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论文模板
技改论文模板
技师论文是进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必须的论文材料。技师论文在规范要求、说理方式、文章格式、语言运用、可供公开发表等方面,与一般论文是基本相同的。
特点介绍
由于技师论文是考生为申报技师职务而提供的评审材料,与一般的论文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1、应用实践型而非单纯理论研究型倾向于生产一线较为完善的技改方案或较为系统的技术总结。
2、实际应用型而非单纯设计方案型是经过实际应用,被证明了的,值得推广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具体应用。
3、具有明确的等级要求针对国家职业标准,论文内容要符合技师的岗位工作要求、反映出技师等级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代表作
论文要送交专家评审 , 送审者要通过论文显示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 而考评专家评审论文是鉴定考生 能否达到技师资格的重要依据。因此 , 技师论文应是考生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代表作。
专业范围
论文课题的选择,从技巧上说应选择个人最熟悉、拥有最丰富资料的课题;但从评审的要求来说,不同工种的技师有不 同内容要求,各工种的论文课题必须在本工种专业范围内选择,超出本工种专业范围的一般不予评审。
内容真实
论文的内容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技师的论文更偏重于技术实践,从生产实践中来,进行工艺技术创新的归纳和总结,对某些技术观点和理论也可表明个人的观点。
但是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对想像性、猜测性的内容因缺乏评审依据,不可成为论文的主要内容。
内容确定
技师论文与一般论文一样,可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逻辑分析、引经据典、边叙边议、数据展示、合理推理的方法都是 常用的,但由于技师论文多属于专业性论文,特别是选择技术 总结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性论文。
为了详细介绍自己的技术创新、观念更新、方法更新、表明自己的看法 ,并对技术实践的措施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所以一般以陈述性为主,在写作过程中可根据具体内容来设计和安排论文的论述方式。
跪求白酒酿造技师论文(降低生产消耗方面的)
浅谈我国白酒灌装设备
我国的白酒灌装有多种形式,从灌装方式上可分为:负压灌装、常压灌装、定
量杯灌装、虹吸式灌装、柱塞式灌装和流量速度式灌装等等;从瓶子运行轨迹可分
为直线式灌装及转动式灌装;从自动化程度上可分为全自动灌装、半自动灌装及手
动灌装。
负压灌装。负压灌装中还可分为双缸低真空灌装、单缸低真空灌装及双缸低真
空定量灌装。负压灌装的优点是:灌装阀结构简单,无瓶不灌装,破损的瓶不灌装
,大大降低了酒损。装酒量的多少,前两种采用的是液面高度定位,即控制液面至
瓶口的距离,后一种为容量式定位。双缸低真空主要结构特点是酒缸低于瓶子,其
灌装原理是:瓶子与酒阀密封,抽气管从瓶子中向外抽气,瓶子里形成一定的负压
后,大气将酒缸里的酒压进瓶子,如果瓶子破损,则瓶子内形不成真空,因此就不
会灌装。单缸低真空的主要结构是酒缸高于瓶子,其灌装原理是:瓶子与酒阀密封
,抽气管开始从瓶子中抽气,瓶子里形成一定的负压后,酒液靠自重流进瓶子,如
果瓶子破损,瓶内形不成真空,虽然酒阀已打开,但在大气的压力下,酒液并不会
流出酒阀,因此也不会灌装。
常压灌装也称为自流式灌装,主要结构特点是酒缸置于瓶子上方,灌装阀安装
于酒缸下边的圆周位置,灌装时瓶子先与酒阀密封,然后将酒阀顶开,酒缸里边的
液体靠自重流进瓶子,瓶子里边的空气通过排气管排到酒缸上部,当液面挡住排气
管后,瓶子里边的空气不再排出,灌装就此停止。这种灌装机的定量方式为液面高
度定位,优点是无瓶不灌装。
定量杯灌装也称容积式灌装,从定量杯的结构上可分为:敞口定量杯、半封闭
定量杯、全封闭定量杯。定量杯式灌装与定液面式灌装相比,提高了灌装精度,因
为它不受瓶形误差的影响。它的灌装原理是:瓶子上升,瓶口先接触灌装阀,使阀
芯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中先封闭进酒口,然后再打开灌装口,液体靠自重流入瓶内
,瓶内的空气从瓶口处排入大气,瓶子灌装结束后,开始下降,阀芯同时下降,先
关闭灌装口,再打开进酒口,待酒进满后,等待下一个灌装过程。敞口定量杯的灌
装原理是:瓶子上升将定量杯托出酒缸液面,然后打开出酒口,使液体流入瓶内,
灌装结束后,瓶子下降,封闭出酒口,定量杯随之没入酒中,使液体充满定量杯,
等待下一个灌装过程。敞口定量杯及半封闭定量杯的灌装精度一般为±0.5%,新
乡轻机最新研制的全封闭式定量杯的灌装精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经检测平均误
差不大于±0.15%,已大大高于国家标准。这种灌装机的优点是:无瓶不灌装,
灌装精度高。
柱塞式灌装是定量杯灌装的另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黏度较大液体的灌装,而
且定量精度较高,它的灌装原理是:在非灌装工位柱塞向上运动,将液体吸入柱塞
缸内,在灌装工位,柱塞向下运动将液体注入瓶内,根据此原理,只要柱塞缸的直
径与行程确定,则吸入的液体容量也确定。
虹吸式灌装在我国较为少见,它的酒阀出酒口低于酒缸液面,灌装量的多少是
酒缸液面高度定位,首次灌装时需将液体吸出,正式灌装开始时,酒瓶将阀打开,
液体则靠虹吸现象注入瓶内,当瓶内液面与酒缸液面持平时,灌装结束,瓶子下降
同时关闭下酒口,使酒液被密封在酒管中。不会回到缸内,但该机灌装精度受酒缸
液位的影响,密封不严时容易滴漏或回酒。
流量速度式灌装是一种简易的灌装设备,它的灌装原理是:液体以一定的速度
流入接酒盘,接酒盘是一个根据灌装阀均分并匀速转动的旋转体,根据上述结构,
