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李敖台大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02:05

李敖台大毕业论文

文|静心漫时光

据报道,2018年3月18日上午,即昨日,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言辞犀利,怼人无数,树敌无数的毒舌李敖因病逝于台北。享年83岁。

其一生著有100多部作品,其中《北京法源寺》一书曾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然因种种原因,前后共有96本书被禁,可称被禁书第一人。《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合集,共80 册,3000余万字。

电视节目《李敖语妙天下》系李敖退休前的封刀之作。节目幽默诙谐,博古通今,相当精彩。

李敖生前留下遗嘱,死后将遗体捐赠,用做科学研究。其子遵其遗志,没有搞任何活动,一切从简。此举甚合李敖不拘一格超凡脱俗之至性至情。

01.

李敖,人如其名,一身傲骨,狂傲不羁,既傲且狂,无人可比。

李敖生前曾说,五百年来白话文写作前三人有谁?第一李敖,第二李敖,第三还是李敖。他一人独揽前三。就是这么嘚瑟。

他说: 当我要找我崇拜的人时,我就照照镜子。 自恋吧,可他就有这个自恋的资本。

儿时的李敖,已被人称为神童,12岁就发表过文章。17岁追星,追的不是影视明星,而是学者胡适。他直接给胡适写信,表达对其的倾慕之情。胡适的所有文章,他都收集。胡适曾说,他比胡适还了解胡适,有些胡适自己都忘记的著作,他都保存完好。

他在上中学时跳级,高中时又退学,然而这些都没耽误考大学。他先是考上了台大法律系,读着读着感觉不对胃口,就退学重考,于是又考上了台大历史系。别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考的大学,到他这儿,跟看电视换台似的切换自如,不得不服。

进了大学,他的雄辩和坚持真理开始展露峥嵘。教授在台上讲,可千万别有漏洞,因为台下坐着一个“挑刺专业户”李敖。只要他听到哪里不合逻辑,他就要跳出来与教授“讨论”,一直“讨论”出正确的结果才罢。所以,教授们看到李敖来上课就头大。

对此,在李敖的毕业论文答辩时,略见一斑。那天,轮到李敖答辩了,他走进会场,只见有三个教授排排坐。三个教授一看是李敖进来,面面相觑,谁都不提问不发声。

四个人目目相对了许久,终于有个教授打破沉默:李敖,你答辩通过了。李敖惊讶道:可我什么也没说啊!你们也没有讲话啊。

教授无奈道: 我们知道一开口就会被你驳倒的,所以还是不说了。

是不是很牛很拉风!没错,李敖就是这么不同凡响。不知把雄辩家墨子拉来与之对垒,谁输谁赢。

02

李敖的狂和傲,不只单纯反映在雄辩上,其“雄胆”更不一般。世人称他“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此言不虚。

李敖生在大陆,长在台湾,成长历程中亲身体会台湾政府的种种腐败无能,对此深恶痛绝。他以笔为伐,常常写文抨击时政,笔锋如刀,字字见血,刺得台湾当局对之恨之入骨。

他一直只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从小他就想回大陆,上高中时甚至想划船渡海。他反对台独,曾说: 全地球都忌惮大陆的军武,唯独有个小岛敢牛皮哄哄。我简直是跟一群神经病住在同一个岛上。

1971年,他被台湾当局以“内乱罪”判刑十年,后遇上大赦,免了几年,实际监禁五年零八个月。这是他第一次入狱。

第二次是因为仗义,为朋友发妻打抱不平。朋友抛弃同甘共苦几十年的发妻,他看不过去,挺身而出拍卖朋友的房产,把拍卖所得给了举步艰难的友妻,为其讨回公道。为此朋友将他告上法院。本来当地法院判他无罪,但他的亲陆倾向早令当局忍无可忍,就被最高院以此为由给“摆了一道”,再次锒铛入狱。

然而,坐牢期间,他读书写字,研究历史,翻译诗歌,思考时政,泰然若素,一刻也没有虚度。出狱后,他马上发表有关黑暗冤狱的文章,还为一些冤案奔走呼喊,一时成了英雄,还掀起了一场监狱暴动。其傲骨胆略正义影响力均非比寻常。

他一生无惧无怕无悔,对不平之事不平之人,他都要仗义执言。他骂过无数人,也告过无数人,打官司成家常便饭。从蒋家父子开始,台当局高层被他骂个遍,也包括一些媚俗之人。据统计高达3000人。几十年来,为自己为他人,他出庭几百次,写文几十万字,口诛笔伐,斗志昂扬。

有人问他骂过这么多人,可曾骂错过或骂输过?他风趣的答: 没有,我又胆大又有才。

李敖的才也表现在他的骂功上。他骂人从来不带脏字。而且一般他都是当场骂回去,快意恩仇,反应绝对机智,毫不拖泥带水。

有一次他在台上演讲,台下递上来一摞写满问题的纸条,他就一条一条的当场解答。当看到一个只写着三个字“王八蛋”的字条时,他没有弃之不理,而是举着纸条面对听众说: 别人都提了问题,没有签名;这位听众,只签名字,忘了提问题 。

他说: 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而我是能证明你是王八蛋 。

他傲气的说, 想骂我的人多着呢,要骂请排队,轮到轮不到还难说呢!

