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杰学位论文
蔡杰学位论文
市场需求与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
(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 金向军 )
[摘要] 专业的设置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决定职业教育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本文就以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来讨论职校专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和发展问题。同时总结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 专业设置 教产结合 商品油画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 [《马克思全集》第一卷 第8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教育作为整个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其性质和运作方式也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特别是对职业教育而言,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当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物质生活"已构成我国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而现代教育与现代经济的本质联系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职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才能使自身获得高速发展,展示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因此,面对市场,与企业接轨,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培养规格,及时地改革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学生没有市场,学校更不可能有前途。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设置,一开始就紧跟市场的脚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的了一定的成绩。倍受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同时毕业生就业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平均一个毕业生有好几个油画企业可供选择,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的背景下,更是一个奇迹。说明走市场化道路,对学校对学生而言,是何等的重要。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否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决定职业学校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因为职业教育始终面对两个市场: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不仅要考虑生源的问题,更要考虑就业市场,想到他们的出路。因此要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理念,这既是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的需要。
在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办之初,就对市场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推进毕业生就业,专业的设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那么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又是如何根据市场进行专业设置,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呢?这中间的经验又究竟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如何根据市场设置专业。
首先,在设置专业之前,要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任何专业在设置专业之前务必对专业进行调查,并研究可行性。在1991年,在颇有远见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老校长吕德强{工艺美术学校创始人}的指导下,金向军等教师多次到当时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城市深圳考察商品油画并作了调查。得知,商品油画是中国改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油画复制技术。主要通过香港等国际市场销往欧美等世界各地。(现在,商品油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看好的市场前景。国外市场随着国民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从温饱走向了小康,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精神和物质有了更高的追求。特别是现在随着节假日、公休日的增多,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精神方面追求,而艺术品无疑是人们最关注的对象。国内油画市场既将日益壮大。因商品油画让艺术与市场接轨,所以它不出10年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深圳大芬村,厦门乌石浦、海沧、浙江义乌等商品油画市场已具相当规模,以深圳大芬为例:被当地人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村,原先是地处深圳郊区的小山村,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它创造了占领全世界60%的油画市场的奇迹。大芬村每年商品油画的出口额都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透过大芬村油画市场发展情况不难看出--我国的油画产业对画工的需求也随行业快速发展而在不停的增长。况且工资待遇丰厚。还了解到原工艺美术学校89届毕业生胡力锋,蔡杰等在91年从事商品油画工作,月薪就达到3000元以上(当时,教师的工资水平还不超过200元)。同时,我们也发现国内就画工培养上来说,基本上是画厂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全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美术学院又不会培养画工。那么市场上对这一类人才就存在断档。况且开办该专业投资也不大,当时工艺美术学校的领导吕德强先生及油画专业老师们以敏锐的市场眼光看到这一现实,在1993年9月,正式成立了商品油画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发展,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怎样的远见卓识。
其次,专业的设置必须具有一定前瞻性。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务必要跟着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超前设置专业提供可靠依据。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今天的热门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如果专业的设置,只考虑眼前的市场,而未能对未来的变化有一个正确的判断,那么一旦市场需要发生变化,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而淘汰,更谈不上专业发展了。缙云工艺美术学美在开办之前充分认识到以上这些,除了调查还对该行业进行了较周全的分析,并充分认识和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事实上商品油画这一行业,在十多年前我们开办这一专业的时候,还是属于方兴未艾的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行业愈加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是真正的朝阳产业。因此,这个专业就能长久的开办下去。这几年,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油画专业的就业一年好过一年,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再次,专业设置要与当地经济相适应。《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那么,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应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形成的区域性经济特征,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只有适应区域经济要求才有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地处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较低。职业教育如何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这正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像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商品油画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需大量人才。而现在,我们丽水市正在全力打造"古堰画乡"项目,更急需大量的画工。而商品油画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的水平决定了一切。