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屋毕业论文
出租屋毕业论文
老实跟你说,不会有人把整个论文放这的,不然就造成侵权,要吃官司的。
你这论文题目比较新,但是比较难写,因为出租屋那么多,你怎么管理啊,不可能到别人家去吧
建议你到专业网站去查询,一般都有的
终于等到大学毕业散文
一个人坐在出租屋里听着音乐敲着键盘,才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毕业了。
关于毕业的仪式真得很多,从六月份开始,毕业论文、毕业照、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领毕业证、搬宿舍离校,一件件事情都在刺激着我的神经。我好像一直对自己和别人说着毕业快乐,直到此时,我终于可以对这些情绪做一个回笼,我大学毕业了,要开始新生活了。
1.曾经,我以为自己毕不了业
大四最后一个学期的繁忙让我接近崩溃,一边跑招聘会找工作,一边忙着准备两篇毕业论文,包括本科毕业论文和辅修双学位论文。其实自上大学开始,我就冥冥之中对毕业论文这种东西有一种恐惧感,想想那些复杂的流程和格式,动辄几万字的页面,改了又改的文稿,我有时候真觉得害怕。
五一在湖南广电中止自己的实习后,顺便在长沙玩了三天。回到武汉,两篇论文的指导老师不约而同地发来微信要毕业论文,本科论文的老师还好只要初稿,辅修学位论文的老师直接说要答辩了,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之前一直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现在忽然跳出来告诉你要答辩了,就问你什么感受。关键,辅修学位论文的题目还是那位老师自己安排的,我一点选择权都没有,我几乎遇到了上大学以来最难的一件事,就在我快要毕业的时候。
离辅修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还有一周,指导老师的助理要求提前五天收到初稿,所以我只有两天时间去写论文,当时的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弃,其实这个念头在我选择去上双学位的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对选双学位这事确实欠考虑,稀里糊涂地就选择了这样一种大约两年没有周末的生活。
我坚持修完了全部50个学分,但在论文这里,我真的撑不下去了。我打电话给家里,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鬼知道我当时的压力有多大。那种老师严厉且不讲道理高压紧逼,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用威严的父权强迫我做各种不喜欢的事情那种深深屈辱感。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逼着我做事,我感到无比沮丧。这种情绪也蔓延到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上。
当时的我一直在想,如果最后毕不了业没有学位,我的四年大学生活究竟给了我什么?
哭过之后,还是坐在了桌子前,虽然嘴里说着不想写,身体却很诚实,硬着头皮撑了两个通宵,完成了初稿的一半,绷紧身体旋转了一个星期,交上了打印好的稿子……在最想放弃的时候,坚持了一下,就成了,这可能就是我得到的最好的'毕业礼物吧。
虽然之后的事情依旧繁琐,依旧让人头大,但想起自己当时哭泣后的坚持,我还是熬到了最后。后来,双学位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都相继顺利通过,我也顺理成章地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两个学位证书。再后来的我觉得,这也许就是毕业论文存在的意义,它让我经历了苦痛,在大学的最后时刻上了最好的一堂课。
2.下着雨的天气离校,就像我来到这所学校一样
记得最初来到武汉上大学时,天气阴沉,下着小雨。在我最终办完各种手续离开学校的时候,依旧是下着雨的天气。这座多雨的城市,把我一个爱雨的人逼成了讨厌雨的人,也把我不爱打伞的习惯改成了出门包里必备一把伞的习惯。
我这个人对于离别这种东西一直都感触不深,也或许是现在的大学同学本身就没有很深的感情吧,对于学校,我也不敢说自己爱得深沉。在最后离开宿舍的时候,大家都走了,只剩我一个人。临近最后离校的期限,学校将毕业生宿舍的电直接关停,我默默顶着闷热收拾好剩下的行李,将铺盖放在大袋子里搬到寄行李的地方,一步步完成离开的准备。我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我毕业了。
一个人拖着笨重的行李前往出租房的时候,雨势突然加大,我从头到脚被淋了一个落汤鸡的模样,无奈而又狼狈。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算真正步入社会,开始要单枪匹马地闯荡了。
四年时光,算起来也不过是一届世界杯的光景,我的大学就这么结束了。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也没有成为那个想成为的自己。似乎平平淡淡,又似乎做了很多事情。大一的懵懂与激情,大二的沉默、大三的充实和大四的忙碌,坐在出租屋的床上,一幕幕地回想,但心里还是空空的,这也像极了高考完之后的感觉。一直想着结束某种状态,可能就是潜意识觉得它并不能让自己开心或者变好。不过当终于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时刻和境界时,人反而会有点无所适从。