李敖不仅是一个有恩必报,有仇必算,恩怨分明的人;还是一个有大是大非大气节的人。一生坦荡待人,无论是敌是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绝不藏着掖着,活得姿意洒脱。对朋友对正义可以两肋插刀,对敌人对小人则毫不留情,直言不讳: 我不能等最后审判时才收拾所有的小人和敌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随手宰他几个。

1997年,他为了帮助台湾慰安妇拒绝接受日本在正式道歉之前来自民间的捐助,他把自已珍藏多年的文物珍品义卖了,义卖所得全额捐赠给慰安妇基金会;

陈水扁当政时期,李敖为了阻止一笔6100多亿的对美军购案实施,他拿着电击棒防狼喷雾等“武器”去立法院“玩命”。

他就象一个身披盔甲的斗士,随时为了真理和正义而战。一身孤胆,以笔当剑,舌厉如刀,刺得鲜血四溅,骂得酣畅淋漓。他这一生没打算活给谁看,就率性的活出了他自己。

这个世界从来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敢于直言,敢于面对,敢于为之奋斗的人。李敖,正是这样的人。

03

李敖一生是个争议颇多的人。有人骂他,有人恨他,也有人赞他。无论怎样,都不影响他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任人评说。

无庸置疑,在感情上,他有负胡茵梦,并在离婚后又口无遮拦的羞辱前妻,甚至写到文章里,致使胡茵梦对爱情破灭,终身不再婚。为此人们骂他渣,这点确实挺渣的,挺不仗义的。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败笔。

可在胡茵梦50岁生日,60岁生日的时侯,他却念念不忘给她送花,大概是老去的李敖终于意识到当初的轻狂,有心博取美人的谅解吧。不管怎样,狂妄如他竟也知错能改,实属不易。这也是他勇于面对真实自我的一个体现吧。

归根结底,他追求的就是一种极致的真实和理想化罢了。

好也罢,渣也罢,真实的活着,真实的做人,真实的骂人,这就是真实的李敖。

他曾说: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可他是幸运的,强悍了一辈子,安然离世,得以善终。

老年的李敖不再骂人,而改成“好好说话”。临终前,他曾发文,与亲人,朋友,敌人,好好说声再见,来生再见!

他骂了一辈子的余光中已于年前去世,如今他也去了。不知到了地下,两人见面是接着掐,还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无论怎样,正如三毛所说: 世上的事情本来便是恩怨一场,怎么算也是枉然。不如叫它们随风而去吧!

