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症毕业论文
妄想症毕业论文
太没诚意了.........
还是自食其力吧!
【求一部电影名字】女主角得了妄想症的电影,她的意识里以为自己杀了老公
救我
片 名:救我
导 演:张琦
编 剧:张琦
主 演:阿斯茹 关晓彤 刘波 石凉 宋佳
故事梗概
为了出国深造,心理系研究生姜妍按照导师的要求去采访精神病患者以完成毕业论文。
可她却发现,博士生肖琳也从导师那得到了这个案例,并也在竞争这个仅有一个名额出国深造的机会。
而肖琳和导师特别的暧昧关系,令姜妍不得已献身导师,不料被未婚夫发现,姜妍失手杀死了未婚夫,她把尸首埋在家里,但总感觉有鬼魂飘荡。姜妍找导师求救,导师竟让肖琳照顾她。到底怎么回事?
几近崩溃的她试图拯救自己,去查明事情的真相,但是后来她却发现,真正的谜底比她想象的还要复杂……
关于 命运 的议论文
提供一些关于自强不惜的材料,以供参考:
张海迪自强不息,
"千手观音"邰丽华身残志坚,
贝多芬聋了还能坚持创作,创造了不朽的《生命交响曲》。
黑人女国务卿赖斯摆脱家人为她设定的音乐家之路,投身政治大获成功.
另外提供一些关于命运方面的名言警句:
理想与立志:
1.人生最富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差耻。(奥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6.鸟最要紧的是翅膀,人最要紧的是理想。(谚语)
1.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2.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周恩来上小学时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走了上万里,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5.陈涉年轻时,曾经给人作雇工。他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教育问题:
1.曾参杀猪教子。
2.在韩国已悄悄进行了11年的以社会上层人物为中心的“不给子女留遗产”的运动,已被公开。这一运动突出向社会做奉献,把财产奉献给社会福利机构,有的会员甚至把自己数亿元的土地捐献给公共机关。
3.统计资料表明,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不小:美国1.2小时,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相当多的城市中小学生,上学由父母接送,不会划火柴,不敢开煤气,所谓的劳动只是擦桌子、扫地。
4.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5.狐狸母亲:冷酷中的温情。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小狐狸长大了,可以外出谋生了,狐狸母亲便开始发了疯似的驱赶它们,不许一只留在身边。
勤奋治学: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天才出自勤奋。(高尔基)
4.A=X+Y+Z
A代表成功,X代艰苦的工作,Y代正确的方法,Z代少说废话。(爱因斯坦)
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5.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
学习与思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积累与知识: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唐代李贺,每次出去与亲朋同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2.蒲松龄于大树下,准备好茶、烟,热情地邀过路人讲述自己的见闻。如此历二十余年,终成《聊斋志异》。
; 恒心与毅力: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2.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谚语)
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
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
顶点。(马克思)
1.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从不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名扬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愚公移山。
3.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终于到达天竺
4.世界名著:几十年写成一本。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时间。 司马迁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时间。
