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论文题目
宋代文学论文题目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
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
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
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
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
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
42 论二晏词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0 贾谊论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
53 汉乐府诗分析
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
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2 《西厢记》的传播
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
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68 牡丹亭》的传播
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
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
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91 论归有光的散文
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
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97 《金瓶梅》人物论
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101 论纳兰性德词
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103 《桃花扇》人物论
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107 论易安体
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
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
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
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
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
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
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
120 浅论范进中举
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
122 苏轼词浅析
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
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
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
129 杜甫诗浅论
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133 论晴雯
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
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
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
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
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
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
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
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
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
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
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
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
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
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
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
152 平儿形象分析
153 浅析大历诗风
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
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
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
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
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
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67 宋玉赋试论
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
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
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186 论南宋雅词
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
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
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
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
195 论李白的梦诗
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
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
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
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
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
202 论苏轼诗
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
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
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209 论诚斋体
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
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
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
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
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
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
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
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
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
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
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
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
226 宋江形象分析
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
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
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
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
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
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
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
243 论桐城义法
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
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
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249 论清词中兴
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
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
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
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
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
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和提纲,急~!!
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
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
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您的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具体题目是什么?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呢?
有什么要求呢
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
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
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
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
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
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
42 论二晏词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0 贾谊论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
53 汉乐府诗分析
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
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2 《西厢记》的传播
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
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68 牡丹亭》的传播
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
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
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91 论归有光的散文
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
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97 《金瓶梅》人物论
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101 论纳兰性德词
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103 《桃花扇》人物论
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107 论易安体
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
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
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
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
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
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
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
120 浅论范进中举
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
122 苏轼词浅析
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
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
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
129 杜甫诗浅论
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133 论晴雯
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
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
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
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
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
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
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
