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沐英治滇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23-03-12 06:49

沐英治滇论文答辩

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幼年时便死去父亲,跟随母亲躲避战乱,母亲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惜他,收为养子,让他跟随朱姓。十八岁时,授为帐前都尉,驻守镇江。后升为指挥使,驻守广信。不久,跟随大军征讨福建,攻克分水关,夺取崇安,另外又攻克闵溪十八寨,捕获冯谷保。太祖这时命他恢复己姓。沐英移军镇守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不久升为大都督府佥事,晋升为同知。府中机务繁杂堆积,沐英年纪虽轻,却聪明敏悟,剖决事务,毫无遗漏。孝慈皇后多次称赞他的才干,太祖也十分器重他。

  洪武九年(1376),沐英受命乘坐驿站的传车前往关、陕,抵达熙河,询问民间疾苦,发现有不利百姓之事,便加以更置,然后上奏。第二年,沐英担任征西副将军,跟随卫国公邓愈征讨吐番,西攻川、藏,耀兵昆仑。因功劳颇多,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年禄二千五百石,并被授世袭凭证。第二年,沐英被授为征西将军,征讨西番,在土门峡将其击败。然后取道洮州,俘获其首领阿昌失纳,又在东笼山筑城,击擒酋长三副使瘿嗉子等,平定朵甘纳儿七站,拓地数千里,俘获男女二万、各种牲畜二十余万,这才班师回朝。元朝国公脱火赤等驻扎和林,屡次骚扰明朝边境。十三年,沐英受命总领陕西军队出塞,攻取亦集乃路,横渡黄河,攀越贺兰山,涉过流沙,七天之后到达和林境内。兵分四路夜间进击,沐英亲自率领骁勇骑兵直冲敌军中坚。擒拿脱火赤及知院爱足等,俘获全部敌军而返。第二年,沐英又随大将军北征,分道出塞,攻取公主山长寨,攻克全宁四部,然后渡过胪朐河,捉拿住知院李宣,并尽俘其部众。

  沐英随即被授为征南右副将军,与永昌侯蓝玉一起跟随将军傅友德攻取云南。元梁王派遣平章达里麻率军十余万在曲靖抵御。沐英乘着大雾率军直趋白石江。雾散之后,两军相望,达里麻大惊。傅友德想马上渡江,沐英则说:“我军应停止前进,因为我担心会被敌军所扼。”于是率领诸军严阵江边,就好像即将渡江一样。另外却派遣奇兵从下游渡江,出现在敌军之后,在山谷中张开迷惑敌人的旗帜,并且每人吹一铜角。元军大受惊扰。沐英迅速指挥军队渡江,命令善于潜水者先行,用长刀直砍敌军。敌军退却,明军全部渡江。鏖战良久,明军又派出铁骑,于是大败敌军,生擒达里麻,僵尸遍布十余里。明军长驱直入云南,梁王逃亡途中死去,右丞观音保以城投降,属郡全被攻下。独大理凭借点苍山、洱海,扼住龙首、龙尾两关。两关为以前南诏所筑,由土酋段世驻守。沐英自己率军直抵下关,派遣王弼由洱水东趋上关,胡海由石门抄小路渡河,攀上点苍山,树立旗帜。沐英率军横渡河流、闯关而进,山上军队也奔驰而下,夹击敌军,擒获段世,于是攻克大理。然后分兵收取还未归附的诸蛮,设官立卫驻守。这才率军返回,与傅友德在滇池会合,分道平定乌撒、东川、建昌、芒部诸蛮,设立乌撒、毕节二卫。土酋杨苴等又煽动诸蛮二十余万人包围云南城。沐英奔赴援救,蛮军溃窜山谷之中,沐英分兵将其捕灭,斩首六万。第二年,太祖下诏命傅友德及蓝玉班师回朝,而留下沐英镇守滇中。

