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音器毕业论文
扩音器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教师评语
毕业设计论文写好了,教师怎么写评语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毕业设计教师评语集锦,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蔡凌云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数字调频发射机的数字调频调制模块部分的设计,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张佳富同学的论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基本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以及应用做了介绍,设计了基本合理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张佳富同学的论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基本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以及应用做了介绍,设计了基本合理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小组通过对佳富同学的.论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基本合理。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李薇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系统在DSP方面的设计。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宋治桦同学的论文《射频功率放大器》,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设计任务。论文通过图例和对比进行分析,阐述了射频功放的基本理论;在研究了射频功放的工作状态、负载和调谐等外部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宋治桦同学的论文《射频功率放大器》选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本上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在研究了射频功放的工作状态、负载和调谐等外部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小组通过对宋治桦同学的论文《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认为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邹元杰同学的论文《基于单片机STCCLED点阵显示》,很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系统以STC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利用温度测量,实时时钟芯片和数据存储技术并配合软件,实现了温度的测量、时间、数据掉电不丢失等功能,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规定任务。该生对研究的问题能较深刻分析,反映出作者很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强,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音乐学论文写作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实践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论文写作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学论文写作篇1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为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适宜的发展沃土。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富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发现,西方的艺术大多是建立在立体化思维基础上,但我国传统艺术则主要是建立在线的思维基础之上,在传统音乐中的具体展现就是单一旋律思维是音乐思维的基本形式。但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话,这种思想即“真、善、美”三者的统一。传统音乐正是具备真善美三类因素的艺术形式,借助于文化现象呈现出欣赏主体的面前,通俗来说就是音乐魅力的所在。
一、传统思想影响下的音乐人文精神
纵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了解到,其存在和发展的脚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政治上的需要,需要以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为依托,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就像很多传统音乐文化都深深的被儒家和道家思想所左右。
直到今日,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且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很多思想内涵,这些都是儒家所倡导的“仁”反映的思想,儒学的基本特征是仁、义、礼、智、信,是把理想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作为衡量处世做人的价值标准,主张利人利己,强调爱人,对等,互利和诚信等原则。因此,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更能通过“爱人者人亦爱之”的儒家思想得以展现,渗透了“不独享其享,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道德理念。且在距离感上更加接近自然,在无形中使传统音乐受到了自然的熏陶和感染。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讲究声音“中正和平”,强调“礼乐治国”与“和而不淫”。但是贯穿于传统音乐发展始终的思想理念却一直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所追求和达到的,即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的统一,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主流文化。早在春秋时期的五行音乐思想中就曾认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在其思想观念中认为只有使音乐平和才能够促使阴阳调和、人心和乐,如果声不平的话则会造成阴阳不调以及民离神怒的问题。
就像《吕氏春秋》一样,正是根据阴阳家和道家思想的综合借鉴,以五音配五时,十二律配十二月构成宇宙图式,在其主旨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统一的追求,并且在音乐文化方面也一直主张平和、适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天人合一为主要内涵的传统音乐就是从此时期开始得以形成。而直到《乐记》的出现,在其人文精神上更加强调音乐能够做到以气和天和人进行沟通,促使天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感应,进而做到改变自然事物,影响到社会政治方面的相关决定。到此阶段标志着以天人感应为主要人文精神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走向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音乐在人文精神上具有自身的独到性,能够从一个侧面发现出相应的品质光辉。
此外,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保存并发展下来,并在过去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中一直影响着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可取之处。从我国历代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上看,老庄哲学中存在着浓厚的虚无思想,这种思想曾引导无数文人隐居山林,逃避纷扰的社会,以谋求心理上的平衡。然而,老庄哲学中体现出的泛神论以及相对自由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同儒家的“入世”存在着精神上的关联。所谓儒道互补,这构成了我国文人雅士世代相传的机制。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而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更在很多方面成为了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成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而从另一方面的层次上来讲,这些思想文化进过历史的发展和沉淀,已经能够适应各种文化阶级的需要,成为一种具有比较稳定地文化结构。并直接作用到传统音乐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经有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音乐比较倾向于庄子的“静”,认为这种特质可以用来培养“知”,启发“慧”,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当时的音乐艺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对人性的解释上,庄子和其他思想之间也存在一定共通之处,认为人应当被动的回归自然,不应具备自身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结语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剖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实质上是从独特视角上去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相应的分析来得出展现出其对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意义,更能够折射出对当代社会和艺术的借鉴作用。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中,或许自然才是能够与人性最好结合的载体,因此通过传统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来表达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统一愿望。
音乐学论文写作篇2
浅析影视音乐的形式和特征
