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论文文献
扬琴论文文献
浅谈扬琴初学者应怎样打好基础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扬琴初学者应怎样打好基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关键词: 扬琴基本常识基本方法
论文摘要: 本文概括论述了扬琴的基本常识、正确的演奏方法以及初学者应选择的练习曲目和练琴的时间。学习扬琴应该规范、系统、科学。
一、关于扬琴的基本常识
(一)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扬琴的外形是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木箱。琴体里设有音梁;音梁侧立,上与面板,下与底板、两端与箱框连结成为扬琴的共鸣箱。每台琴都有五六条音梁,每条音梁上的四五个圆孔为音孔。
(二)如何挑选新琴与琴竹
1、好的扬琴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看外观:看面板上面的木纹疏密是否均匀,走向是否平直;琴体做工是否精细。琴框应油漆均匀、色泽纯正、光洁度高、且无裂纹、无掉漆、无破损。查部件:查看左右两边的盖板与琴体是否的吻合;挂弦钉和弦轴是否排列的整齐均匀;滚珠、小桥码是否的齐全。听声音:高音区要清脆、明亮、纯净、富有“颗粒感”,中音区要柔和、圆润;低音区要浑厚、结实。
2、挑选琴竹应注意以下几点:材料:有较大的弹性和韧性,手感要光滑。色泽:颜色要偏粉黄,并富有光泽为佳。形状:把琴竹仰放在桌面上,看看琴竹是否的平展,竹头与竹尾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二、扬琴演奏的基本方法
(一)演奏姿势
演奏扬琴以坐姿为主,演奏时要放松的坐在琴凳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处,身体应距离琴20—25公分左右,两腿自然的分开与肩同宽,左腿稍前一些,右腿稍后一些。大臂自然下垂,平稳的抬起小臂。全身要自然的放松,随意而舒适,上身的前后、左右活动应轻松自如。
(二)持竹方法
首先将琴竹全长的五分之一处放在食指的第一指关节,要靠在指尖一些,再将大指自然的压在上面,轻捏住竹柄。通过三指将琴竹握稳,四、五指自然的弯曲、收拢。然后检查整个手的手形是否自然的收拢,手的各个指关节是否僵硬。
(三)击弦的方法与要领
1、击弦的动作
大臂要自然的下垂,然后将小臂平稳的抬起,左右手持琴竹稍呈内八字形。右手手腕抬起,使琴竹的竹头呈高位欲落击弦之势。然后琴竹从高位落下击弦,这时要通过臂、腕和指的力量传递到琴竹的竹头上,然后在落下琴竹击弦的一刹那,将手腕和手指相结合,以手腕为主产生的力量集中、有力、并富有弹性的击在琴弦上,同时立即的放松,并顺势利用琴竹反弹的力量,回到下一次击弦的高度,进行第二次击弦。
2、击弦的部位
在击弦的时候每个音都应该是受力平衡、集中和均匀的,所以应该用琴竹头的中部来击弦。理想的击弦位置是距离左琴码左右两侧约为2.5公分处;而中码、右码、低音码约为2公分处。
(四)扬琴弹奏中的平衡
1、身体的平衡。在扬琴弹奏的过程当中,我们经常要持着琴竹弹奏扬琴的高音区或者是低音区,这时候随着身体的晃动重心也就偏移到了另外的一端。此时为了保证身体的平衡,两腿必须自然的分开,且一前一后,这时两腿的'功能就相当于身体的一种平衡器。
2、左右手的平衡。无论演奏什么样的曲目,只要能注意左手和右手的协调、放松、和有机的配合,再难演奏的曲目也是能迎刃而解的。
三、扬琴初学者应练习的练习曲
(一)对于初学扬琴的人而言,首先要注重演奏时的姿势,击弦的动作、和基本的竹法。然后通过练习一些基本的练习曲和部分的乐曲教材,掌握扬琴发音的技术动作和规范,从而掌握“持竹点、击弦点、触槌点、支撑点、发力点”五个要点的综合技能。
(二)在熟悉了基本的音位后,初学者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小歌曲,如:《小星星》、《我是一只粉刷匠》,《采茶扑蝶》等。
四、练琴的时间
初学者每天练琴的时间多少,取决于自己的精力和体力。练习的效果和时间要成正比,须知“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勤”与“熟”是练习量的增加,“补拙”与“生巧”则是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对于初学扬琴的人来说,掌握正确、扎实的的基本功以及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遇到一些比较难弹奏的片段就去拼命的狠练,手和腕子不舒服了也不肯去休息一下。这样做,肌肉会长期的处于拉长的状态,慢慢的就会失去弹性,收缩不了,严重的还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从而导致不能弹琴的后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广大的扬琴爱好者能够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勇攀艺术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陈照华、陈方丈、扬琴实用教程[M]、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1999.
