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文献综述
关联理论文献综述
关联理论如何在信息型文本翻译实践报告中体现,
随着中外跨文化交际活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社科类译著出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由于一般的社科类作品较少包含自然科学著作中难以理解的术语或概念,语言也不如文学类作品般富有文学色彩,社科类本文的翻译一直没有得到译者和学者的充分讨论。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是厄恩斯特·格特在关联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译者的任务是在原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让读者以最少的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本文立足于关联理论,以社科类著作《单身女性生存录》为例,试图探索如何在语境中寻找到中英语言之间的最佳关联,总结社科类文本的具体翻译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未来的社科类文本翻译者提供借鉴思路。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对文章研究目的及结构的简要介绍;第二章对国内社科类文本翻译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三章讨论了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第四章根据关联理论,从语义、句法和文化三个层面出发,对《单身女性生存录》中的具体译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一章为本文研究结果以及局限的结论。
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
地位的确立,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却是长期延袭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
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给予文化教学、文化学习以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了多年英语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进
行交流,更谈不上进行跨文化交际。为了真实再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摸清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根源,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采取
策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综合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应用语言文化学等理论的研究成果,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分模式为统领
理论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阐述了语言、文化与交际三位一体的关系,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跨文化教学才能得以实现。
研究针对作者从教多年的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采取问卷调查
和教师访谈的形式,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调查了解、深入剖析跨文化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问卷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文化学习与运用情况不
够理想,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很低。影响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对于文化的定义和认识、学生对语
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文化信息来源情况、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精力分配情况,其中学生对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英
语文化知识学习的影响最大。影响教师跨文化教学情况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学习的态度、教师对跨文化教学内容的认识、跨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含量、文化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或态度,其中跨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师跨文化教学情况的影响最大。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
和访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发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在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师自身跨文化综合素养、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认识与教学实践、教材文化
内容呈现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对文化学习看法模糊,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外语教学和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两个层面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教学理念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文化内容欠缺失衡、教学环境不足、应试教育影响以及中西文化
差异、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影响等是引发问题存在的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了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内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体系明确阐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必须处理好
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英语功用性与人文性、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系列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语言、文化平等观,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影
响,树立跨文化自觉意识,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从而解决跨文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研究打破了以往为数不多,又以零落、散乱为内容特点的跨
文化教学实证研究的格局,调查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针对性。研究选取的学校是众多中国高校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中国高
校跨文化外语教学状况。研究结果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的有益尝试和必要补充,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可为跨文化外语教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理
论参考。
[1] 贾冠杰. 中国英语再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03)
[2] 吴小丽.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发展.
2013(02)
[3] 陈俊. “中国英语”教学本土化现状及途径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06)
[4] 贺子夜.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解析[J]. 科技信息.
2011(11)
[5] 王克非. 外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J]. 外语界.
2011(01)
[6] 王东霞. 跨文化语言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
2010(04)
[7] 彭世勇.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8] 李华,李政. 基于因子分析法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0(02)
[9] 贾磊磊. 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J]. 学术探索.
2010(01)
[10] 梁玉玲. 外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浅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顺应论在国外的研究情况
第
11
卷第
4
期
V
o.
l
11
N
o
.
4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
l
of
Shayang
T
eachers
Co
ll
ege
2010
年
8
月
A
ug
.
