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硕学位论文
临床专硕学位论文
临床医学专硕论文盲审严,医学专硕盲审论文要求是很高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成果的主要体现,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论文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 根据当前医患关系及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建议从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促进人文医学素质培养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评估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医学素质。
关键词: 人文医学素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与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同,与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也不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在3年内完成研究生学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进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称并轨模式)[1]。人文医学素质培养是并轨模式中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对在3年内培养出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较好临床应用能力,又具有良好学术资质、合格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并轨模式对研究生素质要求提高
1.1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研究生坚守临床一线
2013年12月31日,国务院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应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加强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是深化医疗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根本策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的同时也成为了一名住院医师,在校期间需要参加并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还需要参加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为住院医师意味着真正开始与患者接触,体会医患沟通全过程,进入医患沟通的实操阶段。一方面住院医师是医院一线大夫,与患者接触较多,接触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初进医院,也存在适应医院环境、与各方磨合的过程。因此,在医德医风、医疗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方面急需培训与指导。
1.2加强科研能力培养,要求研究生保证学术水准
在接受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同时,研究生需要通过面授、网络授课和自学等方式掌握医学前沿理论知识和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掌握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学位论文并发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等,以提高其科研水平。
1.3培养高层次适用型医学人才,要求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文医学素质
如何在繁忙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在高水准的学术研究中、在3年获得4项证书的学习节奏中,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培养正确学术风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中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明确规定要进行包括人际沟通交流在内的医疗道德作风、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医疗政策法规等全面的医学素养培训并要求坚持医学人文教育的根基不动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医师执业的重要技能[3],国际上对执业医师要求除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国外要想成为一名执业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是必修课程之一。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依照《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和《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中国医师协会制定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旨在通过培训及量化考核,达到提高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目的。
2医学生人文医学素质培养与临床实践不同步
2.1本科教育阶段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不同步
医学院校大多都设置了医患沟通课程,包括理论课和见习课,内容涵盖医学标准、医疗法规、医患沟通技巧及医患纠纷处理基本方法、问诊、交代病情和术前谈话等。从近年的医学教育实践及学生反馈来看,医患沟通理论课或见习课所讲述的案例都来源于临床实践,而学生并没有直接接触临床工作,缺乏直接与患者沟通的经历,因此在听课时对所讲述的临床情景并不熟悉,这使得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可以进行医患沟通实操,而临床实习阶段并未设置相关教学内容。
2.2研究生教育阶段缺乏专门的人文医学技能培训
研究生教育阶段设置了临床综合素质训练及临床通用技能训练等课程,但没有专门的人文医学技能培训课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的同时就成为住院医师,开始为患者服务,人文医学素质必不可少[4]。好的医生是治疗疾病,而优秀的医生是治疗患病的人。一个专业精深的医生,并不一定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职业化的服务态度、人际沟通能力、医疗工作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心理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不只关系到医生个人发展,更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及医患关系的良性循环。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有诸多原因,其中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缺乏是重要因素之一。
3培养人文医学素质的方法
3.1提高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社会调查(门诊、病房、社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教学(SP教学)和门诊(床边)教学,就住院医生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如何与患者达成一致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化解医患矛盾,如何向患者告知坏消息等内容进行系统化培训。
3.2人文医学素质培养与临床实践同步
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人文医学素质培养,并反复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训练,有助于提升住院医师人文医学素质[5]。调查住院医师进入工作岗位2个月内的医患沟通实际情况,例如“医患沟通之你我他”“我眼中的医患沟通”“我遇到的医患沟通之喜与忧”等,将收集的案例交给授课及培训教师,由教师在“人文医学素质培养小讲座”时间进行案例解析和点评,进行针对性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住院医师再将所学技能运用于下一阶段临床实践,检验学习效果[6],培训每两月1次,连续12个月。经过多次循环,不断提升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和人文医学素质,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3.3建立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评估体系
鉴于医患沟通技能对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医学教育者十分重视医患沟通能力评估[7]。在岗前培训、工作满6个月、工作满12个月时采用SEGUE量表评价培训结果。SEGUE量表对住院医师沟通能力评估包涵以下内容:态度(自我感知的态度、对技能重要性的认识)、知识、技能(面谈技能、交流技能、告之坏消息技能)和素养(职业压力、同情)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提高我国医师队伍素质的治本之策,为住院医师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对提高我国医疗水平意义重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是当前高级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为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合格医师,必须将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贯穿并轨培养始终,强化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为住院医师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汪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12-13.
[2]马涵英,周玉杰,张维君.研究生医患沟通素质培养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2):132-133.
[3]曹永福,张晓芬,杨同卫.论医师的人文执业能力及其培养[J].医学与哲学,2009,30(6):9-12.
[4]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曲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医学人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98-100.
[6]耿拔群.卫生职业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2):19-20.
