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马王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05:20

马王堆研究论文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

马王堆汉墓古尸的医学价值

东方睡美人为世界医学提供无双范本彭隆祥,湘雅医学院教授,马王堆女尸解剖主刀人。在湘雅医学院宿舍中,彭教授搬出了他当年留下的珍贵资料,为记者讲述了当年新闻背后的故事:马王堆里尽国宝,而一号墓主人辛追又是宝中之宝。保存千年以上的古尸,以前有过,但那是木乃伊,是事先处理成的干尸。而墓主人辛追创造了世界纪录,是保存2000余年而不腐的湿尸,而且形态完整,皮肤保持弹性,部分关节还可弯曲。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马王堆发掘初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清晰。有人甚至觉得只要保存出土的帛书、器物等文物,尸体应予弃置。博物馆打电话向当时国务院图博口负责人王冶秋请示。王冶秋说:2000多年的古尸不腐,这是世界奇迹。一定要保护好。后来周总理作出进一步批示,对古尸进行解剖研究。彭隆祥回忆说:因为这个任务的特殊性,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大家都感到很大的压力,我当时还年轻,但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就自告奋勇担当了主刀人。这一刀下去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古代病理学研究的先河。专家们给2000年前的老妇人作出了精细的诊断:她生前患有多种疾病:严重冠心病、全身多处动脉粥样硬化。总胆管内有一块蚕豆大的胆结石,肝管内也有一块黄豆大的结石。食道和胃、大小肠内有甜瓜子138颗半,说明她是在吃过甜瓜后引发胆绞痛,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猝死。通过解剖分析,许多发现填补了医学领域的空白。在老太太身上发现了血吸虫卵,这种病原来医学上称为日本血吸虫病,因日本学者发现而得名,最早援引的病例是1904年的。这一下印证了我国早期医药著作《内经》、《千金药方》中对血吸虫病的论断,把时间提早了2000年。彭隆祥教授告诉记者,老太太身上都是宝贝。她在营养学方面也给我们很多启示,例如,老太太肉食过多,营养过剩,引起很多心血管疾病。彭隆祥教授还提到一个细节,马王堆女尸出土后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强烈关注。他们称辛追为“东方睡美人”,希望参与到女尸的科研中来。其中还有两个专家提出要一根或者半根古尸的头发。中国方面没有同意:我们自己研究,不让外国人插手。 几辈子也研究不完的马王堆汉墓一共出土了各类文物数千件。因为保存完好,极尽精细繁缛,锦绣灿烂,充分展示了西汉时中国人民的智慧。喻燕姣是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研究第一业务主管。她说,光马王堆的帛书就够研究的。当时的外国人说,以前总听说中国很古老,怎么个古老法不知道。看了马王堆出土的东西后明白了。马王堆所展示的一切让人们感到新奇、震惊,比如说,一般人心目中的西汉初期的社会状态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的中央政府实行“休养生息”,全国上下非常节俭。但是从长沙王家的奢侈情况看来,事实也未尽然。王侯贵族家还是充分“享受了生活”的。马王堆出土文物种类繁多,涉及到政治、历史、医药、地理、天文、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很多是开创性的发现。比如以前人们不知道汉服是什么样,文艺作品特别是电视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差错。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在看过马王堆的文物展览后说,原来汉代服饰是这样的,以后我拍电影就要按这个搞。喻燕姣告诉记者,简帛文字,大约25万字、计50余篇简书帛书文章。是马王堆发掘以来最完整最权威的释读版本。简帛文字记载的内容相当多刷新了历史,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没能涉及。帛书中有老子《道德经》的最古老的版本。《五星占》通过肉眼测算出金星的会合周期为584.4天,与紫金山天文台测算出的时间只差0.48天。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四篇古佚书《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让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重现天下。喻燕姣说:马王堆在文化上的独有性和丰富性使一门专门的学科在学术界成立——马王堆学。参与研究者已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其中国内外学者就多达25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共出版了关于马王堆汉墓研究的人文、自然科学著作有270余种,论文达3200多篇。马王堆发掘已经过去30多年,但是,对其全面研究是我们几辈子也难以完成的事情。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马王堆必将还有更多的文化成果贡献于人类。 薄如空、轻若无素纱禅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相传唐代的时候,有个阿拉伯商人在广州拜见一位官员。他突然发现这位官员身上有一颗黑痣居然透过薄薄的衣服显露了出来。正当他目瞪口呆的时候,官员问他:“您为何盯着我的胸口呢?”阿拉伯商人忙回答:“哦,我在惊奇为什么透过双层衣服还能看见您胸口的一颗黑痣。”官员听后大笑了起来,拉开衣服让商人看个仔细。原来他穿的衣服不止两层,而是五层!素纱禅衣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两件素纱禅(单)衣,是一件知名度很高的文物。一件重48克,另一件重49克,不足一两。如重48克的禅衣,长1.6米,交领、右衽、直裾式,袖较宽。两袖通长1.95米,腰宽0.48米,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正如古人形容的“轻纱薄如空”,“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出于二千多年前的汉墓,不能不令人惊叹!其质地及纺织技术都让现代人称奇。这件素纱禅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中,禅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禅衣。纱,是中国古代丝绸中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它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其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为40根至50根纱。密度稀疏,孔眼充满织物的表面,因而质地轻薄,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一点都不夸张。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素纱禅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并非因其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有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叫旦(全称:旦尼儿),每九千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经测定,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如今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它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为国内所仅有,它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素纱禅衣轻薄而透明,如何穿着呢?《诗经·郑风·丰》:“衣锦衣,裳锦裳。”多数学者认为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襌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有着轻柔和飘逸质感的纱衣,穿在女子身上,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飘然若飞,极现女性的柔美。

马王堆汉墓主人是少数民族吗

马望都一号墓主人“辛追”不是汉族

上文献

《求索》1989年第二期《长沙马王堆汉墓研究综述》作者:傅举有

傅老是我国考古界宿老,也是马王堆墓开发主要负责人

所以他的考古论文是最权威的。

再上文献

民族研究》1979年第1期《试谈长沙马王堆一号、二号汉墓的族属问题》作者:容观夐

容老也不多说了,喜欢考古的都知道

《文物研究》1986年12月刊《马王堆汉墓中的人物图象及其民族特点初探》作者:周世荣

最后引用周老结语,盖棺定论。

所以,辛追不是汉族。

此外网上还有野生考古历史论述,众说纷纭。总之,辛追不是汉族,辛追穿的衣服也是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上一篇:舞蹈论文答辩答案

下一篇:药理方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