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梁实秋
毕业论文梁实秋
1 梁实秋先生的冲淡也是他个性的特点之一,但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幽默在他文中的位置显眼。《老年》一文应是他这一特点得到充分发挥的代表之作了,文中有道:“五欲全销,并非易事,若已全销,人间又还有何留恋的呢。”仅以此一句作结,便将全文冲淡的感情显露无疑。说到冲淡,这与他从师周作人不无关系,同样,他的冲淡虽有自己的特点,却不及周作人的深刻。我们试比较一下周作人《故乡的野草》中的结尾:“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逢窗下总是露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来,这也就是上坟船的证据了。”这种差距也许可以让人从另一角度理解:梁实秋不是天性轻松的吗?他师承周作人的冲淡,却不及其深刻;他追慕林语堂的幽默,却不及其机智,但是,他却恰到好处的中和了周、林二人的冲淡与幽默,创造出了自己文体的自然与雅洁,自己个性的独特与完整,不得不说,这种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家风格的人生态度是令人赞叹的。
幽默与冲淡的完美结合,便成一种极为雅致的文学风格,也成为先生人生态度的精粹,读其文,观其人,会有一种清新而不失典雅的感受。从作品的篇幅来说,多是短小精焊的美文,简洁明澈,以雅化俗,常使人读后齿颊留香。在对中国文坛“浪漫之子”徐志摩的评价之中,有这样一句话,给人感受至深,典型体现了雅致文风:“如果真以为诗有翅膀,能把诗人带到天空,海阔天空的俯瞰这乌烟瘴气的人间,而且能长久的凭空御虚,逍遥于浩天之上,则会体验到真的天堂。”做人怎样算是雅致?看看梁实秋先生的为人风格:以完美的态度面对人生,以浪漫而务实的态度实现人生,以平淡的过程度过人生,实在是雅致至极。梁先生曾到过四川,称当地民舍为“雅舍”,一入住后,久久不愿离去,“雅舍”中,梁实秋获得了作文的雅兴与为人的雅趣。同时,逐步奠定了他的雅致之风,铸就了他的高雅人格,从而也才有了梁实秋的雅致人生。
梁实秋用手中轻快的笔展现了他的人生哲学——严谨中有谦逊;轻松后有幽默,更有丝丝的冲淡蕴含其间,汇成清新隽永的雅致人生。他给后辈学者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那表面的文字。
读过梁先生的人生哲学,想想,我们也应拿出人生的钥匙,开始解读自己的人生哲学了吧。我们带着世纪的曙光,因此,我们应阳光一般的走着;我们带着时代的使命,因此,我们应自豪的跑着;我们不是弱不禁风、离不开温室的花,因此,我们应该独立和坚强的生活;我们更不是历史的奴隶,因此,我们要带着个性的翅膀飞翔!如是解读我们的人生哲学……
从客观的角度去看梁实秋,我认为,从他的人生哲学中所体现的人格魅力与精神的确有很多闪光的亮点值得我们学习,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永桓不变的人世定则,使得我要努力用全面而批判的眼光去解读这位文坛名家。他似乎没有那种浪漫的态度,使得他的文章总是很平实。我并不认为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便是作文的最佳风格,人,应该有浪漫之气,会想,会追求,而不是仅仅拘束于现实人生。只可惜他没有从徐志摩那儿沾染点罗曼蒂克。另外,梁实秋的杂文言辞不够犀利,缺少点锋芒,虽然有幽默的讽刺、完整的辩证结构,也不缺少丰富的例证,但气蕴不够,便有懈可击。
作者小处着眼,大处落笔,纵横生发,笔触较为恣肆,却颇有絮语散文的特色,给人们一种沉静的感觉。作者以雅致的渲染揭露了这个世界上的高等动物身上的种种疵点,揭示了社会的缺憾。在批评中带有道德意味,这在不完美的社会中应该说有永久性的价值,可见它在港台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中成为人们所喜欢的书,出版达四十多次而不衰,绝非偶然。
文学难得的是忠实——忠于人性。梁实秋的文艺观有两个要点:一是反对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文学;二是认为文学应该表达亘古不变的人性。梁氏对人性极其重视,但他所主张的人性是抽象的,超阶级的,这显然是错误的。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暂且拘泥于对当时政治价值和标准,判断注重艺术方面的借鉴。
2.梁实秋先生,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今年,是先生诞辰100周年。
梁实秋出生在北京,小时候念过私塾。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读书。当时的清华学校,是用美国返还中国庚子年的一半赔款而建的。招生按照当年各省的赔款摊派比率,在清华读满八年后,可以出国留学。在清华学校期间,五四运动对他影响很大。1923年,梁实秋赴美留学,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数所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梁实秋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年来在国内数所大学任教。梁实秋回国后,曾和胡适、徐志摩等人共创新月书店,是当时文坛"新月派"后期的大将之一。