丽水本地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农村人口比重较大,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青年学生,他们对致富的愿望也非常强烈。本专业的开办,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愿望。希望通过画商品油画发家致富。这些年,从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油画专业毕业的农家子弟,有许多已经成为高收入者。证明这条路对农家子弟脱贫是行之有效的。比如我校有好多已在大城市购房定居,真可谓从"山沟沟"走向"大城市"。)。典型的有95年毕业于工艺美术学校的赵益胜,在松岗油画厂工作2年后,创办深圳松岗丰源工艺厂,并在全国各地开办加工厂,下属员工2300人,现生产的产品有木制玩具,国外花园路牌,商品油画等,年产值2000万元。同时针对学生家长中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对本专业了解有限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定期开家长会的方法以及请往界优秀毕业生来"现身说法",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使他们对本专业的前景有更多了解,打消他们对这一行业的疑虑。人才的培养,有学校、学生、家长三个要素,如何使这三个要素形成有机的互动,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最后,专业的设置还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等等,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设置,是牢牢把握住这两点的。首先商品油画专业开办除了画室、教室之外,只需要画台和日光灯等一些简易的设施,投资省,是美术学校稍加调整现有资源就可以开办了。这个是本专业能够快速开办,抢占市场先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另外,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学校,开办商品油画这样的专业,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这一专业的开办,又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色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只有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特色的培养人才的道路,方能成功!特色在于积累与沉淀,更在于创造。就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而言,我们很难培养艺术家,但在培养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或者具体的说培养画工上说,却有足够空间。这些年的实践表明,正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特色路线,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在回述了工艺美术学校根据市场来设置商品油画专业的历程后,那么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又是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发展建设的呢?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根据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建设这一专业,是这个专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的根本保障。下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二、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建设
1、专业的发展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新开设的专业需要新的师资力量。好多职业学校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和思考。工艺美术学校对于这一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利用现有师资进行改造,选派教师到油画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吸取生产第一线的营养,回校进行整理总结,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教学。比如油画专业的金向军教师多次到油画业进行学习进修。油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油画专业理论水平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懂得商品油画制作的全过程,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这一点对专业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采取聘请技师的办法来加强教学与市场的联系。专业的建设必须与市场接轨,就要实行校企结合,学校聘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油画技师回校任教,并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研究油画教学和开展教研活动。如,工艺美术学校聘请工作多年的王海勇、王旭平、朱伟军回校任教。大大促进和加快了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
2、专业的发展需要与市场信息形成互动关系。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调整自身,如课程设置和改革等等。缙云工艺美术学校的商品油画专业是经常与市场沟通的,一方面加强商品油画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借助就业网络与市场沟通。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好坏就可就直接反映专业发展的好坏,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便更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通过学生"送画回校"活动和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等形式收集市场资料和行情。另一方面,带学生参观"古堰画乡"等油画企业,在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也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多信息。从而为专业发展导向提供依据。同时在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课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因为在商品油画市场中,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高级行画,其价格远在一般复制品之上。那么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也是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服务。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东西方美术简史,油画名作欣赏等课程。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既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又具备一定素质。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就会比画厂里仅仅是依靠师傅带徒弟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也更有发展的潜能。
3、专业发展需要办学模式的确立。任何一个专业发展发展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同时,办学模式的确立不应该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该从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换言之,就是要从市场出发。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创造了具有工艺美校特色的办学模式,具体的说 "教产结合"和"顶岗上班学习"两个特点:
⑴实行"教产结合"的教学模式。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我校商品油画专业在办学期间,实行"教产结合",以产促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我校与深圳松岗丰源工艺厂合作,接订单进行生产,2000年完成《花篮》、《水果》两款油画稿6000多张,2002年完成《圣诞雪景》油画16000多张,2003年完成玻璃内画30000个。我校产教结合这一课题,受到了社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2000年,就得到了缙云县科委的高度重视,并拔款20000元专项资金用于这方面课题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丽水市教育局局长江春松十分关心我们学校"教产结合"实施情况,多次到校指导,并专门撰写了调研报告,在全市职业学校给予推广。2003年6月,在江局长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组的课题报告《教产结合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对"教产结合"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该报告获丽水市首届职教课题评比一等奖。
