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识字运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2 04:29

识字运动研究论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对以前所理解的识字提出了不同要求,增加了识字量,根据新课标,一年级一学年就达到1000字左右的识字量。识字量如此的巨大,而我们老师面对的又是一群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一年级新生。

关键词:识字;喜学;乐想;巧认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49-01

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如何让识字过程充满趣味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的特点,我在实践过程中针对识字教学,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巧认——巧妙引导,让识字充满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的识字过程充满兴趣,孩子们一旦有了学习了兴趣,就能自觉集中注意力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让所学知识深深刻入脑海中。

1、让课前预习充满乐趣

小孩子很喜欢自己动手做出有自己风格的小物品,因此教师可以让小朋友自己在预习的时候,做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字卡,在做生字卡时,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这个字,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不断创作的热情和学习新字的热情。

2、重视个性差异,以游戏带动课内识字

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好动,爱玩,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课堂上我多采取游戏记字。“编故事法”“猜谜法”等方法,但如果遇到结构相似的字,学生经常弄混,为了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更易区别,我采用了“自编儿歌法”如“办”和“为”孩子们是这样编的:左右两个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起想出好“办”法;“为”了集体增光彩,我们给她带红花,头上一朵,胸前按一朵。多样的游戏活动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不同的精彩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个体都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

二、喜学——设计趣味作业,巩固识字,初步运用

设立“改错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生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的字越多,越会混淆,比如同音字、形近字等。作业、测验中反复地写错,我也反复强调,但总有些“顽固分子”。

经过反思,我发现平时总是自己在强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建立自觉修正的行为。因此,学生在书写中会反复出现同一错别字,成为“顽疾”。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室的黑板一角设立了改错专栏名为“改错医院”,让孩子们都来当“小医生”,如发现常错的字就把它送进医院,并让孩子写出对的字,还要孩子用红色粉笔把容易错的笔画描出来,在视觉上起了直观的强调作用。

我还设立了“改错医院本”,要孩子当自己的“错字小医生”,每天把自己前一天在作业中出现的错字也送进自己的“改错医院”,并把正确的字多写几个,常错的笔画用红笔描出。我不定期抽查“改错医院本”,把做得比较好的孩子评为“优秀医生”,并颁发证书。

孩子们对这一做法特别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过了一段时间,当错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我们就举办“最佳医疗小组”比赛。在小组里,把这些错字写进试卷里,要孩子们合作改错,看看哪几个小组准确率最高,就给予奖励。

这一方法是渐渐起了成效,孩子们的错别字减少了,还练就了“火眼金睛”,养成了及时发现错别字,及时改错的习惯。

三、乐想——培养阅读兴趣,加强课外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把语文学习延伸至课外,才能促使识字量的强化与增加。同时,随着孩子们识字量的增加,也会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营造环境

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对激发孩子的阅读需要是行之有效的。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这当然有些夸张,但如果我们能将这个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室布置上,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内在需求。

2、图书“漂流”

每个月定期举办一次“跳蚤书市”。给学生一个空间,鼓励他们“换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我们还利用美术课,给换回来的书设计“漂流卡”,把“漂流卡”夹在书后,“漂流卡”定期回收。

3、快乐积累。

要求孩子在看书时要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我的阅读园地》,每天摘录几个好词或几句好话,日积月累,细水长流。

四、发动家长力量,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

学校教育最大的好处是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的环境,但是却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虽然老师平时也在进行个别辅导,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暂时还跟不上的孩子。而这个工作如果有家长辅助,就会非常有效,因为家长只面对一个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刚学完拼音,有的已经能对照着拼音开始阅读了,那么我就要求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地边读边讲边聊;还没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家长可以挑选好的书读给孩子听,读完后再聊聊。甚至可以读孩子们通过“图书漂流”活动换回来的书,带着孩子在阅读完这本书后一起填写“漂流卡”,用家长的手写下孩子的感想,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这种朗读方式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使家庭关系融洽。

求一篇小学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论文

  谈小学高年级写字教学

  摘 要:《谈小学中高年级如何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博大精深,它以丰盈无限的灵性记录中华民族睿智的观察、细腻的体验、卓越的思考、恢弘的景象、精确的表现,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写字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