则流入每个阀区域内液体的数量是相等的,然后流入瓶内,灌装数量的调整也很方
便,即改变液体流速或改变接酒盘转速。它的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灌装阀无相对
运动,最大缺点是有瓶没瓶全灌装,酒损较高。
白酒灌装机械绝大多数是转动式灌装,因为转动更容易实现平稳、均匀的连续
化生产。直线式灌装属间歇式生产,对异形瓶灌装较为有利。半自动灌装机主要是
针对异形瓶,不便采用全自动灌装机,因而采用手工上、下瓶进行生产,另外半自
动灌装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因此价格较低。全自动灌装机包括自动进瓶、自动灌装
、自动出瓶、酒缸液位自动控制、故障自动停机,从而进行连续化生产,有些自动
化程度更高的灌装可以根据瓶子的多少自动调速,非故障性停机自动启动,从而进
一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增加了正常运转的可靠性。
以上各种灌装机械对液体装瓶的定量无非两种方式:一种是液面高度的定量,
这种定量方法装出来的酒液面高度一致,感观上好看,但灌装液体的多少受瓶子影
响较大。另一种是定量杯定量,用这种方式装出来的酒定量较准,但因瓶子问题而
液面高度不一致,这是一对相当大的矛盾,要想既定量准确,又要液面高度一致,
这就必须要提高瓶子的制造质量,否则是难以实现的。
目前我国用于白酒灌装的瓶子有上千种,普遍都存在着质量不高的现象,如:
瓶子不规则,瓶口偏离中心,瓶口内径较小,瓶子高低相差较大,瓶壁厚薄不均等
等,这些都对正常使用灌装设备存在着威胁。为了使灌装设备能在出现这些非正常
情况下仍正常工作,一定要选择有弹性瓶托的、发生故障能自动停机的灌装机,或
有其他方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设备,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灌装机的正常运转
。
浅谈对老包装线改造
公司93年购进广东省第一轻工机械厂的一条每小时2万瓶的包装生产线,到99年时,设备性能指标严重下降,生产能力只能达到每小时1.2万瓶,整体包装合格率也仅在85%左右,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增大,制约了公司产量、质量的发展,为此,我们对该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在同等条件下设备性能超过98年底安装的新线。现将技改项目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对RMZ—B30/356型洗瓶机的改造
1.1将碱I区的温度控制阀门由电动阀改为气动薄膜阀
由于用电动阀时温度波动较大,影响了对洗瓶工艺的控制精度。温度偏高时,破瓶率会增加;温度偏低时,回收瓶不易洗净,改造前,洗瓶机是制约整条包装线产量的“瓶颈”。
改为气动薄膜后,温度控制精度在±1℃以内,在此设备条件下,公司技术部及时将碱I区的温度由70~80℃提高到了80~88℃,大大提高了洗涤剂的热力作用。同时为了解决温差增大的问题,在洗瓶机链带上添加了一道温水喷淋。此项改造使回收瓶的洗涤合格率达到98%以上。
1.2洗瓶机调速由机械调速改为变频器调速
将原来的宽三角带机械调速改为变频器调速后,设备启动噪音明显降低,平衡性显著提高。同时故障率下降,提高了设备的有效运行时间,提高了班产量。
1.3在最后一道喷淋添加管道泵
添加管道泵后将喷淋管压力由0.05MPa升到0.2~0.3MPa,确保将粘于瓶内的纸纤维冲净。
1.4在洗瓶机清水区外温水添加的喷淋装置,提高了回收瓶的洗瓶质量。其主要效果如下:(1)提高了水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减少了回收瓶表面灰尘对洗涤剂的负面影响;(3)对回收瓶进行了预浸和预热,降低了破瓶率,提高了除标率。
通过以(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上改造,洗瓶机的生产能力达到了1.8~2.1万瓶/小时,洗瓶合格率(回收瓶)达到99%以上。
2对VVF60/12型装瓶压盖机的改造
2.1改变酒缸的固定方式
原酒缸的固定装置磨损严重,且难购到配件,使装酒水平线浮动较大,影响装酒的稳定性,考虑到所装均为640mL瓶的特点,将环形缸提降装置用四根钢柱替代,并将酒缸以法兰固定其上。此法虽然落后,却使水平线的均匀度、CO2含量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降低了酒损。
2.2添加二次抽真空装置
增加二次抽真空装置后,将原瓶颈空气含量由6~7mL降到1~2mL。
3对PⅡS/2S—150杀菌机的改造
将步移距离由9cm增大到12cm,将步移时间由22秒44缩短到20秒44,使杀菌机的生产能力每小时增加了2吨达到13吨,并将啤酒杀菌PU值保持在18~25之间,降低了酒体的老化味。
4对J23—15—4—16贴标机的改造
4.1由单段取胶改为两段式取胶,在采用双段取胶后克服了颈标、身标对纸质的要求不一致矛盾,降低了歪标发生率,提高了标机的运行效率。
4.2将铝合金标板改为包胶标板,将橡胶胶辊改为不锈钢胶辊,有效地避免了因刮刀(钢质材料)卡死胶辊,造成标鼓与托瓶台错位现象的发生。
4.3将输瓶链带主传动轮由安装在中间位置改为前端位置,增加一台变频器共同控制链带与主机的速度,解决了链带传动不稳且易被拉断的毛病。
通过以上改造,使贴标合格率达到99.5%以上,且保证了均衡生产,防止了因贴标机故障造成半成品在杀菌机中滞留时间过长,导致口味恶化的问题。在2000年旺季生产中,改造后的包装线整体合格率在99.2%以上,酒损、瓶损、标损、电耗、水耗及产品质量、产量都可与新线相比,通过技术改造,包装线的生产效率提高了60%,包装质量提高了近20%,并创双班月产4500吨的历史最高记录,保证了公司全年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
科技论文里面写什么
怎么写作科技论文