翻看手里拿的一个毕业证书和两个学位证书,这应该是大学里最大的收获了。除了对于结束学生生活和身份的些许失落外,对于未来的困惑也越来越被放大。22岁,学生时代还意犹未尽,可职场生涯却已迎面而来。虽然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做,但还是处在试用期,第一月的工资发放日期还是在交房租日期之后,花呗还欠着将近一千多块。毕业伊始,我也开始体会贫穷的滋味。
3.毕业了,我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在超市和网上买了很多东西,出租屋开始初具规模。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要在这里吃喝拉撒睡,继续着自己的异乡之旅。在武汉这座城市,我已经待了四年,虽然没能爱上这里,但为了生存和生活,我还将继续待在这里,如果有好机会,就把根扎在这里。
虽然我的工作已经基本定了,但父母还是希望我回老家去考公务员,他们希望我的生活能够安闲舒适,他们自己也可以少些辛劳。生活在农村这么多年,全家能过上好日子一直是父母最朴素的愿望。当初没选择考研除了自己觉得在学术方面不会有太大成就之外,不想再花父母的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今,我已大学毕业,也是时候为家庭出一份力。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难以抉择。一方面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节奏,一方面是日渐衰老的父母,我想自由自在的生活是明显不可能的。我脱离了大学的牢笼,却离不开社会和生活的困境。看着市面上畅销的各种书籍,我早就知道自己的作家梦想只会把自己饿死。老老实实找到一份工作,赚的钱也只够月光的标准,前两个月的房租也是从家里拿钱贴的。
但是我始终在说,我自己的生活不会是一个定型,它会根据我的需求随时变化,也许现在我不以为然的事情一两年之后就会趋之若鹜。因为梦想不能空谈,它要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我虽然没有选择回老家考公务员,但是我最终在武汉参加了公务员的考试,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进入参加了面试,想来也是一个惊喜,虽然最终的结果是陪太子读书,但是这无疑也是一个以后发展的方向。至少我试过了,我觉得还行。
毕业了,我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我越来越觉得人在生活面前不一定要给出肯定的答案,那样会对自己形成限制。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这个答案一直都在进行中,底线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不伤害身体,保持开心。
他们说,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也许我最终会向生活妥协,但在这之前,我会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实习群里加的小学妹在向我抱怨自己作业好多,还要复习考试。我幸灾乐祸地告诉她,同情你,还好我毕业了。她呛我一句,难怪你没有女朋友。怪我咯,现在呢,大学终于毕业了,我先高兴一下再说。
往左或往右走的毕业季可否无问西东散文
时间悄无声息地从身边掠过,踮起脚尖眯一下眼睛,好像就可以看到而立之年的自己。在人生的每一次岔路口上,我们总是一副悲喜交加的模样。悲伤地面对着即将来临的分别,皱着眉头走进全新而陌生的生活。同时又欢喜地向往着梦中的未来,渴望映入眼帘的画面是他日眉眼弯弯,阳光明媚的笑脸。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向左还是向右,生活与梦想无情地撕扯着,在患得患失中体会着而立之年来临之前的阵痛。
随着年数的增加,越来越喜欢回忆年少的时光。想起本科毕业季,那年的六月好像与往年的六月并没有多少的不同,记忆中最深刻的感觉是欢乐与轻松。仰着依旧稚嫩的笑脸,欢快地挥着手说再见,有些不舍,却无悲伤。现在想起那时的校园依旧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或许,那时大家的未来相对明确与美好,始终坚信着他日相见并不难。本科毕业那年是我们班较为辉煌的一年,全班多数学生考上了研究生,且大部分考上的是211和985院校。对于出身于普通二本学校的我们来说,实属不易和难得。进了大学以后,我们才真正地了解到普通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考研的那一年,每个人前所未有的认真与严肃,晚上将近十二点陆陆续续地从自习室赶回宿舍,早上五点多从宿舍急急忙忙地赶往图书馆。学院里其他专业的学生总是打趣道,我们班学生像疯了一样,不分昼夜拼命地背书做卷子,挤破脑袋地冲进自习室抢座位。可是公布成绩时,每个人脸上的笑意是那么的明显与满足。阳光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黑夜照射到每个用心努力的人的心尖上,努力拼搏让我们心满意足地笑着,无怨无悔。
三年后再次来临的毕业季,却与以往的每一个毕业季都不一样,感觉空气中早早地便已弥漫着压抑与慌张,再也没有那些年的轻松与惬意。或许,这就是成长吧,一步步地逐渐踏进社会,迷茫在向左还是向右的人生岔路口上,到底往哪里走。是真的长大了,还是真的市侩了呢?
