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古装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03:45

古装剧研究论文

中韩电视剧文化的传播范式
1、“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观——韩剧对社会心理的认同

“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这种新型的受众理论,虽然过分强调了受众的主观选择的随意性,有矫枉过�囊幻妗5����パУ氖苤谘芯刻峁┝艘桓鋈�碌氖咏牵�?ldquo;受者中心论”,挑战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的主导地位。体现了新型受众研究理论中“受众本位”和“人文关怀”的人本主义思想。韩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必须要满足各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对受众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市场消费使用量也就越大。

(一)对纯真唯美的修饰

从较早接触到的《爱情是什么》,到青春偶像剧《蓝色生死恋》、《泡沫爱情》,轻喜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再到历史剧《大长今》、生活剧《看了又看》,每一部韩剧都在东亚文化圈获得了成功。爱情、亲情、友情和信义是韩剧的表现主题,也是最打动观众情感的核心内容。韩剧大多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小事件,表现手法朴素平实,没有很多刻意设置的离奇情节,故事看似老套,然而剧中的人物就在爱情、责任和良心之间备受煎熬,同样也考验着观众内心的情感尺度。韩剧为亚洲的观众所普遍喜爱,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它充分考虑到亚洲文化圈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审美趋向,并以传统的手法进行了真实的表现。作为韩剧中的重头戏,恋爱场景的处理一般都比较含蓄,点到为止,很少有让人肉麻的激情戏表演,这反而产生出了比较纯粹的唯美效果。《冬日恋歌》郑惟珍和姜俊尚二人互探心曲那场戏中,惟珍教俊尚练钢琴,她弹的练习曲《梦幻曲》转到俊尚的指间就变成了境由心生的《第一次》。通过乐曲的自然衔接,少男少女初涉爱河时的悸动、羞涩、勇敢和憧憬,都十分真实流畅地表现了出来。惟其纯真,才更显得感人。

(二)对温情和欢娱的期待与满足

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这样,拥有这么多的选择,却又无从选择。或许选择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但选择增多也使我们容易迷茫和困惑。现代人是充满困惑和压力的,每天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和挑战使现代人疲惫和无奈。正是这种心态电视剧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宝地。在有人被问及为什么喜欢看日韩剧时,如此作答:“因为它本身没有寄托什么,所以避免了艰难的自醒和思考,轻松呀!”确实这反映了同龄人的心声。但并不是说港台韩日如今的创作倾向全是单纯的消闲和娱乐,没有任何的底蕴。恰恰相反,在一些优秀的电视剧中,生活化的气息,人物的对白,以及对这些人物生活状态或方式的转变,都留有给人思考的余地。尤其是这些剧目往往反映生活的原生态,有令人感触的对白,人物在探求某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对白中有一些精彩的表述和理解,看似浅显其实很有启迪。这些经历和场景与我们相识相织感同身受,这些电视剧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场所,我们在这里与剧中人物一起体会生活的浪漫或温馨、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获得了一次寻求温情的机会,也找到了一个对生活可能产生共鸣的伙伴。实际上,艺术就是来源生活,正是生活的平淡无奇,才造就了这些剧作者的灵感,把生活比较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并试图在这些简单和平淡的故事中讲述各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迎合了今日观众对温情的期待。

韩剧的通常情节发展缓慢,人物关系较简单,三五个中心人物,主题通常是爱情,场景变换也极少,多是公司、家庭和洒吧,整个故事也十分简单。尽管有着单一的主题和雷同的剧情发展模式,韩剧仍很受欢迎,究其原因,或许电能吸引人的就是亮点就是温情。比如韩剧的强点就是就是返璞归真,剧情简单,着重的是人物最基本、最发自内心的情感。比如《蓝色生死恋》就是以动人质朴的感情、经典的人物对白、简单却凄美的故事席卷了东南亚。这些电视剧大多有着温情的发展脉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展由一些细腻的点滴组成,这些点滴时常是浪漫温馨或充满内心涌动的回忆或片段,加之简单却触动人的人物对话,使看来平淡中有着动人的温情,吸引着向往温情看重温情的年青人。

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书中,对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大社会功能说”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提供娱乐”。电视媒介特有的“声画一体”的特点,使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成为人们寻求娱乐的最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剧作为一种依靠电视媒介传播的大众文化产品,其社会功能也与电视媒介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提供娱乐”。传播学者D.麦奎尔等人通过对电视节目的调查,分析了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认为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剧,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这种效用被称为“心绪转换效用”。

韩剧大多数走人情、爱情、友情和亲情为主的情感路线。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观众,在电视剧演绎“拟态生活空间”中,可以寻找到一丝情感上的慰藉。韩剧还大量使用喜剧和悲剧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在“悲与喜”的情感波动过程中,达到“心绪转换效果”。此外,韩剧追求一种“世俗的美”,这种美真诚的描摹世态人情的庸常与无奈,充满人类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世俗之美”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所以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感触和理解。频繁使用“白马王子和灰姑娘”这种世俗化的爱情叙事模式,满足了观众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始的审美欲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2005年的春天,韩剧也一改冬日里的悲凄,在忧伤冷酷的《对不起,我爱你》后,18集的爱情喜剧《豪杰春香》接档,尽展阳光般的明媚,说尽恋爱的美好。由于《豪杰春香》改编自古典名著,在韩国开播之初受到不少舆论的苛责,不过轻快搞笑的剧情和原著正好相反的角色设定,让本剧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大结局更达到了32.2%的超高收视率,成为今年初韩国最具人气的电视剧之一。
三)对中国电视剧创作方向的再思考