关于李敖自己的故事

  谈起台湾作家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不得不承认他是当代文坛上的奇人!他一生不仅著作等身,亦是一位多情才子。李敖的情感经历与他笔下那颇含激情的文章一样,无不充满传奇的色彩。
  与"罗"的生死初恋
  1951年,在台中市高中读书的李敖,以一篇《论杜威》,夺得学校"中学生国语论文大赛"银奖。而获得金奖的那名低年级女同学罗,成了他热烈追求的对象。1955年秋天,李敖到台大历史系报到的当天夜里,忽然有人给他送来一封粉红色的蝴蝶笺,写信人正是他心仪已久的罗!几年来,罗从来不曾给他一封回信,然而就在李敖渐渐对她感到追求无望的时候,她却主动给他写信了!在信中,罗告诉李敖,她考进了台大化学系。很快,李敖与罗开始热恋,第二学年罗又调到李敖就读的历史系,两人可以朝夕相见了!
  可是让李敖始料不及的是,一封"母病速归"的电报将罗召回台中。半个月后,神情憔悴的罗回到学校,立即向李敖提出分手。原来,罗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而李敖的特立独行在家乡是出了名的,特别是他坚决不肯照习俗为去世的父亲披麻戴孝,让罗的父母反感至极。李敖一直以为他与罗是可能逾越这种障碍的,他决定亲自去见罗的父母。
  两天后返回学校的李敖,直觉得痛断肝肠。因为他在罗家遭遇到的一切,已经使他清醒地意识到,他和罗君四年多的友情和恋情,如今真的要割断了!半夜酒醒后,一阵阵钻心裂肺般的痛楚向他袭来,他拿起一只早已准备下的药瓶……李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是两天后的清晨。那天深夜他幸好被下铺的同学发现,被连夜送进医院抢救。九死一生的李敖终于又活过来了!
  而罗却永远离开了他。很多年后,李敖在回忆录中还写道:"我平生交女朋友不少,但是论眼神、论才气、论聪敏、论慧黠,无人能出其右……"
  与王尚勤的碧潭情丝
  李敖是王尚勤大哥的同窗好友,俩人的恋情开始于一次公交车上的偶然相逢。那是1962年的2月,当时李敖住在新店镇的一座青石二层土楼上,他对王尚勤戏称之为"碧潭山楼"。第一次约会,李敖将在碧潭钓来的大鲤鱼,作为给女友接风的佳肴。
  在热恋中,王尚勤从台大毕业了。一年来,为是否去美国留学他俩发生了很多争执。李敖发现了王尚勤温柔背后的另一面,她是位非常有主见、有独立人格的女人!1964年9月,王尚勤毅然飞往大洋彼岸求学。
  就在学业刚刚起步的时候,王尚勤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开始,李敖力劝王尚勤将胎儿做掉。然而,一种自然的母性使王尚勤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李敖的决定。好在不久李敖就转向支持王尚勤生下他们的爱情结晶。这一年圣诞节前夕,王尚勤在西雅图顺利地产下一个女婴。从文为生的李敖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李文。
  1966年春天,王尚勤带着已经快三岁的女儿飞回了台北。就在她即将离开台北的前几天,王尚勤忽然在家里发现了一封情书,是个代号H的少女写给李敖的,同时,王尚勤也发现了李敖回写的情信。第二天下午,王尚勤什么都没和李敖说,自己带女儿飞回了美国。
  直到有一天李敖决定和那位曾想竞争主演电影《窗外》的H小姐分手时,才意识到这不过是萍水相逢的游戏,而此时王尚勤在美国已有了新男友。
  与小"Y"的文学浪漫之梦
  1966年12月,李敖在他主编的《文星》上刊发《我们对***限?的严正表示》后,***当局对《文星》恨之入骨,将其列为监管刊物。让李敖颇感意外的是,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小Y,竟也是军管组成员。
  李敖和小Y的交情,可以说是"打"出来的。那是1965年1月,李敖从许多读者来信中,意外地发现一篇文笔非常犀利的来稿--《如此独白,为何见刊?--与李敖先生商榷》。这是李敖自《传统下的独白》公开发表以来,接到的第一篇抨击性的文稿。这个署名小Y的读者,在李敖看来实际上是在为***当局张目。她的有些观点甚至比当局对《文星》的指责和讨伐还要尖刻,这不能不让李敖大为震怒。而它的作者有一天居然主动找上门来,面对面地向李敖兴师问罪了!更让李敖吃惊的是,作者小Y居然是位漂亮的女学生。
  现在,小Y主动提起两年前的往事,李敖忽然向她提出个大胆的请求--约她下班后一起吃顿便饭。那天晚上,李敖和小Y的相聚非常愉快。后来,在小Y军管《文星》期间,他与她甚至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毕业后小Y去了香港,担任《紫荆》杂志的编辑,在那里圆自己的作家梦。1970年元旦那天,李敖接到了小Y寄来的香港《明报》副刊,她那篇《号外》就刊载在这张报纸岁末的圣诞节专版上。李敖从这篇优美别致的散文里,隐隐听出了她的心声。那是一种对往事回忆的心之告白。李敖发现了小Y的心迹以后,才认识到,他错过了许多可以与小Y更走近一些的机缘。而第二年春天,当小Y从香港飞回台北时,同样发现自己回来得太晚了,这时已有另一位漂亮女孩走进了李敖寂寞的生活。
  与小蕾的患难之交
  《文星》被监管之后,继而遭查封。以笔为生计的李敖,在台湾当局的文网之下,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业,他开始做起了贩卖旧家用电器的生意。在李敖连供养女儿文文的钱也发生困难的时候,给予她精神上鼓励与安慰的红颜知己是小蕾。
  李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识小蕾在1967年9月26日,那时她19岁,正从高雄女中毕业……看到她,我立刻喜欢上她。"
  但是,在此期间,***当局对李敖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先是因人检举他在中学时就参加了共产党的活动,而不断受到台北警备司令部的传讯,继而,因他的朋友、正被特务监控的台大教授老K私逃瑞典而遭软禁。
  李敖失去自由以后,曾劝小蕾离开他。可是小蕾重感情讲义气,最后的选择当然是留下来。
  1971年春节的前几天,李敖居然敢以公开到监狱探望有通共嫌疑的在押犯雷震的方式,抗议***对他的长期幽禁。小蕾虽然很害怕,但还是随李敖去了新店溪监狱。
  1971年3月19日,台北是个阴天。一大早,李敖就发现在他家周围监视的军警增加了。这是个可怕的信号!这一天,李敖特意与小蕾去台北一家很有名的照相馆拍了合影。晚上,军警上门了。李敖将一个里面装有10万块台币的木匣子交给小蕾,以不容分辩的态度坚决要她收下,然后将小蕾紧紧拥抱,转身头也不回地走出门去!
  李敖入狱的最初日子,小蕾是一个人在国泰大楼里度过的,后来她不得不离开了。五年之后李敖终于出狱,可是那时的小蕾早已为人妻母了。
  与刘会云的冰雪爱情
  1976年冬天,李敖刚从监狱出来不久,应邀到老朋友萧孟能的寓所赴宴。就在这次人数不多的家宴上,他见到了一位日后引为挚友的漂亮女子,她就是同在台大毕业的刘会云女士。
  1978年春天,刘会云开始了与李敖的同居生活。李敖后来回忆说:"会云跟我度过我一生中最长的隐居期,知我最深,护我最力,有一段时间我一连五个半月不下楼,都是会云照顾我,她真是了不起的女人。"但是,李敖与刘会云之间也有分歧,一是李敖坚持同居而反对结婚;二是李敖始终坚持辞去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职务。由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官办背景,李敖坚决要离开,而刘会云则认为应该留下来,不仅因为那里可以领一份足以维生的薪水,更因为它是一个难得的保护外衣。至于刘会云对李敖在婚姻问题上的固执态度,则由开始的不理解,逐步转为了理解与接受。