早期梁实秋专注于文学批评,坚持将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批评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的"硬译",不同意鲁迅翻译和主张的苏俄"文艺政策",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这期间和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1938年抗战开始,梁实秋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期间,他在副刊上写了这么一篇编者按:现在中国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木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我老实承认,我的交游不广,所谓‘文坛’,我就根本不知其坐落何处,至于‘文坛’上谁是盟主,谁是大将,我更是茫茫然。这篇小小的编者按引发了文坛的大地震。有人在报纸上说,抗战时期的一切都与抗战有关,写文章也一定和抗战有关联,你梁实秋说某些文章可以“与抗战无关”,是何居心?
“与抗战无关论”的罪名让梁实秋背负了几十年。据说在八十年代初期的一次文学国际会议上,国内大陆的一位代表还在会议上重提此事。但是据统计,梁实秋在抗战期间所写的文章里,提到"抗战"二字的次数很多。他在抗战开始时力主抗战,被日本人定为抗日分子,为躲避日本人的迫害,孤身一人从汉口逃到重庆,和夫人长期别离六年之久。他对日本人的痛恨可想而知。因为一篇编辑的约稿文章,就说他不支持抗战的人,未免有些别有用心。
1940年,梁实秋本来想随一个访问团到延安去访问。毛泽东发电报说,我们不欢迎梁实秋来。梁实秋只好终止随团访问。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又把梁实秋定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先是鲁迅的“丧家的资产阶级的泛走狗”,又有毛泽东的亲批在后,“反动文人”的罪名,是无论如何也洗不清了。49年梁实秋去台湾后,他的作品在大陆再也没有出版过(和鲁迅在台湾的待遇一样),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有出版社出版他的散文。
梁实秋年轻时也发表过一些政治言论,例如和胡适、罗隆基合著《人权宣言》等。到台湾后,专注于学术和教书,没有再对国民党提过什么意见。李敖写过一篇文章《梁实秋偷打印机?》,文中说”国民党在台湾,曾派人到梁实秋家搜查,说办事处偷了打印机。因为现在在台湾的知名文化人,不是国民党的大概只有梁实秋了。搜查只是个警告:到台湾了,还是乖乖的吧。从那以后,梁实秋就再也没发表过对国民党不利的言论。这样一个软弱的人,居然也可以誉满士林而死(大意如此,我找不到原文。出自李敖《君子爱人以色》)。人各有志,梁实秋无意于政治,也无可厚非。然而李敖持才自傲,看谁不顺眼都骂,连提携他的文坛先辈都不放过,颇有当年鲁迅之风。(郭沫若曾说过,鲁迅先生除了不骂自己,谁都要骂。)
梁实秋从1930年开始,到1976年,用了三十七年的时间,独自一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37卷。他还曾编著过三十多本字典和教科书,常见有《远东英汉大字典》等。这翻译大师的称号,梁实秋当之无愧。
梁实秋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他的散文了。他的散文幽默风趣,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用意深远。他的散文写前思索再三,一旦写成,决不再改。梁实秋与林语堂、周作人,都可称为散文大家。梁实秋去世后,有人说如今的散文之林,可以用“但恨不见替人”来形容。
他的著名散文作品集《雅舍小品》中的“雅舍”,是指抗战期间在重庆的故居。“雅舍”是梁实秋和他的清华同学吴景超合买的,“雅舍”的名字就来源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随着《雅舍小品》的受人欢迎,“雅舍”之名也越来越大。九十年代,因为重庆市的城区改造,“雅舍”可能要被拆除。消息传出,冰心、舒乙、李宣华、林海音等纷纷呼吁“雅舍”应该保留。冰心说:“雅舍因为进入了文学作品而不同凡响”,舒乙在《团结报》上发表了《寻找"雅舍"》一文,论证"雅舍"应该存在的价值。后来在各界的呼吁下,被重庆市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雅舍”得以长存。从这当中可以看出梁实秋散文的受欢迎程度。
晚年梁实秋接受采访,说一生中有四个遗憾。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现在也有同感。
梁实秋的简介
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他的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评论)与闻一多合著,1923(自费刊印)
《浪漫的与古典的》(评论集)1927,新月
《骂人的艺术》(杂文集)1927,新月
《文学的纪律》(评论集)1928,新月
《偏见集》(评论集)1934,台.正中
《约翰孙》(评论)1934,商务
《雅舍小品》(散文集)1949,台.正中
《实秋自选集》1954,台北胜利书局
《谈徐志摩》(散文)1958,远东
《梁实秋选集》1961,台北新陆出版社
《清华八年》(散文)1962,重光
《秋室杂文》1963,文星
《文学因缘》(散文)1964,文星
《谈闻一多》(散文)1967,传记文学
《秋室杂忆》(散文)1969,传记文学