诚然,综上分析韩剧的风行还有时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明星阵营,画面的精致,或者时尚元素。但是,我们在这些获得广泛观众的电视剧中应该可以获得一些值得思考的触点,共同来分析和借鉴。我们最应该受到启发的或许就是这些电视剧的创作对现代人心理走向的良好把握上。创作者反映的是都市人的生活,他们没有试图给电视剧贴上什么标签,他们并不想便电视剧变得沉重或有太强的教化意义,也不想对社会问题做深入探讨,他们只是想换取某个角度,把生活轻松化、温情化,本身就给观众带来了另一种心理感受,这些轻松但不低俗温情并不滥情的电视剧给年轻受众打开了另一个天窗。可以说这些电视剧创作是成功的,他们有着与国内许多电视剧不一样的面孔,于是给自己迎来了大量的口味多元化的观众。这也应证了“使用与满足”理论中以受众为本位的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作不是一个想当然的过程,需要对观众有分析和理解,从韩剧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验。国产剧近几年来一直以涉案为主流。《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中指出,根据2002年对33个城市156个频道17时至24时电视剧收视的统计数据,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播出的涉案剧和都市生活剧在现代剧中并列第一,而观众收看涉案剧的时间最多,占收视份额的17%。《重案六组》、《玉观音》、《荣誉》、《绝对控制》、《至高利益》等涉案剧成为荧屏“霸主”。紧随其后的都市剧,也多以婚外恋和第三者为主要题材。题材的单一化极易使观众产生收视上的疲劳。所以韩剧这种主打家庭伦理和坚贞爱情的电视剧,弥补了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空缺,满足了大众对真、善、美最基本社会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尤其是言情剧的制作,内地的制作越来越同质化,整个人物的爱恨情仇全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且渲染婚外情的创作实在太多。反映现实不等于重复描写现实中的某些现象,这样所起的不良导向作用也是难以预料的。韩剧的成功说明对于温馨和平实的东西观众还是认可的。此外电视剧创作也不该走向瓶颈状态,国内一窝风现象尤其严重,古装秘史、清宫戏说泛滥不说,都到了要扫皇打妃辫子满天飞的地步。电视观众本是个大群体,电视创作也该有自己的市场定位,面对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题材选择的丰富与现实创作的贫发窘境不能不让人忧心。为什么不能真正把脉观众喜欢的,真正了解与观众心理走向呢,创作出不同分格的电视剧来丰富观众的视野。

黑格尔认为,在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核心的,不是这些题材本身,而且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里艺术家的心里。实际上在电视剧创作中,心灵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对观众的心理渴求的理解和感知,对整个作品可能对观众产生的心灵的感受,创作者应该有宏观的了解和分析,只有懂得了观众才能创作好的作品,给人以享受。

2、“社会文化心理”的满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普列汉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文化心理是经过遗传积淀下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生活经验、审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迹的集合,在人们的审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审美客体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审美主体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达成了审美活动关系。

韩剧成功打入中国市场,是一次跨文化传播行为的胜利。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韩国和中国同处亚洲,共同拥有亚洲文化的共同情感。韩剧文本中所蕴藏的韩国社会文化,就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像《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这样的家庭伦理剧,提倡的是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天堂的阶梯》、《青春》、《冬日恋歌》等爱情悲剧,演绎的是男女主人不离不弃、坚贞不渝的爱情,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的“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中韩两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的解读变的更容易,对韩剧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

立足民族传统,依托东亚文化,面向世界性主题,在不断开放中走向成熟。从民族性,到东亚性,再到世界性,是韩剧发展的几个阶段。韩剧最初模仿日剧和港剧,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情感为主线的电视剧继承了日剧温馨浪漫的风格,但又比日剧更唯美,也显得更日常化、平民化。韩剧中处处渗透着本民族的观念,观众可以通过作品进入到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感受到传统的儒家文化、家庭观念和协作意识与新生活观念的冲撞,这不仅使韩剧的故事内容充满了民族色彩,而且也触及到东亚传统文化步入现代社会进程中的精神重建问题,因而受到了亚洲观众的欢迎。

