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绘图员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00:59

绘图员的毕业论文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也已经从传统的人工测绘发展为数字化测绘,测绘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数字测绘技术的优点以及应用。 数字技术测绘技术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而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测绘技术。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数字化工程的启动,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相应进一步延伸,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1。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而且一目了然,基本上改变和弥补了传统产品线条、符号和数字、文字等综合包罗,非具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读懂的缺陷。 2。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可以随时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 3。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4。利用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较,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将达到新的高度。除此以外,在其他方面还显示出很多优越性,但从以上几点足以可见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很符合现代社会信息的要求,是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因而,以前以传统测绘为主的专业测绘单位,现在是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二、数字化测绘中作业模式的选择问题 数字化测绘设备是全站仪加电子手簿或电子平板,作业分为编码方法和无码方法。编码方法在记录测量数据时必须按碎部点的类型及相互间几何关系输入特征编码,作业员不仅要熟记编码,为正确输入编码,测站与棱镜间还需要较多有关测点的信息交流,因此作业速度慢。尤其当地形复杂、通视困难、对一个地物的测量是不连续的,甚至要经过几个测站的观测才能完成时,作业难度大,出错机会多。无码作业则不需输入任何编码,代之以绘制草图记录所测点位及相邻关系。测站与棱镜间联络较少,测站照准目标操作电子手簿驱动全站仪测取数据后,只需向棱镜处作业员报告碎部点号而已。具有平板测图知识的作业员随棱镜现场绘制草图,轻松且不易出错。测图工作实际上主要在棱镜处进行,测站观测速度很快,一台全站仪可观测2~3个棱镜,相当2~3个图板的平板测图。所以无码作业方法更容易为测量人员所接受。数字化测绘记录设备过去以电子手簿为主,但目前有关电子平板的介绍、报道较多。所谓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即利用电子平板(便携机)在野外实现碎部点展绘成图被描绘成最先进的方法。但实际上若电子平板与全站仪联机则由于通视不一定好,加之数字化测图测程较远,绘图员在电子平板上编辑绘图很困难。若靠远距离观察辅之以镜站作业员的描述来绘图,则不仅对电子平板绘图员的技术、经验要求较高,且既慢又容易出错。就这一点而言,类似传统的平板测图的作业方法,不同之处仅在于不需展点、计算机编辑代替手工绘图而已。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推出了遥控电子平板。虽然采用遥控平板可使绘图员随棱镜现场绘图,但设备投资远高于电子手簿。野外作业速度也低于电子手簿加草图方法。实际上是付出高昂的代价以外业时间换取内业时间。若考虑到野外作业条件艰苦,作。。。。。。 文秘杂烩网

金门大桥缔造者:约瑟夫·施特劳斯

翻译自 原文

约瑟夫·施特劳斯(Joseph Baermann)在美国内战十年后出生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Cincinnati, Ohio)。他成长于一个艺术家庭,约瑟夫热爱诗歌,希望从事艺术事业,如他的母亲,一位钢琴家,或者他的父亲,一位画家、作家。尽管他从未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长大后的他却为世界创造了一座绝美的大桥——金门大桥。

在辛辛那提大学,施特劳斯萌发了他执着一生的兴趣。他主修商业与经济学,与此同时他也继续写诗。虽然他身高只有五尺三寸(1.61m),他用自己凝注一生的大桥证明了自己的高度。在足球队中受伤后,他躺在校医室力养伤,每天盯着窗外的辛辛那提大桥打发时间,那是当时美国的第一座大跨悬索桥。从此施特劳斯深深地迷恋上了桥梁。

作为一个顽强的竞选者,施特劳斯被他的同学选为班长和班级诗人。在他1892年的毕业演讲中,施特劳斯撰写了一首21节诗《梦幻(Reveries)》,并展示了他的毕业论文,一个异想天开的提议——建造一条横越白令海峡的国际铁路连接阿拉斯加和俄罗斯。Alfred K. Nippert,施特劳斯的好朋友这样回忆,“在拥挤的大厅中,困惑的教员和尊贵的访客和演讲人面前,这个谦逊的年轻人细声细语的展开了他的乌托邦之梦”,“尽管他的计划是异端狂想,他的诚挚征服了那些怀疑的观众”。

大学毕业后,施特劳斯先后在新泽西钢铁公司、芝加哥Lassig桥梁与铁器公司担任绘图员的工作。七年后他被芝加哥Ralph Modjeski公司任命为主要助理工程师。一边工作,施特劳斯同时在进行自己的开启吊桥商标设计(bascule)。施特劳斯最初的开启桥是一种实用却不美观的结构。最终在1904年,施特劳斯离开了Ralph Modjeski公司,创建了自己的开启桥公司。

施特劳斯是一位多产的工程师,他在美国建设了400多座吊桥,他梦想建设“人类未曾建设的奇迹”。1919年,机会终于来临,旧金山的城市工程师Michael O'Shaughnessy与施特劳斯商议建设金门大桥——跨越旧金山湾与太平洋之间的狭窄而又汹涌的航道。从此,施特劳斯对金门大桥着了魔,他用之后十年的时间不懈的在社会上进行演说游说,促成大桥的建设。然而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保守势力”环境主义者、轮渡运营商、市政府、甚至工程师会的强烈反对。直到1930年,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公民票决终于支持了他的提议,这个雄伟的计划终于迎来了曙光。

为建设他的第一座悬索桥,施特劳斯疏远了很多人。为了宣称自己是大桥的创造者,施特劳斯极力抹杀对 Charles Ellis 和 Leon Moissieff的认可,而正是这两位实际解决了大桥的工程挑战。施特劳斯的诋毁者阻挠在大桥广场上为这位总工程师设雕塑的提议,直到1941年,他的遗孀最终出资树立了施特劳斯的雕塑,上面镌刻着“Joseph B. Strauss,1870-1938, 'The Man Who Built the Bridge.'”。



大桥开工建设后,施特劳斯身心均感不适。他曾经消失了六个多月,以至谣言说他的精神崩溃。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与长久的妻子离了婚,又取了一位比他年轻很多的歌手。

1937年5月27大桥正式向公众开放通车。施特劳斯又一次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欢悦,“At last,the mighty task is done”。正式他人生中最后一项大工程。身心俱损的他搬往Arizona休养,一年后他中风去世。

金门大桥几乎毫无争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以1280米的巨跨雄踞世界第一达27年,代表了那个时代工程技术的最高峰。当时的旧金山与马丁县隔海相望,受海峡的隔绝,经济发展受到瓶颈制约,急需打通这一通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势造英雄,施特劳斯以中流砥柱的气概,坚持十多年的社会活动最终得到旧金山市民的认可,金门大桥得以建设。

施特劳斯的身上体现的不只是一个桥梁工程师的身份,更是一个梦想家,实干家,诗人,

而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正如文中所示,他也有自己缺点。但是瑕不掩瑜,他的功绩超越了时代,是工程历史、人类文明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

最后,我决定翻译外国桥梁大师文章的初衷在于,伟大的事业是伟大的人完成的。在大学的教育中,往往课本之谈具体的知识理论,而从不谈那些工程建设者、理论提出者的个人背景。一个人的是完完整整的人,只谈事不谈人是对前辈的不尊重,也不能将那种敢于挑战、质疑、创新的卓越精神传给后人。因此,我附上了关于施特劳斯的在完成金门大桥后的诗歌以及其他个人资料,以供参考。

Written upon completion of the building of the Bridge in May 1937

上一篇:硕士论文答辩简历

下一篇:定理证明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