《略谈中西文化》1970,台北进学书局
《实秋杂文》1970,仙人掌
《关于鲁迅》1970,台北爱眉出版社
《实秋文存》1971,蓝灯
《西雅图杂记》(散文)1972,远东
《雅舍小品续集》
1973,台.正中
《看云集》(散文)1974,志文
《槐园梦忆》(散文)1974,远东
《梁实秋自选集》
1975,黎明
《梁实秋论文学》
1978,时报
《梁实秋札记》1978,时报
《白猫王子及其他》(散文)1980,九歌
《雅舍小品》(3、4集)1982一1986,台.正中
《雅舍杂文》
1983,台.正中
《雅舍谈吃》(散文集)1986,九歌
《英国文学史》1985,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公司
翻译书目:
《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英国密尔顿著,1928,新月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华
《潘彼得》(小说)英国巴利著,1930,商务
《西塞罗文录》
罗马西塞罗著,1933,商务
《职工马南传》(长篇小说)英国哀里奥特著,1932,商务
《威尼斯商人》(剧本)英国莎土比亚著,1936,商务
《奥赛罗》(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
《哈盂雷特》(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
《暴风雨》(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
1937,商务
《吉尔菲先生之情史》1944,黄河书局
《情史》英国乔治.艾略特著,1945,重庆黄河出版社
《咆哮山庄》(长篇小说)英国
E.勃朗特著,1955,台.商务
《百兽图》英国奥威尔著,1956,台.正中
《莎士比亚戏剧集20种》
1967,文星
《雅舍译丛》(诗文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1986,远东
梁实秋的作品
1、《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会心一笑中品味社会百态。《雅舍小品》出版时,梁实秋就已不在“雅舍”居住,但“雅舍”二字还是被沿用下去,先后有多部以“雅舍”命名的作品问世,单是《雅舍小品》就先后出过四集,其中的经典代表作还要属初版《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续集于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于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于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订本亦于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
2、《秋室杂文》是梁实秋先生的杂文,笔调乾净利落,内容隽永有趣。无论是评文论道,记事叙情,都有他的独特格调,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本书是从先生的杂文中,选出最精粹的三十五篇,有的谈往事,有的记人物,有的抒杂感,有的说生活情调,琳琅满目,多彩多姿,可说是梁先生的杂文代表作。
3、《槐园梦忆》收录了女人、男人、孩子、中年、老年、退休、讲价、乞丐吃相、饮酒、吸烟、雅舍、清华八年、忆《新月》、谈话的艺术、升官图、学问与趣味、利用零碎时间、骂人的艺术、“岂有文章惊海内”——答丘彦明女士问、文艺与道德、谈礼、时间即生命、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等众多文章。
4、《雅舍谈吃》是2015年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实秋。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5、《看云集》为我国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先生的散文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水里的东西、案山子、冰雪小品选序、文字的魔力、村里的戏班子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
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散文会使您回味无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周作人散文无论内容还是写法都酝酿着一个重大转变, “1929年几乎全不把笔”,或许亦与此有关;《看云集》即写于这一转变过程之中,可以说这是一部过渡期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舍小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室杂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槐园梦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舍谈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云集
文秘毕业论文有哪些题目?