立足民族,洋为韩用,是韩剧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原则。韩剧拿捏民族性和世界性元素的分寸非常适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的情感体验恰恰是包孕在世界文化的关怀之中。韩剧所表现出的世界性气质不仅仅是借鉴了现代意识和影像表现手法,也在于通过民族文化的表达,容纳并且丰富了我们对共同面临着的世界性文化命题的审美理解。爱情、道德、忠诚、伦理和人性,这些都是古往今来所有艺术样式反复咏唱、孜孜以求的主题。浪漫唯美的情感故事,积极多元的产业运营,再加上对于普通人群、普遍情感的关注与表现,“韩流”从东亚社会到国际世界的文化震荡,再次证明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共通的。韩剧的成功提示我们,只有保持不断开放的文化姿态,相互吸纳,相互融合,才能够推陈出新,在民族形式、当代生活和世界情感之间搭建起通向艺术美的桥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电视人深谙此道。 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很多时尚因素,打动人心的剧情、时尚的服饰以及烘托剧情的音乐。近来CCTV-8热播的韩剧无一例外关注的是生活,在关注主角的同时,不会赋予主角太过完美的个性,都是普通人的的欢喜悲伤。韩剧还关注更多人的内心世界,父辈和奶奶辈的对话也时有出现,人人性格各异却有十足个性。演员表演细腻而轻松,对白幽默,感情含蓄深沉。

这样的韩剧也比较适合一家三代同乐的家庭化观赏特征,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结构是由漫长的农耕经济决定的,是延续了最长历史时期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和细胞的社会构造方式。它一直没有生长出西方那种大工业生产方式为主、以纯粹个体直接参与社会的构造关系,既使在当今已经起步的市场经济时代真正的个体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的,家庭关系和家族观念在中国文化观念的发展中一直具有核心性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中国人包括儒家文化历来注重家的稳定与和谐。中国人对于人生最高幸福的理解也首先是家庭的完整与美满。就如同全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应景式的欢度春节的电视节目,它实际上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被生长和固定成一种仪式。电视剧家庭化的“小众”观赏特征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这种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必须考虑到“家庭立场和家庭视角”。具体说就是在思想文化观念上要与传统相吻合,或者相契合;艺术形式上体现大众化、通俗化与艺术风格上符合民族化特征的中合、平和、温和。总之,就是强调艺术整体上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相比韩剧近乎全民皆兵似的热潮,国产电视的受众面就显得窄小了许多。

当然韩剧并非十全十美,还有很多硬伤,如剧情太过模式化,许多韩剧也十分催泪,剧中女主角和男主角经过千辛万苦在一起后,编剧再费尽心机地让祸从天降,赚取人们眼泪。还有,不少韩剧的台词也十分“琼瑶化”,此外,韩剧过分拖沓,动辄200多集,让人长吁短叹,往往一集已经结束了,剧情还丝毫未见长进,说韩剧的配乐不错也是相对的,与日剧相比,韩剧的配乐算不上经典。尽管硬伤尤在,韩剧在最短的时间内崛起,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输出电视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近些年来韩剧成为出口大户,占据了国内电视半壁江山的现象,的确值得中国电视人反思。《看了又看》170集、《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80集、《明成皇后》132集,《人鱼小姐》据说有190集。长篇电视剧最考验观众的耐心,但这些韩剧剧集长却后劲十足,让观众欲罢不能。韩国电视剧能打动中国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上与中国观众找到了共鸣,相比西方电视剧,韩剧很东方,场景很现代,但骨子里却很传统。韩剧具有完全东方式的谅解、宽容精神以及惟美的情调,体现许多东方式的伦理观念,如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朋友之间以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对家庭亲情要珍惜。这些都深深打动了中国观众。韩国影视剧是以韩国人为首要对象拍摄制作, 其次博得亚洲人的共鸣, 这里包含的方向就是应该以韩国人自身的具体问题为基础,扩大到亚洲人的普遍问题,全人类的普遍问题, 经确立的普遍性能够广泛地引起共鸣, 也难得地使观众成为参与者,从而开创出开放的文化氛围。韩国的大众文化并不是通向西欧文化的桥梁,其自身才是目的地。 这种目的地换句话说就是中国透过韩国的大众文化这面镜子去寻找的自身的文化。

3、“深层控制”理论透视韩国影视产业的媒介生态

所谓“媒介生态环境”就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其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传播学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讲,任何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范式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本信息,它的生产和传播也必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以政策和法规的影响最为突出。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曾表示:十九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纪是以经济,到二十一世纪是以文化建构新时代的时候。1999年至2001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政策的扶植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了韩剧的高质量制作水准。在当今电视“内容为王”的时代,韩剧凭借高品质高质量迅速打开了的海内外市场。前面数据已是明证在此不必赘文。

