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卢汉论文范文
王卢汉论文范文
民国期间,无论是北洋军阀时期还是国民党时期,滇军都是中国不可忽视的一股军事力量,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滇军转战全国,打出了赫赫威名。为什么地处西南边陲、在许多人印象里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的云南,能够走出滇军这一支国之精锐呢?
云南滇军
这个问题要分两部分,首先,民国时期的云南经济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落后。其次,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强大与否也与当地的经济是否发达,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们先说云南经济的问题。岁然地处西南边陲,但云南却并非闭塞之地。早在清末时期,云南交,兴办了多家现代化企业。同时,由于云南地处越南和缅甸之间,一直是英国和法国殖民者觊觎之地,也因此,云南接触西方先进科技和工业的机会就变得更多。
因此,在清末和民国期间,仅云南首府昆明就有洋行高达34家,蒙自也有20多家。同时,由于云南大部分时间处于一个军阀的统治之下,相对稳定的环境也给云南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在第三任云南王龙云统治期间,云南的工业、农业、金融等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云南也成为民国时期仅次于东北及东南沿海之外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
云南王龙云
而当抗战爆发之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大片经济发达的国土沦陷,包括云南在内的西南地区成为国民政府的大后方。也因此,在大量内迁的工业企业进入之后,云南省的工业、教育、金融等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云南省也因此成为中国8年抗战最可靠的后勤基地。这一切,自然也成为滇军的的可靠保障。
而且,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民国军阀部队的战斗力,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否发达,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当时中国沿海各省经济最发达的江苏和浙江,坐拥赫赫有名的江浙财团,却并没有一支精锐的部队。与云南相邻,同样山多地少、经济落后的广西,却先后涌现出了旧桂系和新桂系两支军阀力量,新桂系对于民国的影响力更是毋庸置疑。
滇军
那么,民国期间,为什么滇军有那么强大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呢?
首先,滇军是在明清朝末年的新军,第19镇的基础上编连而成。而众所周知,明朝末年中国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就要数遍布全国的新军了,新军也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为了拯救日趋没落的清王朝,清朝在全国各地编练新军,并按照西方的方式,装备先进武器,采用西式操典,因此,新军作为现代化军队,战斗力比之旧式军队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滇军拥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军校——云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也是当时中国三大讲武堂之一。因此,云南滇军的将官大都是科班出身,良好完善的军校教育成为滇军战斗力强劲的有力保障。滇军的军官绝大部分都出自云南讲武堂,包括第三任云南王龙云、第四任云南王卢汉,都是讲武堂出身。
云南讲武堂
最后,虽然云南也经历了军阀混战和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刻,但是,在绝大多数时间内,云南始终处于一个军阀的统治之下。因此,大多数时间能够团结一致的云南,也成为滇军战斗力最有力的保障。
抗战期间,出兵最多,伤亡最大的地方部队,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川军,但是,四川在民国混战期间却没有多大的名声,反倒屡屡被外省军队欺负。滇军鼎盛时期,就曾将整个四川地区纳入统治范围之内。
滇军头盔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不是因为川军战斗力不强,而是因为川军始终处于混战割据的局面,因此,无法团结一致,乱成一锅粥的川军,自然不可能“力出一孔”。
滇军先后经历了四任云南王,分别为蔡锷,唐继尧,龙云和卢汉。这4个人虽然统治云南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是,大多数时间他们都能将云南牢牢的控制。集合了全省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再加上云南人的尚武精神,滇军自然成为赫赫有名的国之精锐。
民国时期,云南军阀为何始终能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整个民国的38年间,滇军一直作为一个半独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巅峰时期也不过十几万军队的滇军,为何能够对抗中央政府30多年,始终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呢?