  1979年旧历春节过后,由于刘会云的穿针引线,远景书局老板沈登恩拜会了李敖,随之出版了其《独白下的传统》,李敖由此冲出了因当局打压而造成的阴霾。
  李敖的复出,震动台湾文坛。电影明星胡茵梦也为李敖出山写了一篇叫好的文章。由台湾最有影响的《工商日报》刊发,名为《特立独行的李敖》。刘会云渐渐发现,李敖变了,常常回避她的眼睛。后来她发现了情书,写信者正是她最担心的大影星胡茵梦!
  刘会云主动从三个人的关系中退了出来,1980年2月,毅然飞往美国康乃尔大学求学。让刘会云感动的是,在分别的前夕,李敖给了刘会云全部去美的学费、生活费共210万元台币。
  与胡茵梦的匆促婚姻
  李敖对胡茵梦而言早已不陌生,他是中国文人中最令她崇拜的偶像。这股痴迷的崇拜是自小种下的因。当年李敖的父母住在台中一中的宿舍,离胡茵梦信存巷的老家很近,她时常听表哥和母亲谈论李敖的奇闻逸事。但在萧家和李敖见面的第一眼,胡茵梦的心里却颇感意外。本想象他应该是个桀骜不驯的自由派,没料到本人的气质,完全是个基本教义派的保守模样。李敖见到胡茵梦也立刻被她的美貌和对自己文章的理解所打动,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热血!
  李敖和胡茵梦很快共渡爱河。1980年5月6日,半年多的恋爱过后,李敖与胡茵梦终于决定结婚。就在李敖的家中,他们举行了极其简单的婚礼。此时李敖已经45岁。
  其实早在李敖和胡茵梦准备结婚的时候,不愉快的气氛就已经开始笼罩在他与她之间。一方面胡茵梦的母亲从一开始就反对她与李敖的结合,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于***当局,昔日红遍台湾的电影明星胡茵梦开始遭遇冷落。就在胡茵梦结婚不久举行的台湾电影界盛大的金马奖颁奖仪式上,以往一贯被台湾新闻局出面请来担任主持人的胡茵梦,这次却被冷落在角落里!
  这些因素以及两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小摩擦,日渐影响着胡茵梦和李敖的关系,他们分居了。恰在此时,李敖的好友萧孟能、朱婉坚夫妇因为第三者《音乐与音响》杂志女编辑小R的出现闹起了离婚,出于对朋友的关心,李敖出面阻止萧孟能,却令他怀恨在心。萧孟能想起了一件事。那是1979年春天,出版商出身的萧孟能开始跟李敖做房地产生意。由于他的资金雄厚,很快就在台北到处买房卖房,竟然占有了一大批房地产。就在这时,他刚刚在天母静庐买到的一所房产却一时无法兑现合同。这所面积只有80平方米的单元房需要交台币110万元。可是萧孟能在向卖主支付55万元以后,就要离开台北去国外进行一次三个多月的旅游。临行之前,萧孟能找到李敖求助。萧孟能走后,李敖不负朋友所托,到了交房款的期限,代替萧孟能一次性上交55万台币。那时,因李敖恰好与胡茵梦热恋,两人不分你我,李敖便将天母静庐那处有自己投资一半的房地产,过户到了胡茵梦名下。此时,萧孟能利用胡茵梦事业受挫对她的影响,骗走了胡茵梦名下的房地产执照,而将李敖以"侵夺他人私产"的莫须有罪名告上了法庭。
  1980年8月28日早晨,李敖惊奇地发现台湾几张当天的报纸上,都刊载了一条重要的消息:《台司法界昨举行李敖讼案论证会,萧孟能及胡茵梦等各界名流慷慨陈词》。李敖万没有想到台北会有这样的一个集会,更让他大为吃惊的是,自己的妻子胡茵梦居然会背着他去出席这样一个明显对他不利的集会,而且对他大肆泼污!胡茵梦竟然当众说天母静庐的那处房产,是李敖送给她的结婚嫁妆的一种(李敖从来不承认给她房产,仅仅是过户到胡的名上而已。),而且,她还说她有权处置这处房产,有权把房地产执照交给萧孟能。更让李敖不能容忍的是:胡茵梦在这次有台湾诸多媒体记者参加的集会上,旁敲侧击地指责李敖的言论有违"党国"利益。李敖一怒之下冲进书房,写下一份《离婚声明》:
  罗马凯撒大帝在被朋友和敌人行刺的时候,他武功过人,拔剑抵抗。但他发现在攻击他的人群里,有他心爱女人布鲁塔斯的时候,他对布鲁塔斯说:"怎么还有你?"于是他宁愿被杀,不再抵抗。
  一、胡茵梦是我心爱的人,对她,我不抵抗。
  二、我现在宣布我同胡茵梦离婚。对这一婚姻的失败,错全在我,胡茵梦没错。
  三、我现在签好离婚文件,请原来的证婚人孟祥祠先生送请胡茵梦签字。
  四、由于我的离去,我祝福胡茵梦永远美丽、不再哀愁。
  当天,李敖发布离婚决定之后,驾车甩开后面紧紧追赶的记者车队,驶向一家熟悉的花店,买了九朵艳丽的红色玫瑰花。然后,他前往胡茵梦居住的世界大厦。通往胡茵梦家的楼梯上挤满了各媒体的记者。从前喜欢穿艳色服饰的胡茵梦,现在换上了一件全黑色的素服。李敖无言地将手里的九朵艳红的玫瑰花递给她。就在胡茵梦的家里,在律师的主持下,李敖与胡茵梦签下了离婚协议书,结束了两个人短暂的婚姻。由于***暗中插手萧孟能诉李敖侵占天母房产的官司,李敖很快就被以"侵占罪"判刑6个月。日后,李敖终于得到了萧孟能当年诬陷他并让他无辜蒙冤的铁证,以萧孟能犯有"窃占罪"诉讼至台湾"最高法院"。历经几审,萧孟能也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与王小屯的爱之归宿
  1985年3月11日下午,在台北市仁爱路上,李敖看到一个候车的女孩子正在看他在土城监狱坐牢的时候编发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第三期。再看那读杂志十分投入的女孩子,身高几乎与小蕾相同,也有一米七以上,颀长而丰满。特别是她读书的神态几乎与小蕾一模一样。李敖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走近了女孩子。就这样他和王小屯相识了。
  1985年的4月,就在19岁的台湾文化大学学生王小屯偶遇李敖之后不久,她意外地收到一个大信封,里面是李敖亲笔写的诗: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时候心里跳/看过以后眼泪垂/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忘了我是谁!
  时光瞬逝,转眼已是1988年6月,在经历了漫长的三年爱情长跑以后,王小屯终于成为了李敖的妻子。
  李敖在经历了大半生的风风雨雨后,总算找到了他最理想的爱人,真正组成了一个和美温暖的家庭。在他们新婚的时候,李敖请求陈兆基等四位朋友做他和王小屯的证婚人。李敖亲笔在结婚证书上写下四句话:证人从老,证书从俗。正朔从伪,三从出炉。
  1992年8月3日,李敖喜得一子李戡。1994年11月23日又喜得一女李谌。
  王小屯结婚后一直没有到社会上谋职,她成为李敖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和秘书。王小屯不事张扬,不求闻达,在婚后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廉和女性所有的低调。1995年4月25日,一向不轻易在公众场合露面的王小屯,左手抱着女儿谌谌,右手拉着儿子戡戡,出现在圆山大饭店12楼的昆仑厅里,她是来出席丈夫60大寿庆典的。这一天,出席寿宴的人数有百余之众。当李敖和王小屯双双出现在寿席前,面对那只巨大的特制生日蛋糕时,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也是在这一天,李敖的胞姐发表了一篇题为《敖弟》的贺辞:"无论如何,小屯单纯懂事,温柔体贴,能在各方面支持李敖。他们共同拥有心爱的儿女,尤其是儿子戡戡聪明乖巧,会背诵好多诗,喜欢电器,尤其爱摆弄吸尘器,姐姐说:'可以将清洁工辞掉了!'小女儿谌谌虽然还小,但一看就知道将来会和妈妈一样是个小美人儿!敖弟年已花甲,有个安定温馨的家,这使我们这些亲人无限欣慰……"

