蜣螂学术论文
蜣螂学术论文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其父安杜瓦纳·法布尔能言善辩,好打抱不平;其母维克陶尔·萨尔格性情温顺,和蔼可亲。但他们是个山乡穷户。法布尔四岁左右,父母送他到祖母家生活,暂时减轻家庭衣食负担。天真的孩子爱上了祖母家的白鹅、牛犊和绵羊,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长到七岁,父母接他回家,送他进了村里的小学。校舍条件极其简陋,一间正规房间,一间房顶阁楼。正规房间既当教室,又作厨房、饭堂和睡房,门外就是鸡窝猪圈。老师虽有责任心,却经常无法正常教书,因为他还兼任着本村的剃头匠、旧城堡管理员、敲钟人、唱诗班成员和时钟维修工。
初入学堂,法布尔很不适应,26个法文字母让他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小法布尔求知欲望格外强烈。他常有机会跑到乡间野外,每次回来,兜里装满了蜗牛、贝壳、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大人一心向往城市生活。
法布尔十岁时,小学还没读完,只好随全家迁到本省的罗德茨市去住。父母在那里开了个小咖啡馆,同时安排酷爱学习的小法布尔去罗德茨中学,只随班听课,不在校食宿。这期间,为交足学费,法布尔每逢星期日便去教堂,为弥撒活动做些服务工作,挣回少许酬金。整个中学阶段,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又先后在上加龙省的图卢兹市和埃罗纳省的蒙彼利埃市落脚。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强记勤问。
到了15岁那一年,他只身报考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结果被正式录取。从阿维尼翁师范学校毕业后,法布尔谋得同省卡庞特拉中学初中教员职位,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
起初,他教数学。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被城市生活禁锢了八九年的“虫心”突然焕发。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细读之后,一种抑制不住的强大动力萌生了,他立志要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那一年他不足19岁。
研究昆虫的决心下定了,但维持生存的职业是教书,法布尔仍须为现实问题苦斗。他先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考,拿到高中毕业资格的业士证书。以后又坚持业余自修,通过各门考试,取得大学资格的物理数学学士学位。
24岁的法布尔,由政府教育部门调派到科西嘉岛,担任阿雅克修市中学的教员。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四年后,他被调回阿维尼翁市,担任中学教员。他心目中有个理想:有朝一日能在大学讲课。两年后,法布尔仍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以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两篇论文的题目分别是:《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和《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观察记》博得广泛赞赏,法布尔出色的观察才能令人折服,人们公认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弥补了前人的疏漏,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
法布尔的昆虫学文章,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34岁那一年,他发表了关于鞘翅昆虫过变态问题的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之精、理论意义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法兰西研究院向他颁发了实验生理学奖金,肯定他在活态昆虫上的研究具有不同于昆虫结构解剖学的价值。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年轻的法国人;待1859年《物种起源》问世时人们读到,达尔文称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博学的法布尔老师,又发现一种从茜草中提取红色染素的工艺,当地政府准备采用他的技术。可是没想到,经过数年周折,工厂主最终建造的是一个人工合成茜红色染料的车间,没有实现他想利用茜草自然资源的“工业化学梦”。这期间,帝国教育部曾以杰出教师的名义为他授勋,主要表彰他在教师岗位上也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他为此还受到拿破仑三世几分钟的接见。
放弃化工计划后,为实施教育部长教学改革方案,增设自然课内容,法布尔给女大学生不定期作了一些讲座,听课者越来越多。出于保守、偏见和妒嫉,一群有身份的政界、教育界人物无端指责他是“具有颠覆性的危险人物”,宗教界顽固派攻击他“当着姑娘的面讲植物两性繁殖”。最后由房东出面,强令法布尔全家搬走。
法布尔决定离开阿维尼翁这座城市,决心今后再也不想登什么大学讲台。这一年是1870年,法布尔已经46岁。法布尔携妻室子女进入沃克吕兹省境内,在奥朗日市找到一处安身的家。先丢了饭碗,再花销路费,生活没了着落。一向腼腆的法布尔破天荒开口“求钱”,向只有几面之交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密尔(旧译“穆勒”)诉苦,这位英国朋友几年来在阿维尼翁侨居。密尔先生慷慨解囊,法布尔一家度过难关。
此后五年间,法布尔主要以撰写自然科学知识读物为生,他的卓越文才开始显露出来。他出版了不少读本,其中包括《天空》《大地》《植物》等讲解性作品,也包括《保尔大叔谈害虫》这样的系列故事性作品。
1875年,长期思考后,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加紧实现整理旧资料、开展新研究的昆虫学工作计划。他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小镇各方面条件较差,甚至没有像样的学校。他鼓励小儿子:在这里能锻炼出强壮的身体和强健的头脑,比在故纸堆里更能发现美和真。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1880年,法布尔的宿愿终于实现: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普通老百姓的清汤淡饭,尖镐平铲刨挖,于是,花草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虫乐园建好了。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散文,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一位饱经沧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的优势,在这部巨著中得到充分发挥。十卷二百二十余篇,内容丰富自有公论;可其工程之艰难,恐怕只有作者本人才最清楚。
