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论文研究方案
文科论文研究方案
文科论文研究方法。
1、综合比较与社会调查法
(1)综合法。大致分为“综述”和“述评”两类。“综述”要求归纳、总结学术界对某一问题的全部研究成果。所谓“全部”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全部”,也可以是某一次会议的“全部”。“述评”要求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论。
选择这类课题,首先要全面占有资料,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概括和分类。评价他人成果时,力求客观公正,不带感情色彩;发表自己意见时,要有独到见解,有理有据。
(2)比较法。首先要确认对象具有可比性,即属于同一种类或同一条件、同一关系。既有纵向比较,也有横向比较。纵比是历史比较,即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变化,例如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问题,横比是不同的具体事物在同一标准下的比较,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处,并探索原因何在。
如研究清代两大代表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曲同工,即是横向比较。
(3)社会调查法。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注重社会调查,从社会实践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确立选题。真正做到选题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2、材料提取、拟想验证启发法
(1)材料提取法。阅读材料是多多益善,要勤于动手、认真思考、归纳分类。要弄清哪些属于本学科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哪些属于本学科争论的焦点问题。经过反复琢磨和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选题。
(2)拟想验证法。是指先有拟想,而后通过阅读资料并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根据自己平素的观察和学习,初步确定选题范围,再阅读大量资料,了解学术界的探讨。如有一位研究生以《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为题探讨国企怎样摆脱困境问题,这个选题就是在搜集大量有关国企资产重组成败案例的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3)启发法。教师在讲授中,将课堂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就某一问题论证的观点、依据、方法给研究生以启发,开拓思路,使其找到合适的选题。如教师讲授市场营销理论时,学生深受启发,联想到某企业加强品牌管理的成功经验,由此确定《关于企业名牌战略再思考》的课题。
3、回溯法
这种方法是从事物结果或现状着手,进行逆向思维,追根究底,寻找矛盾的根源,确定选题。比如《红楼梦》的研究论文,大多以脂砚斋评语为论据。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这些评语有可疑和自相矛盾之处。如目前已知最早的手抄本乾隆甲戌(1754年)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批语写道:“作书者视女儿珍贵之至,不知今时女儿可知?
余为作者痴心一哭,又为近之自弃自败之女儿一恨。”其口气显然出自与“作书者”不同时代的后人。但据大量脂批推断,脂砚斋又是比作者年龄大的至亲好友,参与小说的修改、校定和誊清等工作。
如第十三回末批语写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因命芹溪删去。”其中“芹溪”即曹雪芹。1754年曹雪芹30余岁,而批书者已自称“老朽”。这是其自相矛盾处。可疑之点如:甲戌本第一回末批道:“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直至30年后的乾隆甲辰(1784年),才出现第一个全书以《红楼梦》命名的八十回手抄本。在此前所有手抄本均题名《石头记》。但在甲戌本第五回却出现这样的脂批:“设言人亦应如此法看《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
如何解释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回溯法”,追究甲戌本发现的经过。1928年2月,胡适发表文章,宣称他买到甲戌本,并公布他研究甲戌本的结果。但此后30余年,胡氏对此书及其来历一直秘而不宣,直到1961年台湾影印此书时,他说:“我当时太疏忽,没有记下卖书人的姓名住址,没有和他通信,所以我完全不知道这部书在那最近几十年时的历史。”
据此,有的红学家提出脂批的真伪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如果选这个题目,不妨定名为《脂批疑案考》。
文科论文写作,掌握这九种方法就够了!
本文从学理和实践写作经验两方面,从写作的原则与方法、写作目的、选题、资料收集、创新思维、写作的语言等等方面,论述了写作文科论文应具备的态度与方法。
一、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的联系与区别
什么是研究?所谓研究,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在前人理论或实验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真理性、客观性向前推进一步的工作。我们的研究,都只是整个研究的一部分,是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的接力运动。有人以为,进行理科研究不用翻阅前人的文献资料,有实验室就行了;其实,在进实验之前和进实验室之后,进行理科研究对文献资料的依赖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文科论文,要在大量调查和统计数字的基础上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说花“ 好看还是不好看” 的并不是文科论文( 有人误认为这就是文科论文了) ;文科论文应该研究花是“ 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这种颜色的” 。譬如枫叶,到秋天颜色渐渐变红。枫叶为什么到秋天颜色变红呢?这和花青素有什么关系?花青素变化与土壤、气候、温度有什么关系?