李敖的个人生活

与罗的生死初恋1951年,在台中市高中读书的李敖,以一篇《论杜威》,夺得学校中学生国语论文大赛银奖。而获得金奖的那名低年级女同学罗,成了他热烈追求的对象。1955年秋天,李敖到台大历史系报到的当天夜里,忽然有人给他送来一封粉红色的蝴蝶笺,写信人正是他心仪已久的罗!几年来,罗从来不曾给他一封回信,然而就在李敖渐渐对她感到追求无望的时候,她却主动给他写信了!在信中,罗告诉李敖,她考进了台大化学系。很快,李敖与罗开始热恋,第二学年罗又调到李敖就读的历史系,两人可以朝夕相见了!可是让李敖始料不及的是,一封母病速归的电报将罗召回台中。半个月后,神情憔悴的罗回到学校,立即向李敖提出分手。原来,罗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而李敖的特立独行在家乡是出了名的,特别是他坚决不肯照习俗为去世的父亲披麻戴孝,让罗的父母反感至极。李敖一直以为他与罗是可能逾越这种障碍的,他决定亲自去见罗的父母。两天后返回学校的李敖,直觉得痛断肝肠。因为他在罗家遭遇到的一切,已经使他清醒地意识到,他和罗君四年多的友情和恋情,如今真的要割断了!半夜酒醒后,他拿起一只早已准备下的药瓶……再次醒来的时候,已是两天后的清晨。那天深夜他幸好被下铺的同学发现,被连夜送进医院抢救。九死一生的李敖终于又活过来了!而罗却永远离开了他。很多年后,李敖在回忆录中还写道:我平生交女朋友不少,但是论眼神、论才气、论聪敏、论慧黠,无人能出其右……与小蕾的患难之交《文星》被监管之后,继而遭查封。以笔为生计的李敖,开始做起了贩卖旧家用电器的生意。在李敖连供养女儿岭岭的钱也发生困难的时候,给予她精神上鼓励与安慰的红颜知己是小蕾。李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识小蕾在1967年9月26日,那时她19岁,正从高雄女中毕业……看到她,我立刻喜欢上她。但是,在此期间,当局对李敖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先是因人检举他在中学时就参加了共产党的活动,而不断受到台北警备司令部的传讯,继而,因他的朋友、正被特务监控的台大教授老K私逃瑞典而遭软禁。李敖失去自由以后,曾劝小蕾离开他。可是小蕾重感情讲义气,最后的选择当然是留下来。1971年春节的前几天,李敖居然敢以公开到监狱探望有通共嫌疑的在押犯雷震的方式,抗议对他的长期幽禁。小蕾虽然很害怕,但还是随李敖去了新店溪监狱。1971年3月19日一大早,李敖就发现在他家周围监视的军警增加了。晚上,军警上门了。李敖将一个里面装有10万块台币的木匣子交给小蕾,以不容分辩的态度坚决要她收下,然后将小蕾紧紧拥抱,转身头也不回地走出门去!李敖入狱的最初日子,小蕾是一个人在国泰大楼里度过的,后来她不得不离开了。五年之后李敖终于出狱,可是那时的小蕾早已为人妻母了。与刘会云的冰雪爱情1976年冬天,李敖刚从监狱出来不久,应邀到老朋友萧孟能的寓所赴宴。就在这次人数不多的家宴上,他见到了一位日后引为挚友的漂亮女子,她就是同在台大毕业的刘会云女士。1978年春天,刘会云开始与李敖同居。但是,李敖坚持同居而反对结婚;始终坚持辞去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职务。由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官办背景,李敖坚决要离开,而刘会云则认为应该留下来,不仅因为那里可以领一份足以维生的薪水,更因为它是一个难得的保护外衣。至于刘会云对李敖在婚姻问题上的固执态度,则由开始的不理解,逐步转为了理解与接受。1979年旧历春节过后,由于刘会云的穿针引线,远景书局老板沈登恩拜会了李敖,随之出版了《独白下的传统》,李敖由此冲出了因当局打压而造成的阴霾。李敖的复出,震动台湾文坛。电影明星胡茵梦也为李敖出山写了一篇叫好的文章。由台湾最有影响的《工商日报》刊发,名为《特立独行的李敖》。刘会云渐渐发现,李敖变了,常常回避她的眼睛。后来她发现了情书,写信者正是她最担心的大影星胡茵梦!刘会云主动从三个人的关系中退了出来,1980年2月,毅然飞往美国康乃尔大学求学。在分别的前夕,李敖给了刘会云全部去美的学费、生活费共210万元台币。与胡茵梦的匆促婚姻李敖和胡茵梦,一个是特立独行的绝代才子,一个是千万男人的梦中情人,两人的倾心相恋马上引起读者和观众的注意。此时国民党官方也开始封杀李敖,还连带封杀胡茵梦。 1980年5月6日,李敖和胡茵梦结婚了,婚后,生活上的磕磕绊绊时常不断。并且遭遇萧孟能诬告李敖案。胡茵梦当庭说了许多不真实的话伤害李敖,胡茵梦因为和李敖矛盾越来越激化,就回娘家住了。1980年8月28日,李敖与胡茵梦结婚3个月又22天。这天,李敖在家翻看报纸,他意外发现在一则国民党幕后策动的斗臭李敖集会的消息上,竟有胡茵梦的名字,胡茵梦先是替萧孟能做伪证,继而赤膊上阵斗丈夫。李敖放下报纸,当天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离婚。离婚33年,李敖多次公开赞胡茵梦美貌胡茵梦和李敖的婚姻只维持了三个月,但此后三十多年李敖一直在不断提及她。李敖曾经评价胡因梦:“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茵梦。”2003年,胡茵梦50岁生日时,李敖给她送去50朵玫瑰。有传言称胡茵梦很高兴,但李敖却说“只是为了提醒她,你再美,也已经50岁了”。胡茵梦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其实最初,我就怀疑他的动机。后来知道他出了一本书,书名含‘玫瑰’二字,我就明白了。他的活法里,太多商业运作。”2007年李安导演的《色戒》上映,李敖公开表示:“汤唯有什么好看的,我前妻胡茵梦那才叫美。”并形容胡因梦是那种“在屋子里一群人中,一眼就会立刻注意到的美女”。胡茵梦是七十年代台湾第一美女,20岁时因出演电影《云深不知处》而走红影坛。先后就读于台湾辅仁大学德文系,美国新泽西西东大学大众传播系,纽约模特学校,拍摄40余部电影、电视作品,35岁告别演艺圈,转向文学写作、翻译、环保公益活动等。 李敖微博为胡茵梦送生日祝福2013年4月22日20点20分,李敖通过微博为胡茵梦送上60岁生日祝福并伤感回忆旧情,微博原文:“离婚以后23年,我送她50朵玫瑰,是蓦然回首、是生日礼物。10年过去了,多少人非、多少物故。再送60朵吗?我犹豫说不。花店要收件人地址,我要打听。辗转传来的讯息是:她有远行、人在大陆。我恍然一笑、欲送还休:没人看到60朵花谢,岂非礼之大者?蓦然回首,众里不再寻她,云深不知处。”此微博一出,众网友纷纷留言赞李敖“有情有义”,其中有一位网友留言,称:“看来李敖同志实在是性情中人啊,这等犹豫这等费心。” 与王小屯的爱之归宿1985年3月11日下午,在台北市仁爱路上,李敖看到一个候车的女孩子正在看他编发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第三期。再看那读杂志十分投入的女孩子,身高几乎与小蕾相同,也有一米七以上,颀长而丰满。特别是她读书的神态几乎和小蕾一模一样。李敖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走近了女孩子。就这样他和王小屯相识了。1985年的4月,就在19岁的台湾文化大学学生王小屯偶遇李敖之后不久,她意外地收到一个大信封,里面是李敖亲笔写的诗。1992年3月8日,李敖与王小屯认识八年后,终于结婚。 李敖在经历了大半生的风风雨雨后,总算找到了他最理想的爱人,真正组成了一个和美温暖的家庭。在他们新婚的时候,李敖请求陈兆基等四位朋友做他和王小屯的证婚人。李敖亲笔在结婚证书上写下四句话:证人从老,证书从俗。正朔从伪,三从出炉。1992年8月3日,李敖喜得一子李戡。1994年11月23日又喜得一女李谌。王小屯结婚后一直没有到社会上谋职,她成为李敖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和秘书。王小屯不事张扬,不求闻达,在婚后生活中一直保持着谦和女性所有低调。1995年4月25日,一向不轻易在公众场合露面的王小屯,左手抱着女儿谌谌,右手拉着儿子戡戡,出席丈夫60大寿的庆典。这一天,出席寿宴的人数有百余之众。当李敖和王小屯双双出现在寿席前,面对那只巨大的特制生日蛋糕时,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热烈掌声!也是在这一天,李敖的胞姐发表了一篇题为《敖弟》的贺辞:无论如何,小屯单纯懂事,温柔体贴,能各方面支持李敖。他们共同拥有心爱的儿女,尤其是儿子戡戡聪明乖巧,会背诵好多诗,喜欢电器,尤其爱摆弄吸尘器,姐姐说:'可以将清洁工辞掉了!“小女儿谌谌虽然还小,但一看就知道将来会和妈妈一样是个小美人儿!敖弟年已花甲,有个安定温馨的家,这使我们这些亲人无限欣慰……” 父亲:李鼎彝母亲:张桂贞妻子:王小屯儿子:李戡女儿:李谌女儿:李文(和王尚勤所生)