  关键词:写字教学 兴趣入手 科学指导 提高效率

  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内涵博大精深,它以丰盈无限的灵性记录中华民族睿智的观察、细腻的体验、卓越的思考、恢弘的景象、精确的表现,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写字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写字教学放在低年级,到了高年级却袖手旁观了,不再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把机械地抄写代替写字教学,对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视而不见,或者敷衍带过,结果造成了许多学生书写姿势不规范,握笔方式不正确,写字歪歪斜斜、大大小小,字越写越差的现象。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应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从学生兴趣入手,加强引导,科学训练,有效规范学生书写习惯,着实加强写字实践,提高中高年级写字教学效率。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统一思想齐抓共管。
  教师是写字教学的主力军,教师写字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写字教学的成败。俗话说:“打铁尚需自身硬”。要求学生写好字,老师本身必须要有过硬的 “本领”,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字。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写字基本功训练,坚持每天写一定数量的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
  同时,学校有关领导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让老师在明确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写字教学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 “提笔即是练字时”。为将写字要求落到实处,学校可以在作业检查制度中专门强调写字要求,督促老师们都以高度的教育责任感,自觉加强自身的书写能力,尤其是书法的训练,接受专家的指导,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能力。
  二.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老师要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老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开展写字比赛、参加书法大赛,每周举办学生作业展评等,还可以利用橱窗、板报、展板等向全体师生展示练习成果。向他们讲述身边同学用心习字的故事,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再看看他们一项项的获奖证书。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认识到习字的重要性,从而对习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变成“老师要我写好字”为“我要把字写好”。这样,学生对习字在思想上有了重视,也就有了持之以恒把字写好的决心与动力。
  三.规范写字姿势,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
  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以识字为主,教师们还是比较重视学生写字过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指导书写的姿势与方法,检查写字的效果,及时评议与纠正。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任务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增加,很多老师便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了,只看字的正误。导致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写字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写字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执笔方法不正确、书写姿势不端正、笔画顺序不规范、字形结构不合理,而这些只从字的形态上是无法判断的。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好字”,必须强调学生的写字、执笔姿势,在“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八个字”(头正、身直、肩开、足安)上多下功夫。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好字”应该从“量”的训练上转移到“质”的强化上。以前的教学,由于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写字教学中过分强调“量”的积累,一个字少则写几遍,多则写几十遍,将写字遍数的多少作为杜绝错别字的“有效手段”。其实不然,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学生就会越写越马虎,事半功倍。所以写字教学应该尽快从“量”的训练中解脱出来,要求学生写的字不在多,而在于写的字是否正确、规范、美观。同时为了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防止过多的家庭作业抵消了学校教学的正效应,影响写字教学的效果,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全都协管齐抓,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使语文课的写字教学成果得到巩固。老师可以不布置回家的书面作业,凡是书面作业都必须在校内完成,杜绝只布置不指导,放任自流的现象。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才能保证学生的写字姿势确实达到“三个一”、“八个字”,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写好字”。
  四.开设写字(书法)课程,提高写字技能。
  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使用范围的承认。写字教学可以陶冶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我校一到三年级专门开设了写字课,四到六年级开设书法课程,教给学生写字和练习书法的方法,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规律,使所写的字匀称美观。教师可以采取“部首钓鱼成字”、“对号入座法”、“词组抽签法”、“改错字竞赛”、“书法打擂”、“挂图猜字”等富有情趣的方法,来训练写字技能。同时,老师还可以针对学生书写姿势的情况采取自编儿歌和口诀的办法,辅以教师示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学生规范训练,养成认真写字和规范写字的良好习惯与态度。
  五.搭建多彩成长舞台,体验成功快乐。
  写字无疑是一件单调且反复的活动,小学生的兴趣不持久,耐力也易消磨。每天的写字练习,会让其感到枯燥无味。在写字教学中,成功才是成功的老师。批改写字本时,可以开展夺红旗的活动。老师在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上一面小红旗画一个小圈,看谁的红旗最多。学生收到作业本时,总是很高兴地看看自己的红旗数量,然后一脸的快乐。定期开展写字,手抄报比赛,进行纵横向比赛。既与同学比,也与自己过去的字比,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写得好的张贴在班室内,让大家都尝试到成功的滋味。请写得好的同学参与黑板报的书写,或者可以当老师的小助手在黑板上写字,学生的写字兴趣便会逐步提升,并且保持着兴致盎然。
  此外,学校还应为孩子多提供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写字中得到性情的挥洒和成功的愉悦。如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小小书法家论坛、学生的作品在校园里展示、学写通知、校报展示、班级板报、“我讲书法家的故事”比赛等活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孩子搭建自信和成功的舞台,让写字和练习书法变得富有诗意起来,轻松起来。当练字成为了一种习惯,并成为一种兴趣的时候,一手漂亮的字体自然也就形成了,这样的学生自然是充满着自信和快乐的。
  六.改进写字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写字发展。
  写字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学会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我校对低年级的写字评价,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评价,既关注其书写流利程度,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学校也注重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杜绝用大量、重复抄字的惩罚性做法对待学生。
  七.完善学习设施,创设良好写字环境。
  良好的书写习惯还需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予以保障。如根据学生身高对学生的课桌椅进行调整,使得学生的身高与桌椅相适应,完善教室采光照明、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写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字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很长时间,以及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各年级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写字教学应给予必要的重视,给学生一定的写字时间,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并加强写字指导,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只有这样,字理中蕴含的文化才能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心田,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字理识字教学中处理形义关系的思考论文

