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变迁论文题目
家庭变迁论文题目
建议你上百度或新浪搜一下,看看有没有相关信息或资料可以帮你解决。
家族变迁史是农民的写什么题目
「70年·我家的变迁」昌吉一家三代农民:黄土地上写家史 日子越过越舒坦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19-09-07 ·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官方账号
九月的新疆,清晨多了一丝凉意。9月2日,天色渐亮,初升的太阳向大地洒下温暖的阳光,81岁的李宗义披了件薄外套走出屋子,在自家小院除草,摆弄菜苗。
这是一位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老人。农民出身的李宗义一辈子与小麦打交道。从牛马耕地、人力种植到如今的机械化种植、采收全覆盖,从单一种植小麦到如今延伸产业链发展面粉加工产业,从大集体生活顾及温饱到如今加入农民合作社当起“甩手掌柜”旱涝保收……
对比往昔,生活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农民李宗义的一家三代人,亲身经历时代变革,共同感受新疆粮食产业发展给小家带来的“幸福变化”。
李宗义老人一家的全家福。
“种啥都是二牛抬杠”的大集体生活
1938年,李宗义出生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与土地为伴的他早早便与父母一起参加农业生产。
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得到消息的妈妈一直念叨着好日子就要来了。”这让李宗义印象深刻。
“土地是自己的,当然更有干劲,只是家里孩子太多,这些地难以维持生活。”李宗义说,1970年,彼时已经成家并有了两个孩子的他听说新疆土地多,便带着一家人来到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投奔远房亲戚。
初来新疆,李宗义一家的生活基本靠亲戚接济。家徒四壁,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夸张的说法。
四口人“挤”在亲戚给他们腾出的一间小卧室内,没有家电、家具,唯一的家当是占了小屋近一半面积的土炕。
“大家一起搞农业生产,只要能吃苦耐劳,就能多挣工分,我们夫妻俩肯使力气,至少能让孩子吃得饱。”李宗义的妻子周桂英回忆。
“那个年代过的都是大集体生活。我们种植小麦全靠牛犁地,人就跟在后面撒种子,浇水都是河水,灌溉方式就是大水漫灌,也没有肥料,每年每亩地只能收二三百斤,收成好一点倒也能有五六百斤,但相比很多地方,我们的收成不算差。”李宗义说,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吃饱肚子每日辛勤劳作。
1974年,李宗义和妻子周桂英与孩子的合影。
1996年家中花万元购置第一辆农用四轮拖拉机
紧巴巴的大集体生活一直持续到1982年当地实行“包产到户”时结束。那年,李宗义一家六口人分到105亩土地。
有了土地和宅基地,李宗义一家从亲戚家搬了出来,出力气盖了一间新的土房。这是一家人在新疆扎下的“根”。“当时我给家里围了个大大的院子,种些蔬菜自给自足,心里可美了。”回忆时,李宗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实际上,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虽有了安身之所,但李宗义家中的“硬件”还处于“低配”阶段。家中简单的家具是请木匠做的,至于电器,是一家人不敢想的“奢侈事”。
扎下根,李宗义一家几乎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日夜耕耘的土地上。
“一开始有些不知所措,这么多的土地哪敢怠慢,我把这些年种植小麦的经验总结出来。小麦长势倒是不错,但收麦子时巨大的人工投入确实为难,收麦效率也比较低。”李宗义介绍。
一年耕耘,105亩的土地回馈给了李宗义500多麻袋面粉。那以后,家中不但有了余粮,李宗义的手中还有了些小钱,日子不再那么紧巴巴。
经济条件的改善,让李宗义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慢慢提高。盖了第一间新房之后的几年里,李宗义与子女又陆陆续续盖了7间住房。从老房子的黑白电视,到1994年李宗义二儿子李永龙结婚时新房配置的彩电、冰箱、录音机、洗衣机,一家人的“家庭配置”渐渐升级。
之后的几年里,李永龙也跟着父亲一起种植小麦。
“若你让我说说这些年当农民的事,那我肯定要说的就是我家的第一辆农用四轮拖拉机。”李永龙说,如果说父辈们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式靠体力挣辛苦钱的农民,那他这一辈便是尝试靠机械化转型的现代农民。
1996年,李永龙花10800元购置了家中第一辆农用四轮拖拉机。
“当时村子里家里有条件的基本都买了,光我们村就大概有二三十家,不过这10800元对我家来说,还是挺多的,差不多是三年的家庭收入啊,真的是咬牙买的。”李永龙说,“为啥买?因为太好使了呗!”
