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毕业论文
苏东坡传毕业论文
也谈苏东坡《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以其奇逸的笔调,健朗的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宋代文学评论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评价甚高。这首词是他乞得外调,在密州任官时写的。关于词的主题思想,历来颇有争论。词中表达了苏东坡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怀念子由的思想,在这一点上似乎是没有争议的。争论的焦点是:词中是否表达了苏东坡渴望回朝的思想。有的认为词中没有表达渴望回朝的思想,表达的是欲超然物外的情怀,有的则持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的依据不是充分的。笔者翻阅诸多资料,发现:超然物外与回朝施展抱负两种思想看似是不可调和的,但恰恰正是调和在苏东坡的身上并在词中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苏东坡是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宋仁宗赵祯时,他曾上书皇上,要求对当时的政治作一番改革。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以后,他站在保守派一边,上书反对王的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推行以后,朝中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的都相继离开朝廷而另寻去处,而苏东坡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朝廷的。他在朝中徘徊多时,是希望皇上能回心转意,不搞王安石那一套。我们姑且不论他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我们知道了他是有着执着的政治信念的。他一直想施展才华,辅佐皇上治国安邦,这是他渴望回朝的思想基础。
1701年,因为所持的政见与王安石的不同,朝廷实在是不能呆下去了,所以他便机智地乞求外调。虽然外调任职杭州,但他并不忘记朝君。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他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路上曾与弟弟子由共住好长一段时间。苏东坡在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的一条船上共度一夜。这一夜他们吟诗论政,彻夜不眠。他们两人论政的结论,后来他写在给子由的一首诗里。其中有两句:“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这是他思恋朝君的最好的佐证。
苏东坡在密州时依然思恋朝君,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另一首诗里找到依据。在密州任知州时,他曾写过一首词《江城子�6�1密州出猎》。此词题为出猎,但真正的用意不是写打猎,而是借打猎抒发保家卫国之壮志。词的下阕是这样写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会挽雕弓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以冯唐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早日又再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他真的是想回朝施展一番的。
《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意为朝中政局险恶,官场复杂,容不得他。苏东坡借对月宫的向往含蓄地表达了他想回朝廷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词中表达了渴望回朝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宦海浮沉的沉思和对仕途某种程度的厌倦,表达了他欲超然物外的思想。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和一些诗句中找到充分的依据。
从朝廷乞求外调,这事情本身就不值得庆贺,他不得不离开朝廷,内心是有一定程度的失落的。他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这也是事实。每当失意无聊的时候,常以佛老思想自我排遣,产生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对人生采取一种躲避的消极态度,这是中国古代失意文人共有的一种心态。
苏东坡是有颇为浓厚的老庄思想的。在密州时期,是他最沮丧的一段时光。在此期间,他的愤怒与苛酷的火气似乎已不再锋芒毕露,而只有安详和平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中的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洒脱而不执着。显然和他在杭州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他对陶渊明越来越爱好。在密州的时候,他曾写了一首诗叫《西齐》。此诗的风格与陶诗的风格极为相似,简直可以当作陶诗。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真正的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对大自然本身的声音色彩显出的静谧的喜悦。原诗如下:
西齐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寒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叶沃也光。
鸣鸠的美阴,因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黎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在密州时,他又写了一首《史隐亭》,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日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这样的诗句,诗人只有在达到了《西齐》里那种与自然深融为一体时,才有可能写出。此时他写的《望江楼》写到:“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旧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就他的诗句看来,他的确忘了官场的纷繁争斗,而沉浸在大自然的自由自在之中,精神上已得到了解脱,这种解脱正仿佛白云漂浮于山峰之间。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苏东坡在仕途失意的密州时期,的确有以佛老思想自我排遣的情况,而且不是偶然的。这一点,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借对月宫的幻想式的向往含蓄地表达出来了。苏东坡本来就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感激皇恩浩荡,故此希望能回朝施展,但眼下险恶的政局又使他的这个愿望落空。又是感叹厌倦宦海仕途的沉浮,又是思恋朝君,入世与出世两种情思交织在苏东坡的身上,相反却相辅相成,展示了苏东坡当时矛盾的心理世界,这就是《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苏轼在哲学中扮演什么角色?