文学研究是一种追问的研究,不仅应该和历史、哲学不分家,也应该和地理、天文、生物、环境等科学交叉起来。其实,许多研究都有一条潜在的“ 研究链” 。譬如,我们从“ 化学” 这条道路出发,从“ 无机化学” 走到“ 有机化学”;再从“ 有机化学” 走到“ 生命科学”,此时,人和人脑便是“ 生命科学”的核心,而人脑产生的“ 意识” ,又是“ 生命科学” 中最奇特、最珍贵、其复杂性可与地球和外宇宙媲美的神奇事物;而在人的“ 意识” 中, “ 文学” 又是其中最鲜丽的花朵之一;研究“ 文学”,就是研究人类特有的“ 意识花朵”,不仅很有意思,而且也与“ 无机化学” 在同一条“ 研究链” 上,从这个角度说,文科、理科是分工不同的研究。文科论文和理科论文,就科学性来说应该是一样的,真正的研究论文,都应该有很强的客观性。
二、写作文科论文的原则与方法
写作论文,特别是写作学位论文,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既是态度,也是方法。文史专家王运熙老师对我们说,以前郭绍虞先生(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以他这么大的学问,他也只写他所熟悉的诗文部分。不写小说、戏曲。后来周扬一定要求他写,他写完一点,就请专治小说、戏曲的赵景深先生看一点,最后请赵先生把关,才敢拿出去。实事求是还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态度上,文学研究因为有“ 人” 在,有“ 情” 在,就容易把“ 研究对象”看成是“ 崇拜对象”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研究对象看作是“ 调查对象” 和“ 解剖对象” 。古代诗人、作家经常受到贬谪,而我们往往站在诗人、作家一边,因为喜欢他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就以为该诗人是受了诬陷,非常同情他们。
其实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从当时的法律来看问题,要区分受诬陷打击和确实是犯了经济或其它错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譬如对苏东坡的经济问题,辛弃疾的经济问题和对下级过于粗暴的问题。又譬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里写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确有贪污问题才被贬到巴陵郡的,范仲淹的文章有为他说好话的意思,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理性精神。乾嘉学派的研究者为了探求真理,有时甚至会批评自己父亲的文章,说: “ 家大人之说非也。” 这种精神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首要条件。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必然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里提出,他的研究是“ 即山铸铜” 式的,即是从深山开采矿石提炼精铜,以备铸造鼎彝或钱币之用。这句话被不少学者引用。清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把他们自己的研究归结成一句话:即后人的研究绕不开他们的成果。因为他们的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这是“ 二王” 不被人忘记和他们引以自豪的原因。后人前进,必定要在他们的基础上起步,这样事业才会趋新,研究才有价值。
我们是后来者,应该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由此开创新气象,拓展新局面。除了像乾嘉学派那样重视材料,认真细密、实事求是的方法和风格( 由此派生出日本的“ 京都学派”) 以外,我们还要注入新的思路和新的时代精神。程千帆先生说过:学术也像体育,也有记录;作为学者,不仅要打破前人的“ 学术记录” ,创造“ 新的学术记录” ;还要打破自己创造的学术记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理科的论文往往是世界性的; 文科的论文, 也应该是世界性的。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在意识形态、心理特点、文化方式上互相渗透融合,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都在迅速世界化, 中国文学的研究也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学的研究, 早已不是中国学者的专利, 故当今之世, 要把过去视为国粹的中国文学研究, 放在“ 汉字文化圈” 的平台和世界汉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这种开放型的研究和理科精神是共通的。
三、写作论文前,先问几个为什么
写一篇论文前,先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第一,你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
第二,你这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
第三,对这个问题,你解决到什么程度?解决得可靠不可靠?
第四,你写这篇论文的意义在哪里?
笔者多次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或论文评奖,以上几点,都是评委评审优秀论文的标准和要问的问题。写一篇文科论文,就像做一道几何题:已知什么?求证什么?已知条件是你收集来的文献材料,你的结论就是论文要证明的问题。做几何题时,要有大前提、小前提和推论;推理要符合逻辑, 得出的结论要可靠。
因此,每一篇合格的文科论文至少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其然”(该事物是怎么样的); 二是“其所以然”( 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是这篇文章意义何在。
四、文科论文的选题
