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许洁论文
知网许洁论文
幼儿民间美术游戏论文篇2
浅议幼儿园民间游戏
【摘要】民间游戏是我国 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具有地域性、流传性、独特性与文化性等特征。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了解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应通过创设多样有趣的游戏环境、加强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并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以此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游戏;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
荷兰文化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nhan Huizinga)在其著作《游戏的人》中这样描述游戏:“游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活动,游戏呈现明显的秩序,遵循广泛接受的规则,没有时势的必需和物质的功利。游戏的情绪是欢天喜地、热情高涨的,随情景而定,或神圣,或喜庆。兴奋和紧张的情绪伴随着手舞足蹈的动作,欢声笑语、心旷神怡随之而起。”
一、什么是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类型,顾名思义就是广泛开展于民间的一种活动。我国 民俗学 家乌丙安先生认为民间游戏就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主要流行在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人娱乐节目之中。”可见,民间游戏同样具有游戏本身的愉悦性感受,而其特点在于民间游戏是为一个较广阔空间内的人们,即广大人民所共同接受和喜爱的,且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其所进行的民间游戏各不相同,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北方冬天较为严寒,“挤油”的游戏不仅能为寒冬增添一份热情与乐趣,并能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民间游戏,幼儿踩高跷锻炼了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以及身体平衡能力。许多民间游戏至今仍为幼儿所喜爱,有些民间游戏则在时间的检验中进化更新成为现代民间游戏,这种广泛的地域性、流传性与推广性的特征成为民间游戏得以生存至今的重要保障。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存在意义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有益于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我国民间游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各个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游戏的区别在于,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模仿与想象反应各地区现实生活及劳动活动的游戏,相比其他游戏而言,民间游戏更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幼儿所需要、所熟悉与感兴趣,这也是幼儿喜爱并易于接受民间游戏的原因之一。通过进行民间游戏,幼儿能够了解不同的民族习俗知识,体验多样的民族情感与生活,如包饺子、赛龙舟、元宵数花灯等反映民俗的游戏,挖地雷、织布机形象再现古代人们的生活的游戏等等。幼儿不断了解与熟悉我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激发着幼儿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熏陶着幼儿的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由于民间游戏源自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劳动活动中,因此,民间游戏多以身体活动类游戏、器械运动类游戏以及社会生活扮演类游戏居多。民间游戏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更是一种协调促进幼儿各种智能发展的活动,如幼儿思维能力、情绪情感、社会性交往能力等。民间游戏满足了幼儿的年龄与发展特点,民间游戏多为两人以上或者群体参与的游戏,这样的游戏环境也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三、幼儿园民间游戏指导策略
(一)创设丰富、有趣、独特的民间游戏环境
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游戏环境,能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及游戏愿望,有助于幼儿主动、专注地投入游戏。丰富的民间游戏物质环境包括游戏开展的场域、游戏活动时间、游戏材料等。首先,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展的场域应根据民间游戏的内容而设置,静态或动态的民间游戏可以选择在室内或者室外进行,可以是教室的某一个角落也可以是幼儿园的一个大操场。其次,民间游戏可以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自由活动等各类活动中展开,游戏时间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适宜调整,具有较大灵活性。再次,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游戏材料应具有丰富多样性、独特性与层次性,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独特的游戏材料体现着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文化,具有层次的游戏材料满足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性。此外,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是开展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心理环境应该是规则与自由并存的,能使幼儿感受到充分安全感的、轻松愉悦的环境。幼儿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交往对象是同伴,因此,建立积极、和谐、友好的同伴关系就是安全心理环境的基础。
(二)发挥教师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作用
尽管幼儿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游戏的开展能够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于民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观察者,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与情感变化,以更加了解幼儿的兴趣、已有 经验 以及能力水平,由此作为教师提供支持及引导的依据。其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支持者,支持并不是在幼儿疑问的时候马上给予其答案,也不是在幼儿求助时立即告诉其解决 方法 。真正的支持是适宜性支持,通过增减游戏材料、变换游戏环境、更新游戏规则等手段,将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幼儿,引导幼儿自主、积极的探索。再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参与者、合作者,民间游戏合作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与幼儿应该成为彼此的游戏伙伴,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守望者与游戏者。
(三)充分运用家长、社区资源
针对游戏资源缺乏这一问题,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家长及社区资源,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大力挖掘与利用各种民间游戏资源。一方面,让家长们充分意识到民间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会等活动让家长们参与到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唤起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怀念与激情,收集家长们会玩的民间游戏,由于家长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地区,这使得收集起来的游戏资源更为丰富与生动。另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所需的道具,如高跷、沙包、竹竿、轮胎等,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共同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还可以在社区内寻找废弃、可利用的游戏材料进行加工再利用,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获得了人力,极大丰富了幼儿园民间游戏资源。
参考文献
[1]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游戏的人[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7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M].浙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许洁,缪志红,王红梅.图说民间儿童游戏[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肖青.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媒介游戏之比较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3:33
[6]陈育梅.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J].民族论坛.2005.10:28-29
猜你喜欢:
1. 幼儿园民间艺术研究论文
2.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3篇
3.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4. 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论文关键词:学生个体差异 课程资源 新课程