都说扬琴能弹出千军万马的感觉,这种乐器的起源是什么呢?
一直有一种说法,扬琴起源于波斯、亚述等古代国家,由朝圣者和十字军带到欧洲。上述古代国家确实是各种弹拨乐器的发源地,至今仍是弹拨乐器广泛传播和使用的地区。说扬琴起源于这里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的扬琴来自欧洲,欧洲最早的相关扬琴只能追溯到12世纪——就在十字军东征之后。但欧洲有学者强调,在波斯和亚述的古代文献中没有发现扬琴的记载,甚至在古代音乐的历史文献中也从未提到过这种乐器。在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地区,从中世纪开始就有许多扬琴的图形记录,表明扬琴已经是该地区流行的乐器。意思很明确:扬琴可能起源于古代德国。
从另一个角度讨论扬琴的起源,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中国古代的“朱”,印度的“维娜”,中亚的“卡农”,都有过“可能是扬琴起源”的推论,这些推论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结论。笔者认为这种乐器必须追溯到“唯一原点”的想法不一定合适,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今天,乐器有很多种,但原因不同。“乐器”的基本要素,如发音原理、制作材料9等,当然是天然材料,并不一定只存在于某个地区或某个族群;在人类文明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和利用可以在孤立的地区或族群中同时发生,也可以相继发生,乐器的产生也不例外。就最常见的打击乐器“鼓”而言,其发音原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打击乐器;生产材料:土壤、木材、石材、皮革等。,在人类早期生活的自然环境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和利用。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一致创造的鼓是当今世界上有这么多种鼓的原因。虽然在实际使用中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来区分它们,但作为一个整体,似乎没有必要探究它的“唯一原点”,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我们今天使用的乐器并不都是从单一的传统乐器发展而来的。其实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推动的“另类乐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有乐器进行了不懈的改进和探索。今天,我们所说的传统乐器,几乎都已经被人类不同程度的筛选改造过了。许多乐器都是在单一的原始乐器的基础上,用不断改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精细加工和完成的。但一个至今仍与世隔绝的部落音乐人,却能认出FLUTE是他手里原来短笛的“血哥”,因为最基本的吹孔和指孔依然存在。
而有些乐器则完全不同,是在筛选转化过程中,由人类自身的音乐审美观念和时代需求所驱动的“创造”。这是一个科学技术和音乐审美不断升华的复杂过程。它类似于今天的“边缘学科”,是从不同的传统学科中分离和衍生出来的,要为其“另立门户”。比如钢琴(包括两种古钢琴),除了基本的发音原理外,在继承原乐器上并没有太大的分量。与继承原乐器基本结构的传统乐器不在一个层次上,不应该从同一个角度去研究。面对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现代工业产品,人们只需要知道它是谁“制造”出来的,它的起源问题在这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笔者认为扬琴的情况也差不多。
吴军的艺术生涯
出生于音乐家庭。幼年时接受父亲吴国宣的音乐教育,9岁起随舅父杨玉成先生及李英武先生学习扬琴演奏,1972年参加工作。现任新疆兵团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优秀百名青年文艺家”称号、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 称号、新疆青联委员、省级“德艺双馨”会员称号。1972年至1973年在新疆兵团第三师文工团任学员及独奏演 员。曾上演《快乐的女战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曲目数百场。1974年至今在新疆兵团杂技团担任独奏演员。曾在大、小型音乐会、综艺晚会中上演《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游击队员之歌》《土耳其进行曲》《霍拉舞曲》《春到沂河》《卡门序曲》《美丽的天山》等曲目百余场。1975年参加本团去农六师演出百余场。1976年代表新疆参加全国杂技调演。在此期间接识郭敏清老师并得到其专业指导。1977年参加自治区人民政府慰问团去西藏阿里慰问演出百余场。197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进修,师从扬琴教育家:洪圣茂、郭敏清先生。