相比之下,国内的电视剧市场则不容乐观。据上海电视节、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 中指出:目前中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在4万集左右,但其中只有7千集最终能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在能够播出的电视剧中,能称为精品的却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剧”长期霸占黄金时段。在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级市场格局下,有些地区垄断现象严重,电视剧交易价格和数量下降,限价和拖欠片款成为困扰制片方的难题。而相应的政策法规却不能及时的跟近,国产剧的生存环境得不到彻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剧来。从国产电视剧外销的市场现状看,2005年全国电视剧题规划会上,有关部门透露,2004年我国电视剧海外销售总额是1亿人民币,外销比例明显低于韩剧、日剧和港台剧,主要市场仍局限在东南亚华语地区,剧集类型主要还是历史剧和古装剧。据《环球》刊发的《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困惑》一文中,列举了国家广电总局对中国电视剧为何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做了三点分析:第一,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显著,各种行政手段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第二,管理部门、制作机构和创作人员的外宣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三。海外推广力度不够。而文化评论家、《北京日报》文体部主任记者彭俐则从电视剧创作本身出发来考虑这一问题。早在2002年他就公开发表论文,呼吁中国电视剧要树立全球意识。中国电视剧当前的市场环境还相当孱弱,一些政经“瓶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味要求走出去,从某总意义上只能是一厢情愿。当前,中国电视剧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新政策使电视剧市场进入新的调整期。新世纪伊始,国家广电总局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出台了港台剧退出黄金档的规定,这一措施使国内电视剧市场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在调整期内,有利的政策可能是促进国产电视剧制作单位进一步抓好电视剧生产的动力,也可能滋生“惟我独尊”、“奇货可居”的惰性,甚至可能使假国产和买壳入市的现象再度浮起。二、社会文化转型使国产电视剧生产面对新的消费环境,近年来通俗影视剧的兴起是影视艺术的大众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大众文化类型致力于世俗梦想的表达,娱乐游戏至上、消费至上,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游戏。这一类节目的崛起并占据主流无疑表征了观众娱乐需求的增长以及转向平民化、市井化的文化消费趋向。三、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现实性课题。对于国产电视剧来说,当前最具可行性的市场是华语区,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相似性。如果我们在电视剧创作中抓住中华民族传统故事文化的精髓,并掌握华语区大众文化的共同特点,我们的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表示,电视剧要走出去,关键是要提高电视质量,避免制作上的粗制滥造;还应当建立常年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在为内地电视制作公司提供公平竞争平台的同时,也能向海外购买电视剧的机构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除此以外,观念转变也很重要,我们的所谓文化交流更多的打扮好了给人看,但这并不是文化交流,不是呈现只是展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行政主导的方式推动文化交流实不可取,既便是以文化的方式推动交流也可能使预期目的流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市场的手段,适应市场需求,也制造市场需求。所以电视剧走出去,应该在观念上弱化行政诉求,而更多地依靠市场杠杆自然而然地来完成。何况地方性电视剧对本国更有吸引力,一部电视剧在他国受欢迎是有很多偶然因素促成的,而我们总喜欢把偶然虔诚地当做必然来供奉着。

笔者认为中国电视剧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除有要树立全球意识外,练好内功是首要的。让一些有代表性的类型剧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据最近一期《环球时报》 载文说,中国电视剧让邻国观众着迷表明中国电视剧仍有不少潜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将倾向于选择那些与他们自己的文化最接近和更紧密的节目,在与中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观念的东亚、东南亚各国,中国电视剧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红楼梦》、《西游记》、《努尔哈赤》、《三国演义》、《水浒传》、《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就曾在香港、台湾、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播出。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凝聚着为中华文化所珍视的审美传统和艺术精神的电视剧,在亚太地区成功发行,表明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亚洲各国的深刻影响,而这些电视剧传统的叙事类型、传统的审美规范和传统的文化内容,作为全世界华人文化圈的心理共鸣点,为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文化基础。但是,当流行文化和大众作为一种蓬勃生长的新的文化类型,也在不断地引导人们对传统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电视剧也要求传统文化得到现实的言说。特别是在电视竞争激烈跨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如何争取华语电视的话语权,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如何在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世界里发出强音,是每一个电视人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等电视剧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无不渗透当代生活、当代意识对传统的反思和大众文化的轻松通俗,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有力尝试,从而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成功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一方需要走出去,借鉴新鲜模式和表达手段,营造更加宽松的媒介生态;更重要的是努力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保持中国电视剧本身的叙事机制与民族叙事审美传统从而找到中西文化的契合点、兴奋点以及西方的审美习惯和接受方式。

借鉴与反思
“韩流”涌动不仅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继汽车之后赚取外汇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推动了国际间的友好交往。韩剧热播连锁引发的文化放大效应,也给中国的观众和影视从业者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韩流”涌动的强大后劲源自以下几方面因素的支持

(1)选材贴切:韩国电视剧大都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的精神风貌。电视剧所表现的生活状态,或者轻松幽默,或者焦虑伤感,但是都真实而亲切,使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在自己的身边。

(2)制作精良:韩剧制作质量比较精良,目前名列亚洲电视传媒之首。许多优秀的电视剧都是按照电影的技术要求精雕细琢而成。韩剧力求诗化的画面风格,像薄雨、雪原、浓雾、湖滨、村庄、枫林等,自然的美在镜头中得到了精致的呈现,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而音乐旋律也根据剧情的需要不断转换,音画相配,与剧中人物的情感遭遇形成了完美的共振,在音乐合成方面表现出精准的技术。

(3)生产模式灵活:韩国电视连续剧《蓝色生死恋》和《冬季恋歌》的导演尹锡湖在介绍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时曾说:“韩国电视剧是在流水线上完成的艺术作品,是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的。”尹锡湖对韩国目前的电视剧生产环境相当满意,他认为现在从事电视剧生产的所有人员都非常专业,他们大都受过专业教育,对工作十分敬业。韩剧在后期制作上追求尽善尽美,完全按照电影镜头的标准精雕细琢,使每个镜头都充满美感。正是整个行业人员在每个环节上的共同努力,才使得韩剧在亚洲久盛不衰。韩剧在制作方式上有别于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中国电视剧需要编剧先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要把这个故事编写成剧本,最后导演与编剧对剧本进行完善之后,才进入拍摄阶段。而韩国电视剧不是这样。韩剧在制作之初,并不知道剧情将如何发展,也不知道将拍摄多少集,更不知道人物的命运将是怎样的。它是在拍摄过程中,在观众反馈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的。 如在韩国播出两个多月的SBS电视剧《爱在哈佛》,在进入完结篇时,在众多fans的极力争取下,剧组居然更改了事先预定的结局:金泰熙在《爱在哈佛》中免于一死,并且与金来沅有情人终成眷属,步入礼堂。