站在校门外,看着渐渐枝叶成荫的梧桐校园,好像熟悉着却又陌生着,擦肩而过的是一幕幕往昔谈笑风生的画面。看着脚下穿过空隙投射过来的光影,伸出手轻轻地挥动着,告别今日的校园与师友,告别迟暮的青春与年幼。人生最后一次的毕业,来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毕业之前,与室友畅想的轻松快乐的毕业季好像有着许多的不同。看着交出去的一张张材料,心中最大期盼便是顺利毕业,研究生毕业与本科毕业还是有着不少的区别。本科时两个月不紧不慢的便把毕业论文准备好了,可是研究生的研究设计实实在在地要准备一年多,面对毕业的各种要求认真准备着,却还是有着丝丝缕缕的担忧。毕业的小心情有些杂乱,或许由于三年的兢兢业业,或许由于心中过于看重。患得患失的毕业季,让每个人的神经紧绷。面对一系列繁琐的毕业事项,心中充满了不安与烦躁。其实静下心来,自己早已明了害怕的是未知的未来。
即将走出象牙塔的我,像一只闯入人群的'小羊,有迷茫失措,也有欣喜好奇。每一年的毕业季给人的好像总是匆匆忙忙的印象,真的是心在动,浩浩荡荡奔出校园。可是站在喷泉前看着百年前的大礼堂,绿油油的高顶与摇曳着的梧桐树叶交相辉映着,伸出手好像抓住了什么,可是松开手却什么也没有。坐在喷泉前,看着怀中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室友相视而笑,终于顺利毕业了。望着绿油油的梧桐大道,室友长长呼了口气,美丽的毕业旅行就这样在想象中结束了。再次踏出校门,我们真的毕业了。
即使早就习惯了城市靓丽的霓虹景象,可是踏出校园再去注目这些熟悉的景象,心里依旧是满满的不安与陌生。前脚刚踏出校门,左一句右一句的询问便接踵而至了,工作怎么样了,工资多少啊,房子买了吗。只能无奈地笑着,像个半百的老人一样语重心长地说道,不着急不着急。可是头上因上火而起的痘痘越来越多,手指轻轻触摸,好疼,好像是自打嘴巴的疼。可是真的不着急吗?即使心中千百次地告诉自己看淡世俗的事与物,可是当身边人一次又一次地闲聊说起房子与车子的时候,心里还是会产生一丝丝向往的涟漪。踏入社会了,左右分岔的路口一个接一个的到来,左右,东西,何时才能无问方向,随性而前呢?左右询问,联系了许久不曾联系的同学,东奔西走,穿行在从未走过的大街小巷,怎样才能找到便宜实惠的租房。看着出租屋的小小空间,眼里不自觉地会渗出丝丝的湿意,握紧双手暗暗决心努力向上。打开视频,强忍着泪意,笑着和爸妈说着,房子很好,环境很安全,离上班的地方很近,住的特别的适应。离家这么多年,或许此时才真正的体会到,外出游子的无奈与艰辛。
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子和人流,扬起嘴角,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奔向家的方向。毕业季终于慌慌张张地走向了远方,慢慢地心便静了下来,未来可期,时不我待。或许,这份动荡与不满足,一步一步把人逼近了焦虑不安的边缘,却也快速地推动着刚刚毕业的我们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的长大了。
我们好像从未像此刻这般成熟,却也好像从未像此时这样世俗,长大不期而遇,如窗外来来往往的车流奔向各自的方向。心无焦躁,无问东西。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工作了4年,报的行政管理专业自考,要毕业了得写论文,要突出“管理”希望有人给一份,谢谢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出现大量的人口流动现象。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民是我国流动人口的主流。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目前,随着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人口总量不断增长且老龄化加快,对城市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
1. 流动人口相关概念界定
(1)西方对流动人口概念的界定
关于流动人口这个概念,国外一般称为人口流动或者是人口迁移。相较之中国对于流动人口的定义,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2)国内对流动人口概念的界定
何为“流动人口”?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指那些“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1998年9月22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号)的人口,即“人户分离”的人口。3、“迁移人口”、“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和“暂住人口”
首先,“迁移人口”定义为:发生在国内不同省区或县(市、市辖区)之间的各类改变户口登记常住地的人口移动以及发生在各经济类型地区之间的和各自然类型地区之间的具有人口学意义的改变户口登记常住地的人口移动。
其次,至今“流动人口”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哈尔滨市公安局把流动人口称为暂住人口。
第三,“外来人口”定义为是户籍没有迁到在本地的所有外来人员,也可以定义为户籍迁到本地和户籍没有迁到本地的所有外来人员。
最后,“暂住人口” 是指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三日以上的人口。
2. 国内主要的流动人口相关管理政策
(1)暂住证管理办法
以北京为例,所谓暂住证就是本市对外地来京人员实行暂住登记和暂住证制度。为了保护外地来京人员和容留、雇用外地来京人员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等。这些是政府对流动人口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一项体现。
(2)户籍管理制度
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自从1958年1月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本文希望能通过对哈尔滨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流动人口政策的研究,总结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哈尔滨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2. 研究意义
进行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研究这个课题在理论上很具研究价值。对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向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思路和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相关文献、专著、政府文件、法律条文等资料进行通览、梳理,了解当前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2)比较分析法
就流动人口管理政策这个问题,与哈尔滨情况相近的北京、上海比较(横向比较),分析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罗列、比较、分析哈尔滨1954年至今的主要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纵向梳理),对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走向进行探索 。