  十七年,曲靖亦佐酋长作乱,沐英将其征讨降服。并趁机平定普定、广南诸蛮,打通田州粮道。二十年,平定浪穹蛮族,并奉诏自永宁至大理,每六十里设一堡垒,留下军队屯田。第二年,百夷思伦发反叛,诱使群蛮入侵摩沙勒寨,沐英派遣都督宁正率军将其击败。二十二年,思伦发再次侵犯定边,军队号称三十万。沐英挑选骑兵三万奔往援救,设置三行火炮劲弩。蛮军驱赶百象,身披甲衣,肩扛栏盾,左右挟着大竹筒,筒中装设标枪,锐气十足。沐英将军队分成三路,都督冯诚率领前军,宁正率领左军,都指挥同知汤昭率领右军。即将开战,沐英下令道:“今日之战,有进无退。”于是乘风大呼,炮弩齐发,象都掉头而跑。昔剌亦是蛮寇枭将,他殊死而战,左军稍有退却。沐英登高望见此情形,抽出佩刀,命令左右将左帅首级砍来。左帅见一人握刀奔下,心中恐惧,奋力大呼而突入阵中。大军乘机冲杀,斩首四万余人,生获三十七头象,其余的象全被射死。蛮贼将帅各遭百余箭,伏在象背死去。思伦发逃走,诸蛮深受震慑,麓川从此不再被阻塞。不久,沐英会合颍国公傅友德讨平东川蛮,又平息越州酋长阿资及广西阿赤部。这年冬天,沐英入朝觐见,太祖在奉天殿赐宴招待,赏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五千两、钞五百锭、彩帛百匹,然后派其返回。辞行之时,太祖亲切地抚摸着沐英说道:“使我对南方能高枕无忧的人,是你沐英啊。”沐英返回滇中后,在景东再败百夷。思伦发乞降,进贡土产。阿资又反叛,沐英率军将其击败。南中全部平定。又派遣使者以兵威谕降诸番,番部有通过翻译辗转前来进贡者。

  二十五年六月,沐英获悉皇太子去世,哭得十分伤心。当初,高皇后去世,沐英哭得吐血。到了现在身染疾病,死于滇中,终年四十八岁。军民在里巷间相聚号哭,远处夷族也都为之流涕。沐英归葬京城,追封为黔宁王,谥号昭靖,配享太庙。

  沐英深稳刚毅,寡言少笑,喜欢礼贤下士,安抚部卒,恩惠有加,从不妄杀无辜。沐英在滇之时,百事并举,选拔地方官,督促农桑,每年以屯田增减进行赏罚,因而垦田达到百万余亩。滇池狭小,沐英下令将其疏通拓广,使它不再造成水灾。又以盐井之利招来商队,辨别土产以确定贡税,视百姓人数多寡以均摊劳役。凡事井井有条,治理有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沐英在家经常读书,手不释卷,闲暇之时则邀请诸儒生讲解经史。太祖起兵之初,将许多他姓小孩收为养子,攻下郡邑,总是派他们前去驻守,多达二十余人,惟独沐英在西南功勋最大。其子沐春、沐晟、沐昂都镇守云南。沐昕为驸马都尉,娶成祖之女常宁公主为妻。

明代沐英之死简介?

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5月,沐英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于太子死后的两个月,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

沐英死后,朱元璋十分痛心,当沐英的灵柩运抵京城应天府时,朱元璋亲往迎接,并派遣宫中官员,负责安葬,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末年。

扩展资料

沐英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他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

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南十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为政举措

1、军事

沐英在洪武十四年至洪武二十五年(1381年至1392年)间,一直致力于云南的平定与治理。其间主要的平乱活动有安抚威服曲靖、广南两府之乱,平定浪穹等地变乱,平定土著首领思伦发的叛乱,讨伐平定东川土酋之乱,平定贵州普安、云南临安之变,出兵征讨建昌等地叛乱等,其中以平定土著首领思伦发叛乱之役尤为激烈。这些平乱活动奠定了云南边疆统一、稳定的大局。

2、经济

沐英平时不苟言笑,但礼贤下士,对兵卒爱惜有加,从不滥杀无辜。在治理云南期间,他大力发展屯田,解决粮食问题。他把屯田增减情况作为考察官吏政绩的主要依据,使屯田总数超过一百万亩。沐英还修水利,杜绝水患;注重商业发展,召集商人进入云南;开发盐井,增加财源,修理道路,保护粮运,使人民安居乐业。

3、文化

沐英镇守云南期间,在各地重修及兴建了一批儒学学宫,增设府州县学十几所,选择民间优秀人才及土官子弟读书。并亲颁学制、学规,礼聘人才任教。同时自己也积极参与其中,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了云南文教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沐英

沐英主要事迹 沐英人物生平 沐英轶事典故简介

本 名:沐英

别 称:朱英

字 号:字文英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出生时间:1344年

去世时间:1392年

主要成就:平定西南,经营云南

封 爵:西平侯

追 封:黔宁王

谥 号:昭靖

沐英(1344年-1392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朱元璋养子。沐英小时是在战乱、兵营、征途中度过的。从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十八岁的沐英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

1376年(明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30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10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9月,沐英因义母马皇后(朱元璋的孝慈皇后)病逝,悲伤过度而咳血。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5月,沐英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于太子死后的两个月,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

沐英死后,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沐氏子孙世代承袭,镇守云南,直至明朝末年。

沐英家族能够掌管云南两百多年,朱元璋为何要派对方去云南?