品行谦虚: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接到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陈景润的信,信中指出华罗庚文章中的错误,非常兴奋。
爱我中华:
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屈原担任楚国左徒,主张抵抗强秦,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有人劝他别国去,屈原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2.鲁迅为了国家的利益,弃医从文。
3.钱学森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条件,不顾美国当局的阻挠和威胁,来到了刚刚成立的祖国,为祖国国防做出了巨大贡献。
4.西汉名将霍去病,抗击匈奴屡战屡胜,汉武帝赏他一座富丽堂皇的住宅,霍去病慷慨陈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句话展示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学会奉献: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鲁迅)
3.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谚语)
1.席勒为救助了一位想自杀的学生,写下《欢乐颂》赠给他,这位伟人的遗孀后来回忆说:“他活在世上,将整个生命与爱都献给了这个世界。”
2.孔繁森因公殉职时,留下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仅有的8.6元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几条建议。
3.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后回国,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因癌症,病逝。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珍惜时间: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3.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美*富兰克林)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
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1.欧阳修平生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腐败与惩恶:
1.包公以廉洁著称。在晚年制定了一条家训:后代若是做官,一定要清明廉政,决不允许伤天害理,贪赃枉法;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后不得葬入祖坟。
2.成克杰由于贪污受贿最终判处死刑。
3.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最终判处死刑。
环境对人的影响
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贝多芬)
2.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1.范仲淹为了读书学习,每天晚上煮一锅粥,把粥划成几分,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块,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3.司马迁受宫刑,著《史记》。
捍卫真理:
1.哥白尼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发表了《天体运行论》,确立了太阳中心说。
2.布鲁诺坚持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
团结合作: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谚
语)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
1.将相和。蔺相如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廉颇负荆请罪。从此,赵国国势更强。
改过自新:
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1.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2.迷途知返的周处。
诚信与守信:
1.言必信,行必果。(墨子)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3.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周恩来)
1.1988年汉城奥运会,加拿大运动员约翰逊在赛场上出尽风头,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纪录。然而几天之后,辉煌化为特大丑闻:因服用兴奋剂,成绩被取消,剥夺他选手资格。
