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研究论文英语
战役研究论文英语
描写战役的例文
Liao Shen campaign, a major battle in the history of our army
The Liaoshen campaign is a strategic decisive battle of the Northeast Field Arm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gainst the Kuomintang army in the western Liaoning, Shenyang and Changchun areas from September 12 to November 2, 1948. It is one of the three decisive battles in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War. The battle of Liaoshen lasted 52 days, annihilating more than 470000 Kuomintang troops and liberating the whole northeast.
翻译我军历史上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翻译下文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practice of military art at the operational lev
Abstract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practice of military art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of war. The story of Wellington's ultimate success against Napoleon's Marshals 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as it seemed rich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ntal agility to achieve an asymmetrical military advantage in a theater of war. As military theory recognizes two general types of military art, classical strategy and operational art, the research question was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if Wellington practiced pure classic strategy, or an early/transitional form of operational art.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针对战役中实践操作层面所运用的军事学术进行研究。惠灵顿最终战胜拿破仑的将领们的故事被选为案例研究,因为它似乎在战场上能丰富的运用敏锐思维以达到军事上非对称的优势。作为军事理论认清两种类型的军事学术: 经典战略和作战艺术,本研究课题在于确定惠灵顿所使用的究竟是纯粹的经典战略,还是一种早期/过渡式的作战艺术。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of analysis,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both classic strategy and operational art are next defined. The history of classic strategy is outlined, then the theory of Clausewitz and Jomini used to define its four basic elements. The practice of operational art is then traced, from its inception by U.S. Grant du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to Soviet operational theory developed in the 1920's. The theory of Dr. James Schneider, a primary interpreter of both Grant and the Soviets, provides the eight essential elements of operational art.
为了提供分析的基础,接下来是对经典战略和作战艺术的根本要素进行定义。首先概述经典战略的历史,然后以克劳斯威茨和约米尼的理论来定义该战略的四个基本要素。接着追溯作战艺术的运用,根据詹姆斯博士的理论诠释从格兰特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创立,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展的苏联作战策略, 提供八点作战艺术必不可少的要素
To round out the section on military art, U.S. operational doctrine is outlined and discussed. Like most military officers, Wellington was a creature of his own experience, therefore a chapter is dedicated to the lessons he learned as a young officer in India.
最后以美国战役主义的概述与讨论,结束了这段有关军事学术的章节。像大多数军官,惠灵顿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产物,因此特挪出一章节阐述他作为一名年轻军官时在印度的经历与教训。
The following chapter is dedicated to a study of the Peninsular War. As the research question deals with both the operational and strategic levels of war, Wellington's tactics are neglected in favor of his campaign concepts and execution. Analysis determines that in, three out of five campaigns, Wellington practiced a pure form of classic strategy. Unfortunately, these campaigns all ended in failure.
下一章是致力于研究半岛战争。既然研究课题论述的是战役的操作与战略,因此忽视惠灵顿的战术而只注重他的战役概念及执行。根据分析可以确定,惠灵顿在五个战役里,其中有三个执行的是纯粹经典的战略。遗憾的是这些战役都以失败告终.
要写一篇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700~800字的论文,要怎么写,注意是论文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及其盟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今为伏尔加格勒)实施的一场侵略战争,战争始于1942年6月28日,止于1943年2月2日,前后跨度近200天,最终以苏联红军获胜而告终。这场战争历来被视为是二战中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无论从战争规模,时间跨度和死伤人数上来看,都称得上是近代世界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据估计,在这场浩劫中,参战双方死伤人数达到了200万,其中还有大量的苏联民众,足以想象这场战争空前绝后的惨烈。