急求一篇影视鉴赏的论文,3000左右,关于如何欣赏电影的。

影视鉴赏论文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影视鉴赏论文,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写好影评?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影视鉴赏论文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 “评什么影视鉴赏论文”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影视鉴赏论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影视鉴赏论文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影视鉴赏论文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影视鉴赏论文。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
随着写影视鉴赏论文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影视鉴赏论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二)写影评,应该影视鉴赏论文把握好这样几点:
1、捕捉住感受点。
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影视鉴赏论文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影视鉴赏论文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影视鉴赏论文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影视鉴赏论文现出来。
3、立意要新,开掘要深。
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影视鉴赏论文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影视鉴赏论文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4、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 "倘若论文,最好影视鉴赏论文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影视鉴赏论文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情深深雨蒙蒙》时,有一位同学冷静地指出编导将荧屏中的军阀(如萍、依萍的父亲)形象拔高了影视鉴赏论文――他遇见美丽的女子就抢来作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们像自己的初恋情人。
5、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
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影视鉴赏论文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影视鉴赏论文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影视鉴赏论文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
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影视鉴赏论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
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影视鉴赏论文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影视鉴赏论文幕上的共**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梁>》《农村改革的多棱镜--电视剧〈一村之长观感〉》。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影视鉴赏论文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何的完善,提高我们的颀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有中韩影视文学方面的论文资料吗

一、从传播的“深层控制”理论透视韩国影视产业的媒介生态环境

所谓“媒介生态环境”就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其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传播学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讲,任何大众传播机构做为信息的传播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范示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电视剧作为一种文本信息,它的生产和传播也必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以政策和法规的影响最为突出。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曾表示:十九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纪是以经济,到二十一世纪是以文化建构新时代的时候。1999年至2001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政策的扶植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了韩剧的高质量制作水准。在当今电视“内容为王”的时代,韩剧凭借高品质高质量迅速打开了的海外市场。据韩国文化观光部表示韩国电视节目出口额自1999的761.5万美元,提高至2001的1235.6万美元,其中2001韩剧出口达9515集, 额约达790万美元;2002 韩剧外销收入达到1639万美元,出口集为12363集;2003 韩国电视台节目进出口情形为,出口比2002 增长46%,达4300万美元,进口则约2800万美元,在节目出口产品中, 韩剧就占 86%(亦即约3698万美元), 因此韩剧成为韩国电视最大的输出品。[1]出口市场以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为主,一些经典剧目还出口到俄罗斯、埃及和阿拉伯半岛。

相比之下,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不容乐观。上海电视节、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中指出:目前中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在4万集左右,但其中只有7千集最终能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在能够播出的电视剧中,能称为精品的却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剧”长期霸占黄金时段。在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级市场格局下,有些地区垄断现象严重,电视剧交易价格和数量下降,限价和拖欠片款成为困扰制片方的难题。而相应的政策法规却不能及时的跟近,国产剧的生存环境得不到彻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剧来。从国产电视剧外销的市场现状看,外销比例明显低于韩剧、日剧和港台剧,主要市场仍局限在东南亚华语地区,剧集类型主要还是古装剧。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韩剧的成功运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政策。《保护电视电影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韩国影视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电视剧的内容有了保障,电视剧的竞争环境得到了改善,必将带来的是电影电视业的健康迅猛的发展。

二、从“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观破解韩剧俘虏中国观众的奥秘。

“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2] 这种新型的受众理论,虽然过分强调了受众的主观选择的随意性,有矫枉过正的一面。但它为传播学的受众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受者中心论”,挑战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的主导地位。体现了新型受众研究理论中“受众本位”和“人文关怀”的人本主义思想。韩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想要在中国市场被大量观众“消费使用”就必须要满足中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对受众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市场消费使用量也就越大。

(一)“娱乐渴求心理”的满足:

1975年,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书中,对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大社会功能说”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提供娱乐”。电视媒介特有的“声画一体”的特点,使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成为人们寻求娱乐的最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剧作为一种依靠电视媒介传播的大众文化产品,其社会功能也与电视媒介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提供娱乐”。传播学者D.麦奎尔等人通过对电视节目的调查,分析了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认为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剧,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这种效用被称为“心绪转换效用”。
韩剧大多数走人情、爱情、友情和亲情为主的情感路线。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观众,在电视剧演绎“拟态生活空间”中,可以寻找到一丝情感上的慰藉。韩剧还大量使用喜剧和悲剧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在“悲与喜”的情感波动过程中,达到“心绪转换效果”。此外,韩剧追求一种“世俗的美”,这种美真诚的描摹世态人情的庸常与无奈,充满人类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世俗之美”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所以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感触和理解。例如《蓝色生死恋》、《明朗少女成功记》和《天涯海角》等爱情题材剧中,频繁使用“白马王子和灰姑娘”这种世俗化的爱情叙事模式,满足了观众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始的审美欲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