2.“狼来了,狼来了!”的教训。在小事上经常失信于人,在大事上人们就会对你持怀疑态度。
议论文论据集
议论文论据集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贝多芬拼搏成长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5、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 (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
反例:
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
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4、张海迪砺志成才
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5、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
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4、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5、经受磨练,方能“称王”
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成败
就是指成功或失败。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5、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6、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七、时间
我们的生命由时间构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就是虚掷部分生命。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鲁迅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陶渊明
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具体事件略,可参见“勤奋”中的几例,或自己整理。
; 八、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7、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8、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①求知意味着给黑暗的心灵点起光明的圣火;求知是现代社会参与竞争,成名成才的需要;求知的最大障碍是坐井观天,自命不凡。
②求知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学问是光明,无知是黑暗。——屠格涅夫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学无止境
4、在学问上每前进一步,就更接近真理一步。——托尔斯泰
5、人们勤奋读书学习的事均可作为“求知”的事实论据,也可作为“勤奋”的论据:
①头悬梁,锥刺股。②凿壁借光。
远离自恋者(下)
在上篇文章中我粗略地概括和讨论了自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基本状况,因为关于自恋的专业研究和探讨确实太深太多。我作为一个在心理学方面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只是最近逐渐对此产生兴趣的人,实在不能再妄加评论。所以在下篇里我会主要写一些我自己的经历,感受,和看法,并引用一篇我自己翻译的(非学术)文章。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对恋爱关系的研究是关于自恋者?我认为正是由于自恋者往往自身带有很强的吸引力 —— 他们常常在不同场合立刻成为一群人中的焦点,常常是自身非常优秀有魅力的,并且也许是出于人的本性 —— 我们总是会被美丽自信的东西所吸引。当然自信和自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自信的人不代表会自恋,但自恋的人至少外面看上去是绝对自信的。所以,喜欢上一个自恋者大概是不少人会经历的事,我觉得我就是一个特别容易入这个坑的人。我总是被那种看起来自我感觉良好,比较锋芒毕露,或是极具魅力的人吸引(在我自己的认知范畴和审美标准内)。但不幸的是,“because of the unfortunate psychology of narcissists, they are actually unable to love another person in a way that is deep, reciprocal, mutually respectful, and satisfying (因为自恋者不幸的心理状态,他们实际上无法真正深入,互惠,相互尊重和满足地去爱一个人,Love, 2016)." 所以,就算一个自恋者声称非常爱你,他/她光鲜的外表和糖衣炮弹式的甜言蜜语让你陷入爱情无法自拔,在他/她内心深处最爱的还是他自己。他/她只想从你身上得到一些他/她想要的东西,到手之后会很快厌倦并迅速撤离。如果良心发现,他/她也许会难过那么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想的是:“我怎么会跟这种人在一起浪费时间。” 然后留下无尽懊恼,失落,困惑,悲愤,自怨自艾,甚至崩溃的你去追求自己认为更崇高的目标。