法布尔这样说:“散文写作”比求解方程根来得“残酷”。第十卷脱稿时,他原来不打算把《菜青虫》《萤火虫》两篇编进去,因为这两篇是为计划之中的第十一卷写的。就在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85岁的老身子骨支撑不住了,而且耳聩眼花,手指僵到难以正常写作的地步。最后,他心中埋没了“第十一卷”的念头,毅然将两篇文章定为第十卷的增补篇。1910年,他已过86岁,第十卷问世了。他抱着书,拄着拐杖,装上放大镜,一步三摇,流连在“荒石园”中,仍想再把《昆虫记》写下去……但老人的心愿难以实现了。
就在这一年,家人以“从事《昆虫记》写作五十周年”之名,邀集法布尔的挚友和学界友好来到“荒石园”,为他举行一次小型庆祝会。法布尔倍感安慰,热泪盈眶。
消息传出,舆论界大哗大惊:法国人居然把隐居“荒石园”中的这位值得骄傲的同胞忘得如此轻松!法布尔不在乎这“疏忽”,他正开始筹划出版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并亲自为这一版本写下一篇短短的序言。序言结尾是这样几句话:“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新闻界造起宣传声势,“法布尔”的名字四处传扬;“了不起”“最杰出”“伟大”一类赞扬声此起彼伏,荣誉桂冠一个接一个飞向老人;“荒石园”热闹非凡,赶往参观、慰问、祝贺的人群络绎不绝,其中有普通读者,有学界要人,也有轿车成行的政府官员。能令法布尔为之动心的消息只有一个:那一年里,自己作品销出的册数,是此前20年的总和。后来,法布尔的小石膏像四处出现;再后来,法布尔的大型塑像相继剪彩揭幕。
老人一辈子未识光彩荣耀为何事,此时下意识地摇着头,颇有莫名其妙之感。近90岁的老翁,操着诙谐的口吻对老朋友说:“这些作法,也太‘神乎’了。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正我是感到,自己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临近末日。”离92岁生日只差一个月了,法布尔卧在床上,静候生命里程这又一标志性日子的到来。那是1915年11月的一天,他平静得像一位藐视死神的勇士。这时候人们发现,他已悄悄地长眠了。一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从此消失。法布尔去世不到十年,十卷精装本《昆虫记》出齐。
他的女婿勒格罗博士,将介绍他一生的文章结集出版,续作《昆虫记》第十一卷。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世的消息。然而,这一光荣称号被人们传颂开来。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法国戏剧家罗斯丹所说,“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昆虫记》中,所有的虫子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和人类一样,有着复杂的身体结构,有着微妙的喜怒哀乐,有着杰出的直觉和本能,为了生存,它们也坚韧不拔的与严酷的大自然作斗争——生利和失败都一样惊天地泣鬼神。它们虽然是渺小的生命,却充满了灵性。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 我们首先惊异于法布尔所描写的昆虫世界,改变了对昆虫的看法:蝉并不是寓言中的懒汉,螳螂的性格、母被管虫的不辞辛劳略让人意外……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谁知道〈昆虫记〉的简介,作者,以及哪里可以看到?
作者简介
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方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贫穷农民的家中。
法布尔4岁左右,父母送他到祖母家生活,以减轻家庭衣食负担。天真的孩子爱上了祖母家的白鹅、牛犊和绵羊,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法布尔长到7岁时,父母接他回家,送他进了村里的小学。小学未读完,法布尔随全家迁到本省的罗德茨市去住。此时法布尔10岁,父母安排他去了罗德茨中学读书。然而,在法布尔的整个中学阶段,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致使学业无法正常进行。
然而,勤奋好学的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那年,他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一份教师的职位,从而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此后,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不知疲倦地做动植物观察记录,立志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
30岁那一年,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凭借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博得广泛赞赏,人们公认他个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注意。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法国的年轻人;称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1870年,法布尔辞去教师的工作。以后五年间,法布尔主要以撰写自然科学知识读物为生,他的卓越才华越发显露出来。
1875年,经过长期思考后,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昆虫学工作计划。他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在这里,他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f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此后,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从事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汇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家人以"从事《昆虫记》写作五十周年"之名,邀请法布尔挚友和学界友好来到"荒石园",为他举行一次小型庆祝会。消息传出,舆论为之震动。"了不起"、"最杰出"。一类赞扬声此起彼伙,荣誉桂冠一个个飞向老人。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的消息。
1915年11月的一大,91岁的法布尔卧在床_上,平静得像一位藐视死神的勇士。悄悄地长眠了。一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从此与世长辞。
作品内容