前赤壁赋苏轼的哲学思想
苏轼在文章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这个论点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却同时具备了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达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神聚而形散,随着主观感受的辗转生发,散文的文字起伏跌宕,意趣横生。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苏轼诗词中的哲理与情思
VIP专享文档 2010-10-09 11页
苏轼诗词中的哲理与情思
内容摘要:哲学是一门世界观的学科,是对各门学科的思想总结。因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哲学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中国古代,苏轼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创作笔法,在诗词中流露出淡淡的哲理蕴味和浓郁的人性情怀,因而成了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史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苏轼的生平、人生理想、艺术风格等多方面入手,通过详尽的论述将其诗词中的哲理与情思有机地结合起来,、情理并重,不偏不倚,也算是一种心得吧。
关键词:哲理与情思 创作旨趣 文化视角 人性论 认识论
如果有人问我:“在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拜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苏轼”,这样说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自己十几年的人生感受息息相关的。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上了中学之后又学习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两首词,被他那种豁达、豪放的情怀深深地感动了,并由此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总觉得他的诗词中有一种淡淡的哲理蕴味,但又非西方哲学中单纯的理论主义,而是把生活感悟、人情世故、社会伦理与文化思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有幸拜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对其生平和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临逢毕业论文构思之际。不假思索地选择了他,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认识,见贤思齐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时势造英雄”的观点,应该说苏轼的生平也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悉心教导。母亲程氏深明大义,教苏轼读《后汉书 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这对苏轼后来的官宦生涯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轼勤奋好学,思想通达,在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更加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继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辨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逆境与成才”不少于八百字议论文
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题记
还记得海鸣威笔下的那个老人么?和一条鱼抗争到最后,直至筋疲力尽,也永不言败。到了最后只带回来一条鱼骨,可他赢了,他战胜了自己的逆境。
所以也就有了那一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激励了千万处于逆境中的人,刻苦成才。
逆境,是相对的。成才与否,取决于自己。
纵观历史,逆境中失意的人比比皆是,多不胜数。同样,逆境中成才的也大有人在。文学大师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作也。”司马迁自己,也是一个逆境成才的例证。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好手好脚的不如全身残疾的,常常能看见,路边有一些人在写毛笔字卖钱——他们有的用脚写,有的用嘴咬着写,还有人用义肢或残肢艰难地写下常人也无法企及的美丽。他们失去了双手,却没有失去生命的信念。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6�1霍金,是在最灿烂的年华里跌入低谷的,本来,从剑桥毕业的他,前途无量,可以继续进修,也可以选择一份工作,有一个平淡又惬意的未来。一场疾病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全身瘫痪,无法动弹,只能一直坐在轮椅上,更可怕的是,肌肉开始萎缩,正值最明媚年岁的样貌也因为这一切而变得不再帅气不再迷人,离开的离开,失去的失去。
