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膜泡运输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15:57

膜泡运输研究论文

笼形蛋白衣被小泡是最早发现的衣被小泡,介导高尔基体到内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运输,以及质膜到内膜区隔的膜泡运输。笼形蛋白分子由3个重链和3个轻链组成,形成一个具有3个曲臂的形状(triskelion)。许多笼形蛋白的曲臂部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5边形网孔的笼子。笼形蛋白形成的衣被中还有衔接蛋白(adaptin)。它介于笼形蛋白与配体受体复合物之间,起连接作用。目前至少发现4种不同类型的衔接蛋白,可分别结合不同类型的受体,形成不同性质的转运小泡,如AP1参与高尔基体→内体的运输、AP2参与质膜→内体的运输、AP3参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的运输。当笼形蛋白衣被小泡形成时,可溶性蛋白动力素(dynamin)聚集成一圈围绕在芽的颈部,将小泡柄部的膜尽可能地拉近(小于1.5nm),从而导致膜融合,掐断(pinch off)衣被小泡。动力素是一种GTP酶,调节小泡以出芽形式脱离膜的速率。动力素可以召集其它可溶性蛋白在小泡的颈部聚集,通过改变膜的形状和膜脂的组成,促使小跑颈部的膜融合,形成衣被小泡。当衣被小泡从膜上释放后,衣被很快就解体,属于hsp70家族的一种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充当衣被解体的ATP酶,一种辅蛋白(auxillin)可以激活这种ATP酶。 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escaped proteins)返回内质网。起初发现于高尔基体碎片,在含有ATP的溶液中温育时,能形成非笼形蛋白包被的小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衣被蛋白复合体包含多达7种肽链。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输送运输小泡时,一部分自身的蛋白质也不可避免的被运送到了高尔基体,如不进行回收则内质网因为磷脂和某些蛋白质的匮乏而停止工作。内质网通过两种机制维持蛋白质的平衡 :一是转运泡将应被保留的驻留蛋白排斥在外,例如有些驻留蛋白参与形成大的复合物,因而不能被包装在出芽形成的转运泡中,结果被保留下来;二是通过对逃逸蛋白的回收机制,使之返回它们正常驻留的部位。内质网的正常驻留蛋白,不管在腔中还是在膜上,它们在C端含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retrieval signals),如果它们被意外地逃逸进入转运泡从内质网运至高尔基体cis面,则cis面的膜结合受体蛋白将识别并结合逃逸蛋白的回收信号,形成COPI衣被小泡将它们返回内质网。内质网腔中的蛋白,如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协助折叠的分子伴侣,均具有典型的回收信号Lys-Asp-Glu-Leu(KDEL)。内质网的膜蛋白(如SRP受体)在C端有一个不同的回收信号,通常是Lys-Lys-X-X(KKXX,X:任意氨基酸),同样可保证它们的回收。COP I衣被小泡还可以介导高尔基体不同区域间的蛋白质运输。 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最早发现于酵母ER在ATP存在的细胞质液中温育时,ER膜上能形成类似于COP I的衣被小泡,某些温度敏感型的酵母,由于COP II衣被蛋白发生变异,在特定温度下会在内质网中积累蛋白质。COP II衣被由多种蛋白质构成,其中Sar1GTP酶与Sec23/Sec24复合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紧紧包围着膜的一层衣被,Sec13/Sec31复合体形成覆盖在外围的一层衣被,Sec16推测可能是一种骨架蛋白,Sec12是Sar1的鸟苷酸交换因子。真核生物的COP II衣被蛋白亚单位具有一些横向同源物(Paralog)[1],这些同源物可能介导不同的蛋白质转运,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在实验条件下,纯化的Sar1、Sec23/Sec24、Sec13/Sec31等5种成分足以在人工脂质体上形成小泡,说明这些成分具有改变膜的形状和掐断运输小泡的功能。COP II衣被小泡形成与内质网的特殊部位,称为内质网出口(exit sites),这些部位没有核糖体,由交织在一起的管道和囊泡组成网络结构。由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蛋白转运中,大多数跨膜蛋白是直接结合在COP II衣被上,但是少数跨膜蛋白和多数可溶性蛋白通过受体与COP II衣被结合,这些受体在完成转运后,通过COP I衣被小泡返回内质网。COP II衣被所识别的分选信号位于跨膜蛋白胞质面的结构域,形式多样,有些包含双酸性基序[DE]X[DE](D为Asp,E为Glu,X为任何一种氨基酸),如Asp-X-Glu序列,其他一些具有短的疏水基序,如FF,YYM,FY,LL,IL等等(其中F为Phe,Y为Tyr,M为Met,L为Leu,I为Ile)。

