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毕业论文
户籍毕业论文
China's existing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o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urban and rural isolation, carrying an excessive number of additional feature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s urgently needed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Through the existing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its basic functions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application books, periodicals and online resources related fields carefully View the latest theory, data collection; multi-learning expert opinion,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using the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interviews prove that the existing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exacerbated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detention of the freedom of movement, and a serious infringement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 of citizens and hinder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which is based on the arduous and pressing reform combines, Necessity and the unity of progressive viewpoint will be the status of China's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with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with, and this has led to China'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reform idea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inking characteristic of China's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conscientious study and the final proposals on the reform of recommendations and choices.
Key word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reform and freedom of movemen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毕业论文进档案吗?
毕业论文不放进档案的,档案里和论文有关的只是论文的成绩。
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
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的撰写意义: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分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绩效考核与管理(丰俊功)
1、政府绩效管理
平衡记分卡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平衡记分卡在XX市政府XX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平衡记分卡在党政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平衡记分卡在XX市政府XX部门党政管理部门中的应用研究
2、公务员绩效考核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
XX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XX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
XX部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XX部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
XX市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XX部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XX部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
XX市XX部门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XX市XX部门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研究
XX市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XX市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研究
XX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研究
XX市XX部门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研究
XX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XX市XX部门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XX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中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中国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3、市政学
XX市户籍制度改革研究(选取有户籍制度改革有特色的城市)
XX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研究
4、电子政务
XX市政府网站绩效考核研究
电子政务在XX市XX部门中的应用研究
政府采购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二、行政与政策(于海艳)
1、危机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预警机制研究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
2、户籍制度改革
3、行政垄断
4、行政机构改革
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改革
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
5、行政职能转变
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服务型政府
乡镇政府经济职能探讨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6、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7、当代中国公民参政研究
互联网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
8、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
三、政治、制度、社区、非政府(韩丽雯)
1、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
2、 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问题
3、 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问题
4、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5、 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
6、 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7、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讨
8、 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9、 当代中国“条条”与“块块”的关系问题
10、 当代中国政府的大部体制的问题
11、 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2、 政治民主建设问题
13、 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问题
14、 非政府组织的法规建设探讨
15、 非政府组织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
16、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探讨
17、 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管理探讨
18、 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
19、 城市社区管理的理论基础
20、 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探讨
21、 城市社区管理的法律保障问题
22、 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发展问题
23、 建立和完善我国NGO组织监督机制(以汶川地震为例)
24、 简析非政府组织(NGO)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四、社会学、社保、社会调查、社会工作(王静)
1、社会保障类:
理论类---公平还是效率: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选择与思考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制度研究
农村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当代中国的农村养老问题
农民工社会保险(养老、工伤、医疗等)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与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政策的反差分析
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可运用社会排斥理论)
农民工就业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五保”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农村扶贫问题研究
城市类-当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政策研究
当前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析
完善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研究
城镇人口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矛盾及治理体系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建设的实证分析
就业失业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障促进研究
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的制度选择
非全日制就业(或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的社会保险政策建议
国外失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社会治理失业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失业预警系统与就业对策研究
转型时期结构性失业的救济及职业培训政策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
其他-- 银色浪潮的冲击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的制度转制成本及其化解
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架构的思考
我国军人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灾害救助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商业保险消费心理研究
商业保险需求群体的实证分析
2、社会现象类:
基于网络社会下的青少年“文化反哺”现象研究
探析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社会流动机制建设
网络民意与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
论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现代生长
3、社区类:
社区矫正中的政府角色与社会力量
社区矫正在矫正青少年罪犯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落实及有关对策
从建设市民社会的载体看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中社区的角色地位
4、应用实务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实施;
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状况调查
民办高校贫困生救助体系状况调查
广告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观的影响;
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
人力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研究
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性别、地区、学校等)及其应对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我国社会志愿者制度的现状分析
某社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分析
某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城中村:农村城市化的困境与出路
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理念、问题及建议
试论和谐社区理念下政府与社区关系的重构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
中国社会流动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控制问题研究
5、社会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分化
当代中国弱势群体分析
社会舆论与社会风向对当代中国社会政策选择的影响
传统孝文化与家庭代际和谐
五、 (多俊岗)
六、(刘亮、黄春梅、陈国杰、蔡敏)
1、行政伦理
2、行政文化
3、社会信用研究(包括信用理论、信用机制、信用制度、信用评价内容)
七、行政法、公务员(胡海春)
1、 论我国公务员的考试选拔机制
2、 公务员监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 国家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4、 论我国公务员保险制度发展的方向
5、 对完善公务员廉政制度建设的思考
6、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7、 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8、 中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的不足和对策
9、 公务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0、 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11、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12、 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13、 公务员制度与行政效率
14、 论国家公务员收入的规范化
15、 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
16、 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意义
17、 论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18、 论中国公务员的退出机制
19、 论公务员回避制度研究
20、 完善我国公务员的选任制度
21、 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22、 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23、 试比较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与近代公务员制度之异同.