2010
收稿日期
:
2010-
07-
08
作者简介
:
崔中良
(
1986-
),
男
,
河南延津人
,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
学院硕
士研究
生
,
主
要研究
方向
:
语用
学、
翻
译及语
言哲学。
关联
)
)
)
顺应理论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崔中良
(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
学院
,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近年来关于关联
)
)
)
顺应理论
的理论发展
和理论应
用的现状
,
指出这
一理论
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
没有形成共同
认可的
理论模
式
,
且
关联理
论和顺
应理论是
如何结
合的观
点亦不
一致
。
目前这一理论模式的应用在中
国研究中主要涉及翻译
、
委婉语
、
跨文化交际
、
广告语
、
篇章分析
、
隐喻研
究
、
幽默语
、
话语标记
语和
法
庭预
设等
,
但是
应
用的
深
度和
广
度
还远
远
不够
,
因此
必
须建
立
统
一公
认
的关
联
)
)
)
顺应模式
,
大胆创新
,
努力拓展
其应用领域
,
以促进这一理论的迅速发展
。
关键词
:
关联
)
)
)
顺应理论
;
运用
;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
H
0-
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0768(
2010)
04-
0093-
04
一
、
引言
1986
年
sperber
和
W
ilson
发
表
R
elevance
:
Co
mmun
ication
and
Cognition
(
关
联性
:
交
际与
认
知
),
此书一出
,
立即引起了西
方语言学界、
认知
语言学界、
哲学界的强烈反响
,
学者们发现可以用
关联理论来解释语法学、
文体学、
修辞学、
大众传
播学、
语用学等
领域的许多现象
和问题
,
[
1]
从而
导致语用学界掀起了语言与认知研究的热潮
,
人
们对关联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也进一步深化。
1999
年
V
erschueren
出版
Understanding
P
ragm
atics
(
语
用学新解
),
其提出的顺应论更加推动了
语用学
在认知方面的研究
,
国内关于此理论的专著就不
下
10
本。近来语言学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迹象
,
即将关联理论和顺应论合并到一起
,
取长补短
,
形
成关联
)
)
)
顺应理论
,
这一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目
前正在迅速地发展。
关联
)
)
)
顺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主要发轫于
2001
年
,
由
中
国
学
者
杨
平
首
先
在
其
文
章
5
关
联
)
)
)
顺应模式
6
中提出
,
后
来冉永平在杨
平的
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改
,
使得这个理论不仅仅限
制在说话的一方
,
还可运用于动态的交际中。在
这几年特别是
2005
年来
,
在李占喜博士论文发表
以后
,
关联
)
)
)
顺应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笔
者在中国知网中首先输入关联理论
,
又搜索顺应
理论
,
得
到
78
篇文章
,
其中有
34
篇期刊文
章
,
2
篇博士论文和
42
篇硕士论文
,
本文主要分析杨平
和冉永平的文章、
2
篇博士论文和这一理论运用
于不同方面的文章。
二
、
关联
)
)
)
顺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从研究阶段上看
,
国内研究可以分为理论创
建期和理论应用期。
(
一
)
理论创建期
杨平在
2001
年发表的
5
关联
)
)
)
顺应模式
6
开启了关联
)
)
)
顺应模式研究的时代。在这篇文
章中作者分析了关联理论和顺应论这两种理论的
优点和不足
,
然后取各理论之长
,
形成关联
)
)
)
顺
应模式。这个理论的内容包括
:
(
1)
话语交际目
的在于寻求最佳关联。
(
2)
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
定话语方式的选择。
(
3)
关联假设是说话人对符
合关联原则的语境顺应的结果。
(
4)
关联顺应是
一个语境成分
(
物质世界、
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
)
和语言结构
(
音位、
重音、
语调
;
词汇结构和内容
;
句式的长短
;
命题结构和内容
;
篇章结构和内容
)
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
(
5)
关联顺应是策略选择
的过程。
[
2]