1981年至2002年所教授扬琴专业学生:张梦婷、赵新芝、王庆梅、田宇、徐潇、赵文婷、吴文英、黄莉、付娅璐等分别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音乐艺术院校。1982年首次编创的维吾尔族扬琴独奏曲《美丽的天山》(配器:鸿谦)荣获自治区首届民族器乐大赛优秀作品奖。1983年出任新疆文工团独奏演员,上演《土耳其进行曲》《云雀》《游击队员之歌》等6首作品百余场并在乌为国家领导人演出。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考取并就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大专毕业。师从著名扬琴教育家王沂甫教授及刘达章等先生。1985年至2002年所编创的数十首新疆扬琴作品,部分先后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音乐艺术院校选用为专业教材。1986年与人合作创作的塔吉克扬琴组曲《鹰笛恋》获得自治区第三届“天山之声”音乐会创作二等奖、演奏三等奖、乐队集体演奏奖。此作品多次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音乐台、电视台播放。首篇论文《扬琴技巧在新疆民族音乐中的运用》由《新疆艺术》(86--2期)发表。1987年中央音乐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黄河,在其毕业论文《从扬琴音乐创作看扬琴艺术的发展》中对“新疆扬琴”首次进行专节研究,与论文配套编辑的《扬琴作品创作目录索引619首》中,吴军新疆扬琴作品条目50余首。1987年至2003年先后在《乐器》《天山音乐》《文学艺术志》《中华音乐文化教育》(台)《中国民乐》《新疆艺术》《中国音乐》等报刊杂志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出版的音乐艺术类论文有:“扬琴毡头琴竹”“扬琴演奏与琴竹放置架”“扬琴持竹法与手的动态”“新疆少数民族乐器”“锵(新疆扬琴)简介及源流”“扬琴音色问题探微”“扬琴调音与杂音”“扬琴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兼论新疆扬琴的地方民族特色”等5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全国二、三等奖。1987—1989受聘于乌鲁木齐市业余艺术学校,共教授爵士鼓学员百余名,编写《爵士鼓基础教程》一套。1988年创作(合作)扬琴二重奏《瀚海绿魂》、哈萨克族扬琴曲《天鹅》获新疆民族器乐作品大赛创作二等奖、优秀奖、优秀演奏奖。《瀚海绿魂》同年获文化部全国笫六届音乐作品大赛奖。4月当选《新疆扬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7月在首次评定艺术职称中被破格一次晋升为国家二级演奏员。12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我说这十年”专题采访兵团杂技团青年扬琴演奏家吴军。1989年《谢谢你,可爱的小鸟》获新疆第二届艺术节暨第三届新疆歌曲创作大赛二等奖。同年当选第二届新疆兵团音乐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报》特约记者。《扬琴界》(内部学术理论刊物)任主编。1990年2月《北京音乐周报》发表了题为“眷恋与追求—记青年扬琴演奏家吴军”的文章。5月乌鲁木齐广播电台文艺部录制了由吴军等人创作,并由吴军演奏的《牧歌声声甜》《草原小骑士》《天山雪莲花》《花园一样的新疆亚克西》《我和小白杨一起成长》《会唱歌的小百灵》《剪羊毛》一组扬琴、木琴独奏曲。1991年出访前苏联四省演出,由吴军任队长的16位演奏家荣获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部、文艺工作者协会授予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文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团音乐艺术工作者荣誉证书”。1992年起任新疆兵团艺术系列专业职务任职条件中级、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同年出任新疆戏剧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员。1993年出版专著《新疆扬琴曲选》。塔吉克扬琴组曲《鹰笛恋》被中央音乐学院出版为教材。作品《牧歌声声甜》获全国《中音杯》音乐作品大赛三等奖。木琴二重奏《排山倒海、乘胜追击》《到敌人后方去》获省级音乐会演奏二等奖。“论民族性在杂技艺术创作中的感情显现---兼论与其他艺术的比较”获全国第二届杂技理论研讨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收入杂技论文集中。1994年出版专著《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扬琴曲45首》。木琴独奏与钢琴《春的使者》获全国《聂耳杯》音乐作品大赛二等奖。同年当选为新疆青联第五届委员。5月出任《乐器》特约撰稿人。7月新疆电视台专题片《新疆扬琴之子----吴军》播出。1995年6月新疆音乐台播放《吴军新疆扬琴独奏音乐会》。7月吴军当选为第三届新疆兵团音乐家协会主席、兵团文联委员。