在复旦大学时,我的导师王运熙教授反复对我们说,写好一篇文科论文(这里以中文系为例),第一步是选题,题目选好了,论文就成功了一半。论文的题目有大小之分;有宏观、微观之分;有生、熟之分。我对研究生的希望是,题目先小一点,微观一点,生一点;以小见大,先微观,后宏观。
题目有很多类型:如作家、作品研究;某种文学思潮的研究;某一作家群体、文学集团的研究;某一体裁、题材、主题、类型的研究;专书研究;某一文论范畴、概念、术语以及意象的研究;比较研究(有影响比较或无影响比较) ;跨学科交叉研究( 如历史与文学、地理与文学、天文与文学、文字学与文学、语言学与文学、哲学美学与文学等等)。选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定,有人擅长文献考证,有人擅长理论分析,选题时有所侧重,才可以扬长避短,把论文写好。题目的来源,可以是导师上课,你突然有了心得,产生灵感。最好的方法是划定一个读书范围,在阅读中积累心得,做成读书札记,然后整理札记,写成论文。写作论文的时候,不必全面展开写,而应重点写自己的见解,凡是别人说过的、别人写过的,就不必再写。立题的技巧也不能忽视,要把你论文中的思想、最精彩的观点放在论文题目里,表述的时候要新颖、要陌生化,让人看了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五、文科论文收集资料的方法
写好一篇文科论文,收集材料很关键。有人收集材料很容易,有人收集资料很困难,为什么?问题出在会不会使用工具书、会不会在互联网上查找各种资料上。
工具书分好几类:如版本、目录类工具书,如书目解题、年谱综录、论文目录索引、类书、方志、家谱等等;网上有各种书籍、期刊。
收集材料也有学问:收集材料时,不能单一收集某种材料,而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要注意某作家此作品与彼作品、不同体裁作品间的联系。注意一个作家与其他作家的联系,尤要注意朋友、师生、亲戚等关系,如收集白居易的材料,也要注意元稹的材料;研究谢灵运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颜延年的材料;研究苏轼,更要看看他们父子兄弟的材料。要注意作品与同时代评论之间的材料;要将作品和当时的理论互相参读;将文、史、哲互相参读;将地下出土的材料与纸质的文献材料互相参读。注意作家、作品与当时社会、时代风气、当时审美意识的联系;注意时代横的联系和历史纵的联系,如与前后时代作家、作品和理论的联系。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的论文写得单薄,没有厚度和深刻性,,就是因为你在收集材料的时候,没有注意以上几种联系。
六、要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
真正做学问的人在收集材料的时候,还有一个诀窍,即建立自己材料的根据地。前人的体会是熟读一种书,你的许多学问都和那一本书有关,随时可以回到那一本书里去,找你要的材料。陈寅惜虽然博通中西典籍,但最熟悉的还是新旧《唐书》。他的许多重要研究成果,都与新旧《唐书》有关;直到他晚年双目失明后,写文章、做学问的时候,还经常对女儿说,某段话在两《唐书》中哪一段,叫女儿帮他校对。杨树达熟读《汉书》,他就以《汉书》为根据地做学问,写了《论语疏证》( 汉代人对《论语》的看法)、《婚俗考》(汉代人婚嫁习俗) 等,取得很高的成就。他的侄儿杨伯峻,也从杨树达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写了《论语译著》、《孟子译著》等系列著作。熟读的书不必是僻书,可以是常见的书,但应该是处于学问要津上的书,或历史,或哲学,或文学,最好是材料信息丰富,又是文、史、哲结合的书。所以,余嘉锡说:“要读常见的书。” 西方谚语说:“ 要注意对一本书读得很深的人。”
七、对材料要正确读解
对收集来的材料,要正确读解,要注意它是否可靠。这就要注意查前人补正的书。二十五史、《四库全书》都有补正、辨伪的专书,后者纠正了前者的错误;国外材料也一样,譬如,黑格尔的美学固然是权威,但是在德国,辩证、补充黑格尔书中错误的著作,也成了经典;读黑格尔,要了解这一情况,并读一读辩证的书。再如美国理论家韦涅克·沃伦写过《文学原理》,里面有几处错误,他在第二本著作《诗学》里已经作了订正,你如果不注意他的《诗学》,就不知道他错在哪里。《诗学》尚未翻译成中文,要看英文原版书才行。所以,文科学术研究也是艰难的工作。有些人看外国文艺理论只看译本,看中国古典著作也只看白话文翻译就进行比较研究,实在是很危险的事情;有条件的同学,应该尽可能地看原版书,至少核对原版原文。
八、创新思维加文献实证
写好一篇论文,第一种功夫是努力发现新材料,尽可能让新材料说话;第二种功夫是运用新思维,让常见的材料说话,让旧材料出新观点。
发掘新材料靠文献学功底;在常见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靠创新思维;这是新与旧的辩证法。文科论文在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材料的同时,还要学习新理论,特别是国外的哲学、美学等等。20 世纪王国维用尼采、叔本华的理论研究中国词学,发明地下发掘与典籍记载互证的“ 二重证据法”; 陈寅恪“ 以诗证史” 和“ 以史证诗” ,都是创新思维和文献实证的典范。
现在,有人用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曹植的《洛神赋》,有人用弗洛伊德的“ 恋母情结” 研究《孔雀东南飞》,都获得了成功。
九、写作的语言和技术性问题
初写论文时应先立个提纲,再分段论证;为求清晰,每段文末可以用几句话小结一下,归纳一下;一篇论文完成后,最后再用几句话总结一下,就像实验完毕填好数据、报表,让人看起来眉目清楚、主题突出。论文的语言可以风格多样,什么样的语言都可以,但要简洁、明白、畅达。“ 达” 就是“ 语言到位” ,这其实是写作中一种很高的境界。写科学论文,追求的应该是论文的逻辑意义,在文字上不必作过分的修饰,有文采当然好,但不要以文害意,最忌把简单的道理用很“ 深” 的语言来表达,让人看不懂。论文的引文要可靠,要规范;要尽可能用第一手资料;如果用了第二手材料,一定要核对第一手原文,要符合学术规范。
最后的注释要注意“ 十大要素” :①时代或国别;②作者; ③译者; ④书刊名称; ⑤卷次; ⑥章节;⑦ 出版地点; ⑧出版单位; ⑨ 出版时间; ⑩页码。
上一篇:关键词和论文题目
下一篇:奉献论文论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