在
2003
年陈春华对比了关联理论和顺应论
,
并指出关联理论有着一致的理论框架
,
但是其操
作性较弱
,
顺应论理论描述比较充分
,
但是其解释
力和操作性不如关联理论。很可惜作者并没有形
成自己的新的理论。
[
3]
冉永平在
2004
年提出了自己的关联
)
)
)
顺
应模式
,
如图
1
所示
:
[
4
]
图
1
冉永平的关
联
)
)
)
顺应模式
(
二
)
理论应用期
根据近年来发表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
,
关联
)
)
)
顺应理论应用的方面有翻译、
委婉语、
跨
文化交际、
广告语、
篇章分析、
隐喻研究、
幽默语、
话语标记语和法庭预设等
,
其中关于翻译的文章
最多
,
有
TE
M
-
8
翻译、
影片名之翻译等
,
而李占
喜的博士论文最为详细
,
最为清晰。
李占喜
(
2007)
的
5
关联与顺应
:
翻译过程研
究
6
认为
,
翻译即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
推理的
过程
,
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在语篇释意的
交际过程中
,
译者与原文作者或原文话语进行的
跨文化对话是一个寻找关
联明示推理的
交际过
程
,
语篇产出的交际过程是一个译者动态顺应译
文读者的交际过程
,
译者使用译文语言传达原文
作者的意图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
,
该
选择过程具有变
异性、
协商性和顺应性的
特点。
但文章没有深究关联理论和顺应论的深层关系
,
只是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的理解中
,
将顺应论
运用于翻译的产出中。
[
5]
(
P35-
41)
王
雪
玉
(
2008
)
的
5
TE
M
-
8
翻
译
中
的
关
联
)
)
)
顺应构思
6
借鉴语用学原
则
,
结合英
语专
业八级考试
(
TE
M
-
8
)
中的翻译实例
,
并从探讨
TE
M
-
8
翻译中的解题策略着手
,
发现翻译作为
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
,
其根本交际意图是译
者通过一系列顺应选择寻求原文理解以及译文输
出过程中的最佳关联
,
关联是翻译的根本意图
,
而
顺应则是实现这种意图的具体手段。作者详细地
分析了在做
TE
M
-
8
中的翻译的时候如何运用关
联顺应理论
,
如何才能很好地进行翻译
,
但文章主
要注重顺应论
,
将顺应理论解释得很清楚
,
却没有
很好地说
明
关
联理
论
,
另外
,
文
章
也没
有
说
明
TE
M
-
8
翻译和一般的翻译有什么区别。
[
6]
王梦娅
(
2009)
的
5
以关联顺应论研究美剧字
幕翻译的策略
6
分析了字幕翻译的特价及要
求
,
认为字幕译者进行翻译时不得不考虑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以及文化背景和影视剧上下文的连贯等因
素。文章运用李占喜博士的关联
)
)
)
顺应论模式
来研究美剧字幕的翻译
,
通过对其翻译过程和特
点的研究总结出一些美剧字幕翻译的策略。
[
7]
傅绍清、
张传彪
(
2008)
在
5
关联与顺应
:
论影
片名之翻译
6
中
讨论了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
,
认
为关联和顺应这两个理论可以运用于片名的翻译
中
,
但是作者仅仅指出有些片名可以运用关联理
论进行解释
,
而另外一些片名可以运用顺应论来
进行解释
,
没有将这两个理论进行结合
,
而且文章
中提到的一些例子
,
归根结底还是在讨论归化和
异化、
文化缺省等老问题
,
没有新意。
[
8]
鹿婷婷
(
2006)
的
5
委婉语的关联
)
)
)
顺应性
研究
6
以关联
)
)
)
顺应模式为理论框架
,
探讨言
语交流者在委婉语的选择过程中对社会规约、
心
理动机的关联顺应
,
但是作者没有详细说明在委
婉语选择时是如何关联和顺应的以及在关联和顺
应的过程中说话者的心理认知情况具体怎样。
[
9]
唐德根、
刘
晶
(
2005)
的
5
关联
)
)
)
顺
应模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阐释力
6
讨论了关联理论
和顺应论
,
并分析了两个理论的优缺点
,
提出了自
己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并介绍了这个模式的主
要内容
,
最后运用这个模式来分析跨文化交际
,
认
为
:
/
为取得成功的交际
,
我们往往是以顺应来寻
求关联
,
又通过关联来达成更好的顺应。
0
但是
,
文章虽然介绍了这个模式的主要内容
,
但是这些
内容很混乱
,
听者和说者不知道直接到底要运用
哪些内容
,
同时在运用此模式来解释跨文化交际
的时候
,
只是很模糊地说关联和顺应
,
没有很具体
清晰地运用这个模式的内容来进行解释。
[
10]
卜杰民
(
2004)
的
5
关联
)
)
)
顺应语用模式的
研究
6
分
析了
关联
理
论和
顺
应
理论
,
得出
了
关
联
)
)
)
顺应模式
,
并介绍了这个模式的主要内容
,
最后认为关联
)
)
)
顺应模式可以运用于对广告语
言的使用规律进行研究和对礼貌的认知机制进行
