论文的研究
无用论文的研究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论写论文的无用之处
总说写论文是大学必须要走的一步,写论文可以扩展自己,本人就是一名大四毕业生,深受论文的毒害,表面写论文就是创新,但我们哪来的创新,一样的,都是搞形式主义,社会没有变,学校也没有变,我觉得我们需要变,写论文就想玩游戏做任务一样,通过论文意味着做完了任务,一点都没有想到写论文有什么用,我们还剩下什么。
还有像实习一样,我们学校推荐的,告诉你们一点,就是流水线,每天就是搞产量,还有中介的,我都不想说,你们这样真的有意义吗?就我个人认为,说学校是以服务为主,这我不信,这社会从来都是利益至上,学校也是,不要以为学校怎样怎样,只有自己待过的学校,才知道好不好,从老师层面,是真的有一些老师,无私奉献,做好自己老师的本分。我不是想骂人,我只是觉得,学校是真的需要改变了。
再回到论文这个话题,我是真的觉得,论文是真的不需要写,一点意思都没有,现在在家每天弄,每天弄,绝大多数人是反感的。正所谓,有了写论文,就有了代写论文。每年毕业季,代写论文疯狂上线。花个一两千块钱,搞个代写论文,成了许多大学生的想法。
写论文,还不如搞个社会实践来的好,可以几个人分个组,例如:帮困难的家庭做事情;去福利院和老人聊聊天,谈谈心,这样的社会实践 ,而不是写论文。反正我就是想批判,论文的毒害。这是我今天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你觉得我说的符合你的心,请你们给个鼓励,如果不符合你的心,请不要喷,谢谢!
看似"毫无作用"的论文,就真的无用吗
这个不一定,至少可以用来做反面教材用
为什么感觉大多数科学研究实际上也毫无用处?
这不是感觉,而是个事实。实际上,大多数所谓科研成果的确没多大用处。曾经有一个对某国际权威期刊所刊登文章进行追踪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观察,发现它所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85%)很快就过时了,没有引用、没人注意,最后完全消失在文献的海洋之中,有点用处的不超过15%。这还是权威期刊,而那些不权威的普通期刊,有用的比例就更低了,有人估计绝对不超过5%,也就是说95%的研究实际上是无效的,亦即无用的。
那么,是不是我们应该把无用的科研都停掉,把资源集中到那5%的有效科研上就好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事先并不知道哪部分科研最终是有用的,如果真想把这5%的有用科研找出来,所要花费的资源可能比那浪费掉的95%资源还要多!
这表明,科学研究中的浪费现象,对于 探索 未知世界而言,是个必要的浪费。就好像风险投资一样,大多数投资必然会失败,但那少数成功者,就能成千上万倍的挽回损失。所以对于科研人员,一要宽容,二要宽广,不要搞拔苗助长的事情,比如什么这学者那计划的,把资源集中到少数人头上,也使很多人把科研领域当成个名利场进行投机钻营。而应该把科学研究当成一种普通的和普遍的工作岗位,让更多爱好科学的人进入这个领域,自由自在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失败不要紧,只要认真做。研究者队伍壮大了,并且不是混吃混喝居多时,取得更多有用成果也将水到渠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这不是感觉,而是一个事实,因为科学的目的并不是应用,而是寻找最基本的规律,或者说是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怎么用是技术要实现的目标。
研究科学史的人,普遍把科学的诞生定义在17世纪,由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奠基。事实上,很多工作起始于公元前。
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最早诞生了数学,产生了数和形(几何)的基本概念。以数字为例,1、2、3、4、5……,你当然可以认为这些数字是有用的,最起码能数羊,能知道一个部落里有多少人,除此之外呢?它不能直接生产出任何物质。
如果您关注科学的 历史 就会发现,很多数学上的算法,都要超越同时代的应用。这些算法在其自身诞生的那个年代,没有任何用处,只是科学家们自己的思维 游戏 。
不要以为数学是如此,其实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这些东西都是如此。他们最早是贵族的一种“ 游戏 ”,贵族们从事这样的研究的目的,就是想在“知识”上压倒对方。只有那些有钱还有闲的人,才能有条件从事科学的研究。
不要以为只有中世纪的欧洲贵族是这么想的,其实就是到了现代也是如此,比如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的法国贵族德布罗意,他之所以从 历史 系转到物理系,就是因为他觉得,搞物理才是一个贵族应该干的事。
大名鼎鼎的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家霍金,他的成就主要是在黑洞的研究上,这样的理论能带来什么用处呢?至少在可以遇见的未来没有丝毫用处。
欧洲的强子对撞机,在找到了上帝粒子之后,进入维护期。然而上帝粒子有什么用呢?以目前的理论水平,你找不到上帝粒子的任何应用可能。