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是,音乐又是与人们的情感最为接近的艺术,甚至可以说音乐属于生理和心理领域,它从潜意识影响我们的情感。由于人类所具有的共同情怀,使音乐成为超越种族、国家、地域的国际性情感语言。
作者简介:周晓春,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航空系教务办主任,担任《名片赏析》、《公文写作》等课程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J6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1
前言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实践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但是,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决不能离开可视的屏幕形象,它只能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辅助元素而存在,并且只有与影视的其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具有影视音乐的独特价值。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悦耳的乐音,它主要是通过声波作用于人的听觉;而电影的物质材料是优美的画面,它主要是通过影像作用于人的视觉。
影视音乐就像星星和月亮,本身是一个存在物,但离开了影视剧就失去了作为影视音乐的存在价值。所有的成功和所有的艺术魅力都取决于影视剧本身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就像月亮、星星,失去了太阳,就失去了所有的魅力和遐想。
一、影视音乐的形式
1.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
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这一对关系,是自有声电影出现后就随之产生的。画内音乐又叫有生源音乐或客观音乐,它是在画面内可以看得到声音来源的音乐,比如剧中人歌唱、弹琴(当然,音乐片不在此例),或者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扩音器等传出的音乐。影片《马路天使》的开场戏就是男主人公陈少平所在的乐队为别人的婚礼吹吹打打,在鼓乐声中,展示了大上海的都市风貌,也交代了小陈和报贩老王、歌女小红的关系,把观众较快地带到影片的规定情境里。画内音乐真实性较强,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在用纪实风格拍摄的影片中,画内音乐运用得比较多。
画外音乐,是指在画面上见不到声音来源的音乐,绝大多数影视音乐都是画外音乐。画外音乐主要体现编导者的思想意图,所以也被称为主观音乐。
影片中的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些影片的主题音乐是用画内音乐的形式呈示的,如英国影片《简?爱》,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第一次见面,应罗切斯特的要求弹奏了一段钢琴,她所弹奏的这段旋律也就成为全片的音乐
主题。
2.片头音乐与片尾音乐
片头音乐:用于片头字幕的音乐。它的作用包括呈示出影片主题音乐,展示影片风格,用音乐语言概括全片基调,把观众引入到影片之中。
片尾音乐:用于影片片尾的音乐,它与片头音乐呼应,是对影片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基本情况的回顾和总结,以使观众对影片进行联想和回味。
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通常都是影片中较长的,而且是相对完整的音乐段落。由于一般影片对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在艺术上要求较高,也要求他们在曲式结构上相对完整,并且还会要求具体的对准画面上的某一部分的动作、情绪等,所以作曲家对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都很重视,尽量在这里完整地展现自己的乐思。人们经常把片头音乐当做迎客音乐,把片尾音乐当做送客音乐。
3.影视音乐的特征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用“语言”这样的文学术语很难准确地表达音乐艺术的特点,在此只是借用这些词汇的约定俗成的含义和人们的联想来描述音乐。
一般来说,应该要求各种艺术形式的语言都是雅俗共赏的,但对影视音乐来说,在雅与俗的两端中,我们要求它偏向于俗的方面。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看影片的目的主要是观赏与娱乐,而且去电影院看电影,也只是看一次而已(当然那些具有号召力的影片是一个例外,世界上就有一项纪录是专门为看美国影片《乱世佳人》而设的,据说这项纪录还在不断被打破)。要求一部电影音乐作品在观众看过一次电影后就能受到感染,能够记住,甚至于让观众为了听影片中的歌曲和音乐再去看这部电影,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
影视音乐,指影视作品中的一切音乐和歌曲,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影视艺术既有音乐艺术的共性,又有影视音乐自身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影视音乐不是独立的音乐作品,也不是只为了说明画面内容的被动因素,而是影视综合艺术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因而影视音乐必须按照影视作品所规定的形象、情景、矛盾冲突和风格来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为表现影片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服务,与整部影视作品融为一体。
影片《勇敢的心》表现了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来士和苏格兰人民英雄反抗外族压迫的伟大历史。在人物的个性塑造和表现战争的壮阔场面上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这部影片在音乐的运用上,手法比较多样,既注意到铺垫史诗性情怀,又注意对具体场景的表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苏格兰风笛音乐的运用,无论是在具体场景上还是在赋予它更深的含义上都做得恰到好处。
(2)影视音乐具有间断性
影视音乐不同于独立的音乐作品,独立的音乐是一气呵成的,而影视音乐在整部作品中要受到影视总体结构的制约,特别是影视蒙太奇的制约。在时空跳跃大的蒙太奇段落,影视音乐时隐时现,表现出间断性。也就是说,影视画面持续不断地展现,而音乐则根据剧情需要,以分段穿插,间歇间现,跳跃进行的方式逐步展开,并受到镜头时间的严格限制,其精确度常常以秒计算。如影片《洛丁山》中,《When you say noting at all》这段音乐的运用,就是以分段形式在不同的时间段来表达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渲染影片气氛的。
(3)影视音乐的不完整性
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就如同交响乐的某一声部和整部交响乐的关系一样。交响乐的某一声部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又不能到音乐会上演奏;而影视音乐中的一个和弦或一个音部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却也不能在影视音乐中完整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影视音乐不一定追求结构的完整。另外,影视音乐不像交响乐那样变化起伏,而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单纯性、松散性、灵活性。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与影片《不能说的秘密》,都是采用以多首不完整音乐形式相串联的方式来展现影片的主题的。
猜你喜欢:
1.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音乐的毕业设计论文样本
4. 音乐系本科毕业论文
5. 音乐开题报告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具有就业适应面宽、基础牢固、社会需求量固定等等过去传统的优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我国跻身世界旅游大国的同时,中高职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水平却不尽人意,因此,为了给旅 *** 业以及管理行业输送一线高水平高素养的专型人才,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汉语言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汉语言教学不仅能针对学科需求向学生教授理论文化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更加提升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为了使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的旅游管理行业需求和发展,下面本文就细介绍汉语言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的重要意义。
二、为专业需求,提供必要服务
当下的中高职校语文教材,较为通用,没有针对专业需求,就无法体现专业的特色。部分学生会自认上职校是学习专业技能的,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意义以及作用,上课睡觉,缺乏动力,甚至渐渐的失去对语文的兴趣。但是汉语言教学却不如此,汉语言教学不仅仅是笼统的语文教学,汉语言教学会根据专业的不同,教学不同的专业需求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汉语言教学具有时效性、典型性以及趣味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自主、自觉、自信的学习专业相关内容。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汉语言教学老师,必然会依据本专业制定教学计划,筛选好教学内容,例如,可以选取一些与旅游管理专业相近的文章或古诗词,给教学课堂带来一些趣味性以及知识面的拓展。也能够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可以选些典型的篇目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让其从专业的角度,丰富自己的文采、内涵和思想感情,既能掌握汉语言知识、陶冶情操,又能丰富旅游常识,非常有益。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水平