《昆虫记》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虫记》原版共十册,每册又有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从全书看,作者似乎旨在让读者认识和理解丰富繁杂的昆虫世界,而并不急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我们为大家推荐在这个选译本(王光先生译、作家出版社出版)全本约25万字也是分十卷,每一卷选译了几篇文章,为了便于介绍,根据各个篇目的内容,我们把它们归为三类:(一)直接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展示迷人的生活场景。如《圣甲虫》(卷一)、《三种垒筑蜂》(卷三)、《食尸虫》(卷五)等;(二)以某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为我们展示其中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昆虫世界。如《荒石园》(卷二)、《提灯有感》(卷七)等;(三)评论或议论性质的文章,作者要么针对某一理论加以评述,如《戳一下变形论》(卷三),要么针对某一现象,思索而发的慨叹,如《提灯有感》(卷七)。下面我们便通过具体篇目对各类文章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一)直接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昆虫的生活画面。
筑窝造巢、保护家庭,这是昆虫生存本能的最高表现。法布尔为我们展示了昆虫们在这方面的多样化本领。在母性与本能关系表现方面,最值得重视的是膜翅目的昆虫,它们身上凝聚着深厚的母爱。一切得天独厚的本能才干,都被用来为后代谋求食宿,正是由于心中怀着自己的家族,它们使自己成为身怀绝技的行家里手;有的成了用细叶编制篓筐的蔑匠;这一位当了泥瓦匠,建造水泥宅室和碎石屋顶;那一位于脆办起陶瓷作坊,用耕土捏塑精美的尖底瓮,坛罐和大肚瓶……在母爱丰富细腻方面,能够与以花求食蜂类相媲美的,还有那开发垃圾、净化被畜群污染的草地的各种食粪虫类。尽管它们干着与粪便打交道的营生,却荣享盛誉。一副好身材,样式简单但光泽很好的外衣。奇特的服饰足以使它们光彩照人。畜粪的香味刚刚散开,食粪虫便闻味而动,全都奔向粪堆,收集储备食品。长长的肢爪,僵硬地做着充满爆发力的动作,仿佛是在腹中机器的驱动下行走,一对橙红色的小触角,张成折扇状,透露着垂涎欲滴的焦急心态。看!刚一到就撞翻筵席上的宾客,它就是圣甲虫(又名金龟子),食粪虫中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月牙儿状顶壳前沿排着六个细尖的齿,既是挖掘工具,切割工具,也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巴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统统搂过来。为后代或自己储备食物的第一步是选料,剔除杂质,收拢成堆,之后清理出一块场地,制作储藏的粪球,接下来,它要干的便是把储备食品运到一个稳妥的地点。在这项行动中,金龟子令人叫绝的技艺表现无遗。更令人惊叹不已的还有金龟子超常的消化能力--只要在住所里昼夜守着食物,它能不断进食,直至储备食品全部消耗干净。(卷一《圣甲虫》)
对于技能造诣最高的膜翅目昆虫而言,幼虫在许多事情上指望成虫,但这并没有促进父亲练就一身高超的本领,能力低下得像只蝴蝶。但西绪福斯虫是个例外。西绪福斯虫是滚粪球虫类中身材最小,热忱最高的一位,它手脚麻利,跟头翻得惊险,下坡滚儿打得更是迅猛,从难以行走的路上掉下来之后,每每总是不顾一切再往上爬。这些绝活,没有谁比得了,在生活中,父亲和母亲同样出力,参加为一只幼虫准备食物的取材和模制工作;他参与运输,尽管角色只是辅助性的;母亲去寻找掘洞地点时,他看守面包;他协助挖掘工程的施一l上他把从地下推出的废料清理到洞口外边,最后集这些品质于一身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忠实自己的配偶,这一点在昆虫社会更是不多见的。也许正是由于两性共同承担了家庭事务,才使得他们能维持很高的生育率。(卷六《西绪福斯虫与父性本能》)
而人类中最美好的婚恋和家庭在昆虫社会更是独具特色。沉默寡言的朗格多克蝎,与其接触索然无味,其习俗蒙着浓厚的神秘面纱。《朗格多克蝎的婚恋和家庭好卷九)为我们揭开了这本神秘的面纱。朗格多克蝎长尾(实际为腹部);大弯度的蛰针,一对钳子从口伸出。四月,布谷鸟初试圆润的歌喉,而一向安分守己的蝎子,此刻却发生了一场革命--它们开始恋爱了,它们载歌载舞,互相认识,看那一对:大肚子、颜色暗的是雌蝎,相对较瘦、颜色苍白的是雄蝎,都把尾巴盘成漂亮的螺旋花,挪着颇带分寸的步子,它们正沿着墙根散步。这样相处几天后,这对情侣便在一处隐蔽清静的场所订婚、交尾,一幅纯美的田园诗,但悲剧终究不可避免:瘦小的雄蝎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已化作亡魂--雌蝎残食了自己的情侣。一段较为漫长的妊娠期之后便是雌蝎产卵,幼蝎出世,雌蝎独自辛苦地哺育儿女,直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儿女们各奔东西。
与朗格多克蝎相比,步甲虫处理爱情事务,真可谓简便快捷。就在众目,也无需酝酿感情,一只过路的雄虫扑向一只过路的雌虫。雌虫被他按住,略微仰起头来,表示乐意接受;于是那骑士便挥动触角,用指头儿抽打对方的颈背。事情一于完,二者立刻分手,双双跑到餐桌那里去吃便餐。然后,它们又各自另结良缘。新结成的夫妻双方也一样,事后又你我另寻新欢。一顿大吃过后,一次粗暴的交尾;一次交尾过后,又是一顿大吃。爱情既过,同类相食,甲壳缺损的步甲虫被兄弟残食,雄虫也是任凭雌性摆布--手术做得于净利落,没有弄掉任何一部分肢体,但肚子却被掏空了,在这一点上,金步甲与朗格多克蝎,螳螂相类似。(卷十《金步甲的婚俗》)
装死--昆虫社会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习性,但作者的观察告诉我们:僵滞不动,根本无什么心计可言,更不是装出来的,那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复杂的神经紧张反应使它们一时陷入某种动弹不得的状态。仟何紧急的情况都会使它极度紧张,而另一种情况却可以解除这种状态,特别是受到阳光照射时。生性粗暴,肆无忌惮的残肢刽子手--大头黑步甲、浑身黝黑的烟黑吉了乐于装死,而鞘翅昆虫,如象叶甲虫,金匠花金龟、瓢虫等,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便恢复活力,还有许多昆虫,如闪光吉丁,断然拒绝装死。换个话题,传说中的白蝎自杀是真有其事吗?而作者的实际观察却告诉我们:其实杜撰蝎子自杀的那些人,是被它突然失去活力的现象迷惑了,蝎子身陷周围都是火堆的高温之中,怒不可遏,痉挛至较然倒卧。这场面欺骗了他们。假如他们不那么轻信,早些把蝎从火圈中取出,就能看到,已"死"的蝎子又恢复了活力,它全然不知自杀是什么。
谈到猎食,我们不得不提到一副祈祷姿态的刽子手螳螂和麻醉大师荧火虫。螳螂,身着一幅宽大的绿色薄膜,一双前爪正举向天空,活脱脱一副祈祷的姿势。但这静默祈祷的神情举止,掩盖着它残忍的习俗;这擎举乞求的一双胳膊,其实是劫持的可怕家什,它们不拨念珠,却要结果身旁过往的幼小昆虫的性命。安详的整体外观,却配上了有"劫持"之称的前肢凶器,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捕捉的是灰蝗、白面螽斯,螳螂就拉起那恫吓、威慑的架式,双钩相应采取一下子钩住不放的办法。接着,捕狼尖一个闭合,夹住惊呆的牺牲品,叫它连招架之功都没有。蚱蜢和无翅则更容易制服,攻击这些风险系数较小的猎物,不必拉什么架式,也无需多少时间,一般情况,只要甩出双钩就够了。用同样的办法对付蜘蛛也绰绰有余,只管拦腰一夹,不用担心有什么毒钩。