他一定绝望过,一定。
也只有在这样的逆境中,才可以大彻大悟,放下该放下的,去追求更多更深更高远的目标,唯有坎坷可使人清醒,使人颖悟。
张海迪,又一个被疾病缠身的人。
同样是瘫痪,同样要与命运抗争,她的逆境比我们大得太多太多——我们可能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在忙碌中方发觉光阴可贵,可她,无时无刻都要忍受比常人多得多的痛,为减轻病痛,她学会了针炙,为自己,也为他人。她还学会了五种语言,翻译英文小说《海边针所》。
逆境,只是一种相对,唯有努力奋斗才是永恒。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会给攀爬者留一条上山的路。往上走,无限的风光会在前方等待着你。
吃货+逗比+星座小达人~苏轼,你竟是这样的小可爱!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蝶恋花·春景》 苏轼
最近被生活压抑得有点“厌世”,无聊翻看电子书,在末页看到静静躺着许久的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这本书虽已拜读完一些时日,且其中内容有所忘记,但偶然想到有关苏轼的“贪吃”和“怼人”片段,仍会羡慕地笑着这个距离我一千年前的可爱古人。
一直对苏轼的诗词以及他本人很感兴趣,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父亲的名字中有“轼”这个字,所以对他格外好奇,同时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二是一次和爷爷去游玩三峡,在经过“赤壁”时,爷爷站在船头吟咏东坡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此豪放壮阔的词让我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敬佩。
我的爷爷年轻时很喜欢读书,诗词、历史尤甚。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都能张大成才,于是给后辈起的名字都有历史出处,父亲如此,我亦如此。苏轼则是爷爷众多仰慕的诗人里最爱的一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苏轼的才华自不用多说,白纸黑字的“历史证据”足以征服后人。而除了苏轼的才情外,最让我敬佩的还有他的性格。少年苏轼也曾狂妄过,以为天下字、世间书都已被他“玩转”。但一位老者“登门拜访(打脸)”后,他轻狂的性格自此改变(“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小故事不再过多赘述),从此向着“逗比”、“佛系”发展。
人生不过吃吃喝喝
说到吃,苏轼可是资深吃货一枚,除了响当当的“东坡肉”外,据说中国菜的历史里,有66道菜受了苏东坡的影响,最常见的有: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凉粉、东坡羹、东坡饼……
打住!这不是一档美食节目!
【尝项上之一脔,叫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老饕赋》】
翻译过来就是: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而螃蟹,只选秋风起、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两只大鳌。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糕点。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老吃货的歌》
这讲究的,堪比当今“米其林大厨”。
“天下之事,唯美食不可复。”这句完美地诠释了美食之于东坡的力量。苏轼一生三次被贬,人生大起大落,可谓尝尽了酸甜疾苦。但有了美食,也就有了快乐。
在苏轼被贬黄州的三年,是他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巨大的心理落差与恐惧煎熬,让苏轼写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的文字,豪放阔达已消失无踪影。
然而生活的转机来自一片土地。本来苏轼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一个朋友帮忙替他向黄州政府申请了几十亩“东坡之地”,苏轼亲自开垦耕种,喜提“东坡居士”的外号。生活逐渐有了着落(其实是有了吃的),苏轼便迅速变回那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最让苏轼开心的,莫过于发现了黄州的好:猪肉特别好吃!还便宜!可以吃个够!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赋》】