一亩地是10分地,用牛拉犁耕一个小时顶多犁两分地,用拖拉机犁地一小时十几亩。
李永龙说,此后,家中的农机越来越多,从老式的农用拖拉机到新式拖拉机,再到购置了播种机、除草机。
家庭生活越来越好,李宗义和孩子们有时间会出去旅游。
不用再下地 “甩手掌柜”腰包更鼓了
如果说上一代农民借助新技术及机械化不断提高小麦生产效益,到了李晋这一代的农民,又开启了新的农民生活方式。“我家还出了一个‘甩手掌柜’。”李晋说。
李晋,李宗义的孙子,在李家算是第三代农民了,不过农民身份对他家来说可不再是种地了。
“我家的地全都流转出去了,妈妈在合作社的面粉加工厂打工,挣工资,我自己经营农资店铺,卖化肥,收购经济作物。”李晋介绍说,一亩土地租金450元,面粉厂打工月薪4000元,合作社每年收益二次分红18000元,再加上他卖农资的收入,一年下来,家庭收入很可观。
如今,李宗义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和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2011年,李宗义和儿女们一起搬进了在村子里新修的140平方米、四室两厅的大房子。
“姥爷家的房子格局和城市里的没差别,南北朝向,冬暖夏凉,家里冰箱、冰柜、电视机、洗衣机、电热水器一应俱全,室内室外都有卫生间,生活越来越智能。”李宗义的外孙女张玉说。
2019年,李晋还给爷爷奶奶家铺设了地暖。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我们年轻一代靠着自己的双手奔小康,能让爷爷奶奶过着儿孙满堂的晚年生活,平时在家种种花草,和村里的几位老友约着一起去老年活动中心组织活动,我们很开心,也安心。”李晋说,“家里小辈也都约好了,我们都要带着家里老人出去旅游。”
日头渐渐升高,家中小院的菜苗也已打理好。“老李,走喽……”家门口传来催促声。拿上二胡、弦子,顺着村内平坦的水泥路,看着路两侧挺拔的树木,一排排民房靓丽美观,李宗义和几个老伙伴一路哼着小曲儿向村中的老年活动室走去。
(文/记者 刘一鸣 图/受访者提供)
历史小论文:工业革命后英国家庭的变化!!怎么写?急!!!
写作思路:
以工业革命后英国家庭的变化为主题,突出工业革命的变化,结合个人感悟。
正文:
在工业革命前传统的农业社会中,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和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的发展,男子从事农业、畜牧业、制陶业,成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提供者,而妇女则被排斥于主要的生产部门之外,从事附属性的劳动和家务。
男子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地位提高,自然就产生了统辖家庭的要求,子女继承父亲的血统、财产和权力。同时,伴随着生产劳动中性别角色的高度分化,妇女受到严格的人身隔离,她们的活动被限制在家庭之中,从而依赖于男子,从属于家庭。
自妇女从社会舞台退入家庭小圈子以来,她们便一直视家庭为其唯一生存支柱,生活的核心,因此家庭的地位与作用成为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也就是说,一旦妇女有了经济独立,不再从属于家庭,妇女的家庭观念必会随之产生变化。
所以,在这里我首先要谈的是工业革命将妇女由家庭带入社会,赋予其经济独立,对她们传统家庭观念基础的动摇。——这是妇女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的背景与现实基础。
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
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此外,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征求一篇写关于农村家庭十年变化的论文