膜泡运输的介绍

细胞内部内膜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传递常常通过膜泡运输方式进行。如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到溶酶体;细胞分泌物的外排,都要通过过渡性小泡进行转运。膜泡运输是一种高度有组织的定向运输,各类运输泡之所以能够被准确地运到靶细胞器,主要是因为细胞器的胞质面具有特殊的膜标志蛋白。许多膜标志蛋白存在于不止一种细胞器,可见不同的膜标志蛋白组合,决定膜的表面识别特征。胞内膜泡运输沿微管或微丝运行,动力来自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s),与膜泡运输有关的马达蛋白有3类。

细胞生物学 应用

经历了近两年的艰苦努力,《药学细胞生物学》一书终于完稿待印。在欣慰之余,编写组的

全体人员期待着借此书同读者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沟通。

细胞生物学是最活跃的生物学科之一,其知识结构更新迅速,而药学版细胞生物学书籍国内

外尚无先例可借鉴。为适应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改变国内药学院校细胞生物学课程一直只

能选用《细胞生物学》或《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而与药学专业有一定偏离的被动局面,我

们竭尽所能,编写了此书。

鉴于本书主要为药学本科专业的生物学基础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既着重考虑了教材所要求

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又充分注意到将内容的新颖性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相结合。本书的主线

是根据当前细胞生物学与药学两门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从细胞、超微结构和分子水

平的不同层次,阐述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规律和本质,特别强调细胞生物学与药学学科的紧

密联系,并提供了一定篇幅的药学示例,以有助于药学专业读者对细胞生物学学科的理解与

把握。本书力求使读者既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又增强对药学知识的理解和应

用。

本书虽是应实际所需而编写,但毕竟是初次尝试,编者深感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有限,在

取材范围和编写深度上难免有不当、疏漏甚至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努

力完善与修正。

编者

2005年9月
作者简介:目录:第一章绪论(1)

内容提要(1)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概述(1)

一、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5)

三、细胞生物学与诺贝尔奖(9)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与现代药学(11)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药学的基础理论(11)

二、细胞生物学研究成果与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12

)

三、药学细胞生物学的涵义(19)

思考题(20)

参考文献(20)

第二章细胞概述(22)

内容提要(22)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生物学意义(22)

一、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22)

二、细胞是生物有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23)

三、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23)

四、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23)

第二节细胞的化学组成(23)

第三节细胞的形态与大小(24)

一、细胞的形态(24)

二、细胞的大小(25)

三、细胞的计量单位(25)

第四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26)

一、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26)

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27)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29

)

第五节细胞与药物作用靶标(31)

一、药物作用靶标的概念(31)

二、细胞的药物作用靶标(31)

三、靶标药物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33)

思考题(33)

参考文献(33)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35)

内容提要(35)

第一节细胞形态显微观察技术(35)

一、显微镜的发展简史(35)

二、显微镜的分类(37)

三、显微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成像原理(38)

四、常用的光学显微镜(44)

五、电子显微镜(48)

六、显微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58)

第二节细胞化学技术(63)

一、酶细胞化学原理与方法(64)

二、免疫细胞化学原理与方法(65)