论文摘要: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研究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
人本生而各异,在多元社会中,我们需要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以及有不同喜好的人,在社会上扮演不同角色,各展所长。因此,从教育界的关注点出发,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我们承认接受与否,差异都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客观存在。
一、关注差异,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
我国正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随着课改的深入而突显出来,学生个体差异是课程资源这一观点的提出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和开发课程资源的。以学生为本关注差异,这不但符合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并且具有教学实践的现实可行性。我们要正视差异,并且认识到这种差异所蕴涵的对课程、教学的动力之源,就像水位差中蕴涵着水力资源,气压差中蕴涵着风力资源一样,学生个体差异也蕴涵着可供开发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因素与条件。学生个体差异具有与教师、教材、教具等课程资源不同的性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个体差异具有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
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学生个体差异具有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差异进行过滤、对比、筛选,然后再加以同化或内化,成为自己所特有的,这时候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完全是老师或课本上所教授的内容了,差异已经对学习产生新的影响及迁移。由此看来,学生个体差异可作为素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
2.学生个体差异具有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
根据存在方式,学生个体差异也具备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的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们不能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差异以隐蔽的形式存在于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各种学习资料、日常生活所建构的知识结构中,是一种看不见的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学生在这种隐性课程资源中学到的东西常常比在正规课程里学到的知识要多得多。所以,学生个体差异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3.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学生个体差异
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学生个体差异既属于生命载体形式又分属于非生命载体形式。学生个体差异是一种主要以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总是以一定的物化载体形式而表现出来的。能够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作为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即它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现代信息社会,不少学生也具备了与他们的老师同步吸纳新知识的能力,作为这种具有内生性的课程资源的主要生命载体形式之一,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也会成为推动课程教学和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尊重差异,形成正确的差异观
当前,在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问题上,根据各种观点的不同侧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差异观:一是适应观,这种观点假设在学习起点上、一般能力和各种特殊才能上均有很大差异,教学中要适应这种差异依据学生的能力倾向,施以相应的教学。持这种观点的人提倡采用能力分班,分流教学等措施,以减少同一班内学生间的差异程度。二是发展观,这种观点假设学生间的差异起因于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个性特征,主张在课堂教学中不是要减少甚至消除学生间的差异,而是要注意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总运用异步学习等教学策略,来满足各个学生的需要。三是适应-发展观,这种观点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它强调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这种观点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并依此展开了大量的分层递进教学。四是超越观,这种观点是许洁英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她认为“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树立超越性教学观,就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
我们应该审视已有的差异观,借鉴其合理的地方,摈弃其缺点,建立“从差异出发,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差异,从开发资源的角度引导差异共享,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的观念。这里的“开发”,既是一种正确的导引,又是一种必要的校正;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呵护;既是一种期盼,又是一种提升。开发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树立鲜明的个性旗帜,让每个学生在身体强健、心灵充盈的起点上实现自我的持续发展。
三、利用差异,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1.分析差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基点
学生个体差异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总是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之上获得应有的发展,一切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差异的基础上。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前提,学生个体差异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首先,决定了个体拥有什么样的发展可能性。一般来说,个体已有水平越高,为个体提供的发展可能就越多,发展空间就越大。
其次,影响着个体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外界影响并不是自发地进入个体的活动领域,而是个体依据不同能力和需要进行选择。
再者,制约着个体与他人的交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活动而获得发展的。个体与谁交往,如何交往,往往与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个人行为习惯及道德品性有较强相关性。
2.利用差异可以增加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发展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可能来源于教师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可能源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也可能源于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而学生丰富的差异性、独特性也是它的重要动力之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教学的活力取决于学生有无个性,正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差异性表现,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倘若学生是无特色、无特长、无思想、无个性、无差异的个体,那么,课堂教学就极易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对学生差异的认识和态度,不仅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表现,而且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利用差异来增加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这些差异在课堂上被展示出来,相互碰撞时,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真实的交流就发生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合理性存在,是一种资源,利用得好,确实可以转化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许洁英.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研究——从适应到超越[D].兰州:兰州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
[3]韩华球.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个别差异研究的特点和趋势[J].课程·教学研究,2000,(04).
[4]曾继耘.学生个体差异: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6,(03).
[5]曾继耘.论差异共享的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04).