10月被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2月被新疆自治区艺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审批通过,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奏员。论文《杂技批评是杂技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动力》《论杂技艺术的生命契机》《略论杂技教学与杂技教师的现代素质》均获得全国杂技艺术理论研讨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1996年2月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吴军木琴独奏音乐会》。《论杂技表演中的艺术个性》等获得全国杂技艺术理论研讨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吴军的事迹被收入《中华劳模大典》。1997年《正确对待少儿杂技教学中出现的三种矛盾》《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杂技人才》均获得全国杂技艺术理论研讨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同年出任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音乐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9月创作扬琴协奏曲《马嵬随想》。10月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歌曲集《小百灵的歌》(主编:吴军)。吴军的艺术简历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1998年授国家文化部委派赴乌兹别克斯坦参加国际现代交响乐和室内乐音乐节。木琴独奏与钢琴《春的使者》由乌兹别克斯坦音乐学院上演受到好评。《天鹅》 (C D配书)、《葵巴斯》(C D配书)被中央音乐学院出版为教材。同年吴军辞条被收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东方之子》(第二卷)。8月新疆音乐卫视台音乐大学堂播出《吴军----谈中国扬琴四大流派》。1999年5月中国文联授予“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事迹被收入《向祖国汇报》一书。同年当选第五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策划出版《艾比湖之声歌曲集》并作序题为《艾比湖之声可喜可贺!》。《牡丹汗》《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七首双声部练习曲被中央音乐学院出版为教材。《拉克木卡姆—第四达斯坦间奏曲》被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为教材。12月赴京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当选担任第五届理事。2000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同年出任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常任客座教授。2005年5月兵团电视台《名人访谈》播出《扬琴----生命的追求》----访德艺双馨会员吴军。12月完成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2001年随新疆兵团代表团参加中国文联笫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4月当选为中国扬琴学会常务理事。7月再次当选第四届新疆兵团音乐家协会主席。8月当选为第三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编写吴军新疆扬琴系列教材《哈萨克族扬琴谱70首》。《沂蒙山歌》(五级)、《速度练习》(四级)被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扬琴考级训练问答》∕赵艳芳编著一书中。同年任《新春音乐会》导演组成员,并上演木琴独奏与管弦乐队“游击队员之歌”。2003年编创《天山晚会》《月儿》《马儿》《潇女欢歌》《额尔齐斯河的春天》《维吾尔族扬琴谱60首》《中外名曲扬琴谱70首》《新疆扬琴练习曲100首》(上下册)。《梦乡云》获得兵团“中华情”征歌大赛一等奖。“杂谈陈磊歌曲创作”“论吴军新疆扬琴艺术的演奏技巧与民族特色”(作者:方媛)发表在明星时代丛书之一《研究与探索》一书中。2004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6月27日播出题为《扬琴演奏家吴军的人生故事和艺术体悟》的专访。《举杯祝贺》(安静作词歌选)∕主编:云涛、吴军∕新疆电子出版社出版。9月赴北京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议。