(二)“社会文化心理”的满足:

普列汉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文化心理是经过遗传积淀下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生活经验、审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迹的集合,在人们的审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当审美客体某中程度上满足了审美主体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达成了审美活动关系。

韩剧成功打入中国市场,是一次跨文化传播行为的胜利。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韩国和中国同处亚洲,共同拥有亚洲文化的共同情感。韩剧文本中所蕴藏的韩国社会文化,就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像《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这样的家庭伦理剧,提倡的是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天堂的阶梯》、《青春》、《冬日恋歌》等爱情悲剧,演绎的是男女主人不离不弃、坚贞不渝的爱情,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的“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中韩两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的解读变的更容易,对韩剧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

与韩剧传统的家庭题材剧不同,国产剧近几年来一直以涉案为主流。《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中指出,根据2002年对33个城市156个频道17时至24时电视剧收视的统计数据,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播出的涉案剧和都市生活剧在现代剧中并列第一,而观众收看涉案剧的时间最多,占收视份额的17%。《重案六组》、《玉观音》、《荣誉》、《绝对控制》、《至高利益》等涉案剧成为荧屏“霸主”。紧随其后的都市剧,也多以婚外恋和第三者为主要题材。题材的单一化极易使观众产生收视上的疲劳。所以韩剧这种主打家庭伦理和坚贞爱情的电视剧,弥补了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空缺,满足了大众对真、善、美最基本社会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

三、从传播的“培养分析”理论看韩国影视产业的消费者培育策略。

“培养分析”(cultivation analysis)也称“教化分析”、“涵化分析”。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4] 电视做为电视剧的传播媒介,具有易得性强、受众数量庞大、视听兼备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寻求娱乐的主要媒介渠道之一。“培养分析”理论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同意识”中的这种巨大作用。韩剧作为一种媒介文本,寓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于文本之中,通过电视媒介潜移默化地影响阅听人的消费形态,培养了受众的“消费共同意识”。

(一)商品消费意识的培养:

韩剧历来以重视细节和场景设置著称,电视剧中韩国人前卫的穿着打扮、精美的家居摆设和时尚的消费用品刺激着每个观众的消费欲望。韩剧的流行, 带动了其他韩国商品进驻市场进而缔造更多商机,无论是手机、服饰、化妆品、电玩动画、电影,甚至整形技术,都藉由韩剧这一媒介文本,渐渐打开市场, 影响到阅听人。所以我们就不难为何三星公司会巨资投入影视拍摄,也不难理解为何各大城市的韩国料理店、服饰店、文化城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旅游消费意识的培养:

韩剧拍摄地点的选取十分讲究,这不仅是追求诗化剧情的需要,更是把旅游业与影视剧结合的一种商业策略。《蓝色生死恋》的拍摄就选在风景优美的束草。剧中俊熙和恩熙骑车嬉戏的田间和他们生离死别的海边,给每个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该剧在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热播以后,掀起了一阵韩国旅行热。韩国方面特意开出“去束草,觅爱情”的专线,让游客参观《蓝色生死恋》的拍摄地,再次重温观看电视剧时的感动。束草也因该剧被更多人所熟知,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据韩国观光公社台湾分社表示:受到席卷台湾的“韩流”的影响,2003到韩国旅游的台湾游客比2002 增加 50%.2003 到韩国旅游的台湾人达18万人次,创下10年来的新高,这是比2002的12万人增加50%(朝鲜日报,2004),韩国观光中有许多是针对韩剧拍摄地点而设计的。如:华克山庄即因《情定大饭店》一剧扬名海外,另如《冬季恋歌》及《All In》也分别为江原道及济州岛带来观光人潮,缔造了近十亿韩币的观光收益。

(三)偶像消费意识的培养:

韩剧的主演大多是俊男靓女,很多主人公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明星。比如:《蓝色生死恋》中的宋慧乔、宋承宪、元斌;《妙手情天》中的安在旭、金喜善、秋尚美;《天涯海角》中的柳时元、金浩真等等。这种青春偶像文化以影视剧为载体,通过大众传媒特有的“地位赠予”(status conferral)功能, 在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人中,迅速的扩张。偶像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社会示范效果,他们的行为、言语、衣着都可以成为其崇拜者追捧和效仿的对象。韩剧可以说是一个“偶像制造”的大本营,在成功的制造明星以后,便会利用偶像的示范作用,大力挖掘偶像的商业潜力,开发偶像消费市场。

以《红豆女之恋》和《明朗少女成功记》走红的韩国女星张娜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凭借影视剧窜红的她,迅速成为了广告商眼中的宠儿。接拍的广告几乎涉及了移动通信、饮料、化妆品、服装和金融等所有领域。2004年,她以10亿韩元的酬劳,接拍了中国的波鞋广告。同时,其演艺事业逐渐拓展到中国市场,日前她签约邓建国旗下的巨星影业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大陆。2005年1月,她又在中国大陆推出了自己的中文专辑《一张》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专辑新闻发布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广告、影视和音乐三个领域成功地占据了中国的市场分额,实现了其市场开发的偶像价值。