再说险恶的萤火虫,只要螺旋的防护墙有一点空隙,就足够它钻空子了。萤火虫那纤细灵巧的工具轻轻一咬,蜗牛当即陷人麻木僵滞状态,接下来便是食蜗牛者不声不响地悄悄下手。但萤火虫操作总是极其谨慎,它以轻柔的动作处理自己得到的牺牲品,不能使对方有丝毫挛缩反应。因为蜗牛只要作出收缩动作,就会与粘附的物体脱胶,萤火虫可没兴致去搜寻得而复失的猎物。(卷五《螳螂猎食》、卷十《萤火虫备餐》)
(二)作者以某一定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为我们展示其中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昆虫世界。
荒石园,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茎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们的乐园。这里有供膜翅目昆虫采蜜的百里香、熏衣草,这里有胶泥蜂喜爱的沙质土层,有各种膜翅目昆虫开发利用的泥灰质地面……操着各种职业的蜂在这里约会:黄斑蜂、石泥蜂、暗壁泥蜂、地花蜂,甚至还有腰腹纤细的隧蜂--更重要的是那里没有过往行人的打扰,可以对石泥蜂、土泥蜂们提问调查,专心致志地从事这种难度较大的探讨,其提问和回答都是通过一种特别的语言--实验进行;在那里无需消耗时间的远途旅行,无需分心伤神的艰难跋涉,可以通盘安排攻坚计划,从容设下缜密的圈套,然后每日每时地观察其结果。与荒石园相比,作者隐居地的丁香林道却是另一番风味--浓荫幽深,路面开阔。五月,两行树丛婀娜多姿地曲展着枝条,枝头上串串小花;树冠交织在一起,搭成框架相衔的拱形顶,严然一座小教堂。上午,柔和的阳光洒进教堂,采花蜂、暴君琉璃蜂,你一下,我一下轮流把舌头捅进同一朵花的圣水缸,它们平静地做着自己的事,仿佛谁也不认识谁;壁蜂穿着黑红各半的天鹅绒外套,往腹刷上粘着花粉;拼命嗡鸣的管蚜蝇,翅膀像云母片一样折射着阳光,卷心菜粉蝶,清一色白衣裳,翅膀有醒目的黑眼点,飞来飞去,飞上飞下,疯狂起舞,金凤蝶,拖着长长的凤尾,着实迷人……快活的孩子们也来了--大家都是丁香小教堂忠实的朝圣者。(卷二《荒石园》,卷八《丁香小教堂》)
另一个作者频频光顾的旺杜峰,也是一片虫子的乐园。它子然独立,高耸云端。山脚下,长得茂盛的惧寒的橄榄树,以及百里香一类靠地中海沿海阳光制造芬芳的半木本植物;山顶上,皑皑白雪,表层土壤覆盖的是名目繁多的极地区系的植物。出发时,你脚下踩着的是气味芬芳的百香丛,一片一片,酷似铺在一串串小园子上的地毯,数小时后,你的脚将踏在对生叶虎耳草絮成的黑糊的垫子上。你刚才在山脚的树篱笆里采到的石榴树上鲜红的小花,那是喜欢非洲晴空的植物;等到山顶,你将能搞到一只毛茸茸的小罂粟,茎杆躲在一层碎石块下,而硕大的花冠却像暴露在格陵兰和北极的地面一般,在顶坡上露着孤伶伶的艳丽身影。这里反差鲜明的景致,总能令人产生新鲜感,丰富多姿的植物更是孕育名目的繁多动物,昆虫也不例外,这也许正是作者二十几次登旺杜峰,仍乐此不疲的原因吧。(卷一《登旺杜峰》)
(三)辩论或议论性质的篇目,作者要么针对某一理论加以评述,要么针对某一现象思考,发出慨叹。
有了提灯,只是一圈弱光线,不论怎么移动,你只能看到天然马赛克铺展的一块小方砖,周围模糊,再往远漆黑一片。科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它做的也是用提灯照亮;它一点一点察看小方砖,以此探索永无穷尽的马赛克铺层。灯光总是供油不足,玻璃灯罩的透明度又如此之差。不过没有什么,提灯人没有做徒劳无益的事,他毕竟走在别人前面,发现了庞大的未知体系中的一个点,并且把这发现指给了别人。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已经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作范围。(卷七《提灯有感》)
再说反常,即对整体形成通例的例外。比如昆虫有六条足,这是通例,至于它存在的理由,我们大可泰然处之。反常则不然,它让人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呢?埋粪虫的幼虫后爪畸形萎缩,圣甲虫及同属的米斑点甲虫、阔颈甲虫和天花斑甲虫前爪均无咐节,这是残疾。沼泽尾草象虫的跗节末端只有一个爪钩(正常是并排着两个秤钩般的爪钩),有一种阿尔卑斯的草地蝗虫,成虫外形与幼虫一致,居然没有飞行的翅,而普赛克的雌性更离奇,本属鳞翅目昆虫,却连基本特征--鳞翅都不见了,它无力蜕皮,只停留在肉虫形态……反常在昆虫世界不胜枚举。尽管从植物蔷薇五个萼片的反常--弟兄五个,两个长着胡子,两个没长胡子,另一个一半长着胡子(注:胡子指导片表面的毛刺)、犯脖子扭筋病的印卡百合那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但对昆虫界各种反常现象的解释,远远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卷十《论反常》)
阅读自导
一、作品的时代背景
《昆虫记》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进化论的影响尤大,达尔文的变形与适应的理论一度成为生物学界科学研究者的"时尚"。与此同时,哲学家拍格森强调直觉的哲学也逐渐盛行起来。法布尔《昆虫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受到这两种思潮的影响。他反对达尔文的变形论和适应论,强调本能与直觉,他最著名的"本能就是天才"的观点,便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作品的科学思想之外,法布尔的《昆虫记》还是一本文笔优美,风格独特的作品。这与法国18、19世纪盛行的将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著作的传统不无关系。法国18。19世纪热衷于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著作的生物学家不可胜数,其中最典型的创始人就是布丰。"风格即人"的名言就出自布丰的笔下,他的用意是,如果作品的风格独特,即使自己的作品在科学思想方面被后来的研究者超过,他的作品仍将流传后世。法布尔无疑受了布丰的影响,在文章风格上下了不少的功大,从而有了今大义风质朴,自成一格的《昆虫记》。二、作品的地位和影响
《昆虫记》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不论是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上,还是文学史上,《昆虫记》都占有很高地位。'它记载的情况真实可靠,详细深刻;文笔精练清晰,所以深受读者欢迎。它文风质朴,别有风趣,自成一格,所以能成为传世佳作。《昆虫记》各卷一经出版,不但在法国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即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也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作者的大名已为广大读者所熟知,而文学界则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并推选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可惜没等到诺奖委员会决定最后的结果,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已经瞑目长逝了。但是直到对世纪的今天,《昆虫记》的影响依然广泛,《昆虫记》的选本也不时出版。而我们为读者介绍的这本王光选译的《昆虫记》,一经出版,便以忠实原著风貌及表达特色,迅速获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曾一度占据全国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更是许多父母为孩子准备的首选礼品。精彩语言集录