谈到斯大林格勒战役,更多为世人所接受的观点是希特勒在此役指挥中的一意孤行,德军统帅保卢斯的犹豫、懦弱,斯大林与时任苏联红军统帅朱可夫的所向披靡以及苏联冬天恶劣的天气给德军带来的沉重打击。这些观点共同构成了大众对这场战争的基本价值判断。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许多对战争的解读受到了战争结果以及意识形态宣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对当时的事实做出了倾向性的曲解。
朱可夫光环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是二战时期苏联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从保卫列宁格勒到守卫莫斯科,再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直至最后的柏林战役,朱可夫都是战争的统帅,直接参与战争指挥和作战方针的制定,所参之战,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被称为“二战中第一军事天才”。1942年夏,保卢斯率领的第六集团军抵达斯大林格勒,并对这座城市进行狂轰滥炸,斯大林格勒瞬时陷入一片火海。在紧急关头,朱可夫被斯大林任命为最高副统帅,全面负责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通过对敌我双方的作战特点的准确判断以及对斯大林格勒地形的正确分析,制定出了“鼠战”的作战策略,跟德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展开激烈的巷战,并采取“拥抱敌人”的战略,尽可能靠近敌人,使敌人的巨大炮火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限制了德军的制胜利器。另一方面,朱可夫亲临战场,奔赴前线与苏联士兵一同作战,不仅更加真切地了解战争实情,也在军中树立起很高的威望。在朱可夫的带领下,苏联红军成功抵抗住了德国的猛烈进攻,并随后进行战略大反攻,一举围剿德军近30万人,迫使德国9万人投降。因此,后来也有人将斯大林格勒的大反攻计划称为“朱可夫计划”。毫无疑问,朱可夫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朱可夫也并非圣人,后人的描述将朱可夫视为常胜将军,实际上,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后来撰书称,朱可夫私下曾对他感叹道:“我们是在战争进程中学习并学会了战争,于是开始打击德军,然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们不好意思写我军在战争初期的表现。而部队当时是不稳定的,不仅仅是退却,而且是逃跑,是张皇失措……具体地说,战争初期我们不仅上边打得不好,下边也打得不好。”但是在整体胜利的光环下,这些错误和失败都被正面的宣传所掩盖了。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初期,斯大林及朱可夫等苏联红军决策层就曾对德军的意图做出过错误的判断。希特勒在1942年夏主要进攻方向在苏联南部,主要集中在斯大林格勒以及高加索地区,目的是为了夺取苏联的工业重镇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这一计划代号为“蓝色行动”(德语:Fall Blau)。而为了掩盖其真正的进攻目的,希特勒还编造了一个代号为“克里姆林”的作战计划,佯装要进攻莫斯科。苏联人中招了。斯大林等人认为德军要进攻莫斯科,因此将大部分军队聚集在莫斯科附近。而德军此时正大举进攻顿河地区,由于重兵远在数百千米外的莫斯科,因此德军经过激战还是如愿拿下了苏联最富饶的顿河、顿巴斯地区,并一路直指斯大林格勒,这才有了后来的双方决战。虽然史学家大部分都将这次误判归咎于斯大林,但事实上朱可夫和当时其他高层领导都是同意这个判断的。朱可夫自己后来也承认:“我基本上同意最高统帅的战役战略设想。”因此,包括朱可夫在内的最高统帅部都应对这次误判负有责任。
朱可夫再次吃败仗则是在随后9月苏联进行的两次重大战略反攻中。两次反攻同时进行,目标分别是斯大林格勒和勒热夫突出部,代号依次为“天王星行动”和“火星行动”。后者主攻莫斯科方向,由朱可夫指挥。朱可夫原计划从勒热夫突出部腰斩德军防线,围歼第九集团军。然而朱可夫的战役部署显然低估了德军防守的坚韧和反击能力,因为第九集团军据守勒热夫突出部已将近1年,对这块战场了如指掌。“火星行动”开始后,苏军以装甲部队突前,发动正面强攻,但德军此时早已严阵以待。多日激战,苏军依然寸步难行,损失惨重,并被德军围困。而此时朱可夫仍不放弃,孤注一掷将战略预备队投入进攻,但也遭到了德军猛烈轰击,溃不成军,最终付出惨重代价而向西突围,返回苏军战线。至此,“火星行动”以失败告终。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余人,伤残50万人,而德军伤亡仅在4万人左右。“火星行动”是朱可夫亲自制订和指挥的,对于战役的最后失败,朱可夫应负有最大的责任。
当然,这一败仗被斯大林格勒的巨大胜利所掩盖,朱可夫的元帅之路也丝毫没有受到败绩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火星行动”的失利也给朱可夫以惨痛的教训。虽然朱可夫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还不能将这场战役简单地称为“朱可夫战役”。
二战后美国的全球策略英文论文
战争初期 1938-1941 美国为反法西斯阵营提供武器装备,不列颠战役英国能支撑下去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美国的援助,苏德战争刚爆发时美国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对苏联帮助很大
战争中期 1941-1943 美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假如同盟国,向轴心国阵营宣战,这一期间41年和42年仅在北非地区发动反攻,其他地区都是一败千里,太平洋地区更是被打到了澳大利亚,这一阶段主要是美国工业能力逐渐进入战时状态,而在1943年则是转折点,美军取得了瓜岛,珊瑚海,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美日实力对比,同期的西西里登陆也时意大利脱离轴心国阵营。
战争后期 1944-1945 这一时期为美国战争机器彻底爆发时期,不仅在太平洋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发动了多次海上航母决战,并实施蛙跳作战,分割包围日军在太平洋的各个岛屿。而且在欧洲战区开始连续对德国进行大规模的战略空袭,一次出动战略轰炸机数量高达数千架。1944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几个月后解放法国,比利时等低地国家。1944年后期,美军在莱特湾海战,马里亚纳海战中已经彻底消灭日本水面力量,并攻占塞班岛,开始对日本进行战略空袭。1945年,美军在欧洲战场上跨过莱茵河,意大利战场上解放北意大利,太平战场上发动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开始对日本本土发动攻势。1945年5月,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欧洲的战事结束。1945年8月,美军分别对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两枚原子弹,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上一篇:环境论文课题目
下一篇:1班毕业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