人类登月、 探索 火星、向太阳发射帕克探测器、向太阳系之外发射探测器,都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在科学没诞生之前,技术的发展是一直领先于科学的。由于没有科学的支撑,不论是中外,在巫术理论下的技术必然举步维艰、发展缓慢。比如中国最早发明的指南针、火药,然而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持,只能在阴阳五行的框架下去解释,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些发明长期停滞不前,没有任何发展。
科学诞生之后,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有了科学,这个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在这个基础之上,技术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人类的科学成果表达出来,形成对人类有帮助的生产和生活的能力。
可以说,在科学诞生之前的几千年里,人类的生活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而我们今天则不同,100年前的人类相比于300年前的人类生活有了巨大的不同。50年前的人类右比100年前的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这种变化仍在加速,我可以说,10年前的人类生活与50年前比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而今天的人类又比10年前的人类有了更大的不同;即使是今天不同国家之间,因为技术的应用不同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就以移动支付来说,中国走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根本性的。
很显然,这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关。我们更多人都是实用主义者,自古以来就是。在科学的萌芽阶段,我们不关心那些原理性的东西,更注重这些东西的实用性。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我国古代各种辉煌的技术成果,却拿不出一件被世界认可的科学成就。
到了今天,在科学诞生地的欧洲,科学同样出现了实用主义倾向。因为如果一个科研项目没有可以预见的应用前景,就无法获得资金的资助。而今天的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赖这些资金。
另一个事实是,如今的的大部分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都与科学的前沿研究有关,很多科研成果都迅速转化成了生产力和价值。这就导致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分界越来越模糊。这两个本来不同含义的词也逐渐融合变成了一个词—— 科技 。
科学是不是没用当然是一个伪命题,科学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我们历历在目,无需多言。然而,很多科研成果无用这个事实其实很可能暗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科研所需要的成本越来越高,经济能力正在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一堵墙。有很多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的领域可能会很难得到资金的扶持,这些领域的研究将会逐渐放缓。
人类究竟应该如何在发展经济与 探索 未知之间取得平衡,将是留给后来者的一道难题。
我是郭哥聊科学,物理专业的科普作者,持续为您输出高质量的科普文章。
给他讲不能把人粪便施到菜地里,这样会造成疾病传播。
肯定有大量的人要和你抬杠。告诉你,这些劣习是很早以前就有的,所以,就是正确的。
浇了人粪便的菜地里长出来的蔬菜吃起来非常香。
吃饭共餐能传播很多疾病,能引起浅表性胃炎,能增加癌症的患病率。共餐在疫情的传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多少人按照卫生常识去做?
吃腌制食品,吃烧烤食品,不洁的性行为等等都能造成疾病,影响人的 健康 ,缩短人的寿命,有多少人按照科学规律去做。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很多情况已经非常不乐观,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采取果断的措施。有多少人有危机感?
对于一个和科学、文明对抗的灵魂,当然觉得科学研究没有用,科学知识没有。
科学研究有很多是“试错”,只是为今后的科研提供借鉴。
有的人崇洋媚外,抱残守缺,试图阻碍“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创新,是丧失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良心!