2. 研究思路
(1)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消化,界定本文中的流动人口主要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哈尔滨市对进城务工的农民进行管理的相关政策。
(2)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方向,确定文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完善哈尔滨市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比较国内外各大城市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政策,总结可供哈尔滨借鉴的先进经验;分析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过程,总结政策趋势。
(3)揭示和阐述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追溯问题的原因,并对问题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针对每个问题,着重研究政策层面有哪些不足之处。
(4)根据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不足,借鉴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引入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探讨完善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对策。
3. 理论依据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在人口流动和人口聚集的研究中,刘易斯( Lewis)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立了第一个人口流动模式。他认为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特征是二元结构,经济发展依赖于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的现象。
(2)乔根森的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61年,乔根森(Dale son)也建立了一个新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中他认为劳动力的流动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乔根森不承认剩余劳动的存在,他认为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对工业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当人均粮食产出超过最大人口增长所需的临界水平时,农业的发展就受到限制。这样,农村的劳动力就流向城市,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3)成本收益理论
山东大学的段晓阳硕士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了成本收益模型。成本收益分析模型表明:农村劳动力会比较进城工作的收入与成本,来决定是否进城。他们希望收入尽可能地多而成本尽可能地少。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是其顺利找到工作并增加收入的前提,这就要求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并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使之成为有目的的行为。
(四)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向:第一,是把研究焦点和精力集中到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突出点上;第二,通过对哈尔滨流动人口人群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查。第三,是对哈尔滨市政府出台的个别对流动人口政策的施行情况进行分析。
以上所述的关于哈尔滨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研究的三个方向,各有侧重点。此外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首先,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规范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给出市场经济与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及价值判断。
其次,充分运用历史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中国人口“五普”的各种相关数据进行及时梳理和科学开发。
第三,充分运用了层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进行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及对策分析。
最后,充分运用数理分析和模型分析等定量分析法,给出文字、数据、图表、方程等各种流动人口和人口流动模型。
二、国内外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
(一)国内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演变
1.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法规的演变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北京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
总体来看,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的演变轨迹是程序越来越简化、管理理念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政策法规颁布与废止的时间演变上来看(表1),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相关政策的演变可以总结为在以下四点:第一,户口管理由以防范为主转变为以控制为主;第二,居住管理从需要户籍地证明演变为办理居住地暂住证;第三,计划生育管理从重在管理转变为强调服务;第四,就业管理由设定门槛到取消限制。见表1。
表1来自于宋健,侯佳伟的《流动人口管理:北京市相关政策法规的演变》
2.上海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法规的演变
1、上海市对外来人才户口优惠政策的变迁:从《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工作证》到《居住证》制度
上海市对外来常住人口的蓝印户口政策从1994年2月起试行, 1998年进行了修订,2002年4月停止执行。此外,为了加强对外来人才管理,上海市人事局于2000年制定了《上海市引进人才工作证实施办法》。蓝印户口这一政策对繁荣上海房地产市场以及招商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印户口的申办条件已显得不相适应。
