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脱口秀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11:59

脱口秀研究论文

前几天的微博上,偶然提到了“电视相声大赛”和“相声电视大赛”,也是为七相赛解嘲的说法吧。不过即使解嘲,也不算言不由衷。这也的确是我的真实所想。相声大赛已经七届,相关的类似比赛更数倍之。时至今日,对于电视相声的看法开始出现明显的分野。有的人觉得不堪入目,有的人认为熠熠生辉。借着七相赛的由头,我也说说对电视相声的看法。当然,世界上本没有电视相声这么个提法,恐怕也确实不确切。只是暂时这么说吧,好懂。

在说电视相声之前,必须说说两个词,这是话题绕不开的——相声和脱口秀。前几年,脱口秀还没有风行的时候,大家觉得脱口秀就是短相声或者垫话儿。这两年国内的脱口秀节目开始进步,出现了一些高水平的创作和表演。外国的脱口秀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国内懂外语的同志们的欢迎。可以说,在年轻的人中间,脱口秀的受众和相声的受众数量差不多了。这就有必要从根本上琢磨琢磨脱口秀和相声的异同。对二者稍有接触的人就能够判断,说脱口秀是短相声或垫话儿当然是不严谨的。脱口秀和相声应该说是两种不同的形式。Talkshow和crosstalk虽然怎么听都是很像的,但听着像不管用。李万春和李少春听着像,和李宇春听着也像。

相声属于曲艺,小品属于戏剧,这是没有疑议的。如果把中文脱口秀当作一种中国的艺术类型,该怎么划分呢?我想,它大概不能算作曲艺,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算“艺术类型”。就像相声基本属于曲艺,有发展至戏剧(完全第一人称的相声);脱口秀大概可以算基本属于演讲,有发展至曲艺。关于分类,没有意义也没有标准,不多谈了。

从实质上,或者说从技法上, 相声和脱口秀具体有什么区别呢。有的人说是长短的区别,有人说是有人物没人物的区别,有人说是人称区别,有人说是逼格的区别。这些都算是。但最根本的区别,在我个人看来,是铺垫技法的区别。相声和脱口秀都要抖包袱,这是没有区别的。但是相声讲究铺垫,这是它自身属性决定的。相声毕竟归属曲艺,他要讲故事,兼带塑人物。它有一定的格,有一定既成的审美取向。它倾向于隽永的、醇厚的、有智慧的包袱。脱口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搞笑,兼带输出价值观。它也有一定的格和审美取向。它倾向于爆烈的、直接的、有巧思的包袱。为了达到二者各自的目的,他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铺垫技巧。

相声要铺平垫稳,要三番四抖。也就是说,一个好包袱最少要四句话以上构成。甚至有的会有四十句、四百句铺垫来构成。有的构思巧妙的底包袱,往往是由整段相声的内容作为铺垫,甚至是由之前的一系列包袱来做铺垫的。而脱口秀,往往有低于四句的,甚至一句话就是个很好的包袱。然而,一个语种之内,幽默的方式难道不是有这么固定规律的么?即使时代变快了,三番四抖经常变成两番三抖,可是不还是要铺两番么?难道舶来的脱口秀逃开了这个规律?没有。

任何的幽默都需要铺垫,需要背景知识,需要共鸣点。“你爸爸长得跟奥特曼似的”真不叫包袱。脱口秀是怎么在短平快的节奏下完成它的铺垫的呢?这是脱口秀的核心智慧,也是相声和脱口秀技术上的最大分别(我认为)——脱口秀是在表演之外完成铺垫的。好的脱口秀节目,并不在段子里建立情境、竖立性格,而是用常识、新闻、社会现状、名人轶事等大家熟知的材料作为铺垫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脱口秀节目都选择依托于时事评论本体。就拿上文“李万春和李少春听着像,和李宇春听着也像”为例吧,如果这勉强算个包袱,确实是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它建立在大家知道李万春、李少春、李宇春三个人是谁的基础上。而“跟你一样他也没被窝了”必须听完前十分钟的节目才能明白。相对的,前者的发笑劲爆,后者的发笑绵长。