[7]AmmentorpJ,MainzJ,SabroeS.Communicationinhealthcare[J].UgeskrLmger,2006(168):3437-3440.
医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医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学位论文是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是评判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学位申请者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为规范和统一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以下要求:
1 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注意在基础学科或应用学科中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或新成果,并能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临床诊治等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逻辑严谨,文字通畅。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硕士生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后开始,应包括文献阅读、开题报告、拟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科研调查、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文字总结等工作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申请硕士科学学位其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2 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封面、扉页、原创性声明、目录、论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综述、附录、发表文章情况、致谢、个人简历。编排顺序如下:
2.1 封面
根据原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封面要求,特规定新乡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封面格式,并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2.1.1 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题目应当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英文题目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
2.1.2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必须是被批准上岗的指导教师。
2.1.3 学科、专业名称 按国家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名称填写。
2.1.4 论文提交日期 按实际提交日期填写。应采用大写形式标明完成时间:如二○○六年三月,不要写成2006年3月。
2.1.5 学校代码 10472.
2.1.6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
2.1.7 密级 论文必须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型论文可不注明密级)。
封面样式见后。
2.2 论文目录
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章节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每项内容的末尾应注明页码。目录的文字部分左对齐,页码右对齐,文字与页码之间加点线连接。
2.3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中英文摘要内容要一致。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字数在800-1000字左右。中文摘要前加摘要作为标志,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志。
无论中英文摘要都须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Key words)3——5个,关键词后空一格,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中文关键词尽可能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到的规范词。
另外,还需准备中英文大摘要一份,字数在2000字左右,不和学位论文装订在一起,单独装订。
2.4 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4.1 引言 引言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要求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除了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外,还应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本项研究工作前提和任务,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以及该论文在已有的'基础上所解决的问题。
2.4.2 各具体章节
2.4.3 结论 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2.4.4 图 应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或黑白、彩色打印,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2.4.5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表中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2.4.6 文中所用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应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2.4.7 文中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2.4.8 统计学符号 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均用斜体。
2.4.9 外文缩写:使用外文缩写时,要在首次出现处括号内给出含义说明。
2.5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按照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和方括号在相应处右上角依次标注(如[1])。参考文献中作者不超过3位者全部引出,超过3位者只引出前3位并加等(中文)或et al(英文)。
我院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方法依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2.5.1 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卷(期):起止页码。
2.5.2 文献是专(译)著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M].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2.5.3 文献是学位论文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姓名。文题[D].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2.5.4 文献是专利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P],出版日期。
2.5.5 文献是技术标准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2.5.6 参考文献应加文献标识码,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如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参考文献类型 M C N J D R S P
2.5.7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志: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DB CP EB
2.5.8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志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并以[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
如: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DB/OL]——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举例见附件。
2.6 文献综述
为申请学位人员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可使阅读者不用查阅大量文献,就可迅速而全面地了解有关情况。
文献综述内容应与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相关,采用指示性摘要,关键词3——5个。文献综述涉及的参考文献可单独列于“文献综述”之后,要求同上。
2.7 附录 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便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不属于必需部分。
2.8 发表文章目录 指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在各类正式刊物上发表或已被接受的学术论文,只写明题目,所发表的刊物及年、卷、期、页码。格式见附件。
2.9 致谢 表达作者对完成论文和学业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及亲属的感激之情。
2.10 个人简历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学习经历等。
3 论文排版、印刷及装订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计算机上输入,使用word 文档排版。
3.1 页面设置:纸张A4,页边距:上—3.5厘米,下—3.5厘米,左—3.0厘米,右—2.5厘米。页眉距边界:2.2厘米,页脚距边界:2.2厘米。页眉键入“新乡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号字体,文字居中,置于页面上部;论文页码居中,置于页脚。
3.2 文字大小: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标题用四号黑体。论文引言、正文、结论部分为宋体四号字,行间距为1.5倍;文中表格为宋体五号字。英文标题为三号Times New Roman,英文摘要为四号Times New Roman,参考文献中文为小四宋体,英文为小四Times New Roman.页码用5号字体。
3.3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来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3.4 标题层次:采用1,1.1,1.2,……等表示标题层次,一律左顶格。一级标题后不接排任何内容,二级标题下如不再分出三级标题,可接排。标题层次不得超过4级。各级标题序号后及标题后空一格,不用标点符号。
3.5 打印和装订:A4纸张双面打印;封面使用统一格式;论文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论文装订后的尺寸为 210mm×290mm.
3.6 学位论文封面采用全院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统招研究生、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封面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3.7 学位论文应打印或复印的册数
3.7.1 硕士学位论文,应按照导师、学术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每人一本,报送研究生处和院、系(所、中心)留存的册数,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要求,确定打印和复印的册数。
3.7.2 申请学位者应同时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版,电子版论文内容应与印刷本一致。
上一篇:经营论文答辩
下一篇:论文油画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