⑵加强社会实践课程改革--实行顶岗上班学习。当今社会各个行业竞争相当激烈,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进行开放式办学,并与企业挂钩,实行校企结合。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竞争力更强。所以,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十分必要的。定期组织学生分层次在油画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校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利用每年寒暑假对每个学生采用分层次,逐步提高的顶岗实习法:第一步,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实习,以油画工人身份顶岗实习,掌握制作油画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二步,对参加过基础实习的学生进行提高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油画的制作生产过程并掌握多种技法及了解掌握油画产供销全过程。同时学生顶岗上班学习还可以获得一定收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2006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接受职业教育'。顶岗上班、半工半读对解决家境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而言,意义尤为重要。我校学生在在实行顶岗上班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挣得了学费与生活费,比如03油画班在2006年暑期参加学校组织的顶岗上班学习一个月,在把学到专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的同时,平均每人又获取了900元的经济报酬,其中,李捷同学收入高达1987元。所以顶岗上班学习对学校而言,还可以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从而起到了防止流生,稳定生源的作用。
三、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和发展专业取得的成绩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已建成一支具有深厚市场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完整的学生实践体系与就业网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受领导重视,积极参与"古堰画乡"建设。2005年9 月,响应丽水市委、市政府创建"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号召,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受邀请,在丽水莲都区正式成立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
2、接轨市场、校企结合和"教产结合"初具成效。为了满足商品油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已建有的"弘业国际礼品有限公司"、 "博美画坊"、"丰源工艺厂"实训基地。在前一段时期,学生在这些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工作开展顺利,效果良好。
3、毕业生供不应求。自从商品油画专业开办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每个油画专业毕业生都有十多个厂家和公司可选择,面且报酬丰厚。比如: 从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毕业的赵一庆、胡文炳、楼国升等。现在分别在广州与厦门等地购房定居,并长期从事商品油画事业,月收入达8000-10000多元。
四、展望
目前,丽水市委市政府正着力打造"古堰画乡"项目,一个中国知名的特色文化园区、长三角主要的中高档行画生产基地和行画原创画集散中心,将在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一带崛起。随着"古堰画乡"的发展,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画厂作坊来此安家落户,画工的需求量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在"古堰画乡"的建设中,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担负着为"古堰画乡"培养画工的重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能加快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更令人可喜的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绿谷画工”这一技术人才品牌的理念,我们相信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将为打造"绿谷画工"、带动一方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马克思全集》 第1卷 中央编译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 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
《职业中学办学思想与实践》 江西高校出版社
蔡杰的简介
蔡杰,陕西西安人,2001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参加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研究生进修班,获得学历证书,参加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进修班,现任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音乐部音乐理论专业教师,古筝教师,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中国古琴协会会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筝学会会员、温州市音乐家协会古筝演奏艺术分会理事。
生物质材料属于生物材料吗?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广泛运用生物质材料
( 2007年1月17日 )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次性餐具将不再使用传统塑料,而是用生物质材料"玉米塑料"制成,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1月16日,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论坛上,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任杰教授透露,不仅是一次性杯子、托盘、包装盒,世博会上使用的路牌、胸卡、磁卡也将有可能来源于玉米。
任杰解释说,这种全新的生物质材料叫做"聚乳酸",是将玉米等农作物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制备得到的一种"绿色石油"。这种材料可循环利用,走一条从农作物到乳酸、到聚乳酸、到聚乳酸制品、再到自然降解的循环链,于环境无负担。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农用地膜、纤维纺织、一次性产品、包装材料、工程塑料,甚至现代医疗材料等领域,"比如说医疗用的骨钉,现在常使用钢钉,需要取出或替换,如果用了可降解的聚乳酸,骨钉就能在一定时间后自动降解,避免了病患二次痛苦"。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已经开始应用聚乳酸这种生物质材料,制成一次性餐具、托盘,甚至是笔记本外壳。任杰对记者表示,爱知世博会上使用的是美国生产的玉米塑料,它采用的是两步法的制备手段,工艺线路繁琐,产率低,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产量化生产。"而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将采用一步法的聚乳酸制备工艺,性价比高,既安全又能保证产量。"
任杰表示,用"玉米塑料"做包装材料已经被纳入到世博会专项计划中,用完的废弃杯子或包装盒届时将一并填埋进行自然降解,作为能吸收的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据介绍,2005年全球塑料产量达2亿吨,我国产量在1800万吨左右。传统塑料不仅制成过程能耗大,而且制成品除一部分进入循环利用外,其余都通过焚烧、填埋等方法处理,会造成土地浪费及有毒物质释放等严重污染。
任杰还透露,虽然用可食用的玉米制成大批量生物质包装材料已经绰绰有余,但是专家们还在研究使用包括甘蔗、薯类和甜高粱等其他生物质材料制成塑料制品,特别是能源材料。
这些论文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导师:齐庆杰 导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 周新华.生物质材料热解实验及动力学分析[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2] 于贵生.燃煤锅炉典型脱硫工艺的脱氟反应机理研究[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3] 孙清威.工业链条炉高温燃烧脱硫剂与脱硫新技术的研究[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4] 付现伟.矿井人—机—环境系统安全评价[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5] 肖丹.受限空间瓦斯爆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6] 吴宪.煤燃烧过程中氟的析出行为及其在工业与电站锅炉中的燃烧转化特征[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7] 郝宇.燃煤硫的析出特性及脱硫的实验研究[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8] 李雪青.阜矿集团五龙煤矿冲击地压事故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9] 杨逾.阜新市大气环境污染模式及评价[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张洪勋,李林. 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4,(01).