2、上海市对一般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就业证》和《综合保险》
2002年6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布实施《上海市外来人员就业证》制度。此举在于规范本市职业市场,维护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合法权益,保护用人单位和个人双方依法建立劳动关系,提高并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同时,为了保障外来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上海市劳动力市场秩序。
3、外地人进入上海工作的门槛在抬高
随着上海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相继出台,为了顺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相应需求,“筑高门槛,开大城门”成为上海市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基本趋势,外地人进入上海的难度在增加。
(二)国内发达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经验借鉴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就业率
就业率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同时也需要中部和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战略性转移。
优化政策
首先,正在逐步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以满足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的起码发展要求。其次,对流动人口进行科学管理。
改变观念和决策思路
政府根据不同的市场经济制度选择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体系,我国已经建立并正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并非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制度的照搬,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和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
三、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先进经验和主要问题分析
(一)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先进经验
近年来,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完善管理服务体制,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总结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实践工作,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其次,理顺管理机制,构建四个体系
再次,加强和改进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
最后,培育典型范例,带动管理服务工作全面发展
(二)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市面对这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的。
1.部分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治安和出租屋市场的管理混乱
哈尔滨市大量流动人口的学历、技能、户籍等背景非常复杂,并出现了外来人口以地缘、业缘关系集中居住形成的居住群落。
除了流动人口聚集地本身的治安管理存在问题,哈尔滨市的出租屋市场也存在着无序性,加大了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管理的难度。
2.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
流动人口尽管进入城市后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但是仍然保留着旧有的村落文明观念;此外,他们对具体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并不了解。对此,哈尔滨市通过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工作中推行“三一三”管理机制等措施。但是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大等因素,使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形势日趋严峻。
3. 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
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以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但是目前,随着来穗务工就业农民不断增加,其子女入学问题日益突出。
4. 节前、节后流动人口回家、返工造成的客运压力问题
哈尔滨做为东北最大的流动人口流入地之一,春运时期肩负着巨大的客运压力。哈尔滨市政府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客运压力,还有如何管理和服务滞留旅客等问题。这对于哈尔滨市各级政府而言,无疑是一次全新危机事件处理能力的检验。
(三)问题原因的分析
1. 问题原因初步分析
第一,导致部分流动人口聚集地治安比较混乱的原因在于:首先,政府对于流动人口的疏导没做到位。其次,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对外来农民工的技能等培训有缺失。最后,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治安管理和巡查的力度不够。
第二,导致哈尔滨市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情况严重的原因在于:首先,政府的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登记、监控制度不完善。其次,对相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第三,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种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二是流动人口本身的流动性。三是公立学校在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设立的门槛过高。
第四,导致节前、节后流动人口回家、返工造成的客运压力的原因有:首先,流动人口这个群体的数量庞大;其次,政府对企业和流动人口没有做好客流疏导工作。
2. 问题原因的深入分析