是月,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娃哈哈变奏曲》《雪海欢歌》《草原晨曲》《帕米尔的春天》《辽河水天山流》等作品为沈阳音乐学院教材。11月18日参加厦门全国第四届扬琴创作研讨会。12月13至16日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再次当选为理事。2005年1月6日《吴军新疆扬琴艺术网站》在杭州贺晓华先生为音乐总监的“中国民族音乐在线(华音)网站中正式开通。27日任“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新疆赛区)”评委,同月为陈磊歌曲选《花开花落别样红》出版作序。2月编著《吴军新疆扬琴作品60首》《吴军新疆扬琴室内乐作品21首》,汇编《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出版吴军作品46首》。
王慧芳扬琴个人简介
王慧芳
出生年月:1962年12月
职 称:国家二级演奏员
学校职务:音乐系器乐教研室主任
所在院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研究方向:中国乐器方向,扬琴专业教学
王慧芳,国家二级演奏员。世界扬琴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扬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扬琴专业教师。现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器乐教研室主任。
近三十年的专业教学,为全国高等院校及浙江省各大专业团体输送了大量的扬琴专业人才。多次获得院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指导学生在民乐大赛中荣获金奖、一等奖等。
主持院级扬琴精品课程建设,主编高职扬琴教材,主讲合奏课精品课程,参与二胡精品课程建设。主编浙江省高校合奏课重点教材建设。论文《节奏、心灵、扬琴教育》发表于《艺术中国》一书。
扬琴演奏曲目时怎样区分单轮音与双轮音
摘要】扬琴演奏中的两种基本技巧是单竹技巧和轮竹技巧。单竹技巧可分为单音的单竹和单音的双竹两种类型,单竹技巧是直接关系到演奏者演奏水平及舞台形象的最基本技巧;轮竹技巧可分为单竹轮和双竹轮两种类型。这两种技巧是扬琴演奏中最为重要且运用最为普遍的技巧,因此需要每一位扬琴学习者认真地加以学习和体会。
【关键词】扬琴;演奏;技巧
中国扬琴最初称为“洋琴”,是一种有着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击弦乐器。它分布广阔,流传于欧、亚、美、非和大洋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印光任、张汝霜所著的《澳门记略》(1751年版)下卷中记载“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这是中国扬琴民族化的重大变革之一。从此,扬琴的击弦工具由木质的“琴槌”改为竹质的“琴竹”。
到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始开扬琴独奏表演艺术的先河,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音韵的演奏风格特点和以独特演奏技巧为特征的扬琴表演艺术传统流派。[1]
基本技巧是演奏的基础,只有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在学习扬琴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掌握的基本技巧是单竹技巧和轮竹技巧,这才是演奏的关键。
一、扬琴演奏的两种基本技巧
学习扬琴首先应该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即全身自然放松,双脚自然落地距离与肩同宽,坐姿端正,微呈含胸拔背之势,肩和大臂自然下垂,小臂曲肘平伸,手持琴竹,眼看琴面,表情要自然大方。
(一)、单竹技巧:是指琴竹在单音上的弹奏。
单竹技巧中首先应掌握持琴竹的方法。首先双手成半握拳的放松状态,手掌心相对。其次应将琴竹的持竹点放在琴竹全长的五分之一处,即持竹点应放在食指的第一关节处,拇指呈自然状态压在持竹点,琴竹的尾部贴在中指中间的指肚上,无名指与小指呈自然弯曲状态,这样就将琴竹稳稳地拿在了手中。单竹技巧中其次应掌握击弦的方法。扬琴的击弦过程也是整个手臂运动的过程,是依靠从肩关节到手指的持竹点之间的这些动作器官的整体协作来完成击弦的。
1、单音的单竹:是指单手拿琴竹在单音上进行的弹奏。单音是音乐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弹奏时,我们可以尝试着把一个单音弹成长、短、强、弱四种不同的形式来反复练习。这样,既可以感受击弦的力度,又可以做到有意识的放松手臂。
2、单音的双竹:是指双手各持一支琴竹按顺序在单音上进行交替轮流地弹奏。弹奏时双手的配合要协调一致,速度要相对统一,力度也要做到均匀统一。
单竹技巧的难点在于:要掌握正确持琴竹的方法和击弦力度,重点应该放在由慢到快的技巧练习中。持琴竹时要注意的是,持琴竹的三个手指要做到松弛有度,以拿稳琴竹、不紧不松为最佳。击弦时要注意力度的变化,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各音上用的力度要得当,应保持琴竹键头在击中弦点后能够依靠反弹作用迅速回到原位,呈击弦之前的自然放松状态。这样,一次完美的击弦就顺利完成了。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就难了,这就要求我们的演奏者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要手脑并用、勤练、苦练,体会正确持琴竹的方法和击弦方法。