汉语言教学不仅仅能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更能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汉语言教学为了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从业以及创业等,不但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也需要培养。下面就从一简单小例子来介绍汉语言教学是如何提升学生各方面水平与素养的。例如教师在课堂教授《登秦山记》这篇课文,为了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就会布置一些任务,例如要求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团队合作,互相模拟导游,做好相应的登山所需要的相关工作,查询最近天气以及最佳旅游天气和季节,使用电脑、地图、扩音器登道具,在地图上找到最佳旅游路线,进行标记,并找出相关的人文风景、名胜古迹、历史由来、故事传说以及名人诗画等等资料。并让其自行分类整理,制作旅游明信片之类的可收藏事物,并进行相应资料的储存,自制自己的旅游资源库。让每位学生展示并解读自己制作的旅行路线图,景点资料等,互相讨论学习,互相打分。并学习相关古诗词、美文的特点,若能自我创作更佳。汉语言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学,让学生享受学,让学生爱上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素养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汉语言教学结合其专业的特色,注重教学实践,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专业所需求的交际口语、阅读理解、资讯处理、写作等专项能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例如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诵、背诵以及演讲训练。随机抽取不同的内容,让学生训练至脱稿演讲,之后进行自我评价,再互相评价。不断的完整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诵、背诵、讨论、辩论、叙述故事、情景作文等等。并要求学生经常进行写作训练以及口头作文训练,提升文字功底和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时,要求学生用心体会用心感受,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汉语言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追寻、收集与课文、作者相关的素材资料,从中汲取、感受、体会作者以及作品的情感思想。同时汉语言教学也会从优秀文化中选取部分代表性的文章、诗词,使学生能够感兴趣的学习传统优秀文化,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集体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现如今的科技迅猛发展,教师会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帮助学生搜寻资料,拓展知识和视野,丰富自己的旅游资源管理库。在假期时,让学生进行导游社会实践,去学生家乡做志愿导游,为来此游玩的人们讲解人文风情。
五、全新考查方式,提升就业能力
依据当下中高职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汉语言教学注重其能力的培养,有着全新的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分析,为其在将来就业提供有利帮助。目前理论知识的考查较为简化,注重能力等级的评估,渐渐淡化分数的重要性。例如旅游管理专业考查主要内容为:汉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交际口语、社会实践调查。这几项里,教师较为看重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社会实践经历这几项。实践出真理,理论筑成功。教师会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优缺点,进行详细的专项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总结总的来说,随着我国旅 *** 业的大热,这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紧俏。汉语言教学不仅能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语言能力,使他们的专业能力水平能更好的满足旅 *** 业的要求,缩减旅游业的培训成本;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健康心理,为旅游业带来蓬勃生气,使我国能更好的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树立良好的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要想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才能与较好的人格素养。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言的知识内容,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了改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保留我国良好的传统美德,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更好地理解汉语言的内涵,养成欣赏文学作品的好习惯。
一、应用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理论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进行实践,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例如,教师给学生讲授弟子规中的词句的时候,可以在讲解后,给学生翻译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并且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一定的道理,或是以儿歌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进行学习,并增加学生的记忆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还可以用多媒体的教学装置让学生欣赏动画的效果,小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内容,感受语言博大精深,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教师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义进行分析,将传统美德与精神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学就认知礼仪并具有高尚的人格。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灌输给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使学生从小就懂得孝顺长辈,了解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坚忍不拔、勇敢、正直等精神。
二、应用汉语言文学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先讲述有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用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自我介绍或是情景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用到刚刚教授过的词语,并结合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把汉语言的知识体现得淋漓尽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精神。或者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进行接龙游戏,让学生对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运用和巩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地关注,及时地进行纠正和指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存在的误区,正视问题所在。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进行思考问题,并具有善于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进行交流,在反复的锻炼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展示自己。总之,在小学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能力,使学生感受汉语知识至关重要,并且千变万化,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接受新的知识内容。总而言之,通过教师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断地灌输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热爱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长江隧桥开通对崇明旅游的影响 1000字左右的文章
OMG 这个难度也太大了点 1000字啊 网上找了点
自10月31日长江隧桥正式通车以来,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对崇明旅游的拉动作用立竿见影,每天陡增的客流大量涌入崇明岛,而周末更是出现私家车高峰,从而导致岛上如厕难、停车难、行车难、就餐难等情况,游览体验也大打折扣。
崇明旅游局局长沈永平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隧桥开通一周以来,旅游人次虽然大大增加,对崇明经济的拉动却非常有限。
据集散中心以及旅行社人士透露,目前赴崇明的游客多为中老年人,他们一天所能带动的消费仅40至80元/人,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给崇明旅游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称,“崇明隧桥热或只能持续半年。”业内人士呼吁,崇明旅游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并打造一批休闲度假的配套设施,从而延长隧桥效应。
现状:
70%是中老年游客
从11月1日至昨天,经隧桥到崇明观光的游客数已达30万人次,超过隧桥开通前两个月的接待量。生态岛旅游业出现的“井喷”行情大大超过预期,岛上住宿、餐饮等方面均出现供应不足等问题。
据崇明县旅游局统计,仅11月1日一天,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西沙湿地、明珠湖公园、前卫村等景点接待游客数就达7万人次,相当于“十一”黄金周8天累计客流的一半,创造了崇明日接待游客的最高纪录。同时,11月1日至8日期间,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已累计发送崇明旅游专线游客1722人次。