解释
,
但文章没有将此模式的内容清晰地划分
,
特
别是在听者和说者这两个不同的行为下
,
这个模
式是如何运作的没有解释清楚。
[
11]
尹丕安
(
2007)
的
5
顺应
)
)
)
关联连续体下的
语境及语义动态性分析
6
以
Sperber
&
W
ilson
的
关联理论和
V
erschueren
的顺应理论为基础
,
尝
试性地提出了关联
)
)
)
顺应连续体的言语交际模
式。在此基础上
,
作者分析了语境动态性及语义
顺应性在话语生成和解释中的功能
,
最后指出
:
语
境动态性是语义顺应的前提
,
语义顺应性建立在
语境动态性的基础上。
[
12]
王永华
(
2003)
的
5
关联
)
)
)
顺应模式对中文
房地产
广告语
篇的阐
释力
6
主
要从语
用学
的关
联
)
)
)
顺应角度探讨了语篇意图对语篇布局策略
的指导作用
,
不仅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关联顺应模
式在解释和描述话语运用规律方面的普遍性和充
分性
,
同时也对广告语篇制作策略的研究具有推
广和参考意义。但这篇文章只是简单介绍了杨平
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并没有新的发展和补充
,
而
且在分析广告语篇的时候没有将关联和顺应同时
运用于解释当中
,
而是对这两个理论进行分别解
释。
[
13]
王晓玲
(
2005)
的
5
隐喻的关联顺应性研究
6
借鉴语用研究者所提出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对隐
喻进行了探讨
,
重申了关联是目的、
顺应是依据的
隐喻研究立场
,
阐释了隐喻的关联性、
顺应性以及
二者在交际过程中所体现的动态性以及层次性
,
这对理解和使用自然语言是有帮助的
,
但文章没
有很好地理解关联
)
)
)
顺应模式的内涵
,
只是简
单的拼凑
,
而且在分析隐喻的时候更是没有用到
关联
)
)
)
顺应模式。
[
14]
郭月琴
(
2007)
的
5
口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的
顺应
)
)
)
关联性研究
6
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和顺应
理论并
指
出
两
个
理
论
的
不
足
,
从
而
得
出
了
顺
应
)
)
)
关联模式
,
目的是探明口语交际中话语标
记语的产生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
使我们更好地理
解口语交际的本质。作者首先在该理论框架内对
话语标记语进行语用描述和分析
,
继而对话语标
记语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教室里师生的话语标记
语使用情况展开调查研究
,
但是文章并没有完整
地提出自己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而且也没有将
关联
)
)
)
顺应作为研究的重点
,
而主要是研究话
语标记语。
[
15]
刘岚
(
2009)
的
5
法庭提问中预设的顺应
)
)
)
关联理论分析
6
通过对比杨平
(
2001)
和冉永平的
关联
)
)
)
顺应模式之后
,
提出了法庭提问中预设
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讨论了预设的生成与理解
过程
,
并
将
这
一
理
论
运
用
于
实
际
的
案
例
分
析
中。
[
16]
曹璐萍
(
2009)
的
5
政治语篇中滑头语的顺应
关联分析
6
运用顺
应
)
)
)
关联模
式
,
分析政
治滑
头语产生、
识别和理解的过程
,
目的是通过这一政
治话语研究的新视角
,
帮助人们深入和正确理解
政
治
话
语
,
并
验
证
顺
应
)
)
)
关
联
模
式
的
解
释
力。
[
17]
从上面这些分析可以看出
,
目前我国学者对
于关联
)
)
)
顺应理论不管是阐释还是应用都在逐
渐成熟
,
其中硕士论文相当多
,
尤以理论的构建和
运用于翻译方面的文章居多
,
且应用的范围有逐
渐扩大之势
,
可见关联
)
)
)
顺应理论对语言现象
的解释力还是比较强的。
同时从
上
面
的
分
析还
可
以
看
出
我
国
对
关
联
)
)
)
顺应理论的研究亦存在两个明显不足
:
第
一
,
对关联
)
)
)
顺应论模式众说纷纭
,
最典型的就
是杨平跟冉永平各自建立了不同的关联
)
)
)
顺应
模式。第二
,
关联理论和顺应论在结合方式上不
一样
,
有的就是简单地将关联理论和顺应论进行
拼凑
,
认为话语理解是一个关联的过程
,
而话语产
出则是一个顺应的过程。而在关联
)
)
)
顺应论的
应用方面
也
存
在不
足
:
第一
,
没
有
很好
地
将
关
联
)
)
)
顺应论
运用
到
一些
现象
的
解释
中
,
对
关
联
)
)
)
顺应论没有很好地理解。第二
,
对某些领
域的探讨还是很浅显
,
在所查的论文中
,
只有对翻
译的研究还相对比较透彻
,
其他方面都是只有一
两篇文章。
三
、
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
,
笔者认为国内的研究
需要对理论的构建达成共识
,
并在理论的运用方
面向纵深发展
,
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