我遭遇到的这位自恋者,在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就向我不断谈论他自己 —— 让我一度认为此人只想任意找个人分享他的论文。由于当时我不认识这个人也不懂他一来就要给我仔细讲述他毕业论文的目的,所以只是木讷地坐在那里。他最终走开了 —— 因为我对他的夸夸其谈毫无反应,他大概期待我会发出“oh wow, sounds amazing/that's fabulous/incredible” 之类的感叹,但是我没有,我那时觉得他像个神经兮兮的学术疯子。后来再次见到他,是在别人的聚会上。当一大帮中国人英国人都坐在同一个房间时,他立马就成为了整个房间的焦点,他还是不断地谈论自己 —— 谈论他喜爱的电影,谈论他的音乐,谈论他的家庭,他来自的城市,他的生活。。。神奇的是,所有的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并给予很积极的回应,大家还鼓动他为我们演奏一首歌,这大概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当时的我极度疲惫,并没有跟他有过多互动,私下里聊了几句,他还是一直在谈论自己,而我只是个安静的听众。他对我一无所知,只是在第三次见面又不断向我谈论他自己后就深情地告诉我他喜欢上了我。他喜欢我什么?喜欢我作为一个忠实的听众并对他的一切表现出无限的好奇与兴趣?这大概是因为我作为一名中产阶级出身的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到这种人生过得犹如猜火车一般的男生吧,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竟然没有把他看作是心理有疾病,也说明我这个人足够肤浅。
后来他告诉我他只有过一段长期稳定的恋爱关系,其他的全都是速战速决或无疾而终。当谈到他以往的关系时,我发现他一直在责备他人 —— 之前所有失败的关系都是别人的错,那些女孩要么太粘人,要么太依赖,要么太缺乏安全感,要么就直接说她们是dickhead。。。我当时就想,等我们这段关系结束后,他大概也会到处说我的不是,并告诉下一任我们的终结都是因为我xxx的原因吧(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之后的相处就可想而知了,由于他经济上的拮据,我们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基本上就是他在跟我不断讲他自己,他的乐队,他以往残酷而颓废的青春,和他的各种想法。我对他一些过去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他却不让我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同情,如果我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怜悯,他便立马严肃地让我收起来 —— 他说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因为自恋者最厌恶的就是被人看不起,他渴望被人理解和爱,但这种爱不是怜爱而是崇拜。
他的内心极度脆弱,常常是一句不经意的玩笑或言语都会让其恼羞成怒,或突然感到被强烈冒犯。在这方面我承认其实是我们性格差异所致 —— 我和朋友特别是另一半的相处模式一直是互相嘲讽,但其实彼此都深知我们喜爱对方,所有的只是闹趣和玩笑而已。但此自恋者会把所说的一切都当真,经常是过分解读,把它们往最坏的方面去想。这样我就处于时常冒犯他的状态,他一开始还能忍住火气表面谅解,但在心里早就积攒下了一层又一层的怨恨,在争吵的时候就会全面爆发出来,并且每次争吵都会反复提及和纠结,用来提醒我我曾经对他说过多么”不堪“的话。到后来我基本上快成为聋哑人的状态,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说什么话会触碰到他那脆弱敏感的神经,所以干脆不说话。我知道这样讲很不公平,可我还是认为他大部分认为我在侮辱他的言语对于常人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我问过身边的人,包括英国人)。他会有想象中(我对他)的侮辱,甚至告诉过我他做梦会梦到我用中文在对他进行侮辱。我对天发誓除了一两次无心的冒犯和几句玩笑的骂人话(英国人时常挂在嘴边的那种)以外我绝对没有对他说过一句重话,我那么迷恋他,希望他开心,他这些想象中的侮辱完全是来自于我们之间经济和阶级的不平等。
所以他要想方设法成为我们两人中主宰的那一位,他在这方面再擅长不过了。这就是他的本事所在 —— 自然而然地把我们之间的power relationship变得偏向他那一边。我们总在我家看电影,从来都是他选择他想看的(美其名曰,给我推荐好电影)。我偶尔发表一下意见,或讲讲我,都是他想知道的部分,而大部分关于我的东西,他都不屑于知道,但他掩藏得很好(给我一种“我想知道的我会问,而你主动说的我并没有义务去听”的无形压力),以至于我就算被忽视也不知如何抱怨。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我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除了我的音乐,我什么都不关心”,“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他还告诫我一定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做任何事都要为自己考虑。我当时认为他说得很对,也竟觉得他这样的态度很酷。但实际上他在乎别人的看法在乎得要死,当然他的确什么事都只为自己考虑。我们出门碰到过一些不同场合的表演,比如酒吧里免费的爵士乐,他看到就会说:这人鼓打得真烂,还不如我来。他总认为自己的才华是最好的,可他又在潜意识里知道自己不过是银河系里一颗自以为光芒万丈却不怎么起眼的星星。