韩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电视剧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通过媒介文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旅游、文化产业的一系列“商业链条”。相比之下,国内电视剧的价值实现形式还处于依靠广告这种原始单一的模式,以至于观众对冗长的广告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国产剧在挖掘电视剧文本的影响力价值和培育产业链意识这二方面很有必要借鉴韩剧的成功经验。

我国加入WTO以后,全球化的浪潮必将席卷整个文化产业市场。在与整个世界文化产业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主体,如何大力有效地宣传中国文化,如何让中国的文化产品被世界所认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电视剧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文本载体,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对外传播必将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韩剧在中国的成功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也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

谁有关于对中国电影评论的论文,急需

从《卧虎藏龙》的中国古典美学特征看中国电影的发展 摘要:《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成功之作,究其因是该片深受中国古典美学中儒、释、道三 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由此,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重新建构并使之现代化,对 中国电影走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卧虎藏龙》;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电影 中国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 一,多年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并且也是中国电影 界进军国际影视圈最为成功的电影类型。它以独特的魅 力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观众。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中 国武侠电影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它以中国古典美学 为依托,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卧虎藏龙》的成 功便是最好的例证。《卧虎藏龙》在2000年大放异彩, 它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诠释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摄影、 舞美、动作、音乐等都体现了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韵味, 凭借这些优势,这部影片获得一片盛赞:荣获第73届奥 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大奖;荣获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 奖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荣获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等6项大奖;荣获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 佳影片等9项大奖。 一、《卧虎藏龙》的中国古典美学特征 《卧虎藏龙》从影片一开始就带有浓郁的道家风范, 无论从音乐上还是从场景上,都透出一种淡淡的深沉和 忧伤。这种道家美学风范一直贯穿着整部电影,但在这 其中也暗含了以积极入世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和与人为善, 普度众生的佛家思想,可以说,《卧虎藏龙》是对中国 古典美学的一次集中展示。 (一)道家美学思想的精彩演绎 “老子与庄子以道为宇宙世界之本原的哲学思想,为 其以道之美,即以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为核心的美学思 想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1〕在老子和庄子 看来,“道”是宇宙的根本,只有道才是正真的美。这 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美,“道”是主宰,所以要顺应它。 “既如此,一切有为纯属徒劳,惟‘道’是依,则万事 莫不成。此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因此,道家主张 “出世”,遁迹山林,以此达到避世的目的。他们认为 “道之美就是一种混沌、模糊、朦胧的美,是一种无象的 美、无形的美、无状的美,是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 美。”〔1〕《卧虎藏龙》正体现了这种道家美学思想。 1·电影中的人物所体现的道家美学风范 片中李慕白自始至终都表现出内心空明、不悲不喜、 冲虚平和的道家境界,让人着迷。首先,从造型上讲, 李慕白长袖飘飘的古装便给人一种道骨仙风的印象。他 临风而立、不虚不燥、举止稳重、淡泊致远,显示着一 代宗师的气度。其次,从他的武功来讲,李慕白是武当 派的传人,而武当山正是道家修行的圣地。在打斗中, 他总是表现出优雅淡定的气度。长剑在手,仿佛进行的 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一场自我陶醉的表演。打 斗不再是斗勇斗狠,而是表现一种舞武结合的形式美, 追求一种意境美。李慕白一手挥舞着长剑,一手背在身 后,这种从容与优雅的形象让观众印象深刻。此外,从 他的思想上看,他始终追求一种清淡无为的道家美学境 界。影片开始时他与俞秀莲的谈话就充满了悟道的意味。 “我并没有得到喜悦,相反的,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 绕。”他交出青冥剑,想从此退出江湖,这种想法正是道 家“出世”思想的体现。“将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 将手张开,你拥有的将是一切”,“无知无欲,舍己从 人,才能我顺人背”,正是对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诠释。 2·场景美所体现的道家美学意境 《卧虎藏龙》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它的场景美,展现 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美学意境。云雾缭绕的山岳,悠远灵 动的竹林,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体现着道家冲虚淡然 的人生态度。其中经典的场景之一就是江南水乡的画面。 俞秀莲的镖局所处的环境就是江南水乡,影片画面唯美, 犹如一幅幅写意的山水画。水的渲染成就了江南的基本 情调,体现了至柔至美的意境。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的 活动也就平添了一份自然的美感。而片中另一个让人感 受最深的场景就是李慕白与玉蛟龙在竹林打斗。