针对上述四个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本节开始主要对问题进行三个层面、由高到低的分析。将这四个看上去并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实就反映出了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上有待解决的三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制度性问题
解决流动的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有一个明确的长期规划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
其次,政策性问题
在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的这个问题上,现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导致管理对象的不明确。此外,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仍然不完善。
节前、节后流动人口回家、返工造成的巨大客运压力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涉及到政策性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对全国交通网络的建设规划;二是市政府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疏导;三是市政府的突发公共危机管理对于处理相关客运压力问题上出现政策缺失。
四、完善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对策研究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对哈尔滨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但是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对形成稳定的职工队伍、对提高产业素质也有不利影响。如何从综合治理而不是简单取消或坚持户籍管理的路径,遏制流动人口流动的盲目性,促进人口稳定流动的可持续性,完善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新公共管理注重政府的政策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分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强调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先进经验为辅助,针对本文第五章提出的四个主要问题,对完善哈尔滨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一)完善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治安和出租屋市场管理的对策
1、转变管理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用“疏导”替代“堵截”。对居住在哈尔滨的无业游民的管理才是当务之急。
2、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中的非正式组织管理
首先,正确认识城市流动人口非正式组织在社会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其次,要积极引导城市流动人口社会非正式组织。然而,非正式组织有其天然的缺陷,需要政府社会管理部门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
3、加强出租屋市场的“服务型”管理和 “信息化”管理
首先,出租屋管理只有把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其次,强化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和提高管理者的信息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出租屋“信息化”管理工作。(1)统一开发研制出租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2)设立网上登一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制度。(3)建立网上反馈机制。
(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
1、政府积极引导下的城市流动生育人口社区化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含义是:社区化管理是指在政府统一领导和宏观调控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指导下,基层社区以社会资源为基础(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运用社区管理机制和手段,促进社区整合与稳定达到更好的管理好流动人口的目的。社会融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并以构筑良性和谐的社会为目标。
针对上述含义和哈尔滨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提出的对策主要有:首先社区对城市流动人口自组织吸纳。将城市流动人口自组织吸纳进入社区,是积极引导自组织健康发展,对流动人口中的适育群体进行组织化管理的重要一步。促进城市流动人口与社区其他人口融合,对流动人口进行生育观念方面的积极引导,逐步改变流动人口落后的生育观念;其次社区对城市流动生育人口的服务。
2、完善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
哈尔滨市己经初步建立了出租屋管理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流动人口的一般情况可以在这个信息平台上获取,而不用再做专门的调查,专项考评的内容也可以围绕重点减少到最低限度,用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常规考评,包括各种报表、报告和信息系统上的数据。流动人口频繁进出,数量不断增加,不可能经常用那种大规模地毯式的清查活动来考评计划生育工作,而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常规考评与集中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这就是:在确立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信息平台的常规考评和有针对性的抽样调查集中考评相结合,这种模式应该成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科学考评的发展方向。
(三)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对策
1、改革现行教育体制