字理识字教学中处理形义关系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时下频频出现在课堂中的曲解形义的误区的分析,提出了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据“理”识字意识、循序渐进意识、适用性意识,灵活选择据“理”联想、编字理谜、拆解构件编故事等教学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关键词:曲解 形义关系 字理识字教学 教学意识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广大教师为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绞尽脑汁。随着研究的深入,字理识字教学法应运而生,且已自成一派,颇具影响力。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它依据字理解析汉字的形义与音形的关系。目前,在趣味识字理念的指引下,字理识字教学法在运用中出现了教师随意曲解汉字形义关系的误区,即教师根据字理析形索义时,因对字源随意解说而扭曲了汉字的形义关系。

曲解形义的识字教学在课堂里频频出现。如有“乌”字的教学。老师从熟字“鸟”入手,然后这样引导:鸟失去了眼睛, 眼前就一片乌( 漆) 黑。“乌”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孝鸟也。”这是它的本义。孝鸟即乌鸦,因为它有一身黑色的羽毛,后又引申为乌黑。又如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上《卧薪尝胆》的教学片断:

师:( 画“女”字的象形文字) 这是什么人?

生:这是女人。

师:( 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 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奴”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从女从又。这里的“又”是指手也,手持事者也。可见,“奴”的本义不仅仅指女子,是泛指古人所谓的罪人。虽然薛老师试图通过展示“奴”字的古文字形,让学生了解它的本义,但他因顾形思义而犯了缩小字义的错误。

这种曲解汉字形义的识字教学已经招来许多专家学者的批评声浪。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在《识字教学不要勉强谈字理》一文中指出,人们依据其现代字形,凭生活经验想象,并推断其字义的字理识字教学是不正确的。它的伪科学性不仅会误导学生,还会糟蹋汉字文化的内涵和影响汉文化的传承。但不可否认,这种让汉字文化“失真”的识字教学确实取得了较好的识字效率。曲解形义识字教学的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面对这种曲解现象的伪科学性,教师应该建立科学准确的汉字形义关系,而中低段学生学习生字时,无法辨析字理的准确性,所以关键在于教师的教,那教师应该树立哪些教学意识?建立汉字形义关系进行识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哪些方法建立形义关系来提高识字效率?下面就从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意识

(一)据“理”识字意识

汉字具有构形理据, 它“指汉字构造时每一个部件, 乃至每一个点画被采用、被按某种程式拼装的理由和依据。” 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时,教师对汉字形义关系解说的随意性主要原因在于执教时没有对汉字进行科学考证。因此,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树立科学性意识。换言之,形义之间的联系要有“理”据。