滇军
首先,得益于滇军强劲的战斗力。在军阀混战割据的民国,各方势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实力的较量。而所谓的实力,其实就是武力,也就是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云南的滇军,历来以战斗力强劲著称,这也成为云南军阀保持独立的最大底气。
武昌起义爆发没多久,云南就成为最早响应起义的省份。1911年10月30日,蔡锷等人领导的昆明重九起义爆发,并很快光复云南,建立了云南军都督府。
云南地图
随后,云南和滇军一直是西南最具影响力的势力,并曾先后占据贵州、四川等地。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最先也爆发于云南。
同时,得益于云南相对稳定的政局和龙云等人的大力建设,也包括鸦片的种植和贩卖,云南省一直是财政收入较高的省份。有了充足的资金,滇军成为诸多军阀部队中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也就不奇怪了。抗战爆发后,几乎清一色法式装备的滇军,更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滇军法式钢盔
第二,得益于云南相对稳定的政局。虽然云南经历了四任云南王,但是,云南的政局相对于其他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省份,要稳定的多。第一任云南王,领导重九起义的蔡锷,只在云南当了一年多的都督,就被袁世凯调往北京。
继蔡锷之后,第二任云南王是唐继尧。唐继尧从1913年成为云南省都督,一直到1927年被龙云等人赶下台,唐继尧统治云南长达15年时间。而第三任云南王龙云,统治时间则更为持久,从1927年到1945年,龙云担任云南王的时间长达18年。第四任云南王卢汉“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也有四年之久。
龙云
因此,在民国期间,云南虽然也多次爆发了军阀混战,但比之其他多数省份,军阀混战的时间较短,力度也不大,大部分时间云南其实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统治状态,而这些也给了云南发展的时机。同时,稳定的政局也使得当时的中央政府对云南无可乘之机,自然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云南的相对独立。
第三,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当时的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无论是北洋时代的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代,他们的统治中心位于云南省,都十分遥远。自然也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可以影响云南。
军阀割据的民国
况且,当时中央政府连周边肥沃的省份尚未完全统一,更不可能越过这些地区,去试图控制远在西南的云南。
第四,拜民国混乱的局势所赐。千百年来,中国是一个国家,合久必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无论谁成为中央政府的领袖,都不可能放任割据现象的存在,势必努力统一全国。民国时期的中央政府也不例外,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政府,都从未放弃过真正统一全国的努力。
抗战中的滇军将士
但可惜的是,愿望虽然美好,但实力却远远不足。整个民国38年间,中国大地上始终存在着诸多的军阀和割据势力。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而且,在诸多的割据势力中,位于云南的军阀既不是最强的,也不是对中央政府威胁最大的,更不是野心最大的,因此,在没有扫清其他军阀之前,云南不会是当时中央政府的最主要目标,这也是云南始终能保持相对独立地位的重要原因。
“云南王”卢汉晚年:捐光房产,1974年病逝前,家人提了一项请求
这句话,是当年毛主席评价“云南王”卢汉时说的。主席说这句话时,卢汉已于1949年12月率部起义。
一个昔日的国军将领、旧式军阀,能得主席一个“香”字评价,实为不易。
毕竟,在中国近代史上,曾被称为“云南王”的人不少: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在这几个人里,卢汉既不是权势最大的,亦不是名气最大的。
甚至,他的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笼罩在老大哥龙云的风头之下,以至:世人皆知龙云的猛,不知卢汉的勇。
既然毛主席说卢汉是“晚节香”,那么,本期笔者就跟大家细说这最后一位“云南王”晚年的一些事:
周总理和他开了一个什么样的玩笑,让听不懂的他跑去问女儿:总理这是什么意思?
1974年病逝前,其家人到底提了什么样的请求,组织上又是怎么回应的?
一切,都得从1945年,卢汉当上“云南王”开始说起。
1895年,卢汉出生在云南一个彝族奴隶主家族,总体来说家境还是不错的。
卢汉有个表哥,也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第3代“云南王”龙云。龙云比卢汉大11岁,相比之下,龙云更善交际,也更有号召力。于是,卢汉从小就爱跟在表哥身后。
16岁那年,卢汉跟着龙云外出收购木材,不慎将货物弄沉了,还淹死了20多个伙计。兄弟俩自知闯下了大祸,便索性不回云南老家,跑到四川去投军了。
因为表现出色、又聪明,进军队第二年,两人就都被送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学习。在那个年代,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一年,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军官生涯的开始。
当时,兄弟俩合计后决定:龙云念骑兵科,卢汉念步兵科。他们认为,将来有一天上战场,他们能互相有个照应。
毕业后,兄弟二人一路“过关斩将”,把挡在眼前的强敌们,都一一拔除。这一时期,云南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到了1927年8月份,龙云正式接任国军第38军军长兼云南省政府主席。至此,他开始了对云南军政长达18年的统治。
飞黄腾达后的龙云没有忘记小表弟,他上位后,卢汉也自然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在这期间,如果硬要说卢汉对龙云没有二心,那肯定不可能。
事实上,早在1931年3月份,卢汉就曾以“清君侧”为名,联同另3位师长发动兵变。当时,龙云吓得不轻,只好以扫墓为名离开了昆明。
不过,最后卢汉还是低估了表哥的影响力。龙云走后,他根本就压不住那些旧部。很快,他又不得不迎回表哥。从那之后,他再也不敢打那“头一把交椅”的主意了。
直到1945年12月,卢汉发现:自己上位的机会又来了!
