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韩愈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3-03-12 07:27

韩愈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论《聊斋志异》中的华妖狐魅形象

2. 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

3. 论《西游记》的游戏笔墨

4. 论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

5.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6.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7. 论明清传奇的曲词艺术

8. 论《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

9. 论孙悟空的孝义

10. 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11.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

12. 论李贽思想对晚清小说世俗化倾向的影响

13. 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14. 《莺莺传》主题嬗变浅议

15. 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

16. 试论《金瓶梅》的文学史地位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西蜀词与南唐词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2. 论春秋笔法的内涵与外延

3. 庄子《逍遥游》本义考

4. 论春秋战国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5. 唐代咏侠(或僧,或道)诗创作论

6. 初唐宫体诗与南朝宫体诗异同论

7. 陈子昂文学史地位浅论

8. 李白歌形体诗艺术成就浅论

9. 李白咏月诗浅论

10. 白居易闲适诗浅论

11. 韩愈文学主张得失论

12. 晚唐咏史诗浅论

13. 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14. 浅谈杜甫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2.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

3.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4.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5. 2017文化方向论文选题

求韩愈、孟郊诗风的异同的论文、论文提纲及开题报告

韩愈、孟郊诗风的异同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天说是柳宗元和韩愈讨论什么关系的哲学论文题目?