首先,教师可依照古代汉语中的“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探求本义,科学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切忌顾文思义。原因有二:一是并非所有的汉字都有字理,甲骨文中有许多字至今未解其谜,有些被认识的字甚至无法说出其理据;二是汉字构形并非一成不变的。从古到今,汉字在构形上经历了简化、繁化等演变。字形变了,或者记录汉字的音义变了,它的构字理据也会随之改变,或承袭字源理据,或理据重构,或理据隐含,或理据丧失。 字理变化后,汉字的形义之间的变化也尾随而至。因此,对汉字形义关系的分析不可望文生义,要进行科学考证。

其次,教师可依照新说文解字中的“字理”,建立合理的形义关系。随着时代的改变,有些汉字的本义与现代生活的差距越来越远。这势必给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带来重重障碍。汉字的形义关系是否可以与时俱“新”?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在其《汉字三论》中说道:“新说文解字完全可以提倡,要求是:思想健康,浅而易见,生动活泼,合乎口味……凡有利于识字教学者,不必拒绝。”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先生也认为:只要言之有“理”( 新的字理) ,形义结合,便于形象识记,便可宽以待之,允其成立。 由此可见,汉字的形义关系也可依照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字理。

总之,教师在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意识,据“理”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让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形成规律,准确而真切地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从而创造性地学习汉字。

(二)循序渐进意识

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首先要“循”造字先后之“序”。在汉字中, 象形字的数量不多, 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的组合。只要教会了象形字、指事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势如破竹了。加上儿童的认知规律总是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因此,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宜按照先象形、指事字, 后会意、形声字的规律来。 如教学指事字“本”和“末”时,先教什么?教师要认识到这两个字都是根据象形字“木”造出来的,所以先教学生回忆“木”的形义关系,然后教学生认识“本”是在“木”下加一横,表示树根,“末”是在“木”上加一横,表示树梢。如果打乱顺序,先教指事字“本”或“末”,后教象形字,那是对儿童认知规律的本末倒置。

其次要“循”学情之“序”。教材中的识字内容安排并没有严格按照汉字的构字先后顺序,而现在的孩子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有许多学前识字经历。因此,在运用字理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教学。如第一册第二个生字“妈”,由“女”和“马”构成。虽然“女”和“马”两字出现在其后课文中,但是学生在入学前早已认识。根据儿童接受新知识时往往由熟悉的旧知识开始的规律,教学形声字“妈”时,教师可以从象形字“女”和“马”入手。而“桥”、“惜”等字,教材也是先安排认识这些字,其后认识“乔”、“昔”等字。基于学生对“乔”、“昔”等字比较陌生的学情,教师不可先教“乔”、“昔”等字,否则便会加重学生的识字负担。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学情而教,不可勉强拆形释义。

其三要“循”儿童认知规律之“序”。中低段儿童认识事物需要借助形象事物。在运用字理进行形义关系教学时,宜按先出示形象的字理图,后出示抽象的生字的顺序。如象形字“老”笔者是这样教的:先出示一副手拄拐杖的老人图和甲骨文中的老 ,后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并说说原因,再根据学生的理由,适时点拨、解说这个象形图,最后演示“老”的字形演变,出示现代汉语中的“老”。

(三)适用性意识

依据字理分析来进行识字教学并非适合每个汉字。教师在选择教法时,首先要考虑这个汉字是否适合分析形义,倘若依据字理分析形义的教学方式不是最佳选择或者没有意义时,则要另择他法。如教五册第七课中的“考”字,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它是“老”的转注字,本义是“老”,而现代汉语里的“考查、考核”的义项在上古的时候很少用。从中国科举考试的源头--汉代便开始,“考”作为“考查、考核”的这一义项逐渐被广泛运用。而教学时,出示“考”的本义对课文中表示“考查、考核”这一义项的理解并无裨益。显然,教学“考”字选择析形索义的教学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时,教师要慎重地考虑使用形义关系教学的适用性。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一味地对学生讲求汉字的形义关系比较枯燥,需要添加趣味性和新鲜感以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吸收各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高效地识字。正如贾国均先生所说,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字理识字效率的各种教学方式,我们都要吸收。汉字形义关系是字理识字的核心,所以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汉字形义关系的教学。但是,因为曲解形义关系的普遍存在,所以,下面就以下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说说如何正确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