原来,蒋介石跟龙云之间,一直有极深的矛盾。老蒋一向不相信滇军,希望自己的中央军能渗透进去,但每一次都受到了龙云的阻挠。
抗日期间,老蒋还要借他的力量稳住西南,不敢动他。抗日一结束,老蒋就趁着滇军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之际,策划了轰动一时的“驱龙事件”!
等到龙云回过神来,一切都已晚了。此后,龙云被迫同意到重庆军事委员会,当个了参议院院长。
龙云走后,卢汉也就成功“上位了”。当然,他的上位,除了有老蒋的支持外,主要还是因为此前他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已经足以服众了。
1937年8月,卢汉曾以第60军军长的身份,率部出征。说起来,卢汉和龙云这兄弟俩都有一个共同点:平日里矛盾不少,但一提到抗日,兄弟俩的劲又总是能使到一块儿。
滇军出征誓师大会时,龙云来了、卢汉也来了。兄弟二人都拿出了“压箱底”的装备:德国产山炮,比利时产高射炮,法式钢盔。
兄弟俩心照不宣,都很清楚地知道:这些装备不是老蒋发的军饷能买得了的,都是他们滇军自己掏腰包弄来的。这些原本要用在军阀混战中的武器,就这样被运到了抗日战场。
有了这样的装备,卢汉的60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一战扬名。
当时,麾下几个军官扛不住了,他们总觉得李宗仁是故意把他们滇军往最危险的地方派,嚷嚷着要走。谁知,一向最在意保存兵力的卢汉在这时候,却硬是说了一句: “这次怎么能走呢?这是民族战争!这是打日本人!”
一句话,说得部下们不敢再开口。此后,60军将士们不惧不怂,打到最后,光是军官就牺牲了177人,3个师打到最后仅有不足5个团的兵力。
台儿庄扬名后,卢汉升任为滇南作战军司令。在此后的5年里,不管其他人打得如何,日军从未从卢汉的阵地越过一步。
1945年后,卢汉升任为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上将军衔。既非黄埔系,又非老蒋嫡系,卢汉能坐到这个位置,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因此,在龙云被老蒋从云南“拔除”后,他成为新的“云南王”,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位后的卢汉,和多数地方军阀一样,一面尽力维持滇军的实力;一面与老蒋的中央军周旋,防止被完全控制。估计也就只有到这时,他才能理解昔日龙云有多心累。
1949年4月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横渡长江。形势会发展得如此之快,是卢汉没有想到的。他细细地观望:
一方面,他积极寻找我军地下党,希望能和解放军建立联系,方便随时投诚;
一方面,他又不得不与老蒋周旋,免得引起中央军怀疑,被拉下马。
8月份,蒋介石紧急飞往重庆,召集川、康、滇、黔等地官员到重庆开会。当时,其他人都到了,只有卢汉没去。
卢汉是真的怕,怕自己跟张学良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面对一次次催促,他只能装病。蒋介石知道他的想法,发出了最后命令:“你带病也要来见我!” 据多年后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当时,蒋介石甚至提出了让蒋经国去昆明当人质。
1949年9月6日,卢汉在万般无奈下,终于飞到了重庆。一见到老蒋,他就痛哭流涕,又是哭自己没钱发军饷,又是哭在地方当官很可怜。
老蒋真以为他妥协了,便开始施展“怀柔之策”。他大笔一挥,给了卢汉100万银元的军费,并又给他加了一个官职,当上了云南绥靖公署主任。
当然,老蒋也留了后手,他提出了一项几乎把卢汉逼向“绝路”的要求:
回昆明后,马上进行“整肃”,逮捕市内共产党和民主人士,抓一批,杀一批!