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园四外依然死死因挡着黑暗。
不论何人,只要你是把科学本身当作日常生活需要,那么你就注定得服从这种平衡法则。
对人类而言,发现一盘新做法的菜肴,比发现一个新的星球重要。
工具不决定技艺的门类,工具如何不决定工人如何。精彩片段推荐
《千理论说道不如一个事实》,作者从乐于频闯民宅的伯罗奔尼撒蜂说起,指出科学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们只有观察还不够,还必须做实验--即亲自参与其中,人为创造出一定条件,迫使动物向我们揭示那些处于正常进程时它不肯告知我们的东两。文中,论据充实,论述精辟,作者利用简明的语言为我们诠释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提灯有感》,同是议论性文章,但这次作者是从提灯看夜景说起,由提灯只能照亮天然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方砖联系到科学探索:提灯人没有做徒劳无益之事,他毕竟走在别人前面,发现庞大未知体系中的一个点,并且把这一发现指给别人。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我们已经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扦范围。
《萤火虫备餐》,不同于螳螂猎食,萤火虫对付蜗牛采用了麻醉,更准确地说是速效麻醉,只有萤火虫一"出手",蜗牛当即陷人麻木僵滞状态,接下来便是不声不响悄悄下手。其攻击的动作迅速而轻柔,丝毫不给蜗牛挛缩的机会。版本介绍
说说法布尔
1823年12月22日,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一户农家。被世界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也被法国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儿”。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1829年,法布尔回到圣雷恩开始上学,但那一段儿时岁月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
1833年,法布尔一家来到了罗德兹,其父靠经营一家咖啡馆维持生计。
1837年,一家人又移居到图卢兹。法布尔进了图卢兹的神学院,但中途退学,出外谋生,曾在铁路上做过工,也在市集上卖过柠檬。后来,他通过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的选拔考试,获得奖学金,并在三年的学习后获得了高等学校文凭。毕业后,时年十九岁的法布尔在卡本特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就是自然科学史。
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阿维尼翁的植物学家勒基安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学识。此后,他又跟随着莫坎-唐通四处采集花草标本,这位博学多才的良师为法布尔后来成为博物学家、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53年,法布尔重返法国大陆,受聘于阿维尼翁的一所学校,并举家迁进了圣-多米尼克街区的染匠街一所简朴的住宅里。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粉末。
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使两人先前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有六个孩子,其中惟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了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
1878年,他曾以沃克吕兹的真菌为主题写下许多精彩的学术文章。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详尽,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们声称能从真正的块菰中品出他笔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font color=#000000],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如今,这所故居已经成为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有着浓郁普罗旺斯风情的植物园中。[/font]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1823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鲁那格山区的古老村落——撒·雷旺,村中的利卡尔老师为他取名为约翰·安利。父亲安东呢奥(生于1800年),母亲费克瓦尔(生于1805年)。
1825年(两岁)弟弟弗朗提力克出生。
1827年(3岁)由于母亲要照顾年幼的弟弟,所以他从3岁一直到6岁,都寄养在玛拉邦村的祖父母家;这里是个大农家,有许多比他年长的小孩。他是个好奇心重,记忆力强的孩子,曾自我证实光是由眼睛看到的,并追查出树叶里的鸣虫是露螽。睡前最喜欢听祖母说故事,而寒冷的冬夜里则常抱着绵羊睡觉。
1830年(6岁)回到撒·雷旺村,进入利卡尔老师开办的私塾就读,上课中,常有小猪、小鸡会跑进教室觅食。由动物图书记下A、B、C……字母,对昆虫和草类产生兴趣,发现黑喉鸲的巢,取得巢中青蓝色的蛋,经神父劝说,把鸟蛋归还原处,为增加家庭收入,帮忙照看小鸭,负责赶到沼泽放养,因而发现沼泽中的生物和水晶,云母等矿石。
1833年(9岁)全家搬到罗德斯镇,父亲以经营咖啡店为生,进入王立学院,担任望弥撤仪式助手而免交学费。在学校期间,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喜欢读古罗马诗人维尔基里斯的诗。
1837年(13岁)父亲经营咖啡店失败,举家迁往托尔斯。进入埃斯基尔神学院。
1838年(14岁)父亲的生意再度失败,搬到蒙贝利市,又开了一间店,独自离家,以卖柠檬、做铁路工人等自立更生。曾用超过一日工资所得购买《鲁布尔诗集》,携至原野上阅读,以认识各种昆虫为最大乐事,第一次抓到欧洲云鳃金龟时,感到特别高兴。
卡尔班托拉时代
1839年(15岁)以公费生第一名考进亚威农师范学校。在学校住宿。由于上课内容太枯燥,常乘自习时间观察胡蜂的螫针、植物的果实或写诗,在雷·撒格尔的山丘上,第一次看到神圣粪金龟努力推粪的情景,内心感动不己。