竹子是 一种至柔又至坚的植物,他二人在竹枝上用轻功追逐, 飞跃,有一种高雅柔美的气韵,虽然也有紧张的场面, 但不费力。张驰有度、动静结合,他们仿佛不是在打斗 而是在竹的海洋中表演。场面优美,给观众造成一种超 凡脱俗之感,让他们体验到一种轻盈灵动的气韵和一种 张弛有度的舒畅。自然之美与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合 二为一形成一个唯美的画面,这也正体现了道家天人合 一的美学追求。 3·音乐美体现的道家美学情怀 《卧虎藏龙》值得称道的另一个元素就是它的音乐。 其音乐的制作者谭盾也因此屡获殊荣。影片的背景音乐 很感人,一开场便是大提琴演奏的忧伤而深沉的旋律, 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舒缓而又忧伤的旋律随着 剧情的发展,配合影片深化表现的主题,谭盾的音乐表 达了欲罢不能,痛苦困惑的心境,透露出一种惆怅而悲 伤的感情。这种舒缓柔美的古典音乐,恰如其分地营造 出空灵飘渺的意境,形成了一种不可言说的美。 (二)儒家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儒家文化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儒家提倡中和之美,“从音乐上说,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 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2〕这种中和的 美学思想就是中正和谐,中庸的美学追求。“中者,正 也;庸者,常也。不偏不倚之谓中,不走极端,不从偏 邪之谓正。所以,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实施仁学,推 行礼乐过程中,不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中正的法 则。”〔1〕此外,儒家在人格修养上追求“里仁为美”、“要 想具有人格美,就应以‘文质彬彬’(《论语·雍也》) 的准则要求自己,将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美与内容美 统一起来。”〔1〕儒家讲求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要求“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治世理 想。 《卧虎藏龙》中首先体现儒家文化内涵的是李慕白, 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他虽然一直想离开江湖 恩怨却无法离开。忠义二字在他心里有很重的分量,为 了尽忠,他必须为师父报仇,杀掉碧眼狐狸。尽管从一 开始他就一直在说想退出江湖,但他一见碧眼狐狸的行 踪就立刻展开复仇行动。此外,他对于他和俞秀莲的爱 情也体现出了儒家思想,一个义字,为了对得起朋友的 义气,他强压心中多年对俞秀莲的爱慕,到死才说出口。 体现儒家美学思想的另一个人物就是俞秀莲,她苦 恋李慕白多年,但就因为与自己定过亲的男人是李慕白 的朋友,所以就算这个男人已死,她也无法与心爱的人 在一起。他俩的爱始终是不温不火的感觉,为了对方牺 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但“爱”这个字却说不出口。贝勒 爷表示要捅破他两个的这层窗户纸的时候,俞秀莲只是 平静地说一切随缘。她对爱情的这种态度正印证了孔子 所说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她的所 作所为正是对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最好实践。导 演正是用这样一种文化铺垫,将影片的主题上升到一个 全新的境界。 (三)佛家美学思想的隐隐表现 佛家思想分为小乘和大乘,小乘讲究个体的自我修 行,而大乘讲究泽被苍生,普度众生。佛家主张与人为 善,无欲无求,重生恶死,要救众生于水火之中。 在影片中,这种佛家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李慕白身上。 他放弃了辛苦得来的大侠之名,舍得将有400多年历史 的青冥宝剑赠与他人,这是无欲无求,无名无相的印证。 而他对于玉蛟龙的反复规劝也体现了他一心向善的佛心, 直到最后他以自己的死来唤醒玉蛟龙的善良本性,更是 我“佛”慈悲,舍己度人的最有力证明。 《卧虎藏龙》正是因为以“儒”、“道”、“佛”三家 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美学为底蕴才能创造出这么成功的作 品。这部电影将中国古典美学追求意境美的审美标准发 挥得淋漓尽致,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征服了中西方观众的 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典范。 二、中国电影本土化和全球化结合的道路 《卧虎藏龙》将中国武侠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近年来,中国电影却屡遭失败。2002年,张艺谋导演 的《英雄》以史无前例的宣传攻势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 刻的印象,在深圳神秘地公演了一周之后,满怀期待地 角逐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结果败北而归。之后 又相继拍摄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希望以其宏大的场 面和华美的服饰能在奥斯卡上争得一两个奖项,结果也 是失望而归。我们不禁要问,国产大片到底怎么了?为 什么在耗费了巨额资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之后还是不 能获得国际上的肯定?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虽然同样 是武侠电影,但《卧虎藏龙》是以东方人的方式讲自己 的故事给西方人,这种讲述不同于张艺谋电影的那种迎 合西方口味的媚俗心态。北京大学的王一川教授就曾批 评张艺谋的电影是典型的东方主义,即把东方的落后, 贫穷,丑的一面展现给西方人,企图从中获得些什么, 但这种暴露并没有引起西方影视界的认可,反而屡屡失 利。那么中国电影走向全球化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鉴 于《卧虎藏龙》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展现本民族的传 统文化魅力是成功的关键。中国历史悠久,有着很深厚 的文化积淀,即使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它也有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用 自己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且应该相信我们传统文 化的独特魅力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的展示并不是一味地迎合西方的口味,更 不是商业炒作,而是要发挥中国文化自身的魅力。中国 的传统文化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如中国山水的悠远 深邃,中国音乐的五彩缤纷,将这些美好的东西展现给 世人,必定会形成一种文化的向心力,必定会吸引世人 的目光。我们要以开放的、有特色的、本土化的方式去 向世人介绍我们的文化,这才是中国电影走向全球化的 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孔智光·中国古典美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 学出版社, 2002· 〔2〕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脑清通汤论文范文

下一篇:诚信的文献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