1. 论名人广告的道德责任
2. 广告创意与消费心理
3. 论广告的法律责任道德责任
4. 广告传播的定位策略
5. 广告传播与品牌战略
6. 广告传播的形象战略
7. 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
8. 广告与个性心理特征
9. 我国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10. 广告法制建设与广告市场的规范化
11. 如何构件科学的广告管理体制
12. “旧的元素,新的组合”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
1. 构建和谐社会,强化政府责任
2. 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3. 反思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及时代价值
4. 官僚制组织理论对我国的行政改革
5. 从官僚制的成就与缺失看我国的行政改革
6. 论市场经济下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与重构
7. 论新时期我国政府角色定位
8. 行政权力腐败的根源深析
9. 加强行政监督,根治权利腐败、
10. 新时期公务员角色定位分析
第三部分
1. 试论秘书工作的地位
2.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秘书工作
3. 秘书工作“变被动服务与主动服务”探讨
4. 试论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
5.秘书素质要论
6. 试论秘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7. 试论秘书工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8. 试论秘书工作者的业绩评定
9. 试论秘书调研工作与辅助决策的关系
10. 试论秘书与会议管理
11. 试论秘书与协调艺术
12. 调查研究在秘书写作实践中的 地位和作用
第四部分
1.《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2,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
3.徐志摩、钱钟书、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朱自清等作家作品研究
4,古龙、金庸、梁羽生等新派武狭小说研究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青年题材(妇女题材、爱情题材)小说研究
6.方言研究。具体范围包括:
(1) 某一方言点的语言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的调查研究
(2) 不同方言的相互影响渗透
7.语体、语言风格研究
(1) 不同语体的特征、风格、语用的分析与比较
(3) 某类特定范围语言的研究(如网络语言、行业语、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或使用情况)
8.偶像剧的接受群体分析
9.有关某项民俗事项的调查
10 网络文学与校园文化的关系问题各案研究
11. 有关神话和传说的研究
12. 民间笑话的讽刺功能
13. 古典师词与流行歌曲的歌词
14. 对某一部或几部电影作品的研究
15. 新时期以来的 女性写作(可以自己选择女作家作品)
16. 试论白居易的“中隐”观
毕业论文 写海子的 需要看哪些书
1. 海子的诗
作者 : 海子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海子的诗
作者 : 海子
出版社 : 中国书店
3. 海子诗全编
作者 : 海子/西川 编
出版社 :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4. 海子作品精选
作者 : 海子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5. 海子
作者 : 海子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6. 海子传
作者 : 余徐刚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7. 海子的诗(中国文库)
作者 : 海子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8. 不死的海子
作者 : 崔卫平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9. 海子评传
作者 : 燎原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10. 解读海子
作者 : 高波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11. 心灵深处的对话——海子诗集
作者 : 海子
出版社 : 鹭江出版社
12. 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
作者 : 燎原
出版社 : 南海出版社
13. 海子诗全集
作者 : 海子 著/西川 编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上一篇:绿色家园主题论文
下一篇:论文引用文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