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学位论文
案例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是MBA专业培育中的一大重要环节,而MBA课程案例分析报告作为其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有着其特有的写作目的和根本意义。学生在动笔写作MBA课程案例分析报告之前,必须对其所包含的步骤内容,以及对应的格式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要想让写作进展更加顺利,能够更好的表达出文中的课程案例分析关键点以及中心观点,则必须做好每一个环节,相关的技巧运用同样不可或缺。面对MBA课程案例分析报告,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怎么才能完成好。下文将详解MBA课程案例分析报告该怎么写,大家继续往下看。
第二,案例分析报告应充分突出个人创造性成果。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经过了小组讨论以及班级讨论之后,学生会获得集体智慧的结晶。案例分析报告不排斥集体智慧,但是更强调个人的独创性。
第三,案例分析报告力求简明扼要。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 这决定了它实际上是一份总结性文字,是一篇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不宜过于冗长,一般在20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3 000字。因此,行文要做到开门见山, 一针见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代表自己分析精髓的那些关键信息写出来。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同于搞文学创作,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华丽辞藻的堆砌。
第四,案例分析报告应条理清晰,段落分明。把主要见解及分析论据写得一目了然。在准备好案例分析素材之后,不要忙于动笔,先花些时间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清晰地把你的意见表达出来。可在报告的开头用几句话概括出你所做分析的主要成果。报告其余部分注意分段。每一段的开头可以列出一条关键信息。最好每一段落只涉及一条重要信息。案例分析报告行文要简洁明快,段落不要太长。
MBA课程案例分析报告写作特点须知
(1)案例应该是真实的、具体的,不应该是虚构的、抽象的、或想当然的。因而,它不同于小说、报告文学,也不是学术型的研究论文。
(2)案例表述中必须至少涉及一项管理(或决策)问题,而不管该问题是否已获解决或解决得是否恰当。
(3)案例必须是与既定的教学目的相适应的,也就是MBA学位论文中的案例适用于哪一门或哪几门课程。
MBA课程案例分析报告写作步骤技巧
1.案例素材的收集 。案例素材必须是学生亲身经历(如通过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或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课题等)获得,而不能靠他人提供的文字、音像资料或口头介绍等经整理、编写而成。
2.案例素材所涉及的单位,建议原则上为某一企业,对特别有现实意义的案例,也可以是针对某一行业、某一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或政府的某一经济主管部门。
3.案例素材应真实可靠,应取得所在单位负责人的支持与同意。应不违反有关的法律或损害所在单位的利益。必要时可对该单位的名称、有关人物的真实身份及姓名、相关数据等进行掩饰性处理。
4.案例型学位论文的格式 。教学案例型MBA论文的整体格式应符合《电子科技大学MBA学位论文格式要求》的相关规定。教学案例型MBA论文的格式特点主要反应在正文方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论文的正文应至少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1)第一部分 选题背景
主要是分别从MBA学位论文的要求和案例教材的特点两方面说明选题的原因、作者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以及案例素材收集的过程、必要的背景情况等。要特别强调的是,案例题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它既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又确实是所涉及单位的突出问题;既能反映管理学科中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又确实能通过案例情景的介绍,引导学生去锻炼和培养自己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MBA的学位论文,选题背景的介绍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在本教学案例被正式选用为MBA案例课教材时,这一部分的选题背景介绍将被删除。
(2)第二部分教学案例
这是论文的主要内容。应尽可能真实、详尽、客观地围绕案例希望分析或解决的问题,介绍所涉及单位的背景或总体情况、必要的历史回顾、关键人物的概貌、特定事件的发生过程、有关的统计数据及图表等等。应使读者在阅读完本案例后,对所要求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有一基本的了解。如果作者认为有必要,也可在这部分给出建议阅读的参考资料。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类型的案例,在这部分案例的介绍或描述过程中,都应十分注意不要把作者的倾向性意见明示或暗示给读者,其中包括案例的题目也要取得恰当。
第二部分在介绍完案例之后,还应分别列出本案例的教学用途(即适用于哪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哪些教学内容)和建议讨论的题目。
(3)第三部分 教学案例使用说明