沐英家族掌管云南200多年,可谓是云南当地当之无愧的土皇帝,对于朱元璋这个极其具有危机意识的皇帝来说,他是极其不愿意让一个外姓人手握重权镇守边疆的,但是对于沐英这个养子朱元璋极其信任,在征讨云南结束之后就将其留在云南,并准其家族世代镇守云南,那朱元璋为何独独会派沐英去镇守云南呢?

首先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并且沐英和朱元璋两人都互相信任。沐英从小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是朱元璋从小把他带在身边并且把它培养成了一个优秀的将军,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命运,所以沐英从心底里忠诚于朱元璋,而对于这个自己从小养大的孩子,朱元璋对其也是保持充分的信任,云南是边陲重地,为了保障边疆和平朝廷必须要派遣得力大臣或者亲王亲自镇守,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养子之一,沐英自然就肩负了这个重任。

其次沐英是征讨云南这次战争中的将领之一,对于云南当地的形势沐英比较熟悉。在明朝那个时候,云南还属于蛮荒之地,当地的人民也不服从朝廷的管制,经常会起兵作乱,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一名懂得军事并且熟悉当地形势的将军镇守此地以保障和平。沐英从小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经验,恰好他又跟随傅友德和蓝玉出征云南,可以说对云南当地的形势一清二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沐英自然就成了镇守云南的不二人选。

沐英丝毫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嘱托,镇守云南期间他大兴农田,安定边疆,为明朝云南边境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丝毫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虽然手握重拳但他始终对大明忠心耿耿,这样的一位将军如何不令人敬佩。

最后的沐王府:曾经统治云南300年的贵族,为何最后几乎灭族?

《史记》有云:"赐滇王印,复长其民"。讲述的是 汉武帝把滇王印赐给滇王,这意味着云南首次归顺于中原王朝。 史上的统治者,都希望把云南一直固定在王朝的版图上,但是很多统治者都未能如愿。

唐朝与南诏国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战争,最后却不了了之;宋太祖" 忍痛挥玉斧, 划 云南为徼外 ",把云南割裂出去;元代在云南设置行省,但实际效用却并不大。

直至明王朝时期,才真正实行了对云南全境的有效统治。攻打下西南云南这片神秘土地,与一位大将的努力密不可分。

这位大将就是统治云南近300年沐王府的创始人——沐英。

沐王是中国史上少有的能占据一方很长时间的藩王。几乎与明王朝共存亡,沐王府在云南统治了近300年的时间, 这说明朝皇室对于沐王府是十分信任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古代,风景如画的云南由于开辟的时间较晚,常常被认为是南蛮之地。很多诗人、官员触怒了皇帝,会被 贬谪 于此。

那么,沐王府被明太祖朱元璋固定于此,究竟是 分封还是贬谪 呢? 在统治云南之前,沐英的名字是朱文英,他之前的身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 这一身份,为他带来了很多机遇。

他年少时便随着义父行军出征, 18岁就被提拔为指挥使 ,扼守江西军事重镇广信。之后,他又被朱元璋派往福建,同样从事镇守的工作。 年纪轻轻的他,在处理军事事宜等问题上才华尽显,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和赏识。

在朱元璋成功地逐鹿中原,建立大明之后,仍被元朝梁王统治的云南,成为了他的心头大患。于是,朱文英最大的机遇来了——代替养父征战云南,啃下这块硬骨头。

云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代的军队攻打云南,往往费时费力却不讨好。而朱文英率领的明军, 采用紧密严整的战术,攻势强烈, 让懈怠懒散的元军很快就溃败了。洪武十五年,37岁的朱文英,仅用 100多天 就攻下了这片土地,他的军事才能更加精练了。

而在此役中,云南的人口遭受重创,还有一些旧势力的余灰虽名义上向明朝称臣,实际仍有反叛之心。基于此,朱元璋从江南等地迁移大量居民, 还需要一位能镇守云南的将领坐镇 ,以免地方势力坐大。

而 朱文英就是坐镇云南的最佳人选 。一方面,朝内有很多大臣,都担忧皇帝的养子朱文英功高震主,有虎狼之心,将他分封至云南,不再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他对云南的事宜相当熟悉。