在苏轼60岁时,又被放逐到海南。当时的海南可不像今日的海南,那时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各种原始森林、有毒瘴气比比皆是。然而嘴馋的他虽然心里很失落,但仍未放弃对美食的追寻。
在祖国的蛮荒之地,他找到了一种人间至味:生蚝。
苏轼在海南吃了当地的生蚝后,特地写书信叮嘱儿子:“海南的生蚝太好吃了!千万不要告诉朝廷里的那帮人,不然他们跑海南来跟我抢,我就没得吃了。”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
以分此味——《清暑笔淡·东坡海南食蚝》】
苏轼对美食那是极致之爱,但贪吃也让他受了点折磨。苏轼被贬惠州时,遭遇了吃货生涯里前所未有的强劲对手: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这首著名的荔枝诗可害惨了苏轼。苏轼初到岭南,不懂粤语,把别人好心的提醒“一啖荔枝三把火”,听成了对吃货的挑战“日啖荔枝三百颗”。岭南本来就湿热,这家伙吃东西还往死里塞,再加上吃肉喝酒,结果“火大”的苏轼痔疮犯了,可又不想忌口怎么办?他想起道家典籍上的记载,用胡麻饭、茯苓和蜂蜜制作出一种“东坡茯苓饼”,据他自己说,既有治痔之功,兼有修仙之效。当然,后来痔疮又复发了……
东坡先生身体力行,用实践证明了:荔枝吃多了是会上火滴。然而这首诗至今仍在“坑害”无数“荔枝迷们”。
“人生不过吃吃喝喝。”——蔡澜。 是的,吃是人生之本,我们工作赚钱最根本的就是为了活着,要活着首先就要吃。吃饱、吃好、吃出品质则是生活的至臻快乐。
逗比的苏大爷
苏轼平生除了吃还有一大爱好——怼人。在现代社会,喜欢怼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但恰到好处、逗比的怼人则会吸引一众朋友。要说最喜欢和苏轼互怼的,要数和尚佛印了。
相传一天傍晚,苏轼与佛印两人在江边游玩。江边景色宜人,两人心情愉悦。饮酒时,佛印向东坡索诗。苏东坡笑而不语,望向岸边,用手指了指。佛印放眼望去,发现河上有一只大黄狗在啃骨头。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也开始反击。佛印当即把手中写有苏轼诗的扇子扔入水中。两人心照不宣,哈哈大笑。原来两人做了一对哑语双关对联。
东坡的上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
水流东坡诗(尸)
苏轼不仅会当面怼人,还喜欢写诗怼人。一次,苏轼的好友张先在他80岁的时候迎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比某物理学家还过分)。
苏东坡如是祝福: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传说中的“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出处,一直以为是某位大诗人广为流传的景物描写,直到读到全诗和典故,才知道“老牛吃嫩草”竟也能表达得如此含蓄文艺。
苏轼的诗词如今已作为后人引经据典的范例,在我们抒情蓄意挥笔泼墨时,那些美句便娓娓道来。但我们的记忆力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好,尤其是考试高度紧张下,“谁谁说的话”总是困扰着我们。然而这个难题在大文豪苏轼那里也发生过,他是这么干的:
苏轼进京考公务员那年,申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的阅卷人梅圣俞看了苏轼的文章,觉得牛逼极了,但其中苏轼用了个“皋陶杀人”的典故,自己却不知道来历,又不好意思露怯,还是给了高分。后来梅圣俞专门问苏轼这话是谁说的,苏轼答 “沃兹基硕德。” (我自己说的)
苏轼的回答那是相当的霸气,引用杰伦兄的一句话:哎呦,不错呦,XX的。幸好那时不要求如我们现在毕业论文般需写出“此言引自……”,不然东坡之举可能会给他带来落榜之灾啊。
看过了“苏不正经”的吃货和逗比功力,再来看看他的占星术。苏轼其实还是个星座小达人。有朋友问苏轼,对于自己大起大落的人生,有没有总结过,为啥这么倒霉。苏轼思前想后,得出一个结论:我这辈子受的最大多因为别人诽谤,我命苦啊!因为我星座不好,是摩羯座。(他完全把自己一肚子怼人、逗比的事给忘了)
是不是有小伙伴开始坐不住了,那个时候就有星座一说啦?告诉你,是的!十二星座由隋朝传入我国,宋代时,星座学说已经很流行。而“躺枪”的摩羯座孩子是不是觉得很委屈?摩羯座怎么了?摩羯座就命苦啊。非也非也,摩羯座出了这么一个“千年小可爱”你们应该自豪啊。至少我很荣幸身边围绕着十多个摩羯座小伙伴~
苏东坡的一生,吃吃喝喝、跌跌撞撞、起起伏伏,然而他用惊人的乐观和美食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无数同样苦闷的中国人(包括我)。把霉运化作食欲,把日子过成段子,除了他,想必没有第二个人了。
“人间有味是清欢”。踏遍万里河山,吃遍珍馐糙粮,历尽仰慕悲惨,尝遍人世沧桑。笑过、哭过后发现,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偶像苏东坡,真想和你谈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恋。有你在身边,再苦的人生也会觉得很甜。
好了,我先去学做饭了,不增进自己的厨艺,怎样同你“聊吃聊段子聊星座”?
上一篇:国内顶级论文期刊
下一篇:全国首个论文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