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曾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并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韩愈著名的《师说》被后世广为流传,但在当时却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可柳宗元却始终支持韩愈的观点;韩愈负责修撰国史,想逃避责任之时,又是柳宗元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他们在患难中升华友谊,在交流中传递温暖,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本期《晨报讲堂》的堂主康震就为您解读韩愈和柳宗元的友谊。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34岁的柳宗元因为参与“永贞革新”,被贬往湖南永州。
  此时的柳宗元正担任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正六品的品级,表面看上去是个官,实际上却是个被流放的罪犯。由于他这种极为特殊的身份,昔日的很多朋友、同事担心受到牵连,对他是避之惟恐不及。
  不过,也有这样一个人,无论是在柳宗元春风得意之时,还是在他被贬之后,始终能够与他交流情感、讨论学问,并与柳宗元成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韩愈。
  韩愈和柳宗元曾是同事
  韩愈与柳宗元的朋友关系可以追溯到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至贞元十二年(796年),韩愈一直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以及博学宏词科考试。在此期间,柳宗元也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虽然他们不是同一科的考生,但彼此之间是比较熟悉的,何况韩愈连续考了四次,已经是非常著名的考生了,而且文章的名气也是有的,所以他们作为诗文之友的关系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前后,柳宗元和韩愈都在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成为同事。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他们既是同学,又是同事,更是朋友。
  这里需要对韩愈和柳宗元的微妙关系做一些必要的交代。其实,他们的这种朋友关系主要是在诗文创作领域,在政治方面却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或者说,柳宗元在政治上所受到的器重与当时韩愈所受到的待遇并不对等。
  当时,柳宗元与革新集团的首领王叔文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韩愈却与王叔文等人的关系比较疏远,对王叔文等人为政的风格以及做人的品质也颇为不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愈和柳宗元原本是政敌关系。
  虽然当时韩愈的地位较低,但是在王叔文等人看来,他也许会在未来成长为对革新派有威胁的人物,所以就防患于未然,找个由头将韩愈贬得远远的。
  韩愈和柳宗元差一个辈分
  虽然柳宗元与王叔文走得很近,但并未影响他与韩愈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后人之所以将韩柳并称,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缘分多多。
  第一,韩愈和柳宗元共同倡导并开创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儒学复兴运动,他们是首屈一指的领袖人物,所以并称;
  第二,在古文运动、儒学复兴运动中,韩愈和柳宗元都以卓越的才华创作了大量流传千古的文章,是中唐时期首屈一指的大散文家、大诗人,也是唐代两位最重要的哲学家,所以并称;
  第三,韩愈和柳宗元年龄相近,不仅认识,而且非常熟识,还都有被贬的经历。
  所不同的是,韩愈先后被贬两次,但被贬的时间较短,起起落落;而柳宗元却一贬不起,最终死在被贬地柳州。但即便是在被贬的漫长岁月里,韩愈与柳宗元的通信也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思想的交流,所以并称。
  而且,韩愈和柳宗元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关系。韩愈虽然年长柳宗元五岁,但是两个人却差了一个辈分。因为韩愈的兄长韩会与柳宗元的父亲柳镇有交往,是很好的朋友。所以柳宗元给韩愈写信时,总是很谦虚地称呼韩愈为“丈”,就是前辈、长辈的意思。
  柳宗元赞同《师说》的观点
  柳宗元虽然被贬之后长期不在中原地区,但是他跟韩愈之间是声气相投的。
  韩愈写下名满天下的《师说》之后,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因为在唐代,门第、血统依然是士人走向仕途很重要的门径,读书求教、好为人师则为贵族士大夫们所不齿。而十年之后,远在永州被贬之地的柳宗元对韩愈的观点是坚决支持的。
  当时,有一位名叫韦中立的年轻人专门从长安奔赴永州拜会柳宗元,希望拜他为师,学习古文。柳宗元在给韦中立的信中就以韩愈为例,说韩愈奋勇不顾世俗的目光,敢于触犯众人的忌讳,甘愿承受他人的讥笑和侮辱,才写了《师说》这篇文章。
  由此可见,柳宗元非常赞同韩愈《师说》中的观点,只是采取的形式有所不同。
  其实,早在长安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拜柳宗元为师,向他学习文章写作。现在被贬永州,他虽然不愿意背负一个勇于为师的名义,但在实际上,他用自己的行动呼应了韩愈的要为人师表,要将古文之道传授给更多读书人的号召。
  堂主讲故事 柳宗元曾狠狠批评韩愈
  作为唐代的两位著名思想家,韩愈和柳宗元的交流在“心有灵犀”的默契之外,也并不都是风平浪静的。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元月二十一日这一天,柳宗元给韩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韩愈冷嘲热讽,毫不留情。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柳宗元如此大动肝火呢?
  事情还得从韩愈官职的变动说起。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朝廷任命韩愈为比部郎中兼史馆修撰,负责修撰国史。可韩愈接到这个任命之后却噤若寒蝉。
  说起来道理并不复杂,做史官的第一要求是要尊重历史,但如果你要尊重历史,那么皇帝的看法和宰相的看法跟你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样。你是坚持真理,还是维护皇权?这样一种巨大的矛盾,在韩愈的内心反复翻滚,这是他畏惧做史官的根本原因。
  当时有个叫刘轲的秀才给韩愈写了一封祝贺信,韩愈在给刘秀才的回信中说了自己的心情,同时也把这封信寄给柳宗元一份。信的意思大概是说,史官不是轻易能做好的。朝廷给我这个职位就是看我年纪大了,又没有其他才能,想着好歹给我个位置,让我能够享受一些俸禄就够了。
  柳宗元一看这封信,十分生气,在给韩愈的回信中说:接到你的信,“私心甚不喜”。难道说你认为宰相让你做史官,就是为了给你个头衔,让你干领俸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你不应该在那儿待着。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怎么能够等到让别人来督促自己才想到要尽职尽责呢?
  柳宗元在这封书信里一语中的,凡是承担了那个职责,就要坚守那个职责所代表的道义与原则,如果要改悔,就不如立刻离开那个职责的岗位。

寻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
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
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
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
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
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
42 论二晏词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0 贾谊论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
53 汉乐府诗分析
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
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2 《西厢记》的传播
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
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68 牡丹亭》的传播
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
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
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91 论归有光的散文
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
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97 《金瓶梅》人物论
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101 论纳兰性德词
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103 《桃花扇》人物论
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107 论易安体
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
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
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
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
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
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
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
120 浅论范进中举
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
122 苏轼词浅析
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
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
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
129 杜甫诗浅论
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133 论晴雯
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
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
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
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
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
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
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
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
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
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
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
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
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
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
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
152 平儿形象分析
153 浅析大历诗风
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
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
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
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
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
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67 宋玉赋试论
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
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
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186 论南宋雅词
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
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
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
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
195 论李白的梦诗
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
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
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
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
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
202 论苏轼诗
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
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
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209 论诚斋体
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
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
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
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
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
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
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
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
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
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
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
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
226 宋江形象分析
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
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
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
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
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
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
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
243 论桐城义法
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
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
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249 论清词中兴
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
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
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
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
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
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上一篇:关于覆盖毕业论文

下一篇:护理助产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