其实这些我早就能感受到,这个人的ego和我们这段关系的随时终结。可我那时倒还很喜欢他这些“缺陷”,因为这让他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我觉得他的音乐一定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因为他的努力,自信和野心 —— 成功者最重要的品质。对于我来说,如果一个人盲目自大却没有任何值得自大的地方,那才是真正的可怕。所以即使这个人在聚会上夸大自己的成就,吹嘘了许多自己还没达到的东西;即使他常常说一些暂时还不太切实际的话 (例如两年以后就要去Glastonbury表演,赚钱以后要买诺丁山的大房子,要搬到纽约去和名模约会等等),即使他一开始就不断逼着我赞美他,告诉他我多么喜欢他,我难以启齿的时候他就说我这个人太拘谨严肃,不会表达自己(后来我偶尔称赞他一下他便陷入一种夸张的狂喜,令人无法理喻);我都觉得他的行为举止是可爱的,纯粹的 —— 我也是被一些表面的东西冲昏了头脑。但当我真正冷静下来思考他或许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是在我们发生了几次争吵之后。
在这里我想先引用一篇别人的文章,名为《“Four Behaviours Unmask Narcissists" (四种行为揭露自恋者)》,作者是美国作家Peg Streep。 我把它翻译成中文方便大家更快速地阅读。这篇文章针对的是那种表面上看起来并不自恋但实际上有自恋症的人。
文章中提到的多处我都曾经历过。例如,在争执中,自恋者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赢得胜利,而结果如何他们并不在意。“他/她对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和让你们之间变得更好并不感兴趣。” 所以,“一切永远都是对方的错。” 他们往往无法为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承担责任。争吵是任何情侣都会发生的问题,可自恋者对争吵往往有一种变态的执着和享受 —— 他们总会想办法让自己赢,然后享受这种胜利的喜悦。他们无法体会到在每次争吵后,另一方都会感到受伤和不解,由于自恋者好斗的性格,争吵的缘由有时会很荒唐,但他们为了赢得胜利会想尽办法甚至各种歪曲事实,并逼迫对方道歉。 我在和这位自恋者发生争执的时候,他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你的错。” 这句话甚至都不用解释,一听上去就无比幼稚和无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一切都是你的问题,是你把我们之间的关系搞成了这样,如果你继续意识不到你的问题并做出改变,我们之间就会完蛋。” 而当我告诉他,如果两个人吵架那么必定是双方都有问题,你不可以这么绝对时,他便死咬着“都是你的错”那一点,用尽各种激烈的言语来跟我辩白,直至我筋疲力尽无可奈何向他低三下四地道歉(其实我内心并无歉意,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没有错)。我用着一门第二语言跟一个用着母语,争强好斗,不计后果,精力旺盛且高智商的自恋者争辩,除了惨败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选择。我曾无奈地告诉他我用英文和他吵架对我来说根本就不公平,可他却大声说:这是我的国家,你在这里就必须说我的语言,尊重我的文化。即使我保持沉默,他也会不断刺激我跟他辩论,逼我道歉。最后的结局常常是,在我道歉之后他还威胁我如果我继续再这样他就会随时离开(消失),但有时候如果他心情好,便会立刻舒展眉头,突然建议要一起看个什么电影,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甚至不会再去心平气和地谈论刚才发生的事,因为他想要得到的只是我那低眉顺眼的一句“对不起,都是我的错。” 这时候他的ego才会得到满足,他内心对胜利感的追求大过了一切 —— 他根本就没兴趣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或是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文章作者Streep写到的许多点我都感同身受。特别是自恋者为了达到目的歪曲事实 —— 他经常有理有据地意淫或是编造一些我根本没说过的话,并坚持认为我说过所以要为此道歉或付出代价。这样的争吵反复发生,我就彻底沦为被他操纵的机器,他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是那个“特权者”,我应对他特殊照顾。平时他希望我为他买菜,做饭,洗碗,听他的音乐并表达赞美,陪他看一些低俗的英国垃圾真人秀节目,他反复强调看这样的节目能提醒他自己跟这些节目上的人不是同类,能让他意识到比起他们来自己是多么的优秀。