《从不自由的自由到自由的不自由》——李敖

一九七九年六月十二日 ,二十年前,在台大文学院印度近代史的课堂上,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老师,要学生缴出笔记,给他看看。全班都缴了笔记,可是一个学生却缴不出来。老师问他:“你怎么没有笔记?”这个学生说:“笔记是中学生抄的,大学生不抄笔记。”

这位老师有雅量欣赏这个特立独行的学生,他给了这个学生最高评分。

这位老师,就是国民党员吴俊才先生;这个学生,就是“党外人士”--我。

一般情形是,师生缘份,都随走出校门而结束,但像吴俊才先生那样继续帮助学生的老师,却很少有,一如像我这样继续研究老师著作的学生也很少有一样。

吴俊才先生现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住在普通公寓里,很穷;我现坐“党外人士”冷板凳第一把交椅,住在吴老师家前面豪华大厦里,很阔。我因为经年累月不下楼,大隐于市;又因为水深浪阔,不愿给吴老师不方便,所以一直疏于礼数,不去看他。去年他礼贤下士,大驾光临,我说:“古人‘天涯若比邻’,老师和我,却‘比邻若天涯’!”吴老师太熟悉我那一套,他不见怪。

吴俊才先生学者、专家,尤精于印度史,受了他的启迪,我对印度史也小有研究。我由“大作家”变成“大坐牢家”的时候,看书无算。其中一部大书,就是看了又看的吴老师名著--《甘地与现代印度》。这部大书功力极深,有志之士,人人该看,只可惜交由一家不太会搞宣传的书局出版,并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

因为我在牢里读这部书,最引起我注意的,是甘地的监狱生活。据我统计,甘地共坐了两千三百三十八天的牢,他失掉身体自由的时间,从广义说,比我要短。但他是先进,先进的坐牢哲学,闲来无事,倒也不妨研究研究。

不料一研究之下,使我得到了新境界。

甘地有著伟大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说:“後代子孙很难相信这世界上曾经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generations toome will scarce beli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ver in flesh and bloodwalked upon this earth 。)这是对甘地最高明的描绘。甘地思想的精华是他的“不合作主义”(satyagraha),不合作主义的形成,部份来自《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梭罗坐牢的时候,他说他“从不曾想到我是给关起来了,高墙实在等于浪费材料。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对付我。他们总以为我唯一目的是想站到墙外面。每在我沉思的时候,看守那种紧张样子,真叫人好笑。他们那里知道才一转身,我就毫无阻挡的跟著出去了。”