[2] 马林转,何屏,王华. 煤与生物质的热解[J]贵州化工, 2004,(01).
[3] 崔亚兵,陈晓平,顾利锋. 常压及加压条件下生物质热解特性的热重研究[J]锅炉技术, 2004,(04).
[4] 刘建禹,翟国勋,陈荣耀. 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过程特性的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03).
[5] 王方,周义德,李在峰,岳峰. 影响生物质气化指标的主要因素分析[J]河南科学, 2004,(01).
[6] 高先声. 生物质的热化学反应特性和秸秆气化问题[J]可再生能源, 2004,(02).
[7] 刘荣厚,陈义良,鲁楠,牛卫生. 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实验研究[J]农村能源, 1999,(05).
[8] 胡云楚,陈茜文,周培疆,宋昭华,谢昌礼,屈松生. 木材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5,(04).
[9] 周善元. 21世纪的新能源——生物质能[J]江西能源, 2001,(04).
[10] 蒋剑春,沈兆邦. 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3,(04).
[11] 吴亭亭,曹建勤,魏敦崧,闻望. 等温热重法生物质空气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煤气与热力, 1999,(02).
[12] 李改莲,王远红,杨继涛,李继红,黄浩,张凯. 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状况及展望[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1).
[13] 刘汉桥,蔡九菊,包向军,王博. 废弃生物质热解的两种反应模型对比研究[J]材料与冶金学报, 2003,(02).
[14] 周仕学,聂西文,王荣春,刘泽常. 高硫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 2000,(04).
[15] 叶新皞,王永红,储矩,郭美锦,庄英萍,张嗣良. 生物质燃料[J]生物学杂志, 2004,(02).
[16] 何芳,易维明,柏雪源,李永军,闸建文. 几种生物质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比较[J]太阳能学报, 2003,(06).
[17] 江淑琴.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与热解特性[J]太阳能学报, 1995,(01).
[18] 于娟,章明川,沈轶,范卫东,周月桂. 生物质热解特性的热重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2,(10).
[19] 宋春财,胡浩权,朱盛维,朱英华. 生物质秸秆热重分析及几种动力学模型结果比较[J]燃料化学学报, 2003,(04).
[20] 赖艳华,吕明新,马春元,施明恒. 程序升温下秸秆类生物质燃料热解规律[J]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1,(03).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 条
[1] 马校飞. 生物质热解液化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 2005.
[2] 钟浩. 以蒸汽为气化剂的生物质热解和完全气化技术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0.
[3] 王志和. 煤木混合型煤的特性试验与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6.
[4] 李伟莉. 生物质成型燃料热风采暖炉的设计与试验[D]河南农业大学, 2005.
[5] 徐永松. 微生物发酵传热特性研究及温度场模拟[D]重庆大学, 2006.
[6] 徐剑琦. 林木生物质能资源量及资源收集半径的计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7] 尚斌. 畜禽粪便热解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8] 贾孟立. 球形生物质成型机的设计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6.
[9] 黄浩. 秸秆移动蒸发前沿干燥模型及其实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5.
[10] 刘艳阳. 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5.
>>更多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刘圣勇.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设备研制及试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4.
[2] 陈平.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机理与工业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3] 马晓军. 木材苯酚液化物碳素纤维化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表征[D]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 蒋剑春.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行为特性和工程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5] 汪小憨. 煤粉近壁燃烧模型构建及液排渣式燃烧器的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6] 温俊明. 城市生活垃圾热解特性试验研究及预测模型[D]浙江大学, 2006.
[7] 闫振. 落叶松树皮热解特性及热解油制胶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8] 黄彪. 杉木间伐材的炭化理论及其炭化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9] 黄海珍. 煤与生物质混合动力学特性及成型燃料固硫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 2007.
[10] 宋春财. 农作物秸秆的热解及在水中的液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3.
>>更多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2 条
[1] 姜凡,潘忠刚,矫维红,江淑琴,刘石,王海刚,苏亚欣. 混合垃圾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 2003,(03).
[2] 罗婕,田学达,魏学锋. 固体氧化剂提高生物质燃料燃烧性能的研究[J]能源与环境, 2005,(02).
[3] 江淑琴,矫维红. 城市生活垃圾的燃烧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 1998,(05).
[4] 高亚萍. 阻燃电缆绝缘材料聚氯乙烯热解特性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 2007,(03).