他需要不断看这样的节目来巩固自己的自尊心和对自己的肯定,这该是内心深处多么不安甚至讨厌自己的人才会做出的举动啊。我在和他短短三个多月的相处里,变得快脱离我自己。然而我也是完全陷入一种奇怪的迷恋中无法自拔,根本不能跳出来看看自己地处境是多么愚蠢和糟糕。是的,若是我的态度有那么一丝一毫的强硬,也不会允许他在我毕业论文期间还来从人,物,财,精神和情感上处处剥削我,也不会让他一步步占据我的生活,直至他快变成我生活的全部,而我还不足以成为他生活的十分之一。所以到最后,他可以瞬间消失,可以走得那么潇洒,讽刺着,冷笑着,侮辱着,鄙视着,看着我一点一点毁灭 —— 他内心反而会有一种征服和胜利之感。 Nasty break-up,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陈词滥调啊,他就好这一口,为了最终的胜利和保护他那脆弱不堪的内心可以不假思索地毁掉一切,而曾经些许的美好对他来说一文不值,眼前这个可悲的女人更是一文不值。他的人生有太多重要千倍万倍的事去做,有太多的梦想等着他去一个个征服和实现。
所以Streep说,从和一个自恋者的冲突中恢复是如此的艰难,沮丧,令人充满怨恨。我不否认,很明显,从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中就可以看出我还在努力恢复,并且仍然怨气十足。我会反复落入一个让自己悲伤,悔恨,自责,嫉妒,愤怒,却又无比思念他的怪圈中,时好时坏。我完全清楚再多想此人一秒钟都是极度的浪费时间和生命,但纵使这世间有千百万更美好的人和事,我还是会禁不住去想去看。这就是为什么我最终选择寻求专业心理疏导的原因。好在我从小就是一个对自己非常肯定的人,我很清楚自己是什么人,也不太会因其他人或事而影响对自己的判定,更不会需要随时不断从别处索取和获得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即使这位自恋者告诉我我是多么的无礼,幼稚,顽固,最后还卑微地对他进行纠缠,我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没有受到过多影响。相反,我更加认清了自己的缺陷和优点,比如,我之前有段时间盲目地觉得吸毒和不羁的艺术家都很酷,甚至心理扭曲,冷酷,暴戾和抑郁的人都如此有魅力 —— 但当我真正遇到这样的人,才意识到拥有一颗健全,美好,会爱的心灵是多么可贵。一个人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宽广的胸怀其实才是良好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的体现。如果我遇到的这位自恋者只是单纯的自恋,那么我觉得他还有很多其他异常和极端的举动没办法解释。所以(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赶快走出阴霾)我读了不少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发现他在不同程度上疑似患有一些其他的病症,例如:躁郁症,被害妄想症,偏执性和边缘性人格障碍等等。当然我不可能去对他下任何定义,到如今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我必须接受的事实是:他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很可怜,但他现在过得很好(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 乐队发展得越来越好,也有了新的(可能不止一个)伴侣。就像我前面所说,自恋型人格障碍至少短期内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反而往往会促使他/她成功。朋友告诉过我,不幸的是,上天根本就不会惩罚混蛋,我们能做的只有更爱自己。
我可能唯一赞同这位自恋者的就是:在情感上拒绝依附于任何人,我们都要多为自己的快乐而考虑,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毕竟最终,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设计和走完,自己造成的伤害也需要自己来承担。如果你不幸遇到了患有或潜在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请你保护好自己并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当然,自恋者们看起来如此迷人,也许你也会像我一样不慎陷入痴迷,那么相信在受到相应的虐待和惩罚之后,你同样还是会学到很多。
END
Reference:
Crockatt, P 2006, Freud's 'On narcissism: an interoduction' , Vol. 32 No. 1, Routledge
Love, C. V 2016, No More Narcissists!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Kindle Edition
Bressert, S 2017,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ns", PsychCentral , accessed Nov. 2017:
《不思之说》|拉康生平
雅克·拉康 (Jacques Lacan,1901-1981),当代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争议性的精神分析学家”。他著述丰富,见解独到,影响遍及(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哲学、电影研究等领域。