科技论文由于学科、专业、涉及的课题和论述的题材不同,并没有统一的格式和写法。但不论是什么题目的科技论文,有一个醒目的标题很重要。由于标题是科技论文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应简明扼要、突出主题,避免不必要的修饰语和谦逊词。一篇好的论文,立论与谋篇非常重要,即需要确立整篇科技论文的总论点(即主题)和分论点;安排好结构,组织好材料,并合理运用逻辑方法,通过论据来论证分论点和总论点,最后得出客观的结论;论文的组织也应在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和前后照应诸方面体现出结构的严密和思路的清晰。好的写作水平来自长期的锻炼和积累,但好的科技论文,首先要遵循科技论文写作的标准和规范。科技论文主要由前置部分(文章名、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附件(作者简介、外文简介等)构成。以下就科技论文写作中各主要构成部分应遵循的标准、规范及注意事项作简要介绍。
1 摘要及关键词1.1的摘要摘要的主要功能是: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可以这么说,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利用情况和期刊的知名度。
1.1.1 摘要分类(写法)(1)报道性摘要
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300字左右)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2)指示性摘要
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可用此类摘要(100字左右)。
(3)报道 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以200字左右为宜。
1.1.2 编写注意事项(1)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 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慎用长句。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摘要中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其中的缩略语、略称、代号,除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1.2 关键词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从其题目名、层次标题和正文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论点、技术关键点等的词或词组。关键词选用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引用的概率及该文成果或技术的推广和利用率。每篇论文应选出3~8个关键词。
2引言部分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简洁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
技改类论文可通过简单介绍改造前的状况及为什么要改造等引出具体的改造内容;经验总结类论文可在引言部分简单介绍技术概况和所做的工作,为正文部分的具体介绍作铺垫。
因此,作为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引言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结论中应有解答;简短的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有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
3 正文部分正文的论述方式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各方面作综合的论述;另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按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再对各阶段的成果依次进行论述。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不同,具体的改造或经验的不同, 对正文的写作和编排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正文一般应包括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和讨论这几个部分。
正文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应尽量利用事实和数据说理。凡是用简要语言能够讲述清楚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可用图或表来说明,图或表要具有自明性,即图表本身给出的信息就能表达清楚要说明的问题,避免用图和表重复反映文字叙述中相同的数据和内容。引用的资料,尤其是引用他人的成果应注明出处。切忌用教科书式的方法撰写科技论文,对已有的知识避免重复论证和描述,尽量采用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用到的某些数学辅助手段,应防止过分注意细节的数学推演,必要时可采用附录的形式供读者选阅。
正文中涉及到量和单位、插图、表格、数学式、化学式、数字用法、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参考文献等,都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文中插图应明确指明是剖面图、示意图、简图或准确图名;变量的量符号用斜体,所有计量单位用正体。目前科技论文文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专业术语使用不当,如电流还在用电流强度、比热容还在用已过时的比热等;单位不正确,如压力现在国标要求统一用Pa、kPa或MPa,不能再用mmHg、mmH2O、kgf/cm2,热能只能用J、kJ、MJ等。这些在撰写科技论文时都应注意。