(
一
)
建立新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结合杨平与冉永平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笔
者提出了新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以求能对其达
成共识
,
如图
2
所示。
话语的产出过程
:
首先
,
运用
顺应论顺
应语
境、
语言结构
,
要意识到话语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
,
而且要意识到双方的意识凸显程度。其次
,
根
据上面顺应的内容作出假设
,
得出最大关联。再
次
,
再运
用推理选择的逻辑思维
,
选择出最佳关
联。最后
,
产出最适合的话语。
95
话语的理解过程
:
首先
,
运用
顺应论顺
应语
境、
语言结构
,
要意识到话语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
,
而且要意识到双方的意识凸显程度。其次
,
根
据上面顺应的内容作出假设
,
得出最大关联。再
次
,
再运用
推理选择的逻辑思维
,
选择出最佳关
联。最后
,
理解最合适的话语意义。
图
2
作者的关联
)
)
)
顺应模式
(
二
)
对关联
)
)
)
顺应论运用的展望
关联
)
)
)
顺应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
还有待
我们继续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和发展。目前这一
理论的应用涉及翻译、
委婉语、
跨文化交际、
广告
语、
篇章分析、
隐喻研究、
幽默语、
话语标记语和法
庭预设等
,
我们如果大胆创新可以考虑向以下两
个方面进行拓展
:
一是在外语教学方面
,
可以探讨
如何运用关联
)
)
)
顺应理论来指导外语学习能力
的提高
,
以及教师如何运用关联
)
)
)
顺应理论设
计教学方案。二是在文学分析方面
,
可以运用关
联
)
)
)
顺应论来指导文学语言的阐释、
文学文体、
文学翻译等。
参考文献
:
[
1]
李冬梅
.
近
10
年来关联理
论在中国
的研究
[
J].
四川
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
2):
102-
105
.
[
2]
杨
平
.
关联
)
)
)
顺
应模式
[
J].
外国
语
,
2001
,
(
6):
21-
28
.
[
3]
陈
春
华
.
顺
应
论
和
关
联
论
)
)
)
两
种
语
用
观
的
比
较
[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
2)
:
93-
97
.
[
4]
冉永平
.
言
语交
际的
顺应
)
)
)
关
联性
分析
[
J].
外语
学刊
,
2004
,
(
2):
28-
33
.
[
5]
李占喜
.
关联
与顺
应
:
翻译
过程研
究
[M
].
北京
:
科
学出版社
,
2007
.
[
6]
王雪玉
.
TEM
-
8
翻
译中
的关
联
)
)
)
顺应
构思
[
J].
温州大学学报
,
2008
,
(
6):
58-
63
.
[
7]
王梦
娅
.
以关
联
)
)
)
顺应
论研
究美
剧
字幕
翻译
的策
略
[
D
].
北京
:
北京交通大学
,
2009
.
[
8]
傅绍清
,
张传彪
.
关联与顺应
:
论影片名
之翻译
[
J].
长春大学学报
,
2008
,
(
6):
49-
52
.
[
9]
鹿婷婷
.
委婉语的关联
)
)
)
顺应性研究
[
J
].
山西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
,
(
4):
70-
71
.
[
10]
唐德根
,
刘
晶
.
关
联
)
)
)
顺应模
式在
跨文
化交际
中的语用
阐
释
力
[
J].
衡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2005
,
(
4)
:
124-
127
.
[
11]
卜杰民
.
关联
)
)
)
顺应语
用模式的
研究
[
J].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学报
,
2004
,
(
3):
136-
140
.
[
12]
尹丕安
.
顺应
)
)
)
关
联连续
体下的语
境及语
义动态
性分析
[
J].
语言教学
与研究
,
2007
,
(
2):
72-
78
.
[
13]
王永华
.
关联
)
)
)
顺
应模式
对中文房
地产广
告语篇
的阐释力
[
D
].
成都
:
西南交通大学
,
2003
.
[
14]
王晓玲
.
隐喻的关联顺
应性研究
[
J].
烟台师
范学院
学报
,
2005
,
(
4):
102-
106
.
[
15]
郭月琴
.
口语交
际中话
语标记
语的顺
应
)
)
)
关联性
研究
[
D
].
北京
:
中国石油大学
,
2007
.
[
16]
刘
岚
.
法庭提
问中预
设的顺
应
)
)
)
关联理
论分析
[
D
].
重庆
:
西南大学
,
2009
.
[
17]
曹璐萍
.
政治语篇中滑头语的顺应
关联分析
[
D
].
武
汉
:
华中师范大学
,
2009
.