虽然形势喜人,但据有关人士介绍,连日来激增的游客中七成约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老年游客虽然数量很大,但他们的消费能力并不强。”资深导游乐美霄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不少老年游客都是自带干粮来旅游,一天的游览过程中也就花个20元买一些崇明糕和金瓜丝,即使在岛上用午餐,也顶多选择25元一人的标准,再加上一些景点门票,人均消费也就40元至80元。
崇明旅游局局长沈永平说,“由于崇明主要景点东滩、西沙湿地和博物馆都是免费的,没有门票收入。而最近来旅游的游客大部分是老人,他们消费能力有限。这一周来,崇明的农产品销售和餐饮还不错,而其他部分则看不到明显增长。”
据悉,看到崇明游价低有利可图,有些没有资质的黑导游到市区居民区打着“45元游遍崇明”的旗号拉人,自己租车带游客去崇明。这样的黑导游既给游客造成安全风险,又扰乱旅游秩序。崇明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今后要联合其他部门严打黑导游。
担忧:
岛上生态恐遭破坏
昨日,长江隧桥开通后的第二个双休日结束,到崇明旅游的第二个高峰也平稳度过。崇明巴士公交公司运营部陈经理说,昨日申崇线客流较前日略有下降,运营平稳。
据崇明旅游局统计,昨日主要景点游客人次6万多,比前日略有下降。从11月1日到8日,崇明旅游人次突破30万,相当于隧桥开通前崇明游2个月的人次数。这些游客人次一半落在了东滩湿地和西沙湿地。
不少市民担心,如此多的客流会对崇明生态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影响到湿地的候鸟生存。多次带团去崇明的乐美霄也直言,以往在西沙和东滩总能看到芦苇荡里栖息着候鸟,“而现在看到的只有人了,游人不但吓走了候鸟,还留下了满地垃圾。”不少游客也建议崇明适当限制客流。
崇明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东滩和西沙湿地的候鸟都在湿地的核心区域,离观光区较远,不大会受影响,因此暂时还没有限制客流的计划。但湿地毕竟属于一个生态环境链,游客太集中终究会破坏生态环境,他们建议市民出游错开时间,细水长流。
支招:
崇明发展休闲度假
上海旅行社副总经理张健权告诉记者,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通车初期,宁波游一周可发两班车,而去年年底开始,几乎一个月才有100名散客参加宁波游。“仅仅时隔半年,这股热潮已悄然无声,‘大桥效应’终究没能持续太久。”张健权坦言,崇明目前的客流井喷也仅缘于隧桥热,一旦热潮退去,崇明游的方向又在哪里?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相关人士建议,崇明应该定位在休闲度假地,“从市区到崇明单程在2小时以内,且崇明的生态景观也能让久居城市的白领身心放松,所以和周边城市相比,崇明还是相当具竞争力的。”
崇明旅游局局长沈永平也表示,希望崇明能够吸引到有消费能力的人群来,错时旅游,尽量给景点减少压力。为此,他们计划今后兴建一些四星、五星级酒店。把具有崇明特色的农家菜再提升一下档次,做得更精致些。另外,还会开发一些新的旅游项目,争取让游客留在崇明的时间长一些,以此带动崇明经济发展。
据悉,目前崇明拥有的中高档宾馆非常少,上海东滩国际会议中心则是县内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三星级(含挂三星标牌)的宾馆也只有3家。达标的商务经济型酒店仅20多家,并不能满足现有游客的需求。
长江大桥一周
发生40余起事故
每隔一两百米就有人拍照
早报记者 杨洁
通讯员 孙国富 俞大雷
记者昨天从上海交警部门获悉,据初步统计,大桥正式开通以来,长江大桥(含收费口处)共发生交通事故40余起,多为车辆在收费口争道抢行时发生的碰擦、追尾等轻微物损事故。另外,在大桥桥面上还发生了单车爆胎、单车自燃和追尾等事故,主要是车辆使用时间较长、安全保养不佳以及车速过快、未保持安全车距等原因所致。
昨日,记者在陈海公路收费口看到,尽管离18时晚高峰还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但回市区的车流量已明显上升,一些车辆在临近收费口时,为了选择排队较少的通行窗口而频繁变道,有的车甚至连续变3根车道,一时险象环生。
经过一周的运行,警方发现周六的早高峰时段,上海往崇明方向的收费口最易拥堵,因为很多从上海去崇明的车辆都在这一时段集中经过。而且该收费口附近,由三根车道变成一根车道,也容易引发车辆轻微碰擦事故。
崇明警方表示,希望市民能够尽量避开高峰,而行车上路应与前面保持适当车速车距,耐心行驶。
记者还发现,大桥上每开一两百米就可以看到停着一辆车,至少有五六个人在桥面上拍照留影。对此,崇明交警专门安排两辆巡逻车分别沿上行和下行线进行巡逻,一旦发现有违章停车观光的车辆,就通过扩音器进行劝导,“对于不立即驶离的车辆,我们将按照《交通法》的规定进行严处。”崇明交警大队高速中队长陆敏表示。
目前,交警部门已安装了8套电子监控设备,进行路段车速电子监控执法。交警提醒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一旦遇到迷雾、大风等特殊天气,尽量减速慢行。
身未动,心已远。这是众多都市人在遥想纯朴宁谧的自然景致时,共同的心声。或许,也正出于此,长江隧桥通车后,上海市民纷至沓来,崇明游“热”至今未退。然而,一连串的新问题跟随井喷般激增的客流接踵而至:停车难、如厕难、就餐难等等。接下来,崇明游热能否持续?如何做得更好?本版约请几位熟悉崇明情况的学者,共同讲述他们的观察与发现,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 森
●嘉 宾:陆健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
科学研究院终身教授)
楼嘉军(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柳森:这次长江隧桥通车后,两位都已经去过崇明了。感受如何?
陆健健:我跟崇明可以说是相熟已久的“老友”了。我是我们国家文革后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做的就是崇明东滩的鸟类生态研究。后来,1990年全国搞生态县建设时,我参与了崇明第一个生态县规划的制定。1998年,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后,陆续参与其生态规划与建设,并常年在崇西湿地从事实地的生态恢复研究。上周六开始,我又开始了新一轮在崇西湿地的常驻观测。
这次长江隧桥开通后引发了持续的崇明游热,使当地的旅游硬件设施,包括作为软件的景区管理、服务水平,都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件“坏事”。这不仅表现出了上海市民对于自然生态的兴趣与好感,也用事实证明崇明的生态旅游市场是很有潜力的。为此,我们更应当把这次客流井喷,看成促进崇明生态岛整体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楼嘉军:我是隧桥通车两周后的一个周末去的,主要是实地考察了陈家镇那边的一个农业合作社,当地有进一步开发、做实“农家乐”旅游项目的意向,再去了西沙湿地。因为我们是开车去的,所以去之后的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当地的景点标示系统还不够周到,沿途也不断看到不少自驾车游客停下车来问路。
这次崇明遇到的游客井喷状况,我想,多少还是反映了一些问题的。从主观上来讲,我相信当地对于隧桥开通后可能出现的状况一定是做了准备和预案的。但事实证明,这个准备还不够充分。至少在目前看来,崇明现有的几个旅游景区在景点布局、景点数量及容量、旅游产品的结构与服务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大流量的上海市民前往游览。也就是说,就崇明旅游目前的发展格局来看,满足以往周末或者黄金周期间每天上万客流的需求基本没有问题,但一旦客流激增到如今的每天几万人,就可能面临很大的接待压力,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是这样。
隧桥开通后,极大地增强了上海市民前往崇明观光的便利性。对此,崇明正面临旅游市场格局的再调整。更何况,如今游客们的期待、需求已经走到了前面,崇明更得赶紧跟上,并及时做好扎实的市场研究,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多做长远考量。尤其对于一款旅游产品而言,第一印象和由口口相传形成的美誉度皆不容忽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旅游市场上的一条金科玉律。
生态保护是前提
柳森:不过,生态保护与旅游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对天然的矛盾。如今游览需求的急速升温,是否会给崇明现有的生态建设本身带来压力?
陆健健:能否回答好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关键。
第一,我们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能否坚持原有的生态规划。国家层面专门针对国家级保护区制定的保护条例、管理办法显然是不可逾越的约束。但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通过法律法规的订立来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程不受影响,并不断在此基础上,改善我们对生态保护区的管理水平。相信只要坚持做到以上两点,我们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拥有了一层可靠的“金钟罩”。此外,大家可以放心的是,其实我们的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另一套“铁布衫”。以东滩湿地为例,它在建设伊始就被科学地划分为允许游客进入的实验区、允许专业科研人员进入的缓冲区以及确保生物安全、自由栖息的核心区。这套机制本身就可将外来人流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控制在足够安全、合理的范围内。
第二,我们必须更充分、更完整地意识到湿地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并将推进生态建设本身作为一切发展意向的根本前提。现在只要一提到湿地的功能,似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保护鸟类。其实,这只是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一环。而在湿地的核心生态功能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并列的,还有净化大气、改善水质。如今占全球总面积2%的湿地,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占全球面积71%的海洋相当。而面对未来80%以上上海市民饮用水将由青草沙水库承担这一现实,对青草沙及其以上数十个沙洲负有净化“义务”的崇明湿地的生态肌体是否健康,更显意义重大。进一步来说,也只有当我们能够确保以上所说的几个湿地功能表现稳定,崇明生态岛的休闲、度假、健身、康体功能才有可能发挥出来。
在我看来,当下崇明岛生态建设将涉及四大工程。其中,生态工程是当仁不让的前提,目标一定要清晰明确并定期验收。紧接着要跟上的是环境工程。崇明岛上除了保护区,还有小城镇和一些污染较少的企业,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配套的环境工程不可或缺。随后,才是观赏性的园林景观工程,包括交通、旅游配套设施在内的土木工程。以上四者之间的主次一定要分清,不能随意颠倒。只有这四大工程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崇明才能有长远而可持续的未来。归根到底,一个没有环境容量的地方是没有生产力的。
对鸟儿的影响有限
柳森:大家还很关心,如今进入湿地景区的客流激增,鸟儿会不会都被吓跑了?