24、 公务员管理研究
25、 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26、 行政法制
27、 依法行政
急求一篇法律本科毕业论文,大约6000到8000字!可以发到我的邮箱1945224071@ 本人QQ1945224071
论中国户籍制度的存废
[摘要]:今天,我们的生活仍然受制于一本小小的户口本,从衣食住行到看病报销,从上学工作到政治参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所带来的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现行的户籍制度已经无力承载其背后的权责利关系,80后、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新兴力量,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农二代”,也逐渐在“不是城市人,但也不是乡下人”的夹缝中成长出来。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的户口问题,今年6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意见》明确的规定了农民工进城入户的条件和方法。但是实践中《意见》仅仅是一纸治标不治本的“药方”,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正如上段所说,现行户籍制度的不平等实际上是其背后一系列利益分配的不平等。而这些利益,大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如就业、社保、教育等。所谓“无纳税,无代表”的含义,无非是一个公民权利义务的关系,而正是这些“乡下人”,在城市里和城里人一样的工作,但却没有享受到城里人应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为此,国内的专家学者在户籍制度存废(改革)上研究、探讨了近10年。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农转非
目录
一、户籍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二、调整“农转非”政策
三、实施“自理口粮户口”制
四、暂住人口管理方法的出台
五、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
六、户籍制度的深化改革
(一)试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
(二)流动人口管理的有序化
(三)小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试点及其户籍的放开
(四)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一、户籍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在1976年后的“拨乱返正”过程中,此前所实行的大部分制度、法律和法规逐渐恢复。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户籍制度及其有关的各种制度法规恢复延续下来。并且基于社会稳定及社会秩序的需要,仍然继续推行严格控制人口迁徙的政策。
1977年11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规定》指出:市镇人口的增长,必须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严格控制市、镇人口是党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处理户口迁移,首先要贯彻严格控制市、镇人口增长的方针,同时要保障人民群众符合国家规定的迁移。《规定》确立的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原则为:从农村迁往市、镇(含矿区、林区等,下同),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从其他市迁往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要严格控制。从镇迁往市·,从小市迁往大市,从一般农村迁往市郊镇郊农村或国营农场、蔬菜队、经济作物区的,应适当控制。从市、镇迁往农村,从市迁往镇,从大市迁往小市的,以及同等市之间、镇之间、农村之间的迁移,理由正当的,应准予落户。《规定》明确指出:与市、镇职工、居民结婚的农村人口(包括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应在农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得迁入市镇,其子女也应在农村落户。市、镇职工在农村的父、母,不得迁入市、镇。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工、合同工、轮换工和亦工亦农人员,其户口不得迁入市镇。县及县以下集体所有制职工是农村户口的社队工业劳动者,不得转为吃商品粮人口符合国家规定,需要返回市、镇家中的,予落户.上山卜乡知识青年,不得转为吃商品粮人口。因病残或家庭有特殊困难,经市、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审阅同意,准《规定》明确了审批户口迁移的权限和手续为非农业人口,从镇迁往市,从小市迁往大市。规定凡从农村迁往市镇,由农业人口转以及从一般农村迁往国营农场和蔬菜队的,都必须向迁入地派出所(或公社)中请,经派出所(或公社)地的市县公安局审批。执行《户口登记条例》。要求从农村迁往市、镇,从镇迁往市,查实有关情况,一律报迁入从小市迁往大市,必须严格规定的中报制度:新招职工凭市、县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
人调动凭组织、人事部门的调动证明;大、专院校学生凭教育部门的录取证明;干部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凭复退、转业军人安置办公室的证明;其他人凭公安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中报户口。该规定不仅进一步强化严格控制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而且还明确了“农转非”问题,在实际上认可了有关的“农转非”的政策,井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稍后,为贯彻上述《通知》精神,公安部在《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的通知)的意见》中,给各省、市、自治区下达了“农转非”的内部控制指标,即“每年批准从农村迁入市镇和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职工及其家属人数,不得超过非农业人口数的1.5喻”。从而对“农转非”实行了政策与指标双重控制的管理体制。