1901年4月13日,雅克-玛丽·爱弥尔·拉康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天主教家庭。他的父系曾是巴黎西南部奥尔良地区著名的食用醋生产商,到父亲这里生意移到巴黎;他的母亲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匠家庭,拉康是他们的长子,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
他早年进入天主教会学校斯坦尼斯拉斯中学读书,爱上哲学,中学就开始阅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著作,成为“无神论者”。日后对体制和权威的反叛初见端倪。
拉康中学毕业进入巴黎大学医学院学习精神病学。因接触超现实主义、1931年阅读弗洛伊德著作,他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1900年弗洛伊德《释梦》出版,精神分析学正式诞生。1902年,维也纳“星期三心理学社”成立,每周三在弗洛伊德家里讨论精神分析的技术和理论问题,开始时包括弗洛伊德在内只有5人,追随者逐渐增加。1910年,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al Association,IPA)成立。法国的精神病学明确反精神分析,直到1926年,玛丽·波拿马、鲁道夫·洛文斯坦因等人成立 巴黎精神分析学会 (Paris Psychoanalytic Society,SPP),学会是国际协会的地方分会。
1932年6月,拉康开始定期接受洛文斯坦因的分析,分析持续了六年之久。
1932年9月,拉康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论妄想性精神病及其与人格的关系》,其大半篇幅是埃梅病例的分析。1931年,埃梅生活受挫,预谋刺杀素不相识的巴黎女明星Z夫人。拉康依据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自我理论,解释说埃梅将理想形象投射到Z夫人身上,使其扮演迫害者的角色,然后对其施以猛烈的攻击,这样,“她就回避了面对自己悲惨的现实,否认了现实的对象,从而保护了自己的理想形象”。埃梅的妄想症是“自罚妄想症”,攻击Z夫人使她成为罪犯,也攻击了自己。
拉康女弟子鲁迪奈斯科在本源意义上定位拉康和埃梅的关系:
1934年1月,拉康与玛丽-路易斯·布隆汀结婚。5月,开始从事分析师工作。11月,加入巴黎精神分析学会。
1934年至1937年间,拉康参加了亚历山大·科耶夫在巴黎举办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研讨班,这让他找到了重述弗洛伊德理论的新角度。
1936年8月,拉康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在捷克马里安巴德的第十四届年会,在会上作关于《镜像阶段》的发言,因为超时,发言被会议主席欧内斯特·琼斯打断。对于此事,拉康一生耿耿于怀。结果他没有向大会提交论文提要,这篇论文缺席了。
1937年1月,拉康和布隆汀第一个孩子卡洛琳出生。1938年底,他与好友乔治·巴塔耶之妻、电影明星西尔维娅·马克勒斯发生恋情。
1941年7月,西尔维娅生下拉康的女儿,取名朱迪丝,但父姓随巴塔耶。同年12月,拉康与布隆汀离婚。而西尔维娅与巴塔耶的婚姻关系1946年才正式解除。1953年,拉康才与西尔维娅正式结婚。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军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23日,流亡英国的弗洛伊德逝世。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9年7月,拉康出席苏黎世第十六届国际精神分析大会,提交论文《镜像阶段作为精神分析经验中揭示的“我”的功能构型》,这一论文是对1936年版本的重新阐释。这一次,他得以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发言没有被打断。此时,国际精神分析运动的中心移到美国,自我心理学成为主流学派,代表人物安娜·弗洛伊德、海因兹·哈特曼、恩斯特·克里斯、洛文斯坦因。
巴黎精神分析学会内部矛盾重重,硝烟弥漫:关于业余分析师(非医学出身)的实践资格问题,争论时有发生;萨卡·纳什特1949年当选主席后,立即改革学会建制,独揽大权;而拉康的“弹性时间会谈”违背国际上通行的技术规则,饱受争议。
1953年1月20日,拉康当选巴黎精神分析学会主席。6月16日被弹劾,宣布退出巴黎精神分析学会,并加入了丹尼尔·拉加什、弗朗索瓦·多尔多等人成立的 法国精神分析学会 (Association Psychanalytique de France,APF)。
与巴黎精神分析学会的决裂成就了拉康事业中的第一次辉煌。
1953年7月8日,他在法国精神分析学会第一次科学会议上作题为《象征界、想象界和实在界》,第一次阐述他的“三界理论”,并第一次提出“回到弗洛伊德”的口号。