1840年(16岁)因成绩退步被师长责骂而发愤图强,在两年内修完三年的学分,剩下的一年自由学习博物学,拉丁语和希腊语。
1842年(18岁)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卡尔班托拉小学的老师,年薪700法郎,因热心教学,深获好评。父亲经商失败,由蒙贝利市搬到波尔多镇。
1843年(19岁)上野外测量实习课时,由学生处得知涂壁花蜂。也由于这种蜂而开始阅读布兰歇、雷欧米尔等人著的《节肢动物志》,从此倾心“昆虫学”。
1844年(20岁)和同事玛利·凡雅尔(23岁)结婚。自己进修数学、物理、化学等。父亲的咖啡店又关闭,暂时在卡尔班托拉税务署工作。
1845年(21岁)长女艾莉沙贝特诞生。
1846年(22岁)艾莉莎贝特夭折。通过蒙贝利大学数学的入学资格考试。弟弟弗郎提力克成为小学老师。
1847年(23岁)取得蒙贝利大学数学学士。长男约翰诞生。
1848年(24岁)取得蒙贝利大学物理学学士。
长男约翰夭折。十分欣赏托斯内尔(法国文学家)有关鸟类的著述。希望能到大学教书,但苦无机会。
科西嘉时代
1849年(25岁)任职科西嘉阿杰格希欧国立高级中学的物理教师,年薪1800法郎。面对科西嘉丰富的大自然,开始研究动、植物。此外,他也十分热衷于数学。与植物学家鲁基亚一起攀登科西嘉的每座山采集植物。
1850年(26岁)次女安得蕾诞生。
1851年(27岁)托尔斯大学的博物学教授蒙肯·塔顿来到科西嘉,塔顿解剖蜗牛给法布尔看,发现他的资质优异而力劝他朝博物学努力,从此兴趣由数学转向博物学,立志成为博物学家。年底,因感染热病回到亚威农静养。鲁基亚在科西嘉因病猝逝。
1852年(28岁)恢复健康,回到阿杰格希欧中学。
亚威农时代
1853年(29岁)成为亚威农师范学校(日后改制为利塞·阿贝纽国立高级中学)物理助教,年薪1600法郎。三女阿莱亚诞生。
1854年(30岁)取得托尔斯大学博物学学士。
阅读雷恩·杜夫尔写的有关狩猎蜂——黄腰土栖蜂的论文后,决心研究昆虫生态,他的潜能像被点燃的薪柴,熊熊燃烧起来,在卡尔班托拉的悬崖上,研究狩猎象鼻虫的瘤土栖蜂,并更正杜夫尔的错误,发表更深入的论文。
1855年(31岁)四女克蕾儿诞生,陆续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观察豌豆蜀植物的花和果实》等与植物有关的论文。
1856年(32岁)以研究瘤土栖蜂而获得法国学士院的实验生理学奖。继续研究高鼻蜂、短翅芜青等昆虫,但因生活困苦,研究时间不多。兼任课外辅导、家庭教师等职,开始研究由茜草提炼染料。
1857年(33岁)5月21日,在条纹蜂的巢中发现短翅芜菁的幼虫,并发表《芜菁科昆虫的变态》论文,另外还发表了有关植物的论文。
1858年(34岁)得知没有财产就不可能成为大学教授后,全心投入茜草染料的研究。
1859年(35岁)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赞誉法布尔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次男朱尔诞生。担任鲁基亚博物馆馆长。督察德留依到访,与植物学家杜拉寇尔结识,之后,又与住在亚威农的英国经济学家米勒相知,成为植物同好。
1862年(38岁)由安谢特出版小学用图书。认识巴黎出版社社长得拉克拉普,受到他的鼓肋,立志著述浅显易懂的科学读物。
1863年(39岁)三男爱弥尔诞生,德留依当上教育部部长。
1865年(41岁)登班杜山遇险,细菌学家巴斯德来访,交由得拉克拉普出版《天空》、《大地》等科学读物。
1866年(42岁)成功地由茜草直接抽取染料色素,受聘为亚威农师范学校物理教授。
1867年(43岁)对亚威农的贡献受肯定,获卡尼耶奖的奖金9000法郎。
1868年(44岁)由于教育部长德留依的推荐,获雷自旺·得努尔勋章,并拜谒拿破仑三世。担任夜间公开讲座的博物学,物理学讲师。将研究成功的茜草染料工业化。工厂成立不久,德国完成蒜硫胺的化学合成染料,茜草染料工业化的梦想因而破灭。公开讲座的授课方式遭保守的教育者、教会反对,遂辞退师范学校教职。
1869年(45岁)在保守派的策动下,德留依辞去教育部部长职位。
欧兰就时代
1870年(46岁)向米勒借贷,搬到欧兰就。抚养一家七口,负担沉重。幸好科学读物陆续出版,能一点一点还钱。
1871年(47岁)过着著书、观察昆虫的生活。这一年,因为发生德、法战争,无法按时取得版税和稿费,生活更加困苦。
1872年(48岁)由于德留依的介绍,化学家提马致赠显微镜。
1873年(49岁)米勒去世。被迫辞去鲁基亚博物馆馆长一职,向市长抗议。获巴黎爱护动物协会颁发银牌,有关数学、植物、物理的著作相继问市。
1877年(53岁)次男朱尔去世,把发现的三种蜂以“朱尔”的拉丁语“伏利渥司”分别命名为伏利渥司土栖蜂、伏利渥司高鼻蜂,伏利渥司穴蜂。
1878年(54)因朱尔的死,深受打击,身体也大不如前。感染肺炎几乎死去,幸以坚强的意志力度过难关。
完成《昆虫记》第1册(原稿内容包括:推粪球的神圣粪金龟、捕象鼻虫的瘤土栖蜂、捉短翅螽斯的兰格道格穴蜂……等)。
阿兰玛斯时代
1879年(55岁)因房东将欧兰就家门前的两排悬铃木砍掉,愤而搬家。在隆里尼村外找到理想中的家园,取名为“阿尔玛斯”(荒地的意思),阿尔玛斯的庭院中有很多耐旱、多刺的植物,是各种昆虫的乐园。4月3日由得拉克拉普的出版社发行《昆虫记)第1册。往后,大约每三年出版一册。
1880年(56岁)科学读物十分畅销,部分被指定为教科书。在阿尔斯庭院的枯叶堆里,发现大量的花潜金龟幼虫,于是开始研究观察他们的生活,退役军人法比那担任他的助手。
1881年(57岁)被指定为巴黎学士院的通讯会员(本地会员)。
1882年(58岁)《昆虫记》第2册出版。年迈的父亲搬来同住。
1885年(61岁)妻子玛莉去世(64岁)。三女阿莱亚女代母职,处理家务。开始以水彩描绘“蘑菇”图。
1887年(63岁)与出生隆里尼村的约瑟芬·都提尔(23岁)结婚。成为法国昆虫学会的通讯会员,并获赠同学会的得尔费斯奖。
1888年(64岁)约瑟芬产下四男波尔。
1889年(65岁)获法国学士院最高荣誉的布其·得尔蒙奖,获金10000法郎。
1890年(66岁)五女波丽奴诞生。
1891年(67岁)四女克蕾儿去世。
1892年(68岁)荣膺比利时昆虫学会荣誉会员。
1893年(69岁)父亲安东奥尼去世(93岁)。开始研究大天蛾不可思议的能力,发现雄蛾能从遥远的地方找到雌蛾,是因雌蛾发出的一种“讯息发散物”,亦即类似今日所谓的“荷尔蒙”,法布尔称蛾群聚集家中的5月6日为“大天蛾之夜”,曾将天牛的幼虫烤来吃,并发射大炮来测试蝉的听力。
1894年(70岁)荣膺法国昆虫学会荣誉会员。开始观察粪金龟、半人小粪金龟、鸟喙象鼻虫和大毒蝎的习性。
1895年(71岁)么女安娜诞生。
1897年(73岁)在阿尔玛斯家中自行教育三个年幼的孩子,妻子约瑟芬也一起听课。
1898年(74岁)次女安得蕾去世。
1899年(75岁)由于市面出现许多仿作,他写的科学读物不再被指定为教科书,版税因此减少,生活再度陷于困境。
1902年(78岁)为了抚养三个稚子,开始取出存放在出版社的版税和稿费,荣膺俄罗斯昆虫学会荣誉会员。
1905年(81岁)法国学士院颁发吉尼尔奖,获赠养老金3000法郎。
1907年(83岁)《昆虫记》第10册发行,可是销路不佳。学生勒格罗博士提出举办《昆虫记》出版30周年庆祝仪式,并发现法布尔老师的生活比他想像中还要清苦。
1908年(84岁)在布罗班斯诗人米斯托拉的努力下,法布尔的贡献受到肯定,获赠养老金1500法郎。
1909年(85岁)著《昆虫记》第11册(关于萤火虫、甘蓝菜上的青虫等的研究),身体己十分衰弱,出版诗集。获阿尔布“布罗班斯诗人”的荣衔。
1910年(86岁)4月3日,在米斯托拉的呼吁下,召集学生、友人、读者,举办庆祝仪式,订为“法布尔日”,《昆虫记》由此扬名于世,再度荣获雷自旺·得努尔勋章(比上一回更晋一级)和养老金两千法郎。获斯特克荷尔姆学士院所颁林内奖,收到由国内外寄来的许多捐款,除了地址不明的转赠贫苦人家外,其他全部致谢函退回。