三、放射自显影术(67)

四、原位杂交技术(69)

五、问题与展望(69)

第三节细胞及其组分的分级分离与分析(70)

一、细胞的分离与纯化(70)

二、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73)

三、细胞分离与纯化技术的整合应用(77)

四、细胞组分的显色分析(78)

五、流式细胞计量术及其应用(79)

第四节细胞培养与细胞制药工程(85)

一、细胞培养概述(85)

二、动物细胞培养与Caco-2细胞模型(88)

三、细胞工程制药的主要技术与发展(93)

第五节功能基因组学及其重要研究技术(97)

一、功能基因组学的定义和内涵(97)

二、功能基因组的重要研究技术(98)

思考题(101)

参考文献(102)

第四章细胞膜(103)

内容提要(103)

第一节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104)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104)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110)

三、细胞膜的基本特性(112)

第二节物质的跨膜运输(116)

一、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117)

二、大分子物质的膜泡运输(124)

第三节膜表面受体与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129

)

一、离子通道受体(131)

二、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介导的信号转导(134)

三、酶偶联受体(142)

四、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147)

第四节细胞膜异常与疾病(148)

一、细胞膜转运系统异常(149)

二、细胞膜受体异常(149)

三、细胞膜与肿瘤(150)

四、细胞膜损伤(151)

第五节细胞膜在药学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152

)

一、药物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152)

二、细胞膜研究热点内容(158)

三、细胞膜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158

)

思考题(164)

参考文献(164)

第五章细胞内膜系统(166)

内容提要(166)

第一节研究细胞内膜系统的方法学(167)

一、放射自显影术(168)

二、荧光蛋白技术(168)

三、亚细胞组分的生化分析(168)

四、无细胞系统(168)

五、遗传菌株突变技术(169)

第二节内质网(169)

一、内质网的基本结构特征(170)

二、内质网的化学组成(171)

三、内质网的类型(172)

四、内质网的功能(174)

五、内质网与疾病(183)

六、分子伴侣及其应用(185)

七、内质网研究展望(188)

第三节高尔基体(188)

一、高尔基体的基本特征(190)

二、高尔基体的功能(194)

三、高尔基体的病理状态(203)

四、高尔基体与药学研究的相互促进(204)

第四节溶酶体(205)

一、溶酶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分类(205)

二、溶酶体的功能(207)

三、溶酶体的形成(210)

四、溶酶体与疾病(212)

五、溶酶体的相关药学应用(213)

第五节微粒体与药物代谢(217)

一、微粒体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218)

二、药物代谢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21)

三、重要的CYP氧化代谢酶举例(229)

思考题(234)

参考文献(235)

第六章线粒体(237)

内容提要(237)

第一节线粒体的生物学特征(237)

一、线粒体的形态与结构(238)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与酶定位(240)

三、线粒体的增殖方式(242)

四、线粒体的半自主性(243)

第二节线粒体的主要功能(246)

一、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247)

二、氧化磷酸化是代谢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249)

第三节线粒体与医药学(256)

一、病理过程中的线粒体变化及线粒体病的诊断(256

)

二、药物与毒物对线粒体的影响(257)

三、线粒体靶标药物制剂技术(262)

四、线粒体与糖尿病(264)

五、线粒体与细胞凋亡(264)

思考题(265)

参考文献(265)

第七章细胞核(267)

内容提要(267)

第一节细胞核的超微结构与功能(268)

一、核被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268)

二、染色质的结构与染色体的构建(272)

三、核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284)

四、细胞核基质(核骨架)(288)

五、细胞核的功能(289)

第二节细胞核异常相关疾病及其治疗(291)

一、遗传性疾病(291)

二、恶性肿瘤(294)

思考题(294)

参考文献(295)

第八章核糖体(296)

内容提要(296)

第一节核糖体的形态结构与存在类型(297)

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297)

二、核糖体的存在类型(297)

第二节核糖体的理化性质(298)