卢汉很清楚:只要自己这么干了,那再要想投诚共军,就再无可能。
但眼下,老蒋逼得这么紧,卢汉除了拖延时间也没有其它办法了。回到昆明后,他第一时间通知了我军地下党,让他们尽快想办法回避。
遗憾的是,因为云南保密局沈醉等人的介入,最终还是有400多人被捕,其中大多数都是民主进步人士。
此后,每一次沈醉“奉旨”要杀人,卢汉便想尽办法拖延。直到11月份,“代总统”李宗仁到了昆明,卢汉才找到机会,借李宗仁的口下令放人。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卢汉于1949年12月9日和平起义。这一年,他54岁。他的起义,降低了解放军的伤亡,使昆明百姓在极大程度上免受了战火之苦。
值得一提的是,龙云早在4个月前,就已经在中国香港通电起义。这对曾互相扶持、亦曾明争暗斗多年的表兄弟,又以这种方式走向了同一阵营。
细细梳理卢汉的上位史,以及起义的经历,会发现两点:
1、他有狠的一面。为了抢地盘,他和龙云发起过一次次扰民、伤民的军阀混战。因为狠,他甚至能与老大哥为敌。我们为何要清除军阀主义,这就是原因。
2、他亦有勇的一面。他分得清什么是民族大义,抗战期间日本有一家报纸曾写道:“自918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那么,这样一个人,当他愿意回到人民中间时,解放军是否愿意给他机会呢?答案是肯定的。
起义后的卢汉,在西南地区干了很多工作。1954年,贺龙从西南被调到北京,当上了第一位国家体委主任。卢汉则心甘情愿地跟着贺老总,由西南调到北京,来给贺龙当副手。
为什么卢汉会这么服贺龙?
一方面,因为他们是老相识了。
早年贺龙率红军路过云南时,老蒋下过“围剿”的命令。但最后,龙云和卢汉两兄弟都奉行“多追少堵”的策略,让部队跟在后面“慢追”。当看到穿着草鞋的红军在草丛里前行时,作为一个军人,卢汉是服气的。
另一方面,卢汉认为贺老总是懂自己的。
建国后,卢汉和贺龙见面时,曾坦然承认:“我当年还追击过您呢!” 贺龙笑着说:“我知道,我晓得你在后面,你追也追不上,击也击不倒嘛!” 说完这些,两人都默契地笑了。旁人见了,一时竟不知缘由。
就这样,卢汉跟着贺龙留在了北京工作。一个旧军阀在新中国当官会是什么样子?一开始,同事们都不太能想象。但很快,卢汉便证明了自己。
单位上给卢汉配了车,他觉得:这是国家配给自己工作的,家人是不能用的。于是,有一回家人突发急病用了这车,他硬是坚持要给司机交油费。
单位上给卢汉安排了房,他觉得:这是国家的东西,以后是要还的。因此,女儿卢国梅想往墙上钉一副画,他都不同意,生怕把墙面钉坏了。
这样节俭,是因为他以前很穷吗?显然不是。
事实上,建国后,卢汉曾列过一份清单给国家。工作人员打开清单才知道:原来,他在昆明竟有这么多房子!
这件事,甚至引起了中央的重视。组织上曾特意派人劝他:把自己需要住的房子留下来,自己住的房子是不用上交的。
因为这件事,周总理还曾跟他开过一次玩笑。
当时,卢汉受邀去天安门城楼上参加活动,周总理正与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毅仁谈话。
总理见到卢汉,想起他上交房子的事,便开玩笑说:
其实,总理这是称赞卢汉的行为。但偏偏卢汉没想到房子的事,也不懂这话的意思。回家后,他还问特意问女儿卢国梅:“总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件事,女儿卢国梅记了很多年。在她的印象里,在过去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一直有四处购置房产的意识。为何现在,对于这些身外之物全然不在意了呢?
父亲的老部下张冲,曾跟卢国梅说过:“你的老父亲,就是个木匠,到哪里都盖房子,盖了那么多房,自己都没住!”后来,卢国梅想明白了:在新中国,父亲的心,定了。
晚年的卢汉,极少提在战场上的事,他总认为那就像上辈子的事了。女儿问起,他也总是笑一笑,不肯开腔。
因此,在北京上中学的女儿卢国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父亲当年在抗日战场上有多厉害。
直到有一天,卢国梅在学校宿舍休息,突然听到校外有一位穿军装的战士要找他。那人告诉卢国梅:“你爸爸的朋友陈司令员,叫我来接你!”