(二)、轮竹技巧:
所谓的轮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轮音、轮打、滚打、滚轮,指的是一只手或两只手用琴竹在一个音或几个音上轮流做出密集而均匀、持续且连贯的轮动,给人延续不断的感觉。轮竹主要是通过肩、臂、肘、腕、指在自然放松前提下的配合来完成的。
1、单竹轮:是指左手或右手用一支琴竹快速的在一个音或多个音上进行密集、均匀、连贯的弹奏。单竹轮的练习就是为双竹轮打基础的。演奏者可以通过慢速的练习来统一左右手的节奏、音量、音色和力度,达到轮竹的最佳效果。
2、双竹轮:是指双竹在一个音或几个音上作快速交替的轮动,是轮音技巧中运用非常普遍的手法。双竹轮又可以分为单音轮竹、双音轮竹和连轮三种。
(1)单音轮竹:是指双竹轮流在一个单音上作快速交替的轮动。单音轮竹要求轮动时左右手要协调一致,节奏、力度、音色要统一。单音轮竹在练习时可以通过速度先慢后快和力度先弱后强两种方法来进行练习,以达到轮竹的最佳效果。
(2)双音轮竹:是指双竹同时在两个音上轮流作快速交替的轮动。双音轮竹既然是在两个音上作快速交替的轮动,这就要求在轮竹过程中不能中断,同时要保持两个音在力度和音色上的统一。双音轮竹在扬琴演奏的技巧中起重要作用。
(3)连轮:即连续轮竹,是指双竹在一小节甚至几小节以上作快速交替的轮动。连轮适合在深情、优美的曲调中出现,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连轮时双手的力度要均匀统一,做到主次分明,有起伏。连轮在交错音位时尽量做到交替的两音之间要连贯、紧凑,间隙越小越好。基本要求是:演奏者在弹奏连音时的移位要快,保持乐句最好的连贯性。
轮音在扬琴演奏艺术中,不仅仅能够体现出演奏者的技术水平,更是乐曲风格和音乐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法,是扬琴各种演奏技巧中运用得最多,也是最难的一种技巧。因此,这就要求演奏者根据乐曲不同的风格和情感的变化,通过不同的轮音方法、力度和速度,演奏出与风格和情感相适应的轮音,增添旋律的色彩,加强乐曲的歌唱性,给予乐曲原有的生命力,达到悦耳动听的效果,从而感动听众。
轮音在演奏中要注意:1、最容易出现左手轻右手重、左手慢右手快的问题,这是由于多数人平时的用手习惯和弹奏时双手跟琴弦之间的距离不等造成的。这时,演奏者应该集中精力加强左手的练习,锻炼左手的灵活性,从而达到左右手如一。2、还容易出现小臂酸痛的问题,这是由于在演奏时心里紧张引起的肌肉紧张造成的。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卡萨斯曾经说:“一想到要举行公开的音乐会,我总是像在做噩梦。”当有人问波兰小提琴家威尔科米尔斯卡:“你演奏时是否也有点紧张”时,他回答说:“有点紧张?我简直紧张极了。假如说不紧张的话,那是在骗你。我在每次开音乐会之前都紧张。特别是关系到我的事业的那些大城市。”可见,紧张是人的一种本能,就连这些经常在公共场所演出的大师们都有紧张的经历,更何况是我们了。世界著名单簧管演奏家詹姆斯·坎贝尔说:“我发现,音乐家之所以神经紧张到了有损于演出的地步,是因为他们太关注别人对他们怎么看。如果你能够真正沉浸于自己所奏的音乐,并能反过来想‘我能给他们什么?’,那就成了施予的问题而不是评价的问题了。这时你就能演奏出你的最佳水平。”“在台上演奏的那几分钟,你要确信自己是天下最好的,时候还要祝贺你自己,这是运动员为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而采取的惯常做法。”[2]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说:“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外物,便浑忘自己存在,不久你就和外物混成一体了。”[3]因此,要求我们的演奏者在平常的轮音训练中,要聚精会神,让自己沉浸在音乐美妙的旋律中,注意调整好心态,经常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演奏者可以在单竹的基础上慢慢地加快速度,可以采用先练习“定数轮音”,在规定的单位拍中,演奏出规定数量的轮音;慢慢地在前者的基础上再练习“不定数轮音”,在规定的单位拍中,演奏出不定个数的轮音。这样,演奏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也就慢慢增加了自信心,调整好了心态,消除了紧张的心病,从而也将轮竹技巧练得炉火纯青,为以后的轮音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轮竹技巧的难点在于:双手的速度、音量练习。双手的速度练习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先通过定数轮音的练习慢慢来掌握双手的节奏和力度,在充分掌握好双手速度和节奏的基础上再练习不定数轮音,来达到双手速度的统一。音量的练习可以分为弱轮和强轮。弱轮时要求手位要低,手腕轮动时以腕关节作为支点,这样轮竹活动的半径较小,轮动出来的音音量较弱。强轮时要求手位适中,轮动时以肘关节作为支点,用小臂的力量带动手腕轮动,这种轮竹活动半径要比弱轮时大,产生的音量自然就较强。