希望你记住,人类的认知及应用过程是这样的:
哲学—>科学—>技术。
哲学是科学前瞻,科学又是技术前瞻。
只有到技术层面才算得上“有用”。
哲学就像在宇宙看地球,很多细节看不到,也可能看错了;科学就像在山上看山脚一片地适不适合盖房子,它比哲学有用,但是光看还是不会有房子。而技术是盖房子。
比科学更没用的是哲学,但是正是因为中国缺乏原生哲学,导致古代没有科学萌芽,也就没有基于科学的技术,近代被西方国家按在地上摩擦,到现在还有很多科学依赖、落后于西方。
这就像一颗植物,有技术是丰硕的果实,但是如果光盯着果实,不看看它的根、茎怎么生长,甚至有没有适合它的土壤,果实永远不可能量产,或者昙花一现快速消亡。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技术。你如果有兴趣了解中国古代技术史,你就发现中国古人那是极其聪明,他们很多人要说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超现代人,但是他们的那些技法几乎都失传了,只剩下零星思想。
果实总会摘完,花朵总会凋零,唯有土壤稳定长存。懂了吗?
科学研究有些是有意义的,有些是无意义的。人总是有很多离奇的想法,甚至不切实际的想法,都要研究一下。不研究怎麼能证明有意义和无意义呢?
不过现在有些不同。一些人为了论文,为了混文凭,为了很多利益,故意研究一些无用的东西。这另当别论。
有的工作属于务实,比如生产多少产品,创造多少价值。另一类工作属于务虚,比如写了多少论文,论文看起来高大上,套用一堆公式,实际上不解决任何问题。
"电,有什么用?"
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理从问世到火箭升空,花费了三四百年时间。
一般情况下,理论被发现以后,发展到应用,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时间。
尤其是基础物理学,数学。
看似天书,但未来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
有一部小说讲的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数学家,穷尽一生精力,发现了一个数学定理,但没有实际作用。这名数学家不得不乞讨为生。一生穷困潦倒,女朋友也跟人跑了,最后借钱出书,要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结果他的书根本没人看,都认为没用,不当吃不当喝,谁会学?还不如学一门技术,学一门手艺,挣钱吃饭养家。
300年后,大统一场论被发现,但缺乏数学基础,无法用公式表达,这时,有个大科学家从一所小学废墟中发现了300年以前这名数学家的著作,刚好完美描述了大统一场论,一举成名。
看到了吧?基础科学都有超前性。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人才谈起。
人才大致可分为四类:天才、专才、通才和庸才。
天才是那种站在一个领域的最前沿,向前 探索 ,开拓知识空间的人。
专才是那种把天才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人。
专才是那种用既有的生产力创造各种文明和财富的人,以及把某个工作做到极致的人。
庸才是那种只能在既定岗位上做好手边事情的人。
再来谈科学研究。
为了 探索 知识空间而研究,是天才们干的活。在 探索 过程中,研究者肯定不知道其成果有什么用,甚至都不能确认是否有成果。但一旦有成果,肯定有大用。
为了把天才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研究,是专才们干的活。在转化过程中,研究者也有不知道其成果有什么用,因为他也在 探索 中。但也有知道会在哪个领域有用的。但外人肯定不知道有什么用。
顺便说一下:以上两种人包揽了所有的诺奖。因为他们的成就通常是划时代的。
为了应用而研究,是通才们干的活。他们肯定是为了某个目的而钻研(注意:这里我不提研究,他们只是钻研),用常人的话说就是:琢磨琢磨。我们的大部分研究,就处在这个档次上。
庸才们,就干好手边的活吧。
因此,如果都要先知道用处再去研究的话,那是三流人才干的活。
一个民族,一定要先知道用处再研究的话,这个民族还真是人类的累赘,充其量只能够为别人“打工”,攒一点辛苦费为自己活下去。
一个民族要强大,要有一大批人能够站到各领域的最前沿!要培养自己的天才和专才,这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我们平时总是习惯性地把二者合在一起,统称“ 科技 ”,此说法是不当的。
其实,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
科学本身是无功利的,它本来就不是追求实用性的,而纯粹是对事物真相的研究和 探索 。所以,某些偏冷的科学研究,确实给人一种毫无用途的感觉。
但无用之用,恰恰才能产生大用。
技术就是为了追求实用的,而技术之母,就是科学。假如没有那些看似无用的科学研究作为基础,技术将无所依凭,根本无法发展突破。
最直观的理解,我们可以把科学研究者称为科学家或学者,而把技术人员称为工程师。
上一篇:毕业论文数字单位
下一篇:请问论文查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