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舆情论文研究
关于舆情论文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网络舆论承载着互联网虚拟世界中无数网民的心理寄托和情绪表达。在没有互联网以前,公共舆论是西方政治学和行政学早期研究的一个传统,同时也引起了美国政治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互联网产生以后,西方学界从传播学和社会学两种角度上,分析和研究了网络舆论。本文通过网络舆论的优势以及特点,指出网络舆论对社会形成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 网络舆论 现阶段特点 社会影响
一、网络舆论的优势
1.提供的意见通道要更为广阔。
2.与传统媒体交互作用,使网络舆论功能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网络舆论和传统媒体开始将相互分离,互不相干的僵局打破,逐渐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网友在网络上频繁地发帖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通过传统媒体将这一事件进行深入采访和报道,从而使全社会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3.政治民主在网络舆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进步。
4.文化的试验、培育基地。在当今的网络经济时代驱使下,人们的消费重点已经逐渐向精神和文化沟通进行转移,而这种诉求也通过网络舆论充分地体现出来。网络媒体划分在文化载体范畴中,在传承优秀文化,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已经网民的文化诉求中,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
二、现阶段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多元性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是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人们所扮演的角色就不仅仅是自己,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每个人会扮演医生、记者、导演、歌手等与生活可能毫无关系和联系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生活阅历运用各种形式公开,与网友共同分享,所体现出来的主题涉及面也较为广泛,通常话题的确定也是自发的,或者比较随意的。
因为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他们的话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等多层面内容,网民在不受到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将言论提前写好,想什么时候发在网上就什么时候发,发表以后,此言论可以在网上被网友任意转载和跟帖。
(二)自由性
网络本身草根性较为强烈,这一点对于社会舆论而言,提供了更自由的言论空间。通过网络媒体,人们发表言论自由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而且这种自由的表现形式也十分多姿多彩,这样的话,社会舆论就与政治上的空话套话相分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百家争鸣的状态。当前,电脑已经逐渐普及到每一个家庭中,互联网在中国的使用人数逐年递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直到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已经达到5.13亿的规模,从这个数据中可以发现,网络具备的很强的自由行,民众的参与意识也很高,也只有这种社会舆论才能够将百姓身边的事件充分直接地反映出来。因为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公众的信心就十分高涨,在舆论监督的.平台上也更有发言权,将自己的意愿和意见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互动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的参与意识显得十分踊跃。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信息和获取信息。针对某一问题或者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都会有很大一部分网民参与交流和讨论,并且网络中存在匿名性,很多网民会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或者将自己的真实情绪体现出来。网民与网民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个互动的场面,其中有赞同的讨论,也有反对的讨论,这两种观点会同时出现,相互探讨,相互争论,观点与观点的交集,观点与观点的分歧,更激烈的场面还会出现意见交锋。通过这样的相互交流,可以使网民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及时地表达和反馈出来,讨论的内容随之延伸,涉及面也更为广泛,很多民众观点也可以实现集中体现。
(四)突发性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之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在此基础上,网络媒体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大众传媒、民意表达以及群众意见反映和反馈的平台。因为使用互联网的人数与日俱增,通常情况下,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也相当快,只要捕捉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时候,与个人的情绪意见相结合,就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舆论。网民在网络中发表的意见,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公共意见,从而使意见声势迅速扩大。
三、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兴起不久的舆论形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传统媒体也因为网络舆论的出现而有了新的合作伙伴,从而使信息在更大范围中进行传播,使民意的反馈渠道更为广阔,这样的话,民众和政府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很多,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更加强烈。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体现:
第一,公众意愿在网络舆论的基础上可以更自由地表达,使社会问题得到了及时地解决和处理。网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上所发表的建议和意见是群众共同的努力和智慧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其中也存在很多合理的成分。网民在判断社会问题的时候,虽然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各执所词,但是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网民的意见可以达成统一。而这些意见中,体现了更多普通民众的心声,体现了公众的意志,政府部门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更方便地了解民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工作更为顺利进行,更为有效地进行。
第二,政府部门通过网络舆论可以对社会情绪进行疏导,对社会矛盾进行缓解。所谓网络舆论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人们所产生的真实情绪的表达,在这些情绪表达中,虽然也存在着某些非理性成分,但是总的来讲,我国网民已经开始逐渐成熟起来,责任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公众可以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参政议政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而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社会最新动态,尽最大的努力找到可以舒缓社会情绪的基本依据和条件。
(二)网络舆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尽管在网络舆论中,存在很多网民真实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网民表达的感想也是毫无责任感可言的,或者情绪过于激动,导致言论的非理性表达,除此之外,那些敌对组织、敌对势力或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互联网上发表的煽动性言论,使社会出现动荡,并且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新时期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探讨论文选题的原因?
新时期地方网络舆情论文 - 网络舆...
1.
工作人员缺乏网络舆情应对的相关知识当前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的力量不容小觑,它改变着公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网络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依赖.然而,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对网络特点、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更不知道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事件一旦曝
2.
应对网络舆情的相关技术落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软件相关应用层出不穷,使网络生活更便捷更丰富多彩.然而网络生活越活跃就越易发生网络舆情.从技术上讲,就像杀毒软件的研制永远赶不上新型网络病毒出现的速度一样,对于当前复杂、多发的网络舆情形势,我们的监管技术是明显滞后.目前网络舆情的监管很大程度还依赖于简单技术同人力相结合的方式,面对网上的海量
3.
缺乏网络舆情应对方面的精专人才除了技术上的落后,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当前的网络舆情形势要求我们要配备更多的人员进行这项工作。
所以我才进行这些相关问题讨论,发表一些研究成果,去解决相关问题。
求国外的舆情研究现状
就舆情研究发展而言,国外起步较早,从19世纪中期初级发展,到20世纪中期已经走向成熟。而我国研究舆情主要始于20世纪末,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舆情研究与实践迎来高潮,舆情研究机构相继成立,许多相关论文、专著相继发表与出版。在研究内容方面,我国主要研究舆情概念界定与辨析、舆情信息工作、舆情机制、网络舆情等,是基于政府舆情信息工作来开展的,研究层次相对较浅。国外则主要是舆论主客体、民意调查以及舆论、媒体和决策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民意调查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与应用体系;另外,因社会形态差别,国内外对舆情研究的目的不同,我国研究的目的主要服务于政治,以政府政策方针为导向,为政府执政服务。国外则除了服务政治外,在社会经济、文化中也有广泛应用。
浅析网络舆情的五大特点
与报纸、无线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进入门槛低、信息超大规模、信息发布与传播迅速、参与群体庞大、实时交互性强等综合性特点。由于网络信息的发布成本极低,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和阅读者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信息网络已成为一个“虚拟社会”,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群体特征。与此同时,“虚拟社会”与真实社会之间的互动日益显著。
在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等,那么网络舆情具有哪些特点呢?根据乐思高级舆情监测分析师雷先生的论文介绍,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舆情的自由性。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
二、网络舆情的交互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观念和情绪心态。
三、网络舆情的多元性。
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
四、网络舆情的偏差性。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五、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又使得网络舆论的自由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比如一些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披露隐私、进行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与人身攻击;而且,西方敌对势力也借助网络对我国日益发起“和平演变”攻势。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已然成为影响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因势利导,提高新形势下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与严峻挑战。四、网络舆情的偏差性。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五、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又使得网络舆论的自由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比如一些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披露隐私、进行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与人身攻击;而且,西方敌对势力也借助网络对我国日益发起“和平演变”攻势。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已然成为影响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因势利导,提高新形势下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与严峻挑战。
上一篇:附录论文模板参考
下一篇:漓江学院论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