[5] 姜彦立,齐庆杰,周新华. 玉米秸秆恒温热解实验研究及动力学分析[J]能源与环境, 2006,(03).
[6] 丁福臣,迟姚玲,易玉峰.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及其产物利用的研究进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7,(02).
[7] 马孝琴,骆仲泱,余春江,方梦祥,张百良,赵廷林,郑竹林. 秸秆成型燃料双胆反烧炉的设计[J]动力工程, 2005,(06).
[8] 段佳,罗永浩,陆方,陈祎,胡(王乐)元,王清成. 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热重分析研究[J]工业加热, 2006,(03).
[9] 贾静,于华,张树兴. 试论农村建设中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制度完善[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 2006,(08).
[10] 陈祎,罗永浩,陆方,段佳. 生物质热解机理研究进展[J]工业加热, 2006,(05).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蒋恩臣,何光设. 生物质热分解技术比较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 2005.
[2] 易维明,柏雪源,李志合,李永军,何芳. 玉米秸秆粉末闪速加热挥发特性的研究(英文)[A]2003国际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论坛论文集[C], 2003.
[3] 孙立,许敏. 低质生物质原料固定床热解气化反应特性[A]中国太阳能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 2001.
[4] 王丽红,易维明,柏雪源,李永军. 两种农业废弃物闪速热解挥发特性实验[A]2005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5]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 生物质快速裂解液化技术[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3.
[6] 李在峰,雷廷宙,丁鸣,崔峻贞,胡建军. 生物质热解制炭制气系统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7] 何光设,蒋恩臣. 生物质成型材料干馏裂解工艺试验[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8] 曾国勇,张巍巍,陈雪莉,于遵宏. 载气对生物质热解半焦性能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06.
[9] 熊祖鸿,赵增立,李海滨,吴创之,陈勇. 生物质程序升温催化裂解特性研究[A]2005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10] 蔡杰,凡凤仙,袁竹林. 秸杆循环流化床高效燃烧数值模拟研究[A]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泛长三角能源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6.
>>更多
王小红的个人简介
王小红 ,女,1970年3月生,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安全与微生物系。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 号 邮 编:430070 ,一、学习与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7.9—1991.7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食品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4.9—1997.7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1.9—2005.6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7—1994.8,在武汉市食品工业公司科研所任职,从事新产品开发与研究工作。 1997,7—至今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从事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社会兼职 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三、 获奖情况 被评为2004年度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及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优秀指导教师;在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荣获优胜奖。 四、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交流)情况 2006.9.22-24在协和医院参加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2006年真菌学术年会;2004.10.10-14在上海交通大学参加第二届中美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研讨会。 五、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乳制品中生长与产毒规律的研究,校级科研课题,课题主持人,2002-2004 2. 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热稳定性机制的研究,校级科研课题,课题主持人,2006-2007 3. 乳酸菌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2005农业微生物农业部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课题主持人, 4. 利用异养培养技术转化大米高效生产功能性小球藻和天然叶黄素,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参与人,2002-2004 5.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参与人,2006-2007(项目编号:2006.2001018) 6. 藠头低盐恒温发酵技术与工艺的研究,横向课题,参与人,2006 7. 清凉型孝感米酒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横向课题,参与人,2006 六、教学工作 曾先后主讲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发酵工艺,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安全与检测等课程。 2002-2004,参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两门课程的优质课程建设。 参与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度《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食品营养学》两门课程创建湖北省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 七、人才培养 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数名。 八、发表论文 1. Xiaohong Wang, Ying Liu, Bijun Xie, Xianming Shi, Junchu Zhou, Honglin Zhang. Effect of nisin on the growth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determined by a microcalorimetric method.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2005,49(4):350-354.(SCI收录, MNF IF = 2.071) 2. 王小红,谢笔钧,史贤明,杨靓.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酸奶中的生长状况与产毒规律研究.食品科学,2004, 25(7):78-81 3. 王小红,谢笔钧,史贤明,孙科,李伟.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培养产毒与柱层析纯化.食品科学,2005, 26(5):88-91 4. 王小红,戚向阳,谢笔钧,史贤明,蔡杰.植物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4, 25(4):66-69 5. 王小红,谢笔钧,史贤明,余佳.乳酸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 26(1):68-70 6. 王小红,徐康,王莹,王儒恺,谢笔钧,史贤明.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食品科学,2006, 27(8):227-231 。
上一篇:论文保证书模板
下一篇:论文狗查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