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分类法
论文文献分类法
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属于一次文献
目录、索引和文摘属于二次文献
综述、评论、评述属于三次文献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一次文献
(primary document):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tertiary document):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
也有研究者在以上分类基础上再加上零次文献,它是指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献,如实验记录、手稿、原始录音、原始录像、谈话记录等.零次文献在原始文献的保存、原始数据的核对、原始构思的核定(权利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献的分类
文献的十种类型有:专著、期刊、图书、报纸、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
具体种类以及特点如下:
1、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
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2、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刊物,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它可分为学术理论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技术性期刊、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
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广、时效性强,能及时反映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据统计,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65%以上来源于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
3、图书: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图书具有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一般给人们以系统、完整、连续的知识和信息。
4、报纸:报纸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现代报纸每日出版一次,称为日刊;或者每周出版一次,称为周刊。
报纸的特点是报道及时,受众面广,具有群众性和通俗性。
5、会议文献:会议文献可分为会前、会中和会后三种。
1)、会前文献包括征文启事、会议通知书、会议日程表、预印本和会前论文摘。
2)、会议期间的会议文献有开幕词、讲话或报告、讨论记录、会议决议和闭幕词等。
3)、会后文献有会议录、汇编、论文集、报告、学术讨论会报告、会议专刊等。
会议文献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并且能较全面、迅速地反映某一技术领域或学科发展水平、动态和趋势。
6、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是指记录某一科研项目调查、实验、研究的成果或进展情况的报告,又称研究报告、报告文献。
科技报告具有单独成册、出版日期不定、内容专深、报道迅速、多为保密、控制发行等特点。
7、标准文献:
狭义的标准文献指按规定程序制定,经公认权威机构或主管机关批准的一整套在特定范围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简称标准。
广义的标准文献指与标准化工作有关的一切文献,包括标准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档案、宣传推广标准的手册及其他出版物,揭示报道标准文献信息的目录、索引等。
8、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是指记录有关发明创造信息的文献。广义的专利文献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专利有关的一切资料;狭义的专利文献仅指各国(地区)专利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或发明说明书。
它具有详尽、新颖、实用和报道及时等特点。
9、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指为了获得所修学位,按要求被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学位论文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
学位论文内容较为系统,选题新颖,理论性、系统性较强,阐述详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创造性。
10、政府出版物:又称“官方出版物”。是有官方性质,并由政府部门及其专门机构,根据国家的命令出版的文献资料。其内容比较广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
文献如何分类
文献分类是指根据文献内容和形式的异向,按照一定的体系有系统地组织和区分文献。为便于文献检索,文献分类方法必须做到科学合理。文献分类方法(简称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分类体系,并用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它是情报图书部门日常用以类分文献、组织藏书的工具。文献分类法的表现形式是分类表。
中国目前的文献分类方法主要有五种: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是由北京图书馆等发起编制的,1975年出版,共分5个基本大类,下分22个大类、标记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严格按小数制方式排列。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是中国科技情报所等单位在《中国法》基础上,进行加细和适当修订而编制成的,1975年出版。体系结构、标记符号与《中国法》基本相同。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科图法》。由中科院图书馆编制,1958年出版。共分5大部25大类,标记采用阿拉伯数字,号码分两部分:大类及其主要类目采用00-99的顺序数字,细分类目采用小数制。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人大法》,是人民大学图书馆编制,1953年出版,分4大部17大类,号码采用阿拉伯数字。
国际图书集成分类法
是胡昌志在国内外分类法处于困顿的背景下编制的新型图书分类法,编著者分析了中图法从理论到运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主张以形式逻辑作为图书分类理论基础;提出了文献传承律、交叉学科定位律等突破性的划分思维和排序技术,为图书分类由职业化向大众化转型,开辟了新途径。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如下: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简称中标分类 。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的类目设置以专业划分为主,适当结合科学分类。
序列采取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系统。
本分类法采用二级分类,一级主类的设置主要以专业划分为主,二级类目设置采取非严格等级制的列类方法;
一级分类由二十四个大类组成,每个大类有100个二级类目;一级分类由单个拉丁字母组成,二类分类由双数字组成。
中标分类中通用标准与专用标准的划分
所谓“通用标准”,是指两个以上专业共同使用的标准,而“专用标准”是指某一专业特殊用途的标准。在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对这两类标准是采取通用标准相对集中,专用标准适当分散的原则处理的。
例如:通用紧固件标准入“J 机械类”,航空用特殊紧固件标准入“V 航空、航天类”。但对各类有关基本建设、环境保护、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等方面的标准文献采取相对集中列类的方法,如水利电力工程、原材料工业工程、机电制造业工程等入“P 工程建设类”等。
论文的种类分为哪几种?求详细格式。。谢谢
1、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扩展资料:
论文结构: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4、关键词定义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上一篇:论文打印模板图片
下一篇:学术型的论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