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的
我上周还在为论文的事急急急的,同事介绍我找VIP英语论文网的老师帮忙。他们安排了个老师跟我沟通了一下,我觉得挺专业的,后来就指定那个老师帮我写了,论文的大致框架还有思路都给我讲了,我觉得挺好的,最近我也是每天跟老师联系的,觉得还是挺放心的,呵呵,感觉还是比较省事的。
参考下这篇文章,或许对你有帮助
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发现在众多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中,语言学习策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大量研究。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策略的培养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实验稿)》所列举的一项课程目标。然而,国内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大多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针对高中生的研究并不多见;以中学生为对象的英语阅读策略研究甚少,实验研究则更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高中学生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根据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使用相关学习策略的情况,证实有选择地灵活使用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阅读策略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策略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他们英语阅读用特点,高、低分数组学生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差异以及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关系,以期发现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对英语成绩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收集数据,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数据;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对调查和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本研究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实验稿)》、Oxford(1990)和Andersen(1999)等人关于英语(阅读)策略的问卷,编者编写了由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大类、共12小类、66个问题组成的《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问卷》(ERSISMiSS),对127名(实验班64名,对照班63名)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进行了实验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与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如何?2、善学者和不善学习者在策略使用上有什么差别?3、英语阅读策略训练会不会对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和阅读成绩产生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与前测的阅读成绩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而他们的英语阅读策略使用频率与后测的阅读成绩之间则有显著性相关关系。2、不同英语阅读水平的学生之间在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方面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学生最常用的十个具体的策略均是认知策略,而最不常用的十个具体策略中,优秀生有六项,一般学生有八项是元认知策略。3、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对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和阅读成绩均有较大的影响,但短期的训练对学生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影响大一些: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阅读策略与后测阅读成绩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是由认知策略的使用造成的,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4、高分组学生比低分组学生能更好地运用阅读策略。高分组学生不仅比低分组学生更频繁地使用阅读策略,而且两者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5、除补偿策略以外,其它五类策略与英语成绩显著相关。英语阅读策略在整体上对英语成绩具有中度的预测力。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对英语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6、英语阅读策略对英语阅读成绩有重要影响,元认知阅读策略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首要因素。阅读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最后,本论文结论: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要加强阅读策略使用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泛读课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优化训练,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第二章对国内外英语阅读策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三章讨论了研究的设计,包括研究环境、研究问题、取样、研究步骤、研究工具、数据搜集与分析、英语阅读策略培训方法等。第四章为对数据的分析与讨论。第五章对研究作简要总结,指出研究发现、局限性及本研究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自己咨询VIP英语论文网也可以,老师的态度很好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文献综述英语怎么说?
问题一:国外文献综述 用英语怎么说 Domestic literature review
国内文献综述。
问题二:“文献综述”用英语怎么说 summary of the literatures文献综述
问题三:对・・・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英文怎么说 Yes. Other aspects of the review of the lit订rature
问题四:国外文献综述 用英语怎么说 国外文献综述
A Review of Foreign Literature
问题五:文献综述里 英文 以什么为例 怎么翻译? 5分 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
问题六:英文论文文献综述格式和写法 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好写的,根据题目写相关学者的总结,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师姐介绍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帮忙完成了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顺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翻译切雅实证分析 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 语用观视角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实证研究 翻译――找到源语的所指――对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误译译例的批判研究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 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 科技英语汉译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以船舶英语文本中的汉译为例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联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Climate Change and Peak Oil文本的翻译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的笔译能力调查分析――以某师范大学英语翻译专业为例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体育英语翻译人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从目的论的角度下看商务英语翻译 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试论近代国人英语翻译 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信息等值研究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以《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1-4册)》为例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顺序分析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翻译项目《大气污染排放系数手册》为案例 从关联理论分析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补偿 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探讨 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调整策略
问题七: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好写的,根据题目写相关学者的总结,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师姐介绍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帮忙完成了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顺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翻译切雅实证分析
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
语用观视角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实证研究
翻译――找到源语的所指――对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误译译例的批判研究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
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
科技英语汉译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以船舶英语文本中的汉译为例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联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Climate Change and Peak Oil文本的翻译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的笔译能力调查分析――以某师范大学英语翻译专业为例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体育英语翻译人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从目的论的角度下看商务英语翻译
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试论近代国人英语翻译
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信息等值研究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以《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1-4册)》为例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顺序分析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翻译项目《大气污染排放系数手册》为案例
从关联理论分析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补偿
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探讨
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调整策略
上一篇:学位论文审阅申诉
下一篇:存货核算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