1912年(88岁)妻子约瑟芬去世(48岁),由阿莱亚和修道院护士安东尼埃奴照顾。公共事业大臣提埃利来访。
1913年(89岁)波安卡雷总统来访,代表法国国民向法布尔致意。
1914年(90岁)三男爱弥尔和弟弟弗朗提力克相继去世。
1915年(91岁)5月,在家人扶持下,坐在椅子上绕庭院一周,最后一次巡视阿尔玛斯。10月7日,尿毒症加重。10月11日与世长辞。16日,葬于隆里尼墓园,有螳螂、蜗牛等前来送行。
1921年在鲁格罗国会议员的奔走努力下,政府买下阿尔玛斯,以巴黎自然史博物馆分馆——“阿尔玛斯·法布尔”名义保存下来,并聘请阿莱亚、波尔管理。
现在,管理此处的是皮那尔·提欧吉。
法布尔出生的家在撒·雷旺小学老师——卡巴尔达夫人的鼓吹下,也以博物馆型态保存至今。《昆虫记》原著书名可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昆虫记》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1878年第一卷发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原著内容如其名,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对昆虫的研究记录。作者数十年间,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直接在野地里实地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进行观察,或者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培养,生动详尽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但《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百科全书,它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首先,它并不以全面系统地提供有关昆虫的知识为惟一目的。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他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认知的准则。这是一般学术文章中所没有的,但却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不同于许多文学作品的是,《昆虫记》不是作家笔下创造出来的世界,所叙述的事件都来自于他对昆虫生活的直接观察,有时甚至是某种昆虫习性的细枝末节。其次,虽然全文用大量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并不像学术论著一般枯燥乏味,本书行文优美,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恰到好处的描绘,令读者融入了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在描写中使用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此外,他凭借自己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基础,在文中引用希腊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中的典故,字里行间还时而穿插着普罗旺斯语或拉丁文的诗歌。法布尔之所以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并曾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提名,除了《昆虫记》那浩大的篇幅和包罗万象的内容之外,优美且富有诗意的语言想必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作品中的理性成分体现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法布尔在对昆虫的观察研究中,反复试验,并考证多方资料,对主流学术观点敢于质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尽自己之所能对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和补充,对自己的观察结果不轻易下定论,同时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与自身的局限。他在观察昆虫之余抒发感想时,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自大,机械化社会的野蛮,话语间时常讥讽人类僵硬不化的成见,并谨慎地对社会现状进行冷静的思索。这部作品中的感性成分,不仅反映在作品的内容与语言表达上,甚至还反映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从行文来看,作品充满了拟人化的昆虫生活,从用人类着装来形容昆虫的外部特征,到用婚礼来象征昆虫求偶交配的过程,再到对它们在自然界所做贡献的歌颂,作者的情感随着昆虫的命运而变化。此外,在研究记录之余,作者在字里行间也提及自己清贫乐道的乡间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膝下的儿女,乃至他的家犬,这正符合了“回忆”二字,充满了人情味。而作者在研究与思考过程中,使用野外实验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活着的昆虫,悉心观察生命,这与解剖分类相比,本身就带上了感性的色彩。他在许多观察之后的想法也无不与生命有关,建立在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上。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感性基调以及动力,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一种对生存的清醒认识;一种对生活的深厚感情。而科学的理性就是得到了这种感性的支持,才能持续下去。作者由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而产生了对生命的好奇,于是在观察中认真体验生命的每一种表现,并陶醉其中,乐此不疲,这继而又支撑了学者一心探求真相的科学精神。如果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作品或一般科学作品所无法企及的,那么严格来说,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以专业的标准来衡量,法布尔是个博物学家,“非专业”的昆虫学家;其文学手法也不能超越当时所有卓越的文学作品。在作品中,人作为观察者,用文学的笔调让昆虫带上了“人性”的色彩,却不足以成为社会学或伦理学的专著。总之,单独从昆虫学、社会学或伦理学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都是有局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承认,将科学研究成果与文学写作相结合,历史上并非只有法布尔一人。