第三节核糖体的自组装(299)

第四节核糖体的功能(300)

一、合成蛋白质的类型(301)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02)

第五节异常情况下核糖体的变化(308)

第六节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308)

一、血红素对血红蛋白合成的调节(309)

二、干扰素对蛋白质合成的调节(309)

三、抗生素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309)

思考题(310)

参考文献(310)

第九章细胞骨架(311)

内容提要(311)

第一节细胞骨架概述(311)

一、细胞骨架的概念与主要功能(311)

二、细胞骨架的遗传学研究方法(313)

第二节微丝(314)

一、微丝的分子结构(314)

二、微丝结合蛋白(316)

三、肌肉收缩系统(319)

四、微丝的功能(322)

五、研究微丝的遗传学新方法(324)

第三节微管(324)

一、微管的分子结构(324)

二、微管结合蛋白(326)

三、微管组织中心(327)

四、微管的功能(329)

第四节中间纤维(332)

一、中间纤维的类型(332)

二、中间纤维的分子结构(334)

三、中间纤维结合蛋白(335)

四、中间纤维的功能(335)

五、三种细胞骨架的比较(336)

第五节细胞骨架蛋白与疾病及新药开发(336)

一、细胞骨架蛋白异常表达与疾病的举例(336

)

二、微管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338)

三、功能基因组学为细胞骨架研究提供了新机遇

(347)

思考题(348)

参考文献(348)

第十章细胞增殖(350)

内容提要(350)

第一节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351)

一、什么是细胞周期(351)

二、细胞同步化(353)

第二节有丝分裂(354)

一、细胞分裂的类型(354)

二、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354)

第三节减数分裂(363)

一、间期(365)

二、分裂期(365)

第四节细胞周期调控(369)

一、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背景概述(369)

二、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方式(374)

三、DNA复制的调控(381)

四、细胞周期关卡的调控(382)

五、生长因子的调控(384)

六、蛋白质合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384)

第五节酵母细胞周期调控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实例(385

)

一、寻找周期性表达的基因(385)

二、M和G1期转录水平达到峰值的基因(386)

三、S期和G2期转录水平达到峰值的基因(386)

四、周期性表达基因的转录调控(386)

五、细胞周期调控的基因表达的保守性(387)

第六节基于细胞周期相关机制的新药开发(389

)

一、细胞周期研究在抗肿瘤新药开发中的应用(389)

二、细胞周期研究在抗病毒与抗真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395)

三、利用细胞周期标记分子研究药物作用的机制与筛选新药(395)

思考题(396)

参考文献(397)

第十一章细胞分化(398)

内容提要(398)

第一节细胞分化的概念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潜能变化(398)

一、细胞分化的概念与特点(399)

二、细胞分化的主要标志与研究方法(408)

三、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潜能变化(410

)

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与基因表达的调控(414)

一、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414)

二、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调控(415)

第三节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419)

一、细胞内部组分对细胞分化的影响(421)

二、位置信息对分化的影响(422)

三、外部信号等对细胞分化的诱导和抑制(423

)

第四节细胞分化及其相关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426

)

一、细胞分化与肿瘤(426)

二、干细胞研究的应用价值与肿瘤(433)

三、肿瘤与诱导分化(439)

四、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肿瘤诱导分化的药物靶标(

442)

思考题(445)

参考文献(445)

第十二章细胞凋亡与衰老(446)

内容提要(446)

第一节细胞凋亡的特征与分子机制(447)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447)

二、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452)

三、细胞凋亡发生的四个阶段(453)

四、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459)

五、细胞凋亡检测技术(460)

第二节细胞凋亡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远景(463

)

一、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463)

二、细胞凋亡药物的应用远景(464)

第三节细胞衰老(470)

一、细胞衰老的机制(471)

二、抗衰老药物(476)

思考题(480)