(一)据“理”联想

据“理”联想即依据字理科学地阐释汉字的形义关系,进而通过联想建立形义关系。

今天,教师引导学习者去领会五六千年前先民的造字理据, 有着相当大的历史差距和思维差距。建立汉字形义之间的联想是缩小这些差距的有效方法。识字心理学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识字教学就是创设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当儿童面对一个具有表意性的生字时, 他的头脑里必然会产生许多丰富的联想。如见到形声字“爸”字,有学生说爸爸有颗大门牙。显然,儿童的联想往往是没有理据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使用联想法进行教学时,要据“理”加以科学地引导。倘若听之任之,甚至教师也将联想变成臆想,随意建立言之无“理”的联想教学,这不仅损害了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影响了下一代对汉字文化的继承。

据“理”联想并非讲求字字循字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合“理”的发挥,但要把握合适的“度”--以不影响汉字的形义关系为前提。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这样教学“蚓”字:在释义时,她解说“蚓”的字义是虫;在掌握写法时,她这样引导,蚯蚓的身体有时是弯弯曲曲的,像一张弓,有时又很直,像一条线,所以“蚓”字是“虫”加“弓”加“│”。对“蚓”字的教学,斯霞老师先准确释义,然后在不影响字义的前提下,把表示声部的“引”当会意用,让学生形象识记字形,从而建立形义之间的联想。这种形义关系的联想方式既让学生形象地识记了字形,又准确地理解了字义。

(二)编字理谜

教学中,给汉字编字理谜即据“理”给汉字编形义关系的字谜是一条有效的识字途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证明, 材料本身有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 而我们主要依靠对材料内在意义的理解而进行的意义识记的.效果, 要比材料本身没有多少内在联系, 主要依靠按材料前后顺序的多次重复而进行的机械识记好得多。汉字的形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编字理谜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汉字的形义关系。如:“朝”字,黄亢美先生把它编成“一轮红日升草间,一轮残月挂天边”。《说文解字》里释“朝”即旦也,字谜里所含的意境正是天明日出的写照。这种字谜也是学生识记汉字形义和吸纳文化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

编字谜是比较流行的识字方法,如“淹”字,学生编成“大水快淹过来了,赶紧打求救电话”。从表面上看,形和义的关系都结合在字里了,然而这种形义关系是生拉硬扯的。因此,教师要进行字理关系的准确性的引导,否则课堂上师生的地位都会变质:学生会由“自主”变成“自流”,教师也会从“主导”变成“不导”。

(三)拆解构件编故事

儿童喜欢听故事,用编故事法进行教学,最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先准确地拆解汉字的各个构件(构件由形素组成, 是汉字构形的单位, 是直接参与构字并对所构字的构意起直接作用的构形元素。),科学地分析各构件的关系,后根据各构件所含的意思编织合理的故事。如,“本”和“末”可拆解成“木”加“横”,有位老师成功地运用此法来教学“本”和“末”。教师先复习“木”的形义关系,后用各构件创设故事:爸妈送小明一份礼物,留下“木”字的字条。他来到树林里,看到一块写着“本”字的牌子,就知道礼物在树底下。请小朋友说说小明为什么要在树底下找?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随机出示“木”与“本”的字理演示图,进行形义关系的联想,学生掌握了“本”表示树根。老师又问:如果礼物挂在树梢,应该在木牌上写什么字?学生说应该在木上边加横,教师随机出示“末”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本”和“末”的形义关系。

建立形义关系的识字教学法还有很多,教师不能仅仅追求活泼花哨的教学形式, 否则学生的学习只会停留在机械识记层面。教学生字时,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而富有情趣的氛围中快乐地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丰富了,让学生的精神成长了,这样的识字教学才得到了“增值”,也因此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字理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为识记而不顾汉字的形义关系牵强附会地拆解汉字,其结果是违背了字理,不仅难以培养、提高学生正确的识字能力, 而且使学生从小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对其终身学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运用字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灵活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注》,许慎著,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汉字古今义合解》,许威汉、陈秋祥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4、《斯霞识字教学艺术赏析》,王轶群,《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2期。

5、《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潘树新,《小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7、8期。

6、《活用汉字三千,人生风光百年》,扬清,《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4月刊。

7、《字理识字教学新探》,何丹,《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9月刊。

8、《字理识字教学法》,贾国均,《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3期。

上一篇:知网家具设计论文

下一篇:红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