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
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
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
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
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
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
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
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
152 平儿形象分析
153 浅析大历诗风
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
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
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
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
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
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67 宋玉赋试论
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
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
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186 论南宋雅词
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
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
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
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
195 论李白的梦诗
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
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
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
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
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
202 论苏轼诗
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
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
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209 论诚斋体
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
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
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
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
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
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
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
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
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
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
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
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
226 宋江形象分析
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
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
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
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
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
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
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
243 论桐城义法
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
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
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249 论清词中兴
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
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
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
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
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
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写一篇论文 题目是宋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应该着重从哪几方面入手
【地位】与唐诗并列。
【影响】
宋词的繁荣昌盛实是社会外部因素和文学内部因素合力交互作用的结果。词体格式、形式规范、表现技巧、风格意境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宋词在词体文学中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宋词成为词史上不可企及的巅峰。凭借宋词的全部创造性与开拓性,它被指认为宋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文体,成为与楚骚、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元曲等并列的“一代之文学”的杰出代表,深远的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宋词】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辛弃疾、柳永(婉约派)、李清照。
关于宋词论文选题的创新性
我的老师曾经帮我们选题时说过几种,宋词论文可以写宋代梅花、兰花诗词的研究。现在的文学论文再仅仅是从某个作者、作品、文学群体的角度来写已经不新鲜了,可以从每一类作者、作品的角度来写,我今年的论文写得是汉魏六朝的荷花诗歌,其实从意象的角度写,在现在还算比较少的一个现象,还有就是战争诗词或者弃妇、思妇等女性文学作品的研究。你写宋词,那些苏、辛、柳、李、姜、周之类的大家的话题尽量掠过,毕竟那是宋词的主流,但是你可以写南渡词人,像朱敦儒等南渡前后的词作研究,或者你可以写比较性的,两个或者以上的人或者文学现象的比较的论文也比较容易出新意。
学校要求写有关苏轼的论文,怎么写。我不会i求求帮一下忙,谢了。500字左右
苏轼又名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即唐代李白之后又一文学巨匠,他创造了宋代文学的高峰,然而苏轼的仕途却充满了坎坷与不公,在崎岖的忠君爱国之路上,他却依旧充满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大度与豪放。本来诗人本性与官场生活是处处相悖的,两者时时处处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一种是带着面具的政客,一种则是肝胆赤诚的诗人。正是在这夹缝中生存的苏轼显示了他超凡的人格。 从苏轼从政的开端来说,可以说是相当顺利的,苏轼兄弟一举成名,之后曾先后担任“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祥府判官”,杭州通判等职,可以说此时的苏轼诗春风得意的,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助他在仕途上青云直上。但是如果没有以后的坎坷也许就不能体现出苏轼的伟大人格了。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的政治风云最终造就了苏轼这一文学奇才。命运的转折随之而来。苏轼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主张,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于是最后于王安石一排反目成仇,并受到王一派的排斥和迫害。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然而这并不能打击苏轼建功立业的热情,也正是在此时 他在困顿中做出了不朽的前后《赤壁赋》,前《赤壁赋》中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后《赤壁赋》 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以上有别于前篇的各点,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在这两篇文章里,苏轼用巧妙地笔墨描写了苏轼之不能入阁,除了性格因素之外,还在于苏轼本人对于功名富贵的蔑视。他曾有《蜗牛诗》:“升高不知疲,竟作黏壁枯”,将那种功利人生刻划入骨,将这种功利人生的结局看得十分透彻。对于功名富贵,苏轼是蔑视的,对于那些阿谀小人,尤其蔑视。不仅依旧我行我素,而且写出了更为瑰丽的篇什。可知,在仕途与诗文写作艺术人生。审美人生之间,后者才是苏轼生命的灵魂、生命的依归。这正是笔者之所以将苏轼的人生命名为审美人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几经贬谪之后,苏轼逐渐成熟起来,并逐渐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乌台诗案以后人生命运的变化是他真切而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正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人生如梦,一尊换类将月。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并没有因此否定人生,力求超脱自我,始终保持了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定风波》中有明显的表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比较完整的表现出作者有积极进取转而压抑苦闷又力求超脱的心路历程。苏轼是典型的士大夫文化的代表,是士大夫精英文化的代表。 苏轼的人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并对三家兼容并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现苏轼个性的人格精神体系。儒家讲求入世,苏轼做官锐意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干一番大事业,是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敬佩英雄,更渴望成为像周瑜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甚至在已经“鬓微霜”的年龄,仍发出“又何妨”的呐喊,强烈的入世精神表露无遗。他会为政治上的失意而悲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壮志未酬,功业无成,失望至极,更从反面表现了苏轼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儒家的思想在他的性格中体现为忠诚、刚正、忘我、爱民。他忧国忧民,为民做事,同时直而不随,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见解,坚持正道,不因哪方是得势新贵而趋附于任一边。这也是他在仕途上屡受挫折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典型的“君子”形象和理论。鲜明的个性,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苏东坡。终其一生,他对自己完全自然,完全忠实,尽管始终生活在政治的旋涡中,但他还是一路歌唱,作文,评论,无论在他的仕途路上,还是在他的流放路上。显然,苏东坡深谙山水之乐,宦海沉浮,他一生嬉戏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都能够微笑接受,磨难始终跟随着他,直至死亡临近。苏轼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讲求辩证处世,物我合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就像一场梦,辉煌像周瑜一生,失意像我苏轼一生,都是一场梦而已。“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切的失意潦倒,愁苦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一个瞬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人无尽也”,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变是永恒的,不变也是长久的。人作为大千世界的一分子也是与时同进,与物古今相生。苏轼喜欢放眼宇宙,跨越时空对比,着眼天地,物我古今合一。这是多么深奥的道家辩证法,多么可贵的人生相对论!纵然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但一句“而今安在哉”的反问,一下子使苏轼的精神空间提升到一个超迈古今、独步天下的舒阔境界。伟大与渺小,原是一回事,都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瞬间啊。世事都将转空,横空的人物都终成过客,倒不如寄情酒歌,托意箫音!这不正是道家所追求的那种,通过理性的思辩,而达到的乐观、旷达、超然、自适、超越功利、一切淡然处之的人生态度吗? 道家的生存方式是归隐。苏轼深受道家影响,自然少不了对归隐的向往。有人统计,在苏轼现有的360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了100余次。苏轼仰慕归隐,但终其一生,却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归隐。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苏轼一生并未归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深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隐退,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他向往的所“归”之处,并非家乡眉州,而是一个使自己复杂灵魂安放解脱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强军思想主题论文
下一篇:毕业论文咋搞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