第三部分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助材料。从案例教材和案例教学的角度看,由于是写给教师看的,作者应特别注意从如何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论述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a. 关于教学用途的说明:有的案例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程(如财务管理),有的则可能同时适用于几门课程(例如,可分别用于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有的还可能是同时要运用几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关于战略分析与制定方面的案例,虽然常常被用于战略管理课程,但所涉及的知识可能涵盖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运作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课程)。作者应说明在不同课程中运用时的侧重点、需要注意的问题或本案例编写及使用的意图。
b. 关于建议讨论题目的说明:作者在这里应着重说明在正文第二部分列出的建议讨论题目的意图或其它参考意见。
c. 背景信息:为了让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单位以及所介绍的情景有更全面的掌握,作者应尽量提供一些更多的背景情况,包括在案例中隐藏了的实际决策情况及其结果、重要的外部环境变化、更多的辅助参考数据以及国内外同行业的对比资料等。
d. 分析要点:这是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师在运用本案例时的要参考思路。其内容包括分析路径、涉及的主要知识及理论、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关键要点以及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或需掌握的技巧等等。
一、案例分析类MBA论文三大要素
案例源自英文Case一词。案例其实早就作为一种很有效的研究手段,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诸如法院的判例、军队的战例、医院的病例等等。案例作为管理学科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西方国家曾经历过数十年的探索、争论、丰富和完善,现已成为MBA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教材是一种特殊的教材,它以各种视听手段作载体(包括书面文字、音像光盘、录像带等),向人们介绍了一个真实的特定管理情景,在此情景中,通常至少包含有一项管理问题及其可能的或已解决的方案,它是为某种明确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从上述关于案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管理学科的教学案例教材的三个要素:
1.它应是真实的、具体的,而不是虚构的、抽象的、或想当然的。因而,它既不是小说、报告文学,也不是学术型的研究论文;
2.它必须至少涉及一项管理(或决策)问题,而不管该问题是否已获解决或解决得是否恰当;
3.它必须是为既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即必须明确该案例适用于哪一门或哪几门课程。
二、案例分析类MBA论文的分类
描述型(或称实例型),它是指在案例中描写了某一段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或介绍了某一事件从引发、演变一直到解决的全过程。要求MBA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与讨论,能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其加以论述及评价,指出该管理工作或事件解决方案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2.问题型(或称决策型),这类案例只是介绍了有关的(有时甚至是一团乱麻式的)管理情景、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有时最多只提出一些问题,要求MBA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与讨论,能从所介绍的现象中分析原因、理出头绪、发现症结 并运用相关的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满意方案或思路。显然,第二类问题型案例更有利于培养MBA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类MBA论文的写作
案例素材的收集 。案例素材必须是学生亲身经历(如通过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或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课题等)获得,而不能靠他人提供的文字、音像资料或口头介绍等经整理、编写而成。
2.案例素材所涉及的单位,建议原则上为某一企业,对特别有现实意义的案例,也可以是针对某一行业、某一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或政府的某一经济主管部门
3.案例素材应真实可靠,应取得所在单位负责人的支持与同意。应不违反有关的法律或损害所在单位的利益。必要时可对该单位的名称、有关人物的真实身份及姓名、相关数据等进行掩饰性处理。
4.案例型学位论文的格式 。教学案例型MBA论文的整体格式应符合《电子科技大学MBA学位论文格式要求》的相关规定。教学案例型MBA论文的格式特点主要反应在正文方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论文的正文应至少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1)第一部分 选题背景
主要是分别从MBA学位论文的要求和案例教材的特点两方面说明选题的原因、作者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以及案例素材收集的过程、必要的背景情况等。要特别强调的是,案例题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它既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又确实是所涉及单位的突出问题;既能反映管理学科中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又确实能通过案例情景的介绍,引导学生去锻炼和培养自己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MBA的学位论文,选题背景的介绍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在本教学案例被正式选用为MBA案例课教材时,这一部分的选题背景介绍将被删除。
(2)第二部分教学案例