[6]程向阳,周鸿敏.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J].理论探讨,2005,(09).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如果你是1861年的俄国贵族会怎样
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世界历史
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时期的贵族保守主义研究
吉林大学 | 李振文
本文主要研究1861年农民改革时期作为贵族主体的保守派贵族的思想观念、方案计划和政治活动,探寻他们所持立场的实质与变迁,分析贵族与专制制度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它将俄国保守主义、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俄国贵族史、俄国农奴制四大重要问题结合起来。在1861年之前,贵族作为俄国的特权等级,对沙皇政权具有依附性,与官僚阶层既相融合又相冲突。贵族对农民的主要剥削形式是劳役制和代役制,就此形成了地主经济的主要方式。贵族出现了贫困化趋势,社会分化日益严重,这导致他们面对农奴制被废除时很难团结起来。当亚历山大二世提出改革时,绝大多数贵族都持保守立场。1857年诏令是沙皇始终坚持的法令,它企图同时满足地主和农民对土地的需求,遭到保守派贵族的反对。他们对诏令展开抵制,但由于贵族等级的涣散性和对沙皇政府的依附性,抵制最终失败,贵族承认了农奴制被废除的命运。保守派贵族企图在改革中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地位,1858年的四月纲领即是保守派贵族诉求的代表。在亚历山大二世和罗斯托夫采夫的推动下,1858年十二月纲领出台,保守派贵族方案实际上被抛弃。1859年编纂委员会成立之后,保守派贵族与改革派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他们希望维护贵族的土地财产权,保留贵族对农民的强大权力,反对编纂委员会的改革方案,但是沙皇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1861年农民改革反映了俄国贵族等级和农奴制度的虚弱性,也是俄国土地制度转折的关键步骤。
机 构:
吉林大学
领 域:
世界历史
;
关键词:
俄国贵族
;
保守主义
;
农民
;
农奴制
;
沙皇
;
4 571查看目录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
下载本文
博士论文
《吉林大学》 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一键智能排版
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
立即查看 >
相似文献
期刊
硕士
博士
会议
报纸
俄罗斯圣彼得堡滴血教堂
课外阅读
2017年06期
改革、革命与现代化——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悖论
黑龙江史志
2013年23期
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02期
19世纪60—70年代的伟大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03期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书刊审查改革及其评价
江汉论坛
2019年10期
3月事记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1年08期
解释历史事件是个难题
南风窗
2011年06期
立美教育:美育因素的教学渗透
新课程(综合版)
2013年07期
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实践与启示——以佐治亚州梅肯市亚历山大二世小学为例
教学与管理
2014年32期
俄罗斯转型的几点思考
同舟共进
2013年11期
更多
图书推荐
俄国简史
(美) 玛丽·普拉特·帕米利 #黄亚松 南海出版公司 2018-03-01
英国贵族文化史
许洁明 王云裳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02-01
农民院士
李春雷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1-12-01
亚长之谜——殷墟贵族人骨的秘密
何毓灵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1-02-25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心理融合研究
胡新新 廖传景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1-03-31
民国时期佛教改革研究 : 1919~1949
单侠 阳光出版社 2015-12-01
更多
相关工具书
应用社会学词典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二十世纪世界各国大事全书
北京出版社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外国历史名人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铸币图说
中国书店
中国名食百科
山西教育出版社
更多
全部文献搜索
搜 索
App内打开
登录注册
充值
文献
期刊
工具书
图书
文集
首页
搜索
客户端
充值
帮助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2022中国知网(CNKI)
物哀
本书是日本近代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的抒情散文集,内含84篇...
真吃对了,病就少了
《真吃对了,病就少了》结合我国居民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常识(慢读系列,“塑造美国的88本书”之一)
《常识》撰写于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它公开提出美国应该脱...
有理说得清:实用论辩巧智
有理说得清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生存资本,也体现...
失踪的专列:柯南·道尔恐怖悬疑小说集
《失踪的专列(柯南·道尔悬疑恐怖小说集)》是亚瑟·柯南·道...
华为基因:华为人的工作哲学
在中国的众多企业中,华为绝对是最具有神秘色彩,并且令...
陈心启说兰花
作者立足于普及兰花基础知识,针对兰花爱好者经常提出的...
每日一膳:春令节气养生篇
《中医食养智慧系列》图书分为春、夏、秋、冬四本,包含...
我心安静
《我心安静》描写的是一名刚迈入不惑之龄的普通人陈远明...
最后的士大夫:沈从文与汪曾祺
通过对著名作家沈从文与汪曾祺人生之路师生之情的梳理,...
物哀
本书是日本近代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的抒情散文集,内含84篇...
真吃对了,病就少了
《真吃对了,病就少了》结合我国居民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上一篇:线上营销毕业论文
下一篇:有毕业论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