于是,朱元璋把朱文英分封至云南,赐名沐英,王府即为沐王府。

在成为沐王之后,他也知晓分寸,不再插手王室的事情,安安心心做好一代沐王。他体恤百姓,治理地方鞠躬尽瘁。他逝世后,自发为他号泣送葬的百姓多达数万。

很小的时候颠沛流离,在兵荒马乱中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却有幸遇到一生的贵人——养父朱元璋。此后随着养父 开疆辟土,屡立战功。沐英的一生,可谓极具传奇色彩。

除了养子之外,朱元璋的皇子诸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也被分封去地方当藩王, 这是朱元璋把控地方的手段 。把沐英分封在西南边陲——云南,与其说是贬谪,眼不见心不烦,更像是一种成全,给了他一条远离纷争,安享晚年的道路。

沐王府统治云南近300年,历经18位沐王。自沐府的第三位统治者沐晟被封为黔国公后,此后的子子孙孙都 承袭了这一爵位 。

可见,明朝接下来的统治者,都如朱元璋器重沐英一样,重用着沐家的一代代人, 从未剥夺这一家族的世袭爵位。

而这18位沐王也不辜负明皇帝的期望,大力传播中原文化,兴修水利,开荒僻野,使云南粮食充裕,百姓生活富足。 沐王府一度雄踞一方,成为西南地区最强盛的藩王, 深受南亚地区诸如印度、缅甸的统治者的敬仰。

孟子曾有言, "富贵之家,不过三代。" 指的是,富贵的家族,很难守业,大多数都会在几代之后违背了初心,最终走向衰亡。

沐王府最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把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宽厚百姓,在民间大有威望。 但中后期的沐氏家族的子弟,却多有骄奢淫逸之态 ,多有骚扰地方,暴民敛财的丑闻。

而沐王府的骄横,已经由家族子弟蔓延到了在沐王府的底层工作人员。游遍四方的徐霞客,在游经云南的时候,就记载了 沐家的家奴欺压百姓的事件 。类似的事件有很多,但地方"维护公平正义"的官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的确,在云南,皇帝 鞭长莫及 ,其他官员对沐王府的事情不敢过多干预。沐家子弟仗着天高皇帝远,沐家又雄踞一方,为非作歹。他们在逐渐丧失沐家守护云南初衷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百姓的信任与敬重,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失人心,是沐王府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王朝的结束,从平息不断的叛乱开始;一个贵族的式微,从抵御不住其他贵族的攻击开始。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沐王府的最后一位沐王沐天波,都遭到了四川张献忠的大西军的 强势挑衅 。

大西军训练有素,来势汹汹,很快就使沐天波的参将李大贽率领的军队溃败了。不仅如此,有勇无谋的李大贽意外触怒了土司吾必奎,吾必奎奋起直追, 让沐王府的军队处于四面受敌的状态。

沐天波带着沐家子弟狼狈而逃,逃到了缅甸。 沐家,不仅失去了世代而居的家园,还沦落到逃到异国他乡的境界。 对待曾经至高无上的沐王,缅王对其百般羞辱,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炫耀武力的好机会。最终,沐王及其子弟,惨死缅甸。

吴三桂乘乱而起,把云南占领为割据的根据地,自立为藩王。吴三桂派人攻入沐王府,进行了疯狂的掠夺。 而沐王室因为自身的堕落腐败,也因为对手的实力强大,最后被残酷屠杀,几近灭族。

沐王室灭于1661年,晚于明王朝的结束时间1644年。 从另一个角度看,沐王室作为明朝坐镇地方的藩王,即使奋死抵抗大西军、土司以及吴三桂的屠戮,也难逃被清军屠杀的噩运。 只不过,那将是另一种有气节的死法。如果沐王府奋死抵抗,战胜侵入者,维护明王朝的权威, 会因为符合忠孝节义的文化被后世者久久地讴歌。

沐王府的发展史,可谓成也氏族,败也氏族。 得益于朱元璋养子的身份,沐英成为雄踞一方沐王,为后世许多子孙带来了先天的福音。但也正因为祖先的荫蔽,沐家子弟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不是励精图治发展地方,而是横征暴敛,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沐王府早已没了当年的铮铮铁骨,只有松散的败将,毫无当年沐英征战天下的能力与气度。

沐王府折射的,是众多世家大族普遍的问题—— 创业容易守业难 。

上一篇:论文查重误区

下一篇:征文投稿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