大概会有人问,为什么前者就一定更劲爆?因为没有铺垫,就没有心理预期和判断的过程。再智慧的铺垫也有聪明人能明白。之所以相声能刨活,脱口秀很少能刨,就是因为它根本不铺垫,所以包袱抖于无形,绝对的出人意料。这样的笑声就容易劲爆。

我听过一些不大成功的脱口秀表演,我觉得排除掉表演能力的原因外,很多都是混淆了讲笑话和脱口秀,认为脱口秀就是穿的西服革履,装出一副亿万富翁的样子讲笑话。有一些网络段子拿来就用,这就麻烦。很多笑话和相声的道理一样,虽然短,但也是个单包袱,他有自我铺垫的过程,它失去了脱口秀凌厉辛辣的特点。

话说回来,现在的相声演出有很多的“随溜儿”,这是演员的语言,大体就是小段子拼凑起来形成大段子。甚至在大赛上出现的一些还不错的作品也有这样的痕迹,不过拼凑的好一点罢了。可相声偏偏是讲究铺垫,讲究逻辑,讲究效果叠加的艺术,舞台上越是情境建立的好,包袱翻得时候越响,越持久。数个脱口秀式的包袱罗列,难免笑过就算了。

解开了“铺垫方式”这个核心问题,一切都能聊了。为啥相声久久不能适应电视?为啥脱口秀在电视上风生水起?因为电视需要快节奏,劲爆的方式,如果还能隽永,自然更好。但劲爆是基础。为什么姜昆当年的段子能迅速适应电视?首先因为梁左擅长利用时代语言组织包袱,时代语言就是一种常识性的铺垫。再者姜昆80年代新一辈的形象也是一种不需要铺垫的铺垫,比马三立十分钟之后才知道是个什么角色,自然容易更快的发笑。

回到我们最早要说的电视相声。电视相声,毕竟是相声,不能完全脱口秀化。但又是电视节目,需要脱口秀性的节奏。这就需要把二者的特点结合起来。之前的电视相声选手走过弯路:脱口秀式的包袱当垫话儿,然后进入相声阶段,头重脚轻;整段拿掉,重组以剪短时间,更是事倍功半。其实,只要在大结构上保留相声的技法和逻辑,保留讲故事和树人物的基本任务,在细节的包袱上,尤其是前半段的包袱上,改变铺垫习惯,把脱口秀的创作思路借鉴进来,短平快,劲爆脆。当然,说着容易做着难,这还需要具体的落在每一个字的创作上。

还要说一个避不开的词,叫“无厘头”,这个东西和上两种模式都有点区别。无论相声还是脱口秀,讲究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无厘头,要的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外”。要的就是不讲理,乐的就是不挨着。以今年很火的苗王组合来说,段子中就有很多无厘头性的包袱密集的排列,形成夸张的效果。这也是解决“电视”、“相声”这对矛盾的一个方式。

这个问题在我另一个回答里有涉及,谈得更细,关于幽默的惯性和致盲性,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到这里。青曲社相声演员王声的捧哏技巧如何? - 信浮沉的回答

在最后,还想说说电视相声的蔓延问题。微博上一个朋友说,七相赛上哪些演员是小园子出来的,一眼便知。没错。同样,在现在的园子里,哪些演员是电视、晚会出来的,也一眼便知。其实,好的演员有明确的电视晚会和园子的界限。有一位我很佩服的老先生说过,一个作品,根本就应该创作两个版本,一个用于剧场,一个用于录像。这是新时代把点开活的延续,是个专业精神的体现。就像园子相声在电视上效果一般一样,电视相声往剧场蔓延也是应该提防的事情。一种民间艺术,固然是上得厅堂,可也别不下厨房,长期失去了烟火气,厅堂也就上不去。

浅谈脱口秀

脱口秀是一种社会认可的幽默方式,在脱口秀的舞台上表演者们可以谈论忌讳话题。例如政治、性、表达敌意、讽刺(攻击性)……其中许多社会话题在公开场合都是不适合谈论的!