陆健健:的确,崇明东滩是候鸟亚太迁徙路线上一个重要的驿站。这一发现被确立后,我们长江口地区,尤其是上海,有义务把这个驿站保护好。这不仅涉及到60多个物种、200多万候鸟的生存问题。如果我们保护得不够好,就意味着这些迁徙的动物的生存链缺失了重要的一环。因为对于鸟儿而言,长江口以南,没有比崇明东滩更合适的、可以中途停下来补给能量的地方了。
不过,对于客流增加的影响,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一来,刚才提到,湿地生态保护区本身有严格的分区制度。由鸟类所独享的核心区,普通游客是无法进入的。二则,通常来说,每年的9月到10月下旬是亚太一线鸟儿的迁徙高峰。也就是说,目前基本已进入尾声。如果有影响,也已非常有限。
探问生态游的内涵
柳森:这次隧桥开通后,不少抱着感受生态的目的前往的游客纷纷反映所获不多。楼教授,这是由于当地旅游市场准备不足么,还是说我们对生态游内涵本身理解尚浅?
楼嘉军:以上因素兼而有之。近年来,生态游一直是在国际上广受追捧的一种旅游概念。对于生态旅游的内涵,基本上已形成以下两点共识:第一,生态旅游兼具休闲和保护双重功能。在国外,很多生态旅游活动本身也是一次自觉的环保行动,比如捡拾沿途的垃圾、为当地的生态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如此一来,旅游活动本身不仅强调游客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强调旅游活动本身的体验性、互动性,还会立足于满足人们与自然沟通、在旅游的过程中净化自身心灵的欲望,而不再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上。第二,生态旅游强调在适度开发的前提下,允许当地居民通过旅游活动创造并收获经济价值。从以上两点来看,我们目前身边的这些所谓“生态旅游”还只是一个标签,没有更多实质性内涵。
对于当下的崇明而言,也是如此。隧桥的开通只是解决了交通上的问题,下一步,必须思考自身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哪里。尤其,作为一个具有传统生态优势的生态岛,如何打造属于崇明自己的特点。崇明的地理面积确实非常大,但由于受限于生态建设本身,可开放的旅游空间究竟有多大?整个岛上那么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进行统筹开发?这都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布局,然后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及本地市场的特殊性,根据不同游客的消费偏好、能力、对于生态保护理念的认识水平等,开发不同层次、功能的旅游产品。否则,很难说不会出现“热得快、冷得更快”的局面。
懂了,才有兴味再来
柳森:在国外,生态教育是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对此陆教授有何建议?
陆健健:我想,我们需要更多的“嘴巴”来帮忙。媒体是一方面,但现场的陪同讲解亦不可替代。而且,生态知识一般比较专业,有没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家的收获会大不相同。光秃秃的芦苇荡当然没有太大的观赏性,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在这片芦苇荡中生活着怎样一些生物,它们之间是如何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生物链,这背后的生态机理又是什么,大家自然会觉得妙趣横生。懂了,才有兴味再来。
为此,我们的自然保护区亟需建设起一支讲解员队伍。他们可以是专业人员、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可以是当地中小学的生物老师。我们的小朋友在听了讲解以后,回家还可以“小手牵大手”,把生态知识、理念传播给身边更多的人。
全部金钱奉出,近来看下
新词语中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初探
刘座箐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九七级本科四班 97A11441
[内容摘要] 汉民族语言文化“润物细无声”,使得现代汉语新词语中的外来词出现了“本土化”的倾向。在吸收有关专家学者真知灼见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中着眼于“本土化”倾向的表现,即音义兼备,望文生义;音译成分语素化;原义的转指与引申;音(形)译词的意译化四个方面,阐述了该倾向之所以产生的四个主要制约因素:语言的社会功能;汉字的特殊性;汉语造词与构词模式;语言文化心理诸因素以及自始至终贯穿于其中的人类的语言认知心理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词语 外来词 本土化 音译词 意译词
小 引
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实现交际的重要媒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它比语音和语法更具变动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脉搏、科技进步的成果、生活变化的轨迹、文化潮流的走向、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思维、观念、心态的变化等等,都会在词汇中留下道道印痕。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在澎湃的改革开发放大潮激荡下,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之中。词汇就以其敏感、活跃的特点,及时而又直接地反映着这些变化,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新词语。这个引人注目的巨大变动,可以称之为继“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新中国建立时期的词汇大变动后,20世纪词汇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勿用置疑,这三个时代所产生的词语是有着代际差异的。相比而言,当今人们的开发心态、改革精神和现代意识都大大强于“五四”时期和建国时期,对于语言的应用也就更富有追求新色彩、寻觅新格调的热情与能力。因此,这一时期词汇变动具有着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速度。在汉语词汇的这种变动的态势与特点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随着国门的开放,作为异域信息载体的外来词语同时涌入、大量进口,形成了汉语引进和吸纳外来词语的新高潮。而在这一过程中,汉民族语言文化与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就使得所引进的外来词不可避免地处在了本族语与归宿语的多元的语汇成分和语汇材料的融汇、结合的发展之中。
新外来词是当今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南北联姻、中西合璧造就了词汇系统的既纷繁复杂又丰富多彩,无疑也会在词汇系统中激起变异,从而对原有的词汇规范造成一定的冲击。有变异才会有发展,浩瀚的词汇海洋也会由此而被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而正因为新外来词是“新”的,它们伴着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总会出现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具有着非常可观的发掘潜力。因此,外来词已成为当前汉语语言学中一个充满魅力的研究对象,对之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有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方面的意义。
本文就试图在明确外来词概念内涵的前提下,对当前新词语中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的表现及其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浅陋分析与讨论。