这是论文的主要内容。应尽可能真实、详尽、客观地围绕案例希望分析或解决的问题,介绍所涉及单位的背景或总体情况、必要的历史回顾、关键人物的概貌、特定事件的发生过程、有关的统计数据及图表等等。应使读者在阅读完本案例后,对所要求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有一基本的了解。如果作者认为有必要,也可在这部分给出建议阅读的参考资料。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类型的案例,在这部分案例的介绍或描述过程中,都应十分注意不要把作者的倾向性意见明示或暗示给读者,其中包括案例的题目也要取得恰当。
第二部分在介绍完案例之后,还应分别列出本案例的教学用途(即适用于哪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哪些教学内容)和建议讨论的题目。
(3)第三部分 教学案例使用说明
第三部分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助材料。从案例教材和案例教学的角度看,由于是写给教师看的,作者应特别注意从如何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论述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a. 关于教学用途的说明:有的案例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程(如财务管理),有的则可能同时适用于几门课程(例如,可分别用于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有的还可能是同时要运用几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关于战略分析与制定方面的案例,虽然常常被用于战略管理课程,但所涉及的知识可能涵盖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运作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课程)。作者应说明在不同课程中运用时的侧重点、需要注意的问题或本案例编写及使用的意图。
b. 关于建议讨论题目的说明:作者在这里应着重说明在正文第二部分列出的建议讨论题目的意图或其它参考意见。
c. 背景信息:为了让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单位以及所介绍的情景有更全面的掌握,作者应尽量提供一些更多的背景情况,包括在案例中隐藏了的实际决策情况及其结果、重要的外部环境变化、更多的辅助参考数据以及国内外同行业的对比资料等。
d. 分析要点:这是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师在运用本案例时的要参考思路。其内容包括分析路径、涉及的主要知识及理论、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关键要点以及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或需掌握的技巧等等。
四、案例分析类MBA论文的基本要求
案例研究类MBA论文不同于常规性的研究论文,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案例中蕴含的冲突与矛盾。这种冲突可以是实践与理论、传统与创新、常识与理性的冲突,也可以是争议性的矛盾。案例分析的重点在于解决案例中蕴含的矛盾与冲突,提炼创新理论,验证、补充或完善原有理论。案例分析逻辑要清晰、合理。
MBA论文选取的案例是对一个企业或组织的真实情景的叙述,通常叙述企业或组织目前的状况、案例中的关键人物、面临的关键问题、实际的决策过程。因此,案例中要有“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剧情、矛盾及冲突、待解决的问题”等等。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所采用的案例应体现如下要点:
1.问题的一般背景;
2.所涉及的企业或组织的一般背景;
3.决策者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4.案例使用者解决问题时所涉及的问题;
5.用来编写案例的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本文将用分析法,从课堂的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达成和对教学的思考四个方面,对郑桂华老师《陋室铭》课例进行研讨,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郑桂华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分析法:郑桂华;语文教学;教学案例;分析
xxx老师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博士,本人有幸现场聆听到郑老师执教的《陋室铭》,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收获、语文的收获。感触之余,写了下面这篇小文。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关于本节课的导入;关于课堂教学过程;关于教学内容的达成;关于对教学的思考。我坚信,研习郑老师这节课,将改变我们上课的方式,理解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实惠。
一、 关于本节课的导入
王荣生教授曾这样评价郑桂华老师:郑桂华的课有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真实、真切,让人感受课堂的美好。①我深有同感,郑老师在唠家常的同时是在“收买人心”,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先来欣赏一下她独特的导入:
(课间,教师走进教室,还未上课,学生三三两两的在交谈)
师:(问坐在前排的同学)你们班有多少同学呀?
生:62.师:你们班的语文科代表是谁呀?
生:(科代表举手示意)老师,是我。
师:你叫什么名字呀?
(此时教室已经安静下来,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生:我叫李月菡。
师:好名字。可是你知道父母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呢?
生:不知道。
师:我猜想啊。“李”是你家的姓,“月”是月亮,“菡”就是菡萏,也就是荷花的意思,你父母取名是寓意你像月亮一样洁白,像荷花一样美丽。老师说得不错吧。
生:好像有这么一层含义。那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呢?