梭罗当然不会小说中穿墙透壁的功夫,他这种来去自如,是指观念上的解脱,观念上“从不曾想到我是给关起来了”。他虽然身在两坪之内,但却心在六合之外,神游四海,志驰八方,就像拉夫瑞斯(richard lovelace)在牢里写诗给情人一样。

甘地师承了梭罗的不合作主义,也师承了梭罗的坐牢哲学。甘地说志士仁人--

“在狱中,他所受到的苦,实比平日受的苦要少得多;在狱中,他也只需要听狱吏一人的命令,而不像平日要受许多人的支配;在那里,他更不必担心一日三餐,也用不著自己烧饭,政府会照顾一切,如果有病,更可免费治疗;在那里,他有足够的操作,藉以锻炼体格,许多坏的习惯也可以改过。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可有充分的时间祈祷。肉体虽被拘禁,灵魂并未桎梏。反而他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训练成更有规律,因为自有人来督促。这样来体验狱中生活,他会感觉自己是自由的。假如有任何不幸遭遇或被狱囚虐待,那他正可学习坚忍,让他得到一个乐于自制的机会。持这种看法的人,当然会将入狱的事看为幸运。因此问题的关键,还在一个人自己和他所持的心理状态,来决定是否入狱乃系幸运。”(《甘地与现代印度》上册页九一)这段话的关键是强烈的唯心论,它告诉人们,所谓的自由与不自由,“问题的关键,还在一个人自己和他所持的心理状态”,你心里觉得自由,自由就在;你心里觉得不自由,桎梏就在。甘地本人前后入狱五次,他这种观念,也一再宣示,例如他说:“我现在成了自由的人了,我的身体已被他们看管。一天诺拉迭法案没有撤销,我一天不得自由,可是现在他们逮捕了我,却给了我自由。现在轮到该是你们采取行动的时候。”(同上。页二六四)他又说:“朋友们不需要惦挂著我。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这儿所能做的并不比外间少。我留居在此,对我有如入校。”(同上。中册页一四三——一四四)甘地这些坐牢哲学,基础都在他的伟大的精神力量,有这种力量的人,他会感到“逮捕了我,却给了我自由。”这种自由,我把它叫做“不自由的自由”。这种自由的炉火纯青,就“觉得自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若不到火候,就只像骆宾王那样“在狱咏蝉”了,--鸟在外面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不自由中有自由,这么说来,是不是自由以后,出狱以后,就更自由了,从此没有不自由了呢?

这可未必。

哲学家斯宾塞说“没有人能完全自由,除非所有人完全自由;没有人能完全道德,除非所有人完全道德;没有人能完全快乐,除非所有人完全快乐。”这种伟大的透视力,伟大的胸襟,我给它下了一个描绘,这叫“自由的不自由”。

“自由的不自由”的特色是民胞物与,是把受苦受难的人当兄弟,又使自己有责任感。夏禹感觉天下有淹在水里的人,就好像自己把他们淹在水里一样;后稷感觉天下有没饭吃的人,就好像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有这种抱负的人,后天下之乐而乐,众生不成佛的时候,他自己不要成佛。《新约》哥林多后书第十一章里,为这种心境做了动人的总结:“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有这种心境的人,他自己坚强,却感受兄弟的软弱;他自己站起,却焦急兄弟的跌倒;他自己自由,却念念不忘兄弟的不自由。

六十年前,开火车出身的美国劳工领袖戴布兹(eugenevictor debs),因参与政治反抗,被判十年,关在牢里。由于他极富人望,虽在牢里,却得到美国大选中,一百万选民对他戏剧性投票。一九二一年,哈定总统特赦了他。出狱后,人们庆幸他重获自由,他却从斯宾塞的句子里,说出了这样的千古名言: while there is a lower class i am in it。 while there is a criminal elements i am of it。 while there is a soul inprison i am not free。

只要有下层阶级,我就同俦;
  只要有犯罪成分,我就同流;
只要狱底有游魂,我就不自由。

真的,“我就不自由”。夏禹不自由,後稷不自由,斯宾塞不自由,戴布兹不自由。--所有伟大的性灵里,念天地悠悠,都有“自由的不自由”。

李敖:此生谢幕前,让我再舞一次剑

人生如战场。有些人自带刀戟降临,身披战袍而去。

终其一生都不曾卸下自己的盔甲和武器。

李敖应该算是其中一个。

有些人在爱恨情仇的刀光剑影里,

一别两宽,却总被牵扯到一起反复流传。

李敖和胡因梦的故事应该算是其中一个。

前段时间,在公众视野里沉寂多年的李敖,自曝罹患脑瘤,最多只剩下3年命。生命的尽头,他通过经纪人表示 ,要开一档名为《再见李敖》的谈话节目,诚邀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

信的内容如下——

据说,李敖的临终告别邀请清单里,胡因梦的名字赫然在列。网友一片哗然。

李敖指名要见一见胡因梦,是念念不忘、余情未了,还是心有不甘、了却心愿?这个他曾经爱的不顾一切,婚姻只维持三个多月,却被他骂了半辈子的女人,他希望最后一次再见是红着脸,还是红着眼?

而如今已经活的人淡如菊,超脱出世的胡因梦会欣然赴约吗?

当然,这些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更多喜欢或者讨厌李敖的人来说,大家似乎更想看到:

那个与世界较劲了一生的李敖,他的谢幕会温柔转身,还是潇洒依旧?

