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通草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0 12:12

通草画研究论文

通草画就是古代的广州人画在通草纸上面的水彩画,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主要通过出口远销到国外,该画主要反映了清末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以及社会人物的生活习性,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通草画大约兴起于1820年,在1880年的时候达到了顶峰。通草画作为当时中国的明信片,记录着当时中国人民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环境,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其中方式之一。

对于通草画来说,通草纸是一幅通草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因为通草纸独特的质感,以及能够给整幅画带来色彩斑斓的效果,所以即便只有巴掌大小的通草纸在当时也是深受画家喜爱的。

而应用了通草纸的通草画,整幅画的人物惟妙惟肖,色彩鲜艳,并且采用了西方的绘画原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所以极受西方人的喜爱。不过,在后来随着照相技术的普及,通草画逐渐没落,到最后成了绝迹。

不过,通草画虽然是古代的广州人所画,但是因为当时通草画的盛行,所以大多都是远销国外,而传世的作品自然也是流传在国外。而通草纸则是在一种学名叫通脱木的,俗称是通草的灌木茎髓中切割而成,并不是通过平常的脱浆法来制造出纸。所以,即便通草纸的制作工艺不一般,但是在当时却深受水彩画师的喜爱,同时也是通草画中最重要的一环。

通草画主要收藏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因其是特定的历史产物,所以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随着人们对于通草画的了解和认识,即便绝迹的传统百年工艺技术,最后也会走向复兴。

一百多年前的广州通草画,究竟有多大的魅力?

当时的广州作为清政府准许的唯一一个通商口岸,因为通草画的流行,从而使当时的牙行雇佣了上千人来专门制作通草画。通草画大多都是西方的画家用来记录和了解中国百姓的生活日常和习俗,因为当时的商家看到了商机,随后便大量的制作通草画,从而通过通商口岸出售到西方国家。

通草纸是通过一种叫通脱木的植物上切割而成的,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种纸价格低廉,同时将颜料渲染在上面的话,也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因此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而通草画则是在通草纸上通过水彩将人物画在纸上,经过风干后,通草纸上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立体感很强,在当时很受西方人的欢迎。

此外,因为在当时还没出现相机,所以对当时的西方人来说,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人文习俗的话,那么就只能通过画作来展现当时的人文面貌。直到后来摄影技术的普及,才使西方人逐渐对通草画失去了兴趣,随后通草画便渐渐衰落,最后直到没落。

不过,在百年之后,有一位外国人将通草画带回了中国广州,并且将手中收藏的七十多副通草画全部都捐献给了广州博物馆,因此也大大提高了中国对于通草画的研究进程。虽然通草纸的制作技艺已经失传,但是通草画的这门技艺依然还存在。

通草画的出现,是原本对中国的了解知之甚少的西方人,能够从通草画中了解到中国的文化以及人土风情。而通草画也像一张明信片,虽然是小小的一张,但是却将当时人们的生活以及风俗都完美的呈现了出来。

这对于中国研究古代的历史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让中国人对于古代人民的生活有所了解。

通草画的现状和发展

通草画虽然由广州制作,传世作品几乎都在国外,目前通草纸水彩画主要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馆中。据伊凡·威廉斯著文介绍,在英国,通草纸画藏量可观的机构至少有十二个,大英图书馆、荷兰莱顿民俗博物馆、牛津大学博德利恩图书馆、塞西尔画廊、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马德里民俗博物馆等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研究价值。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奇特的绘画。百年前传统的工艺也会复兴,再次走向世界

上一篇:扶贫教育论文模板

下一篇:保健学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