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论文文献
林学论文文献
1.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
森林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依据功能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三种基本成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等。乔木树种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高低及各种特性,是划分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依据。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主要是食叶和蛀食性昆虫、草食性和杂食性鸟类以及草食性哺乳类。草食性哺乳类包括一些有蹄目、啮齿目、长鼻目、兔形目,以及灵长目、贫齿目、有袋目等,还包括食肉目中的一些种类,如杂食性的熊和仅以植物为食的种类,如大熊猫。次级消费者有食虫动物,如食虫节肢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食虫鸟和哺乳类中的食虫目,以及中小型食肉类和猛禽类,各种寄生虫,大型食肉兽类等。森林中昆虫是草食性和肉食性动物之间的重要环节,许多鸟类和动物都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
森林的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上层生活着大量的生物。据统计,一平方米森林表土里可包含有数百万细菌、真菌和几十万只线虫、螨虫和跳蚤等。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物的分解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腐生植物和真菌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动物尤其是各种土壤动物在分解过程中发挥了各自的特殊作用。
2.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1)乔木层 乔木层是森林的主体,也是人们经营的主要对象,处于森林的最上层。在乔木层林冠下,经常还有许多由它们自身繁殖的后代,这些幼年植株是乔木层的后继者,关系着森林群落的发展前景,应给予充分重视。
(2)灌木层 它们处于乔木层以下,是所有灌木型木本植物的总称。有时将灌木层称为下木层。从“下木”这一概念来说,不仅包括灌木,而且也包括在当地立地条件下,生长不能达到乔木层高度的林木。下木的种类、数量和生长状况,主要是由乔木层的特性决定的。同时,下木也能影响林内的小气候状况和土壤的发育过程。下木在对幼苗、幼树的生活方面和水源涵养、经济利用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草本植物层 它们生长在森林的最下一层,覆盖在土壤表面。包括地衣、苔藓等在内的所有草本植物的总称。为了与覆盖在土壤表层的死地被物(枯落后和一切死的有机体)相区别,又称为活地被物层。林冠下有些小灌木和半灌木的生长高度,常达不到下木层而与草本植物相类似,因而也将其列入活地被物层。活地被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点常影响林冠下幼苗、幼树的生活。许多活地被物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森林中还生长着一些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如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等,它们有时处在乔木层,有时处于灌木层,在森林中的地位很不稳定,因而称其为层间植物。层间植物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甚至常是林木致死的直接原因。有些层间植物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林副产品,如五味子、山葡萄、猕猴桃等藤本植物。
森林群落的地下部分也是有规律地成层分布:乔木树种的根系深扎入到土壤下层:草本植物的根系很浅,多分布在近地表的土层;灌木的根系分布在二者之间。
森林群落的每一层还可以细分为几个亚层。如乔木层中,通常高大的树种处于最上 层,稍矮的处于次层或更下一层。
(4)土壤层 土壤是林木和绝大多数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林木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元素,绝大部分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取的,同时土壤支持林木和许多植物处于使之保持直立状态。土壤对森林生长发育状况、生产力的高低、分布和木材品质都有很大影响。土壤中有许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5)动物和微生物 森林内有种类和数量巨大的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对森林的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
林学概论论文从哪些方面写
林学概论论文可以从国内外林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森林的概念与特点、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环境、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森林的分布、森森的功能与效益、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方面写。
林学概论论文可以以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与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从林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入手,系统介绍了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与方法和了解和掌握林学的知识体系,树立环境意识,更有利于科学指导森林资源的培育、经营和保护,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构思。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林学专业导论论文可以选什么题目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求十个植物园论文的参考文献!!~急急急!~~谢了!!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关于林学考研
专业介绍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森林营造和抚育更新的理论及技术。该专业学习森林培育学、多元统计分析、高级植物生理学、经济林栽培学、高级森林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
培养目标
森林培育掌握森林培育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及开拓创新能力;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专业方向
01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
02工业用材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03生态公益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04城市林业;
05经济林(果树)栽培和利用理论与技术。
推荐院校
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专业考研方向2:森林经理学
专业介绍
森林经理学科属于资源管理领域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它是研究森林区划、调查、评价,森林生长与收获、经营决策与控制调整等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学科。在林业中起到协调生态、社会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
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现代调查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知识。加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技术工作能力的培养。了解有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态问题和矛盾,具有较广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协调能力。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01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
02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03林业3S与信息技术
04生态旅游
05森林文化与森林美学
林学专业考研方向3:林业
专业介绍
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学科,它是在其他自然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
上一篇:论文文献中的s
下一篇:汉语言论文查重
热门论文
热门推荐
- 教育类期刊论文发表要求高吗_教育类期刊论文发表要求有哪些
- 教育类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目录查询_教育类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目录怎么查
- 教育类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目录怎么找_教育类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目录怎么查不到
- 教育领域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时间_教育类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目录怎么查看
- 教育领域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要求_教育类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目录怎么查询
- 教育论坛国际期刊论文发表要求_教育类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目录怎么找啊
- 教育论坛国际期刊论文发表要求高吗_教育论坛国际期刊论文发表要求多少字
- 教育论文发表多少字_教育论坛国际期刊论文发表要求是什么
- 教育论文发表格式及范文_教育论文发表多少字比较好
- 教育论文发表多少字合格_教育论文发表格式及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