1.孤独的李敖

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仍然不忘制造话题流量。是的,这很李敖。

他说这是与世界的最后和解。而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他人生落幕前的最后一场PK。和过去的他自己的PK。

你不忍看着这样孤独的背影走向人生尽头。

与世界真正的和解不需要形式,更不需要昭示天下,那应该是内心的一种平静。

这一点,李敖的前妻胡因梦比他活的透彻。

如果需要告别的形式,那么大概是活得还不够过瘾,还有太多放不下的眷恋。不过说起来 ,有谁不会带着遗憾离开呢?李敖一生与世界的相爱相杀,比常人来的猛烈,当然也比常人更难停歇,骂的多大概是因为爱的深沉,所以才会恋恋不舍。

我在网上找了下李敖最近一次电视采访,是优酷做的一档读书人的节目。曾经红透半边天,在晚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李敖,显然对这次的采访很重视。即便他当时已经罹患脑瘤,需要每天去医院化疗,拍摄极其困难,却在镜头面前依旧神采奕奕,批判当下的年轻人生活没有激情。

他在节目中说:“最好的时光是我能够活到现在,并且接受你们的电视采访。”

我猜,当时节目组的编导也读懂了他的意思,于是《再见李敖》的策划应运而生。

2.勤奋的李敖

李敖是个极其勤奋的文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14岁他就以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思想为研究写论文,17岁就为中国经典巨作,有3000多册的《四部丛书》整理了对照目录。他一生写了100多本书,他的《李敖大全集》共80册3000多万字,高产指数秒杀一众作家。

即便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李敖的勤奋也不输当下不断刷屏的大V、网红。

我翻看了看李敖的微博,从2013年5月开微博到2017年4月,李敖基本上保持每天晚上七八点钟更新,非常有规律。以至于李敖近期生病后,一直追随他的网友在评论里,计算停更天数,担心大师的身体是否安好。

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力、战斗力满格的人,面对生老病死,不得不偃旗息鼓、缴械投降,让人唏嘘。

3.多情的李敖

人们常说,评价一个男人,要看他选择什么的女人。此话稍有偏颇。

李敖所有爱过的女人中,胡因梦应该是最戳中他软肋,让他产生最多挫败感的一个。这种挫败感显然已经不是征服与被征服,而是男人和女人如何在一种势均力敌的关系中长久相处的能力。

李敖在临终告别时,希望见胡因梦最后一面,他到底想干嘛?

我想,这或许和胡因梦本人无关,如果一定要追问理由的话,他或许希望通过这个女人完成一场理想主义的自我情感救赎?

他一生追逐女人众多,却始终没有实现与异性关系的真正平等和制衡。在李敖的意识形态里,女人婚前是用来欣赏的,婚后是用来持家的。他喜欢的女人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标准:高、瘦、白、年轻。典型的雄性荷尔蒙视角。

李敖曾说: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而就是这么一个她眼中完美的女人,在与他仅有三个月的婚约之后,又被他在公开的电视节目中骂了数十年,各种翻旧账讨伐。

最广为人知的是,李敖那句非常直男癌的话:“美人如厕,与常人无异”,说的就是胡因梦。他还不惜细述情节:“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

取笑旧人,这大概是一个男人最没有涵养的表现了。

离开李敖的胡因梦,过上了什么的样的人生?

如果婚姻是一堂课,胡因梦比李敖收获和成长的多得多。当年,听闻如厕的典故,胡因梦淡淡的回应:“同一个屋檐下,是没有真正的美人的。”才子和佳人的故事,修成正果大多不过是传说。

我常常想,在这段情感关系里,在他们一别两宽后的各种纠葛里,胡因梦其实是更具母性、慈悲宽容 的一方,相反李敖更像个始终没有成熟的大男孩 。

胡因梦说:有一天,我穿了一件长的风衣戴了墨镜走在路上,遇到李敖。因为他爱看美女,就一直盯着我看。快要走到我的面前的时候就突然发现是我,他的第一反应是很真实的——他很高兴看到我,其实当时他正在骂我。但是在路上碰见的时候,就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就在那一瞬间,我对他的怨恨突然就瓦解了。然后我就走过去,握着他的手,突然感觉到还是有一些情感在心里的。我就过去抱着他,抚摸他的后脊,安抚他。抱了一段时间,他突然觉得我抚摸他的手势有点——怎么说呢……他肯定是会以为我在暗示我强过他,因为似乎有一种母性的、对待小孩的感觉。于是他推开我,说:“记者会看到。”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据说喜欢骂人的人,内心比常人充满更多的恐惧和紧张。

他们试图拥抱这个世界,却先把自己变成了一只刺猬。他们渴望爱与被爱,却在笨拙的挣扎中伤害了身边的人。

“我为人性感到万分无奈。没有一个人不想爱与被爱,即使坚硬如李敖者,也是一样,然而我 们求爱的方式竟然如此扭曲而荒唐,爱之中竟然掺杂了这么多的恐惧与自保。”胡因梦在书里这样写道。

胡因梦曾出了一本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将自己童年经历、爱情故事的缘起缘灭,以及对生命的宏观反思,都坦荡地呈现出来。

“我跟李敖的婚姻让我从愤世嫉俗慢慢转向自省。同时从过度崇拜有才华的人、对人类社会有影响的人,也转为找到自己内在的创造力,我不崇拜外在的人,我希望活出自己的价值。

美人迟暮的她,投入到身心灵的探索和自我疗愈,通过演讲、课程等形式,来传播她的所思所得,更多地追求精神的富足与心灵的平静。

4.不老的李敖

李敖老了。老,这大概是他最忌讳又最无奈的字眼。

王小屯说,李敖的作息极其规律,每天的工作安排都很满,他最怕的就是自己时间不够用。

他一生树敌无数,终究还是成了为时间的俘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

再见李敖。

他生落幕前,且看他再舞一次剑。

﹌﹌﹌﹌﹌﹌﹌﹌ ๑ ﹌﹌﹌﹌﹌﹌﹌﹌

Hi,我是枞榕

人生需要几分从容,几分纵容。

我在这里和你聊聊感情,谈谈人生。

专注女性视角,可炖鸡汤可烹茶。

请原谅,拖延癌的我只能不定期更新。

但每篇文章都是我磨砂成珠,

愿你点开之后,不虚此行。

上一篇:毕业论文防止重复

下一篇:毕业论文大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