4 结论部分结论(或讨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尽管多数科技论文的作者都采用结论的方式作结束,并通过它传达自已欲向读者表述的主要意向, 但它并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文中不可能明显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
(1) 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2) 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3) 与先前已发表过的(包括他人和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4) 本论文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的意义及价值;
(5) 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5 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是作者为表明自己的论据、数据、方法等出处而提供给读者参阅、查找而直接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具体著录格式参见GB7714287)。
著录参考文献有5个方面的作用:
(1)可以反映著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著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科技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能方便地把论著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资料,以对科技论文中的引言有更详尽的了解;
(4)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有助于科技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6 结束语以上对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结构、要求及为什么有这些要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有助于科技人员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规范将自己的知识、成果或经验以论文的形式著录出来并得到发表,使自己的成绩得到业界的承认和/或推广应用。
机电一体化专业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概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分析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出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进程;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日新月异。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5 13:08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1.数控机床问世: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50个年头。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1999年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2.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30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设计、制造、包装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5 13:08 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应用于工业: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汽车制造业开发一种Modular DigitalController(MODICON)取代继电控制盘。MODICON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商业生产的PLC.70年代是PLC崛起,并首先在汽车工业获得大量应用。80年代是它走向成熟,全面采用微电子及微处理器技术。90年代又开始了PLC的第三个发展时期。90年代后期进入了第四阶段。其特征是:在保留PLC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通信接口,如以太网、高速串口;采用各种相关的国际工业标准和一系列的事实上的标准;从而使PLC和DCS这些原来处于不同硬件平台的系统,正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建立同一硬件平台,运用同一个操作系统、同一个编程系统,执行不同的DCS和PLC功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EIC三电一体化。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以激光技术为首的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它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自然结合与扩展、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上一篇:班级论文格式
下一篇:游戏类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