“外来词”概念之内涵浅释
关于外来词,不同的专家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其称谓也是不尽一致的。吕淑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上卷(1942年)中叫“外来语”,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1950年)称“借字”,孙常叙叫“外来语词”,周祖谟叫“外来词”(或称“借词”),高名凯、刘正琰叫“外来词”,其他更多的专家学者也都采用了“外来词”一说。虽然外来词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来源是非本民族的。人们在摒弃了一些异议之后,“外来词”这一名称被普遍认同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对于“外来词”这一概念,博才众家之言,我们可将其定义为:也称借词,从广义上讲,是指来源于外国语言或本国其他民族语言,直接吸收词义,并连同语音近似、非汉语原有固定音义结和的已被汉语确定下来的词语。狭义上的外来词则不包括来源于本国其他民族语言的词语。
现阶段吸收外来词所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引进的结构格式也有所发展,有些还出现了某些新的突破。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来词大致可以划分出四种不同的类型。⒈从音节多少上看,分为三种:⑴单音节,如“打(英dozen)”、“酷(英cool)”;⑵双音节,如“沙发(英sofa)”、“克隆(英clone)”;⑶多音节,如“马拉松(英marathon)”、“多米诺骨牌(英dominoes)”。⒉从是否简缩上看,分为两种:⑴不减缩的,如“牛仔(英cow-boy)”;⑵减缩的,如“夹克(英jacket)”、“米(英metre)”。⒊从来源上看,分为两种:⑴由国外直接进入汉民族共同语的,如“沙龙(法Salon)”;⑵由国外经汉民族方言或我国境内其他少数民族中转而进入汉民族共同语的,前者如“巴士(英〈粤〉bus)”,后者如“站(蒙jam)”。⒋从翻译方式上看,分为六种:⑴音译,如“香波(英Shampoo)”;⑵意译,如“信用卡(英credit card)”;⑶音译兼意译,如“镭射(英laser)”;⑷音译加类名,如“啤酒(英beer)”;⑸外文字母融于词内或短语内,如“T恤(半原文半音译)”、“IT界(半原文半意译)”;⑹形译,这又有两种情况 :①形、音、义均借于外来词,如“MTV”、“NBA”、“WTO”、“APEC”等;②对于外来词,只借其形、义,不借其音,主要见于日语借词,如“体操”在日语中读为[t’aisou],而在中文中则读作[t’its’au]。在这其中,各类外来词可以说都是比较显性的,只有依第四种标准划分的意译词是比较隐性的外来词。以上这种种外来词频频活跃在电视广播里,报刊杂志上,商场营业中,乃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总之,一个民族在与异民族接触的过程中,需要表达本民族语言中没有的新事物、新概念时,最简便有效的办法是借用。外来词是语言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
“本土化”倾向之表现举隅
面对新词语中众多的外来词,纵观横览,可以发现,外来词在由一个共时系统转移到另一个共时系统的过程中,有一个倾向非常引人注目。即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即使是使用音译或音译兼意译的方式,也力图使其融入汉语的造词和构词模式,加以“汉化”,也即“本土化”。这种倾向,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音义兼备,望文生义
汉语在翻译外来词语的时候,往往着意使所选用的汉字音义兼备,凭借这种循音命名,使人能产生与该事物相关的某种联想,从而造成一种油然而生的“望文生义”的效果。如大家所熟悉的“可口可乐(英Coca-Cola)”,《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将其解释为“流行的非酒类充碳酸气的饮料”,而音译汉字则表达出了“可口美味,饮而生乐”的含义;同为饮料的“雪碧(英Spribe)”则从另一个方面让人感到“清爽似雪、晶莹如碧”;“百事可乐(英Pepsi-cola)”等其他饮料名称,也都从不同角度上给人以“一饮为快、非大饱口福不可”的美好享受。另外,当前流行颇广的“伊妹儿(英E-mail)”为“电子邮件”的意思,但用“伊妹儿”音译则又有了不同的味道。“伊人”之“伊”能让人体味到“在水一方”的他(她)的朦胧与令人怦然心动,“妹”使人联想到亮丽少女青春的多情与活力,“儿”则赋予了这个词语以“可爱喜人”的感情色彩;这就自然而然、生动地传达出了“电子邮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所带给人们的神秘之感与无限向往。而今天少男少女们所无比钟情的“酷(英cool)”也同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不仅音译词如此,某些音译兼意译词的声音部分也有这种情况:如“保龄球(英bowling)”,选取“保龄”二字,其“保持青春年龄”使人不由联想到了“保健、青春永驻”等意思。著名时装品牌“金利来(Glod-lion)”,以“金”意译其“Gold”,以“利来”音译其“lion(狮子)”,其对自身品牌的信心和对财源滚滚的希望溢于言表。类似的例子还有“冰淇淋(英ice-cream)”,“高尔夫球(英goft)”,“嬉皮士(英hippie)”等等。此种外来词也为数不少。
这样,结果之一,是使得转写后的近音汉字与被译词的原义基本一致,如“模特(英model)”、“俱乐部(英club)”;结果之二,是转写后的近音汉字与被译词的原义关系不大或无甚关系,但有的却能反映事物的某些特征,尽管常常是非本质特征。前面所举的饮料品牌名称便是如此。而无论是哪一种“依音赋义”,都是尽可能地使语音外壳似有所指,把音译词、音译兼意译词打扮得象个地道的汉语词,这是汉人的一种心理定势。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汉化现象的积极效果是能造成词面义与词义的某种巧合,使人通过词面义来理解外来词的词义。
在收词369个的新外来词语料库中,具有这种音义兼备,望文生义的特点的词语有40个,约占总数的10.8%。
(二) 音译成分语素化
汉语在对某些外来词引进的过程中,往往是赋予该词语中本来只表音、不表意的某一成分以一定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音义结合的汉语语素。也即某些外来词的音译成分被语素化。如“巴士”为英语“bus”的粤方言音译词,简略为“巴”代替原有的“巴士”,可以构成“大巴”、“中巴”、“小巴”、“电巴”等词。这样,“巴”从无意义音节成为了有意义语素,并能与更多的语素相组合。“的士”的情况则更进一层了。“的士”是英语“taxi”的粤方言音译词,为“出租汽车”的意思。它除可单独构成一个词,或者与动词语素“打”构成常用的动宾式合成词“打的”外,还能与修饰语素或中心语素构成偏正式合成词,如“面的”、“摩的”、“的哥”、“的姐”等。显然,“的”已成为稳定的语素了。这样,据此产生的以“的”构成的新词,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理据性、类推性、可意会性。此外,再如“扎啤①”、“散啤”、“生啤”、“冰啤”,是把“啤酒②”(英beer)的译音成分“啤”语素化;“芭赛”、“芭坛”、“芭团”是把“芭蕾舞(英ballet)”的译音成分“芭”语素化;“香波(英Shampoo)”、“浴波”(婴儿浴用液皂)及“模特(英model)”、“名模”则分别是将原译音成分“波”、“模”语素化、类比推衍而来的。以上所举各例中,其译音成分“巴”、“的”、“啤”、“芭”、“波”、“模”等均只为外来词中的一个音节,本身并不表示什么意义,只是与词中的另一音节构成一个整体才能成为一个语素。然而,随着外来词引进、运用的发展变化,这些成分已能与其他语素组合构成新词语了。时间一长,只有追溯语源才能知道他们是外来词的音译成分。
这种无意义音节的语素化,是汉语语素发展的独特趋势,它在数量上虽不占绝对优势,但其强大的推衍再生能力已可见一斑。这促使外来词的词义走向表面化,体现了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
在前文所提到的同一个语料库中,音译成分发生语素化的外来词有11个,约占总数的3.0%。
(三) 原义的转指与引申