二、两种基本技巧的运用
(一)、单竹技巧:单竹技巧是扬琴所有技巧中最为基本的技巧,主要用于初级的音阶练习和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如《小星星》、《生日歌》、《拖拉机来了》、《紫竹调》等,这些曲子都是属于初级的演奏乐曲,曲调多活泼、欢快,常用于单竹练习。《拖拉机来了》是由张晓峰作曲,全曲营造了欢腾的气氛,以欢乐活泼的旋律来表达劳动人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全曲分为三大段,第一段主题,第二段乐曲轻快地表现音乐,第三段乐曲要比第一段音乐表现要略快些,增强音乐的层次,这样使三段音乐的表现层次更加分明。《紫竹调》项祖华根据沪剧曲调整理而成的,此曲在上海地区广为流传,此曲柔美、秀丽、流畅,使用单竹演奏,在演奏时要求中速,音与音之间要有颗粒性,尤其是在演奏十六分音符时节奏要均匀,速度和力度要统一。在演奏音阶时,只是为了让学习者熟悉各音的位置,不带有任何情绪及感情色彩,演奏时要把握好节奏速度和强弱规律即可!
(二)、轮竹技巧:轮音是乐曲风格和音乐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法,是扬琴各种演奏技巧中运用得最多,也是最难的一种技巧。演奏者可以根据乐曲不同的风格和情感的变化,通过不同的轮音方法、力度和速度,演奏出与风格和情感相适应的轮音。如:(1)由张晓峰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此曲是一首4/4的抒情乐曲,作者描绘出了一幅拥有蓝天、白云、马儿和百鸟的草原美景。乐曲中的轮音部分采用密集、宽广悠扬的轮竹技巧加之4/4拍节奏强、弱、次强、弱的规律展现出一幅宽广草原上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赞美之情! 曲子开始在高音区演奏然后转到低音区演奏,开始的演奏由宽板的演奏转为快板变奏曲,中间有华彩乐段,最后回到广板的主题。全曲由三种轮竹组成,单音轮竹、双音轮竹和八度轮竹。(2)由黄河创作的《黄土情》,全曲共分为引子、主题、赋格、快板和尾声五个部分,充分展现了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西北人民的纯朴热情。演奏这首曲子时,对轮音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不但需要使用以深思凝重为主的双轮音以突出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内心复杂的心境和情绪变化,还要运用大幅度和快频率的双轮的方式,将乐曲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3)乐曲《映山红》为C大调4/4乐曲,是根据一首优美的革命歌曲《闪闪红星》的主题乐曲改编的扬琴曲,原曲作者为傅庚辰,后由桂习礼改编。曲子充满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盼望满山开满映山红的一天也就是对未来生活美好的一种向往之情。乐曲一开始情绪是宽广有力,自由的。引子之后是深情的慢板音乐,就是歌曲映山红的主题音乐,深情舒展优美 曲中轮音用的教多,这段轮音要注意连贯性,不同音之间不可有断音,要保持音乐的柔美与贯通。后面紧接斗志昂扬的快板并且出现由由C调转为F调。此乐段过后转回原调C调,乐段要伴有自由、激情的行板演奏。最后结尾回原速。
三、小结
以上是我在平常的学习和演出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引起扬琴学习者和演奏者们的注意。当今社会,学习和热爱扬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充分重视和掌握两种基本技巧,努力把我们学到的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平常的演奏中,使我们的演奏水平更上一层楼,演奏出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
注释:
(1)[1]转引自《扬琴演奏艺术》 刘达章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年9月北京第1版 第2页
(2)[2] 转引自《世界著名音乐家访谈录》高格雷斯著、吴佩华译 华夏出版社 2000年1月版第40页
(3)[3] 转引自《朱光潜美学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版 第43页
参考文献:
[1]《扬琴演奏艺术》刘达章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年9月北京第1版
[2]《乐器表演技能教学新论》 王朝刚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3]《扬琴演奏中两种基本技巧的掌握及其重要性》韩晓莉
[4]《浅谈扬琴的轮竹演奏》 魏敏
[5]《论轮音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肖笛
上一篇:叁雅论文查重
下一篇:论文查重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