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语文论文期刊
朱静语文论文期刊
朱静,(19381010- )出生于上海市,材料学院教授,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62.9-1996.3 在钢铁研究总院任职。1980.10-1982.9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固体研究中心任Faculty Research Associate,1984.9-1985.4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和物理系任Faculty Assoc. Professor。曾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1997.3-2007.1)。朱静是我国分析电子显微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材料结构、缺陷、界面的实验观察和控制及其和性能关系研究,应用现代显微分析技术在研制新材料和材料科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创新性贡献。她系统地研究了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的合金化原理、强韧化本质,据此确定了合金化及热处理制度,在我国铀分离机用钢中实施成功。她在国际上用相干电子波微衍射的实验及原理,发现和确定了有序结构单个畴界及单个原子面缺陷的性质,发表的原始论文被作为该领域开拓性文献引用。近十多年朱静在中国本土首先开展了亚埃尺度的材料表征的技术和应用研究,透射电子的占位分辨定量磁结构测定方法研究;从事铁电氧化物材料、高速列车车轴、纳米力学、纳米能源等研究。被邀请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三十余次。获国家及部委奖九项,何梁何利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或参与撰写专著五本。三名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博学谷毕业论文选题怎么选的
学位论文反映了博士生在学习期间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水平,是博士生最终能否获得学位的关键,很多博士生需要花费2年以上的时间完成论文。选题是博士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今天小编结合中科院院士朱静教授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建明教授的访谈记录,以及一些在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谈谈博士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一、博士论文选题步骤:
1.导师确定大方向后进行大范围调研并总结问题
2.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3.与导师讨论并提出开题报告
4.完善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
二、博士论文选题原则
前沿性、应用性、可行性是衡量课题的主要标准。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构成了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朱静院士:博士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和硕士生。本科生毕业设计只有半年的时间,对他们的指导侧重于技术性,形成一个短期成果;硕士的培养则侧重于训练,可看作一种中期的应用研究培养;博士生学习时间较长,应放长线,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培养他们系统研究的能力。博士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使他们掌握好试验的基本功,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之上的系统探究的能力,要对他们进行精心培养、系统训练。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将创新性和一定水平结合、综合起来开展研究。刘建明教授:博士论文的选题应该满足这样几个要求:课题应该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最好能够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在学术上,发现别人错误的命题进行辨析;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国家制定政策提供重大的参考意见;解决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三、博士论文如何选题?
1.大范围调研是选题的基础
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在拉丁文中是知识占有者的意思。而作为一个知识占有者,他不应该把自己划定在某一学术领域范围内,他们的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作为一个博士生首先要做的是大范围的调研,只有大量占有资料,才能把握问题、解决问题。朱静院士:论文选题应建立在大范围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精读一两篇好的Review,通过这种综述性文章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不同意某些歪打正着的说法,要知道偶然性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之上的。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而进行的,不能存侥幸之心。大量调研的过程,也是寻找博士论文的榜样,少走弯路的过程。香港大学的岳晓东博士曾讲过他在哈佛做博士论文的故事。在哈佛教育学院有整整三架书是本院博士生毕业论文,那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在对这些书架的定期走访中,他得到很多写作构思的灵感。小到一个句子的遣词造句,大到段落的组合,因为大家都曾面临同样的挣扎。他还同其中一位作者联系过,感谢他的帮助,这位校友对他的回答是“Hi,buddy,you really know howto study!”由此可见,参照前人的文献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罗俊(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生):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比如我学的材料学,在一年级,导师基本就确定了大的方向,这也是考虑到实验室的科研经费、小组人员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的。在进行大范围的调研之前,读了两篇Review,这使我在后来的调研中感觉到自己是在有目的地做事情,时间分配也比较合理。伴随调研的进行很自然提出一些问题或想法,由于读了很多文献,这样对课题的价值和意义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最终在和导师讨论选题的时候就很有针对性。我对选题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做好开题前的调研。
观摩语文课《假如》《林海》《称赞》的反思
4月25日,我有幸在市十三小观摩了马桂云、马玉梅、朱静三位老师的观摩课。在三位老师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实践新的课程理念,将其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三位教师都能用亲切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引导学生想思、会思、能思。
现将三位老师教学中的特点总结如下:
马桂云老师的课授课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假如》这节课的特点:
1、时时处处能够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初读课文时,师问: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
生答:问同桌,问书上的小树叶,问老师,可以查字典。
师说:你们的`办法真多,用你们的办法读读课文吧。
老师鼓励的话语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如:学习第一小节时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设计了配乐朗诵,老师先跟着音乐朗读,然后指名让学生跟着朗读,其他同学感觉跟着音乐读这么美,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时让全班同学都跟着音乐读,学生不但朗读的热情高,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第二节时,老师先播放出了鸟的叫声,学生们听了鸟的叫声后,
师问:听到了这欢快的鸟叫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答: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小鸟
于是,老师播放图片:一棵大树,树上有鸟巢,巢里有小鸟,小鸟正叽叽喳喳的叫着。学生先听到鸟叫,再看到树上的小鸟,情趣高极了。
师说: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学生很高兴的读起课文来。
学习第三小节时,师问:你们想听故事吗?学生答:想。老师说: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学生说:好。这时,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讲起故事:有一个女孩叫西西,她在操场上与同学们快活的游戏,突然,有一天,她摔伤了……音乐越来越悲伤、老师的声音越来越低沉。老师讲完故事后,问同学: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点什么?学生回答,我想帮助西西……老师问:同学你想读课文吗?学生说:想。老师说:我们快来读读吧!老师用一个故事引起大家的兴趣,加上低沉的音乐,使学生产生了同情感一种帮助同学的愿望油然而生,读课文的愿望也强了。
3、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学习完了第一节后,老师要求学生把书放在桌子上,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眼前出现什么?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马玉梅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这节课的特点:
1、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学习课文时,老师说:我们来看老舍笔下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来自己读,学生自由读后,老师说:谁来说说作者从那几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的,交流后,老师说:你喜欢哪种景物,就学习哪,老师给你提供一些小帮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帮助,顺利的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很好。
2、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通过课件理解词语。如:学习大兴安岭的特点时,老师出示课件,秦岭与大兴安岭的对比画面,让学生体会“云横秦岭”的意思,学生通过画面的对比很容易的找出了大兴安岭的特点来。
3、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朱静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称赞》这节课的特点:能让学生当家作主,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去评价。
上面三节课有许多优点,也存在着不足。《假如》一课布置作业时,若布置这样的作业:你愿意画一幅画,就画一幅画;你愿意写一首诗,就写一首诗;你愿意唱一首歌曲,就唱一首歌曲;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三节课都存在着老师讲的过多,引导的太少,实效性低的特点。
我的课与这三节课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差距,如:课堂教学时老师讲的过多,学生动脑动手不够,情境设计得不够灵活多样……需要我不断的努力提高。
上一篇:中国瓷器研究论文
下一篇:大学面临毕业论文