这也是包括脱口秀在内的所有戏剧形式的优势所在!例如,1988年春晚相声演员牛群、李立山表演的相声《巧立名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早开始接触脱口秀是东方卫视的《今晚80后脱口秀》。我第一次感受到脱口秀这种戏剧表演形式带来的愉悦!

《吐槽大会》可以算是是中国脱口秀史上的一大“壮举”!之所以说是壮举,原因有二:

1、这是国内首档以“嘉宾轮流吐槽主咖”的形式出现并引起观众广泛关注的脱口秀节目。

2、与纯粹的脱口秀相比,《吐槽大会》的吐槽形式有了突破,内容大胆而富有争议性!

《吐槽大会》的口号我特别喜欢——“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对于吐槽,不论怎么去理解,它都可以说是一门幽默的语言艺术!而面对讽刺、调侃……能够坦然面对的人,人生态度自然是是值得肯定的!

【佛洛依德关于幽默的观点】

弗洛伊德发现,听了一个敌意的或者性的笑话后发笑的人,很少是因为笑话的幽默内容。

佛洛依德给出的解释是:这种反应是一种紧张的缓解,或宣泄!笑话中说到的那些攻击和性的行为,先使人们感到紧张,最后包袱又使这种紧张得到缓解。使人们感到愉快的许多笑话,不是因为其聪明或者机智,而是因为能够减轻紧张与焦虑!

关于攻击性的笑话,佛洛依德认为,攻击性笑话可以使平时被压抑的冲动表达出来。人们虽然有攻击某人或者某些人的无意识冲动,但是人们的“自我”与“超我”通常会有效的阻止外显暴力行为。而一个好的侮辱性的笑话,能使我们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攻击欲望!

PS:佛洛依德的相关理论在后来的心理学测验与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布局和梗】

喜欢脱口秀的人都知道,脱口秀的主要格式——布局和梗。

布局是用简洁的语言给观众一个情境,利用观众们的思维定势,或者给予某些暗示。让观众的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但是现在我又对“布局”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觉得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不间断的人生“布局”!我在尝试着努力的寻找自己的梗!)

梗则是剧情的反转,出乎意料却不失理性!也有例外,比如无厘头的反转、谐音梗……

【跳出思维定式】

时常和书友、以及有心理学爱好的朋友谈论思维模式的相关话题。思维定势是一种概念,或者说习惯。虽然不彻底否定“思维模式”,但是对于“思维模式”有一些看法!

思想、逻辑、经验三者都源于个人对过往的生活总结。只要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逻辑思维、经验,行为……都会被人们不断套用在生活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失去了更多可能性。

环顾四周,不难发现许多人都有着和你我相似的思维方式。人生的发展方向雷同,面对事物的抉择、追求、甚至痛苦等等都是极其相似的。如果这时候,人群中出现了一个“异类”就会显得鹤立鸡群!

如何跳脱思维定势拥有更多可能?如何保持个性的鲜明而不被社会(群体意识形态)所淹没?如何活出自己而不必向社会妥协?

这是我,也是许多喊着口号“战胜自己”、“做自己”的人该深思的。不得不说,许多人曲解了这些励志的话!也许,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说服自己理由罢了!

后话:我编辑完内容之后,朋友看过后善意的提醒我说“不要发表在朋友圈和空间,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别人未必能够理解,也许会遭致攻击性嘲讽!”所以……

《80后脱口秀》主持人特点分析论文的开题报告

上一篇:本科应用论文答辩

下一篇:拖拉症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