所谓回到弗洛伊德,“回到弗洛伊德的意义,就是向弗洛伊德的意义的返回”。拉康认为,自我心理学片面理解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带入了黑暗的深渊。关于自我概念,弗洛伊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自我心理学修正了“现实的自我”,认为自我并非本我的产物,而是和本我一样原始,也是从一种“未分化的基质”中分化出来的。自我心理学视自我为一种防御机能和整合功能,是一个“没有冲突的领域”(哈特曼),并且把坚固自我的防御功能和适应现实的能力视为精神分析治疗的根本目标。
拉康继承了“自恋的自我”,认为自我是依赖于异己的镜像而产生的,自我的所谓自主性其实是镜像认同的产物,而这个认同本质上是一种误认,自我根本上是一个他人。因而分析的目标根本在于让主体穿越自我的幻想,直视自己的欲望的真相,在语言的秩序中辨认出主体的位置。
可以说,“回到弗洛伊德”有着政治图谋,体现了福柯所说的“话语即权力”。
同年9月26-27日,拉康在罗马的国际罗曼语精神分析学家大会上作题为《言语和语言在精神分析学中的功能和范围》的学术报告,俗称《罗马报告》,为自己的弹性时间会谈作理论辩护。
11月18日,他在圣安娜医院开始了他著名的研讨班,研讨班定在每年12月至次年6月的每周三举行,以纪念弗洛伊德的“星期三心理学社”。圣安娜医院时期,拉康采取科耶夫阅读黑格尔的模式,挪用索绪尔、雅各布森的理论,对弗洛伊德的文本进行了创造性重读。
然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并不承认法国精神分析学会,法国唯一被承认的是巴黎精神分析学会。脱离巴黎学会,也就脱离了国际协会。国际协会可以容忍理论上的创新和分歧,甚至可以容忍由此而导致的分裂,但绝不容忍技术上的擅自背离,国际协会的技术规则乃是维系这个帝国统一的一个象征。拉康的“短时会谈”技术成了法国学会申请加入国际协会的一大障碍。
1963年10月13日,法国精神分析学会迫于压力,将拉康从培训分析师名单上除名。
1964年1月15日,第11期研讨班易地巴黎高师开讲,题目为《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自此,拉康在回归的名义下走向了对弗洛伊德的“超越”,以自己的概念和逻辑来挖掘弗洛伊德理论中所没有言及或未能言尽的东西,并对圣安娜医院时期的古典拉康进行了重新阐释。
同年6月21日,拉康宣布“只身一人”创立法国精神分析学派,三个月后更名为 巴黎弗洛伊德学派 (École Freudienne de Paris,EEP)。法国精神分析运动迎来了第二次分裂。
与法国精神分析学会的决裂再次将拉康的事业推向巅峰。
1966年11月,长达900多页的《文集》出版,拉康社会声誉大为提高。《文集》收录了拉康写于1936-1965年的各类文章28篇,但没有完全依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采用了回溯性的建构方式。拉康坚信自己早在30年代就“已然”是一个成熟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家。以《镜像阶段》为例,因1936年的文字稿遗失,拉康便将1949的版本放在1936年的位置,以“历史伪装”的方式让自己的思想系统化,让自己的理论呈现出早熟的征兆。
历史惊人地相似。1967年,拉康在学派提出“通关”程序,改革精神分析培训方式,引发了诸多不满。1969年1月底,皮埃尔、瓦拉布热加、奥拉格尼埃等人退出学派,成立“第四小组”,又称 “法语精神分析组织” ,是为法国精神分析运动第三次分裂。三次分裂的焦点都集中在精神分析的培训问题上,只是这一次,拉康不再是受到驱逐的一方。
1968年,巴黎五月风暴之后,精神分析成为社会现象。巴黎第八大学,即文森大学成立,福柯成为哲学系主任,哲学系下面另设精神分析学系,这在法国大学建制史、精神分析学史上前所未有,其系主任为在拉康学派受到冷落的勒克莱尔,老师全部来自拉康学派(法国学会、巴黎学会的许多分析家到了巴黎第七和第五大学,但两所大学没有单独的精神分析学系)。
1969年3月,巴黎高师对拉康下逐客令。11月26日,17期研讨班移师先贤祠对面的法学院,研讨班时间改为每个月的第2、3个周三,但后来这个惯例没有严格遵守。这一时期,拉康径直以“回到拉康”作为目标去完成对弗洛伊德的“超越”。
1972年, 雅克-阿兰·米勒 开始替拉康整理出版研讨班讲演。米勒原为巴黎高师哲学系学生,因激进表述阅读拉康不必参考弗洛伊德而受到赏识,他曾替《文集》编写“索引”,1966年同朱迪丝结婚,成了拉康的乘龙快婿。1974年,已经是文森大学精神分析学系副主任的米勒提倡改组,攫取了领导权,拉康成为精神分析学系科学委员会主任。
米勒在拉康的纵容和支持下专权,在学派内部引起了极大不满,建制大厦摇摇欲坠。结构主义已成明日黄花,拉康也成了前浪,受到学派外部的攻击。
内外交困之下,1980年1月5日,拉康在致学派成员的公开信中宣布解散“巴黎弗洛伊德学派”。2月21日,向想要继续追随他的人宣布他将创立“弗洛伊德事业”。10月22日,“弗洛伊德事业”正式创立,米勒成为钦定的接班人。
1981年6月,埃梅去世,她就像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串联着作为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命运开始和终结的两个端点。9月9日,星期三,拉康逝世,最后一句话是:“我很固执……我正在消失”。
1 吴琼:《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肖恩·霍默:《导读拉康》,李新雨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论文答辩仪式
下一篇:护理论文个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