师:我姓郑,叫桂华。你们能说说名字的含义吗?
生:我猜想是这样的:“郑”是应该是姓,“桂”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我猜老师是桂林人,老师像桂林山水一样的漂亮。“华”是中华的“华”,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师:大家看看我,就知道我并不漂亮,我也不是桂林人,我是陕西人。
生:我想“桂”是桂花的“桂”,寓意是桂花一样的清香,“华”是春华秋实的“华”,意思是你的父母希望你做一个踏实的人。
师:这位同学好有学问啊,用了成语春华秋实,那你为什么不用华而不实呢?
生:华而不实是贬义词。
师:华而不实是贬义词就不能用啊,好聪明。(同学们都笑了)。“郑”郑和的郑,是我家的姓,但是和郑和没关系啊,虽然我很想有点关系,但不是一个地方的。“桂华”其实就是“桂花”。一是古代花者,华也,“华”跟“花”是想通的。二来是我是在秋天生的,桂花也在秋天开放。“华”也许和刚才同学说的“春华秋实”有关,因为父母希望我们做个一个春华秋实的的踏实的人,不做华而不实的人。可见,父母给我们取名字是有讲究的。其他同学还愿意分享自己名字的学问吗?(依次有几位同学起来分享自己名字的寓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上课铃想了起来)
看似闲庭漫步的唠家常,其实是实实在在的“春华秋实”,这节课的导入不是给人以震撼的视频画面,不是语句优美的散文诗,也不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而预设的教学情境,就是简简单单的交谈,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这种交流,消除了老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畏惧感,为课堂上的交流扫清心理障碍。为此,郑老师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学生的回应,整节课几乎全部学生都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也许,这就是郑桂华老师借班上课的底气:不惧怕学生语文基础不好、学习不主动、上课发言少。但是,面对一群愿说、能说、会说的学生时,郑老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接下来我们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达成加以分析。
二、 关于课堂教学过程
上面的“开场白”虽然没有进入教学情境,但是学生的思维都已经聚焦在老师身上,接下来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的过程。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王荣生教授说“流程”是课堂教学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即课堂教学的连贯过程。②郑老师这节课符合“流程”的教学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导向这节课的终点”,也就是“学生随着老师走”。教学伊始,教师的发问埋下了一个“炸弹”,“同学们,知道今天要上的课文吗?”“知道。”“预习过吗?”“预习了!”“预习到什么程度了?”“会背!会翻译了!”我想此时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在为郑老师捏一把汗,按照郑老师本人的话来说就是:遇到大的麻烦了。文言文预习到会背会翻译了,那这课还有什上的呢?恰恰这就是郑老师的睿智之处――关注学情,顺势而导,导出了“子云宅”的问题。接下来的课便是顺风顺水,由“子云宅”引出押韵,押韵引出朗读,朗读引出写作意图,环环相扣,层层剖析,学生的思维已完全被郑老师掌控了,也深深被郑老师渊博的学识而折服。
这样的教学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更像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进行的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不搪塞,不僵硬。
三、 关于教学内容的达成
郑老师善于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当得知学生已经预习的.很充分时,教师立即改变了教学重心,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只是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那么怎么知道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没掌握呢?此时,郑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就检测出了“子云宅”的问题,给这节课找了一个突破口,化解了老师重复讲解学生已学知识的尴尬局。教师化解了挑战顺势而导,开始了精彩的课堂,
课堂有高度,有深度。就在“子云宅”这个问题上深究一下,其他老师上课
时一般不会苦口婆心的绕一大弯子,要么直接告诉学生是为了押韵的需要,或者就不涉及这个问题,反正课文也没这个知识点。郑老师却不这样做,而是提示和指导学生朗读,激励学生自己感悟发现问题,挖出有利于教学的知识。这样不得不说老师的备课的认真。我们可以来看一张老师的幻灯片: “馨”属于“青部”,“下平”9 《广韵》
“琴”属于“侵部”,“下平”12 《广韵》
按照《广韵》中的要求:不在同一部的字是不能押韵的。
在引入“押韵”后,郑老师好像意犹未尽的样子,又引出了“要是“馨”算押韵,那么“琴”字应该算押韵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的问题。现在看来,这完全是郑老师给这个课堂布的一个大局,从教师准备的课件来看就会明白了。学生给老师挑战,老师给学生一大疑难,这样老师才能镇得住课堂,学生才会跟着老师的节奏继续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FriedriehAdolfwi]helmDisterwegl790一1866年)阐述了他对教学艺术的深刻见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你要尽可能多地习惯于蓬勃的生气”。③这种“激励、唤醒、鼓舞”艺术在这节课堂教学内容的达成中无疑能够得到很好的验证。
四、 关于教学的思考
1、 语文“教什么”