卢国梅被带到灵境胡同的一家四合院里时,见到了一位带着眼镜的军官。听到旁人叫他,卢国梅才知道:眼前的正是陈赓大将。
原来,当年卢汉起义后,陈赓和宋任穷受中央指派,前往昆明接管。云南内部情况复杂,当地又有不少匪患,卢汉在交权过程中出了不少力。因为这些,陈赓和宋任穷都对他颇为欣赏。
听说他女儿在北京上学,陈赓特意把她接到家中吃饭。此后,卢国梅便成了陈赓家的常客。也正是从他们嘴里,卢国梅才知道父亲的很多事。
除了陈赓和宋任穷时不时跟卢汉家往来,叶剑英和朱德也经常见他。有兴致时,叶帅、朱老总还会跟卢汉散散步。他们走到王府井,再从东长安街散步回来。北京的市民多数都认识朱老总和叶剑英,却往往不认识卢汉。于是,3人便笑嘻嘻、大大方方地让大家看,跟大家说话。
1974年,身患肺癌的卢汉,身体越来越差。半生戎马,能得以安享晚年,他很知足。但女儿卢国梅知道:父亲还有一桩心愿未了。
原来,卢汉共有3个孩子,二子一女。两个长子早年去了美国留学,后因战争的原因,与家里失联了20多年。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卢国梅向组织提出请求: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忙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两位哥哥。
彼时,中国和美国尚未建交,早前更曾多年断绝往来。这也是卢家两个孩子,一直没有回国的重要原因。
卢国梅知道这事有难度,所以也不抱多大希望。没想到,外交部却很重视。很快,在有关同志的努力下,真的联系上了卢家两兄弟。此后,又在祖国的帮忙下,两兄弟得以回到父亲身边。他们伺候在床前,陪伴着老父亲。
1974年5月13日,卢汉病逝,享年79岁。最后一位“云南王”,自此谢幕。5天后,徐向前元帅主持了他的追悼会,并给予他高度评价。
卢汉,曾跟错过人,曾走错过路。好在,他最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人民不会忘记他在抗日战场上是何等血性,亦不会忘记他的起义之功!
正因如此,位于昆明市翠湖公园旁的卢汉故居,才会一直被妥善保护至今。正因如此,我们才愿意尊其为:抗日名将。“你就是黄花晚节香”,卢汉是配得起毛主席的这句评价的。
《红岩》中杀害江姐等人的特务头子徐鹏飞,真实原型是谁?
看过《红岩》小说的人,一定对江姐等一大批烈士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情节极为痛惜。对于杀害江姐的特务,自然痛恨至极。
而当时下令杀害江姐等革命烈士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徐鹏飞,在真实历史上也有其原型,他的罪行,比《红岩》中的描述也丝毫不弱。他就是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
1949年,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在溃败之际,依然不忘对于他们所关押的政治犯进行大肆屠杀。1949年10月到1949年11月一个月的时间内,担任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的徐远举亲自拟定了屠杀计划,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新世界临时监狱等多处的政治犯进行了大屠杀,而这些正是所谓的政治犯,大多数都是英勇不屈的共产党员。
因为早在1949年8月的时候,蒋介石就和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到重庆布置了对革命人士的屠杀。毛人凤认为:过去因为杀人太少,以致造成了整个败坏的局面。
因此,毛人凤要求西南的特务机关进行清理积案,并对徐远举说:蒋介石指示要将杨虎城杀掉,陈仪交到军法处会审,张学良也准备杀掉,而西南特务机关逮捕的共党分子,择其重要者先杀掉一批。
在毛人凤的指挥之下,徐远举亲自策划,先在白公馆将杨虎城将军一家杀害。1949年10月28日,新中国已经成立后,陈然等十名烈士在大坪刑场被枪杀。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等32名烈士被杀害。
随后,在徐远举的指挥之下,又先后发生了渣滓洞大屠杀、白公馆大屠杀、新世界大屠杀等多场针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的屠杀行为。累计有287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遭到了屠杀。
就在国民党特务对于革命群众进行大肆屠杀的前后,解放军的兵锋已接近重庆。被迫逃出重庆之后,徐远举又根据保密局的要求,对于重庆地区进行了大肆破坏。破坏焚烧了大量设备,设置工厂仓库物资及民用物资。给重庆当地的生产及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新中国接手重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随着大西南的解放,徐远举先逃到了成都,后又逃往云南昆明,并计划逃往国民党的老巢台湾。但是,由于第四任云南王卢汉突然宣布起义,猝不及防的徐远举被起义部队逮捕,关进了监狱。一心一意想为国民党竭忠尽智,妄图成为“人上人”的徐远举沦为了阶下囚。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特务系统的处长及站长以上的官员,都被列为了战犯,徐远举自然也不例外。成为战犯之后,新中国并没有对包括选举在内的战犯进行肉体消灭,反而耐心的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希望他们能够重新做人。
徐远举先后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等地。在党的教育和感化之下,徐远举在战犯管理所转变了思想,积极接受改造,承认犯下的罪行,并积极争取特赦。不过在1973年1月19日,在监狱中的徐远举因高血压急性发作,抢救无效去世,时年58岁。
上一篇:学术文论文
下一篇:族谱的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