二、调整“农转非”政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决落实政策人员、返城知青和精简干部、职工的回城落户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调整了相关的户籍政策。1980年以后,国家除继续对城镇人口增长实行严格控制以外,在政策上对若干特殊的“农转非”问题开了“口子”,从而使一些特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镇。1980年9月,公安部、粮食部、国家人事局联合颁布的《关于解决部分专业技术干部的农村家属迁往城镇由国家供应粮食问题的规定》指出:“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生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非常关心。目前有少数专业技术骨干的配偶在农村,生活有很大困难。为了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工作,为四化多做贡献,在当前国家还有困难的情况下,可采取分批、分期的办法,逐步解决他们在农村的家属迁往城镇,由国家供应粮食的问题。”其照顾的对象为高级专业技术干部、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在科研、技术及专业工作上有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千部。符合此规定迁往城镇落户的人员,不占公安部正常审批的控制指标.随着中国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在放松“农转非”上,政策上的“口子”也越开越多,越开越大,其中很大部分不占1.5%的正常控制指标。“农转非”政策调整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尽管国家在调整“农转非”政策,但对于农村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严格控制并没有放松。在1981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做工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通知》,指出非农业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当前我国农业提供的商品粮、副食品的能力,以及城市的负担能力很不适应。为此,要引导农村多余劳动力在乡村搞多种经营,不要只往城市里挤。《通知》要求严格控制从农村招工,要求认真清理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还要求加强户口和粮食管理,对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要从严掌握,迁转户口由公安机关统一办理;粮食部门也要按照政策严格控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1989年10月,在治理整顿背景下,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农转非”过快增长的通知》。指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即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并由国家按照粮食供应办法供给口粮(以下简称‘农转非’),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经济政策。……必须加强对‘农转非’的宏观控制管理,使其增长的速度规模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通知》要求把“农转非”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对“农转非”实行计划指标与政策规定相结合的控制办法,并将每年的“农转非”指标压缩为1.50。各地审批“农转非”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农转非”计划指标范围内,按国家政策规定办理。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但没有指标的,暂缓办理;有指标但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不予办理。 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并没有对户籍制度进行完全改革,而是在继续严格控制“农转非”的基础上,对特定人口的“农转非”适当予以照顾.虽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得以大大加速,实行改革后,农村人口的压力和城市的吸引力显现,但国家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控制并没有较大的松动。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对“农转非”政策所开的口子,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在对“文革”时期所犯错误的纠正。而政策调整的受益者也首先是在“文革”中受到打击迫害和错误对待的人,以及一些特殊的城镇职工个人及其家属.
三、实施“自理口粮户口”制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村集体生产下潜伏着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显现出来,这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愿望十分强烈。而既定的户籍制度依然将其排除在城市就业的范围,至多他们能够以“合同制工人”的身份进入城市就业.尽管“合同工”可以享受国家劳动法规规定的劳动保障和其它权益,但是他们仍然面临因户口而带来的诸多不便,如粮油供应、住房、子女教育等。在户籍制度没有放松的条件下,合同工并不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反而,在两种劳动用工制度的对比中,强化了户籍制度,进一步向人们展现了户籍的重要性.在农民不能进城做工的情况下,农民将工业请下了乡。乡村工业的发展正是户籍制度逼迫下,农民走出的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这条出路就是人口不向城市集中而把工业拉进农村,使农村里剩余劳动力可以向自办的工业转移。”’随乡镇工业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从事非农业经营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在小城镇聚集居住。有鉴于此,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可以为农业生产向深度广度进军,为改变人口和工业的布局创造条件’.。
详情请见591论文网
上一篇:为啥选论文的题目
下一篇:scd期刊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