确立政府为义务制教育第一责任人,由财政统一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问题。文本认为,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改革,政府应该是义务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仅中央政府,同时包括地方政府都有责任向所有的国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属社会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政府不应该因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口流动的人户分离,因而造成各地政府职责不明的现象,使国民失去或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必须确保其所有的学龄儿童少年都能适时入学,接受平等的义务制教育。确立了政府为义务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同时必须解决现行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
2、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民办学校为辅
以公办学校为主,调整现有义务教育的格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民办教育为辅,民工子弟学校分阶段逐步淡出,适当发展寄宿学校,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公平等问题。此外,“民工子弟学校”或“民工学校”的提法与分类,笔者认为这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更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这种名称的叫法就不科学。何谓民工子弟学校?实质上是外来人口子女就读学校。而外来人口并不全部都是外来民工,还包括其他众多职业性质的外来经济活动人口;其次,这种称谓还带有明显的狭隘市民色彩。何谓民工?外来民工是相对于城市市民而言的。这一称谓带有明显的城市排斥性质;第三,民工子弟学校是对流动人口子女的一种“隔离教育”民工学校专招民工子弟入学,实际上使民工子弟成为城市中的另类学生,其学校成为另类学校,排斥于公办学校之外;第四,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差异,更使这些外来的孩子们遭遇不平等的教育待遇。
(四)解决节前、节后客运压力问题的对策
要妥善解决哈尔滨市节前、节后出现的客运压力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快建设哈尔滨至各流动人口流出地的交通网络。由于这涉及到国家宏观战略,本文不做讨论,而主要集中探讨哈尔滨市政府在其中能起到两个积极作用。
第一,对此问题出现的长期性和定期性的特点,哈尔滨市政府应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来应对。首先,对在客运高峰期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这个特殊时期内要应对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联合哈尔滨市铁路局、哈尔滨市公安局、城管大队等相关部门组成一个临时的管理服务办公室,专门应对客运高峰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做好定人定岗。
第二,哈尔滨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节前、节后的客运压力问题,制定专门的政策性文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完善哈尔滨市在公共危机处理领域的不足。一是将应急方案规范化、成文化,不用每次一到客流高峰期还要重复以前走过的程序,保证专门的工作办公室一成立,各项工作就能井然有序地开展;二是制定政策要简化程序,处理问题要快速反应。
总之,在哈尔滨社会产业结构和功能都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系统会面临着结构的重构和整合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新的结构是否能有效地满足新的功能需要,关系到新的结构系统的和谐程度和运行效率,所谓结构的重构主要就是利益分配格局机制的改变和调整,系统内部结构在变化之后,面临着重新整合问题,也就是社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重新协调问题,只有在各种关系重新调适、理顺后,整个社会系统才能达到和谐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需要积极发挥其整合和协调功能,通过有效的政策干预,推动社会进程。
住在出租屋的那些日子
坐在飘窗前,我静静的回想毕业以后那些租房子的日子。五个多的年头,其间换过一次城市,换过5个出租房,最短的一个月,最长的将近三年。
一迈出象牙塔就被黑中介欺骗。2007年,在北京第一个出租房,就离着校门口不远,我们几个人合租了一套号称“复式结构四居室”的屋子,其实就是多层的顶楼带了一个小阁楼。住了一个月,被扫地出门外加被坑了笔钱。觉得自己就是个傻姑娘,只得自嘲一声走上社会哪能不交点学费。那时候的我什么都不会,别说做饭了,燃气灶都不敢点火,好朋友送了我一个电磁炉,不过我顶多学会了煮开水。
被中介扫地出门之后,为了生计我当天就速度地住进了第二个出租房。这次租了一间次卧,小区升级了,家具也不错,不过那套挺大的房子被隔断的乱七八糟,我永远都不知道那个房子是三居室、四居室还是五居室,不知道里面究竟住了几个人。我开始试着在电磁炉上煮粥,涮火锅,还做过一次可乐鸡翅,是我向“下得厨房”迈出的第一步。
明白了生活的柴米油盐,为了降低成本,奔向了通州的第三个出租房。那时候开始和男朋友(现已转正)合住,开始自己生火做饭,也开始有了家的感觉。那段时间上班,每天从通州到金融街,在北京那时最拥挤的四惠站倒地铁,看不到尽头的人流,熙熙攘攘推推搡搡的往前走。是以到了今天我还对地铁有深深的阴影,能不坐尽量不坐。另一个屋子住了一个年长些的姐姐,总是提醒着我们节约水电,拿着水费电费来和我一笔一笔算账。那时候觉得她好烦,现在想想自己挺不懂事的。北京生活不易。在那个房子里的最后两个月,我和男友双双辞了职,疯狂地玩了一场,打包了锅饭瓢盆,快递了1000多块钱的行李,毅然决然地卷着铺盖离开了北京。现在回头想起我一直佩服那时候的自己,感觉挺勇敢,还挺悲壮。
2009年离开了北京,两眼一抹黑的来到了深圳。感谢朋友,帮我们提前找好了住处,两个人算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落了脚。我们一边投着简历,一边对比着深圳与北京每一个不同的小细节。那时我们惊异深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药店,好像每一家的生意都还不错;赞叹深圳是个不夜城,在北京,即便是晚上做生意的酒吧街,基本上过了两点也就打烊了,而深圳就连楼下的夫妻档烧烤摊都能开到快天亮;正赶上吃荔枝的时间,觉得深圳的荔枝又便宜又好吃,贪吃的我每天吃个一两斤,吃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嗓子上火上得话都说不出来。等到两人的工作都安顿好,基本上已经山穷水尽。但那是一个新的开端,是我们快快乐乐的小日子的开始。
住了半年的时间,工作安顿之后,为了离公司近一点,我们又一次搬了家。这是我的第五个出租房,也是我们的最后一个出租房,从2009年底住到2012年底,住了整整三年。一套二三十平的单身公寓,终于不再与人合租。现在记忆最深的就是那台冰箱,冷冻层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结冰,我在冰箱边上放着一个锤子,结了冰就和老公就拎着锤子叮叮砰砰的敲,想象着有一天,我们不用再敲冰箱的日子。
之后,我们结束了住出租房的日子。满心欢愉的住进了自己的小家。感觉终于不再漂泊。
其实都很美好,每一个小窝,都有我美好的回忆。这样走来,一步一个脚印。
上一篇:查论文检测
下一篇:茶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