参考文献(480)详细介绍:
《药学细胞生物学》为国内第一部将细胞生物学与药学学科有机结合,面向全国高等药学院

校各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基础教材。本书以细胞生物学理论、原理和技术为基础,

研究其在新药研发、药学研究以及药品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全书共12章,涵盖药学细胞生物

学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一些研究热点,包括绪论、细胞概述、研究方法、细胞膜、细胞内膜

系统、线粒体、细胞核、核糖体、细胞骨架,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凋亡,并在

各章中融入了相关的药学知识与应用。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读者有所启迪,使其更加易于理

解细胞生物学与药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求最新的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现状

经历了近两年的艰苦努力,《药学细胞生物学》一书终于完稿待印。在欣慰之余,编写组的

全体人员期待着借此书同读者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沟通。

细胞生物学是最活跃的生物学科之一,其知识结构更新迅速,而药学版细胞生物学书籍国内

外尚无先例可借鉴。为适应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改变国内药学院校细胞生物学课程一直只

能选用《细胞生物学》或《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而与药学专业有一定偏离的被动局面,我

们竭尽所能,编写了此书。

鉴于本书主要为药学本科专业的生物学基础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既着重考虑了教材所要求

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又充分注意到将内容的新颖性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相结合。本书的主线

是根据当前细胞生物学与药学两门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从细胞、超微结构和分子水

平的不同层次,阐述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规律和本质,特别强调细胞生物学与药学学科的紧

密联系,并提供了一定篇幅的药学示例,以有助于药学专业读者对细胞生物学学科的理解与

把握。本书力求使读者既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又增强对药学知识的理解和应

用。

本书虽是应实际所需而编写,但毕竟是初次尝试,编者深感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有限,在

取材范围和编写深度上难免有不当、疏漏甚至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努

力完善与修正。

编者

2005年9月
作者简介:目录:第一章绪论(1)

内容提要(1)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概述(1)

一、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5)

三、细胞生物学与诺贝尔奖(9)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与现代药学(11)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药学的基础理论(11)

二、细胞生物学研究成果与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12

)

三、药学细胞生物学的涵义(19)

思考题(20)

参考文献(20)

第二章细胞概述(22)

内容提要(22)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生物学意义(22)

一、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22)

二、细胞是生物有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23)

三、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23)

四、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23)

第二节细胞的化学组成(23)

第三节细胞的形态与大小(24)

一、细胞的形态(24)

二、细胞的大小(25)

三、细胞的计量单位(25)

第四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26)

一、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26)

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27)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29

)

第五节细胞与药物作用靶标(31)

一、药物作用靶标的概念(31)

二、细胞的药物作用靶标(31)

三、靶标药物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33)

思考题(33)

参考文献(33)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35)

内容提要(35)

第一节细胞形态显微观察技术(35)

一、显微镜的发展简史(35)

二、显微镜的分类(37)

三、显微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成像原理(38)

四、常用的光学显微镜(44)

五、电子显微镜(48)

六、显微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58)

第二节细胞化学技术(63)

一、酶细胞化学原理与方法(64)

二、免疫细胞化学原理与方法(65)

三、放射自显影术(67)

四、原位杂交技术(69)

五、问题与展望(69)

第三节细胞及其组分的分级分离与分析(70)

一、细胞的分离与纯化(70)

二、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73)

三、细胞分离与纯化技术的整合应用(77)

四、细胞组分的显色分析(78)

五、流式细胞计量术及其应用(79)

第四节细胞培养与细胞制药工程(85)

一、细胞培养概述(85)

二、动物细胞培养与Caco-2细胞模型(88)

三、细胞工程制药的主要技术与发展(93)

第五节功能基因组学及其重要研究技术(97)

一、功能基因组学的定义和内涵(97)

二、功能基因组的重要研究技术(98)

思考题(101)

参考文献(102)

第四章细胞膜(103)

内容提要(103)

第一节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104)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104)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110)

三、细胞膜的基本特性(112)