音译外来词进入汉语社会被转写成近音汉字之后,不仅译词的发音进入并服从了汉语的发音系统,而且汉语社会在使用过程中,有的词的意义在原义的基础上发生了种种变化,其中部分音译词的词义离开原义甚远,甚至与原义无关,出现了质的或部分质的变化。其表现有两种:即指称对象的转移和引申意义的产生。
⒈指称对象的转移 音译外来词本有自己固有的称说对象,在汉语社会使用过程中,却改变了其固有的称说对象,发生了指称对象的转移。
在外来词中的这种现象,其产生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在使用过程中,该词本身意义就发生了变化。以形译词“TDK”为例,它本来是一种日本畅销磁带的名称,但随着使用的深入,人们又赋予了它另外一种与原义无关的意义:指大学校园内很多学生所存在的某种倾向,即考托福(英TOEFL)、跳舞(英dance)、谈恋爱(英kiss)。“TDK”词形就是取这三个词英文形式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这可以说是一种指称对象的改变。另一途径则是通过修饰语制约音译词,促使转移了指称对象。例如:“迪斯科(英语disco)”,若受“老年”修饰,则“老年迪斯科”中的“迪斯科”就已不是原词义的“迪斯科”了,而是变成一种“老年健身操/舞”或“老年健美操/舞”了;若受“京剧”修饰,则“京剧迪斯科”中的“迪斯科”同样也不是原词义的“迪斯科”了,而是在其中融入了京剧的特征、京剧的色彩。“迪斯科”的内涵至少发生了部分质变。同理,“白领(英white collar)”,如果受“家属”修饰,则“家属白领”就不仅仅是指原词义的“脑力劳动者”,而是对其活动范围进行了限制;“台风(英typhoon)”如果有了“经济”的修饰,也不仅仅是指一种自然现象,而是形容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影响巨大的严重震荡;而我们所熟悉的“电话(英telephone)”,也由于受到了“手提”、“移动”、“程控”、“可视”、“脉冲”等的修饰,从而明确地体现了“电话”在原来基础上发生了功能的不同程度的改进和侧重。类似的还有“核俱乐部”、“京剧卡拉OK”等等。
有时这两个途径甚至会集中地体现在一个词语上。如:常见的“沙发”为英语sofa的音译词,《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其解释是:“用软物填塞,有扶手、后背的椅子(至少可坐两人)。”而在《汉语外来词词典》中,其释义为“一种装有弹簧并垫有棕毛、粗麻或其他软物的软椅”。在这里,“沙发”的质料基本不变,其功能均为坐具,但却模糊并取消了原词对其“人数(至少两人)”的限制,指称对象无疑是扩大了。另外,80年代初时兴一种长沙发,靠背可放下来临时当作床使用,家具店称之为“床式沙发”。“床式”修饰“沙发”,又部分地改变了沙发的性质,由仅作坐具变成了可作临时卧具。因而,导致“沙发”又出现了多种类型。
这样,音译词原指称对象或内容发生了全部或部分改变,就意味着这个音译词的词义发生了全部或部分质变,出现了指称对象的转移。
⒉引申意义的产生 已进入汉语社会的音译词,在汉族人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在原义或某个义素的基础上经引申而产生新的意义。如:“拜拜”为英语bye-bye的音译词,本来是用于分手时的客套话,表示希望日后再次相见,带有客气、友好、难舍的意味。用这个词本只是带有点时兴、前卫的洋味儿,可近年来,该词语在某些场合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以说是“分手”用“拜拜”,“断绝(关系)”用“拜拜”,“告别、离开或结束(某种交往、过程或某个时段、时代)”还是用“拜拜”。引申意义不断衍生,而这些引申义所包含的深义又是远非“再见”所能体现出来的。再如:“马拉松”是英语marathon的音译词,其本义为“马拉松赛跑”,是一种考验持久耐力的长跑运动。而现在则很经常地用于形容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一种过程(战争、谈判、谈恋爱等),引申出了“非常持久、非常漫长”的意思。此外,“乌托邦(英Utopia)、”“多米诺骨牌(英dominoes)”等外来词也都在其本义基础上发生了词义的引申。
汉语引进外来词,并不是对其原义进行照本宣科,而是在吸纳、使用过程中,逐渐赋予了它们某些新的意义,从而逐渐造成了指称对象的转移或引申意义的产生。这是在谈及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时,不能不提到的其又一重要表现。
这种词语原义的转指与引申在该词库中含有16例,约占其总数的4.3%。
(四)音(形)译词的意译化
在汉语中,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某些外来词起初被汉语译为音译词,但或早或晚,他们中的很多词最终会被另外由汉语现成语素复合起来、符合汉语构词规则的新意译词所代替。如英语“telephone”起初被音译为“德律风”,后来经意译改称“电话”;英语“engine”起初被音译为“引擎”,但后来又经意译改称“发电机”;此外,英语“microphone”的翻译由“麦克风”到“扩音器”的变化,英语“hunsband”的翻译由“黑漆板凳”到“丈夫”的变化,英语“mini-skirt”的翻译由“迷你裙”到“超短裙”的变化,也都属于这种现象。不难看出,由外语词直接对译过来的纯音译词更容易发生上述变化。
形译词中也有这种表现。如“call”在英语中有“打电话给某人”的意义,也有“呼唤”的意义。而打电话也可以说是呼唤的一种方式。因此,“call机”的形译部分“call”便被汉语译为“呼”,“call机”也就成为“呼机”了。“fans友”也是这样。该词的形译部分“fans”,是指(运动、表演艺术、某名人的)热心追随者或支持者。汉语将其译为“发烧友”,从而更生动地传达出了这一群体的“狂热”的程度。
此外,某些外来词在其意译的过程中,其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人们的对该词所指称事物了解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如英语词“flea-market”的内部构成形式为“跳蚤(flea)+市场(market)”,其意义为“买卖旧货的地方”、“地摊”。汉语最初是依其原格式把它译为“跳蚤市场”,而现今被人们广泛运用的已是“旧货市场”了。顾名思义,这第二种翻译能使原词的表义更直接、更明确。
无论是否承认意译词属于外来词的范畴,这种外来词由音(形)译词到意译词的变化,或意译词本身的不同形式的变化,都不能不从词的语音、结构到意义,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条条外来词“汉化”的轨迹。而且,其“化”的方式和过程都更趋于清晰和明确。
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这一突出表现,在上面提到的同一词库中存在11例,约占总数的3.0%。
总之,现代汉语词汇的重大发展内容之一是大量吸收外来词。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所吸收的外来词,也无论是音译词、意译词还是音意兼意译词,其最终都是“本土化”之后的产物。以上所列举的四个方面,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重要表现。
“本土化”倾向之原因浅析
外来词的“本土化”倾向是一种复杂而又微妙的现象,对于其产生原因,可以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考察。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语言的社会功能
分析“本土化”倾向的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应该是从语言的性质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其社会功能来考虑。
⒈交际功能 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基本社会职能便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在隐性的层面上,成分之间是对称的;而在显性的层面上,成分之间又是不对称的,有许多的缺环、空位。外来词的出现就是由于甲语言所表示的某一概念或所指称的某一对象,在乙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词与之对应。乙语言为使本系统中也有能够称说这一概念、对象的单位,以便顺利进行交际,只好用自身语言字词的形式去拟写外来词的语音形式。某语言中外来词的出现,是该语言词汇系统的需要。也就是说,对于借方语言来说,外来词是必需然后才有的,并且在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至少在借方语言尚未另造出相应的本族词之前是如此。而外来词只要译音准确,结构合理,在表达习惯上具有可理解性、可接受性,一般也都易于为借方语言所接受,落户于借方语言而成为借方语言词汇中的单位。在这其中,交际的需要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制约因素。