语文“教什么”,钱梦龙老师认为认为,教语文第一就是要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灵魂。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灵魂,也就教会学生读文章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这篇《陋室铭》是较短的文言文,又是篇韵文,朗读肯定是十分重要的。郑老师在指导学生如何朗读的时候却不是从读入手,而是从押韵入手。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如何押韵,怎样押韵,读起来就更有自己的感觉,更容易体悟文章内容。
语文的“教”要关注学情。老师面对的一群基础扎实、能说会道、高度自觉的学生时,重讲文言词汇和翻译之类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课堂效果肯定是热闹非凡。只是这样的课堂会是无趣的,具有了表演性质,也没了本真,学生在课堂是得不到实惠,得不到成长。或许,老师也不一定能驾驭这样的课堂。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情,这样学生才可能学有所得,获得进步。
语文“教是为了不教”,要突破“教课文教知识” 的局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觉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本节课中,需要探讨的就是作者写陋室的意图。由于时间问题,郑老师没把这个问题深谈下去,可是在学生心中种了“问题”,从“铭” 的解释开始,教师就一直在引导学生对“陋室”的探讨,特别是选用刘禹锡《秋词》来加以印证,学生也明白了古人失意时的自勉和自我肯定的价值。
2、 备课“背什么”
课堂上教师的课堂呈现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行为。目前对语文信息的展示泛滥成灾,并且都只是停留在表层信息的咀嚼,语文课有两个极端:教师讲的内容学生都懂和教师讲的学生都不懂。这两种课堂,学生都不愿意听,不感兴趣。郑老师的课没有落入这两个极端,是因此教师明白了学生的需求,真正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发,关注学生的成长。 那么,教师的备课就着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备学生,备教材,预设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都有事可做,学有所得。
3、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感受课堂教学活跃的气氛同时,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课前教师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预先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发掘有价值的问题,精当的点拨或讲解,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
[2] 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1一332,344.
[3]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 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278-287.
[4]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2- 83,59.
[5] 周敏.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6] 李字辉.关心教学组织形式的建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9).
[7] 刘济良.论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与教育对人的价值世界的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8]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7.
注解:
①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
②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
③ 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1一332,344.
学士论文案例分析怎么写,谁能提供格式的范文?
这是法学案例分析标准格式。(硕士论文标准),自己花财富买来的,不给分,我就亏咯。。
1.案由
即对案例内容的高度概括,如“XX公司诉XX公司合同纠纷案”、“XXX故意伤害案”、“XXX不服XX局行政处罚诉讼案”等。
2.案情
案情材料应当事实完整、要素齐备、行文简洁、层次清晰、,涉及个人隐私的,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使用与案件原始材料相同的当事人名称、地名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内容(案件原始材料应当附随报告提交,并注明案件来源或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3.案件焦点
应当根据案情归纳、提炼、列举出案件焦点所在,如“本案焦点在于:1.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关于合同的履行方式问题;3……”等。
4.争议与分歧意见
从学理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炼出法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应当至少具有两种以上的观点、主张或意见,并清晰、明了地叙明各自的理由及其依据。
5.研究结论
应当明确表面作者对于案件性质或其处理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并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两方面详细阐明其理由和依据,使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案例本身,或者为解决类似案件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提出理论上需要深化的问题。
上一篇:结课论文参考文献
下一篇:大专体育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