第二节物质的跨膜运输(116)

一、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117)

二、大分子物质的膜泡运输(124)

第三节膜表面受体与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129

)

一、离子通道受体(131)

二、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介导的信号转导(134)

三、酶偶联受体(142)

四、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147)

第四节细胞膜异常与疾病(148)

一、细胞膜转运系统异常(149)

二、细胞膜受体异常(149)

三、细胞膜与肿瘤(150)

四、细胞膜损伤(151)

第五节细胞膜在药学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152

)

一、药物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152)

二、细胞膜研究热点内容(158)

三、细胞膜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158

)

思考题(164)

参考文献(164)

第五章细胞内膜系统(166)

内容提要(166)

第一节研究细胞内膜系统的方法学(167)

一、放射自显影术(168)

二、荧光蛋白技术(168)

三、亚细胞组分的生化分析(168)

四、无细胞系统(168)

五、遗传菌株突变技术(169)

第二节内质网(169)

一、内质网的基本结构特征(170)

二、内质网的化学组成(171)

三、内质网的类型(172)

四、内质网的功能(174)

五、内质网与疾病(183)

六、分子伴侣及其应用(185)

七、内质网研究展望(188)

第三节高尔基体(188)

一、高尔基体的基本特征(190)

二、高尔基体的功能(194)

三、高尔基体的病理状态(203)

四、高尔基体与药学研究的相互促进(204)

第四节溶酶体(205)

一、溶酶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分类(205)

二、溶酶体的功能(207)

三、溶酶体的形成(210)

四、溶酶体与疾病(212)

五、溶酶体的相关药学应用(213)

第五节微粒体与药物代谢(217)

一、微粒体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218)

二、药物代谢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21)

三、重要的CYP氧化代谢酶举例(229)

思考题(234)

参考文献(235)

第六章线粒体(237)

内容提要(237)

第一节线粒体的生物学特征(237)

一、线粒体的形态与结构(238)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与酶定位(240)

三、线粒体的增殖方式(242)

四、线粒体的半自主性(243)

第二节线粒体的主要功能(246)

一、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247)

二、氧化磷酸化是代谢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249)

第三节线粒体与医药学(256)

一、病理过程中的线粒体变化及线粒体病的诊断(256

)

二、药物与毒物对线粒体的影响(257)

三、线粒体靶标药物制剂技术(262)

四、线粒体与糖尿病(264)

五、线粒体与细胞凋亡(264)

思考题(265)

参考文献(265)

第七章细胞核(267)

内容提要(267)

第一节细胞核的超微结构与功能(268)

一、核被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268)

二、染色质的结构与染色体的构建(272)

三、核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284)

四、细胞核基质(核骨架)(288)

五、细胞核的功能(289)

第二节细胞核异常相关疾病及其治疗(291)

一、遗传性疾病(291)

二、恶性肿瘤(294)

思考题(294)

参考文献(295)

第八章核糖体(296)

内容提要(296)

第一节核糖体的形态结构与存在类型(297)

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297)

二、核糖体的存在类型(297)

第二节核糖体的理化性质(298)

第三节核糖体的自组装(299)

第四节核糖体的功能(300)

一、合成蛋白质的类型(301)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02)

第五节异常情况下核糖体的变化(308)

第六节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308)

一、血红素对血红蛋白合成的调节(309)

二、干扰素对蛋白质合成的调节(309)

三、抗生素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309)

思考题(310)

参考文献(310)

第九章细胞骨架(311)

内容提要(311)

第一节细胞骨架概述(311)

一、细胞骨架的概念与主要功能(311)

二、细胞骨架的遗传学研究方法(313)

第二节微丝(314)

一、微丝的分子结构(314)

二、微丝结合蛋白(316)

三、肌肉收缩系统(319)

四、微丝的功能(322)

五、研究微丝的遗传学新方法(324)

第三节微管(324)

一、微管的分子结构(324)

二、微管结合蛋白(326)