背景资料: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十年前,从农校毕业又回到农村,在远近有名的贫困乡镇工作。早期省道柏油路面贯穿所在地全境,乡镇所在地海拔650米,总人口1.2万人。十年前,我月工资165元,2002年956元。十年间,我上山下乡,走家串户,深切感受到了所在地悄然而又生动的变化。 ○村镇面貌:1992年,集镇老街破旧不堪,两旁是黑压压的“火柴盒”似的木瓦房。如今道路硬化、街道拓宽、楼房林立,集镇居民增多,2001年建成日供水千吨规模的自来水厂,足以保证适应集镇发展需要的生产生活用水;十年来,村民住宅拆旧建新面达25%,村村实现新建村部办公楼。 ○电 话:1992年,在县城出现极少数“砖头”大哥大的时候,这里手摇电话还不比“砖头”多;1993年我单位用上了手摇电话,1994年程控电话开通,我和单位职工都成了第一批优惠用户;1997年我用上比现在手机还贵的BP机,后来,我又相继用上了模拟和数字信号手机,现在移动竞争对手联通也来了,农民用电话与城里人一样方便,想换就换,想打就打。最近,电信地下电缆工程完成建设,预计我们享受更优的信息服务将不会遥远。数字显示:十年来,电信部门在当地投资超过1000万元。 ○电气化:十年前,电路老化,电价居高不下,农民用不起电、偷电现象时有所闻;由于主干线经过隔壁乡一个村,经常造成“他乡一村停电我全乡黑暗”,此外,还因各种原因三天两头停电;1996年乡政府筹资500万元与隔壁乡合资兴建了全省乡镇自建规模最大的电站,并有了乡内变电站,1999年开始农网改造,2000年结束,实现同网同价,电价调低到0.4元/度,同时,改造了11公里高压主干线,结束了“黑暗”的历史。如今,农民开始普遍放心用电,在拥有电器“老三件”之后,又兴起使用家庭碾米机,2000-2001年全乡骤增500台,家庭普及率达45%。 ○广播电视:十年前,“开路”信号只能收看3套节目;1994年开始发展闭路电视,增加到收看12套节目;2000年实现与县、市光纤联网,能够收看包括中央台1-8套在内的28套节目;同时,已有40%的村实现与乡联网,同期收看丰富的节目内容。 ○农 业:十年前,“山上林果竹、田里稻烟薯、家中菌渔牧”,发展小而全模式;1996年发展竹山养羊,建立了万只羊农科教示范基地,其做法上了中央电视台“农业教育与科技”栏目;后来,“瓜果能摇钱,放弃发养财”,大力发展毛竹、金柑、佛手瓜三大主导产业,建立了3.6万亩毛竹、1.2万亩金柑、12万藤佛手瓜生产基地,实现人均3亩竹、1亩果、10藤瓜,三大主导产业占农业比重68%,农业结构得到最优化调整,农民有了真正的“摇钱树”。 ○农 民:科学意识和开拓意识增强,劳动者素质提高,普遍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品种,积极发展立体种养业,做好特色和品牌文章;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改变过去单独办市场的做法,1996年以来,政府牵头成立了农民营销协会,现已发展会员500名,带动和链接2200个生产大户,分别在杭州、上海等16个城市设立营销网点,年销售各类农副产品近2万吨,2002年被三明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中介组织”;2000年,另有30个农民自发到隔壁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500亩,积极探索拓展发民空间。 ○教 育:“在各村看得到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两基”验收达标,教育质量提高,电脑、外语即将进入小学教育课程;初级中学教育学生入学高峰期到来,小学撤校并校工程开始启动。 ○计划生育:计划外生育基本没有,婴儿出生率明显下降,2002年一孩出生率5.25‰,二孩出生率2.24‰,村均年出生9人。出生人口已不够村办小学的入学人数,从而促动小学撤校并校工程的实施。人口--教育--素质,已成为农民普遍关心的话题。 ○商 店:1992年,以供销部门为主,有日用品、五金、农资、百货、饮食、机动车维护、裁缝和理发等,近年,供销门市部被个人承包,新增加服装专卖店5家,摩托零售店2家,杂货批发店3家、建材1家、手机店1家。 ○思想状态:像摩托车一样,原先不敢想,现已进入千家万户。十年前,谁也不敢想也想不到改革开放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如今,连农民都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敢想的”。
自己修改一下!
上一篇:研究生论文知网
下一篇:期刊论文代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