然而,由于原语言和归宿语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者认知习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外来词在由一个共时系统转移到另一个共时系统的翻译过程中,往往由于原语言与归宿语某些音节的相似之处,融进了归宿语使用者对其所指称事物的认识、评价和审美情趣等等。于是,使用者们便尽可能地选取那些与原语言有点关联的字眼,有意拼凑从而附会出一种内部形式,使得归宿语带上了生动的内部形式色彩,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识记。这种与原语言的内部形式无关的内部形式,我们可将其称为“虚假的内部形式”或“准内部形式”。除在上文提到的例子外,还可以借自英语的“talk-show(脱口秀)”来再作一说明。该词意为“谈话节目”,它在原语言中的内部形式talk(谈话)+show(节目)已随音译中断和消失了,但新的共时系统又给它打上了新的认知痕迹:这种节目脱口而出,侃侃而谈,节奏明快;并且具有清新秀雅,简洁明快的特点。于是,一种“准内部形式”便随音译而产生了:“脱口而出”+“秀雅明快”。这样,外来词就通过引进、运用、吸收、再创造,从而“汉化”了。
此外,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高效率成为了当今时代的特点、要求和趋势。为了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吸收外部先进的科学和文化,对于语言来说,最为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无误的前提下,用最简洁、明快、易懂的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这样,单纯记忆无意义的音节无疑已不合时宜。因此,词面上能够直接或基本上反映词义,使词义至少具有一定的可理解性,也是现代社会交际对语言的要求的表现,是现代人们心理需求的表现。
可见,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外来词的“本土化”过程中,其地位举足轻重。而“本土化”的过程又巩固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不可替代的地位。
⒉文化功能 作为一个符号系统的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本身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在此,为解释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原因,就是着眼与语言的文化功能之一——可以强化人类的观念、意识来进行说明的。
语言的这种文化功能,在当前一些商标的翻译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很多外来商品为了迎合顾客、站稳市场,在其商标的翻译中大展聪明才智,出现了众多“汉化”的精品。如“味美思(英Vermouth)”就可以带给人们“美味可口,余思无尽”的美好感受,这也是“席梦思(英Simmons)”、“耐克鞋(英Nike)”、“奔驰车(英Bans)”等,以及前文所列举过的各品牌名称译词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之一:即语言通过强化人们的观念、意识,引起人们的新奇感、注意力、信任心,从而激发其跃跃欲试的购买欲。
由此可见,在某些外来词“本土化”的过程中,语言的文化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而这种“本土化”倾向在强化人们观念、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功能。
总之,外来词的“本土化”对语言的运用和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有益于交际双方的直接沟通,而且对于本族语了解外族语言的理据、对于增强外来概念乃至其所指代物品本身的可接受性,都是大有裨益的。“本土化”是保持本族语言自身特点、丰富民族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外来词能够真正得以吸收的必要条件。大量外来词的“本土化”,由语言的社会功能而决定,并增强了语言的这一基本功能。
(二)汉字的特殊性
汉字的特殊性也是造成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在汉语中,用于记录外来词的材料表现在书面上是汉字。而汉字不仅仅是一种纯记音符号,而且具有表意功能,很大程度上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用表意文字去转写表音文字,势必造成该词所表达概念与该词的书写形式的分离。汉字作为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字形与字义关系最密切。各个字形大多都表意,使得汉字的有效信息量非常大,这是拼音文字所望尘莫及的。
正因为汉字是一种寓丰富于简约的文字,也使得凡是识字的人不觉间都养成了对汉语的词作语素分析的习惯。用汉字转写的某些音译外来词,一方面可以其字音译外来词之音,另一方面又可显示出该字的汉语意义。一个外来词出现了,人们的心理定势很自然地从汉字的形体联系到语素的意义,力求从外来词的外在形式反映出一定的词义。除上文在列举“本土化”倾向的表现时所提到的例子外,再如“迷你裙(英mini-skirt),“迷你”所对应的部分是“mini”的译音,“小型”的意思。这种小型的短裙,边缘一般在膝盖的上方10—20厘米左右,因其独特的裁剪方式显得更合体型,强调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意译为“超短裙”。“mini”可用汉字“弥尼”、“靡拟”、“谜拟”来转写,却选了“迷你”,表达出了一种“使你迷恋”、“使你陶醉”、“使你倍感朦胧”的意思。又如英语sauna作为一种芬兰式的蒸汽浴,在汉语中的音译转写形式曾分别为“桑那”、“桑娜”、“桑拿”。并用一段时间后,“桑那”基本上让位于“桑娜”,因为“娜”这个婀娜的字眼使人会不由地联想到服务女郎;再后来,“桑娜”又基本上让位于“桑那”,这就是由于它可以令人联想到时尚的保健推拿按摩。此外,“作秀”(英show)”、“霹雳舞(英break-dance)”等词也都同样可以引起了人们的某种联想,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原词义本身的某些特点。所以,“听音知义”、“望文生义(文,字也。)”成为长期以来汉人的一种普遍的语言认知心理。
当然,在众多的同音(或近音)的音译词中,究竟哪些汉字形式能够被最终选定并稳固下来,则主要决定于它们中的哪个能够更加贴近语言生活的实际或社会交际的兴趣。以“桑那(英sauna)”、“迷你裙(英mini-skirt)”等的最终被广泛应用为例,便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而无论外来词的文字体系是否与汉语的相同,汉字的特殊性都会使得这种“本土化”倾向最终表现出来。这也是汉字文化圈能够形成的一个要素,它证明了汉字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而其在使用过程中为人们所创造的自然、方便,也说明了这种“汉化”倾向的确有其基础和必要。
总之,当前新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为它提供了特殊条件。
(三) 汉语造词与构词模式
汉语的造词和构词模式,要遵循一定的相似性原则。相似性原则的影响和制约,是造成外来词“本土化”的又一原因。
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上一篇:论文答辩怎么合格
下一篇:哲学的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