三、微管组织中心(327)

四、微管的功能(329)

第四节中间纤维(332)

一、中间纤维的类型(332)

二、中间纤维的分子结构(334)

三、中间纤维结合蛋白(335)

四、中间纤维的功能(335)

五、三种细胞骨架的比较(336)

第五节细胞骨架蛋白与疾病及新药开发(336)

一、细胞骨架蛋白异常表达与疾病的举例(336

)

二、微管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338)

三、功能基因组学为细胞骨架研究提供了新机遇

(347)

思考题(348)

参考文献(348)

第十章细胞增殖(350)

内容提要(350)

第一节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351)

一、什么是细胞周期(351)

二、细胞同步化(353)

第二节有丝分裂(354)

一、细胞分裂的类型(354)

二、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354)

第三节减数分裂(363)

一、间期(365)

二、分裂期(365)

第四节细胞周期调控(369)

一、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背景概述(369)

二、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方式(374)

三、DNA复制的调控(381)

四、细胞周期关卡的调控(382)

五、生长因子的调控(384)

六、蛋白质合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384)

第五节酵母细胞周期调控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实例(385

)

一、寻找周期性表达的基因(385)

二、M和G1期转录水平达到峰值的基因(386)

三、S期和G2期转录水平达到峰值的基因(386)

四、周期性表达基因的转录调控(386)

五、细胞周期调控的基因表达的保守性(387)

第六节基于细胞周期相关机制的新药开发(389

)

一、细胞周期研究在抗肿瘤新药开发中的应用(389)

二、细胞周期研究在抗病毒与抗真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395)

三、利用细胞周期标记分子研究药物作用的机制与筛选新药(395)

思考题(396)

参考文献(397)

第十一章细胞分化(398)

内容提要(398)

第一节细胞分化的概念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潜能变化(398)

一、细胞分化的概念与特点(399)

二、细胞分化的主要标志与研究方法(408)

三、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潜能变化(410

)

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与基因表达的调控(414)

一、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414)

二、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调控(415)

第三节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419)

一、细胞内部组分对细胞分化的影响(421)

二、位置信息对分化的影响(422)

三、外部信号等对细胞分化的诱导和抑制(423

)

第四节细胞分化及其相关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426

)

一、细胞分化与肿瘤(426)

二、干细胞研究的应用价值与肿瘤(433)

三、肿瘤与诱导分化(439)

四、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肿瘤诱导分化的药物靶标(

442)

思考题(445)

参考文献(445)

第十二章细胞凋亡与衰老(446)

内容提要(446)

第一节细胞凋亡的特征与分子机制(447)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447)

二、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452)

三、细胞凋亡发生的四个阶段(453)

四、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459)

五、细胞凋亡检测技术(460)

第二节细胞凋亡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远景(463

)

一、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463)

二、细胞凋亡药物的应用远景(464)

第三节细胞衰老(470)

一、细胞衰老的机制(471)

二、抗衰老药物(476)

思考题(480)

参考文献(480)详细介绍:
《药学细胞生物学》为国内第一部将细胞生物学与药学学科有机结合,面向全国高等药学院

校各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基础教材。本书以细胞生物学理论、原理和技术为基础,

研究其在新药研发、药学研究以及药品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全书共12章,涵盖药学细胞生物

学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一些研究热点,包括绪论、细胞概述、研究方法、细胞膜、细胞内膜

系统、线粒体、细胞核、核糖体、细胞骨架,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凋亡,并在

各章中融入了相关的药学知识与应用。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读者有所启迪,使其更加易于理

解细胞生物学与药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膜泡运输的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2013年10月7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10月7日17时30分),三位科学家因为阐明囊泡运输的机制而获13年诺贝尔奖。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美国科学家兰迪-W・谢克曼和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瑞典卡罗琳医学院7日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2名美国科学家和1名德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上一篇:道路的毕业论文

下一篇:秋胡戏妻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