然而,《昆虫记》以自己的特色,获得了极大的影响与声誉。《昆虫记》并非刻意写就,而是作者自得其乐地观察与写作的成果。这便定下了作品的基调:看似平平淡淡,但却无时无刻地反映出作者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一如其朴实清贫,但宁静美好的乡间生活。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不变的,但给读者的思索却是灵活可变的,他没有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只是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昆虫记》原著问世以来,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有了汉译本,引发了当时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国读书界再度掀起“法布尔热”,出现了多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编本、甚至全译本。《昆虫记》原著长达十卷,每一卷均由许多章节组成,每一种昆虫所占的篇幅不尽相同,而且有关不同昆虫的章节之间并无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它不同于小说,不受情节的局限。这种结构体裁,决定了精选本仍然能葆有原作的风格与趣味。法布尔(Jean Henri Fabre, 1823-1915)出生在法国南部,靠近地中海的一个小镇的贫穷人家。童年时代的法布尔便已经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天赋的观察力,在他的《遗传论》一文中可一窥梗概。靠着自修,法布尔考取亚维农(Avignon)师范学院的公费生;十八岁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继续努力自修,在随后的几年内陆续获得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与执照(近似于今日的硕士学位),并在1855年拿到科学博士学位。
年轻的法布尔曾经为数学与化学深深着迷,但是后来发现动物世界更加地吸引他,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即决定终生致力于昆虫学的研究。但是经济拮据的窘境一直困扰着这位满怀理想的年轻昆虫学家,他必须兼任许多家教与大众教育课程来贴补家用。尽管如此,法布尔还是对研究昆虫和蜘蛛乐此不疲,利用空暇进行观察和实验。
《昆虫记》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思想,主题思想,你的评论
目录 • 作品介绍 • 作品主题 • 作品影响 • 作品目录 • 《昆虫记》读后感 • 作者简介 作品介绍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 让中国读者首次领略《昆虫记》的真实面目。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作品主题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作品影响 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 作品目录 01 论祖传 02 神秘的池塘 03 玻璃池塘 04 石蚕 05 蜣螂 06 蝉 07 泥水匠蜂 08 螳螂 09 蜜蜂、猫和红蚂蚁 10 开隧道的矿蜂 11 萤 12 被管虫 13 樵叶蜂 14 采棉蜂和采脂蜂 15 西班牙犀头的自制 16 两种稀奇的蚱蜢 17 黄蜂 18 蛴螬的冒险 19 蟋蟀 20 娇小的赤条蜂 21 西西斯 22 捕蝇蜂 23 寄生虫 24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25 松毛虫 26 卷心菜毛虫 27 孔雀蛾 28 找枯露菌的甲虫 29 爱好昆虫的孩子 30 条纹蜘蛛 31 狼蛛 32 克鲁蜀蜘蛛 33 迷宫蛛 34 蛛网的建筑 35 蜘蛛的几何学 36 蜘蛛的电报线 37 小说在线阅读 《昆虫记》读后感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作者简介 1823年12月22日,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1829年,法布尔回到圣雷恩开始上学,但那一段儿时岁月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 1833年,法布尔一家来到了罗德兹,其父靠经营一家咖啡馆维持生计。 1837年,一家人又移居到图卢兹。法布尔进了图卢兹的神学院,但中途退学,出外谋生,曾在铁路上做过工,也在市集上卖过柠檬。后来,他通过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的选拔考试,获得奖学金,并在三年的学习后获得了高等学校文凭。毕业后,时年十九岁的法布尔在卡本特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就是自然科学史。 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阿维尼翁的植物学家勒基安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学识。此后,他又跟随着莫坎-唐通四处采集花草标本,这位博学多才的良师为法布尔后来成为博物学家、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53年,法布尔重返法国大陆,受聘于阿维尼翁的一所学校,并举家迁进了圣-多米尼克街区的染匠街一所简朴的住宅里。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粉末。 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使两人先前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有六个孩子,其中惟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了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 1878年,他曾以沃克吕兹的真菌为主题写下许多精彩的学术文章。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详尽,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们声称能从真正的块菰中品出他笔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font color=#000000],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如今,这所故居已经成为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有着浓郁普罗旺斯风情的植物园中。[/font]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上一篇:怎样引用知网论文
下一篇:论文查重率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